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對對子方法

如何對對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7 13:46:57

⑴ 對對子的方法是什麼

你好,對對子就是對對聯,一個人出上聯或下聯,由另一個人對下聯或上聯,這種文字智力游戲對於習作古體詩很有幫助。對聯特點概括起來穿暢扁堆壯瞪憋缺鉑畫是: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1.句:每句都要字數相同,且意思能夠使兩句有一定的融合性。天各一方、牛頭不對馬嘴那是不行的。2.詞:每個詞都要遙相呼應,相互對應著,也不能瞎整。名詞要對名詞,量詞要對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等。

⑵ 對對子的方法規則是什麼

方法:解剖上聯: 1、除了四字聯以外,必須先行找出節奏點,然後用節律竿確定平仄;例如這樣一條上聯: 三吳明清第一街水陸兩旺馳譽五湖四海 表面上看是個十七字聯,但可以確定為七字聯、四字聯和六字聯的結合。還可將七字聯細分為四字聯加三字聯。 2、標明平仄 先要全部標明,然後根據征聯方的要求弄清是寬對還是嚴對。寬對則以解剖好的最小單元的幾個字聯為單位,從第一字開始的三、五、七……位置上的字可以和上聯的相應位置的字平仄未必相反;而嚴對則必須上聯該字是平下聯必得為仄,反之亦然。未註明的你可以自行判斷。 3、下聯的構思 主要是承上啟下,而且下聯的意思和氣度要超過上聯為佳作。 4、工仗 第一是字數,這應該沒問題; 其次是字性: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狀語對狀語、補語對補語……

⑶ 怎樣學對對子

對聯講究字數相同,詞性互對,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字音調三、四聲,下聯一活二),最好再有節湊感。

⑷ 對對子的方法

對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國漢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1-2]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要求: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⑸ 對對子的基本要求

對對子的基本要求:

1、字數相等,節奏一致。

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聯內部的語音節奏要一致,

如「天意憐幽草,人間愛晚晴」,上、下聯均為「二一二」節奏。

2、詞性相對,結構相同。

即虛對虛,實對實;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

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已同懷視之」;又如「日照花如錦,風吹柳似長」。

3、平仄合律,聲調和諧。

一聯之內,平仄相間;兩聯之間,平仄相對;上聯尾仄,下聯尾平(仄起平落)。

4、語意關聯,上下貫通,文字簡煉,言簡意賅,意韻深邃,回味無窮。

(5)如何對對子方法擴展閱讀:

對子被譽為「詩中之詩」,是漢語言文學中的奇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珍寶。關於對聯的產生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傳統的說法是最早的對聯始於五代,認為後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對聯。對子又叫對聯、聯語,貼在楹柱上的稱楹聯。

對對子例句:

遠對近,古對今。明對暗,早對晚。

干對濕,公對私。美對丑,薄對厚。

咸對淡,甘對甜。天對地,稠對稀。

有對無,出對入。寬對窄,買對賣。

優對劣,日對夜。緊對松,輕對重。

香對臭,胖對瘦。後對先,易對難。

南對北,首對尾。西對東,始對終。

舊對新,晴對陰。浮對沉,假對真。

強對弱,對對錯。開對關,硬對軟。

深對淺,加對減。負對正,降對升。

冷對熱,飽對餓。死對生,反對正。

直對彎,長對短。勝對敗,好對壞。

快對慢,雙對單。熟對生,歪對正。

笑對哭,吸對呼。退對進,陽對陰。

冷對暖,忙對閑。愛對憎,貴對賤。

⑹ 對對聯的方法,越詳細越好

對聯,又稱楹聯,俗稱對子。對聯格式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對聯(楹聯),對仗之文學也。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 春聯習俗 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荀子·禮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這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有所措。」《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徵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漢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對以「兩」、「對」的形式特徵出現的事物的執著和迷戀。對聯格式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一副標準的對聯,它最本質的特徵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麼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里的字數相等,不同於英語的「單詞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相等。即一個音節對應一個音節。在英語中,單詞「cart」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不相等。而漢語「kǎchē」與「jīpǔ」,數量相等又音節相等。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本單位的語言。音節、語素、文字三位一體。漢語每個音節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平對仄即謂相拗。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系。而英語中,即使事物的名稱、概念能夠相對,單詞的數量和詞性能夠相對,兩個句子的句式能夠相對,但其音節長短不一,獨立性弱,可自由拼讀,又無聲調,故無法相對。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並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掛或鐫刻在其它建築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佔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個單詞長短不一,只表音,不表義,更無可視性,只能橫排,不能豎排,無法從形體上實現真正的對稱。下面試舉兩個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對偶句進行比較,以進一步說明為何只有漢語才有真正的對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則不能。 對聯系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展而來。這個發展過程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對偶階段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於天,後入於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系辭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乾·文言傳) 成書於春秋時期的《詩經》,其對偶句式已十分豐富。劉麟生在《中國駢文史》中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畢具」。他例舉了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韻對等各種對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風·子衿》)、「山有扶蘇,隰有荷花。」(《鄭風·山有扶蘇》)《道德經》其中對偶句亦多。劉麟生曾說:「《道德經》仲裁對之法已經變化多端,有連環對者,有參差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有反正作對者。」(《中國駢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八十一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諸子散文中的對偶句。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武成》)、「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等等。辭賦興起於漢代,是一種講究文采和韻律的新興文學樣式。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音樂美的修辭手法,開始普遍而自覺地運用於賦的創作中。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 駢偶階段 駢體文起源於東漢的辭賦,興於魏晉,盛於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段為例: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全都是用對偶句組織,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對偶名句。這種對偶句是古代詩文辭賦中對偶句的進一步發展,它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偶不再是純作為修辭手法,已經變成文體的主要格律要求。駢體文有三個特徵,即四六句式、駢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對偶字數有一定規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變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對偶,六字對偶,八字對偶,十字對偶,十二字對偶。三是對仗已相當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聲律對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階段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於唐代。但其溯源,則始於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習稱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這就是標準的律偶。舉杜甫《登高》即可見一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的頜聯和頸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對仗極為工穩。遠勝過駢體文中的駢偶句。除五、七言律詩外,唐詩中還有三韻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間各聯也都對仗。 律偶也有三個特徵:一是對仗作為文體的一種格律要求運用;二是字數由駢偶句喜用偶數向奇數轉化,最後定格為五、七言;三是對仗精確而工穩,聲律對仗已成熟。 一字聯 墨(對)泉 這是最經典的一字聯。 『墨』字上部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為『白』字。各屬於顏色的一種,且詞義相反。 兩個字的下半部分別為『土』和『水』又同屬於五行之一。 此聯還有另一種對法: 墨(對)柏 同「黑」、"白"相對,自「土」、「木」依為五行,且墨由柏來,可謂墨柏 二字聯 春花(對)秋月 漢賦(對)楚辭 書山(對)學海 紅玉(對)丹瑤 三字聯 水底月(對)鏡中花 孫行者(對)祖沖之 水簾洞(對)花果山 飛鳥盡(對)良弓藏 四字聯 青山不老(對)綠水長流 山清水秀(對)人傑地靈 東南西北(對)春夏秋冬 百花齊放(對)百家爭鳴 五字聯 愛君希道秦(對)憂國願年豐 翱翔一萬里(對)來去幾千年 半浸中華岸(對)旁通異域船 苞蔵成別島(對)沿濁致清漣 六字聯 雲無心以出岫(對)鳥倦飛而知還。 豈能盡如人意(對)但求無愧我心。 竹雨松風琴韻(對)茶煙梧月書聲。 行止無愧天地(對)褒貶自有春秋。 七字聯 既聞山石無假色(對)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鄰喜近清涼宅(對)與客同參文字禪。 萬里秋風吹錦水(對)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筆墨驚天地(對)萬里雲山入畫圖。 松葉竹葉葉葉翠(對)秋聲雁聲聲聲寒。 八字聯 山水有靈亦驚知己(對)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門有古松庭無亂石(對)秋宜明月春則和風。 金銑玉徽仙藻靈艷(對) 麟宗驥旅麗木離披。 絲竹同清當天合曲(對) 山水齊朗映日生文。 多字聯 書童磨墨墨抹書童一脈(mò)墨(對)梅香添煤煤爆梅香兩眉煤。 關於平仄聲問題。對聯應該講究平仄,以提高藝術質量。但是對平仄聲的辨別和分布規律,初學者是不易掌握的,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把平仄規律都學好了再去對對聯,因此對平仄的要求可以放寬一些。然而放寬必須有個底線,這底線就是:上聯的最後一字為仄,下聯最後一字為平。以前有過把仄尾句作下聯的做法,但根據聲律在楹聯中的長期應用實踐總結出的經驗,上聯收仄下聯收平逐步成為楹聯創作的一個規則(關於為何要把收仄句作上聯,把收平句作為下聯的問題,我曾經作過回答,見楹聯與駢文)。有些出聯句讓人對的朋友,不管所出的句子末字是平還是仄,一律當作上聯,讓人對下聯,這是不妥的。所出句若末字是仄聲的,此句應作上聯,應讓別人對下聯;反過來,所出句若末字是平聲的,此句應作下聯,應讓別人對上聯。我在愛問中對對子,不管樓主認為自己所出的句子是上聯還是下聯,凡是末字為仄聲的,我都當作上聯處理,反之,凡是末字是平聲的,我都作下聯處理。 平仄聲的辨別,很多人只以現代普通話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為標准,這是不太對的。凡是現在讀上聲、去聲的字都當作仄聲,這是對的;但是凡是現在讀陰平、陽平的字都當作平聲,這就不對了。應該把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剔出去作仄聲處理。有人會問:現代人又不說古語,朗讀對聯的時候用的是現代話,為什麼還要辨別入聲字呢?理由如下: 1.平仄聲是一個歷史概念,平、仄本來就是依據古四聲(平、上、去、入)來歸類的,而不是按照現代的四聲歸類的。現代的陰平、陽平,在古代都屬於平聲一類,讀音沒有區別,值調都讀得高而平,而現在讀高而平的只有陰平,陽平的調值是由低往高上揚的,已經不平了。如果一定要按照實際聲調調值是平的才稱為平聲的話,陽平就該歸到仄聲中去了,但是沒有誰會這樣做。既然今天的陽平雖然調值變了還算平聲,那麼古入聲也是這樣,雖然調值變了,還算仄聲。 2.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用普通話來朗讀對聯的,除了在公開表演的場合用普通話外,絕大多數人在吟讀對聯時,用的是自己的方言。老一輩的文人,如毛澤東、郭沫若、柳亞子、葉劍英等等,即便在公開場合吟詩對聯,都用自己的方言。而很多方言目前還保留著古入聲(如粵語、贛語、客家話、湘語、吳語、晉語等等),如果把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當作平聲,他們讀起來就不和諧。 3.字音在詩詞、對聯中,除了有聽覺上的韻律之外,還有一個視覺上的韻律問題。聽覺上的韻律叫「耳韻」,視覺上的韻律稱為「目韻」。所謂「目韻」,就是詩人或詩詞愛好者在長期閱讀欣賞歷代詩詞的過程中,已經熟悉了某些字與某些字是押韻的或和諧的,而某些字與某些字是不押韻或不和諧的,盡管用他自己的方言或普通話讀時實際不是那樣,但是如果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就會覺得不順眼;反之,他們熟悉了古詩詞中某些字與某些字是經常押韻的或和諧的,就感到順眼。這就叫「目韻」,這是升堂入室的文人才達到的境界。

⑺ 對對子是怎麼個對法

一個人出上聯或下聯,由另一個人對下聯或上聯,這種文字智力游戲對於習作古體詩很有幫助。對對子特點概括起來是: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平仄合律,聲調和諧。一聯之內,平仄相間;兩聯之間,平仄相對;上聯尾仄,下聯尾平(仄起平落)。語意關聯,上下貫通,文字簡煉,言簡意賅,意韻深邃,回味無窮。字數相等,節奏一致。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聯內部的語音節奏要一致。

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即虛對虛,實對實;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

(7)如何對對子方法擴展閱讀:

歲在甲子,60年一遇,甚為難得,雲南麗江納西族秀才和文華特作一上聯,張貼在街口征對,並說,誰能對出下聯,願以薄禮相酬。這上聯是個串「花」對:

花燈懸掛杏花天,桃花開紅,李花開白,頭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馬國;

和秀才以為這是難對,非十天半月不會有人對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門來,原來舉人王樹和在這一夜之間便對出了串「甲」的下聯:

甲籙翻看靈甲目,麟甲呈吉,龜甲呈祥,龍現甲,鱉展甲,甲中添甲,萬甲光騰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禮,王舉人堅決不受,一時傳為佳話。

⑻ 怎樣對對子

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分類】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輓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格式】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⑼ 對對子方法

1.句:每句都要字數相同,且意思能夠使兩句有一定的融合性。天各一方、牛頭不對馬嘴那是不行的。2.詞:每個詞都要遙相呼應,相互對應著,也不能瞎整。名詞要對名詞,量詞要對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對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蒡怎麼做牛雜的方法 瀏覽:199
教你一個方法怎麼讓五子棋馬上停 瀏覽:570
人事招聘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586
下水管道設計計算方法 瀏覽:247
寶寶多動症的方法怎麼治 瀏覽:937
專注力訓練方法二維碼 瀏覽:829
技術實驗的常用方法有什麼 瀏覽:438
進攻犯規計算方法 瀏覽:716
專業綜合訓練的方法 瀏覽:931
給人提建議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41
slp法算是論文研究方法嗎 瀏覽:633
馬桶三個眼漏水解決方法 瀏覽:738
佛山財稅籌劃方法有哪些 瀏覽:857
用什麼方法把面霜裝玻璃瓶 瀏覽:859
如何寫好日記方法 瀏覽:741
低壓繼電器測量方法 瀏覽:823
技術與方法視頻教學 瀏覽:360
音樂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63
開店銷售方法和技巧 瀏覽:565
如何製作紅薯餅乾的方法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