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

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3-01 22:56:30

❶ 想學唱歌,有沒有一些發聲的技巧,和控制氣息的好方法!

學唱歌的時候
老師教過我一種發聲的方法
嗓子是天生的,唱功是後天的
所以,嗓子不是練出來的

我把方法給你說說吧,好不好使你自己品

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
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單田
用力使單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單田上,要用力

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
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鍾時間
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鍾
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
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
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
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
高音唱不上去怎樣練習?
答:唱高音的方法確實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在高音區喉頭能保持鬆弛的狀態。意識朝下。其實唱高音時,有個部位是可以稍緊的。就是上下嘴唇這部分。也就是我們在唱高音時,咬字可以稍稍用力、可以誇張一點(就是要點「爆發力」,但不能僵硬)。另外還有就是嘴部要保持(茄子)狀態(你念茄子的「茄」時狀態)。然後下巴要隨著歌曲的需求,能時常往內、往下游動。還有如唱快歌時的高音和慢歌高音部分時,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及力度是不太同的等等。總之,你要能找到氣與力度對抗時,基本就成了。以上是可以幫助唱高音的一些方法。(註:掌握高音是每個歌唱者夢寐以求的。練高音不要操之過急,可多參考本站其他描述的高音技巧文章。記住:悟性和勤練是歌唱提高的關鍵。
唱歌時用話筒是不是有一定的技巧?
我看到很多歌星都是在唱歌時對高音就把話筒遠離嘴吧。
答:是的是有一定的技巧!特別到高音時,由於歌手的力度突然加大。那如果我們還保持原來的話筒與嘴的距離,這樣聲音傳出就會引起嘯叫或炸音,這時如適當的拉開話筒,就會避免上述問題。而且有的高音需要拖拍較長,這時把話筒也跟著拉長,這樣會給人有種山谷回盪之感,增加音效。同時,在慢慢拉開話筒的同時,可以更好的幫助歌手腹部控力。
有時還可以把話筒一伸一縮的控制話筒,這一般用在高音的延長音之處,同樣增加音效,同時可以增加歌手的表演的「酷」感。
話筒聲音的大小控制是音響師根據整體音效來控制的,所以有時把話筒音量開大,聲音就會失真。所以把話筒聲音開到很大、而使唱出來的歌不太費勁是違背了音響聲音控制基本准則的。
我是一個新手,該如何練起,氣息總找不到。我已盡力放開聲喉了,但別人說我聲喉總是沒放開。我該怎麼辦啊?快到比賽了。大家一定要幫我啊!!
答:先別急、不要刻意追求放開。因你要參加比賽。暫說個快速補救的方法:1、先掌握輕聲唱歌,可用悄悄話地狀態朗誦你要參賽的歌詞,一直到親切、感人為止。這時,再用悄悄話地狀態來唱歌,然後慢慢加力。此時注意腹部有沒有用到力度。特別唱高音時,要保持此狀態,再用略大聲或大聲來朗誦,熟練後,同樣用此感覺來唱高音部分。註:能用到腰部的力度更好!(這要看你悟性)體會不到,也沒關系,先把上面說的能練好就好!
老師,我一個長的句子唱到最後氣就不夠了?
答:最後沒氣,主要是氣息控制不好,你可練這個:躺在床上,肚子上放幾本比較厚的書,最好有幾公斤重,然後吸氣時,肚子會把「書」抬起。唱歌時只要盡量保持肚子一直頂著「書」,不要讓肚子上的書降下來即可。
注意:沒氣時,肚子會慢慢收緊加勁是正常表現。

❷ 頭腔共鳴的發聲方法

頭腔共鳴產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竇部各空間有額竇、篩竇等。它們屬於固定空間,聲波共振是無氣息的共鳴。體積小,位置高,這種共鳴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演唱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

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齶,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形成共鳴。這種控制要細心體會,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還要注意的是,當運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時,聲波只在鼻樑上端的鼻骨處振動即可;如果運用美聲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戲劇性的歌曲時,聲波需要在鼻樑及周圍較大面積的骨面上振動。

有經驗的歌唱家們為獲得頭腔共鳴的感受,常常善於把聲音送到頭腔中去,認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這種唱法,聲音不會疲勞,永遠年輕。如果失去了頭腔共鳴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壽命不但會縮短,而且聲音是十分不悅耳的。

「哭腔」則是表現憂傷、孤寂的情感的一種演唱方式。一般來說應用於樂句開頭和結尾比較廣泛。

(2)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頭腔共鳴的歌唱條件:

學習聲樂一個最基本但又常為人所忽略的原素就是音樂聽覺的培養。所謂音樂的聽覺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音準 ----作為歌唱者,具備一個音準的耳朵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方面是指要懂得辨悉自己唱出d r m f等音是否正確無誤,另外亦包括對節奏、速度、聲音高低等的掌握。

要知道,聽得准才能唱得准,是否唱得准確又有賴音準的耳朵去辨別,因此唱和聽是唇齒相依,不可分割的。不正確的發聲往往沿於不正確的聲音觀念,而我們每個人都擁相同的發聲結構,故所謂「五音不全」者,很多也是因欠缺音準的耳朵使然。

第二,音色 ---- 歌唱者要去揣摩抽象的聲樂藝術,個人的辨聲能力非常重要。諸如:發聲部位的高低、共鳴的多寡、呼吸的深淺、音質的好壞等等,均有賴我們具音色辨聽力的耳朵去仔細聆聽的。

這對外在樂音的辨別及自身聲音的分辨都有長足之效。歌唱家能像毫不費勁地唱出那種純凈自然的靡靡之音,耳朵的功勞實在不可抹煞。

專業的歌唱者無論坐、卧、行、立都能演唱,甚至邊唱邊跳,載歌載舞,仍能游刃有餘。這當然是配合演出的需要(例如:歌劇、音樂劇),但在非特定的設計及造型下,仍有一個基本的歌唱恣勢 ---- 站立,雙腳張開如肩闊,重心微微向前;兩肩放鬆,雙臂自然垂下;頭直眼望前,上身自然挺直。

備唱時,面部肌肉不要緊張,下顎放鬆,吸氣及張開喉頭,口部張開較大,令胸、喉、口的空間更寬闊,使共鳴效果更佳。

整體上,歌唱者要顯得穩重而積極,但切忌刻意誇大,必需以自然和舒適為度。而各種不良的恣勢,例如:側頭、縮肩、駝背、過份挺胸或其他無識的小動作等等,不但有礙觀瞻,亦不利於歌唱,故必須誡除。

❸ 如何練習頭聲

練習頭聲的方式:

一、發聲時各部位的控制動作(重點)

1.喉頭

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位置,並使喉部肌肉盡可能地自然。聲帶不能有壓迫感,影響發聲。不要用上提或下卡的肌肉動作,強迫喉頭適應高音發聲,從而保證發聲的自然。

2.下顎

在強氣息控制的發聲中,仍然要保持咬字器官的動作自如,不能太緊張。下齶部位可以放鬆自然地控制下放,以增加口腔的共鳴效果。

3.咽腔(重中之重)

咽腔(圖中黃色部分)的主要任務就在於控制氣息在口腔內的方向與沖擊力點。咽腔通過咽壁與喉口(即舌根與軟齶組成的空間范圍)的控製作用,將頭聲區發聲時氣息沖擊方向,向前上方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樣使氣息在發聲後,直接沖擊至硬齶處的稍前部位,形成沖擊力點,使聲音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有些人在頭聲區發聲時,高音雖然上去了,但很緊迫並有叫喊的傾向,音色扁而尖,缺乏良好的諧和共鳴效果。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咽壁與喉口的位置太近,沒能保持好咽腔的合理空間。

咽腔在頭聲區發聲時的控制原則是:

發聲的音越往高走,咽腔對氣息方向的控制越強,咽腔對共鳴貫通空問的控制也越強。咽腔的控制對於頭聲區發聲是極其重要的關鍵之一,控制時要注意兩個方向同時並舉,協調自然地完成咽腔的控制。

4.呼吸支點

頭聲區的發聲都是在較高的音域范圍中進行的,需要呼吸支點對發聲有較強的支持功能。吸氣,將支點保持在胸腔中比自然聲區稍高的部位,並予以穩定地控制好,這與頭聲區發聲時的共鳴特點是相適應的。

注意:呼吸支點的位置必須恰當,不可提得過高而影響了喉頭的正常發聲與喉部的控制自然。否則就無法取得良好的共鳴,影響三聲區(三大天王)在發聲中的統一。因為過高的呼吸支點不但會產生壓迫喉部的現象,影響發聲,而且將影響胸腔共鳴的效果。

二、訓練頭聲的方法:

哼鳴: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的效果。其目的就是要獲得充分的鼻咽腔共鳴,以打通通往頭腔的通道。

第一步:雙唇微閉,使發出的音保持高音位置,但不要將聲音堵塞在鼻腔里,避免發出鼻音。

第二步:口腔呈打哈欠狀,上顎抬起、舌頭平放。(感覺聲音從鼻腔向上運行到額頭、眉心和鼻腔有輕微的振動感,聲音集中)。

注意:哼鳴時氣息用量不能過大、不能過猛,要像嘆息或呻吟的感覺,聲音圓潤、柔和。注意氣息的控制和保持與喉頭穩定的狀態,絕對不能有那種下沉、送氣的消極聲音。

哼唱練習作用能減輕聲帶的負擔,它對鍛煉呼吸的控制能力、氣息的平穩、腔體的打開和穩定都是很有好處的。哼唱時,整個身體的各部位都要放鬆,特別是口腔肌肉更要放鬆。

❹ 怎麼練假聲 如何控制的好

1、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支持聲帶發聲。然後,小舌頭---軟顎上抬。聲音豎立起來至鼻腔內的感覺,這是低音區和中音區的方法和感覺。高音區,喉氣越下沉,口腔內越打開,喉內部自然的會收緊。聲音越要向頭上走的感覺。 這樣的假音,聲音出來明亮、有力度。而且也可以說是正確的。

2、唱歌分真音同假音,要唱得好,就要把兩種聲音融合。真音即是用平時說話的聲音唱歌,喉嚨震動最多,是人都會。假音是平時說話不會用到的,頭頂同鼻樑,或者胸口震動最多。要唱假音,首先張開口,注意要上下張開,不是左右。

3、要用丹田唱歌,沒有三四年功力都不可以運用自如。最簡單是躺在床上呼吸,那時就一定用丹田呼吸,肚子可以變得好漲。

(4)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假聲是通過聲帶的韌帶邊緣的部分或整體振動而產生的。雖然假音常被視作歌唱技巧,但實際上假聲也常常出現在日常交談中,也是言語治療學中歸類的四大發聲方式之一。

發出優美的假聲的關鍵是要有比較高的發聲位置,在運用假聲時要注意真假聲之間銜接轉換的光滑流暢,不能有斷裂。一般說來,假聲比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時也可將假聲轉換成一種半真半假、半嘶半啞的叫喊。

假聲還可以作為一種修飾聲音的方法,將真假聲結合在一起的「混合聲」能產生一種柔和、細膩、略帶飄渺的藝術效果。比較一下童安格與屠洪剛演唱的《生命過客》,前者是用純粹的真聲,而後者用的是介於真假聲之間的音色來演唱的。

❺ 播音的技巧和方法

播音主持正確的發聲方法一:控制口腔

控制好口腔的狀態,對於發音來說至關重要。在給青少兒講解口腔控制的過程中,一味地講理論很容易讓孩子們喪失興趣,甚至不理解,這時候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重要。比如,口腔控制在專業里被總結為 「提、打、挺、松」四個字,那麼在給孩子們講述的過程中,語言一定要形象,要有可操作性。

提—提顴肌。可以讓同學們找找自己的「蘋果肌」,然後讓孩子們做一個「V」字手勢,想像顴肌提起後口腔的狀態。很多人一講提顴肌,就說找微笑的感覺,而實際上提顴肌不是笑,因為微笑提起的僅僅是笑肌,所以說,這種說法有不當之處,不能誤將笑肌當顴肌,要讓青少兒重點體會,顴肌用力向上提起時,有口腔前上部展寬、鼻孔少許張大、上唇貼緊牙齒的感覺。這樣做,使唇的運動有了依託,可以提高聲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

打——打牙關。比較簡單,讓孩子們將手放在耳根處,當牙關打開後手指會陷下去。

挺——挺軟齶。讓孩子們想像嘴裡有一根豎著的牙簽,如果軟齶不挺起,便會扎到上齶。

松——松下巴。想像自己嘴裡含了一塊冰,整個腮幫子都使不上力了,這時候會很容易體會到下巴放鬆的感覺。

這幾步動作,其實是瞬間同時完成的,分開講解,是為了讓青少兒掌握正確的狀態,也是為了讓青少兒朋友能夠分步去練。

學會控制口腔狀態也是在「喚醒」孩子們面部鬆懈的肌肉,如果每天訓練、長期堅持,那麼孩子在演講朗誦、播音主持的時候,發音自然就會到位。然而長期堅持對孩子來說並不容易,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有趣的口部操來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在給青少兒練習口部操的時候,我們可以放廣播體操的口令音樂來配合,這樣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做,會更有節奏感,而且不枯燥。孩子也會對課程更有興致,並且不斷地揣摩練習,從而輕松掌握。

播音主持正確的發聲方法二:訓練氣息

氣息是發音持久、穩定的保障,說到氣息,大家都會覺得似乎難以掌握,對於青少兒來講,好像他們更難理解。有些老師講到氣息,無外乎通篇道理,比如有的老師會說:氣沉丹田。說到丹田,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們講清楚丹田的位置在哪,事實上,臍下三指的地方叫做丹田。這也是我們發音時氣息的著力點。氣息的掌握需要記住四個字——深、通、勻、活。

所謂深,氣要吸得深,要吸到肺底。可以讓孩子們想像媽媽做了最好吃的飯,這個時候自己的反應一定是會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讓這口氣不要立馬跑掉,而要慢慢地把它吐出來;還可以帶孩子們

❻ 調音台的調音技巧

沒有什麼接線技巧,在專業系統中沒有什麼可以偷懶的,一切除了要按照現場需要來做系統外,還必須按照設備的不同來完成線路連接。

調音台本身並不復雜,可以把它大至分為這幾個部分:

一、輸入部分;二、調節控制部分;三、輸出控制以及編組部分;四、輔助輸入輸出部分。這要看你的是什麼調音台,一般如演出調音台、錄音調音台、矩陣調音台等。

一般常要用到的周邊設備如,均衡器;效果器;數字音頻處理器;分頻器;反饋抑制器;壓限器;激勵器;信號分配器等。當然這些一般都用不到這么全的,要看使用的場所來選用,這里說的只是調音台的後級音頻處理設備。

前級音源設備如,話筒;打碟機;DVD;電腦等;樂器常用設備如;鍵盤;吉它;貝斯;架子鼓;鋼琴等。

先說音源輸入部分,調音台的前幾路一般都做為話筒輸入,一定要做平衡連接,也就是卡儂接頭,其它音源輸如緊隨後,接著就是樂器部分,一般的調音台都有立體聲輸入,可以用來輸入鍵盤等的立體聲。

其它的盡量做單聲道輸入,只要檯子的路數夠用,要先做好每路輸入的增益調節,然後針對其聲音特性做EQ調節,比如架子鼓,它是輸入是最多的樂器。

這里完成了輸入部分,然後就是調音台的輸出了,現地很多檯子都帶編組輸出,分配也比較靈活,如,主輸出做現場主音箱信號輸出、編組一二做舞台返聽、三四做低音炮等。

當然也可以用檯子的輔助輸出做輸出,如音控或者DJ師的監聽音箱,一切與方便控制和符合電聲理論為基礎來連接。

如果你都知道以上周邊設備的作用還有其輸入輸出的連接,那麼這些對你來說不是什麼難事了,也就是順序問題了。

拓展資料:

調音台又稱調音控制台,它將多路輸入信號進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質修飾和音響效果加工,是現代電台廣播、舞台擴音、音響節目製作等系統中進行播送和錄制節目的重要設備。

調音台按信號出來方式可分為:模擬式調音台和數字式調音台。

調音台Mixer在輸入通道數方面、面版功能鍵的數量方面以及輸出指示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其實,掌握使用調音台,要總體上去考察它,通過實際操作和連接,自然熟能生巧。

調音台分為三大部分:輸入部分、母線部分、輸出部分。母線部分把輸入部分和輸出部分聯系起來,構成了整個調音台。

調音台輸出部分的安排有以下規律:

(1)調音台有幾根母線,肯定有相對應的輸出插座。

(2)每個輸出插座輸出的聲信號肯定在調音台上裝有其相對應的調節鍵,可能是推拉鍵,也可能是旋鈕。

(3)每種輸出調節功能鍵旁邊都裝有監聽按鍵,一般推子前監聽PFL(SOLO)在輸入端,推子後監聽AFL在輸出端。

(4) 從輔助返回(AUX RET)或效果返回(EffectRTN)的插孔進入調音台的信號,肯定安裝有調節其大小的按鈕和相應的聲像調節鈕PAN。

(5)凡左右輸出或編輯輸出的插座前,一般都有相應的INS(又出又進插孔),其目的是可以單獨對輸出信號在輸出前進行特殊加工處理,但輔助輸出不裝INS插孔。

(6)如果輸出部分裝有耳機和對講話筒T.B.Mic插孔,一般其旁路都有其音量大小調節鈕。如果掌握了以上6條規律,便對調音台的輸出部分的功能鍵作用便了如指掌了。

調音台 網路

❼ 假音怎麼控制好有哪些技巧

假聲不是天生的.只要你有一副不錯的嗓子,只要你掌握正確的方法.學習假聲其實是很簡單的.
假聲顧名思義,不是你真正的聲音,如果你唱假聲時,聲音太虛,那就不是假聲了.假聲比較實,但又令人感到輕浮.像孫燕姿,張靚穎那種聲音就是假聲,聽起來很實,但似乎又很輕浮.
要學習假聲,你要掌握以下方法.
首先,運氣很重要.運氣是用肚子的力氣,也就是說,你在唱歌時,肚子是鼓起來的,用手按的時候是頂住的.
再來就是聲音共鳴的問題.要唱出假聲,關鍵在於共鳴.共鳴分三種,胸腔共鳴,腦腔共鳴和鼻腔共鳴.如果要唱假聲,我個人認為選用腦腔共鳴和鼻腔共鳴比較好,而且也比較簡單.方法是,用氣唱歌,發出聲音的時候腦子有翁翁的感覺,腦腔和胸腔有膨脹狀態,這樣的感覺就對了.
還有,學唱歌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一定要慢慢來,不能心急,這樣不但沒有把聲音練好,聲帶也容易壞.唱歌慢慢找感覺,找到感覺的那天你就成功了

❽ 怎麼控制唱歌的音調.

告訴你一些最常用的急速提高辦法吧,從你所訴的問題來看,你的音樂天賦不是很高的,但是如果真的喜歡音樂的話,後天就要努力補足自己最差的地方。音準的東西不是想掌握住就能掌握住的,音樂的東西本來就需要一定的天賦,至於高低音的問題,也不是一兩句能完全說明白,感覺很重要,當你唱一首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吐字的輕重,將你對此歌曲的理解唱出來,唱出自己的個性來,還有就是一定要找准自己合適的歌曲來唱,如果自己的音域很寬就可以唱高難度一些的歌曲,如果自己的音域低,就唱一些抒情和煽情的歌曲,總之要知道自己能唱什麼歌曲最合適,那麼你就會很好的掌控自己的音色了。

另外要唱好歌,必須要經常去唱,現在的KTV很多,多多的去練習,多聽聽別人是怎麼唱的,不管是發音,還是吐字。

如果自己的基礎很差,幾乎不能完整的唱准一首歌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上耳機跟唱,先帶兩個耳麥,有一定感覺後再去掉一個耳麥,注意聽自己的音準和感覺,唱到一定熟練程度後再完全的去掉耳麥跟著CD一起唱,一定要放開來唱,然後將原唱音量關小後再跟唱,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那些地方唱的不準,如此反復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祝你成功!!!

(8)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額,你說的是唱高音吧?

吸氣的時候往吸下面點,就是你每次不開心嘆氣哪個感覺。吸下去後穩住點,通俗點就是憋住,用點勁···我說的是氣用點勁不是你的脖子或者你的嗓子什麼的···你再試試···

有的人天生嗓門兒低,有些歌曲是不適合唱的,強行演唱會把你聲帶弄壞的···最好找個專業的老師給你看看···

我也來說說吧,唱歌要唱好是要用氣的,而控制好氣息是唱歌是否好的關鍵,當氣流使你的胸腔發出共振,一般聲音比較的寬厚低沉,這就是低聲了,而樓主說你的高音上不去,低聲區卻唱得很好我不知道是說的唱低聲的歌好,還是很多歌的低音部分可以唱好。

就後者,我恭喜你,你真的是為數不多的男低音,一般若唱不了高音和假聲,那是你的呼吸方式不對使得沒有頭腔共振或者本身沒有把喉頭打開導致。

高聲區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壓力的,這個壓力是讓氣流從胸腹部通過你的喉區,沖擊你的口腔,使其內部發生高頻率的共振發生的。要想出現上面的情況,這個時候你首先做深呼吸,把氣息沉下去成高壓,把喉頭松來,口自然張開,象打哈欠的樣子,你現在可以試試打哈欠,感覺口腔發涼的那裡,氣息沖在那裡對了,這時候在把舌頭平放著,舌尖輕抵著下齒背,而微露上面的牙齒,這時候高音就出來了。

因為高音就是高頻率的共振音,而我們人體利用本身的呼吸的氣流和身體內部結構產生共振而得到了各種聲音,所以在這里,要唱得了高音,養成良好的唱歌的呼吸方式是必須的!有足夠的氣流,才會產生較好的共振,再者就是喉頭要松開,喉頭太緊聲音不幹凈,很不好聽。(雖然這樣音會比較高一點,我們也好唱一點。)

唱高音的時候我們感覺有氣流強烈沖擊頭部,有強烈的共振,而且好象有股氣從眉毛中間沖出來。找到那感覺就是對的了。

而練習高音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起床後進行簡單的發聲練習,從12345671不停的向上,之中也可以選一些跨越不寬的歌曲練習,練習的時候要聲音飽滿才合格,久而久之就找到共振的感覺,那個時候你離目標就不遠了,其他的就是練習呼吸,每天跑跑步,增加肺活量,數數,躺在床上,在腹部壓幾本書唱歌,鍛煉自己的隔橫膜和呼吸方式。

這上面的全是我自己的體會,

❾ 誰知道唱歌時的調音方法和技巧,必有重謝。

轉載:調音技巧

發表者:潤東DJ學校 發表時間:2008-3-1 9:54:16 閱讀:次
音響調音包括哪些方面?什麼是調音技巧?

音響調音包括語言聲的調節、各種演唱聲(男聲、女聲、童聲、合唱等)的韻味潤色、各類樂聲的效果加工、拾音的方式與方法、演唱與伴奏的比例以及各種聲音的音色補償等。

調音技巧是指在音樂進程中快速、准確、及時地通過音響設備的功能鍵,掌握聲源發聲頻率的范圍,調整基音的比例,改變泛音的組合與衰變,補充相關高音,適量加入效果,巧配各路混合聲的大小,將擴聲系統放出的語言聲處理得更真實、清晰、親切;將演唱聲加工得更明亮、渾厚、豐滿、感人肺腑、娓娓動聽;將器樂聲修飾得更扣人心弦、耐人尋味、充滿竟境和色彩。

如何調節好混響時間?

混響時間決定餘音長短,混響強弱決定餘音大小,對於不同的音源,是否要加入混響,加多大,加多長都要一定的要求,因為它對聲音的音色與音品產生直接影響。舉例來說,男低音演唱時低音頻率成分較多,混響時間就要調短些。而對女高音演唱,低音頻率少,為增加聲音豐滿、渾厚和圓潤感,宜延長混響時間。環境不同,其自然混響時間T60就不同,通過效果機調節的混響時間長短也應不同,才能獲得良好的聽音效果。四周為木板結構的房間,混響時間應調小、調短一些,以免聲音模糊不清。四周掛有絨布窗簾和壁毯的房間,應將混響時間調長一些,以免聲音干澀。文娛活動場所滿場時混響時間應調長一些,以補償人體衣物對聲波的吸收。

如何調節好直達聲與混響聲的比例?

調節直達聲與混響聲是通過調音台進行的。只有直達聲而沒有混響聲,聲音會顯得干澀,猶如置身於寧靜比茫茫大草原之中,這種情況適用於討論會、會議或朗誦會場合。音樂聲中加入適當的混響,會使聲音豐滿、圓潤、明亮、富有朝氣,但混響聲又不能太大,控制在1:1就可以了。若混響聲大於直達聲,聽起來聲音好像來自遙遠的地方而且發飄。只有混響聲而沒有直達聲,會造成聲音染色,形成浴室效應,聲音渾濁,無法聽清。

如何調節好演唱聲與伴奏音樂的比例?

調節演唱聲與伴奏音樂的比例,必須根據演唱聲的特點進行調整。如果是專業演員或美聲演唱,為了突出其演唱技巧,充分展現其藝術魅力,唱聲佔60%甚至更多些,伴奏音樂控制在40%或再少些,但也不能把伴奏音樂調得太少,這樣會大大損失音樂的色彩和豐富的內涵,使唱聲單調乾枯,缺乏朝氣與活力。如果是業余演員演唱,歌喉發聲明亮,音調把握准確,可以把兩者的比例控制在50%。如果演唱者發聲欠佳、音調不準、吐字不清,為掩飾演唱中的缺陷,應當加大伴奏音樂的比例,使演唱者感到滿足,使聽眾也能接受,但也不能將伴奏音樂比例調得過大(85%以上),這樣會失去演唱的意義,使演唱者的情緒大受影響。

如何調節伴奏音樂的音調?

演唱者發聲音域的高低並不一樣,為使伴奏音樂與演唱音調和諧一致,必須及時調整伴奏音樂的音調以適合演唱調,在卡拉OK廳里調音師是通過變調器來實現伴奏樂變調的。每按一次升調或降調按鍵,通常是升調半個音階(音程),升降多少音階才適合演唱音調,完全憑調音師的樂感和悟性或者憑對演唱者歌聲的了解。一般情況下,將變調器放在原調(#)上,演唱者盡可能在保持原汁原味的伴奏音樂下進行演唱。由於變調器是在原來音頻頻率的基礎上加減等量頻率實現變調的,所以升降調愈多器樂聲就愈乏味,並且難以分辨是何種樂器的演奏,失去伴奏的意義。

怎樣調整演講人的聲音?
(1)語言聲的基音頻率范圍是100HZ~1kHZ,泛音成分可達8 kHZ。泛音成分所佔比例小(約佔5%),但其反映了每個人不同的發音音色。

(2)拾音傳聲器:多採用電容式傳聲器(會議傳聲器)或領夾式傳聲器夾在胸前衣領處。

(3)拾音位置:距離演進人0.5m,將領夾式傳聲器夾在胸前衣領處。

(4)混響時間:0.5s以下。

(5)調節:演講聲應清澈、明亮、富有朝氣,減低聲音渾濁感。在調音台的輸入通道上按下低切按鍵,對中高頻成分提升3~6dB的同時,對4~8kHz成分提升4dB左右,減弱8kHz以上的成分,以免出現齒音。

怎樣調整節目主持人的聲音?

(1)節目主持人多為女性,而且一般聲音都比較明亮。發聲的基音頻率范圍為200Hz~1.1kHz。

(2)拾音傳聲器:採用電動式近講傳聲器,使聲音親切,易於和觀眾進行感情交流。

(3)拾音位置:手持傳聲器近距離拾音。

(4)混響:不特意加入混響,利用廳堂自然混響。

(5)調節:在調音台上進行均衡補償,對2~4kHz成分提升3dB~6dB,使聲音透亮清晰,親切感人,降低6kHz以上成分,減少可能出現的齒音。同時保持適度的音量,使後排觀念也能聽清聲音。

怎樣調整演唱聲?

(1)演唱聲的基音頻率范圍:童聲高音頻率范圍為260~880Hz低音頻率范圍為196~700Hz;女聲高音頻率范圍為220Hz~1.1kHz,低音頻率范圍為200~700Hz;男聲高音頻率范圍為160~523Hz,低音頻率范圍為80~358Hz。

人們唱歌時運用肌肉拉動聲帶,發生諸多泛音成分,頻率高達8~10kHz,通過鼻腔的作用,對某些頻率成分(包括基音和泛音成分)產生共鳴,使聲音更明亮。

(2)拾音傳聲器:美聲演唱時多採用電容式傳聲器,通俗演唱時多採用電動式演唱傳聲器。

(3)拾音位置:電容式傳聲器採用支架或吊掛方式,距離演唱者0.5m。手持電動式近講傳聲器進行演唱。

(4)混響時間:在滿場情況下,女聲演唱,混響時間保持在1.3~1.8s (美聲唱法為1.3s,通俗唱法為1.8s左右)。男聲演唱的混響時間保持在1.1~1.6s(美聲唱法為1.1s,通俗唱法為1.6s左右)。

(5)調節:用調音台的輸入通道上的參量均衡器進行音質補償,首先應對歌聲進行明亮度補償,因為明亮的歌聲最惹人喜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為此,將中高頻提衰旋鈕放在6dB上,轉動中心頻率調節旋鈕,從低端往高端掃頻,再從高端往低端掃頻,一般掃兩遍,便能發現某一頻點聲音較亮,固定在此頻點上,提衰旋鈕略作增減調節,明亮度就能得到補償,每個演唱者聲音頻率不同,補償頻點亦不一樣。運用類似的方法。對歌聲的力度進行補償,使歌聲有朝氣,充滿活力但又不生硬。對於歌聲的清晰度補償,可使用高頻提衰旋鈕,清晰度不夠,從零往右提升2~3dB左右。唱聲模糊,往右提升4~6dB。若齒音、氣音較重,有刺耳感,則從零往左衰減2~3dB左右。在低音區用低頻提衰旋鈕,男聲低音較重,尤其在100Hz附近應衰減4~6dB,女聲低音欠缺,應提升4~6dB,以保證聲音渾厚又不渾濁,豐滿而不單薄。在歌聲的補償過程中,還應當注意伴奏音樂與歌聲之間的平衡比例,使唱者高興 ,聽者滿意。

怎樣調整弦樂音?

(1)各類提琴的頻率范圍:小提琴(Violin)為200Hz~3.5kHz;中提琴(Viola)為134Hz~1.1kHz;大提琴(Cello)為72~640Hz;低音提琴(Double Bass)為42~250Hz。

(2)拾音傳聲器:電容式傳聲器或鋁帶傳聲器。

(3)拾音位置:斜上方對准共鳴箱,距離為1m左右。小提琴遠些。大提琴、低音提琴近些。

(4)混響時間:在滿場情況下為1s左右,小提琴旁邊最好加反射板,大提琴下面的地板需鋪上地毯。

(5)調節:在調音台上利用通道的參量均衡器對相應的發聲頻率范圍進行補償,使其音色純正、音品上乘、耐人尋味。利用效果機加入適量混響,控制混響時間在1s左右。如果作為主樂音,將該通道上的聲像調節旋鈕放在中間位置,推子推大,突出該樂音的主導作用。若作為伴奏樂,則將該通道的聲像調節旋鈕放在其他位置,推子放在較低處。

怎樣調整鍵盤樂(如鋼琴)音?

(1)發聲的頻率范圍:鋼琴的頻率范圍很寬,為28Hz~4.3kHz。

(2)拾音傳聲器:採用電容式傳聲器。

(3)拾音位置:後面距離琴弦斜上方1~2m,一隻傳聲器零軸對准琴鍵中央C部,其餘兩個傳聲器相距50cm,為並排放置。

(4)混響時間:在滿場情況下為0.6s。

(5)調節:鋼琴彈奏動態變化大,拾音過程應注意各音域區的平衡,如果作為主樂音,推子推大,聲像調節旋鈕置於中間位置。若作為伴奏樂,推子位置放低些,聲像調節旋鈕放在其他位置。

閱讀全文

與控制音頭的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毛快速長大方法 瀏覽:663
治牙疼的快速方法有什麼 瀏覽:627
降低安裝成本的方法 瀏覽:80
剪掉頭發的最佳方法 瀏覽:355
下午二怎麼減少方法 瀏覽:176
金泰加食用方法 瀏覽:747
創傷性耳鳴治療方法 瀏覽:557
怎麼樣製作生日蛋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981
測量力的變化的方法 瀏覽:915
怎麼辨別壞蛋的方法 瀏覽:156
外牆門窗檯花邊安裝方法 瀏覽:212
硫酸亞錫分析方法 瀏覽:997
最簡單的電機裝置方法 瀏覽:423
古人的讀書方法並簡單介紹30字 瀏覽:277
男胖子脖子黑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330
大圓肌的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500
面罩使用方法 瀏覽:705
卡通圖片編織方法 瀏覽:262
花樣系鞋帶方法視頻 瀏覽:892
初中數學常規方法和技巧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