Ⅰ 攝影師如何拍好人像及遇到的問題
篇1:看專業攝影師如何拍好人像
在人像攝影中,最重要的是時刻記住你的拍攝對象是人。
剛開始,學習如何平衡技術和創意及模特之間的關系可能會比較困難。你必須找到自己的節奏,與模特之間不僅有眼神交流,同時也要進行口頭交流。這是需要花時間並親自去體驗才能培養出來的技能。有技巧地、創造性地了解這種技巧很重要,這樣你才不會感到無從下手。拍攝人像的必要條件之一是你必須喜歡人。否則,做一名產品或風光攝影師對你來說可能更好。
我還記得曾給一名房產經紀人拍照的經歷。她需要一張用於名片的肖像照。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工作,只需要光線、姿勢、相機的角度,對不對?不對。我心想:「我在大學就是學攝影專業的,這很容易。」在過分自信與自信之間有一個區別:你應該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但是不要忽視你面前的那個人。我過於側重技術與創造性的一面,完全忘了人的因素。她只是坐在那兒輕輕敲手指,無聊地四處張望。照片里有很棒的光線,她擺的姿勢也不錯,但是表情比較很糟。她已經失去興趣了,從她的臉上就能看出這一點,尤其是從眼睛裡。有時候我們太過於糾結技術,以至於忘了人才是人像攝影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不僅是初學攝影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些專業人士也需要。
如果你想在人像攝影方面變得優秀,與被攝者溝通就是必要的。隨著攝影技術與知識的增長,你會開始覺得以自己的喜歡的方式拍照會更舒服。但你需要學會如何與客戶交談,這樣他們就會感覺舒服而放鬆。開始交談最簡單的方式是問問題。畢竟,你需要知道這張照片用來做什麼,以及怎樣被使用。問問他們的家庭,談談他們的朋友,或者問他們喜歡做什麼,甚至是講一個笑話。幽默是使人放鬆的一個很有用的工具。聽他們的回答,或他們的談話及感受是很重要的。你必須對他們的需求敏感。
在整個拍攝期間,你應該讓過程非常流暢。換句話說,絕不應該讓客戶注意到你在考慮技術/創意問題,或被不速之客打擾。恰當的曝光和姿勢對人像照片來說很重要。但是,如果表情很差,那整幅照片將是失敗之作。你可以沒有成功地打破規則,或者將布光、姿勢搞砸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好的表情也能挽救照片。
記住,人像攝影不僅僅是創造力和技能這兩個方面。你需要成為一個擅長交際的人,能在短時間內與他們建立關系。但願當你在人像攝影這方面有經驗後,就能夠很輕松地通過這段時期。當人們感到舒服了,就願意讓人為自己拍照。這樣得到一個好的表情將會很簡單,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我的建議是別過於執著於技巧以至於忘了自己的拍攝對象是人。否則糟糕的可能不僅是你的作品,甚至包括你的業務。在根本上,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想,難道你願意讓一個鐵石心腸的人為你拍照嗎?培養一種攝影師的個性來形成自己的攝影風格。這是唯一免費,也是最重要的攝影工具。我母親曾說:「上帝給我們每個人兩只耳朵一個嘴巴,因為他想讓你盡可能的多聽。」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因此與你的客戶交談時最重要的是傾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僅要看到,而且也要聽到不同之處。
篇2:新手、業余、專業攝影師常見的問題
不論你進入攝影世界有多久,都必然會遇上問題,我們無法更進一步,就可能來自一些普遍的錯誤,又或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馬來西亞攝影師Ming Thein的攝影工作涉及商品、野生、紀實、旅遊、演唱會及食物等,他分享了自己有關各階段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向。有一些或者你都聽過又或持不同看法,但有不少我看了也覺得獲益良多,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關於攝影新手
1. 主題不清晰
如果你的照片不是一眼就看得明白、清楚主題,就要問自己其實在拍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想拍XXX」,而XXX在照片里並不突出,那麼你就要再嘗試拍攝,並且用各種方法,例如對比、色彩、光線、動態、焦點等等,來突出XXX。
有些情況,你想拍攝的並不是實物,在照片里是看不到的,甚至正是它的不存在,那是非常困難而且極度依賴照片的背景信息與脈落,確是較少見的。
2. 透視運用不當
選擇透視應先於角度。廣角是用來突出及誇張前景主體,長焦遠攝則是減低主體從背景中突出。只以廣角來拍攝多點東西及用長焦來少走兩步,會讓照片變得沉悶。
3. 器材錯誤
這個涉及整體技術上的錯誤:曝光、對焦、相機搖晃、白平衡等,這些問題通常來自於對相機過度依賴,即是事事依賴自動程序。一部相機永不可能完全掌握攝影師想要的影像,拍攝者必須自行控制一系列設定,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照片,並且改善拍攝過程,而非花時間在後期工夫,也可提高影像質素。
二、關於業余攝影師
1. 過份擔心器材
這個問題的病徵,就是執著於盡用所有的工具來拍攝每一張照片,又或是相信一件新的器材能改善你的作品──但作品的不足卻可能源於技術不足。購買太多器材有何問題?你在拍攝時會猶豫不決,你也沒時間掌握手上的器材。所以購買前先要了解現時的極限,並且確認新的東西將會解決你的問題,否則只是浪費。當然,收藏家例外。
2. 忽略照片邊緣
現在100% VF已經越來越普遍,也沒什麼借口拍出主體意外被裁、樹枝突入干擾之類的情況,拍攝時兼顧邊緣也是重要的。
3. 色彩問題
有時候奇怪的白平衡或明顯錯誤的顏色,可以為平乏的照片增加趣味,但很多時候卻只是破壞了和諧感,尤其是關於膚色與食物。如果你不清楚正確的白平衡,可以後期處理RAW文件,或用灰卡進行手動調整。但不要讓相機自動調整,尤其是拍攝JPEG的話,會大大限制了照片的信息量與可調整性。
4. 關於黑白對比
不少人的黑白照片對比過強或是過弱。前者會導致喪失細節、色調范圍不足,導致難以分辨主體與背景;後者則令人感到沉悶,就像明明廚師手上有很多美味的配味料,他卻只用上一種。
5. 忽略自然邊框與引導線
這些簡單有用的小助手無處不在,例如走廊延伸出去的引導線就是好例子,可以吸引目光注視主體;同樣它們也可能引離人們的視線,所以在構圖時要加倍留意這些細節。
6. 居中構圖
很少好看的作品是把主體放在正中間,而有動感的作品,通常在主體前後都保留一些空間,並製造出好像預測前進或動作過後的感覺。現在相機都多於一個對焦點,所以你能夠彈性地放置主體。
7. 畫面欠平衡
雖說把主體放置正中間,通常是種沉悶的`構圖,但把主體放到左下角,然後其他位置全部都空盪盪,也是不理想的。所謂視覺平衡並不容易解釋,但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視覺去感受。
8. 錯誤運用景深
有些人非常沉迷於淺景深,一張接一張只是鐵絲網或是紅磚牆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照片只是在展示強烈的散景。這種照片就像在說:「我依賴器材來製造風格,因為我欠缺想像力。」淺景深沒有罪,它可以突出主體,但一張好的照片,往往能夠使用第二元素──背景,來補充照片的內容和信息,而一堵模糊的牆壁,並無任何信息。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平衡景深、突出主體及背景信息的份量。
9. 不當時機與欠缺准備
可能你的技術已經足夠,但總是錯過精彩的鏡頭,而唯一解決方法就是不斷練習。你需要學習去預計主體的變化,這個需要觀察與經驗;同時,你也要對自己作業延時有種直觀的認識,即是你知道由你想拍攝到按得到快門之間,其實會用上多少時間,然後習慣於這個節奏和速度,以准確拍攝。
三、關於專業攝影師
1. 創意停滯
當你成為職業,意味著你已經找到一些好的拍攝方程式,甚至可以用來賺錢,然後你就會依賴它、重復它。有什麼危險?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喜歡抄襲人家的創意,見一個意念好,就一窩蜂的跟著做。要在這個世界突圍而出,自己就需要不斷創新。
同時當職業攝影師會有一個危機,就是大多數客人只喜歡叫你做他們的要求,那些會因為仰慕你的才華,而希望你自由發揮的客人非常罕見,久而久之,攝影師就會變成相機執行人,多於創作人。
2. 外包太多後期工作
有些專業攝影師,會有一團的助手替他進行後期工作,例如加入創意元素,或進行風格修飾。一來這么做的話,可能總是無法准確做到你的要求,而最大問題時,長此下去你會跟科技脫節,如果那些助手要走了,你怎麼辦?
3. 沒有嘗試新主題
這是個經典辯論:到底攝影師應該集中一個主題成專才,還是應該拍攝所有東西變通才?最理想情況就是你有一個可達商業水平的題材,然後你有足夠基礎拍攝其他主題。理由有二:第一,你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因為你可以給客人額外東西;第二,不同主題需要不同技術,而這些技術有機會跨題材來到提升你的事業。
4. 太多工作
這是有點吊詭的,因為你有才能,所以有很多工作,但因為工作太多,你沒有機會拍攝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其他創作,所以你的事業也因此下滑。不過,又可能當你事業下滑時,你就有多一點時間,去嘗試新的東西。平衡你的工作與自己的攝影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Ⅱ 如何解決拍攝照片時遇到的問題
導語:所有攝影師都會在拍攝照片時偶爾遭遇一些問題,有時是因為設備故障造成的,有時是人為失誤。如果你拍攝的照片與你的預期不相符,可以參閱以下內容。你會發現插圖中列舉了若干種問題,有些是曝光過程造成的,有些是數字印刷造成的。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相機/鏡頭問題
部分畫面被鏡頭遮光罩或是濾光鏡遮擋。使用與你的鏡頭適配的相應型號遮光罩。鏡頭遮光罩是根據鏡頭焦距長短設計尺寸的。如果遮光罩對於你的鏡頭而言太長,就有可能延伸的過遠從而遮擋畫面。使用多個濾光鏡或濾光鏡與遮光罩同時使用時,就可能會造成光暈,特別是用短焦距鏡頭的時候。如果需要,可以取下遮光罩,用手為鏡頭遮光。只要保證手部在畫面之外即可。
曝光過程中感光元件上有灰塵。感光表面上的一小點灰塵,就會在曝光過程中影響光線的到達。在更換鏡頭時,通過吹球或除塵罩保持相機機身內部清潔。小黑點可以在圖像編輯時擦除,或是用銀版或漂白技術來去除它們。
掃描過程中掃描儀玻璃上的灰塵。(膠片)負片或掃描儀玻璃上的灰塵會阻止光線通過負片,從而在正像畫面上顯示白色光斑。掃描儀中不透明物體或圖像上的灰塵會顯示灰暗斑點。在數字圖像中,這些瑕疵可以在後期修飾,但保持物件清潔是更便利的做法。
二、曝光問題
測光表受背景影響。在拍攝背景明亮(如明亮天空)狀態下的物體時,如果你用總體測光讀數,拍攝對象很可能曝光不足從而過於昏暗。如果你的拍攝對象很小很明亮,背景巨大暗淡時,也會遭遇類似問題。拍攝對象會曝光過度從而過於明亮。將測光表向拍攝對象移動,根據測光結果手動設定光圈和快門數據。一些新版相機的測光表可以避免此類情況,它們使用多種感光模式,比較場景不同部分的光線條件,自動地調整曝光。
三、銳度問題
相機沒有對拍攝主體聚焦。例如,拍攝對象移動了,但是相機並沒有重新對焦。使用自動聚焦相機時,很可能是曝光前沒有給相機足夠的時間來調整焦距。
相機聚焦完全錯誤。例如,拍攝特寫鏡頭時,鏡頭莫名其妙地對著遠距離聚焦。可能是由於用自動聚焦相機拍攝時,曝光前沒有給相機系統預留足夠的聚焦時間。
很多情況下是相機抖動造成的。手持相機拍攝時使用了過慢的快門速度,會使照片整體模糊。作為一個經驗法則,當手持相機拍攝時,至少要使用鏡頭焦距數值作為可接受的最慢快門速度―100mm鏡頭用1/100 秒,200mm鏡頭用1/250 秒等。用慢速快門拍攝時盡量使用三腳架。
鏡頭過臟。這會總體上降低畫面銳度,特別是與鏡頭光暈同時出現的時候。
景深不夠。光圈過大會造成小景深,相機聚焦式場景中部分銳利,但是前景和背景虛化。運動模糊。畫面的其他部分銳利,但是運動物體不實。
四、色彩問題
拍攝場景是熒光燈環境。熒光燈裝置發射出大量綠光,從而使整個場景看上去偏綠。在鏡頭上裝配FL熒光燈濾色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白平衡調校不正確(數碼相機),或者彩色膠片與光線類型不符。原始格式(RAW)文件可以在不損失畫質的.情況下調整白平衡,但JPEG 和TIFF 格式不行。膠片種類:在日光或閃光燈條件下使用鎢絲燈平衡膠片拍攝,會使場景變藍,應使用日光平衡膠片。在鎢絲燈條件下用日光平衡膠片拍攝會使場景變紅,應在室內鎢絲燈條件下用鎢絲燈平衡膠片拍攝。
附近彩色物體的反射光會使場景發生偏色。在樹蔭下拍攝人像,會使膚色意外的顯得發綠,這是因為光線被綠葉過濾了。同樣的,通過明顯的彩色牆面反光拍攝出的畫面,會呈現牆面的顏色。這種效果在白和灰這樣的膚色或中性色上效果顯著。
拍攝場景是熒光燈環境。熒光燈裝置發射出大量綠光,從而使整個場景看上去偏綠。在鏡頭上裝配FL熒光燈濾色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五、閃光問題
從反射表面反射回的光線。直接對著玻璃窗、鏡面、經書表面或有光澤的牆面拍攝時,如果閃光燈在相機上或是靠近相機,就會使光線反射回相機鏡頭。當在有反射面的場景中拍攝時,將相機或是閃光燈移至一旁,從而使拍攝軸線或光路與反射面成一定角度。眼鏡會存在同樣的問題,就需要讓拍攝對象的視線稍稍偏離相機,或是將閃光燈從相機上拿下來。
從血管豐富的視網膜反射出的紅光。讓人物的目光從相機移開,或是將閃光燈從相機上取下。有些相機有紅眼消減模式:閃光燈在主要曝光過程開始前開啟,從而避開拍攝對象的虹膜,減少可見紅光數量。
閃光燈處於造成不必要陰影的角度。在閃光燈和拍攝對象間“劃定”一條虛擬線條,有助於預測陰影的位置。也可以在閃光燈附近放置一盞小功率鎢絲燈,大型攝影棚閃光燈裝置內的這種造型光也是這個作用。或是令拍攝對象遠離牆面,從而使陰影落在膠片畫框外的地面上,而不是顯著地出現在牆上。
在強烈的現場光下使用閃光燈。當現場光很明亮、相機快門速度較慢時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快門開啟期間,膠片曝光時記錄下兩個圖像―短暫閃光時的清晰圖像和明亮現場光下的模糊重影。確保快門設定為閃光燈的最大適配速度。根據不同情況,你也可以調暗現場光,在拍攝對象動態較小時拍攝,或是在高速快門下僅用現場光拍攝。
原始場景的各個部分與閃光燈的距離不等。遠離閃光燈的部分比靠近閃光燈的部分要暗,這是因為從閃光燈發出的光線行進距離越長,強度就變得越弱。試著將拍攝對象中的重要部分聚集起來,使它們到閃光燈之間的距離相近。
具有焦平面快門的相機(如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快門速度過快。閃光燈觸發時快門尚未完全開啟。如果手動設定快門速度,查看生產商的指南,找到使用閃光燈時的相機設置方法。對於大多數相機而言,1/60 秒足夠安全,某些相機可以在使用閃光燈時設置更高的快門速度。閃光燈快門同步速度可能會用不同的顏色標出,區別於其他數值。或者有可能用X型或閃游標志標明。如果使用閃光燈時相機自動設置快門速度,那麼你的相機就需要送修了。
如果拍攝對象過暗,說明場景曝光不足―照射拍攝對象的光線太弱。如果使用閃光燈時手動設置曝光,某一次畫面過暗可能是相機鏡頭光圈設置錯誤或是閃光燈完全充電之前啟動快門造成的。手動模式下,在戶外夜晚或室內大空間(如健身房)拍攝,可以增加一擋曝光。其他情況下,吸收了周圍光線的黑暗場景可能會增加曝光。
如果拍攝對象過亮,說明場景曝光過度―照射拍攝對象的光線太強。某些情況下,手動模式的曝光過度是由相機鏡頭光圈設置錯誤造成的。手動模式下,在較小的或是色光照明的房間里拍攝,可以將光圈調小一擋,從而平衡從牆面和天花板反射過來的多餘光線。
六、數字攝影問題
圖像解析度對於預期用途而言太低。對於顯示器顯示而言,72~100ppi 是合適的,而用噴墨列印機或熱敏列印機則需要200~300dpi。如果掃描圖像,需要設置高於上述用途的解析度。如果畫面來源於數碼相機,,嘗試在Photoshop 的“圖像- 圖像尺寸”欄將解析度調高。選擇所謂的三次方平滑差值法。下次拍攝時,則應使用更高的解析度。
對於數碼相機而言,畫質太低。在低畫質設置中(基礎或良好畫質),相機用低解析度設置畫面或將畫面壓縮。重新打開壓縮後的畫面時,細節將會丟失。印製小幅照片時,結果可能微不足道。但印製大幅照片時,畫質損失將非常明顯。規劃好照片的最終大小和製作方法。僅用於網路的照片可以使用低畫質存儲。如果想要印製8 x 10或更大幅面的照片,則需將相機設置成最高畫質。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夜間拍攝照片的陰影區域,或是弱光條件下的長時間曝光中。試著用較低的ISO設定拍攝。試一試ISO 100 或ISO 200,來代替ISO 800 或ISO 1600。在Photoshop 中,試一試“濾鏡―雜色―去斑”功能。這種方法的確可以減少噪點,但同時也會讓畫面變柔。一些軟體和Photoshop 插件的去噪點效果可能會更好。
用數碼相機拍攝時,可能是因為用過高的ISO拍攝。試著用較低的ISO拍攝這個場景。你可能會需要用三腳架,或是較慢的快門速度,或是閃光燈及額外的室內光線。有時,即時出現一些條紋,用現有光線的拍攝效果會比用額外燈光及閃光燈要好。這時就得調高ISO感光度了。
數字圖像在圖像編輯軟體中過於銳利。如果原始文件的銳度並未人為提升,就回到原始文件進行操作。如果需要增加銳度,可以減弱銳化強度。
Ⅲ 在攝影過程中怎樣避免常見的問題
如果單從攝影理論學習角度考慮,一般都能學好攝影技巧,但一到實際拍攝中就很難避免這些錯誤,下面介紹一些常見的攝影技巧可以使你的照片看起來更專業,避免攝影常見的錯誤。
在攝影中注意不要在畫面中包括其他明亮或搶眼的物體和顏色,這些物體會使注意力從中央主體轉移開。如果必須拍攝這樣的照片,你看可以嘗試將圖像轉換為黑白。
Ⅳ 攝影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有六點:
首先要考慮的是被攝體——是什麼以及你為何要拍它。成功的照片都有興趣點:整個畫面圍繞的關鍵元素。興趣點可能是第一眼就吸引你注意的東西。你需要利用它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2.不夠靠近
構圖出色的照片會將主題清晰地展示出來。你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好辦法之一就是讓被攝體充滿畫面。這樣可以將所有不必要的元素排除在畫面之外。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照片上被攝體太小或不夠顯眼,令觀眾不知所雲。通常你只需走近幾步,或者拉近焦距就能令照片有較大改善。
3.對焦點錯誤
畫面中清晰的部分應該是興趣點的位置,所以在對焦時你需要格外小心。如果焦點偏移,畫面中不重要的部分成了最清晰的,觀眾的注意力也會隨之偏移。
大部分便攜相機和所有單反相機都通過半按快門鎖定對焦。你應該掌握先鎖定焦點,然後平移相機改變構圖的方法。這會令你的照片更有創意。
4.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央
主體位於畫面中央會令照片變得平淡。你應該多加嘗試讓其偏離中心。如果你對主體的位置沒有把握,不妨先從最傳統的三分法則開始練習——想像畫面的橫豎分別有3條等分線,等分線的焦點就是構圖位置。
舉例說明,拍攝人像時,一般將眼睛放在三分點上;拍攝風光時,可以讓湖中的小船位於三分點;或讓地平線位於或接近任何一條橫的平分線。
5.引入與主體沖突的元素
避免畫面中存在與主體沖突的元素。檢查主體周圍和背景空間,確定那裡沒有強烈的色彩或圖案。不拍什麼東西與拍什麼東西同樣重要。
你真的希望一條明顯的線從城市中漂亮的建築前穿過嗎?如果你是有意為之那還好,但如果是你沒有注意到就糟了。在按動快門前快速掃視一下整個畫面,檢查是否有多餘的元素出現。
6.不考慮光線的方向
光源的方向,它如何照亮物體,是自然光還是人造光,這些因素的不同可以成就或毀掉一張照片。這就是為什麼觀察光線是拍攝的基礎。如果你能意識到光線的位置不對——比如主體的表面位於陰影中,或帽子的陰影投射在人臉上,就可以避免這種錯誤。
Ⅳ 新手、業余、專業攝影師常見的問題
不論你進入攝影世界有多久,都必然會遇上問題,我們無法更進一步,就可能來自一些普遍的錯誤,又或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馬來西亞攝影師Ming Thein的攝影工作涉及商品、野生、紀實、旅遊、演唱會及食物等,他分享了自己有關各階段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向。有一些或者你都聽過又或持不同看法,但有不少我看了也覺得獲益良多,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關於攝影新手
1. 主題不清晰
如果你的照片不是一眼就看得明白、清楚主題,就要問自己其實在拍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想拍XXX」,而XXX在照片里並不突出,那麼你就要再嘗試拍攝,並且用各種方法,例如對比、色彩、光線、動態、焦點等等,來突出XXX。
有些情況,你想拍攝的並不是實物,在照片里是看不到的,甚至正是它的不存在,那是非常困難而且極度依賴照片的背景信息與脈落,確是較少見的。
2. 透視運用不當
選擇透視應先於角度。廣角是用來突出及誇張前景主體,長焦遠攝則是減低主體從背景中突出。只以廣角來拍攝多點東西及用長焦來少走兩步,會讓照片變得沉悶。
3. 器材錯誤
這個涉及整體技術上的錯誤:曝光、對焦、相機搖晃、白平衡等,這些問題通常來自於對相機過度依賴,即是事事依賴自動程序。一部相機永不可能完全掌握攝影師想要的影像,拍攝者必須自行控制一系列設定,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照片,並且改善拍攝過程,而非花時間在後期工夫,也可提高影像質素。
二、關於業余攝影師
1. 過份擔心器材
這個問題的病徵,就是執著於盡用所有的工具來拍攝每一張照片,又或是相信一件新的器材能改善你的作品──但作品的不足卻可能源於技術不足。購買太多器材有何問題?你在拍攝時會猶豫不決,你也沒時間掌握手上的器材。所以購買前先要了解現時的極限,並且確認新的東西將會解決你的問題,否則只是浪費。當然,收藏家例外。
2. 忽略照片邊緣
現在100% VF已經越來越普遍,也沒什麼借口拍出主體意外被裁、樹枝突入干擾之類的情況,拍攝時兼顧邊緣也是重要的。
3. 色彩問題
有時候奇怪的白平衡或明顯錯誤的顏色,可以為平乏的照片增加趣味,但很多時候卻只是破壞了和諧感,尤其是關於膚色與食物。如果你不清楚正確的白平衡,可以後期處理RAW文件,或用灰卡進行手動調整。但不要讓相機自動調整,尤其是拍攝JPEG的話,會大大限制了照片的信息量與可調整性。
4. 關於黑白對比
不少人的黑白照片對比過強或是過弱。前者會導致喪失細節、色調范圍不足,導致難以分辨主體與背景;後者則令人感到沉悶,就像明明廚師手上有很多美味的配味料,他卻只用上一種。
5. 忽略自然邊框與引導線
這些簡單有用的小助手無處不在,例如走廊延伸出去的引導線就是好例子,可以吸引目光注視主體;同樣它們也可能引離人們的視線,所以在構圖時要加倍留意這些細節。
6. 居中構圖
很少好看的作品是把主體放在正中間,而有動感的作品,通常在主體前後都保留一些空間,並製造出好像預測前進或動作過後的感覺。現在相機都多於一個對焦點,所以你能夠彈性地放置主體。
7. 畫面欠平衡
雖說把主體放置正中間,通常是種沉悶的構圖,但把主體放到左下角,然後其他位置全部都空盪盪,也是不理想的。所謂視覺平衡並不容易解釋,但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視覺去感受。
8. 錯誤運用景深
有些人非常沉迷於淺景深,一張接一張只是鐵絲網或是紅磚牆的作品,沒有什麼內容,照片只是在展示強烈的散景。這種照片就像在說:「我依賴器材來製造風格,因為我欠缺想像力。」淺景深沒有罪,它可以突出主體,但一張好的照片,往往能夠使用第二元素──背景,來補充照片的內容和信息,而一堵模糊的牆壁,並無任何信息。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平衡景深、突出主體及背景信息的份量。
9. 不當時機與欠缺准備
可能你的技術已經足夠,但總是錯過精彩的鏡頭,而唯一解決方法就是不斷練習。你需要學習去預計主體的變化,這個需要觀察與經驗;同時,你也要對自己作業延時有種直觀的認識,即是你知道由你想拍攝到按得到快門之間,其實會用上多少時間,然後習慣於這個節奏和速度,以准確拍攝。
三、關於專業攝影師
1. 創意停滯
當你成為職業,意味著你已經找到一些好的拍攝方程式,甚至可以用來賺錢,然後你就會依賴它、重復它。有什麼危險?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喜歡抄襲人家的創意,見一個意念好,就一窩蜂的跟著做。要在這個世界突圍而出,自己就需要不斷創新。
同時當職業攝影師會有一個危機,就是大多數客人只喜歡叫你做他們的要求,那些會因為仰慕你的才華,而希望你自由發揮的客人非常罕見,久而久之,攝影師就會變成相機執行人,多於創作人。
2. 外包太多後期工作
有些專業攝影師,會有一團的助手替他進行後期工作,例如加入創意元素,或進行風格修飾。一來這么做的話,可能總是無法准確做到你的要求,而最大問題時,長此下去你會跟科技脫節,如果那些助手要走了,你怎麼辦?
3. 沒有嘗試新主題
這是個經典辯論:到底攝影師應該集中一個主題成專才,還是應該拍攝所有東西變通才?最理想情況就是你有一個可達商業水平的題材,然後你有足夠基礎拍攝其他主題。理由有二:第一,你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因為你可以給客人額外東西;第二,不同主題需要不同技術,而這些技術有機會跨題材來到提升你的事業。
4. 太多工作
這是有點吊詭的,因為你有才能,所以有很多工作,但因為工作太多,你沒有機會拍攝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其他創作,所以你的事業也因此下滑。不過,又可能當你事業下滑時,你就有多一點時間,去嘗試新的東西。平衡你的工作與自己的攝影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新手入門必修學分 在拍攝中如何運用ISO
什麼是感亮度呢?為什麼每次在拍照前,都要依現場的光線來調整感亮度呢?其實,ISO感亮度與光圈、快門,可以說是拍攝時決定曝光亮的三大要素之一。對所有攝影師來說,影像都來自於光的折射,透過光線才能傳遞出畫面的價值。因此,本篇將從入門開始了解ISO感光的運用,再透過實際範例引導進行解說,讓你也可以輕松學,簡單拍。
從ISO特性開始談起
ISO即是大家所常談及的感亮度,為判斷光圈與快門所需數值之重要依據,與曝光值形成三角關系,讓進光量相互取得平衡,進而獲取設定標准與良好的`拍攝成果。操作時對於每張照片來說,ISO值都會直接影響快門速度與光圈的調配,隨著ISO值越高,曝光所需時間也會跟著縮短。舉例來說,如果讀者在下午進行拍攝時所需正確曝光值為ISO 100,光圈F5.6,快門1/30 秒,此時若玩家將ISO 調整為200,因為光圈不變,所需的曝光時間即會縮短2 倍,從1/30 提升為1/60 秒,成像會相對以更短的曝光時間與減少一半的進光量找到其平衡點,ISO也並不會對光圈造成任何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當ISO值越高,則可在相同光源環境下提供更快的快門速度,能有效避免手震情況的發生,讓過去如樹林、地下室、深夜巷弄……等相對惡劣的環境拍攝有了新的解答。
低ISO長時間曝光可保持影像質量清晰銳利(ISO 100)。
上圖為原圖100%裁切。
高ISO會產生更多雜訊
不過隨著ISO感亮度的提升,影像細節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在高感光下影像因光線的取得與環境等客觀因素,高感光提升也同時伴隨著逐步增加的雜訊,尤其以暗部陰影處最為嚴重。所以若玩家有大圖尺寸且純凈影像的拍攝需求,建議最好多加測試,甚至盡可能以低感亮度為主,使影像能在畫質與捕捉中取得平衡,換取較為清晰銳利的影像。
若拍攝時機允許的話,則建議再行搭配上腳架輔助為佳,讓影像畫質能更趨完美。當然,對於某些玩家來說,雜訊所代表的並不全然是壞事,在傳統底片的時代,這種叫做顆粒感的東西有時還會被認為是底片FU的主要元素。
部份中高階機種的ISO 值可以設定1/3 級距增量。
雖然自動ISO對普遍大眾來講是很方便,但有時也會產生誤判的情況,玩家不可不慎。
不過在數字影像上,高感光所帶來的問題已不僅僅是只有雜訊,也同時會降低影像的銳利度以及對比反差,使成像感覺起來更為平實,甚至會覺得有層薄薄的白紗覆蓋在影像上。就常見情況來說,高感光下所產生的雜訊大多位於畫面暗部位置居多,所以若是白天於戶外光線充足的地方拍攝則不易產生雜訊,也不必用到像ISO 3200 等高感亮度,反倒是在室內環境、夜晚低光街景等場合下,較易於使用高感光,進而產生雜訊。
該如何解決雜訊問題呢?其實除了盡量控制在低感亮度拍攝,並注意構圖時的明暗分配與環境因素外,利用相機所內置的高感亮度消除雜訊功能,也是不錯的解決方案,盡管抑制效果還是有限,可是對於增進高感亮度畫質來說,還是能提供相當顯著幫助。
使用過高的感光容易造成影像雜訊破壞畫質,玩家可視情況轉為黑白來呈現。(ISO 6400)
相機質量決定ISO可用感度
近年來各家廠商都致力於高ISO質量的提升,以目前市面近兩年來販賣的單眼相機來說,APS Size 的機種ISO 可用值普遍都達到ISO 800,而價格較高昂的FF 全幅機種則達到ISO 1600,部份高階機種甚至可達ISO 3200。另外,在新興市場EVIL 相機的部份,目前測試下來,以Sony NEX系列的高感亮度最為優秀,可用ISO高達1600,雖然配置鏡頭方面平均光圈並沒有其他幾家來得高,但隨著感亮度可用的提升,也進一步彌補光圈的不足。
低感光能刻劃出較為細膩的人像質量。(ISO 100)
ISO的運用時機與方式
為能使讀者更快速明了ISO的拍攝主題與運用方式,以下筆者將以高低ISO適用主題范圍進行概述,並透過實際操作解說,讓讀者只要透過下列範例說明,也能清楚了解原理與應用方式,確實學習到ISO的運用方式。使用低ISO保持影像的純凈一般來說,低ISO 可提供給影像拍攝三大好處,分別為高畫質、低雜訊與慢速快門。以畫質來說,低ISO無論是在對比、反差、亮暗部細節表現都比高ISO來得優秀,能讓臉部層次、毛發,以及牆角斑剝的紋路在畫面中更顯細膩,展現刻劃立體的影像質量。在風景議題的拍攝方面,也能運用低感光低雜訊的優勢,讓晨昏時的夜景拍攝純凈無瑕疵,即使有意輸出成大圖也不必去擔心成像質量。
還有,低ISO所帶來的好處也不全然局限在畫質表現上,有時低感光所帶來的效用,是可以讓快門速度降低,拍出另一番的影像風味。舉例來說,像是山中川流的細水、瀑布,可能就需要使用低於1/2 秒的快門,來換取動感的水流;若在晴朗的戶外,也可將光圈開大(F2.8),降低ISO來確保快門速度在機身極限范圍內(1/4000 秒或1/8000秒),以減少過曝的機會,取得較為柔散迷人的景深效果。
EVIL 相機則大多將可用感光拉高至800,有利於夜間室內的拍攝。
一般DC 可用感光大多介於400~800 間。
若下雨天時則建議將感光拉高,確保成像的穩定。(ISO 400)
高ISO 創造影像新境界
針對高ISO感光的應用方面,雖然高感光伴隨著高雜訊,且在畫質表現上也會相對的產生減損,但就某些昏暗險惡的拍攝環境來說,先求有再求好,並適時運用技巧讓高感光變成輔助,抓到決定性的瞬間影像,似乎才是攝影人該去注意的部份。
隨著ISO的提升,光線也會在感光組件上形成不同的光量,讓快門速度隨倍數提高,能有效運用安全快門的原則,減少手震發生的機會。那目前又有那些議題適用於高感光的應用呢?以筆者過往的拍攝經驗來說,演唱會、婚禮紀錄,以及部份夜景的拍攝會是高感光最主要的議題應用。而以前兩者的議題來說,為了避免強開閃燈所造成主題清晰明亮,但卻毫無背景的窘境,拉高ISO不但可適時提升光量吸收速度,適時彌補背景光不足的問題,也能順利將現場迷人的光影氛圍保留下來;至於在夜景的部份,則主要是利用在需要凝結瞬間的情境,藉由高ISO大光圈的方式凍結眼前的美景,例如高山星空銀河、夜間民俗慶典、手持城市夜景……等等,都是高ISO可掌控的議題范圍。
夜間慶典時若沒有足夠的ISO,影像會容易形成現場光量不足的情況產生。(ISO 1600)
演唱即使有舞台光的輔助,但為了確保快門夠快,建議還是拉高ISO進行拍攝。(ISO 1600)
新手入門DSLR主題攻略-夜景人像篇
數字單眼相機和一般傻瓜DC比較起來,享有更強大的性能及更多的設定選擇,如果一次要學會所有的功能是有點難度,但不用怕,只要跟著我們Step by step,馬上就能隨心所欲的控制手上的數字單眼相機。
Step1:採用腳架穩定相機
夜拍時如果要拍出明亮的背景,須配合低速閃燈同步的使用,此時快門速度會降到很低,因此需要使用三腳架來協助相機的穩定。
Step2:採用高ISO
要拍出夜晚街景的燈光,適當的提高ISO到400或是更高,可以讓快門速度不致於過慢,避免人物移動而模糊。按下機背上的i鍵,利用方向鍵來設定ISO。
Step3:設定閃燈慢速同步
按下機背上的i鍵,利用方向鍵把閃燈模式切換至低速閃燈同步,如此才能同時閃燈讓人像得到正確曝光、以較低的快門速度拍出街景。
Step4:將拍攝模式設定在P或A
初學者可以將拍攝模式設定在P模式即可,進階使用者可以使用光圈先決,並採用中等光圈如F4或F5.6,一來可以拍出適中的人像,二來也可吸收現場光,讓街景不會一片黑。
(NIKON D5000, 1/2s, f/8, ISO:200, ISO:200)
拍出自然而有感覺的夜景人像是不是很容易呢!
以上D5000拍攝設定
拍攝模式:P或A模式
快門釋放模式:單張拍攝
白平衡:自動
影像質量和大小:RAW+ JPEG 精細
測光模式:矩陣測光
D-Lighting:關閉
照片調控:標准
對焦模式:AF-S 單次伺服 AF
Ⅵ 這5個最常見的攝影問題你也有嗎
你在攝影的時候會經常遇到問題嗎?來自 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 的分享,以下是綜合了五個最常見的問題,供大家參考一下。 1. 太早放棄 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 – 盡管他們有一部一流的相機,有一流的技術,去了一個一流的地方,但當他們開始疲倦、肚餓或是覺得沉悶時,他們就放棄拍攝了。更普遍的問題就是他們沒有仔細研究拍攝場景,以為他們拍的第一張照片一定是最好的。其實,如果你研究好場景的所有角度,你拍到好照片的機會就會增加。 另外,不妨比其他人多花一點時間去拍出一張好照片。這個世界上有上以萬計張照片,如果你不花多一點心機,你的照片又怎有可能突圍而出? 2. 用廣角鏡頭去拍攝人像 大部分相機都將鏡頭預先設定為最廣闊的角度,但如果你是在拍攝人像的話,以近距離拍攝時隨時會將你的照片扭曲掉!要避免這個情況發生,使用鏡頭的遠攝端,就可以拍到較好的人像照了。另外,記得關掉相機的數碼變焦,因為它會降低照片質素。攝影教程 3. 拍攝了模糊的照片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 快門速度不夠快,所以影像就會震動!新手通常不會察覺這個問題,老手則不覺得自己會犯下這個錯誤,因此不願意提高ISO。不過,除非你是故意的,否則正常都不會喜歡拍下模糊了的照片吧。 要拍到一張清晰的照片的主要方法就是保持相機穩定,最佳方法則是使用三腳架。沒有三腳架都不要緊,因為現時的鏡頭通常可以減少相機搖晃,相機中亦有很高的ISO敏感度。謹記在拍照時,身體盡量不要動;如果快門速度太慢,也不要害怕使用較高的敏感度;沒有三腳架的話,嘗試找其他東西支撐著你的相機。 4. 在太近的距離拍攝建築物 在你拍攝建築物 (尤其如果你是使用廣角鏡頭的話) 的時候,你通常會提著相機向上拍攝,導致本該是直立著的建築物在照片中卻顯得傾斜。解決問題的理想方法就是你要站在跟建築物的中心點平行的地方拍攝 – 不過筆者都明白要找到這么理想的位置拍照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另一個方法就是盡量走到較遠的地方拍照,將拍攝角度盡量減少。要避免影像扭曲,記得要用長焦鏡頭,不要用廣角鏡頭。最後,拍攝時記得自行調整角度,避免將樹木、街燈這些沒有關系的東西拍入照片中。 5.照片沒有清晰的主題 很多照片的問題就是其他人往往看不出攝影師到底想拍什麼,或是照片中太多令人分心的東西,使我們忽略了照片的主題。問題主因是因為我們想拍的往往跟相機所拍的不同。另外,有些人很害怕近距離拍攝人和動物,其實近距離拍攝他們是沒有問題的啊!最後,想方法調較好顏色和光源的比例,並避免拍下不關事的東西,以及最最最重要的一點︰知道你自己在拍什麼!
Ⅶ 攝影應該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一、攝影注意事項:
1、應盡量遠離那些色彩明艷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築物的外牆、大型遮陽棚等,否則那些景物的色彩會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2、注意不要在頂光時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因為水泥地表面較平整,且顏色淺淡, 這種自下而上的"腳光",往往造成一種恐怖效果,應盡量避免。
3、注意不要立於樹旁拍照,光與影相輔相成,光愈強,影愈深。
4、注意不要採用高速片,在晴空烈日下,光線強度已很高,若再採用高速片,往往會迫使光圈收到極小,或無法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
二、攝影技巧:
1、拍攝時必須將相機安裝在一個三角架上以防止相機的晃動。盡量的將相機靠近被攝物體,並且注意不要引入不必要的陰影。
2、調焦軌能夠使相機以非常小的增距沿著X和Y軸線移動,能夠精確的控制相機的位置和畫面的景深。如果用移動三角支架來達到理想的位置則是非常麻煩的。
3、使用快門線安裝到了三角支架上,如果在按快門的時候不小心,仍然有可能使相機產生晃動,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建議你最好還是使用快門線。
4、在拍攝時,當被攝物體的背景為黑色,那麼就能夠使拍攝出來的圖象看起來最清楚。
5、使用一個白色的卡片或是用一張鋁箔包在卡片上,將光線反射在被攝物體上,以照亮物體上的陰影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這張卡片出現在被拍攝范圍內。
(7)關於攝影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擴展閱讀:
1、一般使用機械照相機或者數碼照相機進行攝影,有時攝影也會被稱為照相,也就是通過物體所發射或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
2、在進行照相時,光通過小孔(更多時候是一個透鏡組)進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對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質上成像。根據實際光強度和介質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時間也不同。在光照過程中,介質被感光。
3、一般來講,人們使用可見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機。因場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機有著非常多的分類。綜合來講,照相機都要有幾個基本的部分以保證曝光過程,這包括:感光介質、成像透鏡、曝光時間控制機構、膠卷暗盒、存儲介質、電子感光器、電子存儲介質。
Ⅷ 攝影入門常見問題
導語 :四五六月是小長假扎堆的日子,每逢假期筆者總能收到很多關於相機方面的「求助電話」,對於很多不熟悉相機的朋友,在外拍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如果單靠說明書很可能會手足無措。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筆者最常收到的 「相機問題」,看一下我們在真正拍攝的時候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吧。
·我的照片是模糊的怎麼辦?
筆者收到的求助信息中,排名第一位的是「為什麼我的照片拍出來都是模糊的?」。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原因有很多種,通常情況下,按照筆者的經驗來看,相機模糊中不易解決的小問題有下面幾條。
1、不小心開啟了手動對焦模式
對於照片拍攝模糊,最最最常見而且難以被發覺的就是相機開啟了手動對焦模式。很多朋友使用相機,特別是小型卡片機或者無反,由於相機對焦過程本身變化較小,很難發現是由於未對焦而造成的拍攝模糊。
對焦失誤中,誤開手動對焦是最常見的問題
解決方案:對於對焦模式來說,只要能確定是否開啟了手動對焦,就能進行解決。一般情況下,可能的情況包括:鏡頭手動對焦開啟、機身手動對焦撥桿(尼康、富士等)、機身手動對焦設置(各類微單)。
切換手動模式方式很多,很多撥桿是最容易被誤觸的,另外,很多鏡頭特別是副廠鏡頭切換手動對焦仍然是推拉式,需要特別注意
2、快門速度過慢
第 二個常見的問題在於快門速度過慢。通常會出現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要判斷這個其實很簡單,聽一下快門的聲音就可以了,正常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的「咔嚓」聲, 如果聲音有間隔停頓,那麼肯定是快門太慢了。當然,如果照片中很多光源已經拖成了線,那麼自然更是快門太慢的原因。
弱光環境拍攝,要麼使用三腳架,要麼就提高感光度,使用大光圈
解決方案:提升感光度、使用大光圈、開啟防抖。一般情況下快門過慢都是弱光下引起的,提升感光度是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檢查光圈值也非常必要,時刻關注光圈值是攝影愛好者需要注意的。如果您要拍人,那麼就使用大光圈和高ISO吧,如果有可能,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是非常有幫助的。
快門過慢和感光度與光圈都有關系,只修改一個是不夠的
3、選擇了錯誤的對焦模式
選擇了錯誤對焦模式是很多進階新手常犯的錯誤。相信使用點對焦或者自動對焦這種錯誤大家一般都能察覺,但是對焦模式錯誤往往會被人忽略。
選擇錯誤的對焦模式也是一個原因
解決方案:對焦模式通常分為:單次對焦、連續對焦和智能對焦。對於日常拍攝,通常使用單次對焦,使用連續對焦或者智能伺服對焦時,相機會自動追蹤畫面中運動的物體,在所難免會看上去對不準。
4、拍攝距離離得太近或者太遠
最後一個問題,是拍攝距離太遠或者太近。首先,對於所有的鏡頭來說,都有最近對焦距離,如果拍攝距離過近,那麼自然無法完成對焦。雖然有得卡片機有微距模式,但是也不能無限靠近被攝物體。
離得太近超過了最近對焦距離,那麼肯定拍不清楚
解決方案:離得太近自然要離得遠一些再拍。但是有時候,一些卡片機或者微單相機具有微距模式,微距模式下不一定能夠在無限遠合焦,需要檢查相機模式是否設置正確。
對於卡片機來說,微距模式下對於遠處物體拍攝也可能不清晰
這一頁我們看到的都是照片模糊的問題,使照片變得模糊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通常情況下對焦失誤和曝光失誤是最常見的兩大問題。當然,光圈太大導致景深過淺也是原因之一,但是這種原因通常非常容易理解,所以筆者這里就不再多做說明了。
·照片的曝光不正常怎麼辦?
在所有問題中,和照片模糊問題數量相當的,是「為什麼我拍出的照片總是過暗或者過亮?」曝光是攝影的核心話題,曝光不正常可能有非常多的因素,但是對於剛接觸的攝影的朋友,筆者總結了最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不小心開啟了曝光補償
遇到曝光不正常,很多時候是大家不小心開啟了曝光補償。這個在佳能機身上尤為常見,因為很多佳能機身可以將後波輪設置為曝光補償快速調節,大家在不小心的時候就調節了曝光補償范圍。
曝光補償要小心
解決方法:檢查機身設置,如果有開啟曝光補償,將曝光補償調為0再拍攝即可。不過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相機開啟了包圍曝光,這時候我們按下BKT按鍵,看一下屏幕顯示是否為0。如果不是調整為0即可。
包圍曝光也是應當注意的
2、環境光比本身太大。
另外一個最長遇見的情況,就是環境本身光比過大,常見的情況是逆光拍攝人像的時候,這樣大部分情況下人都是一個剪影。
本身大光比環境,很難不依靠輔助設備直接拍攝出正常曝光
解決方法:對於大光比環境不是依靠相機就能完成的,首先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過大光比的逆光拍攝。如果有需要,可以採用點測光或者適當增加曝光補償。當然使用閃光燈、反光板等,並使用RAW文件拍攝,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大光比問題。
大光比環境下我們可以增加曝光補償,也可以慎重使用點測光
3、曝光/測光模式選擇錯誤
曝光/測光模式選擇錯誤也是常見的曝光失誤原因。首先我們要檢查相機檔位是否位於被調整到M檔,也就是手動檔。另外,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建議初學者盡量使用全局曝光,因為在大部分環境下全局曝光的准確性要高於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
最常出錯所以應該特別注意的三個曝光選項
4、實際的快門速度超出了快門速度限制
有時候曝光不正常是由於快門速度限制導致的。這里有兩個可能性:強光下使用大光圈拍攝時,所需要的拍攝快門速度高於相機快門上限;快門實時取景時採用了視頻模式,這時快門速度下限為幀率倒數。
解決方法:很 多單反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為1/4000s,而一些卡片機的快門速度上限為1/2000s,所以日光下使用例如f/1.4、f/1.8的光圈很可能過曝。 另外,有時候我們在室外拍攝時,ISO設置過高,也會讓快門速度超過上限。這時應首先檢查感光度設置,然後減小光圈或者使用ND鏡。
快門超出上限比較常見,但是其實快門速度也有最低限制,就是在視頻模式下
還 有一個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大家在使用實時取景時,將模式改成了視頻而不是拍照。視頻模式下依然可以拍攝,但是這是快門有最低速度限制,比如視頻格式為 1920×1080 60P,那麼最低快門速度只能是1/60s。而檢查方式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將模式改為照片模式就可以了。
·照片顏色色調很怪怎麼辦?
下 面一個問題也是大家經常遇到的,是「為什麼我拍的照片顏色總是怪怪的?」一般情況下照片偏色原因很多,首先要確定的`是是否使用了光學濾鏡,除了ND鏡外, 減光鏡、CPL、漸變鏡等等都多少會引起色彩影調的變化,如果不是濾鏡的原因,下面筆者為大家總結下最常見的幾個機身設置問題。
1、白平衡設置錯誤
白平衡錯誤是非常常見的一個錯誤。由於白平衡不會像曝光參數一樣直接顯示出來,因此有時候大家白平衡設置錯誤後,難以發覺。
例如這類照片整體偏色,特別是偏紅偏黃或者偏藍,肯定就是白平衡出問題了
解決方案:看到照片顏色不對後,第一反應應該是檢查白平衡,如果不知道使用什麼白平衡合適,其實現在的相機自動白平衡已經很准確了。另外,使用RAW文件可以解決白平衡問題。
如果不知道使用何種白平衡,就用自動吧
2、使用了相機特效濾鏡
特效濾鏡也會直接影響照片的顏色,所以如果在照片出現色彩不正常現象,除了檢查白平衡,還應該看一下特效濾鏡是否關閉。
大部分入門相機都有濾鏡特效模式,如果拍攝色彩不正常,也要檢查下是否開啟了濾鏡
3、相機色彩管理模式設置不當
色彩優化模式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一般情況下,相機都有多種色彩優化模式,而且每種模式下還可以對各類參數進行自定義調整,所以如果調整參數過於極端,也會讓照片變得不正常。當然,對於索尼還有更為特別的地方。
色彩風格也需要特別注意
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索尼帶有S-LOG曲線的機器開啟了S-LOG曲線,畫面就會呈現這樣(很利於視頻調整,但是不適合照片拍攝)
解決方案 :首先檢測色彩設置(富士為膠片效果),然後進入自定義菜單,將所有選項歸為默認值。另外,使用索尼相機的話,還需要檢查色彩中是否使用了LOG曲線。
·對相機操作為什麼沒反應?
下面的問題出現頻率相對較少,但是也是出現在常見問題之中。就是「為什麼我對相機進行操作了相機卻沒反應?」
1、按下快門之後相機不進行拍攝
按下快門相機不拍照也是很多朋友遇到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如果相機設定為自拍模式大家容易察覺,但是有兩種可能大家會被大家所誤解,這兩種可能性為:相機設定為了反光板預升拍攝模式;相機設定為未對焦不釋放快門。
首先應該檢查反光板預升功能(MUP),檢查方式為按下快門,再按一下,如果第二下快門釋放,則為開啟
解決方案:首先先檢查相機的對焦設置,如果設置為未對焦不能釋放快門,那麼我們在對焦不成功時就會無法按下快門。另外,如果大家選擇了反光板預升,檢查方法非常簡單,我們按下快門後,如果再按一下快門才會釋放快門。如果結果是這樣,我們只需要關閉反光板預升就可以了。
除了反光板預升之外,還有個可能就是開啟了不對焦不釋放快門
2、半按快門對焦相機沒有反應
下面一個是半按快門相機不對焦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半按快門不對焦的原因有很多種,而且一般是多種原因同時造成的,因此比較難以判斷,通常可能有的問題包括:切換至手動對焦、對焦驅動模式選擇錯誤、對焦點選擇不當、視頻模式下拍攝、快門對焦按鈕設置更改等。
快門按鈕也可以多種自定義功能,筆者只列舉了其中之一
解決方案:解決半按快門沒反應的問題比較復雜,筆者經驗來看,切換為手動對焦或者對焦點設置出錯是最常見問題。另外有些機器在視頻下對焦比較緩慢(例如索尼RX10II),需要特別注意。
3、相機長曝結束後機身要很久才能顯示照片
對於剛開始拍風光,或者剛開始拍星空的攝影師,有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相機拍攝完成後,要經過很長時間(通常和曝光時間相同)才能夠顯示畫面。
長時間曝光降噪關閉後,可以減少長曝的處理時間
解決方法 :這個問題主要是開啟了相機機身的長時間曝光降噪而帶來的,具體的原理這里就不多做解釋了。只要我們關閉長時間曝光降噪,就可以在拍攝完成後立刻預覽照片了。
今天筆者介紹的問題,都是日常中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如果大家還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困惑,歡迎隨時問我,或者在文章下面留言,筆者會為大家耐心解答。
Ⅸ 如何解決手機攝影在拍攝時會抖動的問題
我自己拍攝視頻,動態的視頻,用一個穩定器,大概也就幾百塊錢,不是特別高端的那種,普通的,即可,效果會好很多的
固定鏡頭下,光線可以控制,畫面的清晰度可以得到一個很大的保障。那麼亮度有了,清晰度更好,穩定的效果最好。
目前pr軟體是有個抖動調節的功能的,比較復雜,真的很麻煩,要是慢慢說估計大家心態得崩了,而且pr是沒有辦法容易加字幕的。
個人總結,建議用剪映,而且呢,移動鏡頭用穩定器,穩定器什麼樣的視頻裡面有實物介紹
呼,吸,呼,吸,學會控制呼吸。
保持畫面的穩定是拍攝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拍攝穩定的影片可以讓觀眾感覺非常舒服。
要想避免手機拍視頻時抖動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拍攝視頻過程中首先要拿得穩、而且要拿得平,拍攝過程中呼吸盡量平緩同時盡量避免移動,如果手機有鏡頭防抖功能一定要把它打開。如果採用了上面的方法你還拍不出穩定的畫面,那麼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購買一些手機視頻拍攝的穩拍輔助器材,一種類似陀螺儀的物理防抖神器。
一般最好採用手機的三角固定架,類似於數碼相機的或者單返的那種,或者選用防抖功能比較好的手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也可以參考以下介紹:
1.掌握光線及模式調節,盡量避免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有的手機支持閃光燈功能可以有效補充光線,不過有效距離比較短,適合近距離拍攝時使用。
2.協調手的把持度及拍攝姿勢,在拍攝時,右手握機對准拍攝對象,然後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穩。
3.注意手機與景物的平行。
4.部分手機支持許多模式拍攝,可以根據具體拍攝場景進行模式選擇。
抖動問題其實很好解決,首先你要保持正確的姿式——用手機拍攝時,與專業攝像機相比,機身更輕,你只需要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把手機的上下兩角夾住,右手以半握拳的姿式把手機右下角托住,然後右手的拇指用來點按手機的錄制鍵。同時,你需要左右手的手臂貼緊身體,保持雙腳自然分開與肩膀同寬,錄制時盡可能不要大口呼吸,這樣,你錄制的視頻就不會有明顯的抖動了。
自拍桿錄制視頻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姿式國因為肩膀張開了所以穩定性會差一些
此外,如果你要移動拍攝,由於你不是專業人員,也盡量不要走動的方式拍攝,只在腳不動手動或身體移動的情況下拍攝,這樣也可以避免大范圍移動導致的畫面抖動。
手機拍攝中國的抖動來自於身體的自然形成的生理性抖動,正常狀態下,輕微的抖動手機拍攝是可以接受的。就好比使用相機拍攝,一般快門速度1/125秒以上,照片不放大,看不太出來有什麼影響。
但是抖動如果程度劇烈,或者在畫面上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模糊或者畫質受到影響,那麼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有以下集中方式可以控制手機拍攝過程中抖動帶來的影響。
這個方式是最根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三腳架可以穩定手機,手機攝影的三腳架品種多樣,可以根據不同的拍攝需要選擇不同的三腳架。
比如經常想要靈活拍攝的,就是用「八抓魚」的架子,這種架子可以將變形的腿部固定在很多不同的場景中,從而獲得不同的拍攝角度和位置。
小型的手機專用三腳架,這種是相機三腳架的縮小版,也是很常用的一種三腳架。
但是三腳架也有弊端,就是再小的三腳架也有攜帶的問題,總是需要有攜帶的空間,另外就是三腳架的設置需要時間,對於經常需要隨手抓拍的畫面就不太適合使用。因為當你設置好腳架的位置,好畫面可能就消失了。
這個辦法就是讓給我們的身體找一個依靠。
這個依靠或許是一堵牆,或許是一棵樹,總而言之就是將我們身體的抖動傳到大型的不動的物體上去,另一方面也是降低了我們身體抖動的空間。這樣在拍攝的時候能夠大大提升拍攝的清晰度,還不用有設備的使用的牽掛,隨拍隨走。
這種方法只是針對在手機攝影拍攝中的微小的抖動帶來的畫面不清晰,通過增加銳化和曲線對比的方式,提高畫面的對比度,從而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抖動帶來的畫面的模糊,當然這種辦法只是在小程度上的補救措施,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
手機雲台穩定器是一種現在很流行的手機拍攝設備,更多的是運用在視頻拍攝。連視頻都能夠起到穩定作用,攝影自然不在話下,一般所有的穩定器都有藍牙快門的功能,可以隨手就拍攝照片。
只是穩定器的價格一般是幾百元不等,投入的金錢成本就比較高,這個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了,但是還可以拍攝視頻,買一個體驗以下或許可以拓寬攝影拍攝的空間。
手機拍攝視頻抖動晃動的話是免不了的,但是這種抖動的視頻,不利於平台的推薦,所以我們應該拍攝平穩不抖動的視頻,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法去解決:
拍攝方法技巧、物理輔助設備(雲台、腳架)、後期防晃動處理。
我們在拍攝的時候,盡量使手部保持平衡減少手機的晃動,當然這個的話因人而異。如果你說不實在不能保持平衡,這個時候可以加上三腳架,三腳架可以使拍攝保持平穩,這樣拍攝出來的視頻就非常的穩定。當然在條件已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購買雲台,雲台使用起來會更方便,效果也會更好。
如果通過上述兩種方法拍出來的視頻,還是會出現輕微抖動,我們可以在後期剪輯的時候,通過防抖空間來調節視頻的抖動程度。通過演算法優化視頻,這樣做出來的視頻就不存在抖動這種說法。
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專業的設備來進行拍攝,現在有很多的相機拍攝的時候都是支持防抖功能的。當然專業的設備需要更專業的技術來作為支撐,無意中增大了難度。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通過雲台三腳架結合後期處理的方法,來使視頻達到一種最大程度的優化。
保持畫面的穩定是拍攝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論是推、拉、搖、移、俯、仰等拍攝,都需要圍繞著畫面的穩定而進行。拍攝穩定的影片可以讓觀眾感覺非常舒服。
要想避免手機拍視頻時抖動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拍攝視頻過程中首先要拿得穩、而且要拿得平,拍攝過程中呼吸盡量平緩同時盡量避免移動,如果手機有鏡頭防抖功能一定要把它打開。如果採用了上面的方法你還拍不出穩定的畫面,那麼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購買一些手機視頻拍攝的穩拍輔助器材
你好,我是憶珠,首先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一開始拍攝的視頻總是存在抖動的情況,現在已經不存在這個情況了,現在我就把我自己個人經驗和方法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家好,很高興能回答到這個問題
大家使用手機拍攝是會抖動我有兩個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我們平時拍攝時可以把手機固定在一個可以放手機的地方
第二我們可以用自拍桿進行拍攝
第三如果經濟允許我們可以買個雲台它的攝影非常穩
感謝大家的收看
使用手機拍攝視頻會抖動,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大大增加視頻質量。
Ⅹ 攝影怎麼解決反光問題 攝影解決反光方法
1、把光調暗
當從一個酒店房間或者任何可控的環境拍攝時,盡可能把室內光調暗。當在夜晚拍攝時,盡可能利用房間內的陰影或遮蓋物,讓它們覆蓋相機。當從觀察塔上面拍攝時,嘗試找到一個比較暗的點,然後找找有沒有東西能幫忙遮擋光線,比如柱子、橫梁等。
2、離近些
鏡頭離玻璃越近越好。為了實現這點,使用了一個三腳架快裝板來達到輕松適配的目的。通常不把鏡頭貼在玻璃上,因為晃動會影響鏡頭。
3、使用遮光套
遮光套是目前找到的最好用的方法。只要不從特殊的角度拍攝,它完全可以消除反射。它還可以被折平,便於保存、攜帶。
4、試試偏光鏡
許多攝影師使用偏光鏡都成功地減少了反光。偏光鏡是可以減少反光,但不能完全消除。這有時會使事情更糟。如果條件不允許在拍攝的同時通過外部監視器觀看,判斷是否有反光就很難。反光在小型的液晶顯示屏上可能看不出來,但是晚點在電腦屏幕上會看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