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量元素分析儀哪種檢測方法好
利用此原理的微量元素檢測儀,其靈敏度高、精確高;選擇性好、干擾少; 速度快,易於實現自動化等優點,一般一次性成本高,適用於三甲及以上的醫院。而電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可測元素多、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優點,目前,多為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診所等採用。
康宇醫療微量元素分析儀可以檢測微量五項:鋅、鐵、鈣、鎂、銅,一台儀器能完成生化和微量的檢測,既解決了基層診所的生化測量,又滿足了微量的測量,方便一體化操作,直接出結果,快速測量操作簡單快捷,自動正反沖洗,採用20ul全血(末梢血),配套2ml溶血劑試劑,節約時間,省試劑,全血測量不用處理血樣,40秒出檢測結果,配有質控血樣保證測量的准確性,穩定的光路系統保證了儀器的重復性。
Ⅱ 如何檢測微量元素
主要是靜脈抽血檢查一般是早上空腹從上臂抽血進行檢查。也有的會取頭發來檢測,但這種檢測得出的數據不準確不能完全反映當時孩子的營養水平。還有的葯店用一種儀器進行檢測但結果的可信性不高。總之如果想確定微量元素的真實准確的情況最好是抽血檢測。 扎手指取血量檢測主要是進行血常規的檢查,扎手指取血量太少不足以保證檢測微量元素的需要,所以微量元素檢測要從手臂上抽血。
Ⅲ 怎樣查嬰兒的微量元素
寶寶微量元素檢查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由於微量元素對人體尤為重要,過高過偏低都會影響著人體的健康,所以微量元素檢查也被作為人體元素檢測的常規項目。不少家長都熱衷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查,並根據檢查的結果來評價孩子體內營養素狀況。
微量元素檢測最常用的方式除了「發檢」還有「血檢」,不過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身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所不同,不能用來代替身體內的含量,所以最好還是用「發檢」的方式。
在此也要建議家長們,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應該選擇正規醫院取血檢測,正規醫院的檢測部門對於取血過程、檢測過程都有非常嚴格的標准,如果是新手來取血,取血的標准沒有到位,很容易造成誤差。因此,家長要注意檢測單位的實驗室資質是否達標,不建議到小醫院做這項檢測。
寶寶微量元素檢查怎麼做
寶寶微量元素檢查怎麼做呢?在微量元素的檢查方法上,通常有幾種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頭發檢測和血液檢測。
第一種方法——頭發檢測
檢查依據: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微量元素與頭發有特殊的親和力,身體中微量元素積蓄於頭發中,其含量過高或偏低預示患有某種疾病的危險。一般來說,缺乏銅會使頭發變白發,缺乏鋅頭發生長速度減慢,而缺乏鈣則頭發抓附力不強,容易脫落。
檢測方法:在寶寶頭上剪下一撮頭發進行檢測。
結果可靠性:通過頭發檢查寶寶體內微量元素情況存在著很多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發質都不同,加上頭發檢測容易受到各種外力影響,例如環境的污染、洗滌的方法、使用的洗滌劑、取頭發的部位、取頭發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驗室內的環境、各家使用的檢驗儀器的不同等,都影響著檢驗的結果。
第二種方法——血液檢測
檢查依據:血液是人體最重要的體液,血液里含有各種微量元素、蛋白質、氧等營養物質,代表人體機能是否運轉正常。
檢查方法:通過血液檢測微量元素,有指血檢測法和靜脈血檢測法兩種。
結果可靠性:
指血檢測:給寶寶造成的痛苦小,但是缺點也很多:針刺的部位如果進針淺血液流不出來,化驗師通過手擠出血液來,勢必會將周圍的組織液混入,同時標本極易污染,這樣的檢測結果肯定是不準確的。 ...
Ⅳ 微元素怎麼檢查需要驗血嗎
你好,查微量元素有很多種方法,比如頭發,血液。現在很多醫院是通過血液來檢測的,而且只需要很少的血。
Ⅳ 怎樣測微量元素比較准確,用什麼方法
血液檢測:血樣的採集,可取靜脈血或末梢血。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檢測暫無統一、准確的標准。不同的醫院可能有不同的數據,因為不同的檢測儀、不同的試劑,其參考值都不同,所以可能造成結果也不同。
另外,微量元素檢測出來的結果只是一個參考值,同時影響微量元素測定結果的因素也很多。缺少微量元素固然要補,但要用數據報告+臨床症狀相結合,不能簡單迷信檢測結果,就盲目地給孩子進補,關鍵是要看孩子的身體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5)微元素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在生命體中的元素含量低於百萬分之一的,稱作微量元素。生命體內的微量元素具有以下特點:
1、相對性 一種相同的元素在某一學科中可作為主量元素,而在另一學科中卻作為微量元素,例如,氫在生命化學中是主量元素,而在材料科學中常作為微量元素另行研究。
2、低濃度 在任何生命體中元素均是微量的,並且必須服從Henri稀溶液定律和Nerst分配定律。
3、普存性 普存性即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絕對純的物質。
4、重要性 元素在所有的研究體系中雖然豐度很低,但卻具有極其重要的特定效應。
5、相關性 相關性即不僅要考慮它們單個的行為,更重要的探討其相互關系。
Ⅵ 如何檢測溶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這需要根據檢測的是什麼元素和所具備的條件,來選擇檢測方法。
例如,常用原子吸收法來檢測:鐵、錳、銅、鋅等;
常用原子熒光法來檢測:砷、汞、硒、鉛等。
Ⅶ 如何檢查微量元素
1、 血液
血樣的採集,可取靜脈血或末梢血。
人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較低,在樣品的採集過程中易受到各種污染,因此微量元素血液樣本在採集過程中需格外小心。除衛生部《血鉛臨床檢驗技術規范》對樣品採集做出的要求外,還要採用經過定期抽查後合格的微量元素專用檢測管,並且應立即用惰性和無污染的材料密封試管,以杜絕容器本身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血檢易污染,造成交叉感染,采樣不方便,反映短時間內身體微量元素狀況,受飲食、疾病方面的影響較大,只作為臨床指導。
2、毛發
人體的毛發包括了頭發、腋毛、胡須、胸毛等,其中頭發測試應用最廣泛:
(1)、頭發樣品易於取樣,易於保存。
(2)、對微量元素而言,頭發中的含量因積累原因比人體其它部分如血、唾液、尿液中含量高,而且較為穩定,分析較容易。
(3)、頭發可以反映過去幾個星期至幾個月內微量元素營養狀況,因而能真實地反映微量元素貯存狀況。
(4)、頭發的蛋白質結構可同水、大氣等環境中元素結合,其結合力隨各種微量元素而異,因此頭發中微量元素又可作為環境污染的指示器。同時也說明頭發檢測不能代表體內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醫療機構一般不採用頭發檢測。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未有統一認可的定義。習慣上把研究體系(礦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於1%稱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 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間等那些元素稱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於0.1%稱為微量元素,或稱痕量元素。
有人把次要元素也看作微量元素,這取決於研究者的興趣和對研究問題的幫助。有人認為,在地殼和地球物理中除了O、Si、Al、Fe等幾個豐度最大等元素外,其餘的可稱為微量元素。我們又把人體中存在量極少,低於人體體重0.01%,稱為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生理功能,並且必須通過食物攝取的微量元素稱為必需微量元素。
所謂微量元素也是相對的,因研究對象不同而異。例如,在偉晶岩中,許多地殼豐度極低的元素可以達到相當程度的富集。如一般情況下鋯屬於微量元素,但是在鋯石中它成為主要元素。多數場合下元素鉀、鈉是常量元素,但在隕石中它們的含量屬於微量元素,而鎳則被視為主要元素。因此,當我們討論微量元素時,必需要指出其所在的體系。
Ⅷ 怎麼測量微量元素
極譜分析法:在含有待測物質溶液的電解池中,插入飽和甘汞電極和滴汞電機,在汞滴生命期的末端,迅速施加一個一定幅度的隨時間做線形變化的鋸齒波電壓,則待測物質在汞滴上還原產生電解電流,受離子從溶液本體擴散到電極表面的速度所控制,該速度與離子濃度有關,據此可測定其濃度。
原子吸收法:當光源發射的某一特徵波長的輻射通過原子蒸汽時,被原子外選擇性的吸收,使透過原子蒸汽的入射幅度強度減弱,其減弱程度與蒸汽相中該元素的原子濃度成正比。當實驗條件一定時,蒸汽項中的原子濃度與試樣中的該元素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入射輻射減弱的程度與試樣中該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Ⅸ 有哪些微量元素的檢測方法
准確檢測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是任何理論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沒有準確地檢測,根本談不上研究與應用。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微量元素研究,但它畢竟是一個新興學科,檢測微量元素的手段還比較陳舊和落後,無論從采樣到測試前處理到測試直到結果分析,都需專業人士來操作,步驟相當復雜,污染嚴重,且出結果時間長。這也正是醫院在人體微量元素檢測方面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得到了充分的認識,人們更加關心如何補充微量元素,如何排除有害元素。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是一個平衡過程,微量元素的缺乏和過量都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如何准確快速、方便地檢測人體微量元素含量就成為醫務工作者亟須解決的課題。
目前我國的各級醫療保健單位,尤其是婦幼保健單位、兒童醫院、綜合醫院等,已經將人體元素(鉛、鋅、銅、鈣、鎂、鐵等)檢測作為常規項目。下面就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學做一介紹。
1、傳統的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
目前可用於人體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有:放射性核素稀釋質譜法、分子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等。但在臨床醫學上廣泛應用的方法主要為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這兒種。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生化法、電化學分析法這兩種檢驗方法的主要特點。
(1)生化法的特點:標本用血量較大,需要前處理,操作復雜,澄清血清耗時長;檢測血清受近期飲食影響使數據缺乏客觀准確性;試劑成本較高,檢測元素種類有限。
(2)電化學分析法的特點:可用於痕量測量,但誤差較大;測定多種元素時,重復性差;對環境和實驗人員污染嚴重;前處理極其繁雜耗時;實驗有時很難控制使結果常常不穩定。
2、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
所謂原子吸收光譜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os,AAS) 又稱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常簡稱原子吸收法,其基本原理為:從空心陰極燈或光源中發射出一束特定波長的入射光,在原子化器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蒸氣對其產生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透射過去。通過測定吸收特定波長的光量大小,來求出待測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定量關系可用郎伯-比耳定律,A-abc來表示。式中,A是吸收度,a是吸光系數,b是吸收池光路長度,c是被測樣品濃度。該法具有靈敏度高、精確高;選擇性好、干擾少;速度快,易於實現自動化;可測元素多、范圍廣;結構簡單、成本低等特點。
1955年,原子吸收光譜法誕生後,因其強大的生命力,迅速應用於分析化掌的各個領域,國內大規模的應用是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最廣泛的是冶金、地質勘探、質檢監督、環境檢測、疾病控制等。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在疾病控制中心更是作為「金標准」。隨著臨床醫學的進步,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檢測微量元素在l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原子吸收光譜儀按照原子化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爐原子吸收。石墨爐原子吸收需要瞬間大電流,要求系統有較高抗干擾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各大廠家開始實現了完全整體化設計,將全部分光檢測系統、火焰、石墨爐和加熱電熱的所有部件集成於同一儀器主體中,並實現火焰和石墨爐的自由轉換。
3、TH-AAS的方法。
該方法特點是一體化的火焰+內置石墨爐,自由切換。一台設備可檢測血中鉛、鋅、銅、鈣、鎂、鐵等元素。樣品的前處理過程簡單,取樣少、污染小、檢測快速、准確性好。只需將微量血加入試劑中,即可上機檢測,真正實現微量血測試鉛、銅、鋅、鈣、鎂、鐵等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