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選擇詞語教學的方法

如何選擇詞語教學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6 06:36:33

㈠ 詞語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詞語教學應堅持以下六條基本原則:
1、識詞於話語原則
學習詞彙的目的是要掌握詞義、詞的搭配和用法,用詞造句,表達意思。從使用詞彙的角度看,只有將單詞放在語句中,才能實現其表達思想的交際功能。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講單詞,用不少時間說明它的詞義和語法特徵,學生雖能理解,但難以正確熟練地使用。所以教師在詞彙教學中應將詞彙與句型教學相結合,遵循「識詞於話語」的原則。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運用猜詞法等學習方法對詞彙進行高效的記憶。
2、音、形、義結合
音、形、義是構成一個單詞的三個要素。音,是讀音,是詞的語音形式;形,是拼寫,是詞的書寫形式;義,是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指詞的含義。音形義三者合一是詞彙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高效的英語詞彙教學中教師應將三者作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來處理,不可偏廢,也不可孤立,只有將音、形、義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全面地讓學生掌握詞彙,這樣就能使學生學起詞彙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也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3、針對不同詞彙類別採用不同教法
詞彙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詞彙本身的特點和性質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英語水平提出 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法,不可千篇一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不同的詞彙記憶的方法,還可根據學生的詞彙學習程度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不同程度的詞彙教學,這樣的詞彙教學手段才能達到高效詞彙教學的效果。
4、循序漸進,逐步擴展原則
教師在講解詞的意義和用法應堅持從少到多、由淺入深的原則。初次出現時不應該超出所學材料的范圍,隨著在教材中新詞義和新用法的出現,逐步擴大范圍,加深認識。教師在教學單詞時要步步為營,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學生便不能很好地接受,詞彙教學也就不能高效。
5、反復復習,鞏固記憶
「學得快、忘得快」這是當前中學生在英語詞彙學習過程中的通病。這主要是未能及時的復習鞏固所致。遺忘是自然的,防止或減少遺忘也是可能的。教師的責任不是僅僅教給學生一定數量的單詞,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單詞。教師在教完單詞後可教給學生各種記憶詞彙的方法,如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求學生進行反復地復習,加深理解,鞏固記憶,靈活運用,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訓練,鞏固已學的知識等,這樣詞彙教學的效果將會更為顯著。
6、培養學生自學詞彙的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學詞彙和通過各種渠道,如查閱字典、上網查找、電子詞典等方法,以培養他們自學詞彙的能力,必須改變步步「牽著走」的作法,要逐步過度到「引著走」,教學生「學步」。同時教師還要結合閱讀教學,逐步培養起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培養起自學的能力,能自己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詞彙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傳統的只有教師處於主動的教學方式更為有效。

如何讓詞語教學更有效果

一、想像,使詞語有畫面感
在詞語教學中,要善於創造機會撥動學生生活體驗的情感進行合理地想像,從而品出詞語的味道。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引領孩子們激活已有表象,創造新的形象,讓詞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精神世界聯系起來。這樣,詞語也就難以遺忘。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台灣的蝴蝶谷》在教學 「花草茂盛」時:師:「茂」指花草樹木長得非常好,課文中說——「花草茂盛」(出示詞語)師:誰來讀這個詞?生:花草茂盛。師:讀了這個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我看到小草長得生機勃勃。生:我看到公園里的花全開了,小草長得綠油油的……師:讓我們想像著花草茂盛的樣子來讀好這個詞。誰來試試?生:「花草茂盛」(有激情)……
維果斯基說:「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含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學生通過以往看到的景象或者自己的想像勾勒出詞語所要表現的畫面,挖掘詞語的內涵,使詞語的理解更加深入。當學生對詞語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再讓學生讀詞語,這樣,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和經驗去感官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構建了詞語的畫面,也直觀地感受到了詞語所體現出的美感。
二、朗讀,使詞語有感情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能讓學生思想獲得熏陶,情感得到升華。學生通過朗讀可以獲得豐富的感性體驗。他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朗讀方式將自己對詞語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6》教學 「駿馬」 :師:(屏顯:駿馬奔騰的景象)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生:一匹馬。師:仔細看,馬兒長得怎麼樣?(引:你們看它的肌肉——)它們的肌肉多發達呀,它們跑得——對,像這樣膘悍強壯、跑得快的好馬就是——駿馬。誰來誇誇它?(出示詞卡:駿馬,讀好)生:駿馬。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我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我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
三、貼近生活,使詞語有鮮活感
生活是語文之源,在教學中,應盡可能調動與課文相似的信息源,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經驗的回憶。這樣,語文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抓住詞語概括性的特徵,從詞語內涵出發,創設具體形象的語言環境,既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含義,又促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會走路的樹》:師:小朋友,你們看到這棵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你心裡覺得怎麼樣?生:我覺得很好奇。師:(出示「好奇」。 )「好」是一個多音字,這兒讀第四聲。誰來讀?生:好奇。(男生齊讀)師:你在什麼時候覺得很好奇?你好奇些什麼?生:當我聽到母螳螂會吃公螳螂時,覺得很好奇。生:我看到有一隻狗穿著衣服時,覺得很好奇……師:你能給「奇」找個朋友嗎?生:奇怪。生:奇異。生:奇形怪狀。師:剛才小朋友說的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棵樹,因為它會走路呀!
聯系生活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環節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這樣的處理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覺到原來「生活處處皆學問」,語文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
四、查字典,使詞語有精確感
字典、詞典以及其他工具書是學習的好幫手,閱讀時,遇到不懂的或者是關鍵的詞語查一查就明白了。有的時候,我們不是不理解整個詞語,而是其中某個字不理解。這時,只要查字典弄懂了這個字的意思,再聯系這個詞語,就可以理解了。
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雨後》在理解「赤腳」的「赤」時,我出示「赤」在字典上的幾種解釋:1.紅色,比硃色稍暗的顏色。2. 真誠,忠誠。3. 空無所有。4. 裸露。然後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內容,選一選「赤腳」的「赤」在這里表示什麼意思。學生一下子就能正確地選出「4. 裸露。」這個義項。接著讓學生試著根據其他義項給「赤」找些詞語朋友。
所以,詞語教學不光是簡單地指導學生在字音上一遍一遍地讀,有時也離不開在課堂上老老實實地指導學生查字典,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注意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意思,培養學生對語境中字詞意思的把握能力,同時也讓詞語的教學更加厚實。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採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走進詞語的世界,讓機械呆板的詞語理解變得生動,使詞語教學變得有效。

㈢ 初中字詞教學中的好方法

近一年來,我一直身處在教學第一線,從事初三語文教學工作,也多次深入課堂聽課、與同行們一起評課,耳聞目睹了好多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講演以及扎實的教學功底和精湛教學藝術的展示,但也看到了一些顧此失彼,錯失良機、因小失大、生搬硬套等不完美教學的缺憾,這些缺憾的存在並在課堂教學中時常出現而又往往被我們所疏忽,為此我們深感遺憾,同時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足夠地重視。
一、課文的導入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近幾年來,在課堂質量工程的逐步實施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注意到課堂教學的導入,重視設計導言。如果這一環節做好了,就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可是一些教師不顧學情,不考慮學生的差異,刻意模仿別人的導入語,給人一種不自然、不和諧的感覺,其結果是事與願違。上海特級教師於漪老師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曾設計了一段精彩的導言,讓學生背誦杜甫的《絕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樣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了詩情畫意的鄉村境界,接著導入新課,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在一次聽課活動中,一位老師竟全部照搬了於漪老師的導入語,學生是背了,但一臉茫然,並沒有領會這和本節課的內容有如何聯系,結果並沒有起到良好的導入作用,反而使他一開始就陷入被動的局面。究其原因,他所教的對象是農村學生,農村學生的文化素質沒有他所期望的那麼高,不能對老師的意圖心領神會。所以,我們在課文的導入環節上,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生搬硬套。
二、詞語教學環節
初中階段,作為語文基礎的詞語教學,廣大教師都很重視。教師採用的辦法通常是,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邊讀書邊查字典,或在讀書過程中劃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後查字典。這樣做雖然能使學生查出了詞語的意思,但卻存在著一定的弊病;首先忽視了學生感悟理解的思維過程;其次,也使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領會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就成了一句空話。

㈣ 如何如何運用詞彙教學策略

一、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詞彙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有些學生懷疑在學習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花很大的氣力和時間是否值得。由於這些心理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單詞時就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這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應讓學生從心理上重視詞彙的學習,認識到詞彙學習的重要性,並請班內學習好的學生介紹他們是如何記單詞的,尤其介紹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是怎樣克服的。
二、幫助學生了解單詞的學習內容和方法
學習單詞,應注意單詞的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是指單詞的讀音、拼寫、詞性、詞意。在學習中不能把這四個要素孤立地割裂開來記憶。英語是一種拼音文字,它的讀音和拼寫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掌握好讀音有利於掌握好拼寫。掌握單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要運用,首先就要了解詞性、掌握詞義。不了解詞性、掌握詞義,何談書面表達和閱讀?教師可以由一個點聯系成一個面,再把各個面有機地聯系成一個立體結構,使分散的知識加以集中,使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加強詞的內部的四個要素之間的聯系和詞與詞之間的外部聯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網路,使學生准確掌握詞的內含和外延,使詞與詞在學生的頭腦中定位準確。這樣,詞的要素與要素之間,詞與詞之間就有了互相提示,互相滲透的作用。
三、有計劃地合理地組織學生復習鞏固英語詞彙
掌握詞彙不能靠沖刺式的突擊,必須有持之以恆、堅韌不撥的耐心和毅力,要特別注意經常復習,反復鞏固。學生都要面臨中考,教師要有超前意識,及時復習,在組織新內容教學的同時,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對所學詞彙進行復習。具體做法是:
1. 每一單元新課一結束就印發詞彙復習表,以周為單位,復習以考綱詞彙表中的重點詞彙為主,表上註明本周應復習的內容,教師經常進行聽寫抽查。為了幫助學生和遺忘作斗爭,安排多次循環復習。多次,即第一次復習照常進行的同時,每隔一段時間重新開始復習。這樣學生每周都有一個復習目標。這既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有利於學生樹立信心,而且有利於他們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復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記憶單詞的習慣。
2. 利用早讀時間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所復習的詞,並熟練掌握包含這些詞的句子。有些重要的詞語或句型還要要求學生造句,做到舉一反三,熟練運用。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把單詞的音和形、詞和句、句和篇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具體的語境中復習詞彙,有利於學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單詞,避免枯燥乏味的簡單。
3.結合學習進度,教師用簡單易懂的英語解釋單詞。這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去思維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提高了其它詞的復現率,並起到互相滲透的作用。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使用英英詞典。這樣可以減少枯燥,增加樂趣,也可以減少機械識記,增加意義識記。教師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所要學習的詞彙,提高復現率。
4. 每周要求學生用本周學習的詞寫一篇短文,或由老師選出一些詞要求學生在寫短文時用上這些詞。這種運用中復習單詞的方法,既有利於學生全面有效地掌握單詞,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5. 適當增加閱讀量。閱讀可以提高單詞的復現率,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學生一天讀一兩篇短文,教師用提供練習的方法來督促檢查。
6.明確中考重點詞彙,精心設計詞彙練習題。在學習期間,老師就把全部考綱詞彙進行編排整理,列出重點單詞的注音、詞性、漢語意思、短語片語、重點句型、固定搭配等。這樣就方便了學生對重點詞彙的鞏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詞彙,老師就要投入到茫茫題海中,去獵取有價值的東西,然後把這些東西精心編排成詞彙練習。讓學生去品味經典句子,在練習里去了解中考考點,從句子中體會詞的含義和用法。
四、重落實,重鼓勵
對詞彙學習不要留於形式,要落實到實處,要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對學生學習情況要及時了解。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加以研究,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加以處理。老師可以用練習題去檢查學生的詞彙學習情況,也可以抽出部分同學的部分練習題進行批改。對學生取得的點滴成績一定要給予鼓勵。鼓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鼓勵可以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
總之,在詞彙的學習中,師生的共同重視是搞好英語詞彙學習的必要前提,教師在幫助引導學生注意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時刻激勵學生的學習鬥志,要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以提高學習效率。只有這樣,在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才能實現師生和諧、相得益彰——學者勁頭倍增,信心百倍,事半功倍;教者心情舒暢,獲取事業成功感,其樂無窮。

㈤ 生字詞教學方法

一 字詞的認讀

字詞教學的第一步是識字教學,得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認讀字詞,我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記憶識字與趣味識字相結合;生活識字與閱讀識字相結合等。

二 字詞的理解

字詞教學不僅僅是認讀,正確的理解也相當重要,對於字詞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書理解字詞;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重點字理解詞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利用找近義詞或者反義詞來理解詞語;拆字組詞法來理解詞語等。

三 字詞的積累

字詞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發散性。我在字詞教學中,常常讓學生來做一個詞語游戲——生字開花。即:根據生字的特點,鼓勵學生多組幾次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發散思維,去想有由這個生字詞想到哪些成語、哪些古詩句、哪些俗語警句等,這樣孩子們由一個生字可以積累好多新詞,認識好多成語,俗語,古詩,名言,警句,這樣的字詞教學,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彙。

四 字詞的運用

字詞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運用了。所以,在字詞教學中,我讓不僅讓學生正確認讀,正確理解,豐富積累,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為了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我從興趣入手,展開星級運用闖關賽,如:1、書面運用要求:能用一個詞說一句話;能連用兩個詞些幾句話;能用更多的詞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甚至用給定的幾個意思毫不相乾的詞語、句子等寫一篇小練筆。2、口頭語言的運用,就是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表述表達中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字詞。

㈥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詞語學習

一、朗讀,讓詞語教學「有情」 常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幫助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並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盤古開天地》詞語教學片段: 師:這個詞誰會念?生:滋潤。 (生茫然,這樣的「詞語教學」對他們來說也許是頭一次。) 生:三點水。 生:(齊)滋潤。(有進步,但還不到「位」,還不夠「味」。) 師:聲音柔軟點,再舒服點。 生:滋潤。(聲音柔柔的,感覺很舒服的樣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工具書知曉「滋潤」的意思,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麼樣的語境中運用。此時,「滋潤」在他們眼裡不再是一個平面單調的詞彙,它有著充沛的水分,它象徵著萬物復甦,它更帶著人們舒服的感覺。這樣,抽象的語言符號化為具體的事物,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二、表演,讓詞語教學「有趣」 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因此,藉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理解抽象的詞語含義,這較簡單的「說教」或藉助工具書會有更深刻、靈動的效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得到放飛,想像得到展現,創造力得到開發。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這里的「拎」字表達了小村莊的村民非常隨意砍伐樹木的心態。如何讓小學生感受到「拎」字背後的隨意,作者的惋惜與譴責呢?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請孩子們分別演一演村民「拎著斧頭上山砍樹」與「拿著斧頭上山砍樹」,通過動作的對比,他們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當時小村莊人們的那份隨意與無知。 三、演示,讓詞語教學「有味」 詞語理解最直觀最便捷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法。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使學生理解詞義。教師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的意思。除了教師演示,學生也可以自己「演示」。如教學二年級的《從現在開始》的「輪流」時,教師出示詞語卡片:「現在,請這一豎行的同學,開炮念這個詞?」學生念完後,教師啟發說:「剛才,你們一個接一個,怎麼讀了這個詞?」教師指著詞語卡片,學生心領神會地答道:「輪流。」 四、多媒體,讓詞語教學「有景」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可以起到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便於他們准確生動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我們教學這一段時,可以適時出現「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美麗的菊花……」,孩子們驚喜的目光、張大的嘴巴、嘖嘖的贊嘆聲,不正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知道「五彩繽紛」是什麼意思了。這時,你只要叫他們認真想一想:這么美的景色,這么多的顏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用哪個詞呢?在孩子們不約而同喊出的詞里一定會有「五彩繽紛」。 又如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其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教學「日」時,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火紅的圓圓的太陽,隨著滑鼠的控制,那圓圓的紅太陽就演變成了一個色彩鮮艷的「日」字。學生的識字興趣被激發了,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變化,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而會意字教學,利用課件提供豐富的圖景,學生只需看看畫面,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如教「筆」字,屏幕上先出現一支毛筆,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筆毫,學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變成「竹」,筆毫變成了「毛」字,他們明白了為什麼「筆」是竹字頭和毛字組成,並牢牢記住了「筆」的字形。 五、游戲,讓詞語教學「有思」 「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徵,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不但能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如一位教師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操場上》的教學中,在教學完六個新詞後,設計了「詞語歸類游戲」。 教學准備:「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詞語卡片,同桌兩人一份。教學方法: 1.同桌兩人分別把詞語讀正確。 3.歸類方法可以任選一種。 生組1:與「手」動作有關的為一類(打球、拔河、拍皮球),與「腳」動作有關的為一類(跳高、跑步、踢足球)。 生組2: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打球、拔河、跳高、跑步),由3個字組成的詞語為一類(拍皮球、踢足球)。生

㈦ 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學習詞語首先是會讀,會寫,能理解,最終達到會運用。其中達到會運用是最重要的。對於詞語意思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運用查工具書來理解詞語的含義。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含義。這兩種方法可以相互滲透。比如讀到某個詞語,不理解它的含義,可以先查一查字詞典。再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去選擇它的准確意思。也可以先聯繫上下文猜一猜這個詞語的意思,再去查字詞典驗證一下,力爭更准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

㈧ 詞彙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一、用拼讀規則教學單詞

英語屬於拼音文字,拼讀和拼寫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的聯系就是規則。拼讀規則是學習英語的拐杖,是學生認讀詞彙的金鑰匙。

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拼讀練習,發現和掌握母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律,常見母組合的拼讀規則,使學生按有關規律和規則推斷單詞的讀音。

反之,從單詞的讀音可判斷其拼寫形式,養成見到單詞會讀音、聽到語音會寫詞的能力。


二、在語境中教學單詞

詞語要放在語境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彙將變得沒有意義。語境包括句子、語篇和上下文。

【例如】教water這個詞,呈現以下的句子:

(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2)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day.

從語境中使學生知道第1句中的water是名詞「水」,第2句中的是動詞「澆水」的意思,從而掌握water 不同的詞性和用法。


三、用構詞法教學單詞

英語主要有以下三種構詞法

1、轉化

即由一個詞類轉化為另一個詞類。

【例】

water 水(名詞)—— water 澆水(動詞)

train火車 (名詞) —— train 訓練 (動詞)

open 開 (動詞) ——open 開著的(形容詞)

2、派生

即詞根加前綴或後綴構成另一個詞。

【例】

happy——unhappy——happiness

possible——impossible

like——dislike

3、合成

即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

【例】

suit+case= suitcase

good +looking= good-looking

out+side= outside

in+side= inside

make+up= makeup


四、用聯想法教學單詞

從新單詞與學過的單詞之間的聯系入手,將詞彙按一定的關系放在一起,同時記憶。

1、同音詞

where——wear

there——their

see——sea

our——hour

hear——here

weak——week

2、同類詞

colour——red, green, biue, purple, blue, black, orange, yellow

clothes——coat, dress, shirt, sweater, jacket, pants, shorts

profession——doctor, nurse, clerk, driver, businessman, waiter

3、同義詞

褲子: trousers, pants, jeans

害怕: be afraid, be scared, be frightened

好看的: beautiful, handsome, pretty, good-looking, nice

4、反義詞

dear—cheap

high—low

happy—sad

hot—cold

fat—thin

laugh—cry

turn on—turn off

put on—take off


五、利用「舊」詞學新詞

官方叫做「英語釋義法」,是用學生們已學過的簡單的、熟悉的詞彙來解釋新的單詞,使學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英語知識掌握新單詞的方法。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對於舊的單詞能得到反復呈現,也使學生找到了同義詞。

【例】

· explain: give the meaning of something; make something clear

· look out: be careful

· finally: at last; in the end

詞彙學習的策略與方法是因人而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應按課程標准要求,遵循英語教學原則,認真分析學生在英語詞彙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英語詞彙教與學的規律和策略,引導學生改變單一、被動、死記硬背的詞彙學習方式,掌握詞彙記憶的規律,總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詞彙記憶法,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㈨ 小學五年級語文字詞該如何教學生啊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具有遞時性,要經歷「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三個步驟,並要反復多次。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字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不一定要求解釋得很確切。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字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字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可以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漢語言的獨到技巧,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

(四)演示實驗法

理解字詞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比如教學《烏鴉喝水》一文,寫水「漸漸地升高」中的「漸漸地」一詞,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比較好有點顏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讓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語文教學的目的: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閱讀全文

與如何選擇詞語教學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辨別壞蛋的方法 瀏覽:154
外牆門窗檯花邊安裝方法 瀏覽:210
硫酸亞錫分析方法 瀏覽:995
最簡單的電機裝置方法 瀏覽:423
古人的讀書方法並簡單介紹30字 瀏覽:275
男胖子脖子黑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328
大圓肌的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498
面罩使用方法 瀏覽:703
卡通圖片編織方法 瀏覽:260
花樣系鞋帶方法視頻 瀏覽:890
初中數學常規方法和技巧 瀏覽:909
研究關節的方法 瀏覽:320
材料入庫出庫有哪些方法 瀏覽:597
淘寶黑名單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18
三星賬戶怎麼解鎖設備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5
去痣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941
t4電子支架的連接方法 瀏覽:543
這段話指出了哪些觀察的方法 瀏覽:286
解決共享問題數據處理方法 瀏覽:805
手腳濕疹治療方法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