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間分析目的與流程
1 .空間分析目的
空間分析是基於GIS技術進行礦產資源評價的重要步驟,也是GIS核心技術的充分應用。在礦產資源評價預測工作中,空間分析的目的主要是 李裕偉等,基於GMS、DSS和GlS的潛在礦產資源評價方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
(1)知識挖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y)。這里說的「知識」指的是存於地質學家腦海中的關於對指定區域的地質成礦認識。一般的,這些知識是非規則的、發散的,也是非常豐富和寶貴的。地質學家的知識大都以形象的或案例的方式來指導地質解譯和找礦工作,無法以一個形式化的計算機可操作的知識表達及推理框架來開展工作。可以說,任何地質問題的最終解決是依靠地質學家的知識,而不是其他。現在已有一個共識,GIS技術已經成為地質學家研究、解決地質問題的有力工具。作為GIS核心技術,空間分析幫助地質學家們來豐富、驗證、挖掘他們頭腦中固有的知識。
知識挖掘又稱知識發現,是指一個尋求隱藏在數據中的有效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和極其不易理解的模式的過程。我們知道,數據以各種形式存儲在資料庫中,其中有些已形成規則或知識,但仍有大量數據是以原始的數據形態存在,且難以被人們理解。知識挖掘(發現)就是通過推理、識別、判斷、分類、預測等方法將隱藏在數據中的知識提取出來,以一種模型的形式來予以表達。
在礦產資源GIS評價中,知識隱藏在地學空間資料庫中,空間分析的目的就是從地質、礦產、物探、化探、遙感、自然重砂等數據中挖掘出與成礦相關的信息,羅列出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有用信息。
(2)總結規律(Summed the law)。成礦規律的總結實際上是在知識挖掘的基礎上完成的,是將挖掘出來的與成礦相關的信息上升到理論高度,結合工作區內已知礦產的分布、地質背景和區域成礦規律,歸納出工作區目標礦種的各種礦床類型的成礦規律,為下一步的評價預測模型奠定理論基礎。
(3)建立模型(Creating Model)。應用GIS技術進行礦產資源評價預測離不開評價模型,它的建立是空間分析的最終目標。有了「挖掘」的成礦地質知識和總結出的成礦規律,評價模型的建立是水到渠成的事。
2.空間分析流程
空間分析內容主要包括:①針對點、線、面圖層的緩沖區分析;②相對礦產地與各地物化遙特徵圖層的疊置分析、統計分析;③單位面積內的圖元密度分析;④線元交匯點分析;⑤其他分析。礦產資源GIS評價中的空間分析一般流程如圖5-3-1所示。
3.空間分析的內容
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空間分析是廣義的,它一般包括:①緩沖區分析,②空間疊置分析,③統計分析,④其他分析(經濟分析、政策法規分析、環境分析等等)。具體見表5-3-1。
『貳』 GIS空間分析有哪些類型並對每種類型做簡單介紹
GIS的空間分析總體上來分可以分為專題圖的空間分析,網路分析,DTM分析
一、專題圖的空間分析包括:疊加分析,包含查詢分析,緩沖分析。
1.疊加分析則主要有
1)視覺信息疊加:視覺信息疊加是將不同側面的信息內容疊加顯示在結果圖件或屏幕上,以便研究者判斷其相互空間關系,獲得更為豐富的空間信息。
2)點與面疊加:點與多邊形疊加,實際上是計算多邊形對點的包含關系。
3)線與面疊加:是比較線上坐標與多邊形坐標的關系,判斷線是否落在多邊形內。
4)面與面疊加:多邊形疊加將兩個或多個多邊形圖層進行疊加產生一個新多邊形圖層的操作,其結果將原來多邊形要素分割成新要素,新要素綜合了原來兩層或多層的屬性。常用的面疊加主要有相交,相減,判別,求並集等。
2.包含分析查詢:包含分析確定要素之間是否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即矢量點、線、面之間是否存在在空間位置上的聯系,這是地理信息分析處理中常要提出的問題,也是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實現圖形——屬性對位檢索的前提條件與基本的分析方法。
3.緩沖區分析:緩沖區分析是研究根據資料庫的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內的緩沖區多邊形實體,從而實現空間數據在水平方向得以擴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二、網路分析:網路分析是運籌學模型中的一個基本模型,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籌劃一項網路工程如何安排,並使其運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資源的最佳分配,從一地到另一地的運輸費用最低等。其基本思想則在於人類活動總是趨於按一定目標選擇達到最佳效果的空間位置。
三、DTM分析:DEM (數字高程模型)和 DTM(數字地形模型) 主要用於描述地面起伏狀況,可以用於提取各種地形參數,如坡度、坡向、粗糙度等,並進行通視分析、流域結構生成等應用分析。因此,DEM 在各個領域中被廣泛使用。DEM 是建立 DTM 的基礎數據,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 DEM 直接或間接導出,稱為 「 派生數據 」 ,如坡度、坡向。
『叄』 試述GIS空間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步驟
空間分析分了很多種呢,你需要GIS哪種空間分析
疊加分析、緩沖分析、路徑分析?
舉個緩沖分析的例子,比如,你選擇一個學校,分析學校2000米周圍的銀行,那麼在GIS裡面是這樣實現緩沖分析的。
以當前學校為中心(Point),根據2000米為半徑,做一個Buffer得到一個圓形。這個圓就是你緩沖分析後獲得的一個多邊形。GIS裡面根據這個多邊形,對目標圖層(銀行)進行分析(空間查詢,可以理解為疊加分析),將落在這個圓形(多邊形)范圍內的銀行(空間關系=包含(with in))查出來。
這個分析過程包含:
1 選擇起始目標與分析目標
2 緩沖分析
3 疊加分析
4 獲得結果
如果是你想用程序實現,建議你使用ArcGIS的ArcOjbect來實現,裡面提供了緩沖分析的介面:ITopologicalOperator,這個介面有一個Buffer方法。
『肆』 Arcgis空間自相關分析的具體步驟
然後輸入要素類 選擇你需要分析的圖層,輸入欄位 選擇需要分析相關性的欄位
不知道要問的是不是這個~
『伍』 GIS 空間分析
GIS 空間分析
--------1.某省決定坡度大於 25 度的耕地要退耕還林,設計演算法思路,計算每個 縣可能 退耕還林的面積以及新增林地面積。
2.為什麼疊加仍是現代商業 GIS 中最強大的操作?
3.在用 GIS 進行洪水災害評估中,主要應用了 GIS 的哪些空間分析功能?並說明這些功能在評估中所起的作用。
4.簡述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在水質環境監測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5.利用空間分析原理分析退耕還林中的不合理現象,和植被類型
6.簡述城市規劃空間分析的內容。
---------動態監測效率高!
『陸』 gis空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有哪些
第1章 GIS簡介
第2章 GIS空間分析的意義和內容
第3章 GIS基礎
第4章 GIS空間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5章 空間形態的度量及空間統計分析
第6章 GIS與空間推理、選址及優化
第7章 空間數據的知識挖掘
第8章 元胞自動機——地理過程模擬和分析的工具
第9章 空間分析常用工具與練習
『柒』 什麼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簡述GIS空間分析功能的主要內容
從空間數據中獲取有關地理對象的空間位置、分布、形態、形成和演變等信息的分析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特有的對地理信息的提取、表現和傳輸的功能,是GIS區別於一般MIS的主要功能特徵。空間分析是綜合分析空間數據的技術的通稱。
在空間分析的研究和實踐中,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涉及空間位置的分析手段和方法被總結、提煉出來,形成了在GIS軟體中均包含的一些固有的空間分析功能模塊。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質,故而稱之為GIS基本空間分析:
疊置分析
緩沖區分析
窗口分析
網路分析
『捌』 空間分析的基本介紹
自從有了地圖,人們就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進行著各種類型的空間分析。比如,在地圖上測量地理要素之間的距離、面積,以及利用地圖進行戰術研究和戰略決策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引入地圖學和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開始孕育、發展。以數字形式存在於計算機中的地圖,向人們展示了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利用計算機分析地圖、獲取信息,支持空間決策,成為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研究內容,「空間分析」 這個詞彙也就成為了這一領域的一個專門術語。
空間分析是GIS的核心和靈魂,是GIS區別於一般的信息系統、CAD或者電子地圖系統的主要標志之一。 空間分析,配合空間數據的屬性信息,能提供強大、豐富的空間數據查詢功能。 因此,空間分析在GIS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空間分析是為了解決地理空間問題而進行的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是從GIS目標之間的空間關系中獲取派生的信息和新的知識,是從一個或多個空間數據圖層中獲取信息的過程。空間分析通過地理計算和空間表達挖掘潛在的空間信息,其本質包括探測空間數據中的模式;研究數據間的關系並建立空間數據模型;使得空間數據更為直觀表達出其潛在含義;改進地理空間事件的預測和控制能力。
空間分析主要通過空間數據和空間模型的聯合分析來挖掘空間目標的潛在信息,而這些空間目標的基本信息,無非是其空間位置、分布、形態、距離、方位、拓撲關系等,其中距離、方位、拓撲關系組成了空間目標的空間關系,它是地理實體之間的空間特性,可以作為數據組織、查詢、分析和推理的基礎。通過將地理空間目標劃分為點、線、面不同的類型,可以獲得這些不同類型目標的形態結構。將空間目標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結合起來,可以進行許多特定任務的空間計算與分析。
不少空間分析方法已經在GIS軟體中實現,ArcGISToolsBox中就集成了大量的空間分析工具,例如空間信息分類、疊加、網路分析、領域分析、地統計分析等等,另外,還有一系列適應地理空間數據的高性能計算模型和方法,例如人工神經網路、模擬退火演算法、遺傳演算法等等。但總的來說,在GIS軟體中實現的專業空間分析模塊還比較少,由於空間分析理論自身的不完善,也使得還沒有比較全面、權威的軟體包集成於GIS軟體中。GIS軟體與空間分析軟體相結合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高度耦合,一種是鬆散耦合。
高度耦合結構即把空間分析模塊嵌入到GIS軟體包中,供用戶直接從圖形界面中選擇各種功能,GIS中相關的數據直接可以參與到空間分析計算中,這種方式方便了用戶,但代價是開發費用較高,實現周期長。也只有少數的大型GIS公司才會深入的涉足到高耦合結構GIS軟體的設計與開發中,例如美國ESRI公司。 松耦合結構則是在相對獨立的GIS軟體和空間分析軟體之間使用一個數據交換介面,GIS軟體中的數據通過介面為空間分析軟體提供基本的分析數據源,經空間分析軟體計算出的結果通過介面以圖形的方式顯示在GIS軟體中,實現這種架構方式相對容易,費用也相對較低,一般可以使用開源的GIS軟體即可實現這種結構。
『玖』 為了完成某商業公園選址,論述需要那些空間數據,並描述在GIS支持下的分析流程
摘要 一、GIS空間分析的功能
『拾』 GIS空間分析方法是什麼
指在GIS(地理信息系統)里實現分析空間數據,即從空間數據中獲取有關地理對象的空間位置、分布、形態、形成和演變等信息並進行分析。
根據作用的數據性質不同,可以分為:
1、基於空間圖形數據的分析運算;
2、基於非空間屬性的數據運算;
3、空間和非空間數據的聯合運算。空間分析賴以進行的基礎是地理空間資料庫,其運用的手段包括各種幾何的邏輯運算、數理統計分析,代數運算等數學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解決人們所涉及到地理空間的實際問題,提取和傳輸地理空間信息,特別是隱含信息,以輔助決策。
(10)gis空間分析方法流程擴展閱讀
空間分析源於60年代地理學的計量革命,在開始階段,主要是應用定量(主要是統計)分析手段用於分析點、線、面的空間分布模式。後來更多的是強調地理空間本身的特徵、空間決策過程和復雜空間系統的時空演化過程分析。
實際上自有地圖以來,人們就始終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著各種類型的空間分析。如在地圖上量測地理要素之間的距離、方位、面積,乃至利用地圖進行戰術研究和戰略決策等,都是人們利用地圖進行空間分析的實例,而後者實質上已屬較高層次上的空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