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研究應從哪些方面研究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是提問的策略,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語篇教學又是小學高年級英語的一個熱門話題,而問題設計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設計問題,能夠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走進語篇,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探究獲取和處理信息,提高學生閱讀技能水平。我最近讀了一本教育書籍,系統地闡述了在語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作用和策略。接下來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分別從語篇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這三個階段來談一談語篇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實踐與思考,以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性。
一、激發興趣,走進語篇
語篇教學前的設置的一些活動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前奏和基礎,對於語篇的實際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語篇教學前教師通常設計一些與語篇主題相關的問題,通過問答形式來激發學生語篇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知識內容,掃除學生部分語言障礙,為學生順利的進行閱讀做好鋪墊,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根據一些圖片或話題來預測語篇的主要內容,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引領學生積極地從生活走進文本,開始篇學習。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Part A前,我就用A free talk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如下交流:
T: I often go shopping at the weekends. How do you spend at your weekends?
S1: I often watch TV.
S2: I often do housework.
S3: I often… T: Good. But how do Wang Bing and his friends spend at the weekends?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together.
在語篇教學前,教師以身示範,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還巧妙的突破了語篇中的一個重要句型的用法。
二、理清思路,理解語篇
語篇閱讀時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重要來源,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篇信息哪?教師應從整體入手,根據語篇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閱讀,抓住有用的信息。英語語篇教學提倡讓學生從整體讀書活動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主體,也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一個核心環節。在導入語篇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來幫助學生理清文本思路,獲取文本大意,從而讓學生獲取文本更為的具體信息或細節性信息。在設計問題時應遵循語篇教學的整體性、層次性和梯度性的原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設計出的問題應具有層次性,從而幫助學生由表及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解讀語篇,探究語篇的意義。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教學案例。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6B Unit7 「A letter to a friend?」 Part A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
1、 Where is Liu Tao?
2、 Who』s talking with her?
3、 What does Liu Tao do?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在學生瀏覽文章後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答案,這三個問題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可以有序地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隨後筆者順著這三個問題的思路再提出以下四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精讀了解重點信息。
第一組
1、 Who does Liu Tao want to write to?
2、 Why does Liu Tao want to write?
第二組
1、 Who』s Peter?
2、 Where does Peter live?
第三組
1、 What』s Peter』s hobby?
2、 What is Mike going to tell Peter ?
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對語篇細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大意,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不僅鍛煉了他們根據問題尋找關鍵信息的能力,而且他們能夠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更加有效發展了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筆者繼續提問:
T: Do you have a pen friend? Do you often write to him/ her?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en friend?
。
『貳』 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
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1、課題從哪裡來?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等。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
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作性強,可以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理論條件 資料信息 設備工具 氛圍環境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
『叄』 小學英語口語化的教育課題研究方式有哪些
研究過程當中所採用的方法1、個案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好個案記錄與分析,力求公平、客觀、公正;2、活動研究法:在各種活動中不斷調劑、改進研究策略及方法,調劑研究方案等;3、案例研究法:做好個案搜集,回類工作,從典型案例中找出規律,揭露規律。那一世範文網小學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礎和關鍵時期,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語音、腔調,使他們初步構成用英語進行簡單平常交換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關這類的課題研究方法還有很多,對於具體的你不妨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肆』 小學英語教研課題有些什麼
如下:
1、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
2、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3、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
4、小學英語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5、有效作業(家庭、課堂)設計和評價的研究。
6、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
7、課堂提問的研究。
8、課堂情景創設研究。
9、期末復習方法的研究。
『伍』 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教科研等方面有什麼問題值得關注
一般來說,中學英語教育科研屬於微觀研究,其特點是研究的范圍小,能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較強的具體性、實踐性、靈活性和單一性。
(一)具體性
中學英語教育研究一般是將英語教育的理論和教育原理應用到特定的教育實際問題上作具體細致的研究。我們目前接觸的英語教學理論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如語法翻譯法,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聽說法),直接法(用英語教英語,以訓練英語口語能力為主——二戰的產物:來自美國),交際教學法(意念/功能——目前的教材),第二語言習得論(語境、環境)。實際上,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運用了上述的語言教學的理論。只不過我們沒有認真地挖掘這些理論,並用於指導我們的教學和教育科研。
比如說,現行的初中新教材非常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即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紀)怎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呢?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設計交際教學活動,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有一位教師研究了交際教學法的理論,發現此法強調師生雙邊的交互活動——交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什麼樣的教學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實踐他認識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是關鍵,教學中應該精心設計適合學生水平、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內容。通過思索、實踐、總結、理論升華,他寫成了論文《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二)實踐性
中學英語的教育科研往往是針對當前、當地教育教學和教改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又是直接運用到實踐,對教育教學起作用。如廣西師大著名的英語教育專家王才仁教授對如何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問題進行長期、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推出了「英語雙重活動教學法」,並在中南幾個省市推廣使用。(也許我們來賓縣的不少中學也實驗了這一教學方法)而根據已運用一方法的老師們反映:此法能加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雙邊、雙向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效果突出,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三)靈活性
中學英語教育科研的課題隨機性較強,遇到什麼問題就可以研究什麼問題。例如,新的教學大綱強調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那麼,在有限的課時內,在鄉鎮中學十分缺乏相應的教學輔助材料及教學設施的條件下,如何進行英語文化教育,以實現新的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出的通過英語教育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目的?又如,當前普遍強調要開展素質教育,那麼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有一位教師在深入學習、領會大綱的精神,總結本校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寫出了《素質教育觀下的基礎英語教育》一文,概括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即,主體性、面向全體性、發展全面性、注重基礎性和著眼未來發展性,並描述了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陸』 如何做英語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步驟一般分為准備階段-實踐階段-總結階段這三個大模塊。 一、准備階段 主要做好收集、查閱、分析有關課題資料的工作。選題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重要文獻。才能確定好課題的研究基點。 二、實踐階段 1、抓課題研究小組。 首先,引導教師廣泛參與課題研究,強化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對課題的理性認識。這就是課題探究的重要內容和成果、質量的保證。每項課題都有其課題思想和理論依據。一個課題組也是一個理論學習班。學校應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聘請專家加強指導,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指導。 2、抓課題研究時段計劃。 3、抓研究過程的檢查與調控。 4、做好信息的管理與收集。 5、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6、尋找多方合作。 7、力求體現特色。 三、總結階段 課題研究最終成果通常以書面文字形式來反映,而且以研究報告和論文為多數。因此,抓研究總結也是課題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每位教師做課題研究都有一個基本過程,經過整理得到選擇課題-設計方案-開題論證-收集資料-處理資料-撰寫報告-煉制論文的過程。 這樣制定確保課題有序的進行。選題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閱與課題有關的重要文獻,對所選題目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通過學習既可提升自己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為做課題尋找到理論的支撐,也能確定好課題研究的基點。作為一線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1、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閱讀一些如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報刊,通過閱讀獲取最大的科研信息量。2、學習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指導我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也是新的教學觀念,理論,在學科中具體反映。就目前來說,《新課標解讀》是有必要反復學習的,它能使我們以最快捷的方式汲取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持。了解課程最新發展的趨向。3、學習他人的優秀經驗。當確認了研究課題後,還有必要去收集別人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資料,學習他人的經驗。這樣能使我們了解自己所做的課題是在什麼層面上,別人在這個問題上做了哪些工作,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什麼有待去研究,他們是用什麼方式研究的,結果是否科學。
『柒』 畢業論文研究英語教育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
教育教學方向:一般有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種
1、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使用情況 ——以XX學校為例
2、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初中生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分析及對策研究
4、針對「00後」學生特點的初中英語個性化教學研究
5、母語負遷移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以大同市實驗中學為例
6、學習者個體差異對初中生英語聽力的影響——以壺關南洋中學為例
7、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以定陽小學為例
8、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結合運用
9、情感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10、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捌』 高中英語課題研究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英語成績合理安排周末的活動時間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影視欣賞之間的關系調查(1)商品名稱中的英文與漢譯方法探究(2)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歌曲聽唱之間的關系調查(3)中西文化差異探討(4)中英美人之間的交際習慣(5)性格與英語學習(6)飲食行業的英語規范(7)趣味英語收集(8)旅遊景區的標識英語(9)西方國家節日談趣(10)興趣愛好與學習英語之間的聯系(11)英語口語訓練(12)說英語國家的不同問候方式(13)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14)英語中的動物習語(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情況與下一代英語啟蒙教育的關系(16)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困難與解放方法的研究
『玖』 小學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小學英語有效作業(家庭、課堂)設計和評價的研究、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
小學因故教師課題的方向可以從很多f方面著手,如:小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對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與積累的研究、小學英語大班化教學中小組活動的有效性研究等。
英式音標
就是通常我們說的英語音標,是由英國語音學家Daniel Jones研究制訂的,英式發音的國際音標由他的姓名首字母縮寫DJ表示。
英國語音學家Daniel Jones根據IPA編了一本英國英語的發音辭典《英語正音辭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這本辭典後來成為一種典範。它代表了被稱為「Received Pronunciation」(RP)(標准讀音)的讀音,這在受過教育的英國人尤其是南部英格蘭人中通用。
『拾』 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該如何選題
撰寫教育學研究生論文的第一步就是確定論文的主題。但是,教育這個話題太寬泛了,必須將其縮小到更具體的內容。
選題思路
同學可以專注於教育的某個特定方面,例如,一篇關於如何改善教育的論文,重點是需要改善的方面,而不是整個教育領域。
此外,同學還可以將論文縮小至教育的某個階段,例如小學、高中或者是大學。
選題注意事項
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業務方法的探討
擬定的選題必須結合實際,針對現實,以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必須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難度適中,量力而行,既要探索新問題,又要考慮自己的專業基礎
選題切忌過大、過難、過舊。選題過大,既難以完成,又不好駕馭選題過舊,舊話重提,會讓人覺得有抄襲之嫌。
有自己的見解,主題明確,避免綜合論述,避免拼湊
選題時,要掌握已有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該選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既要避免重復研究,也不要人雲亦雲,湊熱鬧。要引導學生選擇經過深入研究,冷靜思考,確有自己見解的題目。
考慮自己的時間、資料和研究能力
要選擇自己獲取信息、尋找圖書資料方便的題目,考慮能夠進行調查研究、查找文書檔案、數據資料的條件,這樣會更有助於寫作的成功。
創新
新理論-與現行理論體系完全不同:服務消費品--服務產品理論
新方法-材料相同、結論相同,研究方法不同:經濟控制論分析計劃與市場
新資料-發現學界不知曉的文獻資料:列寧手稿:按商業原則辦事
新角度-從新角度分析舊材料
新結論-材料、方法相同,但結論不同
參考主題
英國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公立學校教育政策的比較與對比
社會階層如何影響教育質量
經濟不平等:貧富學生之間日益擴大的教育差距
基於教育程度探討就業率與失業率
信息通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有效應用
素質教育在生活和社會中的重要性
懲戒與獎勵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
是否有必要根據年齡或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
選擇「想要的」課程和選擇「需要的」課程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