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調理情緒 怎麼調理自己的情緒
寫日記或隨筆。心情不好的時候有的人喜歡寫東西,不要考慮寫什麼,只想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或者是把心中的不快傾吐出來,然後會感覺特別輕松。
Ⅱ 怎麼進行中醫養生調理
中醫講究五行平衡,陰陽調達!
如果需要採用中醫調理的辦法,首先要知道你的體質和現在的症狀。簡單說就是分陰正陽,陰虛陽虛之類的,首先要斷陰陽,然後再根據你的症狀進行調配。所以建議你去專業中醫師進行調理。
Ⅲ 痰濕體質如何調理
對於痰濕體質,這種問題很多人都非常苦惱,很多人也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大多都沒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我們應該提前了解一下,痰濕體質的病因,這樣對我們的治療才更加有幫助,根據病因,治療疾病才更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痰濕體質怎麼改善呢的相關內容吧。
一.痰濕體質的產生是體內鹼性物質不足所造成,自我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可先從飲食下手。首先調整飲食結構,保持營養攝入的平衡。可以多吃些偏鹼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蘇打餅乾等。多喝鹼性離子水,少喝酸性水,如純凈水、可樂等。其次,必須保證適量的運動以及杜絕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最後,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很重要。痰濕體質的人應該少吃酸性和甜的東西。中醫認為「酸甘化陰」,陰就是津液,痰濕體質本來就是津液多,再吃一些酸性和甜的東西,痰濕會更加嚴重,比如山楂,痰濕重的人吃多了山楂,不僅不能去血脂、降體質,反而還會傷脾胃,加重痰濕。痰濕體質的人要少喝含糖量高的飲料,甜能生濕。
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假若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很容易引起酸性體質。痰濕重的人,運動出汗後,不要馬上吹空調、吹風扇,也不要馬上去沖涼,因為這樣做最容易使內濕外濕相合,傷身體。痰濕體質的人夏天要少用空調,夏天舒服不意味著健康。因為空調的過度使用會抑制汗出,而汗出是夏季最天然、健康的散熱散濕途經,汗出是夏季必須的能量消耗。炎熱的夏天,一方麵食慾減少而少食,一方面又多汗散濕消耗能量。
以上內容為我們介紹了,痰濕體質怎麼改善到的相關問題,我們都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對我們的痰濕體質進行改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不必承擔著巨大的不必要的醫葯費支出,可以減輕我們很大的經濟壓力,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Ⅳ 中醫調理養生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Ⅳ 中醫如何調理身體
中葯治病,關鍵在於兩點,第一是辨證論治,也就是說葯辨明病機,對症下葯;第二是按方抓葯,正確服葯。這兩點都做得好、可以保證的話,必然葯到病除。中醫幾千年的積累當然不是唬人的。然兩點有一點無法保證,就沒有辦法有效治療,貽誤病機。第一點是大夫的事情,由大夫的功夫和技術說話。按照你的描述,大夫應該是辨證正確,由望聞問切下出定義自是不會有誤,自己也要知道一點常識,譬如舌苔,薄、白,多為寒症,黃、厚多有熱傷。第二點也很重要。按方抓葯不僅要考慮到中葯的種類、劑量,最主要還要注意炮製配伍,例如生熟地黃之間的區別,不可混淆。現代的中葯多是批量生產,質量已大不如從前,價格近兩年卻有走高的趨勢。所以拿到了大夫開的葯方,仔細掂量,如果去好一點的葯材鋪抓葯,價格勢必會高,然葯力也應該有所提高,一個月調理好不是沒有可能,當然與西醫相比,1500一個月的花費真不算太高;去一般的小葯鋪就不好說了,價格是不貴但是質量如若造假,有效含量不達標,一個月想好不大可能。如此說來還需要去正規一點的要點,按方抓葯,按照正確方法煎煮服用,自是沒有問題。中葯一般副作用不大,然毒性中葯也不少,如若方中有這些一定不要過多服用。一般在服葯期間,要忌辛辣肥膩之食,遵醫囑便是,勿擅作主張而加重病情。
Ⅵ 中醫該怎麼養生調理
腫瘤病人在醫院經過綜合治療後,要進入較長時間的康復階段,通過臨床觀察,
腫瘤病人只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樂觀地對待工作與生活,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調整自己的飲食起居,主動參與自我調養,合理調攝飲食,恬淡七情六慾,用中醫整體觀逐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失調,提高肌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能最大程度地控制腫瘤的復發。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實施:
1、精神養生調理
人生需要奮進,也需要閑情逸致,大凡腫瘤病人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使他/她們長期處於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現代醫學認為惡劣的情緒引起的疾病並不像細菌、病毒那樣直接導致某種疾病,而是通過大腦皮層、神經以及內分泌系統起作用, 如憤怒緊張時腎上腺分泌增加,出現呼吸加深,心搏加快加強,血壓增高;當驚恐時呼吸則會出現暫時抑制,引起外周血管收縮,臉色變白、出汗、口乾等現象;憂愁時則會抑制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使人食慾減退,飲食無味。許多實驗證實,各種緊張因素可影響腫瘤的形成和生長速度,也可改變免疫系統的功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說明樂觀可使人健康長壽,可自然增強人的抗病能力而達到精神養生之功,精神養生調理原則是注意調理精神,避免惡性刺激,重視病人精神情志變化,增強病人對情感的自我控制及調節能力,可以通過分散、移情、暗示、疏導等方法消除病人的恐懼、緊張心理和頹喪、怨恨的情緒,增強信心,養神寧志,以達精神養生調理的目標,根據病人性情和愛好建議腫瘤病人適當做一些有益健康的娛樂活動,指導病人練氣功、練瑜珈、打太極拳、 聽音樂、彈琴、下棋、書法、繪畫、護花、養鳥、釣魚、收藏鑒賞等等來發揮自己的才情,轉移悲觀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性靈,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與美好,要讓病人自己體會到閑暇的生活更是一份自己可以盡情享用的自由,更要讓病人在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閑暇中做到心胸豁達,情緒樂觀。正如《內徑》雲: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這是精神養生的至理名言。
2、飲食養生調理
民以食為天,人以水谷為本,飲食是營養機體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合理的飲食,能增強體質,抵禦外邪而且能防病治病。《內徑》雲:「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在腫瘤病人的康復期,若能注意調攝飲食,就可以達到飲食養生的目的,反之,食之不當,調節失宜,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也可促使疾病的惡化,
腫瘤病人一般可表現為虛/實兩方面, 虛者為正氣虛弱,主要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調理原則為益氣、補血、滋陰、溫陽。 實者為邪氣實可分氣滯、血瘀、痰凝、濕滯、濕熱、熱盛、熱毒等,其調理原則為理氣、活血、化痰、利濕、清化濕熱、清熱解毒,臨床上根據 虛則補之,養正積自消的中醫理論,隨證指導。經臨床和實驗研究證實:人參、銀耳、杏仁、桑椹子、扁豆、蘑菇、刀豆、薏苡仁等食品可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人參、山葯、烏梅、大蒜、蛇肉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鵝血、香菇、甜瓜可提高細胞的比值;人參、甘草有 類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人參、山葯、靈芝等能調節核酸和蛋白質代謝;胎盤、龍眼肉、鹿肉、牛骨髓、黃芪、黨參、枸杞子能提升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雞血藤、龍眼肉、花生、甲魚、胎盤、人參、黃芪能增加白細胞;龍眼肉、花生、紅棗、胎盤可增加血小板等作用;山楂、大蒜、紅花、仙鶴草、穿山甲、參三七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苦瓜、西瓜、甘蔗、獼猴桃、夏枯草、烏梅、菱角、茄子、河蚌具有清熱解毒抗癌作用;杏仁、海藻、昆布、薏苡仁、百合、葫蘆、 柚子、蘿卜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體制及身體狀況選擇相應食物進行自我調理,從而達到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抑制腫瘤的復發轉移。
3、運動養生調理
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曾說:人頻勞於形,百病不能成。神醫華佗曾編著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動作,以達到強身防病的作用,隨著健康保健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運動養生更為重視,尤其腫瘤病人,適當的運動,可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和抑製得到相應調節,從而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許多健身運動隨時都可以做,一般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運動,如步行、太極拳、慢跑等,也可選擇做一些擴胸、伸腰、仰頭的運動項目。若因健康原因不能到體育場所進行鍛煉,也可在院內、室內、樓道內做一些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等, 每次運動量以鍛煉後感覺不疲勞為適宜,常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及脈率就快,一般以每分鍾心率增加至120~140次/分為宜,老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鍾增加至110~130次/分為宜。若運動後食慾減退、頭昏、頭痛
,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以達到運動養生的目的。總之,
腫瘤病人康復期若能遵循中醫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注意調暢情志,注意五味和調,注意起居有常,適當體育鍛煉,就可以達到精神愉悅,氣血流暢,腠理緻密,經脈柔和,伸屈自如,骨骼健壯,陰陽平衡,從而提高免疫功能,增強病人自我控制的調節能力,起到良好的養生健身效果,達到提高生存質量而延年益壽。
滿意請採納。
Ⅶ 中醫治療淺表性胃炎能否治好中醫治療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怎麼樣
中醫
認識
脾胃虛弱
為其
內在因素
,
飲食不節
、
情志
所傷
、
勞逸
過度為其
誘發因素
。飲食不節,積滯不化,郁遏氣機;憂思惱怒,肝失疏泄,氣滯胃腕;過度辛勞則耗耗傷
氣血
,過度安逸則氣機不舒。
脾胃
素虛,加之以上諸因素致氣機不暢,郁滯
胃脘
,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
病機
。建議用芝
元
堂
謂
崧
茶調理
胃炎
。在養胃的同時兼顧調理
脾臟
及相關
臟腑
。脾與胃一臟一腑,
脾主運化
、胃主受納,脾胃之間相輔相成,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胃炎的注意事項:
1、飲食有規律: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
功能紊亂
,進而使
胃壁
內的
神經叢
功能亢進
,促進
胃液
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
胃潰瘍
。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2、注意飲食衛生: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在
口腔
內得到充分的磨切、並與
唾液
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於消化。此外,應盡量少吃
刺激性
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3、保持精神愉快: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系。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
血管
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
Ⅷ 脾胃差濕氣重導致的一胖體質,讓我減肥一直很難。中醫說想減肥要先調理。除了中葯調理,我還可以吃什麼
中醫調理脾胃祛濕的方法有很多,針灸、拔罐、刮痧都可以,但必須找專業中醫辨證論治,而且結合中葯效果會更好些。 飲食方面要注意忌口,不吃生冷腥辣等刺激脾胃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甜食和鹹食,可以吃些山葯、赤小豆薏米飲、扁豆等健脾胃祛濕氣的食物。運動方面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過度勞累也不能過度安逸。不能熬夜。平時可以學做八段錦健身氣功,堅持做對改善身體狀況也是有幫助的。
Ⅸ 她健康湯
調理月經的10個食療妙方
女性的月經周期絕大多數是有規律的,每月來潮一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依賴丘腦下部—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發生紊亂,影響女性健康。所以女性在經期要格外注意,不要認為是「老朋友」來了,就忽視了對自己的呵護。
經期身體3大變化
1.經期受內分泌影響, 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和誘發疾病。
2.經期盆腔充血,子宮內膜脫落時會使宮腔形成一些傷口,宮口平時緊閉,經期稍張開,易被病菌侵入。
3.陰道的PH值因經血沖洗而改變,防禦功能下降,而且經血又可促使病菌生長繁殖,生殖器官比平時容易感染發炎。
經期的10個不當之舉
1.情緒激動
經期應與平時一樣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緒波動,遇事不要激動,保持穩定的情緒極為重要。如情緒激動,抑鬱憤怒常使氣滯進而導致月經後期、痛經、閉經等。
2.過於勞累
經期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劇烈運動與體力勞動,做到勞逸結合。經期繁勞過力,可導致經期延長或月經過多;反之過度安逸,氣血凝滯,易致痛經等症。
3.飲濃茶
經期應適當多飲白開水,不宜飲濃茶。因為濃茶含咖啡因較高,能刺激神經和心血管,容易導致痛經、經期延長或出血過多。同時茶中的鞣酸在腸道與食物中的鐵結合,會發生沉澱,影響鐵質吸收、引起貧血。此外,經期最好不飲酒、吸煙、吃刺激性強的食物。
貼心提示:在經期格外想喝葡萄酒或溫酒的女性有很多,這也是因為在經期中體溫下降了0.3-0.4度,下意識地想令身體暖和一些的緣故。所以這一時期,喝葡萄酒1-2杯是合適的量,不能再多。
4.營養不足
因為月經來潮後每月要損失一定量的血液,所以要適當增加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及鐵、鈣等。經期應多吃一點雞蛋、瘦肉、魚、豆製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不宜暴飲暴食、飲食偏嗜,如果吃過多辛辣助陽之品可導致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等;過食寒涼生冷食物,可致痛經、閉經、帶下病症。
5.依然性生活
經期應禁止性生活,因為月經期間,子宮內膜剝脫,子宮腔內有新鮮創面。如果有性生活,就可能把細菌帶入,引起生殖器官炎症,而且還可能使經血量增多或經期延長。
6.受寒涼
經期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不要淋雨、涉水或游泳,不要坐在潮濕、陰涼之處以及空調、電扇的風道口。也不要用涼水洗澡、洗腳,以免引起月經失調。
7.坐浴
有些人平時喜歡坐浴,但在月經期,因為子宮頸口微開,坐浴或盆浴很容易使污染的水進入子宮腔內,從而導致生殖器官發炎。
8.穿緊身褲
如果月經期間穿立襠小、臀圍小的緊身褲,會使局部毛細血管受壓,從而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會陰摩擦,很容易造成會陰充血水腫,甚至還會引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等疾病。
9.高聲哼唱
女性在經期呼吸道黏膜充血,聲帶也充血,甚至腫脹。高聲哼唱或大聲說話,聲帶肌易疲勞。
10.做X線檢查
育齡女性在月經前,處在排卵階段,此時作X線檢查,可使卵細胞或受精卵受到損傷,引起胚胎發育不良,造成胎兒出生後先天異常、畸形、智力低下、肢體缺損等。
女性的月經周期絕大多數是有規律的,每月來潮一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依賴丘腦下部—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發生紊亂,影響女性健康。所以女性在經期要格外注意,不要認為是「老朋友」來了,就忽視了對自己的呵護。
10個食療妙方
女性在月經期應注意營養,適當補充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如豬肝、豬心、羊肝、牛肝、牛筋、紅棗、桂圓肉、胡蘿卜、菠菜、蛋類以及豆製品等,還可根據不同的體質特點採用中醫食療進行調理。
羊肉粥
鮮羊肉250克,大米100克,蔥、姜、食鹽各適量。將羊肉洗凈、切片,與大米、蔥、姜、食鹽,以常規方法熬粥,至羊肉熟爛。
功效:補氣,養血,止痛。適用於氣血虧虛型痛經。
豬皮凍膠
豬皮1000克,黃酒250毫升,白糖250克。將豬皮洗凈後切碎,加適量水,用文火燉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黃酒即可。每日2次,用開水沖化後溫服。
功效:養血益陰,滋腎養肝。可治婦女血虛乏力,月經不調等症,對腰腿酸痛者效果更佳。
益母草炒薺菜
鮮益母草3克,鮮薺菜30克,菜油適量。將鮮益母草、鮮薺菜洗凈切斷。把鐵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燒熱,放入鮮益母草、鮮薺菜炒熟即可食用。1天兩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調經的作用;薺菜含薺菜酸,能縮短出血、凝血時間,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對血淤型月經過多特別有效。
芝麻肝
豬肝250克,豆油1000克 (實際消耗100克),芝麻100克,麵粉50克,雞蛋2個,精鹽、蔥、姜各適量。將豬肝切成薄片,用精鹽、蔥末、薑末調好,蘸上麵粉、芝麻、雞蛋汁,再在鍋內放入豆油,燒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豬肝,炸透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養血益陰,滋補肝腎。但脾虛便溏或腹瀉者不適宜選擇此食療方案。
珠玉粥
生山葯100克,生薏苡仁100克,龍眼肉15克,粳米100克。先將薏苡仁和粳米煮熟,再將去皮搗碎的生山葯和龍眼肉放入同煮為粥。
功效:健脾益氣,雙補心脾,月經期食用,有助氣血恢復。
烏賊骨燉雞
烏賊30克,當歸30克,雞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把雞肉切丁,當歸切片,烏賊骨打碎,裝入陶罐內加清水500毫升,精鹽適量,上蒸籠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見效。
功效:烏賊骨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當歸和雞肉都是補血佳品,所以對血虛型月經過多,頗具療效。
玉米須燉瘦肉
玉米須30克,瘦肉120克,精鹽適量,味精少許。將瘦肉切塊,與玉米須一起放入陶罐內,加水500毫升,上蒸籠加蓋清蒸至肉熟,加精鹽、味精,趁熱服用。
功效:玉米須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民間常用來治紅崩,瘦肉能補血,兩者配合,故治血熱型月經過多,療效顯著。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30克,生薑30克,精羊肉500克。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沸,再改文火燉至肉爛,調味後即可服食,每日一次,食肉飲湯。
功效:溫經散寒,補血調經,適用於血虛有寒之月經不調者服食調理。
吳茱萸粥
吳茱萸、生薑、蔥白各少量,粳米50克。將吳茱萸研為細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後下吳茱萸末及生薑、蔥白,同煮為粥。
功效:補脾暖胃,溫中散寒,止痛止吐。適用於虛寒型痛經及脘腹冷痛、嘔逆吐酸。用量不宜過大,宜從小劑量開始。一切熱症,實症及陰虛火旺的病人忌服。
荔枝幹燉蓮子
荔枝幹20粒,蓮子60克。將荔枝幹去殼和核,蓮子去心,洗凈後放在陶瓷罐內加水500毫升,上蒸籠用中火蒸熟服用。
功效:荔枝幹營養豐富,民間歷來認為是補品,能補血滋脾;蓮子的作用主要是補脾固澀,兩者合用,配伍恰當,因此常用來治療脾虛型月經過多。
溫馨小提示:
1.經期應保持外陰清潔,以淋浴或擦浴為宜,切勿盆浴。
2.每晚可用溫開水沖洗外陰,洗時注意避免污水進入陰道內。
3.大小便後用衛生紙從前向後揩拭,以防污染內、外生殖器。
4.經期一定要選擇質地柔軟、色淡、無菌的衛生巾,並要勤換。
5.經期可以從事力所能及的適當活動,如散步等,以促進血液循環,使月經通暢。
6.注意營養和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並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
月經不調葯膳方
1、烏骨雞湯
組成:烏骨雞1隻,當歸、黃芪、茯苓各9克。
用法:將雞洗凈,去臟雜,把葯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熟,去葯渣,加入調味品後食肉喝湯,分2—3次服完。月經前每天l劑,連服3—5次。
作用:健脾養心,益氣養血;適用於氣血不足而致月經過少,經色稀淡,頭暈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黃,少腹空墜,舌質淡紅,脈細。
2、歸地燒羊肉
組成:羊肉500克,當歸、生地各15克,乾薑10克。
用法:羊肉洗凈,切塊,放砂鍋中,並入洗凈之葯及醬油、鹽、糖、黃酒,清水各適量,紅燒至肉爛,可常服。
作用:溫中補虛,益氣攝血;適用於氣虛所致月經量多,色淡質虛,面色無華,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脈弱無力。
3、生化蜜膏
組成:當歸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用法:前七味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收膏,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作用:活血化瘀,溫經調經;適用於瘀血停滯所致月經過少,色紫黑,有血塊,小腹脹痛拒按,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點,脈細弦澀。
4、母雞艾葉湯
組成:老母雞1隻,艾葉15克。
用法: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舌淡脈細。
5、地黃煮酒
組成:生地黃6克,益母草10克,黃酒200毫升。
用法:將黃酒倒入瓷瓶(或杯)中,加生地、益母草,隔水蒸約20分鍾,每次服50毫升,日服2次。
作用:活血止血;適用於血瘀所致之月經過多,色紫黑,有血塊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6、兩地膏
組成: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參、麥冬、白芍各15克,阿膠30克,白蜜40毫升。
用法:前五味煎取濃汁300毫升,另用60毫升白開水將阿膠烊化,兌入葯汁內,加白蜜,置文火上調,候涼,裝瓶。每服 20毫升,每日3次。
作用:滋陰養血;適用於肝腎陰虛,虛熱內擾所致的月經過多,色紅,頭暈,心煩口渴,舌質紅,脈細弦。
7、枸杞燉羊肉
組成:羊腿肉1000克,枸杞50克,調料適量。
用法:羊肉整塊用開水煮透,放冷水中洗凈血沫,切塊;鍋中油熱時,下羊肉整塊,用開水煮,薑片煽炒,烹入料酒熗鍋,翻炒後倒入枸杞子、清湯(2000毫升),鹽、蔥,燒開,去浮沫,文火婉約l—1.5小時,待羊肉熟爛,去蔥、姜,入味精,食肉喝湯。
作用:補腎養血;適用於腎陽虧虛而致月經少或點滴不凈,色淡紅或黯紅,質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或少腹冷,夜尿多,舌質淡,脈沉遲。
http://www.opcdik.com/health_info/info.asp?ID=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