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移栽方法有哪幾種
水稻移栽大體有兩種:一種是機械插秧,一種是人工插秧。機械插秧因動力方式不同而分為兩種:一是以人為動力的半機械化手動插秧機插秧;二是以機械為動力的動力插秧機插秧。機械插秧機效率高,手動插秧機比人工手插快2~3倍,動力插秧機比人工手插效率提高20倍以上。機插秧可以減輕勞動強度,保證農時。
隨著輕簡農業的發展,水稻移栽的方式除插秧外,又推廣了拋秧和乳苗拋栽等移栽方法,比手插秧提高效率3~5倍以上。
從節水栽培看,有旱育苗、旱整地、開溝旱栽,栽後覆土灌水;同是秧盤旱育苗,有機械插秧、人工插秧、拋秧和手擺秧等移栽方式。各地區應根據實際條件和人力、物力、財力情況,因地制宜地應用成本低、效率高、不誤農時的適宜的移栽方法。
2. 水稻種植方式有幾種
水稻種植方式一般分為直播、插秧以及拋秧。水稻直播分為水直播和旱直播兩種方式。旱直播包括旱撒播和旱條播,旱條播又包括常規條播和免耕條播。旱直播與水直播都可以採用機械化直播。插秧分為手工插秧和機械插秧。水稻機插秧主要包括毯狀秧苗機插,缽苗擺栽和缽型毯狀秧苗機插。拋秧也可以採用手工及機械兩項技術,主要包括水稻免(少)耕拋秧、小苗拋秧、紙筒拋秧、塑料缽盤育秧拋秧和無盤旱育拋秧。
3. 水稻有幾種育秧方法
1、水育秧法
水育秧是整個育秧期間,秧田以淹水管理為主的育秧方法,對利用水層保溫防寒和防除秧苗雜草有一定作用,且易拔秧,傷苗少,鹽鹼地秧田淹水,有防鹽護苗的作用,但長期淹水,土壤氧氣不足,秧苗易徒長及影響秧根下扎,秧苗素質差,是我國稻區採用的傳統方法,目前已很少採用。
水稻育秧一般需要注意種子質量及種子處理、播種質量、最佳播種期、播種量(密度)、秧田肥水條件、土壤通透性、秧田管理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等方面。種子質量好是指種子必須有較強的生活力,發芽勢強,用這樣的種子能夠保證較好的種子基礎。優質的種子再經過適當的處理(如曬種),就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成秧率。
2、濕潤育秧法
濕潤育秧是介於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間的一種育秧方法,該育秧方式容易調節土壤中水氣矛盾,播後出苗快,出苗整齊,不易發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於促進出苗紮根,防止爛芽死苗,也能較好地通過水分管理來促進和控制秧苗生長,已成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較為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濕潤保溫育秧法,在濕潤育秧的基礎上,播種後於廂面加蓋一層薄膜,多為低拱架覆蓋。這種育秧方式有利於保溫、保濕、增溫,可適時早播,防止爛芽、爛秧,提高成秧率,在早春播種預防低溫冷害來說十分必要。
3、旱育秧法
旱育秧在整個育秧過程中,只保持土壤濕潤,不保持水層的育秧方法。常見的肥床細土法塑盤旱育秧(大棚中)、開閉式薄膜旱育秧等方式已成為寒冷地區和雙季早稻培育壯秧、抗寒、抗旱、節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肥床細土法塑盤旱育秧在肥沃疏鬆的秧床上,利用塑料軟盤或紙筒進行旱育秧。該育秧方法播種期不受水源限制,旱秧地育秧操作方便;適於大、中、小苗的培育,比塑料盤濕潤育秧秧齡延長,且不串根,有利於高產品種的搭配和應用范圍的擴大。另外,此方法便於統一供種,集中規模育種,並實現商品化供秧。塑盤旱育秧又是適宜機械拋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具有廣闊的前景。
開閉式薄膜旱育秧。床面寬度1.5m,以竹片或紫穗槐條或鐵絲作拱棚,中間高度25~35cm,每隔50cm插一根。用一幅半塑料薄膜從兩側覆蓋,在拱棚頂部重疊20~30cm,通風煉苗時從頂部揭開,故稱開閉式。該方法從棚頂中間開口通氣煉苗,操作方便,省工省力,便於施肥、澆水、打葯,床內溫、光分布均勻,秧苗生長整齊,成苗率高;煉苗時薄膜由頂部開口落至拱棚兩側具有防風作用。另外,為防止兩幅膜介面處透氣影響保溫,播後可在床面鋪一層地膜,出苗後及時撤去。
4、兩段育秧法
兩段育秧是將整個育秧過程分兩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採用密播旱育秧或濕潤育秧方法培育3~4葉的小秧苗;第二階段是寄秧階段,將小秧苗帶土或不帶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經過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育成多個分櫱的大壯秧苗後,再移栽到大田。
這是一種適用於多茬口遲栽秧的育秧技術,優點是成秧率高、用種量少、早發性強,可調節茬口矛盾。尤其適用於麥茬遲栽中稻、雙季連作晚稻和雜交稻制種時生育期較長的父本秧。兩段育秧可解決早播與遲栽的矛盾,提早出穗期,以避開花期高溫或灌漿期低溫等不利影響。
5、塑料軟盤育秧法
該方法是從大棚育秧演變而來的一種育秧方式,能提高秧本田比例、降低育秧成本、管理方便,秧苗素質好,苗期不易發病。育出的秧苗可以手工栽插,更利於拋栽。
軟盤育秧常用用鈣塑軟盤,58cm,長寬28cm,深2.6~2.8cm,在田間置於床面上,裝上營養土,澆水,播種。人工插秧的稀播種,每盤70~80g;機械插秧的密播種,每盤100g,其餘操作同開閉式旱育秧。
軟盤育秧是降低成本,便於集約化,省工的育秧新技術,近年北方稻區發展很快,具有採用園田地、營養土、開閉式上通風、噴澆供水的優點,利用硫酸或調酸劑進行營養土調酸;播種後覆土,後覆地膜,苗齊苗壯等。另外,按機械或手插的合理密度播種,該方法可節省秧苗,可提早插秧,錯開播、插期。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廣義水稻區別於旱稻;狹義水稻指淡水稻,區別於海水稻等。
按稻穀類型,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水稻一般栽培於水田,無土栽培的是水上稻。水稻一般沒有一米高,2米左右的為新培育的巨型稻。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4. 插秧的方法(要詳細一點,用先····然後····再···的方法解答)
先用左手拿秧苗,然後右手從左手秧苗中分一小份出來,再用食指和中指鉗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順著秧苗的跟朝下插入泥土中。
分析:先根據給定詞彙或進行聯想,尋找關聯詞彙,再由此確定說話的主題。先了解一下插秧的過沖,再加入給的關鍵字,使寫出來的句子通順流暢。
(4)水稻插秧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句子的寫法要點
1、完整: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單一的完整的意思。它不包含並不緊密相關的意思,也不表達本身不完整的意思。
2、連貫:句子中的詞語和部分應恰當地銜接,它們之間的關系應十分清楚。不連貫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幾種毛病:平行結構有缺點,代詞指代不清楚,修飾語和被修飾語的關系不明確,在人稱、數、語態、時態或語氣上有混亂之處。
3、簡潔:句中不應有任何不必要的詞。只要意思充分 地表達了,用詞越少越好。用詞過多隻會使意思模糊不清,而不是更加明晰。人們常常用不必要的詞,所以最好在寫完一篇文章之後,仔細檢查一兩遍,看看有沒有一些詞可以刪去而又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4、強調:凡是重要的意思都應在表達時予以強調。為此說話時人們可用各種方法,如提高聲音、放慢語速、使用短句或加上手勢。寫文章時,也可以使用倒裝、感嘆、重復、反問等方法對應該強調的詞語和句子加重語氣。
5、多樣:句型的多樣化,對好的文章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好幾句長短相同、結構相似的句子連在一起,如又用同一個名詞或代詞作主語,必然會顯得很單調。為多樣化起見,短句和長句,簡單句、並列句和復合句,圓周句和松 散句都應錯雜使用。
5. 水稻插秧的具體方法
1、水稻插秧的質量要求標準是什麼?怎樣提高插秧質量?
水稻插秧苗是水田生產的特殊作業,標准化程度高,主要要求是:地平如鏡,埂直如線,渠系配套,穴行一致,密度合理,保苗程度高,在有水層條件下作業,必須有健壯的秧苗,泥爛適中,上糊下松,泥爛糊狀有利於插秧固苗,下鬆通氣好利於發根。這五個條件是保證插秧質量的基礎,插秧當時的質量是關鍵:要根據品種、產量、施肥水平等要求,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插秧形式和每穴插秧苗數;秧苗要全根下地,運秧、插秧不傷根,做到淺插不漂苗,插秧深度控制在2-3厘米間,堅決克服深插,同時防止插窩脖苗。插後要及時補充,補苗是堅持插秧質量的保證。要求插後3天內完成此項作業,要注意補充後封好窩,以防再次漂苗。
2、超稀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單行插秧規格9╳5;9╳6;9╳7;9╳8。寬窄行插秧規格(12+6)╳5;(12+6)╳6。
3、拋秧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每平方米25-30穴比較適宜,南部稀些,北部密些。
6. 水稻插秧的幾種方法注意事項
1.加強秧苗後期管理。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況下,控制水量,蹲苗壯根,使秧苗處於半乾渴狀態,有利於插秧後秧苗發根好、返青快、早分櫱。稻田裡水層不能超過苗高的2/3。
2.合理系統整地。耕地的平整是水稻高產的前提,對於田地不平的稻田要提早整地,確保稻田的高低差在3~5厘米以內。最好先將稻田採取旱耙或旋耕,然後灌水進行水耙,使稻田達到平、軟、深的要求。
3.插秧前秧苗的准備。在插秧前幾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銨150克,施肥後噴清水洗苗。為防治蟲害,應噴灑一些農葯,實現秧苗三帶(帶土、帶肥、帶葯)下田。一般當氣溫穩定水源充足時,即可插秧。
4.注意秧苗的栽種密度。要考慮秧苗品種、插秧早晚等條件適當增加栽種密度,秧苗密度不夠,穴內密度小、浪費光能。但也不能栽種過密,因為插秧過密容易導致秧苗不通風,以後秧苗易倒秧,影響其生長。一般每畝插秧12000~14000株比較合適。同時,要實施配方施肥,將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
5.注意秧苗的水層管理。灌溉採取淺、濕、乾的節水灌溉技術。插秧時田內保持一些水,插秧後水層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護苗返青。插秧後注意清除稻田裡的雜草,如果發現田裡底肥不夠,要及時向田裡施追肥,確保秧苗生長。
7. 水稻插秧時需要注意什麼插多深最好呢
小麥收獲後,水稻插秧工作就要陸續開展了,那麼關於插秧前後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看看下面的內容就知道了!
插秧之前看這里
結合水稻秧苗實際情況,搶抓農時,適期早栽。
1、溫度
插秧時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3℃,地溫14℃時開始插秧。
2、日期
結合溫度情況、插秧面積、插秧機力量、勞動力數量等因素,可適時開始試插。宿遷地區最佳插期6月10~25日,也是高產插秧期。
3、沉漿
本田沉澱要好,泥漿層不宜過厚,如果沉降不好,不管使用國產還是進口插秧機,都會導致插後秧苗自然下沉或者插秧過深,致使低位節分櫱減少,高位晚生分櫱增多,分櫱延遲,分櫱質量差,影響產量。
五、做好二次封閉除草
雜草生長快,吸收養分能力強,會與水稻爭水分、肥料、光照,影響水稻正常生長,二次封閉可選擇丙草胺、莎稗磷、苯噻醯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安全性高的葯劑,主要防除稗草、千金子、三棱草、牛毛氈、野慈姑等雜草。
8. 水稻手栽秧移栽的具體操作步驟是什麼呢
(一)整地
1、具體要求:
田面平整,土壤松軟,土肥相胞,無雜草殘茬,無大土塊,以利於插秧後早生快發。
以上便是水稻手栽秧移栽的具體操作步驟。
9. 水稻有直播拋秧和插秧的方式,你認為哪種方式最好
說起水稻種植,其實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還是那麼彎著腰,一根根的插秧的畫面。不過實際上,現在水稻種植不僅有了插秧機,還有很多地區已經開始採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水稻種植了。如今,馬上就是種田的時間了,大家覺得直播水稻好,還是插秧水稻好?有啥區別和利弊?
優點:1、能確保全苗,有利於水稻的高產穩產。2、人工育苗能有效的避開不適宜秧苗生長的時間段。3、秧苗抗逆性比較強,對不良環境的適應力高。
缺點:1、費時、費力。育苗比起直播要消耗較多的時間、物力。2、現如今大多插秧機機械行距比較稀,所以不適合在南方的雙季稻上使用。3、育秧的時候,如果密度過大,很容易造成立枯病、綿腐病的發生,對稻農來說是很大的損失。
總之,不管怎麼說,無論是水稻直播技術還是水稻插秧技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並沒有具體的好壞之分,具體選擇哪種種植方式,還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來看。
10. 現種植水稻插秧都是怎麼插的插秧機還用得上嗎
01.水稻育苗的適宜時間再過10天就是清明節氣了。清明和穀雨這兩個節氣,基本上是春季水稻插秧的指導性的節氣。在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插白田秧,基本上就是在清明和穀雨這兩個節氣前後開始育苗移栽。今年雖然閏一個四月,但這並不影響水稻的育苗工作。小麥現在已經在孕穗了,根據過去的農耕經驗:就是上了田埂就要割麥。俗話說:割麥栽秧兩頭忙。就是說三夏的時候,起五更,摸半夜的即要插秧割麥,又要安種麥茬莊稼,其中也包括栽麥田秧。插了白田秧之後,緊接著就要開始收割麥了,白田秧一般都是在割麥之前插完。當然,因為缺水插不上白田秧的,只能等著麥收後再插秧了。
育秧盤擺好之後,就要澆透育苗水。這次澆水主要是給育苗床儲存底墒,便於稻種發芽出苗。待水完全滲透後可用地膜把育秧盤蓋著,其作用:①.為了保墒,如果在晴天溫度升高時,育秧盤裡面的水分會蒸發得很快。覆蓋一層地膜後,會使減少育秧盤裡面水分的蒸發;②.防止塑料大棚內膜上吸附的水珠掉下來時,把育秧盤上砸成蜂窩或燙傷剛出的嫩稻芽。
地膜覆蓋好了之後,就可以覆蓋外面的塑料大膜了。覆蓋大膜時要將其撐平拉緊,並在大棚的兩頭提前開好對門,便於以後通風透氣使用。然後用土垃把塑料大棚四周的薄膜壓緊封死,防止刮風下雨時被大風掀開。
稻種育苗的頭幾天,要經常看看大棚裡面的溫度和營養土裡面的墒情。如果缺水要及時的抽水補墒。正常溫度下秧苗5~7天就會發芽出苗了。當稻種出苗時,要把苗床上覆蓋的那層地膜收起來防止燙傷了秧苗。同時,每天中午的時候,都要看看塑料大棚裡面的溫度。當裡面的溫度超過35度、也就是有明顯烤臉的熱浪時,就要掀開大棚兩端的塑料門讓它們通風降溫,防止溫度過高燒傷了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