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書法里,法度是什麼意思
書法里的法度指的是書寫格式及規范。
書法藝術的基本法度,以筆法為例。
中國書法筆法,講求點畫線條美,其特殊的書寫工具毛筆,則講求「圓、齊、尖、健」。執筆法一般採用唐陸希聲所傳「擫、押、鉤、格、抵」五字法。執筆在指,運筆靠腕。運腕有四種方法:著腕、枕腕、提腕、懸腕。明徐渭認為:「蓋腕能挺起,則覺其豎。腕豎,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矣。」執筆運腕要求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腕和肘懸起。這樣寫字,筆鋒中正,運轉容易,字跡圓滿得勢,便於寫出血肉豐實、體勢開張的字。
用筆是筆法的主要內容。用筆之美,是對客觀現實形體美的反映。「精美出於揮毫」,中國書法的用筆,每一點劃的起訖都有起筆、行筆和收筆。起筆和收筆處的形象,是構成點劃形象美的關鍵部分。前人總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規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有往必收,無垂不縮,等等。行筆講求遲速。遲,可以體現沉重有力的美;速,可以顯出瀟灑流暢的美。每一點劃的粗細變化都有提頓、轉折。提頓,使點劃具有節奏感,呈現粗細深淺的豐富變化和多式多樣的表情,傳達出字的精神和韻味。轉折,使點劃有方有圓,轉的效果是圓,折的效果是方。圓筆多用提筆、絞筆而轉,點畫圓勁,不露骨節,適宜篆書和草書,能表達出婉通、遒潤的自然之美;方筆則多用頓筆、翻筆而折、稜角四齣,頓筆時骨力向外開拓,適合隸書和楷書,能表現出凝整、雄強的骨力美。一般說來,筆畫應轉處圓提、折處方頓。
筆鋒在點劃中運行的方式,有中鋒和偏鋒、藏鋒和露鋒。筆鋒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筆毫的鋒尖,二是指字的鋒芒。運筆時,將筆的鋒尖保持在字的點劃中,叫「中鋒」;藏在點劃中間而不出稜角,叫「藏鋒」;稜角外露,叫「露鋒」;將筆的鋒尖偏在字的點劃一邊,叫「偏鋒」。一般說來,鋒在筆畫中能使之有骨和不露筋,通過毫端的渡墨作用,可以由輔毫把墨汁均勻滲開,四面俱到,使點劃顯示內涵的力量,給人以混融含蓄的美感享受。
「藏鋒」和「露鋒」,能表現字的骨力和神韻的美。藏鋒用筆所寫出來的點劃,給人以力聚神凝、圓融厚重的美感。藏鋒最忌無骨,講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是用筆難度較高的技巧,歷來有逆入平出、收筆藏鋒的美學要求。藏鋒寫出的筆畫有鋒芒稜角,能顯出字里行間的左呼右應、承上啟下的神態。筆畫外方內圓是露鋒的高標准,可使筆畫粗獷之中有精密,險峻之中有嚴正。藏而圓,露而方,都能造成美的形體,各有不同的審美價值。
中鋒是中國書法中傳統的基本筆法。中鋒行筆,能使點畫充實圓滿,顯出混融含蓄的筋骨美。藏鋒行筆,筆畫鋒棱出露,能增加生動感,但用得不好,就會導致筆畫枯澀扁薄,成為不美的用筆。
筆法要求點劃線條的書寫,須造成一個實在的形體,使情感和筆達到意在筆先,趣以筆傳的境界;每一點畫造成的形體,須肥瘦適度;各種點劃的書寫,必須顯出運動的力量和氣勢。浮滑的筆法,會直接損害書法藝術點畫線條的完美和統一。
筆法除了起筆收筆有方筆圓筆、折筆轉筆、疾筆澀筆、提筆頓筆、藏鋒露鋒、中鋒偏鋒之分以外,還特別強調筆畫的剛健柔媚,即所謂「鐵畫銀鉤」。「鐵畫銀鉤」語出歐陽詢《用筆論》「剛則鐵畫,媚若銀鉤」,是對剛勁和柔媚兩種不同用筆技法或風格的形象概括。「鐵畫銀鉤」強調書法藝術應像「鐵畫」、「銀鉤」那樣,具有明確的形象和質感。這種對「鐵」與「銀」的不同質感的審美聯想,是由用筆的方圓、剛柔、疾徐變化造成的。書法反映事物的形體美,必須使每一點劃都給人以實在的形體感。同時,形體必須瘦肥適度,像鐵畫、銀鉤一樣具有立體感,能反映現實中各種事物質地的美:堅韌、遒健(如鐵、骨)和柔媚、盤曲(如銀、游絲)。
書法藝術作品中,筆畫線條的質感,同墨色的濃淡枯潤密切相關。用墨淡而潤,可以造成一種明麗柔媚、類似銀鉤的美;用墨濃而燥,則可造成一種蒼勁雄絕、類似鐵骨的美。筆墨枯潤相兼,可使點劃剛勁如刀斬斧截、輕柔似水流花放,無「枯木」、「墨豬」之弊,呈現出一種力量美。「鐵畫銀鉤」還要求書法家在「鐵」與「銀」(即「質」和「文」)之間,求得對立的統一。「鐵畫」可以把字的骨骼撐持起來,表現一種壯美;「銀鉤」能使字活潑遒媚,表現一種秀美。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所謂百煉鋼化為繞指柔。」「鐵畫」、「銀鉤」相映成趣,剛柔相濟,可以給人以不同的美感享受。
總之,筆法是書法構成的最基本要素,是書法形式美的基礎,尤需重視。
㈡ 書法基本常識
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書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嚴謹,唐代書法成就也是書法史上最頂峰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狹義
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 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 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於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范疇的理論,關於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著自身的體系的。
4、 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系。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間關系、行間關系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干、枯、濕的處理。
廣義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己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己大大增加。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雕刻刀、雕刻機、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質地比較堅硬的,能用來書寫的五金、生活工具)等。
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
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燕書(包括燕行)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准草書)。
(2)書法的地方法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卜。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1] ,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如《漢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明府孔子廟碑入《魯相韓勑復顏氏繇發碑》、《韓勑碑》等。漢永壽二年(156年)刻,隸書。縱227.2厘米,橫102.4厘米。藏山東曲阜孔廟。 無額。四面刻,均為隸書。碑陽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後有韓勑等九人題名。碑陰及兩側皆題名。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行書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草書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㈢ 書法講究的是什麼
書法講究什麼
(1)書為心畫。書法是一種心靈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現。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要求仍在於它的精神內涵,即書法所表達的意蘊、情趣。
(2)書肇於自然,書法是自然的節奏化。唐張懷瓘論述書法與自然的關系是:「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書法的這種高度概括性,為欣賞者提供了想像的廣闊的天地。
(3)鮮明地體現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多樣統一。傑出的書法作品都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美在於整體的和諧。書法藝術是在點畫的運動變化中達到統一,是一種造型運動的美。
書法注重書法三要素是指:筆法、筆勢、筆意
各自不同的書體均有各自的法度,傳歐陽詢撰寫的結體三十六法,清黃自元的九十二法,永字八法等等都是楷書的法度。草書、行書看似隨意,也有它自己的法度,須在創作實踐中靈活運用,並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對書法須從用筆、結構、布白諸方面去賞析,這樣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書法家的創造,從最能表現情思、意蘊的地方去發現美。更能深刻地領會書法的美在於整體的和諧美,局部的審美價值也須從整體去觀照、去衡量。歷史上有唐人尚法之說,即唐朝從上到下對書法的重視,尤其對書法法度的要求,就是對書法法度的最佳闡釋。
筆勢、筆意是書者的意圖。比如: 草書選以下哪種類型:一、樸素、嚴整、莊重型;二、險絕、激越、豪邁型;三、清新、平淡、歸真型;四、擬畫、標新、浪漫型。
大家熟知的偉人毛澤東的書法就是從東漢的張芝到唐朝的張旭、懷素和孫過庭等狂草書法中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周恩來總理年輕時也用顏體寫過一些書法作品,激勵自己。法為我用,在有法之後再追求新的法,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斷往復螺旋提升,就是指書法法度學習方面。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聖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
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
(一)單 款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須題款,一示禮貌,一示對作品負責。
1.短款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2.一字款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3.二字款只簽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
4.叄字款大多書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書」字。
5.四字款多為姓名叄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叄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叄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叄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書」字。
9.長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一求變化,二求作品均衡,叄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齋軒號者
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12.加作者字或別號者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
13.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敕書」。
(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1.受者名號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型大小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
2.受者官銜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3.受者稱謂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4.敬詞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書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詞
長輩: 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
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有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上款客套語或敬詞
------------------------------------------------------------------------------
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可,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法鑒,博鑒,尊鑒,腸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講正,察正,請正,兩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鑒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屬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鑒,屬,鑒,玩
下款客套語或敬詞
------------------------------------------------------------------------------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節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繪畫題款用:
敬,敬贈,特贈,畫祝,寫祝,寫奉,頓首,題,,並題,戲題,題識,題句,敬識,記,題記,謹記,並題,跋,題跋,拜觀,錄,並錄,贊,自贊,題贊,自嘲,手筆,隨筆,戲墨,漫塗,率題,畫,寫,謹寫,敬寫,仿
篆刻邊款用:
刻作,記,制,治石,篆刻
書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書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方面的內容。
正文是要寫的主要內容,是作品的主體。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容。
題款是正文之外的說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題目,出外,書寫的時間、地點,書寫者的姓名、字型大小、齋號,所贈對象的稱呼、姓名等等。這些內容並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寫上。題款內容的多少要視作品的具體需要而定。題款的內容有的寫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寫在正文後面,叫下款。象所贈對象的姓名,稱呼這樣的內容應該寫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書法作品中所蓋的印章,從內容來分,有名號章和閑章。從所蓋的位置來看,有迎首章和押腳章。蓋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蓋在正文和下款之後的叫押腳章。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主要起點綴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過多,一般是一至三方為宜。也有分窮款和長款的,應書法作品情況而定,窮款只落書者的名號,長款用於作品結尾空白較多的位置,以天乾地支法記年,然後接節氣,可簡略用孟、仲、季分別搭配春、夏、秋、冬記之,也可用雅稱,如秋季用桂月,冬季用冬月等等,最下接名號,若還有空餘可注地點雅號。
正文、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機構成部分。在創作時,必須統籌安排,使三者構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還有給老人祝壽的書法作品有什麼講究?可考慮紙色,大紅宣;內容多為篆書壽;裝裱杏黃或紫紅外框;尺寸以75乘以120大小。有的畫一副「千壽桃」
現在通用硬筆,除了以上知識外,了解一些硬筆書法知識也是有必要的。
1.硬筆書法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書寫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來表現漢字書寫技巧。具有攜帶方便、書寫快捷、使用價值廣等特點。它與毛筆的區別在於變軟筆的粗壯點畫為纖細的點畫,去其肉筋存其骨質。
關於硬筆書法的起源,很多人覺得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人們用石片、刀子刻畫龜甲獸骨,並以此證明硬筆書法是產生於毛筆書法之前的藝術形式。但是刀子、石片畢竟跟我們現在所用的硬筆書寫工具相去甚遠,刻畫和書寫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也是書法和篆刻雖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卻始終是兩種藝術的原因。相比而言,我更願意把篆刻的歷史追溯到甲骨時代。
2.硬筆書法有什麼特點?
學習硬筆書法不僅要追求高層次的藝術水平,還要注重其實用價值。而要體現其實用價值,就必須做到書寫上的正確化、規范化、勻稱化。
硬筆書寫的漢字仍然是那個用軟筆創制的漢字字型,這是不可以違背的,否則將不能被認識。因此,硬筆書寫的漢字仍然能夠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漢字傳統的風格來。軟筆、硬筆有其特性,硬筆寫出來的漢字有什麼特點哪?當我們用「模糊」的思維方式,把軟筆書寫的筆畫看作是「面」時,我們也可以把硬筆書寫的筆畫看作是 「線」。我們把硬筆的書寫筆畫看作是「線」還因為它基本已經不能表現軟筆筆畫在線條粗細變化反差上的表現力了(異型硬筆除外)。硬筆筆畫僅是線條,傳統的 「使轉」技法也就失去了它的運用意義了。如此說來,硬筆書寫的漢字就只是線條的組合,很有點清代創制的「鋼絲篆」的味道。
3.怎樣才能寫好硬筆字?
1)要有正確的坐姿及握筆姿勢;
2)要學會看字帖;
3)要學會正確的運筆方法,並寫出自己的個性。
4.正確的坐姿是怎樣的?
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寫字時,首先注意姿勢,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5.你會正確握筆書寫嗎?
正確的執筆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別用第一節從三個方向合力捏住筆桿下端,即拇指、食指從筆桿的前部左右夾住筆桿,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後側抵住筆桿的後下方。距離筆尖約一寸左右,筆尖低於拇指、食指。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彎曲,緊靠中指下方,對中指起運筆協調作用,不能接觸紙面。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節的最高骨處,向右後方傾斜,和紙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空若蛋形。這樣,書寫時才能靈活運筆,提高書寫效果
6.練習的方法
字帖和書體的問題解決以後,面臨的問題就是摹寫和臨寫。
摹,就是描,即可以在印好的紅模字上描,也可用透明度好的薄紙蒙在帖上描。也有人用平滑的膠片、塑料薄膜代替紙來摹,這樣做,既不會使墨漬透過紙污染字帖,也可以洗滌反復使用。摹寫的過程主要是讓初學者通過比較准確地描劃,熟悉字的結構形態和筆畫變化,從而進一步向臨寫過渡。摹寫速成的好辦法。
臨,可以說是每個學寫字的人都必須經過的歷程。有些功成名就的老書法家,雖然造詣卓深,但每日仍臨池不輟,沒有天生不臨帖就會寫好字的人。臨習是練字和從事書法創作的不二法門,誰也不可能另闢蹊徑。
7.字帖的選擇
字帖是學書者的無聲之師。初學者應當特別注意字帖的選擇,因為字帖的好壞將對初學者的練習及以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我們認為練習鋼筆字還是選鋼筆字帖為宜,特別對於初學者,使用毛筆字帖進行鋼筆字的學習,那是事倍功半的。
選擇鋼筆字帖主要有兩項原則:(1)要選自己喜歡的範本。自己喜歡,才會有熱情去練習它,這將給初學者帶來順利的進步;(2)要選擇行家公認的優秀範本。目前社會上確有一些質最低劣的字帖流行,這是商品社會內的必然現象。如果初學者隨便亂選,則將誤入歧途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的習氣。選擇字帖一定要慎重。筆者推薦過去的龐中華、吳玉生的字帖,還有比如公務員硬筆字帖也不錯。
最後,書法講究書者的人品,研習書法者應以養浩然正氣為主旨,練書法,樹人品。鄭板橋書法如亂石鋪街,其人心存天下故書法品自高,宋徽宗雖堪稱書畫行家,創「瘦金書」,但作為國君偏執書畫,屬玩物喪志喪國之流,其書法雖精不能大家。王羲之以匯聚文人雅事題記《蘭亭序》著稱;顏真卿以剛正剛正不阿著稱,其《祭侄稿》忠烈之氣溢於言表。
書法是中國國學的一部分。書法直接引發者學者對本國文字的研究興趣,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法講究「法度」
各自不同的書體均有各自的法度,傳歐陽詢撰寫的結體三十六法,清黃自元的九十二法,永字八法等等都是楷書的法度。草書、行書看似隨意,也有它自己的法度,須在創作實踐中靈活運用,並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對書法須從用筆、結構、布白諸方面去賞析,這樣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書法家的創造,從最能表現情思、意蘊的地方去發現美。更能深刻地領會書法的美在於整體的和諧美,局部的審美價值也須從整體去觀照、去衡量。歷史上有唐人尚法之說,即唐朝從上到下對書法的重視,尤其對書法法度的要求,就是對書法法度的最佳闡釋。大家熟知的偉人毛澤東的書法就是從東漢的張芝到唐朝的張旭、懷素和孫過庭等狂草書法中一脈相承發展而來的。周恩來總理年輕時也用顏體寫過一些書法作品,激勵自己。法為我用,在有法之後再追求新的法,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斷往復螺旋提升,就是指書法法度學習方面。
㈣ 書法的法指的是什麼
從表面字義理解,書法指書寫的法度。
狹義而言,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
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復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
生活中,書法一詞另具備以下含義。第一,某幅書寫作品的代稱或者所有書寫作品的統稱;第二,一種藝術類別,一般指書寫漢字的藝術。
㈤ 隸書的法度是什麼一
書法里的法度指的是書寫格式及規范。 書法藝術的基本法度,以筆法為例
㈥ 隋唐時期書法注重法度 的法度指的是什麼
這個法度就是行筆使鋒必須遵循的一些規律。書法發展到隋唐。楷書已經到了一種完美的境界。名家輩出。而且都在書法論述上有很高的見解。比如歐陽眴的八法「點如高鋒之墜石,戈似長空之初月,一喲千里之陣雲豎如萬歲之枯藤......。比如孫過庭的《書譜》,唐太宗的《論書》》。等等都對書寫提出了規范的要求。所以有唐人善法,宋人善意的說法。
㈦ 戲曲講究「程式性」書法講究「法度」,二者有何聯系區別
程式,是戲曲唱、念、做、打四種表演方式共同的表演形態,也是這四者在戲曲表演中有機結合並協調默契的紐帶。
書法的法度字的結構嚴謹,有章法,不敷衍,筆筆自有規范。
㈧ 簡述書法中「神采」與「法度」的關系
書法的直觀定義為:書寫的法則。而法度就是這里的法則。 法度包括基本筆法的,起筆,行筆,收筆。也包括結字的法則,如穿插,避讓,橫畫等距,豎畫等距,等等。而這些都是要在不斷的書寫實踐中才能慢慢體會和掌握的。
㈨ 練習書法是否需要嚴格遵守法度
中國書法實在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整個藝術世界,或許只有中國人對這些外國人看起來奇奇怪怪的文字元號的書寫尤其感興趣,也只有中國人對這些抽象符號的藝術塑造注入了上千年的精力。然而,如果我們將中國書法放置在西方藝術理念之下,就有一個很矛盾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書法毫無疑問是一門藝術,而我們說藝術的創作通常是講究自由的,自由的氛圍、自由的創作,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靈感,進而促進藝術創作的發展。但是中國書法生來就帶有非常強烈的「法度性」「規矩性」。
但最起碼,魯迅還是給了我們一絲希望的,他在《娜拉走後怎樣》中,認為女性只有掌握了經濟權,實現經濟上的自由,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獨立。或許我們現在唯一可以擺脫」越自由越束縛「這個怪圈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手裡握有的籌碼更多,以便未來和「魔鬼」交易時候,更加有底氣吧。
㈩ 我們寫的字象任意一位歷史書法大家的字,這幅字就是有法度的。有沒有法度,能這樣理解法度嗎
不能這樣理解,只在形上相似是沒用的,是要理解古人筆法的內涵和精氣神。書法不是單純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東西,法度是通用的、內在的,不是寫得跟王羲之一樣就是有法度,自成一派的書法大家肯定和前人是不一樣的,但法度是一樣的。就像說中國話的法度是普通話,但怎麼說的優美是有無數路徑的,但你不說普通話,那你就是說出龍叫喚來,他也不是有法度的中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