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腸菌群檢測方法
GB 4789.3-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中的規定操作步驟:
1、乳糖發酵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乳糖膽鹽發酵管。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2、分離培養:將產氣發酵管培養物轉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36±1℃培養18-24h,觀察菌落形態。
3、證實試驗: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觀察。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36±1℃培養24±2h,觀察產氣情況。
SN0169-9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行業標准出口食品中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檢驗方法》規定操作:
1、推測試驗:樣品稀釋後,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三管LST肉湯。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
2、證實試驗:將產氣管培養物接種煌綠乳糖膽鹽(BGLB)肉湯管中,36±1℃培養48±2h,觀察是否產氣。以BGLB產氣為陽性。查MPN表,報告每ml(g)樣品中大腸菌群的MPN值。
大腸菌群並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並非完全一致。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檬酸桿菌、產氣克雷白氏菌和陰溝腸桿菌等。
大腸菌群是作為糞便污染指標菌提出來的,主要是以該菌群的檢出情況來表示食品中有否糞便污染。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糞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糞便是人類腸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糞便,也有腸道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所以糞便內除一般正常細菌外,同時也會有一些腸道致病菌存在,因而食品中有糞便污染,則可以推測該食品中存在著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潛伏著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脅,必須看作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貳』 在糞便中怎樣分離細菌
500ml的三角瓶中放入225ml0.85%的氯化鈉溶液(生理鹽水),放入20顆玻璃珠,封口,121攝氏度滅菌20分鍾,取出晾涼。加入25g糞便,搖勻,梯度稀釋選,10的-8,-9,-10三個梯度,分別用移液槍取1ml注入干不同的凈的平板中,滅菌的營養瓊脂或者LB培養基冷卻至55攝氏度,傾注法,就是倒入平板15ml-20ml培養基,輕輕的晃動一下混勻一下,凝固後倒置於37攝氏度培養箱中培養
『叄』 細菌總數怎麼檢測
細菌總數檢測目前國標規定的方法為平板計數法,其檢驗方法是:
在玻璃平皿內,接種一毫升水樣或稀釋水樣於加熱液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冷卻凝固後在37°C培養24小時,培養基上的菌落數或乘以水樣的稀釋倍數即為細菌總數。
有的國家把培養溫度定為35°C或其他溫度,也有把培養時間定為48小時的。這種方法精度高,但耗時長,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為了簡化檢測程序、縮短檢測時間,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檢測法、Simplate TM全平器計數法、微菌落技術、紙片法等檢測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檢測時間仍在4 h以上。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濾膜上染色後,直接計數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具體步驟為:
用集菌儀進行細菌收集→在膜上進行染色→在油鏡下計數→按公式計算出菌液濃度。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傳統的平板培養法無顯著性差異,檢測時間約1 h,是一種快速的細菌總數檢測方法。
(3)糞便中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水中通常存在的細菌大致可分為三類:
1、天然水中存在的細菌。普通的是熒光假單孢桿菌、綠膿桿菌,一般認為這類細菌對健康人體是非致病的。
2、土壤細菌。當洪水時期或大雨後地表水中較多。它們在水中生存的時間不長,在水處理過程中容易被去除。腐蝕水管的鐵細菌和硫細菌也屬此類。
3、腸道細菌。它們生存在溫血動物的腸道中,故糞便中大量存在。水體中發現這類細菌,可以認為已受到糞便的污染。致病性腸道細菌有沙門氏桿菌(傷寒和副傷寒菌)、B型炭疽菌、痢疾志賀氏菌和霍亂弧菌等。
『肆』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多管發酵法。
多管發酵法是一種檢測水體中大腸桿菌的傳統方法,這種方法是在44.5℃的含有熒光底物的培養基上連續培養24h,而後能產生分解熒光底物——葡萄糖醛酸酶,從而釋放出熒光產物,進而使培養基在紫外光照射下產生特徵熒光。此方法可被用來對原樣品中的菌落數作統計學估計。
在單料或雙料乳糖膽鹽發酵管內發酵,分離培養試驗,利用伊紅美藍培養皿分離,接著是在乳糖發酵管中進行二次發酵,最後通過芽孢染色、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等來完成。多管發酵法對試驗條件要求不高,成本低,但是檢測時間較長,容易受其他條件干擾,進而影響到測定結果的精確度。
(4)糞便中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檢樣時注意無菌操作。
2、稀釋時採用的稀釋液可以用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鹽水,接種時可採用九管法,設置三個梯度,分別為0.1g/mL、0.01g/mL、0.001g/mL,每一個稀釋度的試管應充分混勻。
3、每次實驗需要有陰性對照。
4、使用小倒管培養基配製時,為排凈氣泡,滅菌時不要把試管的蓋子蓋的太緊,滅菌後注意觀察一下倒管中的氣體是否排完全、
5、高壓滅菌後等高壓滅菌鍋的壓力表達到0,取出培養基放到冰箱冷卻,效果會比較好。
『伍』 水中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1.管的規劃不定,最好是帶蓋子的10-50ml的玻璃管,一般要最少做5個平行。
2.培養基都可以自己配的,建議用簡單的LB培養基即可,葯品為蛋白腖和NaCl(固體用agar)。
3.塞子或蓋子都可以,但一定要加。
4.需要超凈台、高壓滅菌鍋、調溫搖床這些必備儀器。
糞大腸菌群是生長於人和溫血動物腸道中的一組腸道細菌,隨糞便排出體外,約占糞便乾重的1/3以上,故稱為糞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不是細菌學上分類命名,而是根據衛生學方面的需要,而設定的一類與糞便污染有關的一組細菌,是能在44.5℃24h內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糞大腸菌群為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的菌群,呈革蘭氏陰性反應,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其生化活動能力較強,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產氣,其特點是能較快發酵乳糖,糞大腸菌群在乳糖培養基中於.37℃下進行培養,在24h內能使乳糖發酵產酸,還有甲酸解氫酶進行分解甲酸,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產生大量氣體,這時,若加入伊紅美蘭指示劑,分解乳糖所產生的酸(帶陽電荷)與伊紅相染呈紫色且有金屬光澤,故常用此特性來鑒定識別糞大腸菌群。
具體操作如下:
(1)發酵(產酸產氣)試驗
將試樣液以無菌接種於雙倍乳糖膽鹽發酵管(其內放有倒置的小玻璃管,以收集氣體)內,置44'E培養箱中培養24—48h,由於乳糖膽鹽培養基是一種具有選擇作用的培養基,其中膽鹽具有抑製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若觀察到發酵管內不產酸(有酚紅指示劑指示)不產氣,則報告試樣為糞大腸菌群陰性,未檢出,檢測結束。
若發酵管內產酸產氣,則繼續進行下列檢測。
(2)鑒別培養
將有產酸產氣的發酵管內試樣培養液接種到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平皿上,置37℃培養18~24h;同時將該培養液接種到蛋白腖水中,置44℃培養24h。
(3)驗證實驗
菌落觀察:在上述平皿培養基上,仔細觀察菌落生長情況:大腸菌群在伊紅美蘭瓊脂培養基上其典型菌落是呈深紫色、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具有金屬光澤,或呈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及粉紫色,中心較深的菌落。
革蘭氏染色、鏡檢:將以上典型的(或近似的)大腸菌群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若革蘭氏染色呈陽性(紫色)反應,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陰性,未檢出。若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檢測還需進行下一試驗,以待進一步證實。
靛基質試驗(吲哚試驗):對前已培養好的蛋白腖水中,滴人靛基質試劑(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試劑),進行靛基質反應,若液面呈玫瑰紅色,呈陽性反應,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陽性,檢出;若液面仍是棕黃色,則報告糞大腸菌群呈陰性,未檢出。
(4)檢測程序
將上述檢測糞大腸菌群的操作步驟可歸結為以下程序圖示。
(5)檢驗報告
當發酵管內產酸產氣,觀察試液平皿上為典型糞大腸菌群菌落,並經革蘭氏染色、檢鏡試驗為陰性(—)及靛基質試驗為陽性,則報告該試液經檢測檢出糞大腸菌群。其他結果均為未檢出糞大腸菌群。
『陸』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分為三種:
1、細菌分離鑒定法
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先經肉湯增菌,然後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
37℃孵育18~24小時後,觀察菌落塗片染色鏡檢。腸致病性大腸桿菌須先作血清學定型試驗。必要的時候檢定腸黴毒素。
2、衛生細菌學檢查法
大腸桿菌會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則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的越嚴重,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採用乳糖發酵法檢測。中國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和果汁中每100ml大腸菌群不能超過5個。
3、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儀(TEMPO)檢測法
全自動微生物定量分析(TEMPO)儀大腸桿菌群計數檢測有TEMPOTC和TEMPOCC兩種方法。
TEMPOTC的開發是為獲得NF ISO4832標准相當性能水平。
TEMPOCC法是TEMPO儀器上根據BAM方法專門用於24h計數食品中大腸桿菌群方法。
(6)糞便中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大腸桿菌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這些菌株由於失去了細胞壁等重要組分,所以在自然條件下已無法生長。甚至普通的清潔劑都可以輕易地殺滅這類菌株。即便由於操作不慎導致活菌從實驗室流出,也不易導致生化危機。
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組都被優化過,使之帶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於分子克隆實驗。
真核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必須有合適的表達載體(Vector),常用載體:pBV220,pET系統。
目的基因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的情況:
大腸桿菌更適合原核基因的表達,外源基因表達產量與單位體積產量是正相相關的,外源基因拷貝數和表達 產物產量之間存在動態平衡,單個細胞的產量又與外源基因拷貝數,基因表達效率,表達產物的穩定性和細胞代謝負荷等因素有關。
『柒』 糞大腸菌群的測定
糞大腸菌群
Fecal Coliforms
1 定義
本規范採用下列定義
糞大腸菌群(Fecal coliforms)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在44.5℃±0.5℃培養24h~48h能發酵乳糖產酸並產氣。
該菌直接來自糞便,是重要的衛生指示菌。
3 儀器
3.1 恆溫水浴箱或隔水式恆溫箱:44℃±0.5℃。
3.2 溫度計。
3.3 顯微鏡。
3.4 載玻片。
3.5 接種環。
3.6 電磁爐。
3.7 三角瓶,250mL。
3.8 試管:15×150mm。
3.9 小倒管。
3.10 pH計或pH試紙。
3.11 高壓滅菌器。
3.12 滅菌吸管,10mL、1mL。
3.13 滅菌平皿:直徑90mm。
4 培養基和試劑
4.1 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培養基
成分:蛋白腖 40g
豬膽鹽 10g
乳糖 10g
0.4%溴甲酚紫水溶液 5mL
卵磷脂 2g
吐溫80 14g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將卵磷脂、吐溫80溶解到少量蒸餾水中。將蛋白腖、膽鹽及乳糖溶解到其餘的蒸餾水中,加到一起混勻,調pH到7.4,加入0.4%溴甲酚紫水溶液,混勻,分裝試管(每支試管中加一個小倒管)。68.95kPa(115℃ 10 lb)20min滅菌。
4.2 伊紅美蘭(EMB)瓊脂
成分:蛋白腖 10g
乳糖 10g
磷酸氫二鉀 2g
瓊脂 20g
2%伊紅水溶液 20mL
0.5%美藍水溶液 13mL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先將瓊脂加到900mL蒸餾水中,加熱溶解,然後加入磷酸氫二鉀蛋白腖,混勻,使之溶解。再以蒸餾水補足至1000mL。校正pH值為7.2~7.4,分裝於三角瓶內,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壓滅菌備用。臨用時加入乳糖並加熱融化瓊脂。冷至60℃左右無菌操作加入滅菌的伊紅美藍溶液,搖勻。傾注平皿備用。
4.3 蛋白腖水(作靛基質試驗用)
成分:蛋白腖(或胰蛋白腖) 20g
氯化鈉 5g
蒸餾水 1000mL
製法:將上述成分加熱融化,調pH值為7.0~7.2,分裝小試管,103.43kPa(121℃ 15 lb)15min高壓滅菌。
4.4 靛基質試劑
柯凡克試劑:將5g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於75mL戊醇中,然後緩慢加入濃鹽酸25mL。
試驗方法:接種細菌於蛋白腖水中,於44℃±0.5℃培養24h±2h。沿管壁加柯凡克試劑0.3mL~0.5mL,輕搖試管。陽性者於試劑層顯深玫瑰紅色。
註:蛋白腖應含有豐富的色氨酸,每批蛋白腖買來後,應先用已知菌種鑒定後方可使用。
4.5 革蘭氏染色液:
4.5.1 染液制備
4.5.1.1 結晶紫染色液:
結晶紫 1g
95%乙醇 20mL
1%草酸銨水溶液 80mL
將結晶紫溶於乙醇中,然後與草酸銨溶液混合。
4.5.1.2 革蘭氏碘液:
碘 1g
碘化鉀 2g
蒸餾水加至 300mL
將碘與碘化鉀先進行混合,加入蒸餾水少許,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後,再加蒸餾水至300mL。
4.5.1.3 脫色液:95%乙醇。
4.5.1.4 復染液:
a 沙黃復染液:
沙黃 0.25g
95%乙醇 10mL
蒸餾水 90mL
將沙黃溶解於乙醇中,然後用蒸餾水稀釋。
b 稀石碳酸復紅液:稱取鹼性復紅10g,研細,加95%乙醇100mL,放置過夜,濾紙過濾。取該液10mL,加5%石碳酸水溶液90mL混合,即為石碳酸復紅液。再取此液10mL加水90mL,即為稀石碳酸復紅液。
4.5.2 染色法
4.5.2.1 將塗片在火焰上固定,滴加結晶紫染色液,染1min,水洗。
4.5.2.2 滴加革蘭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4.5.2.3 滴加95%乙醇脫色,約30s,或將乙醇滴滿整個塗片,立即傾去,再用乙醇滴滿整個塗片,脫色10s,水洗。
4.5.2.4 滴加復染液,復染1min,水洗,待干,鏡檢。
4.5.3 染色結果
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註:如用1:10稀釋石碳酸復紅染色液作復染,復染時間僅需10s。
5 操作步驟
5.1 取10mL 1:10稀釋的檢液,加到10mL雙倍乳糖膽鹽(含中和劑)培養基中,置44℃±0.5℃培養箱中培養24h~48h,如不產酸也不產氣,則報告為糞大腸菌群陰性。
5.2 如產酸產氣,劃線接種到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置36℃±1℃培養18h~24h。同時取該培養液1~2滴接種到蛋白腖水中,置44℃±0.5℃培養24h±2h。
經培養後,在上述平板上觀察有無典型菌落生長。糞大腸菌群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基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常具有金屬光澤。也有的呈紫黑色,不帶或略帶金屬光澤,或粉紫色,中心較深的菌落,亦常為糞大腸菌群,應注意挑選。
5.3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塗片作革蘭氏染色鏡檢。
5.4 在蛋白腖水培養液中,加入靛基質試劑約0.5mL,觀察靛基質反應。陽性者液面呈玫瑰紅色;陰性反應液面呈試劑本色。
6 檢驗結果報告
根據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平板上有典型菌落,並經證實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靛基質試驗陽性,則可報告被檢樣品中檢出糞大腸菌群。
『捌』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大便常規化驗加大便潛血化驗,如果化驗結果提示有細菌感染,那麼就需要完善大便培養加葯敏試驗,進一步明確感染細菌的類型和敏感抗生素類型,從而可以作為大腸桿菌的一種監測方法。二、肛門或者直腸內分泌物化驗,也可以作為大腸桿菌這種細菌的一種監測手段。三、大腸桿菌還可以在其他部位出現,比如口腔、胃部、呼吸道等,如果在口腔,進行口腔內分泌物化驗可以化驗出大腸桿菌感染,如果在胃部,進行胃鏡檢查後病例組織活檢可能檢出大腸桿菌。如果是呼吸道,進行痰培養加葯敏試驗,可以化驗出大腸桿菌。總之大腸桿菌的檢測通常都是標本化驗發現的。
『玖』 微生物檢驗糞便中有哪些細菌
呵呵,你的意思應該是糞便中有哪些致病菌吧?否則糞便中含有的細菌種類和數量太多了。
1.一般醫院里的常規糞便培養就分離沙門菌和志賀菌,而且比較簡單,將糞便接種腸道選擇培養基:SS或麥康凱培養基,從中找不分解乳糖的無色菌落,即很可能是上述兩菌。
2.在夏季醫院要開設腹瀉門診,除了以上兩個細菌,還要增加霍亂弧菌和大腸桿菌0157等的檢測。
3.在有食物中毒、菌群失調等特殊情況和症狀時,可考慮檢測副溶血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甚至結核桿菌、空腸彎麴菌、白色念珠菌、難辨芽孢梭菌等的檢測。
總之,糞便標本中得細菌學檢驗要有季節性和針對性。
『拾』 腸道致病菌的分類及常用檢測方法
根據可培養細菌的數量分類在腸道菌群中,可以培養到的細菌有400餘種,依據其數量多少可以分為主要(優勢)菌群(predominant microflora)和次要菌群(sub—dominant microflora)。
①主要(優勢)菌群:指腸道菌群中數量大或種群密集度大的細菌,一般在10~10cfu/g以上,包括類桿菌屬、優桿菌屬、雙歧桿菌屬、瘤胃球菌屬和梭菌屬等專性厭氧菌,通常屬於原籍菌群。優勢菌群是對宿主發揮生理功能的菌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菌群的功能,決定著菌群對宿主的生理病理意義。
②次要菌群:數量在10~10cfu/g以下,主要為需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和鏈球菌等,流動性大,有潛在致病性,大部分屬於外籍菌群或過路菌群。
檢測方法:
1、采樣及稀釋
(1)按無菌操作法將檢樣25g(或25mL)放於含有225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瓶內預置適當數量的玻璃珠)或滅菌乳缽內,經充分振搖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勻稀釋液。固體檢樣最好用無菌均質器,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離心1min,做成1:10的稀釋液。
(2)用1mL滅菌吸管吸取1:10稀釋液1Ml,注入含有9mL無菌水的試管內,振搖混勻,做成1:100的稀釋液,換用1支lmL滅菌吸管,按上述操作依次作l0倍系列稀釋液。
(3)根據食品的衛生要求或對檢驗樣品污染情況的估計,選擇三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接種3管。也可直接用樣品接種。
2、乳糖初發酵試驗
即通常所說的假定試驗。其目的在於檢查樣品中有無發酵乳糖產生氣體的細菌。將待檢樣品接種於乳糖膽鹽發酵管內,接種量在1mL以上者,用雙倍乳糖膽鹽發酵管。
lmL及1mL以下者,用單倍乳糖膽鹽發酵管。每一個稀釋度接種3管,置36±1℃溫箱內,培養24±2h,如所有乳糖膽鹽發酵管都不產氣,則可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如有產氣者,則按下列程序進行。
3、分離培養
將產氣的發酵管分別劃線接種於伊紅美藍瓊脂平板,置36±1℃溫箱內培養18~24h,然後觀察菌落形態並作革蘭氏染色、鏡檢並作復發酵試驗。
4、乳糖復發酵試驗
即通常所說的證實試驗,其目的在於證明經乳糖初發酵試驗呈陽性反應的試管內分離到的革蘭陰性無芽胞桿菌,確能發酵乳糖產生氣體。
在上述選擇性EMB培養基上,挑取可疑的大腸菌群菌落1~2個進行革蘭染色,同時接種乳糖發酵管,置36±l℃溫箱內培養24±2小時,觀察產氣情況。
凡乳搪發酵管產氣,革蘭染色為陰性反應的無芽胞桿菌,即報告為大腸菌群陽性;凡乳糖發酵管不產氣或革蘭染色為陽性,則報告為大腸菌群陰性。
(10)糞便中細菌檢測方法擴展閱讀:
有益菌菌群的生理功能:
如果腸內有益菌菌群占優,腸內黏膜呈現粉紅色,表示腸內環境相當良好。
1、吸收水分,糞便較軟,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經由小腸吸收營養後,成為粘稠狀物體送至大腸。然後再經過18小時將水分及礦物質吸收,就變成容易排泄的糞便。腸道內環境良好時,糞便的軟硬適中,排便會較為順利。
2、緩和的蠕動,能順利將糞便排出
藉由腸的蠕動,將糞便緩慢的推送至肛門。如果蠕動過快或太慢,都將影響糞便的構成,導致便秘或者腹瀉。而如果腸內干凈,則蠕動的速度就相當的有規律,糞便可順利排出。
3、有助維他命的合成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能維護肌膚的健康,並具有合成有助熱量產生的維他命B1、B2及B6等,以及與止血、骨骼形成有關的維他命K等之功用。健康的腸道,好菌會不斷繁殖,維他命的合成也可順利進行。
4、迅速排出有害物質
健康的腸道並非完全沒有壞菌的存在,有害物質多少會產生。當然還包括,吃進體內的食品化學添加物或是無法成為營養成分的物質。只要腸內環境良好,這些物質在開始危害身體前就被排出體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比菲德氏菌等好菌可以刺激並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質,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飲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腸內繁殖。
腸道有益菌菌群除了以上功能之外,對人體還有營養作用,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B族維生素和非必需氨基酸對人類的毛發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缺少這些營養元素,會導致頭發脫落或毛發發黃、發叉,容易折斷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