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風偏癱在家進行康復訓練怎麼做
您好!以下是偏癱患者在生活上的一些建議,希望幫到您:
1.入廁、洗澡:在讓患者獨立入廁、洗澡前,需對患者進行坐位、站立平衡及體位轉移訓練,對下蹲、起立困難者,需對浴室、廁所進行改進,安裝扶手,並放置防滑墊。
2.步行訓練:步行能力的恢復程度是判定康復療效的重要標志,也是患者生活信心的支點,從卧床到獨立步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必需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不能急於成,其大致順序如下:
3.斜床訓練:這是偏癱患者進行自站的練習前必須做的適應性站立訓練,可預防體位性低血壓,恢復本體感覺,改善軀乾的平衡和協調及防止下肢骨質疏鬆等。
4.自站訓練步驟:扶床邊站立─扶雙桿站立─扶雙拐站立─扶單拐站立─站立平衡訓練(包括重心轉移、軀干旋轉、上肢活動下平衡、平衡反應訓練等)。
5.移位訓練:原地踏步-一步跟進─轉身練習(可在扶拐下進行)
6.輔助步行:雙桿內步行─學步車推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
❷ 中風偏癱在家進行康復訓練要怎麼做呢
首先,他們必須將家中的卧室、浴室、廚房等結構、設施進行適當的改造,以適應患者的需要;
其次,他們還需就患者的病情向醫務工作者進行咨詢,以獲知患者目前機體的功能狀況,哪些活動可以自理,哪些活動需要幫助,如何服葯,哪些變化是需要記錄下來,並及時向醫務工作者反映的。
此外,患者家屬要向康復醫師咨詢,患者可以在家中做哪些練習,需要避免哪些活動,有哪些注意事項,隨訪的時間等等。
如何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對於中風患者的居家康復而言,應該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做起,如上床、起床、洗澡、穿衣、吃葯、做飯、在屋子裡活動等。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康復訓練必須在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要鼓勵患者盡可能減少受助的程度,並設法多使用患側肢體完成日常活動,避免「越不用越廢用」的惡性循環。
需要提醒的是,切忌讓患者一直呆在床上。因為這樣會對患者的心臟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運動機能等均產生不利影響。患者需要練習翻身,之後再練習如何從床上移到輪椅上或是站起來。
由於中風後血管舒縮功能下降,在進行康復訓練時動作應緩慢,以免誘發眩暈。
如何保持正確的體位?
在任何時候,患者都需要保持正確的體位,以防止肌肉的攣縮。具體做法為:
頭頸部應位於正中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坐下時,髖關節,膝關節屈曲,腰部挺直,雙腳著地;躺下時,若側卧於患側,於背部墊一個枕頭,使身體輕度後仰,若側卧於健側,令身體輕度前傾,於患側上肢下墊一枕頭,令上肢前伸,在患側前臂下放一枕頭,或用健手握住患側腕關節,令患側上肢前屈,令肘關節伸直或微屈,手面向上,腕關節後伸,各手指伸直。患者需要經常改變體位,預防身體某一部位受壓過久而影響皮膚的血液供應,預防褥瘡及皮膚的破損。
如何做到安全移動?
患者在移動位置之前,需進行周全的計劃,消除可能導致事故的各種障礙物。若是從床上移入輪椅,應鎖住輪椅的輪子,保持輪椅固定。移動時,先坐於床邊,雙腳著地2-3分鍾後緩慢的移入輪椅,身體略前傾,可於健側使用拐杖,幫助協調身體的平衡,一般初期需要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逐步過渡到患者獨立完成。
如何減少事故隱患?
為減少患者戶內活動的事故隱患,室內結構及裝備應進行適當的調整。門應保證一定的寬度,去除門檻,去除走廊上的障礙物,以確保輪椅的自如進出。如果家裡有樓梯,其兩邊均應設有扶手,並可將樓梯的第一級和最後一級塗上不同顏色,便於有視覺障礙的患者活動。
另外,家中的各種開關、插座等都應設置在適當的高度,以便坐輪椅的患者使用。浴室和廚房也需要調整,減少各種事故的發生。
最後,要對患者的活動加強保護,在患者進行各項活動時,一般家人可選擇站立於患者背後,雙臂張開,雙手置於患者肩膀兩側但不接觸,以備患者萬一失去平衡時迅速給予扶持。
如何預防中風復發?
在中風患者中,有近50%為復發患者。對於正在康復的中風患者,復發無疑又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因此,我們需採用各種措施,積極預防中風的復發。
目前已經明確高血壓、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中風的三大危險因素,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導下,嚴格控制血壓、血脂和血糖,將中風的復發可能性減低。
如何調整性生活?
中風後,大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生活問題,在男性患者,多表現為陽萎和早泄,而女性患者則多表現為性慾下降,性功能減退。另外,在運動、交流、心理等各方面的障礙也影響了性生活的質量。
為了促進性生活的協調,醫生的建議是,男性患者可採用較為被動的體位,以減少體力的消耗及緩解患肢的疼痛,對女性患者多增加交流和心理的撫慰。同時,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葯物。另外,還可進行某些外科手術的治療。
綜上所述,中風患者在家中的康復治療是其治療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使患者在醫生及家人的幫助下,不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避免惡性循環,以令其機體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康復,改善生活質量。
❸ 腦中風患者做什麼鍛煉
第一、上下肢的主被動運動,早期的時候盡可能鼓勵患者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進行被動活動,比如用健手抓住患手,每天早晨醒後,首先進行第一件事用健手抓住患手,進行前伸、上舉,一般上舉不要超過90度,在90度范圍之內反復地做運動就是被動運動;第二、在床上進行翻身訓練,中風病人要早期訓練往健側翻身和患側翻身,另外給病人進行翻身訓練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患者過分使用健側肢體;第三、患者由仰卧位變為坐位的訓練,一般主張病人進行患側的坐起,如果病人有健側坐起的時候會過分地使用健側肢體
❹ 中風偏癱的康復方法有什麼
中風偏癱的康復方法:1.經常的做一些按摩或者是熱敷,能避免肌肉出現萎縮。2.平時多做一些被動的鍛煉。中風一般情況下可能是由於血壓高導致的,和平時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有一定的關系,比如經常吃一些高油炸高脂肪的食物,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❺ 中風偏袒如何運動
中風又稱為「腦中風」,是一種由於腦部血液循環發生病變而導致神經功能缺失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它的發生,使很多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令患者苦不堪言。那麼,中風患者應如何鍛煉身體呢?
主動運動是指患者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的運動,其目的是通過運動來恢復肌力、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改善肢體和肌肉的協調性。
不完全性癱瘓或完全性一側偏癱的患者,當患側的肌力已有恢復時,應積極地做主動運動。不能下床的患者,自己要外展肩同時還要做屈曲和伸展肘關節、腕關節、握拳和伸掌動做。下肢要堅持做外展和內旋運動,屈曲下肢,以鍛煉下肢的肌力和關節的功能。每次做10分鍾,上下午各一次。
一般偏癱的中風患者下肢功能恢復較上肢早。如果條件許可,應在發病後2~3周開始站立行走訓練。及早開始站立行走,是防止下肢萎縮畸形,特別是防止頑固的足下垂的有效方法,也是改善全身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
剛開始離床下地的患者,應先在他人幫助下練習站立和行走,逐漸過渡到自己扶持物體,如扶牆、欄桿站立,兩腿高抬,練慣用患足支撐站立,適應後再作原地踏步。行走時應平穩緩慢,培養正確的步態,糾正八字足,防止身體過於向健側偏斜。最初可持手杖行走,恢復順利的話最好徒手行走。
❻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❼ 中風的老年人應如何進行運動鍛煉
中風後,老人應把運動融入生活習慣中,不僅是為了治療和減輕中風所導致的後遺症,而且,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對中風的復發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
①最佳時間段:中風後的前6個月為最佳恢復時期。故應把握好這時間段,在醫院或是康復機構進行系統全面的康復訓練。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段,以下午或晚上為宜。運動與進餐至少間隔一小時以上。
②運動強度:以不引起痙攣加重的中小強度為好。在醫療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的老人,運動強度由醫生及其康復治療師根據其自身具體情況來控制。回歸家庭後的運動鍛煉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③運動方式:中風後的老人,除了在醫療機構進行康復訓練外,可在家中進行康復治療師推薦的簡單訓練。一般以有氧運動為主要的運動方式。例如:散步、跳華爾茲等。此外,還可以進行一些下棋、唱歌之類的文娛活動。注意中風老人忌諱做彎腰低頭運動、要避免需要屏氣、憋氣的運動。
④運動環境:運動時推薦風景優美,場地開闊,安靜的環境,有助於老年人的心情愉悅,舒暢平靜。中風後的老人,在運動時最好有家人陪同。若無人陪同,則應隨身帶手機,在人多車少,路面平整的環境進行鍛煉。
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有哪幾種
卧床時的良肢位擺放,維持關節活動度,;床上的坐位訓練,即軀干肌的訓練,翻身坐起訓練,卧位的上肢訓練,Bobath握手舉手等。床椅轉移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手功能的作業訓練;吞咽言語訓練等。總之康復訓練的原則是:全面、正確、持續、主動的原則。
❾ 中風後如何恢復得快些
功能康復鍛煉:(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
活動范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煉、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
鍛煉。(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
,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
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3).日常生活訓練:個
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盡可能恢復患者的
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撞球、閱讀、書寫、刺綉
等。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言語治療:口形訓練和唇舌功能訓練(如發音)。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心理障礙康復: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
為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適
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
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為。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贊揚,給予
精神鼓勵。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
煉或被動鍛煉,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康復注意事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
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
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
,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
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
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
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
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
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
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戒除煙酒:因為吸煙與飲酒是中風復發的危險因素和重要誘因。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和中暑。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
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要注意飲水,以補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證血
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對衡定狀態。
中風病人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只有適當地鍛煉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風病人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遵守以下原
則:
(1)持之以恆:每日至少鍛煉一次,堅持不懈。否則鍛煉的效果不易鞏固。(2)循序
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3)因人而宜:要根據各自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
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活動量。(4)勞逸結合: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
要注意。防止心跳過快(每分鍾不能超過140次)及心律紊亂,防止血壓過高(不能超過
26.6/6千帕);避免屏氣動作及過度用力。如果運動後出現肌肉緊張,說明運動量已經
過大,要適當減少。⑸注意安全,防止意外。⑹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
償殘肢功能。⑺預防廢用綜合征,防止肩發僵、肢體攣縮畸形等後遺症。⑻裝配假肢及
矯形器。對截肢者裝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對某些肢
體畸型、運動異常的患者裝配適當的矯型器,可以預防畸形進一步發展,補償功能活
動。對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備手杖。⑼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
置及簡單工具。⑽要按神經系統疾患的康復原則進行鍛煉。運動量開始要小,病後數周
再開始功能訓練。
怎樣護理癱瘓的肢體
因中風引起的癱瘓,大多數是偏癱、或單肢癱、以及兩次發作累及雙側肢體癱瘓。
病人常伴語言障礙,因球麻痹常有嗆咳,或某種程度的智力下降。對病人須加強護理,
應做好以下幾點:
(1)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為此可在患者手中
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
為了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撐
物。
(2)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
可防肢體攣縮、畸形。
(3)預防並發症:因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
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
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床鋪要乾燥平整,並
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
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證足夠營養。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采
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
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
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癱瘓有好轉時,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鍛煉日常
生活技能;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熱情的幫助,鼓勵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
事情,如脫穿衣服、洗臉、吃飯等。
如何安排偏癱病人的飲食營養?
中風病人由於長期卧床,體力活動顯著減少,胃腸道蠕動相對減弱,消化吸收功能
降低,易發生便秘。因此,給癱瘓病人進行飲食調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必須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需
要。
(2)多飲水、多食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
鹽水可預防便秘。日常膳食中也應有干有稀、有飯有湯,常食稀粥,對少數不願飲水者
,可適當吃一些多汁的新鮮水果。多飲湯水可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
(3)為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於精細,要適當進食含纖維高的食品,以預防便
秘發生。
(4)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據引起癱瘓的病因,調整飲食宜忌;控制食鹽、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多的
食物(如蛋類、動物內臟和肥肉等)的攝入,增加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品。
(6)中風偏癱病人還應注意:
少吃甚至不吃動物油,最好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多吃新鮮蔬
菜及豆類,豆製品,水果;多食用海產品及含碘食物;適當食用些動物蛋白質和蛋清,
瘦肉;喝牛奶時將奶皮去掉;每餐食量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不宜過量飲酒
❿ 中風有什麼緩解的方法
一、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針對病、傷、殘者的功能障礙,從日常生活活動、手工操作勞動或文體活動中,選出一些針對性強、能恢復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業,讓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進行訓練,以逐步恢復或改善其功能。二、針灸:針灸以中醫陰陽五行、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形成了針刺、艾灸、電針、拔罐、刺絡放血、葯物穴位注射、羊腸線埋藏術等針灸專業技術特色。三、理療:理療是應用電、光、聲、熱等物理因子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臨床應用廣泛。第四、言語療法:言語療法是針對腦出血、腦梗塞、腦外傷後等引起的言語障礙進行針對性矯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