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教一年級分自然段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們要簡單一點叫他們就告訴他們前面有兩個空格的就叫自然段。
一般來講分段要根據課文的內容來進行分析概括,可以首先對每一個段落進行內容的概括,然後根據自己概括的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同的分為一個大段,一般以三到四個段落為好,易於小學生掌握。
分段的步驟
(1)先認真讀全文,搞清楚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找出段與段、段與全文的關系。
(2)確定文章的體裁(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再確定應該用哪種方法分段。
(3)用符號在文章中劃分段落。
(4)分段後再看看全文,檢查一下每個意義段的內容是否單一、完整。既不要把內容不相同的自然段合並在一起,又不要把內容相同的自然段分開。
② 自然段怎麼區分
1、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話語停頓和篇章結構的一種標點形式。實際上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為的「標點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內的句子與句子、句子與句群、句群與句群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安排,也體現某種層次關系。
2、自然段在形式上有明顯的外在標志(通常是首行縮進兩格),一望便知,無須辨析,所以習慣上又稱「自然段」。
(2)自然段分析方法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其它文體的自然段標注四點:
1、詩歌是分行寫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換行空格視為一節(自然段),詩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為分節的標志,如《帳篷》、《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話或詩歌等「換行空格」寫,這樣的自然段就不能夠看成兩個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對話採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寫,如《諾言》、《心願》等。按理說應把對話劃在相應的自然段中,但這對小學生來說太困難了,同時,不把對話劃到相應的自然段中對文章的理解也無影響,因此現在教學中普遍把這樣的對話每起一行也算一個自然段,這樣使教學簡化,效果也好。
4、書信體文章的自然段標序號,我覺得是從問候語開始,稱呼與落款、日期不標序號,因為這是相對固定的書信體特有的格式;而問候語和祝頌語因人而異,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時不一定只有一個自然段,還可能有兩三個自然段甚至更長。
③ 怎樣給孩子講什麼是課文的自然段
對的。
分析過程如下: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下圖所示: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兩個形狀相似的三角形不一定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自然段分析方法視頻教程擴展閱讀: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如果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那麼這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2)如果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那麼這個四邊形的兩組對角分別相等。
(3)如果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那麼這個四邊形的鄰角互補。
(4)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的高相等。
(5)如果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那麼這個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
常見的三角形按邊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條邊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與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與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邊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其中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斜三角形。
(1)銳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小於90度。
(2)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中一個角等於90度,可記作Rt△。
(3)鈍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中有一個角大於90度。
④ 怎樣分析課文的段落層次
每讀完一個自然段落或層次,通過對該自然段的分析、綜合,應在後面用自己讀得懂的語句簡練的將這個自然段的內容概括出來.概括方法有兩種:
(1)第一種——關鍵句概括法
每個自然段所反映的內容有時會以提綱挈領的方式直接出現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個句子;或者以總結段落內容的形式出現在自然段的最後,即每段的最後一句話;有時也會在段落的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時一個自然段中會有兩個以上關鍵句,每個關鍵句引領一個內容.考生需要全面把握這些關鍵句,然後整合、歸納出這個自然段的意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關鍵句在理解材料內容方面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什麼要求考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材料關鍵句的原因之一.
(2)第二種——總結概括法
當自然段中沒有關鍵句,整段只是以一種陳述事實的方式將信息羅列、記述下來時,就需要我們通過對這個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分析、整合,然後歸納出這個自然段的意義.一般來說,每個自然段的內容相對較少,信息相對單一,所以能夠比較容易概括出來.
2. 技巧
圈點畫線、邊注眉批、把握材料關鍵句.雖然在進行第一次閱讀的過程中就要求考生圈點畫線、邊注眉批、把握材料關鍵句,但因為第一次閱讀時,考生對材料的把握不可能非常深入、細致,一定會有遺漏和未解決的部分,有了第一次的整體的了解,在第二次閱讀時再來做這些工作就會比較全面.
(二)劃分段落層次、提煉中心思想
1. 劃分段落的方法——合並同類
通過上面對各個自然段的分析,考生已經對材料內容有了比較系統的把握,接下來就需要利用合並同類的方法劃分段落層次了.具體說,就是通過對材料上下文之間內容的比較、將闡述同一問題的自然段歸在一段,進行分類和組合,理清材料的段落或層次,繼而再通過對所劃分段落層次內容的分析和綜合,概括出各段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需要考生做簡短有效的邊注眉批.同時,考生要注意材料的不同角度與主題的一致性.申論材料雖然結構比較混亂、內容多且復雜,但所反映的主題內容一定是統一的.它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這一主題思想,或者說是一個主題思想在不同角度的反映.
2.提煉中心思想的方法——透過表面分析本質
考生通過對各段之間、各段與全篇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達到思想認識上的系統化,再通過整體系統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的在腦海中歸納出了材料的中心思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質的過渡.每個材料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或贊成什麼,或批判什麼,或宣傳某種思想觀點,或駁斥某些觀點,或介紹什麼事件,或傳播什麼知識,或抒發什麼感情……總之, 無論從哪種角度來闡述,無論什麼材料都有一個中心思想.要歸納概括中心思想,必須對材料有整體的把握,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抓住本質,進行概括.
了解閱讀理解的方法,綜合分析近5年的真題,我們發現,閱讀理解並不困難,掌握基本閱讀方法是基礎,還要樹立主動的閱讀意識是關鍵.這是一種意識,軟性條件,就看誰的意志力強,能堅持每天的計劃,久而久之,主動的閱讀意識就能加強,考試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其實申論材料閱讀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就看我們自己能不能正確的面對這個問題,只要處理的好,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最後祝大家在09年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⑤ 如何歸納段落大意
1.公式: 歸納段落大意的基本公式是 誰+干什麼+(怎麼樣)
例如:我小時候有一次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了。(+我感到無助與恐懼)
也就是交代清楚該段的人跟主要事情
2.掌握全文:當然拉,段落離不開文章。歸納段落大意的前提是通讀全文,大概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主旨),並理清全文大致的順序。(通常可抓住全文中心句做這一步)。這樣打好基礎之後,段落大意的方向也就出來了。
3.「投機取巧」:一個段落往往有一個中心句,而它又常在段首或段末出現。我們可以首先找該段的段首或者段尾,看看有沒有可以概括段意的中心句。如果明顯合要求,照抄或者作適當擴充即可。這個方法通常在議論文或說明文里「立即見效」;
4.當然拉,一些段落的大意會很「隱蔽」,需要去拼湊;或者一下子很多信息,不知道該如何取捨。當找不到一個明顯的句子的時候,那考驗你的分析能力和判斷力的時候到了……
(1)扣中心:聯系全文中心句,中心思想,選取貼近中心的信息,將關鍵的情節保留,(特別在小說里);
(2)找聯系:分析該段與上下文的聯系;
(3)抓關鍵:抓住全文或在該段反復出現的字眼,這些往往就是你歸納的突破口,也是得分點所在;
最後要提醒的是,段落大意顧名思義是「大意」,切忌過於羅嗦;當然拉,一些必要的信息必須得以體現。其實歸納大意就是一個考你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經驗」是一個很好的法寶,所以平時要多練習,多記多思考,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在下水平有限,很厲害的技巧就沒有了,希望以上的能幫上忙。祝你學習進步!
⑥ 小學一年級自然段怎麼分小孩應該怎麼理解
如何教一年級的孩子認識自然段? 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下: 簡單告訴學生開頭空了兩個字位置的就表示一個自然段.
⑦ 如何准確把握文章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讀懂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抓住內容要點,再准確地進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據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歸納出來的。意義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綜合歸納出來的。所以概括段意時,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這幾個自然段合並起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經過分析、思考、綜合,就可以正確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體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內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說,中心句、重點句和過渡句能夠概括主要內容,就摘取這樣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確、精練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較長,可以進行適當的刪減,但不能改變原意。
2、連詞法。有的段落沒有中心句、重點句和過渡句,但出現一些能表現段的主要內容的詞語。連詞法就是連接重點詞語,歸納段意的方法。用連詞法概括段意要注意兩點:一是所選詞語要准確,串連起來能反映段的主要內容。二是句子要通順、明白,不能出現別扭、累贅的語病。
3、歸並法。有的意義段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概括段意時要歸納出每個自然段的段意,然後再歸並出意義段的段意。運用歸並法概括段意時,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內容,不要面面俱到。用歸並法概括段意要注意兩點:一是歸並各自然段段意要語句通順、明了。二是可以對原自然段段意的語句進行刪減增補。力求做到語句連貫、銜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