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

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7 10:30:14

1. 領導者開展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有哪些方法

第一,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就是群眾工作。「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這是我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領導幹部更要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及時研究兩個重大轉變過程中群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做好群眾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進而把廣大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第二,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原則。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利益是人們進行生產和其他活動的基本動因。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利益原則,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馬克思說過:人們的一切行動,都與它的利益有關。鄧小平同志說過:「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可見,革命精神是在物質利益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有巨大的威力,根本原因是建立在與群眾利益根本一致的堅實基礎之上的。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既要使人們看到遠方的光明前景,又能找到腳下的路,使人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第三,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原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是教育,但人們某種思想的產生,某種精神的形成,本質上卻是實踐活動的結果。實踐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思想教育的載體,是思想認識的源泉和動力,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發揮優勢的根本途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就不僅要通過美與丑、是與非、榮與辱、苦與樂的教育和討論,使群眾進行正確的道德認同和道德評價,更需要在千百次的實踐中養成高尚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

第四,要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作用原則。馬克思說過:「環境是人改變的,但人也是環境改變的。」養成良好風氣,增強環境的感染氣氛,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視的助力。在新形勢下,我們不僅要建設好物質文化生活環境,同時也要努力建造團結友愛的人際關系環境,是非善惡分明的輿論環境,人人努力學習的育人環境。如果我們放任各種腐敗現象毒化政治環境,就必然敗壞社會風氣,也不可能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生觀。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講得再好,也是蒼白的,甚至被人認為是虛偽的。反之,政治清明,必然從根本上對人的思想價值取向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會如虎添翼,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具體工作方法上,主要應把握好「五個結合」:

第一,灌輸與疏導相結合。

「灌輸」是一種經常性的最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灌輸」的核心是說理,它特別適用於先進正確的思想理論的教育。我們黨幾十年來,正是通過灌輸先進的思想觀念和科學的革命理論,才把千百萬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引上社會主義正確道路的。思想教育能否受人歡迎,卓有成效,取決於灌輸什麼以及怎樣灌輸。作報告不僅要求內容豐富,材料新鮮,觀點明確,主題突出,針對性強,說理透徹;而且應努力做到構思巧妙,引人入勝,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語言生動,富有趣味。組織學習在內容安排上一定要從對象的需要出發,抓住他們迫切期望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適合對象的現有基礎和接受能力;在組織形式上則要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疏導」是我們黨幾十年來思想政治工作經驗的總結。它是指從實際出發,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揚正祛邪,對人們循循善誘,以說服教育為主,疏通引導人們的思想。疏導應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幫助群眾進行自我教育,通過啟發和誘導去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思想問題和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思想認識問題,包括各種抱怨和牢騷,用堵塞、壓制的方法是解決不了的,只能用疏導的方法去解決。

第二,典型示範與批評警戒相結合。

所謂典型示範,就是樹立某種行為標准或可仿效榜樣,對群眾施加影響,達到影響和引導人們思想行為的目的。它包括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和推廣先進典型兩個方面。前者要求領導幹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言傳身教;後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為群眾樹立一個可仿效的榜樣,加以推廣,以典型帶動一般。領導幹部要學會抓典型,樹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示範作用,給人們以鼓舞、教育和鞭策,激勵人們奮發向上。

所謂批評警戒,就是通過對反面教材的剖析,來引起人們對某種行為和事物的注意,能給人以借鑒和教訓,知道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從而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起到「前車之鑒」的作用。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要注意:一是要實事求是,弄清問題的真相;二是要批評得當,不能隨意上綱;三是要平等待人,不能傷害被批評者的人格;四是要注意批評的場合和方法,注意批評的實際效果;五是要區別對象,講求批評的藝術。

第三,教育引導與管理約束相結合。

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思想引導與行為規范相結合,是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思想教育對於提高覺悟、規范行為有著重要作用,但也不是萬能的,還必須輔以法規、紀律的制約。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不能採用壓服的方法,而必須擺事實,講道理,把教育建立在人們自覺、自律的基礎上。但對那些不接受教育,不聽勸告,自行其是,以至犯錯誤的人,要動用行政管理手段來加以約束,用行政的規定、制度、條例、守則等硬性的規章制度和行政手段來管理和規范人們的行動,對那些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

第四,嚴格要求與熱情關懷相結合。

領導者對群眾要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又要對其熱情關懷,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要把批評與表揚、說真話與辦實事很好地結合起來。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要深刻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能夠把群眾的冷暖和疾苦放在心上,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那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不解決實際問題,空談大道理,是不會有人聽的。群眾只有感到你是誠心誠意為他們謀利益,認真為他們排憂解難,好事做實,實事做好,他們才能從內心接受你的引導。

第五,言教與身教相結合。

從思想教育的過程來看,它是教育者傳播教育信息和受教育者接受其信息的過程,受教育者不單純從教育者的有聲言語中獲得信息,更注重其無聲語言;不僅看你是怎麼說的,更重要的是看你怎麼做的。有道德的人講道德,守紀律的人講紀律,最有說服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思想政治工作離不開言教,但身教重於言教。走近現實,為什麼一些領導幹部,雖然能言善辯,講起來頭頭是道,但總是說服不了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身形象差,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對人馬列主義,對己自由主義」,不僅教育別人腰桿不硬,底氣不足,甚至還引起群眾反感。可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關鍵在於各級領導幹部自身要正,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2. 思想政治教育13種方法

(1) 疏導教育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引導大家把各自觀點和經驗都發表出來。主要有分導(分而導之),利導(因勢利導)和引導(啟發誘導)三種方式。
(2) 比較教育法,將兩種不同事物和現象的性質、特點進行比較鑒別,得出正確結論,以提高思想認識。就內容而言有橫比和縱比之分,具體運用方式包括回憶對比法(回憶過去對比現在,憶苦思甜),比較鑒別法(通過比較鑒別真偽、是非),類比法(通過屬性類似現象的比較得出他們其他的共同特徵)。
(3) 典型教育法,通過典型的人或事進行示範,教育人們提高思想認識,最常用的有兩種形式。負面典型(反映落後的、錯誤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確的、先進的思想)。
(4) 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要求,主動提高思想認識的方法,包括自我修養(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製、自律)和自我調控(調整與環境關系、認知調控和情緒調控)三個方面。
(5) 激勵感染教育法,通過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來調動積極性的方法。包括目標激勵,獎罰激勵,競爭激勵的激勵方式和形象感染藝術感染、群體感染。

3.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提出建議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哪一條為什麼

《出師表》中,諸葛亮從三個方面提出建議:1、廣開言路;2、賞罰公平;3、親賢遠佞。其中最關鍵的是親賢遠佞。

因為劉禪是個比較昏庸,容易受身邊佞臣蠱惑的君主,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能貫徹執行。其中「親賢」更重要,「開張聖聽」是不能只聽身邊小人的讒言,對賢臣更是要「親之信之」,要「咨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這些都是開導劉禪要「親賢」。

《出師表》出自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

節選原文: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不逾的大臣,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復興,那麼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3)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為丞相。蜀漢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死,將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實行了一系列比較正確的政治和經濟措施,使蜀漢境內呈現興旺景象。為了實現全國統一,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後,於建興五年(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後主,即這篇《出師表》。

作品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三國鼎立形勢形成後,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統治地區,有了政治斗爭的立腳點。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諸葛亮一方面率兵親征中原;另一方面對內政提出積極建議,主張「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謹慎用人。他的這些主張是針對當時蜀漢統治的時弊而發的。

做為一個政治家,能夠分析、認識社會現實,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方法,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由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並不完全是出於回報劉備「三顧」的恩遇,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恢復漢室」的政治抱負。他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正是他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表現。這是歷史上的政治家諸葛亮的可貴之處。

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有著很大的階級局限的。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上。東漢統治者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才激起廣大農民階級的反抗和斗爭,最後形成各地軍閥稱雄割據的斗爭形勢。諸葛亮不顧這種現實,強調「興復漢室」,這正是他的封建正統思想的表現。在諸葛亮看來,只要最高明統治者是個姓劉的,就可以天下太平,這是歷史唯心主義。

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

4. 朱元璋廣開言路的方式

每佔一地便設禮賢館,招納賢士,聽取建議。

5. 廣開言路建立健全什麼樣的制度和程序

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

民主,人民所享有的參與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或對國事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民主,其過程是聽取每個人意見,目的是找到最大公約數,按大多數人的意見即公共利益辦。而且,一旦找到最大公約數,少數就要服從多數,不能再自行其是,從而讓制度發揮出最大效能。

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三大主要職能之一(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民主監督作為「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主要是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協助黨和國家機關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

(5)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鄧小平對民主監督的重要性作了多次強調。首先,他指出,「實行群眾監督可以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只有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會有更廣泛的基礎。其次,加強民主監督,有利於集思廣益,正確決策。

因此,對於我們黨來說,更需要廣泛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以利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自我完善。」第三,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可以防止特權和腐敗滋生。特權主義和腐敗分子,最害怕的是群眾。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同志要求,「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並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


6. 廣開言路建立健全什麼樣的制度和程序

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法律實施工作,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

(6)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廣開言路要做到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才能做到識民情、接地氣、暖民心。

這是協商民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做到體諒包容、求同存異,對於各種意見建議,只要是基於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致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共同政治基礎,無論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無論是多數人提出的還是少數人主張的,都應該尊重和包容。

7. 《鄒忌諷齊王納諫》與《出師表》兩文中鄒忌與諸葛亮在勸諫方式方法方面有何異同

前者鄒忌借自己與徐公比美的切身經歷來諷喻齊王納諫除弊
後者諸葛亮借分析當時天下形式為後帝提建議,其實也是一種告誡。並且教劉禪如何去做,用什麼人,也就是如何去治理這個國家。出師表畢竟不只是諫文,還表達諸葛亮他自己對劉備知遇之恩的報答之情。

異:前者是通過諷喻來只提出一個建議--廣開言路,納諫除弊
後者通過天下形式來提出了多條建議 廣開言路 嚴明賞罰 親賢臣遠小人
而且表達諸葛亮願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懷
同:都提到相同的一個建議吧:納諫除弊,廣開言路

8. 召公諫厲王弭謗中召公用比喻的方法想讓厲王明白什麼道理,這樣的方法有什麼好處

一、讓厲王明白要廣開言路,接受百姓的意見並及時改正自身的缺點,不能壅民之口。
召公通過一前一後的比喻來勸諫厲王:
(1)、前一個比喻,說明「防民之口」的害處: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
(2)、後一個比喻,說明「宣之於口」的好處:「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
(3)、中間一段切入正題,以「天子聽政」總領下文,從正面寫了「宣之使言」的種種好處。從公卿列士,史、瞽、師、蒙,到百工庶人,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而後經天子斟酌取捨,補察時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

二、通過比喻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使論證淺顯易懂,也就就能說服厲王,起到勸諫的作用。
三、出自《國語》: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朦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9. 出師表 中 諸葛亮的勸說方式

下文僅供參考:

勸諭篇:《出師表》《鄒忌諷齊王納諫》《公輸》《馬說》

這四篇文章都體現了對在位統治者的勸諫:《出師表》中諸葛亮反復勸勉劉禪要繼承劉備的遺志,親近賢人,遠離小人,還陳述了自己對蜀漢的忠誠和北取中原的堅定意志。《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廣開言路的重要。《公輸》課文記敘了墨子勸阻楚國進攻宋國的故事。《馬說》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以及摧殘、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作者借本文表現了對統治者強烈的不滿。間接反映了作者的呼籲。

它們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出師表》和《馬說》都是以議論為主。《出師表》言辭懇切,全文以議論為主而輔之以敘事,議論敘事中都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馬說》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公輸》故事性強,都運用了比喻類比的手法,體現了古代的勸說藝術。《出師表》中的諸葛亮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不約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議。不同的是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議,而鄒忌是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的。

參考資料:http://hi..com/%D6%D0%D1%A7%CE%C4%D1%D4%CE%C4%D1%A7%CF%B0%CD%F8/blog/item/21c93a34461ce63f5ab5f514.html

閱讀全文

與廣開言路有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市各種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22
小米手機亮度設置方法 瀏覽:331
魔方快速恢復原樣方法 瀏覽:528
上油泵安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874
用彩泥捏凳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54
教具使用情況研究方法 瀏覽:595
手機淘寶猜你喜歡推廣方法介紹 瀏覽:995
胡夫金字塔用作比較的方法怎麼寫 瀏覽:21
蘇州牛皮癬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14
正確的供奉方法圖片 瀏覽:393
練微笑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154
茅台vip用酒查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143
手臂刮汗毛用什麼方法 瀏覽:738
調理肌酐最好的方法如何降 瀏覽:936
狗風疙瘩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802
大蒜治療金魚腸炎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769
江蘇高質量考核發展指數計算方法 瀏覽:917
蟲牙土方法怎麼治 瀏覽:295
水膠體敷料使用方法 瀏覽:829
粉絲的訓練方法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