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業療法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在選擇治療手段時,既要考慮患者的機體障礙程度身體機能水平,還要通過對作業活動的分析,充分了解各種活動的特點和性質,以便選擇最有效的最適合患者的作業治療方法,促進康復目標的實現在選擇治療手段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選擇的作業活動應與康復目標相一致
(1)恢復原來具備的功能通過安排患者進行適當的作業活動,改善機體的功能障礙,幫助患者恢復或部分恢復喪失了的功能,達到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閑活動等方面的完全自理或基本自理因此應強調患側肢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參與,治療師針對患者的功能障礙設計各種作業活動,通過增強肌力擴大關節活動范圍改善運動模式等來提高患者完成作業的能力對於不能完全恢復的功能障礙,治療應盡可能維持現有功能,再充分利用患者的殘存功能,藉助輔助用具或進行環境改造來提高患者完成作業活動的能力,達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閑活動等方面的自理或部分自理
(2)獲得新功能一些殘疾兒童,在尚未具有某些功能時就已產生殘疾,康復訓練的目標就是幫助這些患兒獲得應有的功能訓練應根據從抬頭→翻身→爬→坐→跪→站→走的發育順序進行,結合患兒的年齡障礙特點認知功能水平肌張力家庭等方面選擇作業治療活動兒童生活技能獲得的正常順序一般是進食修飾大小便控制轉移卸裝著裝沐浴,康復訓練也應盡量按此順序進行
(3)發揮代償功能對於不可逆轉的殘疾進程或一些難以恢復的功能障礙,作業治療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進行代償訓練等方法,達到使患者最大程度地生活自理的目的
例如指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學會根據身體情況,利用減輕負重或使用輔助工具的方法,達到保護關節和節約能量的目的偏癱後利手變化為廢用手的時候,可以通過進行利手交換訓練,利用健手進行進食和書寫等日常生活活動由於糖尿病造成雙下肢截肢的患者,仍然可以坐在輪椅上繼續進行喜歡的園藝活動
二根據患者的願望和興趣選擇作業活動
治療中不僅要考慮治療目的及患者的能力,而且患者的願望和要求,也是治療師選擇治療方法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治療師應根據患者的身份地位觀念潛力以及文化與社會背景綜合判斷患者的願望和要求,決定治療目標和方法,要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意識,注重心理治療在作業治療中的作用,取得患者在治療中的最大配合如果讓患者完成一件令其感興趣的陶藝烹飪繪畫作業,就有可能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機體內在潛能,這對患者的功能改善非常有益
三選擇患者能夠在80%的程度上完成的作業活動
每個患者損傷程度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在制定作業治療方案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患者能夠完成80%以上的作業活動,隨著患者作業能力的提高逐漸增加作業難點和度此外,要注意分析患者不能完成作業是對患者的能力要求過高,還是主觀上努力不夠,針對問題採取對策
四考慮局部效果的同時要注意對全身功能的影響
作業治療既要考慮治療的局部效果,也要重視治療的整體作用以木工作業活動為例,當以增大肘關節活動度為目的時,可在規定時間內選擇拉鋸揮動錘子及用刨子刮木板等作業,以改善肘關節活動范圍和提高肘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如果要通過局部作業活動達到改善全身狀態的治療效果,可以設計讓患者在上述活動中完成製作板凳的成品作業,這種治療可以看成是一種整體作業活動,患者在治療中除了提高上肢力量和關節活動外,還提高了身體耐力和高級腦功能等全身綜合能力因此,在注意作業治療的局部作用時還要注重作業治療的全身作用
五作業治療活動的選擇需考慮患者所處的環境條件
根據患者的殘疾和環境評定,採取相應的作業治療,訓練患者適應所處的生活環境,同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建,方便患者的生活自理例如,對於截癱患者,要訓練其能夠從床上轉移至椅或輪椅或坐便器上,學會控制輪椅上坡進門過坎轉彎等;同時對住宅和相應設施也要進行必要的改建,如將床椅高度降低,做到室內無障礙,門加寬,衛生間加扶手等
六選擇合理的作業治療量
作業治療要求治療師在康復醫師指導下開出作業治療處方這同醫師開具葯物處方一樣,在制訂作業治療處方時,必須掌握合適的作業治療量同一作業項目,有做家務穿衣走路拉鋸等作業,有用錘用輔助具的作業,有用刨子的作業,每種作業每種活動都對患者的負荷程度有要求同樣是以上肢伸展為目的的打砂紙磨光推鋸推車等作業,每個作業都有不同的活動強度因此,患者個體情況不同,選擇的作業治療量就不一樣應根據患者身體的耐力情況,選擇患者能夠承受的作業活動強度時間和頻率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作業治療體位用具等多方面因素
(一)作業活動內容的選擇
選擇作業項目,應遵循作業治療的原則,根據每個患者功能狀態和作業治療的目標,從多種作業治療技術中選擇合適的作業項目例如,為改善患者手精細協調活動能力,可以從日常活動訓練文體/娛樂治療職業治療園藝治療工藝治療等作業活動中選擇
練慣用勺或筷子進食系扣子或鞋帶拾米粒穿珠子擰螺絲帽搭積木捏橡皮泥玩牌編織手套等作業,以改善其手的精細協調活動能力
(二)作業活動強度的選擇
通常所選擇的作業活動的強度,決定了患者是否能夠完成此項作業內容達到治療目的治療師可以通過改變作業的方式作業活動所需材料的質地和尺寸完成作業的體位等方法將作業活動的強度進行分級,由易到難,使患者的功能水平不斷提高,最終達到康復目標在選擇時,不僅要考慮治療局部的活動強度,還要考慮對全身所能承受的負荷強度一般認為作業活動的強度可以通過以下因素調節:
(1)增加重量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來增加阻力:一是利用滑輪增加重量,例如常見的手指功能訓練器,利用滑輪增加重錘來調節重量;二是增加患者肢體的負重,例如在直接將不同重量的沙袋固定於腕關節上的狀態下,進行木釘盤的擺放運動
(2)利用杠桿原理杠桿原理也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即阻力臂越長,克服阻力使杠桿達到平衡所需要的動力就越大,也就越費力相反阻力臂越短就越省力這個原理經常應用在作業活動設計中例如增加肩關節前屈的肌力時,在肘關節負重就比在腕關節負重省力在銅板作業中,錘柄的長度不同或持錘時握柄的部位不同力量的消耗也不同
(3)改變物品的尺寸或形狀安排患者進行木釘擺放運動時,根據患者的障礙情況,木釘可以大到需全手抓握,也可以小到需用指尖捏才能拾起陶藝作業中,搓粗的泥條和搓細的泥條對手部精細動作的要求不同
(4)改變作業用材料的質地或種類同一作業活動,即使使用相同的工具,也會因使用材料的質地種類不同其作業強度也各不相同雕刻時隨著紙皮革和木板等雕刻材料的質地逐漸變硬,對手部肌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木工打磨作業活動中,使用粗粒砂紙就比使用細粒砂紙的阻力要大;拉鋸作業時,使用的材料不同如楊木松木棗木等,其硬度不同阻力也有所區別
(5)改變患者的體位患者可以採取仰卧位俯卧位長坐位椅坐位跪位和立位來進行作業活動,不同體位對肢體關節和肌肉的作用不同,治療師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相應的體位坐位套圈訓練了肩關節的屈曲和坐位平衡,立位套圈時在訓練肩關節屈曲的同時促進了立位平衡和患側下肢的負重
(6)改變工作檯面的高度和物品的定位工作檯面的高度和傾斜的角度以及物品擺放位置的變化與患者肢體位置有密切關系,而且是決定作業強度的重要因素將木釘盤懸掛在牆面上需要肩關節的屈曲和肘關節的伸展偏癱患者在進行桌面擦拭運動時,工作檯面向上傾斜的角度越大,肩關節屈曲的角度越大,對患肢分離運動控制的要求也越高
(7)改變作業方式作業方式不同會引出不同類型的運動進行棋類游戲活動時可以訓練手指的捏力,如圖所示,
圖
改變持棋子的方法則練習了手指的伸肌;圖所示,
圖
將木釘盤放在斜板上增強了伸肘功能的訓練;圖所示,
圖
利用夾子移動木釘增強了捏力
(8)增加彈簧和橡皮筋彈簧和橡皮筋的應用通過提供阻力增強肌力,輔助力量弱的肌肉收縮,通過牽拉肌肉或軟組織擴大被動關節活動度提供阻力時,橡皮筋的彈力方向與被治療肌肉收縮的方向相反輔助力量弱的肌肉收縮時,彈力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一致
(9)改變作業持續時間和頻率作業持續時間和頻率也直接影響作業的強度輕強度的作業活動如桌面擦拭,持續的時間過長同樣會使作業強度增加導致患者感覺疲勞作業治療中作業時間長短與休息時間如何配合,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訂
⑵ 腦卒中患者怎樣進行作業治療
腦卒中患者一般在發病後立即去醫院或者診療所接受治療,部分綜合醫院在院內設有康復訓練部門,在發病初期就可以開始進行康復治療而更多的情況是在經過急性期治療病人狀態穩定後,才轉入康復專科醫院,接受正規的康復治療無論何種情況,都需要在早期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典型的腦卒中患者住院期間康復的主要訓練項目包括:
針對ROM等的基礎訓練;坐位立位步行等的基本動作訓練;癱瘓側上肢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高級腦功能障礙的對應治療;回歸家庭的准備訓練等
作業療法的內容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是利用具體的作業活動進行提高上肢功能的治療,進行以身邊處理動作為中心(包括完成這些動作所必需的姿勢控制和智力活動等)的治療其次,需要預測將殘存的功能障礙,活動能力障礙的程度,並從早期開始進行以提高ADL自理能力為目標的各種活動,最初可以將系列動作分解進行訓練,同時還可以應用自助具進行家庭環境改造的指導和幫助等另外,還需要配合進行必要的以心理社會技能職業前評價和訓練為目的的治療
一治療目的
針對腦卒中患者進行作業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患者參與作業治療活動,改善和維持身體心理兩大方面的功能,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獲得生活自理,最終回歸家庭,重返社會,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二治療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作業治療必須根據患者自身的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而在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和措施的時候,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患者發病的時間,目前所處的恢復階段,患者的年齡,運動感覺認知功能等,合並症,家庭社會經濟等方面,等等治療方案中的基礎部分,應該包括促進患者正常姿勢反射和運動抑制異常的反射及異常的運動模式的內容,鼓勵患者使用患側手確定了治療措施以後,應及時讓患者的家屬以及其他專業尤其是護理人員了解其內容,並介紹和指導他們採用正確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盡可能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腦卒中恢復的階段不同,治療的主要目標會有所不同,治療方法也會有不同的特點,治療者必須根據患者的現狀不斷變化和進展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定並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和治療措施
(一)急性期的治療措施
大量臨床康復實踐表明,早期康復有助於改善腦卒中患者受損的功能,減輕障礙的程度,有利於提高其生活質量;因此,通常主張一旦患者生命體征穩定48小時後,在病情不再進一步進展的情況下及時開始實施康復措施這一時期的治療主要為預防並發症和繼發性障礙的出現,並為今後的康復訓練打基礎做准備急性期作業療法的目標是早期離床基本動作的改善上肢功能恢復認知功能改善患者發病後的心理支持等
發病早期,由於患者非特異性的所有的機能都發生下降,所以,在設計作業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個別機能的恢復問題,還要考慮開展圍繞提高患者整體的活動性的治療活動
急性期的主要治療目的和方法是:①預防由於身體喪失運動而引起的患側上肢的腫脹和疼痛的發生,預防肌肉短縮②特別關注患側上肢,預防忽視患側肢體而引起的身體模式的固定化③促進隨意運動的恢復,將正確的運動模式作為一種運動感覺向患者輸入
④提高患者的中樞覺醒水平具體治療措施包括:
1.預防關節攣縮和變形
中風後由於肢體長時間地不活動,所以會導致關節攣縮和粘連,還可能會引起疼痛甚至影響功能恢復一旦發生關節攣縮,恢復起來並不容易,改善關節攣縮需要時間同時會伴有疼痛,如果出現一些特殊的情況,還有必要使用矯形器或進行手術,以致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和負擔因此預防攣縮的發生十分重要,預防措施包括體位擺放,定時進行體位變換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具體如下:
(1)體位擺放:患者在卧床期間,無論有無意識障礙,都一定要將肢體保持在正確的位置,否則患者的肌張力可能會增高,還可能會引發肌肉短縮關節攣縮等繼發功能障礙為預防這些繼發障礙,患者必須保持正確的體位,且適時進行體位變換以將功能損害降到最小限度,也為日後的功能訓練打好基礎對於伴有嚴重意識障礙的患者,應避免強迫其處於某種體位,體位變換的時間也要相應縮短
1)患側卧位(圖4-4-1):患側卧位是所有體位中最重要的體位,從初期就可開始採用由於患者的體重壓在患側身體上,有利於增加對患側身體的感覺刺激輸入;由於整個患側身體被動伸張,從而有利於減輕痙攣;另外,健側手被解放出來可以自由活動和使用採取此體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頭:頭部應利用枕頭充分支撐
軀干:稍向後方旋轉,後背用枕頭充分支撐
上肢:患側上肢肩胛骨前伸,肩關節屈曲與軀乾的角度不小於90°,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置於床沿保持被動背伸健側上肢可以放在身體上方或後邊的枕頭上
下肢:下肢呈邁步位患側下肢髖關節伸展,膝關節輕度屈曲健側下肢髖膝關節屈曲並用枕頭在下面支撐
圖4-4-1患側卧位時的正確體位
2)健側卧位(圖4-4-2):頭:頭部利用枕頭支撐
軀干:軀干側卧與床面呈直角
上肢:患側上肢利用枕頭支撐在患者的前面,肩胛骨前伸,肩關節前屈約90°~100°,肘關節腕關節和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側上肢放在患者感覺舒適的任意位置
下肢:患側下肢向前稍屈髖屈膝,並完全由枕頭支撐注意避免使足部懸在枕頭邊緣而引起內翻健側下肢平放在床上,伸髖,微屈膝
圖4-4-2健側卧位時的正確體位
3)仰卧位(圖4-4-3):仰卧位僅作為與其他卧位的交替或過渡時使用因為這種體位會受到緊張性頸反射和緊張性迷路反射的影響,異常反射活動最強,並且長時間採取這種體位還容易造成骶尾部足跟外側和外踝處發生壓瘡所以應該避免長時間採用仰卧位頭:頭部利用枕頭支撐,面部轉向患側
患側上肢:在患側肩胛骨下和上肢下方各放置一個枕頭,以防止患側肩胛骨的後撤,並使上肢處於高於心臟水平的位置,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後,腕關節背伸,手指伸展位
患側下肢:在患側骨盆下方和患側大腿的外側各放置一個枕頭,使骨盆向前和防止髖關節外旋
圖4-4-3仰卧位時的正確體位
4)體位擺放時的注意事項:①床墊不宜太軟,床應放平,床頭不宜抬高
②床上的正確體位擺放是治療措施的一部分,必須確保實施,並隨時進行檢查和調整,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取一些特殊手段比如可以讓患者手掌握住一個小毛巾卷以防止手指屈曲攣縮,這時需要注意毛巾卷是否會刺激手掌引起抓握反射,出現時患側手就不宜放置任何物品;足底部應避免放置任何東西,使其呈自然放置狀態,但是對於需長期卧床或是遲緩性癱瘓的患者,有必要使用足底板等,使踝關節保持在90°屈曲位,防止造成尖足畸形;仰卧位時雙下肢自然伸展,但對於有膝反張的患者可以在膝關節的下方放置一個小枕頭,使膝關節呈輕度屈曲狀態
③如需穿戴休息位支具來保持腕關節背伸的時候,必須經常檢查,避免支具妨礙感覺的輸入,限制主動運動和導致伸肌腱短縮
④需要准備一些不同大小和形狀的枕頭,以便支撐身體的不同部位
⑤為防止足下垂,可以製作一個金屬框架置於床尾患者足部上方,被子搭在上面即可避免直接壓在患足上引起足下垂
⑥在體位擺放過程中,應分別對上肢的近端和遠端給予充分支撐,避免只控制上肢的遠端而忽略近端
(2)定時的體位變換:由於一個人長時間處於一種體位會造成繼發障礙,因此患者的體位必須定時變換,尤其是在急性期這項工作主要由護士負責,作業療法師給予配合
原則上要求每2~3小時變換一次體位,以後當患者能自己翻身和在床上移動時,間隔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直到患者在清醒時或感到不舒服時能自己改變體位
(3)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在保持正確體位的同時,需要積極採取保持和擴大關節活動度的訓練,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四肢肌肉和韌帶短縮造成的關節攣縮而且在功能恢復訓練的早期,關節活動度訓練對於運動感覺的學習和隨意運動的誘發都是很重要的
長期卧床很容易引起關節攣縮,上肢的易發關節和運動方向如下所列:
肩關節:內收內旋
肘關節:屈曲
前臂:旋前
腕關節:屈曲
手指:屈曲
在患病初期,患者尚未出現主動運動的情況下,治療師應該積極地為患者做所有關節各個方向的被動運動,必要時需要到患者病床旁進行以被動運動和輔助主動運動為主的關節活動,這樣的關節運動一般每天進行兩次,每次15分鍾,運動時指示患者眼睛追隨運動方向進行運動確認運動時需要注意:應做關節的全范圍活動,避免關節活動度逐漸縮小因此治療師必須明確每位患者的各個關節的全范圍關節活動的角度,並隨時觀察變化,尤其應該注意以下關節的運動情況:
①注意肩胛骨在胸壁上的運動,特別是肩胛骨的向上旋轉當肩胛骨運動不明顯時,避免進行上肢上舉過頭的運動被動活動肩胛骨的時候,治療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腋下夾住患者的前臂,用手握住患者的上臂,誘導上肢的肘部伸展肩關節外旋,用另一隻手扶住患者肩胛骨脊柱側邊緣,然後緩慢地有節奏地向上向前向下活動患者的肩胛骨
②肩關節充分外展的前提是肱骨的外旋,因為肱骨外旋使肱骨大結節可以從肩峰後方通過
在進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中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活動須緩慢輕柔地進行,因為快速運動會增加關節強直的危險,過度用力容易造成關節脫位或其他損傷,還有可能產生疼痛
活動從近端關節開始,所有關節所有運動方向各運動3~5次,每日訓練兩次
活動時要固定近端關節活動遠端關節,不能跨越數個關節固定肢體的遠端
被動活動結束後,注意維持患者良肢位
注意鼓勵和指導患者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我關節活動訓練如患者仰卧在床上,雙手交叉握在一起,患側拇指在最上面,肘關節伸直,進行肩關節屈曲伸展的運動(圖4-4-4);
圖4-4-4肩關節的屈伸運動
另外可以做肩關節90°屈曲位下,向健側方向做肩關節水平內收的運動,帶動患側肩胛骨充分前伸2.皮膚護理大約有14.5%的腦卒中患者存在皮膚壓痛壓傷情況尤其是處於昏迷不醒營養不良過於肥胖或大小便失禁狀態的患者,或者存在嚴重麻痹或肌肉痙攣的患者,容易發生這種情況OT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幫助患者保持皮膚健康:
(1)提示患者隨時保持正確的床上體位坐位姿勢,定時進行體位變換
(2)應用正確的轉移移動技術,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避免過度的皮膚摩擦
(3)為患者選擇輪椅和進行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議
(4)對患者和護理人員進行保護皮膚的指導
(5)注意皮膚受壓的徵兆(如壓扁發紅水皰擦傷潰瘍),尤其注意骨骼突出處,並提醒護士和醫療人員隨時給予適當的處理
3.預防和糾正單側忽視和視野缺損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腦卒中患者患側忽視的現象,比如患側上肢像不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一樣被隨意甩在一旁,很容易造成患側肢體及關節的損傷,對未來的功能恢復也極為不利因此,治療者應隨時提醒患者關注自己患病一側的身體另外,以下措施也對防止和改善患側忽視有效
(1)鼓勵患者轉動頭部,用眼睛掃視環境
(2)治療者或家屬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或護理的時候,應盡量從患側接近患者,增加患者關注和認知自身患側的機會
(3)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始終將患側上肢置於患者自己的視野之內,而且盡量保持與健側相同的肢位例如:在進食的時候,即使不能使用患側手,也應把患側上肢放在桌面上坐在椅子上的時候,患手應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治療者必須隨時提醒患者,在患側手從腿上滑落的時候,利用自己的健手將患側手放回大腿上面
(4)多做健側手帶動患側手及上肢的自助性活動
4.坐位訓練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48小時,並且能夠與人進行交流溝通後,就可以在主治醫生的指示下開始進行坐位訓練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時間內反復取坐位,從床上的長坐位開始,逐漸過渡到床上的端坐位和輪椅坐位
正確的坐姿要求骨盆提供穩定的支持,背部保持伸直這種姿勢可以解放上肢,並且可以讓患者在水平位下觀察到周圍的環境由於患者身體各部的肌緊張程度分布不均勻,患者常會表現為頭頸和軀干向患側側屈骨盆傾斜的姿勢,這種姿勢容易引起部分肌肉過度疲勞,而且會逐漸失去平衡甚至跌倒,治療師必須隨時糾正患者的不良坐姿正確坐姿的原則是兩側身體對稱
(1)床上長坐位(圖4-4-5):採取床上長坐位時必須保持髖關節90°屈曲,雙下肢自然伸展,背部伸直,必要時可用枕頭或被子放置在患者後背給予支撐,頭部無需支持
雙上肢放在前方的小桌子上
避免身體斜靠在被服上的姿勢,斜靠時往往會形成背部的彎曲骨盆向後方傾斜髖關節處於半伸展狀態,這種姿勢容易誘發或者加重下肢伸肌的痙攣,阻礙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每天坐起的次數和每次坐起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患者的需要和耐受情況而定例如,每日清晨起床後的洗臉刷牙梳頭等動作可以在長坐位下進行,每日三餐的時間也可以採取長坐位初期如果患者感覺疲勞,可在進食的過程中,隨時調整患者的姿勢床上長坐位能夠穩定持久維持後,可逐步採取床邊端坐位(雙下肢自膝部向下垂於床緣)和輪椅坐位
圖4-4-5床上長坐位的正確姿勢
(2)輪椅坐位:首先應選用適合患者身材的輪椅,必要時可利用海綿墊來調整輪椅的高度和寬度,使患者坐在輪椅上時,髖膝踝關節都能保持在90°屈曲位,背部伸展靠在椅背上,如果輪椅靠背過軟使軀干過度屈曲,就應在其背後放置一塊背板,幫助患者保持背部伸直的坐位在患側大腿的外側放置海綿塊以防止髖關節外展和外旋(圖4-4-7)當採取這種體位時,患者很少有向坐位下滑和半卧在輪椅上的傾向(圖4-4-8)為了使上肢處於一個良好的姿勢,建議患者使用輪椅桌(圖4-4-9),將雙上肢置於桌面上
圖4-4-7~9
輪椅桌的主要作用有:
1)能夠給患側上肢以足夠的支持,還能在輪椅桌上進行進食和其他簡單的作業活動等
2)能夠使患側肩胛充分向前,抑制患側上肢的屈肌痙攣
3)防止手部浮腫
4)將雙上肢放在輪椅桌上,使患側上肢處在患者的視野之內,有利於避免患側忽視的現象出現
能簡單地裝卸,並且不妨礙輪椅行駛將雙上肢放在桌面上保持坐位姿勢,可以預防手的浮腫還可以在桌面上進行簡單的作業活動
(3)正確的椅坐位:左右兩肩和軀干對稱,背部伸直,髖膝踝關節保持90°屈曲,為避免髖關節外展和外旋,應將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將雙膝並攏雙上肢置於身前的桌面上(圖4-4-10)
圖4-4-10正確的椅坐位
5.身邊動作訓練要求患者能自己完成的動作盡量自己完成盡可能地早期用健側手自己完成進食和梳洗等動作進食是自立度較高的ADL動作,OT師可以通過改造進食用具如將勺柄加粗,增加碟擋防滑墊,或通過調節桌子的高度來提高患者進食動作的獨立性;如果在輔助下可以保持床上坐位的話,可以使用攜帶型座便器完成大小便的排泄動作;在此階段還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穿脫衣服的訓練總之,要盡可能讓患者做能夠獨立完成的動作6.治療性作業活動以提高患者的活動性預防患側上肢的腫脹和患側忽視以及身體姿勢的固定等為目標,進行要求患者的肢體和精神都參與的活動,例如,簡單的智力測試,木釘擺放運動,兩手握在一起進行的上肢上舉的運動等
雙手十指交叉,患手拇指在上,在肘伸直位下兩手一起向上舉(圖4-4-11)
圖4-4-11雙上肢的上舉
反復進行這個動作的訓練可以在維持無痛的關節活動度的同時,促進患側肢體的知覺和坐位平衡等功能
(二)恢復期的治療措施
發病後非特異性的所有的功能都發生下降,而進入恢復期後則多見運動或者是認知等個別功能低下,這個時期的治療目標是:①提高低下的功能;②基於代償功能,使患者獲得相應的能力一般情況下目標①與目標②之間在時間上有先後順序,但多數情況下是同時進行的
提高低下的功能需要通過作業活動來進行活動的結構具有層次性,不同層次水平的活動所需要的感覺知覺運動認知心理社會性功能等是有所不同的,作業治療師需要分析作業活動的過程,掌握患者功能低下的程度,考慮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在選擇作業活動的時候,應考慮到最好採用略高於患者現有的功能水平完成時略感難度的作業活動,這樣的活動比較有利於提高患者低下的功能
1.感覺運動功能(上肢和手的動作)偏癱側上肢的功能恢復一般從上肢的近端開始,但是由於病灶部位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從遠端開始恢復的一般情況下會經過:發病後的遲緩性癱瘓;出現痙攣;痙攣加重,出現共同運動;痙攣減輕,出現分離運動等恢復過程,通過具體的作業活動和作業場面的操作以及練習等,提高患者上肢和手的控制能力治療的目標是使患者獲得感覺運動系統的協調性(coordination),這個過程就是廣義上的運動學習,同時還要參考上肢運動發育順序
上肢和手部動作的一般訓練原則:
訓練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強肌力,而是以改善運動模式為主要目的
訓練的重點:①形式(順序,模式);②准確性;③速度;④適應性(場面的變化等);⑤耐久性
完成作業活動所必要的上肢運動是從近端關節開始向遠端關節轉移,並且在運動中還要能夠保持肢體的各種肢位
手指不能運動時,可以利用訓練用矯形器
應該按照運動發育的順序來選擇作業活動
動作難度和復雜程度要從單純到復雜:①要素動作的運動模式從簡單到復雜(從聯帶運動到分離運動);②從連續動作到同時動作;③完成動作所需時間從短到長;④從平面的動作到空間的動作;⑤移動的距離從短到長;⑥從不需要手眼協調到需要手眼協調
(1)關節活動度訓練:無論是急性期還是恢復期,關節活動范圍的維持工作都非常重要
尤其需要從發病早期就開始進行關節活動度訓練,積極預防關節活動受限在尚未出現隨意運動患手還處於廢用手水平的階段,為防止今後出現更衣動作手的衛生管理困難等情況,也必須進行維持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能夠達到維持擴大關節活動范圍目的的作業活動有桌面擦拭運動砂板磨訓練體操棒訓練(圖4-4-12~17)
將患手固定於分指板中,使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同時將健手放在患手的手背上,兩手同時做向上推然後再向下拉的運動
4-4-12桌面擦拭運動(輔助的主動運動)
可以利用分指板或者折疊的毛巾進行桌面上的擦拭運動,促進肩和肘的主動運動要注意軀乾的代償運動以及異常的運動模式
圖4-4-13桌面擦拭運動(主動運動)
抓握單手用砂板磨的手柄,有的需要前臂旋前位有的需要前臂中立位,一般情況是初期採用前臂旋前位抓握,逐漸過渡到前臂中立位抓握活動過程中要注意避免軀乾的過度代償運動
圖4-4-14單手砂板磨運動
在使用雙手用砂板磨時,要注意雙上肢的對稱性,斜板的角度一般在0~55°的范圍內,在可能的角度下,反復做向上推和向下拉的交替運動雙手用砂板磨有橫位和豎位之分根據患者恢復的階段不同設計不同的動作,桌面擦拭運動不僅是前臂由旋前位→中立位→旋後位的變化,砂板磨傾斜的角度也可以發生變化,還可以設法給砂板磨增加一定的阻力
圖4-4-15雙手砂板磨運動
為了促進前臂和手的分離運動,有多種抓握形式的砂板磨可以供利用
圖4-4-16各種砂板磨磨具
(2)基本動作訓練:隨著患者病情進入恢復期,臨床上絕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痙攣和聯合反應,如果不及時給予抑制,會相繼出現病態的肢位姿勢及異常的運動模式,極大地影響機體功能的恢復針對進入痙攣期的患者進行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在訓練過程中應注意讓患者放鬆和休息,避免急速的過度用力的動作②在患側上肢痙攣比較明顯的階段,避免做對手的抓握功能要求較高的動作③避免過度使用健側手,過度使用健側手或健側過度用力的時候,會加重患側肢體的痙攣程度,影響患側肢體的功能恢復,針對痙攣可採用牽拉擠壓快速摩擦等方法來降低患側上肢的張力,如利用負重練習或在負重狀態下進行作業活動,能夠有效地降低患側上肢的痙攣程度
癱瘓側上肢運動障礙的特徵是:患者欲使用患手時就會調動上肢所有的力量,從而使肌肉緊張性增高,出現共同運動模式因此,作業療法師必須設法打破這種共同運動模式,在異常運動模式被固定之前,從初期就開始將正確的運動模式作為一種感覺信息輸入到患者大腦當中,逐步確立各關節的分離運動進行分離運動訓練時應該注意:避免選擇過於復雜的動作和活動;按照從近端關節到遠端關節的順序進行訓練因為,如果沒有近端關節———肩關節良好的分離運動和控制能力,就無法發揮遠端關節的功能,即使遠端關節———手的操作能力再強,也無法充分應用針對共同運動進行治療的最終目的,就是使遠端關節不受近端關節運動和位置的影響,能夠自如地操作和活動
生活中的很多活動都是由一系列動作組合而成的,最初患者很難完成一系列的連續動作,所以在最初的治療中,需要治療師將活動進行動作分解,並指導患者逐一進行練習,最終實現完成連續動作的目標物體的搬運移動操作是一種肩肘腕關節的多關節多組合,同時包括使用軀乾和下肢運動的復雜運動訓練就是指導患者利用正確的運動模式完成動作,並且通過具體操作獲得實用性上肢和手的動作中包含很多動作要素,其中5個基本要素是:①將手伸向目的物(reach);②抓握(grasp);③運送(move)
④定位(position);⑤松開(release)
1)上肢動作:針對上肢的功能訓練有許多作業活動可以選擇,如滾筒運動套圈運動木釘擺放運動患側負重訓練等,治療師必須根據患者恢復的階段,選擇最適合的作業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圖4-4-18~30)
患者雙手十指交叉,患側拇指在上,腕關節置於滾筒上方,在健側上肢帶動下完成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和肩關節伸展肘關節屈曲交替的運動
圖4-4-18滾筒運動(左側偏癱)
患側手在健側手的帶動下將大治療球推向健側增加軀乾的旋轉,促進患側肩胛的運動和對患側軀干進行牽拉
圖4-4-19床邊推大治療球(左側偏癱)
使用底部鋪有毛巾的分指板,給予前臂和手一定的支撐初期對運動方向以及作為軸的關節加以固定,輔助保持肘的伸直
圖4-4-20分指板(左側偏癱)
患者取坐位,將物品擺放在患者身前的地板上這種向下的取物模式促進了肩關節的屈曲和肘關節的伸展,隨著患者運動控制的改善,逐步將物品擺放的位置升高
圖4-4-21物品擺放運動(左側偏癱)
患者雙手十指交叉,患側拇指在上,用兩手的掌部握住木釘轉運和移動,以促進上肢的上舉和軀乾的平衡
圖4-4-22木釘擺放運動(左側偏癱)
患者雙手十指交叉,患側拇指在上,用健側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圈套到桿上
圖4-4-23套圈運動(左側偏癱)
為了不引起肩胛骨後撤肩外展肘屈曲等,治療師在患者的肩和肘部給予輔助,輔助量根據運動模式的情況逐漸減少,促進正確運動模式的學習
圖4-4-24套圈運動(治療師輔助)
減少輔助量直至患者可以獨立完成改變桿的位置和高度,以提高肩關節的適應性,從肘伸展前臂旋前的模式變化到肘伸展前臂旋後的模式
圖4
⑶ 作業療法治療技術按照作業技能是怎樣分類的
(一)感覺技能訓練
感知覺訓練(sensoryandperceptualtraining)包括:對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患者進行淺感覺實體覺(stereognosis)運動覺感覺運動覺的訓練感覺訓練的主要方法包括感覺再教育脫敏療法和代償療法
1.感覺再教育對於周圍神經損傷患者的感覺再教育,早期患者的訓練重點是將刺激的視覺反應與感覺反應相對應當能夠感覺到固定的觸覺並能將之很好地定位後,就可以開始通過觸覺來分辨物品的訓練對於腦卒中後患者的感覺再教育,強調將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的再教育結合在一起進行,鼓勵在早期就進行有目的的大量的感覺和運動訓練,如雙手進行上舉運動
2.脫敏療法最初可以用夾板或襯墊對敏感部位進行保護,隨著治療取得進展逐步去除保護性用具對敏感皮膚的刺激分為五個級別級別1:音叉石蠟按摩級別2:
電池震動器加大力度的按摩鉛筆頂端的橡皮按壓產生的觸覺級別3:電震動器質地辨別級別4:電震動器物品辨別級別5:工作和日常生活動作當患者對當前級別的刺激沒有疼痛反應後可進入下一個級別
3.代償療法經常的體位變換可以避免持續的低強度壓力對肢體尤其是對骨突出部位造成的損害遠離過冷和過熱的危險因素避免皮膚和物品間的反復運動和摩擦教會保護性感覺缺失的患者注意對水泡割傷挫傷部位的保護以避免感染感覺障礙的代償技術還包括用其他感官來替代,如用視覺代償以避免接觸鋒利的物品而受傷
(二)運動技能訓練
1.改善肌力和肌張力的訓練利用作業活動或對作業活動進行改造,如利用木工銅板砂磨板等作業活動,為患者提供抗阻抗重的主動運動使用錘子改善上肢肌力;使用面團泥團訓練手握力;使用硬幣訓練捏力;採用神經肌肉促進技術中的本體促進技術皮膚感覺促進技術Bobath技術Brunnstrom技術調整肌張力,如選擇接近日常活動的洗臉梳頭穿襪等對角螺旋性運動,改善和調整肢體肌張力;採用不同的反射性抑制體位調整肌張力,如仰卧位下伸肌張力增高,俯卧位下屈肌張力增高;利用不同的反射性模式抑制肌肉痙攣,誘發軟弱無力的肌肉收縮,以保證各項作業治療的順利進行例如,偏癱患者在進行手工作業前,先對患側上肢進行擠壓牽伸及感覺刺激,使痙攣的肌肉充分放鬆,無力肌肉興奮性明顯提高後,再完成布置的手工作業骨折和偏癱造成一側上肢功能障礙者可以訓練單手操作完成系扣系鞋帶穿脫衣褲,用非優勢側手書寫開鎖拍球捏泥開門等,都可以預防肌肉萎縮
2.維持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利用桌面推拉滾筒運動或擦拭運動以及不同高度的木釘盤的擺放拋氣球等作業活動,充分改善上肢的活動范圍,盡可能鼓勵患者通過完成日常活動,來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度
3.運動協調性和靈巧度的訓練包括粗大運動協調功能訓練,如翻身抬頭坐卧轉換坐站轉換上下樓梯步行活動,提高患者軀體和肢體的綜合協調控制能力精細協調活動訓練,可以利用洗碗撿米粒編織木刻嵌鑲等作業活動,充分改善眼-手協調和靈巧度利用拼圖插板搭積木等游戲提高視覺運動整合能力讓患者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一條直線,逐漸減小平行線的間隔,如由3cm逐漸減至1cm,以訓練上肢精細協調控制能力,或練慣用筷子或鉗子持物等
4.平衡訓練平衡能力關繫到患者坐位或站位的靜態自動態和動態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是保證患者進行各種手工作業日常步行穿衣等活動的基本條件作業治療師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師進行平衡功能訓練,利用巴氏球保持患者坐位平衡,鼓勵患者坐在桌前雙手靜置於桌面上保持靜態平衡,或完成簡單的手工作業活動;早期進行雙上肢的日常活動,如穿衣洗漱等活動;讓患者坐或站在床邊利用單手或雙手伸向不同方向取物,或進行木釘盤擺放作業;利用套圈作業和拋氣球游戲訓練患者的坐位或站位2級平衡訓練;可選擇一些娛樂或體育活動,如跳集體舞拍球蹦床騎馬水中步行等活動,都能提高平衡能力
5.身體移動能力訓練如何恢復乃至提高患者的移動能力是康復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就需要患者能在所處的環境中進行身體的移動例如,床上的移動,從床移動到衛生間以便於使用洗手池或馬桶,或是移動到便利店劇院和工作等場所
進行移動訓練時治療師必須清楚不同的患者在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時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習慣,每個患者都會面臨各自不同的問題;因此,治療師要認真聽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造,並應用一些輔助設備幫助他們提高移動能力
身體的移動需要患者具備一定的軀體功能,如,肌力身體的協調性和關節活動范圍等患者可能存在不止一個方面的障礙,例如,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可能存在關節活動范圍的問題同時還有肌力較弱和疲勞的問題;脊髓損傷的患者可能感覺功能減退,同時還有肌肉無力或癱瘓的問題,患者的功能在一方面或幾方面存在障礙時,輔助設備和代償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障礙可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對不同的移動能力產生影響,如腦卒中偏癱的患者可能需要輪椅來進行戶外的移動,但在居室中只需要拐杖來輔助行走
訓練的第一個階段是達到在醫院或其他康復設施內的獨立移動第二個階段是達到在家和社區內的獨立移動,治療師要把患者實際的家庭環境也就是患者將要回歸的環境因素考慮在內,環境包括居室院子小區和社會即患者工作學習的環境,作業治療師應對患者實際的生活環境進行評價,並給出出院後的建議,這樣才能把康復的效果延續
身體移動訓練包括卧位下在床上的翻身左右移動,床上的坐起躺下,坐位下的前後左右移動,輪椅與床便器椅子汽車等之間的轉移等患者在作業治療師的指導下,訓練完成以上各種轉移,最終實現獨立轉移目標獨立轉移包含兩個意義:一是靠患者自身能力的恢復實現獨立轉移;二是自身能力有損害,但藉助某種輔助裝置和操作技能使其獨立完成轉移獨立轉移的基本原則:首先是治療師幫助患者轉移時其指令必須清楚;整個轉移過程中必須保持平衡;學習獨立轉移的時機要適當,太早則患者因失敗而失去信心,太晚則因依賴而失去興趣;應當教會患者利用體重轉移,如利用傾斜力和翻滾力以增加起身的動量其次,需轉移的兩個平面之間高度盡可能相等而且穩定,兩個平面應盡可能靠近,其間以轉移板連接;輪椅轉移時必須先制動;有幾種方法可供選擇時,以最安全容易的為最好如果患者不能達到獨立轉移,則訓練其實現輔助下轉移輔助下轉移的原則是輔助者與患者之間互相信任輔助者知道患者有什麼缺陷,體力和認知如何,需要何種方式和多少力度的輔助患者預先告知輔助者自己習慣的轉移方式,轉移時輔助者與患者應當互相支持,協同用力輔助者需要相當的技巧而不能單獨依靠體力,輔助時主要依靠下肢力量因此,通常輔助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並一前一後,髖膝可以微屈,但腰背及頭頸必須伸直,旋轉時避免用腰而用足的力量轉移前必須准備好必要的設施與空間,使轉移過程中無障礙;輔助者必先注意衣著,尤其應避免穿著鞋底易滑的鞋,衣著要方便活動,注意防止頭發和戒指掠過或牽扯患者輔助者必須了解自己的體力和技能,沒有把握時不要單獨行事;應先使患者了解轉移的目的和方法,處於最好的起始位置,並已排空大小便,轉移中不會發生大小便失控輔助者應當使自己的指令明確地被接受,與患者有語言文化差異時尤應注意這里介紹幾個常用的移動技術
(1)仰卧位至(床)端坐位:頸7損傷的患者不利用任何輔助器具完成從仰卧位至(床)端坐位的體位變換①用肩胛和肩部肌肉的力量移動到肘支撐位②用一側肘關節支撐保持平衡,用另一側的肱三頭肌將軀乾的上部撐起,再用保持平衡側的肱三頭肌支撐將軀幹完全撐起於長坐位③將一隻手支撐於身後保持平衡,用另一隻手將腿移向床邊
④當移動至床邊時,將身體傾斜用一隻手支撐在輪椅座上保持平衡,用另一隻手將靠近床沿的腿移至床下⑤再將另一條腿移至床下⑥現在已處於(床)端坐位,准備好轉移至輪椅
(2)輪椅至床的轉移:下肢癱瘓的患者獨立進行從輪椅至床的轉移①患者將輪椅盡量靠近床邊與床平行並剎車固定,將左側的扶手移開②將轉移板置於輪椅和床之間的縫隙上,防止身體與輪子的磕碰損傷皮膚③患者將身體重心傾斜向左側保持平衡,用右側上肢支撐將臀部從輪椅移至床上④在床邊穩定住平衡⑤右手支撐在輪椅座上,用左手將左腿抬起⑥將左腿放置於床上⑦將腿擺直⑧重復以上步驟,將另一條腿放到床上,記住保持平衡是獨立完成轉移動作的關鍵
(3)輔助下輪椅至床的轉移:輔助下從輪椅至床的轉移動作包括如下步驟①將患者的臀部向前移動至全部輪椅作為面積的前2/3處,這主要是為避免在轉移的過程中與後輪發生碰撞損傷皮膚②將患者身體向前傾斜使患者的頭部依靠在輔助者的右側大腿上如果條件允許,患者可將左手放在輪胎上給予適當輔助輔助者用自己的腿保持患者的腿於相對穩定的姿勢③輔助者用上肢和腿的力量將患者輕拉向前,抬起患者的臀部並轉向床的方向④患者的重量如果被充分向前轉移了,因此全部過程幾乎不用向上提的力量
6.實用步行訓練作業治療中的步行訓練與物理訓練中的步行訓練側重點不同物理治療中的步行訓練,主要強調下肢具備行走能力的各組肌群和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以及步態訓練;作業治療中的步行訓練,強調實用步行能力訓練,訓練患者能在有效時間距離內安全行走,指導患者適應不同的地面不同的環境障礙物等,保證患者最終能步行穿過街道商場車站鬧市公園工作場所等這種步行能力的訓練,實際上要求患者具有綜合活動技能
7.增強全身耐力的訓練原則為少負荷,多重復根據患者的狀況興趣安排或較容易簡單或較難復雜的作業活動
8.神經生理學療法神經生理學療法包括Brunnstrom療法Bobath療法本體感覺性神經肌肉易化技術(PNF)Rood療法等
(三)認知技能訓練
認知技能訓練(cognitivetraining)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記憶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1.注意力訓練注意是對事物的一種選擇性反應根據參與的器官不同可以分為聽覺注意和視覺注意等注意力的訓練要求患者保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並逐漸延長注意的時間和范圍例如治療師以每秒一個的速度給患者念隨機排列的數字,從兩個開始,每念完一系列讓患者重復一次,一直進行到患者不能重復為止或者要求患者用鉛筆從漢語拼音字母如DTEWCVBYUNDFTVC中刪去治療師指定的字母「T」,成功後增加難度,紙上同時出現大寫和小寫字母,讓患者從更多的字母中刪去指定的字母
2.記憶能力訓練記憶是過去感知過體驗過和做過的事情在大腦中留下的痕跡,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應,包括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簡單記憶和復雜記憶等復述是記憶訓練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患者無聲或大聲重復要記住的信息,復述的內容可選擇數字名字詞彙等,隨著記憶的進步逐步增加難度記憶訓練中還可以通過啟發誘導幫助患者回憶一天做過的事情或製造令人難忘的聯想來加強記憶當語言性記憶較差時鼓勵用形象記憶
3.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訓練患者對不同物品或事物進行分類,如食品(雞蛋麵包牛肉蘋果白菜等)衣物(襯衫褲子襪子鞋手套等)學慣用具(鉛筆橡皮尺子等),再從粗分類到細分類,如將食品進一步細分為肉類蔬菜水果等向患者出示有共同點的物品或片語,如貓-狗,楊樹-柳樹,床-衣櫃等,讓患者回答每一對物品的共同之處,學會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經常向患者提出一些如「迷路了怎麼辦」「出門回來發現忘記帶鑰匙怎麼辦」等問題,治療師觀察患者表現並提供不同的幫助,包括需解決問題的步驟分解給予提示等,幫助患者提高分析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4.定向能力訓練讓患者反復練習從一個地點走到另一個地點,如從病房到治療室,從治療室到食堂,路線的設計要從簡單的直行到復雜的轉彎,從近距離到遠距離如果定向障礙與空間關系障礙有關,應先重點治療更為基礎的空間關系障礙
更多認知技能的訓練內容參考認知障礙的作業療法
(四)吞咽技能訓練
國外的吞咽技能訓練常常是由語言治療師和作業治療師來完成治療前常規進行動態食管鋇餐造影,將患者整個吞咽過程動態拍攝下來,分析吞咽困難發生的時期和部位,指導治療師制定訓練方案除影像診斷外尚應進行正常反射(嘔反射和咳嗽),異常反射(咬合反射吸吮吞咽),飲水試驗和頭頜舌的控制等評定吞咽障礙的訓練主要是控制吞咽過程中食物團的流動和防止誤吸包括吞咽器官運動訓練感覺促進綜合訓練和攝食直接訓練,進食時盡量要求患者取坐位
(五)心理技能訓練
殘疾人的心理變化一般經歷震驚否認抑鬱承認和適應等階段,作業治療中非常注重對患者心理技能的訓練,治療師不僅通過在治療過程中與患者的交談,幫助患者樹立戰勝殘疾重返社會的信心,更通過安排不同的作業活動調整患者的心態和情緒,使患者從傷後的震驚否認階段過渡到適應階段訓練中患者可以通過摔打膠泥發泄內心的憤怒和不滿;可以通過繪畫表達心中的思念和願望;可以通過完成一項簡單作業重拾信心和勇氣;可以通過幫助他人完成作業而重新發現自身價值
⑷ 作業療法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作業治療的評定內容包括感覺運動功能、社會心理功能、認知綜合功能、環境、日常生活能力。
感覺運動功能包括肌力、關節活動度、反射、軟組織結構、肢體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越過中線運動、協調性、平衡功能、對刺激的接受和處理能力等。
認知綜合功能即運用腦的高級功能能力,包括覺醒水平、定向力、注意力、認識力、順序、定義、概念、解決問題、學習概括、時間安排等等。
社會心理功能是指融人社會能力和處理情感的能力,包括自我概念、價值、興趣、介入社會、人際關系、自我表達、自我控制、應對能力等。
活動特點
1、針對性:作業治療是根據病、傷、殘者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會和職業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選擇有自的的活動進行治療和訓練,如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認知、感知功能訓練、上肢功能訓練等,來改善患者身體上、心理上的功能障礙。因此,目標明確,針對性強。
2、科學性:選擇的作業活動性質及其作用是以科學知識作為依據,在活動分析和功能評定的基礎上制訂,能增進患者的功能和能力。不是盲目的、機械的、不合理的。
3、趣味性:活動內容與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學習有關,符合患者興趣和需求,能被患者接受,活動方式在一定范圍內由患者自己選擇;治療環境的設施與氣氛接近於家庭、工作和社會環境,具有現實性與生活氣息,因此,不但能提高患者的興趣,也能提高治療的效果。
4、主動性:作業治療中所採用的作業活動需要患者的主動參與才能完成其治療效果與患者主動參與的程度成正比。患者的主動參加調動機體的積極性,並可從作業結果中得到一定滿足。醫生、治療師、護士以及家屬在作業治療中只是起著監督的作用,將幫助降低到最低限度。
5、調節性:活動量可調節,可根據患者的年齡、功能情況,從活動時間、活動強度、間歇次數和時間等方面循序漸進地增減活動量。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作業療法
⑸ 作業療法治療技術按照作業功能是怎樣分類的
(一)日常生活活動技能訓練
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yofdailyliving,ADL)是指一個人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天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分為基礎性日常生活活動(basicactivityofdailyliving,BADL)
和工具性或手段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正常人來說這種能力是極為普通的,而對於殘疾人來說,由於功能障礙,會造成部分的或全部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喪失殘疾的程度愈大,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就愈大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使患者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生活中,都能夠不依賴他人而獨立生活當患者經過努力能完成這些動作時,在心理上就可以建立起獨立生活的信念,從而對康復治療充滿信心,最後取得治療的成功日常生活活動技能訓練成功與否,取決於患者的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取決於家庭成員的理解與配合,取決於醫護人員指導與支持作業治療師應細致全面評價患者的功能能力願望,明確他們是怎樣進行日常生活的,能做多少日常活動,難於完成的是哪些項目,功能障礙的程度如何,在確定其問題點和治療目標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日常生活活動技能主要包括基本日常活動家務活動和文娛活動
1.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包括如穿衣物准備食品和使用餐具進食個人衛生(洗漱沐浴化妝整容修甲)用廁移動(體位轉換床椅轉移坐站轉換步行上下樓梯等)如腦卒中後偏癱患者需要訓練單手化妝剃鬍須和穿衣褲等;顱腦損傷患者訓練洗臉刷牙等的程序和步驟,如何避免僅進食一側的食物;髖關節置換患者訓練洗澡坐廁;截癱患者訓練自我清潔導尿大小便控制和床椅轉移;雙上肢癱瘓的患者練慣用輔助具幫助進食等總之,作業治療師訓練用新的活動方式方法,或應用輔助器具的幫助和使用合適的家用設施,指導患者用患肢或健肢代償完成日常生活活動;並指導患者在日常活動中如何省力,如何減少能量消耗,如何改裝家用設備,如何使用自助具以達到生活能力的完全自理作業治療部門應備有相應的日常訓練設施,如洗漱具進餐用具坐便器轉移用具廚房用具等,幫助患者進行ADL訓練
2.家務活動訓練教會患者如何安排並進行家務活動,如烹飪洗衣熨燙衣服購物居室清潔家用電器的使用理財等,並指導患者如何省力以減少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如何進行房屋或家用設施的改造以適應患者的功能水平,如何利用代償的方法或藉助輔助器具進行家務活動,使患者盡量達到家務活動的自理
3.文娛和游戲治療健康生活來源於身體精神心理和社會三方面的和諧統一作業治療中文娛和游戲的價值正是這三方面有機結合的體現通過文娛和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全身耐力改善肢體的協調性,還可以調節情緒放鬆精神消除抑鬱陶冶情操發展患者的興趣,並且通過有選擇的集體游戲和活動,提高患者的參與和交往能力常用的文娛項目有唱歌棋牌繪畫球類活動等
(二)工作和職業技能訓練
1.教育如果患者是學生,就要積極創造機會使患者重返校園除了在課堂上所需的如坐位平衡移動手指精細動作注意力理解力等能力外,還要考慮學生參加郊遊學生勞動課外活動等活動的需求
2.工作和職業技能工作和職業技能訓練()是作業治療中的一個重要治療內容作業治療師在確定治療方案之前,除應了解患者的功能能力以外,還應結合職業咨詢和職業前評定以及患者的意願,在此基礎上選擇和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法,組織患者在專人指導下參加適當的工作和生產勞動,以轉移患者注意力,調整精神和心理狀態
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基本勞動和工作技巧,如木工紡織車縫金工皮工黏土製陶機電裝配與維修辦公室作業(打字資料分類歸檔)等,作為恢復工作前或就業前的訓練,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技能專長興趣目前身體的功能狀況及預後就業的可能性,是否需要改變工種或恢復傷病前的工作等,向患者提供有關就業的意見和建議,並選擇有關作業活動對患者進行訓練,以幫助其恢復基本的勞動和工作技巧,從而達到改善和提高其功能,促進回歸社會的功效在正式從事職業工作前,先進行體能技能心理等方面的訓練,為患者順利就業創造條件
工作和職業技能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較為實用的有:
(1)動手操作:指導患者進行實際操作,邊講解邊示範,患者通過聽看和模仿操作獲得技能
(2)模擬訓練:在模擬的生產環境中訓練
(3)生產實習:患者在實際生產場地,按照生產部門規定的產品質量數量和實際操作規程進行訓練
(4)模塊式技能訓練:這種方法是國際勞工組織開發出來的一種較為先進的培訓模式,簡稱為MES(modelsofemployableskills)這種訓練方法旨在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培養出優秀的技術人才它的培訓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材基於對每一個工種任務和技能的深刻分析,嚴格按照工作規范,開發成不同培訓模塊,形成一個積木組合式的教學形式,具有教學靈活應用性和針對性強的特點
(三)利用手工藝製作活動的治療技術
作業治療師經常通過指導患者進行手工藝製作(如陶藝馬賽克工藝皮革工藝等)開展治療活動,這些活動在改善患者軀體功能障礙的同時,還能起到宣洩情緒提高注意力和緩解精神緊張等心理方面的治療作用由於指導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一門製作技術,而是通過活動達到治療的目的,也就是改善患者的某項功能或能力的障礙,因此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興趣心理和精神狀態社會背景等條件,結合患者的軀體功能障礙選擇活動項目,以獲得預期的效果以下重點介紹幾種經常應用於作業治療的工藝活動
1.皮革工藝皮革製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用皮革製成的文具盒眼鏡盒錢包鑰匙包等日常生活用品圖案新穎,美觀大方又有實用價值,極易引起患者產生興趣這項作業活動比較容易學習,而且可以根據製作物品的大小與製作的難易度進行分級,是一項不論男女老幼均可從事的作業活動
(1)治療作用:皮革作業可以對患者的身心兩方面起到治療作用通過皮革作業不僅可以增強上肢肌力和坐位耐久力,改善手-眼協調性和手指精細動作能力,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范圍,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培養創造力,緩解精神緊張
(2)工具和材料:皮革工藝所需的工具包括橡膠面的操作墊板木錘裁皮革用刀刻刀染料盤打孔器皮革工藝的圖案書海綿紗布筆(著色和刷黏合劑用)帶各種花紋和圖案的模具穿皮條用針剪刀所需材料為牛皮皮條染料搭扣鉚釘等
(3)製作方法:下面以製作錢包為例介紹皮革工藝的製作過程
1)選擇圖案:可以選擇皮革工藝參考書上的圖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簡單的圖案
2)復制樣紙:確定好圖案後,將透明紙置於圖紙之上,將圖案拓畫下來即可需注意的是只需將圖案的大體輪廓拓下來,現成的花紋和圖案部分不需要拓,之後使用專用的圖案模具打制便可
3)裁剪皮革:按照所選圖案的尺寸在皮革材料上設定標記,然後用裁剪皮革的專用刀具將原材料進行裁剪
4)將樣紙臨摹到皮革上:用海綿沾水後輕輕地塗抹在皮革上,使皮革的表面濕潤
待皮革略微變色之後,再用壓痕器沿著圖案線條一邊描圖一邊用力向下壓,使圖案清楚地顯現在皮革上
5)刻印:將皮革置於橡膠面的操作墊板上,首先用刻刀沿著已經臨摹好的圖案線條將皮革割開,再使用模具和專用木槌按照圖案敲出立體感模具使用過程中應盡量與皮革平行放置,防止由於模具的傾斜而造成圖案的印痕深淺不均另外對每一個模具的敲擊力度也應該盡量保持一致才能使圖案美觀
6)染色:完成刻印工序後就要進行著色處理的步驟了,一定按照先淺色後深色的順序進行
7)上光:待染色工序完成並已確實風干後方可上防脫色以及防水塗料
8)縫邊:用打孔器在距離皮革邊緣約4mm的地方均勻地進行打孔,最後用事先准備好的皮條來完成邊縫的「縫合」操作
(4)注意事項:運動失調和隨意運動嚴重障礙的患者不適宜進行此項作業活動,在作業過程中應格外注意裁剪皮革用刀等工具使用的危險因素和管理
2.銅板作業銅板工藝品是用於裝飾牆壁的藝術品,這一工藝活動在歐洲擁有比較悠久的歷史通過銅板製作工藝可以製作出的作品種類較為豐富,也便於作業進行者發揮創意,製作出自己喜愛的製品該作業活動更適合男性患者,由於製作簡單,對於上肢功能恢復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能有效地改善心理狀態,是作業療法中常用的作業活動
(1)治療作用:可以增強上肢的肌力,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范圍,改善手-眼協調性,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培養創造力,通過敲打作業有助於宣洩攻擊性
(2)工具和材料:銅板作業所需的工具包括金工用剪刀錐子木錘厚絨布墊紙筆復寫紙圖案參考書所需材料為銅板(約0.3mm)木板氧化劑砂紙等
(3)製作方法:①選擇或者自己創作圖案,並將圖描到紙樣上②根據圖案的大小用金屬專用剪刀裁剪適當規格的銅板材料③將選擇或創作的圖案復制到銅板上④銅板放在絨布墊上,然後沿圖案線條將平底的金屬棒垂直置於銅板上,用木錘或鐵錘沿描線敲打,使圖案部分突出⑤在圖案的部分完成以後,由於銅板的各個部位所受到的力量並不是非常均衡,所以銅板的邊角部分有時會翹起來,這時可以用平面木錘輕輕敲打翹起的部分,使銅板變得平整⑥根據喜好,可以將凹陷的部分用蠟遮蓋,保留銅板的本色,將突出的圖案部分著色;也可以用氧化劑將銅板氧化變為黑色,再用鐵砂紙將突出的圖案部分的黑色打磨掉變為金黃色⑦將作品裝入特製的鏡框或直接固定於木板上
(4)注意事項:銅板裁剪後邊緣銳利應防止被割傷,工具如錘子和剪刀等要注意保管和使用安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噪音,要選擇合適的作業場所並在桌面上墊絨布墊子以免影響他人
3.繪畫活動繪畫活動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利用筆墨顏料紙布等繪畫工具和材料,通過線條明暗色調透視及構圖等方法,進行創作表現社會生活的過程繪畫活動需要掌握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結合大腦進行分析,再通過手錶現出來
(1)治療作用:力求通過繪畫創作過程,提高患者精神集中力,改善手眼協調性,穩定情緒以及豐富生活體驗和促進與他人的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繪畫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目的不同而分別進行選擇偏癱的患者可以採用以下任意一種方式進行訓練
(2)繪畫方式:①塗色:在原有的圖案上著色,可以採用彩色鉛筆蠟筆水筆水彩顏料等任何畫筆,依照圖書上的顏色塗色,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選擇顏色圖案的繁簡程度,需要根據患者的功能水平來選擇和確定②拓畫:同樣可以任意選擇線條的粗細和圖案的繁簡程度另外,使用毛筆進行拓畫的難度大大高於使用鉛筆進行操作,毛筆的運用對腕關節的穩定性有極高的要求③臨摹:較適合單人治療活動④速寫:採用小組活動的方式,比較便於患者之間的交流⑤素描:對作品完成度的要求伸縮性比較大,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韌性⑥創作:最能夠表現創作者內心活動的方法,除單人創作之外,也可以應用於小組活動
(3)工具和材料:繪畫用紙(各種規格)筆類(鉛筆彩色鉛筆水彩筆毛筆等)橡皮圓規直尺小刀顏料容器畫板定畫液美術參考書等
(4)活動過程及注意事項(以塗色為例):①准備輪廓線條圖以及彩色水筆或鉛筆
②指導患者按照自己的愛好,將圖塗上適當的顏色根據需要,也可以指示患者按照要求塗色③可以選擇一種圖案復制後多次進行塗色訓練,並記錄每次創作的日期,以便於今後進行比較;也可以選擇多種圖案,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進行塗色注意在初期不宜選擇過於復雜的圖案④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活動時,必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繪畫用具必須准備人手一份
4.刺綉工藝刺綉是利用針和絲線在綢布上作畫的一種民間工藝傳統的產品有著名的蘇綉湘綉蜀綉等現在,利用傳統刺綉的手法,採用單純的圖案,利用毛線進行刺綉,製作出粗獷質朴的作品也不少見
(1)治療作用:在刺綉尤其是進行傳統的精細的刺綉過程中,要求精神高度的集中,並且需要在作業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狀態另外,對姿勢的保持能力肩關節的穩定性手指的精細動作等身體功能也有較高的要求作業療法就是利用刺綉工藝活動的這些特點,將其應用於偏癱患者的作業治療中,力求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各種功能
(2)材料和用具:綉花針綉花綳子紙鉛筆皮尺剪刀粉餅復寫紙參考書籍和圖案布(各色棉布綢布或者各色粗布)各色綉花線等
(3)製作過程和注意事項:①首先確定製作作品的用途以及規格②確定圖案和綉線的顏色③在准備綉花的部位用綉花綳子綳緊綉布,從背面開始進針,按順序刺綉,直至全部綉完④根據訓練的目的,使用健側手或者患側手進行刺綉如果是以改善患手的精細動作為主要目的,使用健側手把持綉花綳子;以訓練患側手作為輔助手為目的的時候,應注意用患側手平穩地把持綉花綳子;而以休閑娛樂為主要治療目的的時候,治療者應設法製作固定綉花綳子的輔助器械⑤綉制完畢以後,需清洗檯布,注意將被污染的部分和圖案的痕跡洗滌干凈並熨燙平整⑥刺綉的部分應始終位於綉花綳子的中央部分,刺綉過程中,應按照作業進度隨時調節⑦注意綉線不要拉得過緊,避免綉布出現皺褶⑧一次取線的長度不宜超過80cm,過長容易打結,過短會遺留過多的疙瘩
5.繩編工藝繩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對線繩的編結可以製作出各種裝飾品進行繩編工藝不需要特定的場地,沒有污染和噪音,是一種易於開展的作業活動
(1)治療作用:進行繩編可以增強坐位平衡能力和坐位耐久力,改善雙手以及手-眼協調性,提高手指精細動作能力,在心理方面可以培養患者的創造力,提高注意力,緩解精神緊張
(2)工具和材料:繩編所需的工具包括薄板圖釘剪刀捲尺鉤針透明膠帶夾子參考書籍,所需材料為可用於編結的各種線繩等
(3)製作方法:在進行編結之前有必要先學會一些基本結法(如同心結),因為作品多由這些基本花樣連接而成下面以製作杯墊為例介紹繩編的製作過程①准備36條50cm2條60cm長的單色中粗棉線繩②將36條50cm長的棉線繩並排擺在木板上,2條60cm長的棉繩分別放置在兩端,棉線繩的頂端用夾子或圖釘固定③編結起頭的部分,將處於一端的長棉繩橫向拉起,從相鄰的棉繩開始,依次在長的棉繩上編結④編結花樣部分,以4條棉繩為一組,每組以中間兩條為芯,編結外側兩條編結時應用力均勻,避免因線繩過緊或過松而影響作品效果⑤第一行編結完畢後開始編結第二行,編花結時花樣要相互交錯,即應以第一行兩個相鄰花樣外側的棉繩為芯,用分別與其相鄰的棉繩編結,以此類推⑥編結結束收邊時,採用起頭部分的編結方法,將剩餘較長的一側棉繩當作「芯」橫向拉起,將其他棉繩在其上按順序分別編結⑦最後將兩側殘留的棉繩用剪刀裁剪整齊
(4)注意事項:編織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細小的絨毛刺激患者呼吸道,因此對於有呼吸系統疾患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此項作業活動有感覺障礙的患者要注意圖釘和剪刀等的使用安全
6.剪紙工藝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將紙鏤空一部分之後而形成一幅圖畫圖案或文字的過程,又稱為刻紙窗花和剪畫剪紙工藝活動既可以單純製作剪紙,也可以將剪紙作品應用於其他作品上,或者進行套色處理,都會使剪紙獨具風格例如,賀年卡上如果加上自己創作的剪紙作品,會令人耳目一新
(1)治療作用:通過剪紙活動,既可對患側手進行輔助手的訓練,也可以通過患側手對剪刀的操作進行手靈巧性訓練,同時也可使患者注意力和耐久力等功能得以改善
(2)工具和材料:紙剪刀參考圖書等
(3)注意事項:剪紙工藝活動應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挑選有治療價值的圖案進行;因為必須使用鋒利的刀具,故應注意安全,避免皮肉損傷,使用結束後妥善保管
7.紙工藝人們利用紙張經過巧妙的構思和發揮無限的想像,能夠製作出豐富多彩的紙制工藝品
(1)治療作用:可提高脊髓損傷患者上肢尤其是手部的各種功能,以及精細操作的能力
(2)工具和材料:除了基本材料紙張(稍厚的紙)以外,一般還需要:鉛筆橡皮直尺圓規剪刀膠棒鑷子水彩圖案參考書籍等工具
(3)製作過程:作業治療經常利用紙卷製成各種工藝品的作業活動具體方法就是先將整張的紙捲成細捲筒狀,再利用這些紙卷經過拼搭砌,黏合成各種形狀的作品,用這種方法製作出的樓閣亭台惟妙惟肖,極具裝飾效果紙卷製作過程中,不需要特殊的場地和設備,不會產生噪音和污染,使用的材料簡單,十分便於各種患者採用過程包括:
①首先設計圖形,盡可能畫出設計圖,標出每個部位以及每個色調需要的紙卷數目,並確定作品規格,根據作品大小決定紙卷的直徑和長度②製作紙卷將紙斜向放置,從一角開始向對角線方向卷,直至將對角完全捲起,然後用膠棒塗抹固定③將所需要數目的紙卷製作完畢後,統一塗色,需將紙卷一周均勻塗抹根據情況也可以完成結構拼接後,再對外觀進行整體塗色④紙卷完全乾燥以後,用剪刀或者裁紙刀,按照所需要的長度將紙卷剪斷,並將邊緣修剪整齊⑤按照圖案將紙卷黏合成型
(4)注意事項:①製作完成的紙卷需要一定的硬度,避免紙卷表面出現凹陷因此,卷的時候,需要將紙拉緊,或將紙卷放在手中反復向卷的方向搓②製作同一作品紙卷的時候,使用的紙張最好類型相同規格相等,並且應掌握相同的力度,這樣才能確保紙卷的直徑相當,製作出的作品美觀整齊③可以利用牙簽雪糕內芯等材料,按照紙卷工藝的技法進行製作,木製材料能夠使作品更加逼真精緻
8.園藝有條件的康復設施可以開展園藝作業園藝是指種植蔬菜花卉果樹等的技術人們將一粒種子通過播種施肥澆水等一系列作業後,能夠獲得鮮花和豐碩果實的獎賞從治療角度分析,從事園藝活動具有改善精神功能和身體功能兩方面的功效
一方面,園藝活動以在戶外活動為主,有利於放鬆心情,通過種植花果樹木觀賞植物及蔬菜類,在收獲季節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每日必須從事的栽培工作,有助於幫助患者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培養責任心另一方面,從事園藝活動時,需要充分的身體耐力協調的身體功能和全身各個關節的良好的運動能力,對於各種工具的使用也是極好的實踐機會在醫院可以充分利用花壇等空地,為患者開辟一塊園地,或者在病房的陽台平台上,開設患者專用的場所
(四)壓力治療
壓力治療是指採用一定的壓力作用於人體體表,以預防或抑制皮膚疤痕增生,防止肢體腫脹的治療方法壓力治療臨床應用包括壓力衣壓力墊和支托架常用的壓力衣類型包括壓力面罩壓力背心壓力手套壓力襪等,根據疤痕的位置和治療目的加以選擇
壓力墊通常與壓力衣配合使用,使用壓力墊的目的:一是填充凹陷部位,一些凹面如腋窩在穿壓力衣後仍很難獲得壓力,用相應的壓力墊將凹面填充使其變成平面或凸面以得到適當的壓力;二是減小疤痕表面的曲度,有些部位如前臂在穿上壓力袖後,兩側所受的壓力遠遠大於掌側和背側,通過在掌側和背側增加壓力墊以將其曲率半徑變小從而增加壓力;三是建立曲度以集中壓力在所需要的部位,如果在肢體上只有一處小范圍的疤痕,可以在這處疤痕上加上壓力墊,讓其變成一個高出周圍的凸面,從而獲得更多的壓力支托架常用於配合壓力衣的使用,保留身體某部位的外形或輪廓,對抗可導致畸形的力量
(五)開具輪椅處方
輪椅是康復中的重要工具患者由於步行能力降低或喪失而依賴輪椅作為代步工具
作業治療師從輪椅的安全性患者的操控能力舒適性使用地點等方面綜合考慮為患者提供輪椅處方輪椅處方的內容包括座高座寬座深輪椅扶手的高度靠背的高度腳托的高度等
(六)環境改造技術
當患者因為殘疾不同程度影響了他的獨立活動時,必要的環境改造可以減輕患者的殘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根據癱瘓或其他功能障礙的情況,為患者提供有關出院後住宅條件的咨詢(包括進出通路房屋建築布局設備等),提出必要的裝修意見如對殘疾者的房屋進行改建,將入門台階改為斜坡,增加入口寬度以利於輪椅出入,去掉房內的門檻,廁所不用浴缸,牆壁上裝好扶手,降低廚房工作檯面高度等四肢癱患者可以利用環境控制系統控制室內電燈電話電視洗衣機床椅收音機等用具住在高層的患者想辦法調到底層以方便外出活動
⑹ 作業療法包括哪些訓練
作業療法按生活功能分類包括身體方面、精神方面。
作業療法,是應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對於身體上、精神上,發育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以致不同程度地喪失生活自理和職業過去能力的患者,進行治療和訓練,使其恢復、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和勞動能力,作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員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作業治療著著於幫助患者恢復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和能力。
作業療法的范圍
作業療法的范圍包括下列各項治療和訓練或處理。
(一)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如穿著衣物、使用餐具進食、個人衛生、洗浴、整容、用廁等。訓練患者用新的活動方式,方法或應用輔助器具的幫助和使用合適的家用設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二)職業技巧訓練:基本勞動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業、車縫作業、機械裝配、紡織作業、辦公室作業(打字、資料分類歸檔)等,作業恢復工作前或就業前的訓練。
(三)家務活動訓練:如烹調、備餐、洗熨衣服、傢具布置、居室清潔裝飾、家用電器使用、幼兒撫育等作業的訓練,並指導患者如何省力、減少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裝家用設備以適應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藝療法:應用手工藝進行治療,泥塑、陶器、工藝編織(藤器、竹器、繩器等),具有身心治療價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細致功能活動,訓練創造性技巧,又可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緒。
(五)文娛療法:組織患者參加有選擇的文娛活動,改善身心功能,促進健康恢復,常用的文娛項目包括旅行、舞蹈、戲劇表演或欣賞、劃船、釣魚、棋藝音樂表演或欣賞。
⑺ 經口進食訓練期飲食護理
您好,恭喜,手術成功的話對於病人接下來的治療將會非常有利,但是術後護理確實也很重要,現在給您列舉以下一些,希望有幫助:
1.食物選擇及進食體位 患者拔除鼻飼管前,應指導其進行經口進食訓練。根據其吞咽障礙的程度選擇食物的形態。糊狀食物通過咽喉及食道時易變形,利於食用及消化且不易粘在黏膜上。如饅頭、蛋糕、蛋白、香蕉等。進食體位:一般取半坐卧位、頭偏向非手術側,有助於吞咽,也可取患者自感誤咽少,舒適的體位。
2.經口進食訓練方法知道 術後1周內鼻飼階段勿做吞咽動作。及時將口腔分泌物突出,防止咽瘺發生。待頸部切口癒合後,即可進行吞咽鍛煉。根據患者吞咽能力分級進行康復訓練。出現誤吸應理解停止進食,及時吸出起到分泌物,預防發生肺部感染。進食量不夠者仍由鼻飼管補充流質飲食。
3.飲食指導選擇易消化的食物。手術後近期,盡量減少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適當用一些橄欖油來烹制食品。恢復正常飲食後,宜保持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質的膳食結構,忌食腦、肝、腎、魚及油炸食物,更應忌食肥肉、忌飲酒、以免影響肝臟功能,或造成膽管結石。
4.堅持服用中葯促進消化,改善胃口,恢復元氣。在癌症術後保健上三九健康網首推的是以人參稀有物質人參皂苷Rh2(護命素),它可以增加病人免疫力,防止術後並發症,預防癌症復發,延長癌症患者生命。
⑻ 作業治療的功能分類包括哪些
作業療法按生活功能分類包括身體方面、精神方面。
作業療法,是應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對於身體上、精神上,發育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以致不同程度地喪失生活自理和職業過去能力的患者,進行治療和訓練,使其恢復、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和勞動能力,作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員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作業治療著著於幫助患者恢復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和能力。
作業療法的范圍
作業療法的范圍包括下列各項治療和訓練或處理。
(一)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如穿著衣物、使用餐具進食、個人衛生、洗浴、整容、用廁等。訓練患者用新的活動方式,方法或應用輔助器具的幫助和使用合適的家用設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二)職業技巧訓練:基本勞動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業、車縫作業、機械裝配、紡織作業、辦公室作業(打字、資料分類歸檔)等,作業恢復工作前或就業前的訓練。
(三)家務活動訓練:如烹調、備餐、洗熨衣服、傢具布置、居室清潔裝飾、家用電器使用、幼兒撫育等作業的訓練,並指導患者如何省力、減少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裝家用設備以適應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藝療法:應用手工藝進行治療,泥塑、陶器、工藝編織(藤器、竹器、繩器等),具有身心治療價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細致功能活動,訓練創造性技巧,又可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緒。
(五)文娛療法:組織患者參加有選擇的文娛活動,改善身心功能,促進健康恢復,常用的文娛項目包括旅行、舞蹈、戲劇表演或欣賞、劃船、釣魚、棋藝音樂表演或欣賞。
⑼ 作業療法該怎樣治療顱腦損傷患者
在制定作業治療計劃時,必須首先經過細致周到的評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身狀態,然後根據患者所處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並選擇相應的治療手段治療師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隨時密切觀察患者各方面的變化,及時與小組其他專業人員溝通信息,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和手段
對於顱腦損傷患者的作業治療,一部分可以參照腦卒中的治療方法但是,由於顱腦損傷的患者有時並不僅僅是一側肢體的癱瘓,而是出現雙側肢體都有功能障礙,加之高級腦功能障礙造成的理解能力下降記憶力減弱空間識別能力下降,以及情感障礙等多方面的因素,訓練過程較之腦卒中患者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更加復雜的狀況因此,治療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持久的耐心和必備的專業知識,並在治療評定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最佳方案
作業治療根據顱腦損傷的臨床特徵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昏睡或對外界事物有意識和反應,但難以處理
第二階段:對自身變化難以接受,情緒波動大,對現實狀態不適應
第三階段:逐漸接受,適應現實
(一)第一階段的治療
1.功能評定第一階段患者的評定,實際為早期介入作業治療的評定由於顱腦外傷患者的障礙特徵變化比較快,需要作業治療早期介入治療當患者處於昏迷狀態時,早期作業治療主要的評定內容為意識水平和肢體的功能主要的目的是維持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認知能力,預防繼發性的障礙如果患者意識水平處於正常狀態,具體的評定內容如下:
(1)認知:患者反應如何?能否響應簡單的口頭命令?如「握我的手」患者能否用語言或眼神來交流?
(2)視覺:患者能否用眼睛注視某物或治療師?能否在聽到聲音時睜開眼睛?
(3)感覺:患者能否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如對疼痛或寒冷做出反應
(4)關節活動度:患者是否有關節活動度受限?如有,需要判斷是由於去皮質或去大腦強直肌張力增高或痙攣所致,還是出現了關節攣縮
(5)肌力:張力不變的情況下,患者肌群是否軟弱無力?
(6)運動控制:患者是否有去皮質或去大腦強直?是否有張力增高痙攣或是低張力狀態?是單一肢體單側肢體或是雙側肢體受累?是否存在原始反射?
(7)吞咽狀況:患者是否自己進食?是否有嗆咳?患者是否能閉合嘴,而不外漏食物和流口水?
(8)社會心理和行為:患者是否安靜或者情緒不穩定?
第一階段患者的評定,一般藉助量角器徒手肌力檢測法傳統神經系統檢查法和臨床觀察來完成GCS昏迷量表和RANCHOSLOSAMIGOS量表常用來評定這一時期患者的認知水平
2.作業治療一般情況下,第一階段的患者作業治療的目標是:提高患者的反應水平和對自身及環境的認識,如果患者的生命體征比較穩定,就應該讓患者盡可能地進行在坐位下的各種訓練和坐位進食,防止長期卧床,為下一步進入作業治療室進行作業治療做准備
主要內容包括:良姿位知覺刺激正確的坐姿矯形器的應用吞咽困難的處理行為情感的處理和家屬陪護的教育
(1)良姿位和關節活動度的維持:在患者處於發病初期昏睡狀態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由於存在弛緩或痙攣原始反射異常姿勢,或者由於骨折醫療性處置以及一些人為的動作,如清潔衛生做神經學檢查等原因,使患者很難維持良好的姿勢不良姿勢一方面可造成皮膚的受損形成潰瘍,另一方面,由於肌肉緊張程度的不均衡,易造成關節攣縮變形和異常姿勢基於以上原因,採取良好的卧位姿勢,定時變換體位,被動和輔助的關節活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知覺刺激:在顱腦損傷患者患病初期,作業治療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可控制的知覺刺激,提高和改善患者的意識水平知覺刺激可以從患者早期半昏睡狀態或昏睡狀態下就開始實施
知覺刺激的方式多種多樣,一般可採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刺激
1)視覺:讓患者靠坐在床上或者坐在輪椅上,這個動作本身就可以使患者脫離只看到天花板的視覺環境,對周圍環境注視的本身,就是最基本的視覺功能的訓練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患者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人事物
2)聽覺:利用鈴鐺撥浪鼓等發聲物體在各個方位發出聲響,練習患者對聽覺刺激的反應一般情況下患者的反應是將頭偏向發出聲響的方向有時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可同時進行
3)觸覺:以表淺感覺為例,利用粗糙或者細軟等不同質地的布,在患者皮膚表面摩擦,指示患者指出摩擦的部位在知覺刺激訓練之前,治療師應當了解患者受傷之前的生活性格和興趣愛好,這樣可以給予他更有意義的感知覺刺激一般情況下,患者對家人的語言要求撫摸和氣息易產生反應,而對專業人員則較難所以,從治療初期開始,治療小組中就應該包括一名家庭成員,這對於提高治療效果非常有幫助隨著訓練的進展,應從單一刺激逐步過渡到多種復合刺激對感覺刺激和口頭命令有反應的患者,可以應用功能接近的感覺刺激加以訓練
(3)正確的坐姿:坐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論是床上坐位還是輪椅坐位,都為患者提供了一個在身體向上的姿勢下與周圍環境直接接觸的機會正確的坐姿可以防止壓瘡和關節攣縮,促進肌張力,抑制原始反射,並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
(4)夾板和矯形器的使用:夾板和矯形器在早期階段的使用主要用於:①痙攣限制了患者功能活動並造成ADL的依賴;②存在關節活動受限;③潛在有發生軟組織攣縮的可能手和腕關節的夾板常用來在休息的時候維持其功能位和降低肌張力(具體可參見本書第四章第四節腦卒中的治療)正確使用夾板的方法是2小時交替穿戴護理人員和陪護人員應掌握穿戴夾板的正確方法,並學會定期檢查皮膚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5)吞咽困難:昏迷患者可利用胃管進食一旦患者適應並能合作,醫生可決定何時拔除胃管,並且吞咽障礙的評定同時開始其訓練往往在患者情況進一步好轉後開始
(6)行為和情緒的處置:當患者開始逐漸熟悉認識他周圍的環境後,經常會有一種混亂情緒不穩定或者淡漠的表現對於初期的患者治療師要從容耐心,再次向患者介紹治療師的職責,患者目前的狀況等如果患者情緒不穩定,應給患者充足表達感情的時間,使患者感到他的需求在被治療人員用心聆聽當患者的混亂狀況減輕合作能力提高後,應選擇安靜的環境開始治療,而且至少要有一個家屬在場
(7)家屬和陪護人員的指導:家屬和陪護人員也參與到治療小組中是一種有益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在康復過程中獲得家屬的配合和幫助他們可以為治療提供信息,並在感覺刺激過程中維持適當的床上姿勢過程中提供幫助,並且可以參與關節活動訓練當患者清醒並能活動時,他們可直接在患者保持輪椅上的正確姿勢進食動作和ADL訓練等方面提供幫助另外,由於家屬和陪護人員也有可能出現恐懼感情失控等情況,所以在對他們進行指導的同時,治療師也應在心理方面給予支持治療師應尊重家屬表達其感情的需要,讓家屬感到他們的憂慮被治療師所理解,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第二階段的治療
第二階段患者是清醒的,但經常表現出混亂動搖和不適宜的反應對於此期患者的評定與第一階段的患者相類似,要進行包括肢體情況吞咽情況感知覺認知功能等各方面的評定另外,還需要進行更廣泛的ADL工作能力和回歸社會能力的評定評定過程中由於患者注意力不能持久,可能需要反復多次才能完成
這一階段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康復模式和代償模式前者是以神經可塑性理論為基礎,後者通常通過合適的裝備環境的改造以及利用健側代償來完成
1.肢體情況其評定包括關節活動度感知覺運動功能以及活動的控制能力等
正常運動的先決條件包括:正常的姿勢張力伸屈肌可控制的整體平衡接近正常的穩定狀態和實行選擇性運動模式的能力由於痙攣軟組織攣縮原始反射的出現姿勢反射的減弱或消失肌力的減退和感覺的損傷等,都將影響患者獨立進行活動和正常的控制能力
顱腦損傷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康復訓練的一般原則包括:促進肌群從近端到末端的控制,促進姿勢的對稱保持,促進雙側肢體在活動中融為一體,並且獲得正確的感覺體驗
(其治療方法參見本書第四章第四節腦卒中的治療)
2.吞咽狀況評定患者的吞咽狀況,應包括臨床觀察和影像學檢查兩個方面臨床檢查可以幫助檢查者判斷引起吞咽困難的原因是情緒沖動(患者是否狼吞虎咽,造成呼吸不暢,噎住了)還是口部運動受限引起(患者能夠運動食物,還是用口兜住食物;患者是否能夠處理進食時產生的唾液,還是明顯流口水;患者是雙側都參與咀嚼,還是一側代償另一側的功能)臨床檢查還可以為治療師提供患者認知功能情況(患者是否知道餐具的用途和食物的種類)感知覺能力(是否有單側忽略)以及語言功能(患者是否能說出餐具的名稱,有無失語或構音障礙)
影像學的檢查是必要的通過影像學的檢查,可以確定是否有結構性或生理性的口咽喉和食管的病變影響了吞咽功能,從而判斷患者是否有處理固體液體食物的能力,這些信息可用來設計飲食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不適當的姿勢行為混亂認知和感知覺功能的損傷,都會影響到患者的吞咽功能
針對上述吞咽方面的問題,治療師需要與臨床醫師以及語言治療專業人員配合,根據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在吸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可利用奶嘴等物品,輕輕刺激口唇周圍以誘發吸吮動作;另外,在口腔中放入少量帶有酸味的食物,有助於誘發吸吮反射的出現;舌的各個方向運動對於食物的嘴嚼吞咽動作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舌的適當運動,食物無法被轉移至口腔中利於咀嚼和吞咽的位置在舌肌運動不良時,可利用冰糕或者在患者口角等部位塗抹果醬一類黏稠食物,指導患者做用舌頭去舔這個動作,非常有利於促進舌部的運動功能;患者吞咽功能減弱時,可將食物准備成混合濕潤的小團塊以便吞咽
3.知覺障礙的處理包括一些常見的失認和失用症的治療
(1)半側視空間失認:半側視空間失認的作業治療分兩個階段,即卧床期和離床期
1)卧床期:首先採取床邊作業治療的方法治療半側視空間失認的基本出發點,是如何使患者認識失認的空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治療師從患者的失認側打招呼和做訓練,也可讓患者進行閱讀,也可提示目標物體於視野內,令追蹤視線向失認側移動的物體,可在不轉動頭的情況下,用手指隨視線追指目標物可以對患者的失認側,予以觸覺扣打按摩冷等感覺刺激,也可讓患者自己活動癱瘓側或刺激癱瘓側,還可讓患者活動肢體過中線到對側去取故意放在患者失認側的急需物品可以利用顏色鮮艷的物體或手電筒光吸引提醒患者對患側的注意
適合於床邊展開的作業治療內容有:
①所有治療有關人員盡可能從失認側與患者打招呼,交談
②聽廣播時將收音機放在失認側,給患者以聽覺刺激
③可以讓患者閱讀書報,可就有關內容展開話題等
④進行適度的關節活動范圍訓練
⑤進食時旋轉餐盤180°,以引起患者對失認側食物的注意
⑥指導家屬及陪同人員,要從失認側同患者打招呼,交談
2)離床期:如果患者能夠在輪椅或者床邊持續保持坐位30分鍾以上,就可經醫生允許後進入作業治療室展開更加細致更有針對性的作業治療
具體治療內容如下:
A.促進功能恢復及重組的方法:具體有通過視覺探尋桌面上或屏幕上對象的訓練;向失認側移動木棒的訓練;繪圖及拼圖的訓練;拿起並擺放紙牌的訓練;推沙板磨的訓練;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將投環從健側移動到失認側的訓練;拋接海綿球訓練,訓練時有意將球拋向失認側;轉移訓練,主要練習床至輪椅及輪椅至床的動作;有關軀干旋轉運動的手法訓練等
存在半側視空間失認的患者,在做轉移動作時如果仍採用常用的健側轉移,常會出現僅靠健側發揮作用,而失認的癱瘓側無所作為的情況如患者從輪椅轉移到床時,患者的健側肌力充分,即使患腳在踏板上患側不發揮作用,患者僅憑健側發揮也可完成轉移動作但是如果患者從患側開始做轉移動作,則會由於患側的問題而難以完成所以通過讓患者從患側做轉移訓練,可以使患者注意到患側,使患者認識到患側不運動就不能完成轉移如果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在Brunnstrum分級3級以上狀態時,患者就可以進行向患側的轉移動作訓練
B.整合的方法:按照患者半側視空間失認的程度,將多種訓練方法整合至具體治療階段中,形成階段性治療,以實現分階段治療目標治療時最好選擇單人間或安靜地點,可讓患者健側靠牆,治療師位於失認側來選擇刺激進行治療具體有如下幾種方法:
a.感覺間整合:這是通過利用各種感覺刺激來達到整合目的的方法視覺分步訓練:
從狹窄范圍的一條橫線逐漸演變成平面課題,並將所探索的空間范圍從健側空間逐漸分步擴展到失認側空間;通過控制探索空間內對象的大小及數量來分步進行;在尋找對象的訓練中,通過控制尋找對象的難度分步進行;將在探索空間內按順序連續追蹤的治療課題,逐步發展到在探索空間內追蹤,且眼球向各個方向進行不連續並且大幅度運動的治療課題
聽覺及軀體感覺的訓練:同樣也按程度逐漸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對失認側的認識
可通過向失認側翻身及仰卧位下向左右方向的重心移動,使失認側負荷體重來強調感覺,提高對身體的認識能力通過坐在椅子上及站立時失認側的負重來促進肌肉收縮,同時也可提高對身體的認識
b.不同種感覺間整合方法:通過強化感覺來擴大知覺空間的同時,也可聯合不同種感覺來提高對失認側空間的認識
聽覺與視覺:在做探索空間的積木訓練時,可分步施加聽覺刺激來促進失認側空間的擴大,從失認側發聲有助於促進向失認側的視覺探索
軀體感覺與視覺:在向失認側移動體重的同時,通過視覺探索來促進視覺;在視覺探索和手的夠拿動作訓練中,加入頭部運動及上肢操作來促進向失認側的視覺及視空間認識,並且通過姿勢控制來誘導向失認側的視覺認知
通過視覺與軀體感覺的正確整合,來促進正常的姿勢反應,再通過適當的強化聽覺刺激來正確地反饋感覺,更能有效地改善半側視空間失認將各種感覺間整合的結果有效地泛化到PADL及IADL中,提高日常生活的完成能力
C.代償方法:在患者的功能難以完全恢復時,可採用代償的方法
a.利用提示促進失認側的注意:在視覺探索對象的訓練中,閱讀訓練時及進食的餐具和過道的失認側加上紅色提示物,來促進失認側注視
b.難以促進失認側注意時的方法:就患者可認識的健側空間為中心設定日常活動的狀況如將電燈開關電視呼叫器均放在健側,把膠帶貼在地面上指示好回病房的路線,將門做好標志等患者尚未完全恢復功能時可用此類代償的方法
D.前庭刺激法:前庭的多種刺激方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如左側經皮神經電刺激頸部肌肉的本體感覺性刺激———左頸後肌的振動不同方向的轉頸運動對前庭均有刺激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記憶障礙中的視覺意想技術也對本症狀有效
E.日常生活活動方面:反復練習日常生活活動的項目,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予以詳細分解,同時讓患者自述關鍵步驟,以此做提示方法來練習完成日常生活活動讓患者觀看用攝像機拍下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的影像,清楚及時地反饋給患者自身動作的錯誤所在,並予以具體糾正
視空間失認的患者所合並的運動障礙較輕時,其日常生活活動多可恢復到自理水平,而在運動障礙較重時,則通常只能恢復到部分日常生活活動自理的水平
F.環境方面:包括三個方面
a.用品及器械:穿衣時可選擇前後左右標志明顯的衣服,或縫上明顯的標志;若患者常忘記拉輪椅手閘,可在腳踏板處做好標志,也可在輪椅應停放位置做好標志以便患者將輪椅停放在正確位置
b.生活環境及設備:對半側視空間失認患者要入住的病房,要根據半側視空間失認對患者的影響程度酌情調整床的位置朝向電燈開關與床的位置關系電視的位置等
c.周圍的人文環境:密切地同其他專業的治療師護士護工家屬溝通,有利於評定和加深了解根據評定結果確定患者所處的狀態,與有關人員共同決定治療方針及實施方法
G.家屬及患者方面:對於家屬要給予指導與援助家屬可經常陪伴患者,並隨時予以刺激,這在治療上有重要的輔助意義要指導和幫助家屬,首先要他們理解患者,並掌握最好的處理方法治療師也要注意對患者家屬予以精神上的支持與疏導,對患者也要逐步促進其對自己疾病及障礙的正確掌握,盡可能使其在實際生活中能注意到自己存在的問題
H.游戲活動:可以利用拼圖類拼插類棋類等游戲活動,進行有關半側視空間失認的針對性訓練通過引導其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逐步正確地完成游戲活動
近年來有關半側視空間失認症治療的嘗試有:①Caloricstimulation:1985年Rubens首先報道了利用冷水刺激左耳或溫水刺激右耳誘發出向右的眼震,同時也會誘發出向左的眼震慢相,以此改善了半側視空間失認的症狀此後又有CappaVallarRode等多名學者的有關報道②刺激視運動:由視運動誘發眼震來改善半側視空間失認1990年PizzamiglioL報道:採用等間距的並列線條向一個方向活動,可誘發出視運動性眼震,通過誘發出慢相的向左眼震,可改善半側視空間失認③配戴棱鏡:棱鏡的作用是將對側視野移向中間,有患者配戴四周後,視知覺活動獲得明顯改善的報道④眼罩:健側配戴眼罩或同時予以失認側刺激,可達到有益的效果⑤錄像反饋法:利用錄像監測患者的作業活動,並將結果反饋給患者,患者通過觀看自己的這些活動,可重新學習到完成這些作業活動的更多方法由此,可建議在一些相對危險的工作地方(如廚房)安裝一面鏡子,將左側失認的情況反射到右邊,讓患者注意到,避免燒傷燙傷等情況的發生
(2)Gerstman綜合征:包括4個方面:
1)左右失認:治療師在治療時經常提供左右方向的暗示,以幫助患者辨認在他左或右方的物體;將衣服鞋子等的兩側用不同的色帶標記;在進行作業活動時,相應地喊出左或右的方向;在選定的一側手上加以額外的觸覺或本體感覺刺激,如在右腕上繫上重量帶等以幫助患者分辨,選定一側後不宜變換
2)手指失認:給患者手指以觸覺刺激,同時呼出該手的名稱,反復在不同的手指上進行
3)失算:提供患者一些數的運算,可從單位數的筆算開始,然後逐步增加運算難度;之後可給患者能自動出現數目的作業,讓他辨認和熟悉其中的數字,如玩撲克牌投骰子等,以訓練患者的數目知覺,提高心算能力,改善患者的數目失讀
4)失寫:輔助患者書寫,並告之寫出材料的意義,若健肢有可能書寫,應著重訓練健肢在這方面的功能
(3)疾病失認:治療很困難,要經常加以提醒和監護,不過該症狀多於3~6個月內自愈
(4)結構性失用:對結構失用的患者,可採取讓患者反復進行簡單抄寫或模仿的課題練習對於左側大腦半球損傷的患者,用帶標記的抄寫或模仿課題,從簡單圖形開始進展到標志逐漸減少的課題,再發展到復雜圖形可從平面圖形發展到三維立體圖形對於右側大腦半球損傷的患者,先用簡單文字或圖形的抄寫或模仿訓練,再逐漸發展到復雜圖形的抄寫訓練其他的治療措施還有:
1)搭積木練習:可利用積木塊做練習按照治療師給出的模式,模仿搭出圖形,先從2至3塊開始,逐漸增加數量,並從簡單組合逐漸發展至復雜組合,也可從平面組合的水平逐漸達到立體組合的水平
2)火柴桿的拼圖訓練:利用火柴桿,按照治療師給出的圖形模仿搭出先從2至3根火柴桿的拼圖開始,逐漸向復雜圖形過渡
3)搭木釘的訓練:可利用木釘,按照治療師給出的模型,模仿搭出圖形
4)將平面圖案轉換成立體結構的訓練:這是將畫在紙上的平面圖案提示給患者,讓患者利用木塊或木釘等組合成立體結構的訓練
5)拼板訓練:將畫在板上的圖案分割成幾塊,將搞亂的各分塊組成圖案的訓練
6)拼圖訓練:利用市場上出售的較簡單的拼圖來做訓練以內容簡單且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為好,過於復雜多會招致患者產生混亂訓練中應注意:只有患者能夠較好地完成課題後,才可發展到更難課題的訓練
(5)運動性失用:由於該失用以精細動作完成困難,故應加強以精細動作練習為主,並在練習過程中大量給予暗示提醒或治療師手把手地指導患者改善後再減少暗示提醒等,同時增加活動的難度
(6)穿衣失用:穿衣失用的訓練是作業治療中的重要訓練項目治療師要對患者以往的穿衣習慣予以充分了解,盡量找出與患者發病前相似的穿衣方法,建立具體步驟,按確定步驟每天反復練習至患者掌握為止治療師要教患者識別服裝的左右前後里外,必要時可將左右前後里外做上標志若患者不能正確扣紐扣時,指導患者從最下方的紐扣開始扣起,直至最後一個紐扣可將最下方的紐扣與扣眼染上特殊顏色,以便患者識別扣紐扣動作困難時,指導患者用手指握住紐扣穿過扣眼,用手指體會扣紐扣的感覺
穿衣訓練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效地使用語言命令訓練中也要注意環境因素對穿衣的影響,也可以藉助錄像帶幫助訓練
穿衣失用患者多伴有半側視空間失認半側身體失認結構失用等伴半側視空間失認結構失用的穿衣失用,可參照半側視空間失認結構失用的治療
4.認知能力認知障礙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介紹注意記憶和思維障礙的治療
(1)注意障礙:注意障礙雖然只是認知障礙的一個方面,但其康復卻是認知康復的中心問題,只有糾正了注意障礙,記憶學習交流解決問題等認知障礙的康復才能有效地進行
1)訓練中應遵循的原則:
A.每次訓練前,在給予口令建議提供信息或改變活動時,應確信患者已注意,如果可能,要求患者復述剛才說過的話
B.多應用功能性活動治療,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中,提高注意能力與應變力
C.訓練中應避免干擾運用環境能影響活動執行這個概念,治療應先在一個安靜不會引起注意力分散的環境下進行,逐漸轉移到接近正常和正常的環境中進行腦損傷患者工作時,干擾應嚴格限制到最低限度,如開始時只允許幾個人和他在一起,在某個時間段,也可一個人進行治療活動如果可能,可將其活動安排在他自己的房間里,使環境變化最小
D.當患者注意改善時,逐漸增加治療時間和任務難度教會患者主動地觀察周圍環境,識別引起潛在的精神不集中的因素,並排除它們或改變它們的位置,如電視機收音機位置或開著的門等
E.強調按活動順序完成每個步驟,並准確地解釋為什麼這樣做
F.與患者及家人一起制定目標,實施訓練計劃鼓勵家人照顧者參與訓練,使其了解患者的情況及照顧技巧,鼓勵他們在非治療時間,應用訓練時所學到的技巧督促患者
G.在注意訓練的同時,應兼顧並有效處理其他認知障礙的康復,如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及執行功能等
2)訓練方法:
A.信息處理訓練(informationprocesstraining):
a.興趣法:發現患者有趣的東西和用熟悉的活動刺激注意,如使用電腦游戲,畫面開始,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猴子在戲耍,當患者注意並感興趣時,逐步深入到新奇復雜的情景中然後讓患者自己操作,不要輕易擴大刺激量,直到掌握為止訓練中要注意觀察有無精神疲勞
b.示範法:示範你想要患者做的活動,並用語言提示他們,以多種感覺方式展現要做的活動,這有助於使患者了解你想讓他們集中注意的信息如打太極拳,一邊讓患者看到剛柔相濟舒展流暢的動作,一邊抑揚頓挫地講解動作要領,使患者視覺聽覺都調動起來,加強注意
c.獎賞法:用詞語稱贊或其他強化刺激,增加所希望的注意行為出現的頻率和持續的時間,當希望的注意反應出現之後,立即給予獎勵因此,在注意等認知訓練時,治療師可准備一些毛公仔巧克力各種卡通小貼片等作為小獎品,激發患者的熱情
d.代幣法:這也是一種獎賞方法讓訓練者用簡單的方法在30分鍾的治療中,每兩分鍾一次地記錄患者是否注意治療任務,連記5日作為行為基線然後在治療中應用代幣法,每當患者能注意治療時就給予代幣,每次治療中患者得到的代幣數要
⑽ 作業治療的基本處方是什麼
作業療法(occupational therapy),是應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對於身體上、精神上,發育上有功能障礙或殘疾,以致不同程度地喪失生活自理和職業過去能力的患者,進行治療和訓練,使其恢復、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和勞動能力,作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員過著有意義的生活。
特點
作業治療著著於幫助患者恢復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和能力,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用於治療的作業是經過選擇的、有目的的活動(purposeful activities),治療師要以患者的需要為中心進行作業的選擇,而患者作為一個社會上的成員,其需要不僅有個人日常生活的、而且還有家庭生活、社會和職業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所謂「有目的的活動」就是與患者所處的環境有關的活動,進行這些活動可改善患者與其所環境之間的關系。
(二)完成一項作業活動,常需協調地、綜合地發揮軀體的、心理和情緒的、認知的等因素的作用,故可根據患者訓練和治療的重點目標,並運用作業分析的知識,選擇以軀體運動為主的,或以情緒調節為主的,或以認知訓練為主的作業。
(三)對殘疾人的作業治療,重視利用各種輔助器械,工具,以補償功能的不足,用新的方式以器械為幫助完成生活和勞動所必需的作業。
(四)作業治療著眼於幫助得恢復或取得正常的、健康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可能的話還要恢復或取得一定的工作能力(不一定恢復原來的職業),而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賴於以下各基本因素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平衡,即:①生活自理能力;②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影響力;③工作;④娛樂;⑤社會活動。因此,作業治療的目標是使患者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能適應各居家(住房、居住環境)條件下的生活,以及適應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
換句話說,作業治療是座橋梁。把患者個人和他的家庭環境及社會連結起來,從患者的個人功能的潛力和需要出發,經過作業的訓練和治療,逐步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通向正常生活方式的彼岸。
作業活動的分類
1.維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活動如穿衣、進食、行走、個人清潔衛生等,這些日常生活作業是生活自理和保持健康所必需的。
2.能創造價值的工作活動 通過從事這種作業活動,人們可以取得報酬在經濟上自給和撫養家庭;作業的成果又能為社會提供服務或增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例如各種職業性的工作活動。
3.消遣性作業活動 業余和閑暇時進行,主要滿足個人興趣,消遣時間,並保持平衡的、勞逸結合的生活方式,如集郵、種花、聽音樂、看電視、下棋、打球、游戲等。
作業活動功能及生活環境的評估
(一)運動方面 關節活動范圍、肌力、肌張力、耐力、協調性、粗大運動及精細運動。
(二)感覺方面 視覺、聽覺、觸覺、痛覺、本體感覺、實體覺、平衡覺、感覺運動覺。
(三)智能方面 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理解力、抽象推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接受程度、行為。
(四)心理及社交方面 獨立性、積極性、自製力、自尊心、集體活動的適應性、人際關系。
(五)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 評估方法有:五級分法、八級分法、Katz分級法、Barthel指數分級、Kenny自理評估等,主要內容有1,個人衛生、洗浴、整理2,穿衣3,床上活動4,體位轉移,行走5,進食。
作業療法
作業療法的特點在於強調在完成作業方面,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教育、指導和訓練;並強調應用器具作為幫助。作業療法的范圍包括下列各項治療和訓練或處理。
(一)日常生活活動(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訓練 如穿著衣物、使用餐具進食、個人衛生、洗浴、整容、用廁等。訓練患者用新的活動方式,方法或應用輔助器具的幫助和使用合適的家用設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二)職業技巧訓練(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基本勞動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業、車縫作業、機械裝配、紡織作業、辦公室作業(打字、資料分類歸檔)等,作業恢復工作前或就業前的訓練。
(三)家務活動訓練 如烹調、備餐、洗熨衣服、傢具布置、居室清潔裝飾、家用電器使用、幼兒撫育等作業的訓練,並指導患者如何省力、減少家務活動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裝家用設備以適應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藝療法(arts and crafts therapy)應用手工藝進行治療:泥塑、陶器、工藝編織(藤器、竹器、繩器等),具有身心治療價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細致功能活動,訓練創造性技巧,又可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緒。
(五)文娛療法(recreation therapy) 組織患者參加有選擇的文娛活動,改善身心功能,促進健康恢復,常用的文娛項目包括旅行、舞蹈、戲劇表演或欣賞、劃船、釣魚、棋藝音樂表演或欣賞。
(六)(play therapy)通過有選擇的游戲,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和訓練,促進其運動智能和社會一心理能力 的發展,常用於智能低下、腦性癱瘓、自閉症和其他肢體殘疾的兒童。
(七) 工作療法(work therapy)簡稱工療,組織患者在專人指導下參加適當的工作和生產勞動,以轉移患者注意力,調整精神和心理狀態及進行社會能力的訓練,多用於精神病患者的康復。
(八)書畫療法 中國傳統作業療法,通過書法練習和繪畫改善精神和心理狀態,抒發情感,用一般慢性病和抑鬱、焦慮等患者。
(九)感知訓練(sensory and perceptual training)對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患者進行觸覺、實體覺(stereognosis),運動覺、感覺運動覺的訓練。
(十)認知訓練(cognitive training)包括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復雜操作能力、解題(problem-solving)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十一)園藝療法(horticultural therapy)通過種植花草、栽培盆景、園藝設計等作業進行治療,對身體和精神和訓練均有好外。
(十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訂購和指導作用 對有運動障礙的患者提供訂制或購買自助器具的咨詢,並指導患者使用這些器具,以方使患者藉器具的幫助能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動作如梳洗,穿著鞋襪、備餐、進食、步行等。
(十三)輪椅處方(Wheel chair prescription)為需要輪椅代步的患者寫出訂購處方,以選擇適當類型的輪椅及必要的附件,並進行使用輪椅的訓練。
(十四)手矯形器和夾板的製作和使用指導 為手功能障礙的患者提供簡單的矯形器(如矯正腕下垂和手指攣縮)或夾板,經過訓練,使手保持在功能位下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
(十五)家居環境咨詢 根據癱瘓或其他嚴重功能障礙的情況,為患者提供有關出院後住宅條件的咨詢(包括進出通路、房屋建築布局、設備等),提出必需的裝修意見。
(十六)就業咨詢(vocational counseling)根據患者的技能、專長、身體功能狀況、興趣和就業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有關就業的意見和建議。
(十七)職前訓練(prevocational training)在正式從事職業工作前,先進行技能、心理等方面的訓練。
(十八)衛生教育 舉辦專題講座,向患者進行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和康復的教育,如對關節炎患者講如何保護關節、如何使活動做得省力等。衛生教育不但面向患者,而且還面向其家人,使能配合做好家庭康復。
以上作業治療項目由康復醫師和作業治療師根據治療目標和需要和設備技術的條件進行選擇,其中最重要的和常用的項目是: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職業技巧訓練、工藝活動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訂購和指導作用。
(十九)深呼吸放鬆療法(Respiratory therapy)在安靜的房屋,坐到一個舒適的板凳上,打開輕音樂,慢慢的坐下來,閉上眼睛,有節奏的慢呼慢吐,在呼的時候,盡量呼到最大限度,然後緊接著全部吐出去,吐干凈。徹底。在呼吸的同時腦子裡面跟著輕音樂的節奏緩緩的飄盪,隨意、自然的冥想。
作業療法的適應證
作業療法的適應證是十分廣泛的。凡需要改善手的運動功能(特別是日常生活活動和勞動能力)、身體感知覺功能、認知功能和改善情緒心理狀態、需要適應住宅、職業、社會生活條件,都適宜用作業療法進行訓練。目前,作業療法多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科和老年病方面 腦血管意外的遺症、關節疾患、老年性認知功能減退。
(二)骨科方面 骨關節損傷後遺症,手外傷、截肢後、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
(三)兒科方面 肢體殘疾、發育缺陷、學習困難或殘疾、類風濕性關節炎。
(四)精神科方面 精神分裂症康復期,焦慮症、抑鬱症、情緒障礙。
作業療法外方格式
作業療法的處方內容包括:作業種類、治療目的、分量及次數、注意問題
例如,一男性患者,38歲,機械工人,手部損傷術後恢復期,拇指對指及食、中二指的對指和屈伸功能障礙,須進行作業治療,經過作業功能的檢查和評估後,為患者開出以下的作業療法處方:(表3-3-1)。
表3-3-1 作業療法處方示例
序號治療種類治療目的及活動次數和分量注意事項1日常生活活動訓練恢復手細致活動功能,解、結衣扣,手持碗筷,梳頭,擰干毛巾60分鍾×10~2次/日可給家庭作業回家自己練習2職業技巧訓練為恢復勞動能力作準備,擰螺絲母、裝配機械設備30~45分鍾×1次/日循序漸進3工藝治療訓練手細致功能,改善情緒,如泥塑、編織等每周2次,每次1~2小時4復業前評估和就業咨詢治療後期安排,決定是否需要改變工
至於作業治療計劃的擬訂,須以患者殘疾或功能障礙問題的分析作為依據。作業治療須長期進行,直至患者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或勞動能力,重返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