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羊病快速診斷與防治
快速診斷技術、羊病綜合防治技術以及常見羊病(包括傳染病、寄生蟲病、內科疾病、外科疾病、產科疾病、營養代謝病和中毒性疾病等)的鑒別診斷與防治技術等,可供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廣大農戶與養羊專業戶閱讀參考。
目錄
一、羊病的快速診斷
(一)臨床診斷
(二)病理剖檢診斷
(三)輔助或特殊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
二、羊病的綜合防治
(一)科學的飼養管理
(二)良好的環境衛生
(三)嚴格的檢疫制度
(四)免疫接種、葯物預防與定期驅蟲
(五)發生傳染病時的應對措施
三、羊常見疾病的防治
(一)傳染病
(二)寄生蟲病
(三)內科疾病
(四)外科疾病
(五)產科疾病
(六)營養代謝病
(七)中毒性疾病
具體的的病理需要具體分析,如果你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可以上網搜索【天行健動物葯業】,可以向專家咨詢。
耳聽。用耳朵或聽診器貼在羊的胸部聽其肺的呼吸音。如果聽到呼吸音持續時間較長,發出夫夫的聲音,證明羊是健康的。如果聽到呼吸粗厲,形似拉鋸、赫赫有聲或呼吸聲音微弱而淺薄,說明羊只已得了疾病。
眼看。放牧回來休息時,要注意觀察羊的反芻情況。健康羊不緊不慢地進行反芻,每分鍾約咀嚼40-45次。若遇到干擾時,反芻停止。干擾過後,馬上恢復反芻。病羊則漫不經心地進行反芻,而且遲緩無力,時而反芻時而停止。有的病羊甚至反芻消失,並且精神不好。
手摸。用手觸摸羊的瘤胃部,手掌按壓在左肷窩處。健康羊感覺發軟,瘤胃蠕動明顯。綿羊每分鍾蠕動4-6次;山羊每分鍾蠕動3-5次。病羊則手感發硬,按壓時羊有疼痛感,瘤胃蠕動無力或間隔時間過長。
㈢ 如何治療羊病
在防治羊病的過程中,給葯方法有多種,應根據病情、葯物的性質、羊的大小,選擇適當的給葯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 口服法
水劑口服法是將少量的水劑葯物或將粉劑和粉碎的片劑、丸劑加適量的水,製成混懸液,裝入橡皮瓶或長頸玻璃瓶或一般的長頸酒瓶中,抬高羊的嘴巴,給葯者右手拿葯瓶,左手用食、中二指從羊右口角伸入口中,輕輕壓迫舌頭,羊口即張開。然後,右手將葯瓶口從左側口角伸入羊口中,並將左手抽出,待瓶口伸到舌頭中段,即抬高瓶底將葯送入,對於易打嗆的葯可一口一口的灌,咽下後再灌。羊如嗚叫或打嗆時,應暫停灌服,到羊安靜時再灌服。對於羔羊,可用10毫升注射器(不要針頭)吸水劑葯物直接注入口咽部,使羊吞咽內服。
粉劑給葯法是將粉劑拌料或用一塑料管裝葯直接撒在羊的舌面上,讓羊吞服。
(二) 注射法
注射法是指將滅過菌的液體葯物用注射器注入羊的體 內。注射前要將注射器和針頭用潔水洗凈,煮沸15分鍾以上 再用。注射器吸入葯液後要直立,推進注射器活塞,排除管 內氣泡後,用酒精棉球包住針頭,准備注射。常用的注射法 有以下幾種:
1. 皮內注射法:皮內注射法多用於羊痘預防接種。部位 一般在尾巴內面或股內側。方法是:如在尾下,以左手向上拉緊尾部,使注射部位皮膚綳緊,右手用注射器(1毫升的針管,5~6號針頭),在確實的保定下,將針頭刺入真皮內,然後把葯液注入,使局部形成豌豆大的水泡樣隆起,拔出針頭即可。
2.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是把葯液用注射器注射到羊的 皮膚和肌肉之間。部位是在頸部或股內側皮膚鬆弛處。注射 時,先把注射部位的毛剪凈,塗上碘酒,用左手拇指、中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食指在前端壓一小凹,右手持注射器用針頭沿左手食指前沿刺進皮膚下面,如針頭能左右自由活動,回抽無血,即可注入葯液。注完拔出針頭,在注射點上塗擦碘酒。如葯液較多可分點注射。凡易於溶解的葯物、無刺激性的葯物及疫苗等,均可進行皮下注射。
3.肌肉注射法:肌肉注射是將滅菌的葯液注入肌肉比較 多的部位。羊的注射部位一般是在頸部。注射方法基本上與 皮下注射相同,不同之外是:注射時以左手拇指、食指成 「八」字形壓住所要注射部位的肌肉,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向肌肉組織內垂直刺入,對於瘦羊,應斜向刺入,防傷到骨骼,回抽無血,即可注葯。一般刺激性小,吸收緩慢的葯液,如青黴素、鏈黴素等均可採用肌肉注射。
4.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是將已經滅菌的葯液直接注射到 靜脈內,使葯液隨血液很快分布到全身,迅速發生葯效。羊 的注射部位是頸靜脈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界處。 注入方法是先把注射部位剪毛消毒後,用左手按壓靜脈靠近 心臟的一端,使其弩張,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向上刺入靜 脈內,如有血液迴流,則表示已插入靜脈內,然後用右手推 動活塞,將葯液注入。葯液注射完畢後,左手按住刺入孔,右手拔針,按壓一會兒,在注射處塗擦碘酒即可。如葯液量大,也可使用靜脈輸入器,刺入方法同靜脈注射,凡輸液(如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等)以及葯物刺激性較大,不宜皮下或肌肉注射的葯物(如九一四、氯化鈣等)多採用靜脈注射。輸液時速度不要過快,天冷時葯液溫度低時應加溫後進行。
(三) 灌服給葯法
1、 胃注葯法對於一些易引起打嗆的葯物,如醋、中葯沖劑等葯物的灌服。胃管前端塗少量液體,胃管可從鼻孔插入或外套一約15厘米長的鋼管從口中插入,插時若羊反抗劇烈、咳嗽,應拔出重插,插入後,用拇指和食指捏壓氣管後部,應能捏到膠管的存在,必要時可配合拉送膠管確定膠管是否已插入食道。在確定膠管已插入食道前不可把膠管放入液體內,否則易導致異物性肺炎。此法適用於羊瘤胃臌氣時放氣。
2、 灌腸注葯法是向直腸內注入葯液,常在直腸炎、大腸炎、便秘時使用此法。方法是讓羊站立保定,在橡皮管前端塗上凡士林,插入直腸內,把橡皮管的盛葯部分提高到超過羊的背部,使葯液注入腸腔內。葯液注完後,拔出橡皮管,用手壓住肛門,以防葯液流出。注液量一般在100~200毫升之間。也可採用人工授精保定法注入葯液,即由助手將羊頭夾在兩腿中間,提舉羊的兩後肢,使其頭部朝下,然後進行直腸注葯,數分鍾後再放下後肢,任其自由排出灌腸液體。
(四) 瘤胃穿刺注葯法
瘤胃穿刺注葯,常用於瘤胃臌氣放氣後,為防止胃內容 物繼續發酵產氣,可注入止酵劑及有關葯液。有些葯液(如 四氯化碳、驅蟲劑)刺激性強,經口入消化道反應強烈,可採用瘤胃穿刺注葯。方法是:如果瘤胃臌氣,穿刺部位是在左肷窩中央臌氣最高的部位,局部剪毛,用碘酒塗擦消毒,將皮膚稍向上移,然後,將套管針或普通針頭垂直地或朝右側肘頭方向刺入皮膚及瘤胃內,氣體即從針頭排出。如臌脹嚴重,應間斷放氣,氣放完後再注入相應的葯物;如為泡沫性臌氣應先注入適量的消沫劑才能放出氣體,然後,用左手指壓緊皮膚,右手迅速拔出針頭,穿刺孔用碘酒塗擦消毒。如注射驅蟲劑或其他葯物,穿刺部位是在左肷部髖結節與最後肋骨所引水平線的中間,距腰椎橫突5~10厘米處。
(五) 腹腔穿刺注葯法
腹腔的容積較大,很多葯液可以通過腹膜的吸收作用達 到治療的目的,一般用於補充體液與營養物質及腹腔透析,以治療內臟某些疾病。部位是在右肷部。方法是先剪毛、消毒,取長針頭刺入腹腔,針頭刺進後能左右活動,再接上帶葯的注射器或輸液器,徐徐將葯注入即可。如用大量液體進行透析療法時,應待葯物在腹腔內停留30~60分鍾後,於腹下部臍前5~l0厘米處,用長針頭穿刺腹腔壁並進入腹腔,排出多餘的積液。
(六) 氣管注葯法
氣管注葯法是將葯液直接注入氣管內。注射時多採用側 卧保定,且頭高臀低,皮膚消毒後將針頭穿過氣管軟骨環之 間,垂直刺入,搖動針頭能自由活動,接上注射器,抽動活塞見有氣泡,即可將葯液緩緩注入。如欲使葯液流入兩側肺 中,則應注射兩次,第二次注射時,將羊翻轉,卧於另一側。 該法使用於治療氣管炎、支氣管和肺部疾病。也常用於肺部 驅蟲(如羊肺絲蟲病)。
(七) 皮膚表層塗葯法
皮膚表層塗葯法多在羊患有疥癬、虱、皮膚濕疹、外傷、 口瘡等時採用,就是將葯物直接塗到病變部位表面。如羊患 疥癬時,將患處用溫水洗凈,颳去乾燥的皮屑,再把調好的 敵百蟲油劑塗到患部即可。如患乳房炎可在乳房外部塗抹一些相應的葯物。
㈣ 什麼是羊病症狀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主要是通過給羊接生傳染給牧民的,另外獸醫給生病的牲畜接生也會感染上此病。布氏桿菌病主要的傳染源是羊,其次是豬和牛。另外,剝牛羊皮、剪羊毛、屠宰牲畜、小朋友玩羊等等都是可以感染上病菌的。一旦感染上病菌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應該盡快去正規醫院看一下。那麼人類如果感染上布氏桿菌病會有哪些症狀呢?接下來小編就來詳細為讀者朋友們說一下吧。
布氏桿菌病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就個別病人而言,其臨床表現可以很簡便,僅表現為局部膿腫,或很復雜而表現為幾個臟器和系統同時受累。羊型和豬型布魯菌病大多較重,牛型的症狀較輕,部分病例可以不發熱。國內以羊型布病最為多見,未經治療者的自然病程為3~6個月(平均4個月),但可短僅1個月或長達數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顯。潛伏期7~60天,一般為2~3周,少數患者在感染後數月或1年以上發病。實驗室中受染者大多於10~50天內發病。
人類布魯氏菌病可分為亞臨床感染、急性和亞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復發感染。亞急性及急性感染病少數患者有至數日的前驅症狀,如無力、失眠、低熱、食慾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炎、睾丸炎等。次要症狀有頭痛、神經痛、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皮疹較少見。而慢性感染,主要為夜汗、頭痛、肌痛及關節痛為多,還可有疲乏、長期低熱、寒戰或寒意、胃腸道症狀等,如胃納差、腹瀉、便秘等,還可有失眠、抑鬱、易激動等,易被診為神經官能症。
以上就是小編為廣大的讀者朋友們總結的關於布氏桿菌病的一些症狀,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到幫助。小編覺得,這種病還是預防大於治療,即使不小心感染上了該病,只要預後做的好,通常能在3~6個月內痊癒,但是痊癒之後如果還是不注意,那麼還是會重新再感染上。多多鍛煉身體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那麼疾病自然會遠離我們。最後,小編要提醒大家,保持一個好的積極樂觀的心態也是戰勝疾病的關鍵所在哦!
㈤ 養羊的羊病防治
羊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疾病,在性質 上可以分為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普通病三大類e 傳染病是由於各種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體內生長、 繁殖並產生毒素而導致的。寄生蟲病是各種體內外寄生蟲侵 害羊體,通過蟲體對羊的器官、組織的機械性損害,奪取羊體營養並產生有害毒素而導致的。普通病包括內科疾病、外科 疾病和產科疾病,多因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代謝失調,誤食毒 物.機械性損傷,異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環境變化而引起。為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加 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各種衛生防疫制度,落實各種綜合性防 治措施,將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取得防病滅病的綜合效果,保證肉羊生產健康順利的發展。(一)防治基本技術1、判斷羊是否患病 飼養管理人員平時應注意觀察個別羊只甚至整個羊群的 行為變化,整體上一般觀察羊的肥瘦、步態、姿勢,從羊的個體上主要觀察被毛、皮膚、粘膜、結膜、食慾、糞尿、呼吸、體溫的 變化等,以確定羊是否有病,並及時診治。 (1)肥瘦:慢性消耗性疾病,由於病原的長期作用,病羊的 身體瘦弱。(2)姿勢:觀察羊只的舉動是否與平時一樣,如果不同,就 可能是有病的表現。(3)步態:健康羊步態活潑而穩定,病羊則行動不穩,或不 願行走。(4)被毛: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且不易脫落,富有光澤;而在 患病狀態下,被毛粗亂蓬鬆,失去光澤,容易脫落。(5)皮膚:健康羊的皮膚富有彈性。觀察羊只皮膚的顏色 及有無被毛脫落、皮膚變厚變硬、水腫、發炎、外傷等。(6)粘膜:健康羊的鑽膜呈光滑的粉紅色。如果可視粘膜 發紅.則可能體溫升高,體內有發炎的地方;如果粘膜發紅並帶有紅點、血絲或呈紫色,可能是由中毒或傳染病引起的。(7)食慾:羊吃草或飲水量突然增多或減少,以及喜歡舔 泥土、吃草根,也是有病的表現,可能是慢性營養不良,如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反色減少、無力或停止,則表示羊 的前胃有病。有時羊不進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喉 炎、咽炎、口腔潰瘍、舌有損傷等。(8)糞便:如果羊糞有特殊臭味,則見於各種腸炎,若糞便 內有大量粘液,則表示腸道有卡他性炎症;若糞內有完整的穀粒或纖維很粗,則表示消化不良;若混有寄生蟲或寄生蟲節片,則表示體內有寄生蟲。(9)呼吸:正常羊每分鍾呼吸12—20次,呼吸次數增多見於熱性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衰弱、貧血、腹內壓升高等,呼 吸次數減少,主要見於某些中毒、代謝障礙、昏迷等疾病。(10)體溫:用手摸耳朵或把手伸進羊嘴握住舌頭,可以知 道羊是否發燒。當然,最准確的方法是用體溫表測量。給羊測體溫時,先把體溫表的水銀柱甩至36℃以下,再塗上汕或 水後,慢慢插入肛門里(體溫表的1/3留在肛門外),待2—5 分鍾後取出體溫表讀數。羊的正常體溫是38—40℃,如果體溫高於40℃則表示有發熱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