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微管結合蛋白的研究方法

微管結合蛋白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6 10:45:37

Ⅰ 不同個體的表達同一微管結合蛋白的基因序列是相同還是相似例:tau蛋白!

微管系統是神經細胞骨架成分,可參與多種細胞功能。微管由微管蛋白及微管相關蛋白組成,Tau蛋白是含量最高的微管相關蛋白。正常腦中Tau蛋白的細胞功能是與微管蛋白結合促進其聚合形成微管;與形成的微管結合,維持微管穩定性,降低微管蛋白分子的解離,並誘導微管成束。Tau蛋白基因位於17染色體長臂。正常人中由於Tau蛋白mRNA剪輯方式不同,可表達出6種同功異構體。Tau蛋白為含磷酸基蛋白,正常成熟腦中Tau蛋白分子含2~3個磷酸基。而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患者腦的Tau蛋白則異常過度磷酸化,每分子Tau蛋白可含5~9個磷酸基,並喪失正常生物功能。

如何將細胞生物學技術應用於葯學研究

經歷了近兩年的艱苦努力,《葯學細胞生物學》一書終於完稿待印。在欣慰之餘,編寫組的

全體人員期待著藉此書同讀者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溝通。

細胞生物學是最活躍的生物學科之一,其知識結構更新迅速,而葯學版細胞生物學書籍國內

外尚無先例可借鑒。為適應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改變國內葯學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一直只

能選用《細胞生物學》或《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而與葯學專業有一定偏離的被動局面,我

們竭盡所能,編寫了此書。

鑒於本書主要為葯學本科專業的生物學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既著重考慮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礎性與系統性,又充分注意到將內容的新穎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相結合。本書的主線

是根據當前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兩門學科交叉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從細胞、超微結構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層次,闡述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的規律和本質,特別強調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緊

密聯系,並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葯學示例,以有助於葯學專業讀者對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理解與

把握。本書力求使讀者既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又增強對葯學知識的理解和應

用。

本書雖是應實際所需而編寫,但畢竟是初次嘗試,編者深感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圍和編寫深度上難免有不當、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努

力完善與修正。

編者

2005年9月
作者簡介:目錄:第一章緒論(1)

內容提要(1)

第一節細胞生物學概述(1)

一、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1)

二、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5)

三、細胞生物學與諾貝爾獎(9)

第二節細胞生物學與現代葯學(11)

一、細胞生物學是現代葯學的基礎理論(11)

二、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與技術在葯學領域中的應用(12

)

三、葯學細胞生物學的涵義(19)

思考題(20)

參考文獻(20)

第二章細胞概述(22)

內容提要(22)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生物學意義(22)

一、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22)

二、細胞是生物有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23)

三、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本單位(23)

四、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23)

第二節細胞的化學組成(23)

第三節細胞的形態與大小(24)

一、細胞的形態(24)

二、細胞的大小(25)

三、細胞的計量單位(25)

第四節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26)

一、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6)

二、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7)

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本特徵的比較(29

)

第五節細胞與葯物作用靶標(31)

一、葯物作用靶標的概念(31)

二、細胞的葯物作用靶標(31)

三、靶標葯物在抗腫瘤研究中的應用現狀(33)

思考題(33)

參考文獻(33)

第三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技術(35)

內容提要(35)

第一節細胞形態顯微觀察技術(35)

一、顯微鏡的發展簡史(35)

二、顯微鏡的分類(37)

三、顯微技術的基本概念與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學顯微鏡(44)

五、電子顯微鏡(48)

六、顯微技術在葯學領域的應用(58)

第二節細胞化學技術(63)

一、酶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4)

二、免疫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5)

三、放射自顯影術(67)

四、原位雜交技術(69)

五、問題與展望(69)

第三節細胞及其組分的分級分離與分析(70)

一、細胞的分離與純化(70)

二、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73)

三、細胞分離與純化技術的整合應用(77)

四、細胞組分的顯色分析(78)

五、流式細胞計量術及其應用(79)

第四節細胞培養與細胞制葯工程(85)

一、細胞培養概述(85)

二、動物細胞培養與Caco-2細胞模型(88)

三、細胞工程制葯的主要技術與發展(93)

第五節功能基因組學及其重要研究技術(97)

一、功能基因組學的定義和內涵(97)

二、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技術(98)

思考題(101)

參考文獻(102)

第四章細胞膜(103)

內容提要(103)

第一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徵(104)

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104)

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型(110)

三、細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節物質的跨膜運輸(116)

一、小分子物質和離子的穿膜運輸(117)

二、大分子物質的膜泡運輸(124)

第三節膜表面受體與介導的主要信號轉導(129

)

一、離子通道受體(131)

二、G蛋白偶聯受體與其介導的信號轉導(134)

三、酶偶聯受體(142)

四、受體理論與臨床用葯(147)

第四節細胞膜異常與疾病(148)

一、細胞膜轉運系統異常(149)

二、細胞膜受體異常(149)

三、細胞膜與腫瘤(150)

四、細胞膜損傷(151)

第五節細胞膜在葯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152

)

一、葯物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細胞膜研究熱點內容(158)

三、細胞膜技術及其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158

)

思考題(164)

參考文獻(164)

第五章細胞內膜系統(166)

內容提要(166)

第一節研究細胞內膜系統的方法學(167)

一、放射自顯影術(168)

二、熒光蛋白技術(168)

三、亞細胞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無細胞系統(168)

五、遺傳菌株突變技術(169)

第二節內質網(169)

一、內質網的基本結構特徵(170)

二、內質網的化學組成(171)

三、內質網的類型(172)

四、內質網的功能(174)

五、內質網與疾病(183)

六、分子伴侶及其應用(185)

七、內質網研究展望(188)

第三節高爾基體(188)

一、高爾基體的基本特徵(190)

二、高爾基體的功能(194)

三、高爾基體的病理狀態(203)

四、高爾基體與葯學研究的相互促進(204)

第四節溶酶體(205)

一、溶酶體的基本結構特徵與分類(205)

二、溶酶體的功能(207)

三、溶酶體的形成(210)

四、溶酶體與疾病(212)

五、溶酶體的相關葯學應用(213)

第五節微粒體與葯物代謝(217)

一、微粒體與細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葯物代謝研究的基本概念與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謝酶舉例(229)

思考題(234)

參考文獻(235)

第六章線粒體(237)

內容提要(237)

第一節線粒體的生物學特徵(237)

一、線粒體的形態與結構(238)

二、線粒體的化學組成與酶定位(240)

三、線粒體的增殖方式(242)

四、線粒體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節線粒體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細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謝能量轉換的主要環節(249)

第三節線粒體與醫葯學(256)

一、病理過程中的線粒體變化及線粒體病的診斷(256

)

二、葯物與毒物對線粒體的影響(257)

三、線粒體靶標葯物制劑技術(262)

四、線粒體與糖尿病(264)

五、線粒體與細胞凋亡(264)

思考題(265)

參考文獻(265)

第七章細胞核(267)

內容提要(267)

第一節細胞核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二、染色質的結構與染色體的構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84)

四、細胞核基質(核骨架)(288)

五、細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節細胞核異常相關疾病及其治療(291)

一、遺傳性疾病(291)

二、惡性腫瘤(294)

思考題(294)

參考文獻(295)

第八章核糖體(296)

內容提要(296)

第一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與存在類型(297)

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297)

二、核糖體的存在類型(297)

第二節核糖體的理化性質(298)

第三節核糖體的自組裝(299)

第四節核糖體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質的類型(301)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節異常情況下核糖體的變化(308)

第六節影響蛋白質合成的葯物(308)

一、血紅素對血紅蛋白合成的調節(309)

二、干擾素對蛋白質合成的調節(309)

三、抗生素對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影響(309)

思考題(310)

參考文獻(310)

第九章細胞骨架(311)

內容提要(311)

第一節細胞骨架概述(311)

一、細胞骨架的概念與主要功能(311)

二、細胞骨架的遺傳學研究方法(313)

第二節微絲(314)

一、微絲的分子結構(314)

二、微絲結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縮系統(319)

四、微絲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絲的遺傳學新方法(324)

第三節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結構(324)

二、微管結合蛋白(326)

三、微管組織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節中間纖維(332)

一、中間纖維的類型(332)

二、中間纖維的分子結構(334)

三、中間纖維結合蛋白(335)

四、中間纖維的功能(335)

五、三種細胞骨架的比較(336)

第五節細胞骨架蛋白與疾病及新葯開發(336)

一、細胞骨架蛋白異常表達與疾病的舉例(336

)

二、微管抑制劑作為抗腫瘤葯物的研究與開發(338)

三、功能基因組學為細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347)

思考題(348)

參考文獻(348)

第十章細胞增殖(350)

內容提要(350)

第一節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麼是細胞周期(351)

二、細胞同步化(353)

第二節有絲分裂(354)

一、細胞分裂的類型(354)

二、有絲分裂的基本過程(354)

第三節減數分裂(363)

一、間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節細胞周期調控(369)

一、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因子及其調控方式(374)

三、DNA復制的調控(381)

四、細胞周期關卡的調控(382)

五、生長因子的調控(384)

六、蛋白質合成對細胞增殖的影響(384)

第五節酵母細胞周期調控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實例(385

)

一、尋找周期性表達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達基因的轉錄調控(386)

五、細胞周期調控的基因表達的保守性(387)

第六節基於細胞周期相關機制的新葯開發(389

)

一、細胞周期研究在抗腫瘤新葯開發中的應用(389)

二、細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與抗真菌葯物開發中的應用(

395)

三、利用細胞周期標記分子研究葯物作用的機制與篩選新葯(395)

思考題(396)

參考文獻(397)

第十一章細胞分化(398)

內容提要(398)

第一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398)

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特點(399)

二、細胞分化的主要標志與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410

)

第二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與基因表達的調控(414)

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414)

二、細胞分化基因表達的調控(415)

第三節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細胞內部組分對細胞分化的影響(421)

二、位置信息對分化的影響(422)

三、外部信號等對細胞分化的誘導和抑制(423

)

第四節細胞分化及其相關技術在腫瘤研究中的應用(426

)

一、細胞分化與腫瘤(426)

二、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價值與腫瘤(433)

三、腫瘤與誘導分化(439)

四、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腫瘤誘導分化的葯物靶標(

442)

思考題(445)

參考文獻(445)

第十二章細胞凋亡與衰老(446)

內容提要(446)

第一節細胞凋亡的特徵與分子機制(447)

一、細胞凋亡的形態學與生物化學特徵(447)

二、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區別(452)

三、細胞凋亡發生的四個階段(453)

四、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細胞凋亡檢測技術(460)

第二節細胞凋亡在葯物開發中的應用遠景(463

)

一、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463)

二、細胞凋亡葯物的應用遠景(464)

第三節細胞衰老(470)

一、細胞衰老的機制(471)

二、抗衰老葯物(476)

思考題(480)

參考文獻(480)詳細介紹:
《葯學細胞生物學》為國內第一部將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有機結合,面向全國高等葯學院

校各專業本科生的生物學基礎教材。本書以細胞生物學理論、原理和技術為基礎,

研究其在新葯研發、葯學研究以及葯品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全書共12章,涵蓋葯學細胞生物

學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一些研究熱點,包括緒論、細胞概述、研究方法、細胞膜、細胞內膜

系統、線粒體、細胞核、核糖體、細胞骨架,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凋亡,並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關的葯學知識與應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將對讀者有所啟迪,使其更加易於理

解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術。

Ⅲ 細胞生物學 應用

經歷了近兩年的艱苦努力,《葯學細胞生物學》一書終於完稿待印。在欣慰之餘,編寫組的

全體人員期待著藉此書同讀者進行學術的交流與溝通。

細胞生物學是最活躍的生物學科之一,其知識結構更新迅速,而葯學版細胞生物學書籍國內

外尚無先例可借鑒。為適應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改變國內葯學院校細胞生物學課程一直只

能選用《細胞生物學》或《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而與葯學專業有一定偏離的被動局面,我

們竭盡所能,編寫了此書。

鑒於本書主要為葯學本科專業的生物學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既著重考慮了教材所要求

的基礎性與系統性,又充分注意到將內容的新穎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相結合。本書的主線

是根據當前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兩門學科交叉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從細胞、超微結構和分子水

平的不同層次,闡述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的規律和本質,特別強調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緊

密聯系,並提供了一定篇幅的葯學示例,以有助於葯學專業讀者對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理解與

把握。本書力求使讀者既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又增強對葯學知識的理解和應

用。

本書雖是應實際所需而編寫,但畢竟是初次嘗試,編者深感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有限,在

取材范圍和編寫深度上難免有不當、疏漏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努

力完善與修正。

編者

2005年9月
作者簡介:目錄:第一章緒論(1)

內容提要(1)

第一節細胞生物學概述(1)

一、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內容(1)

二、細胞生物學發展簡史(5)

三、細胞生物學與諾貝爾獎(9)

第二節細胞生物學與現代葯學(11)

一、細胞生物學是現代葯學的基礎理論(11)

二、細胞生物學研究成果與技術在葯學領域中的應用(12

)

三、葯學細胞生物學的涵義(19)

思考題(20)

參考文獻(20)

第二章細胞概述(22)

內容提要(22)

第一節細胞的基本生物學意義(22)

一、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22)

二、細胞是生物有機體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23)

三、細胞是生物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本單位(23)

四、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23)

第二節細胞的化學組成(23)

第三節細胞的形態與大小(24)

一、細胞的形態(24)

二、細胞的大小(25)

三、細胞的計量單位(25)

第四節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26)

一、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6)

二、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27)

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基本特徵的比較(29

)

第五節細胞與葯物作用靶標(31)

一、葯物作用靶標的概念(31)

二、細胞的葯物作用靶標(31)

三、靶標葯物在抗腫瘤研究中的應用現狀(33)

思考題(33)

參考文獻(33)

第三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技術(35)

內容提要(35)

第一節細胞形態顯微觀察技術(35)

一、顯微鏡的發展簡史(35)

二、顯微鏡的分類(37)

三、顯微技術的基本概念與成像原理(38)

四、常用的光學顯微鏡(44)

五、電子顯微鏡(48)

六、顯微技術在葯學領域的應用(58)

第二節細胞化學技術(63)

一、酶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4)

二、免疫細胞化學原理與方法(65)

三、放射自顯影術(67)

四、原位雜交技術(69)

五、問題與展望(69)

第三節細胞及其組分的分級分離與分析(70)

一、細胞的分離與純化(70)

二、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73)

三、細胞分離與純化技術的整合應用(77)

四、細胞組分的顯色分析(78)

五、流式細胞計量術及其應用(79)

第四節細胞培養與細胞制葯工程(85)

一、細胞培養概述(85)

二、動物細胞培養與Caco-2細胞模型(88)

三、細胞工程制葯的主要技術與發展(93)

第五節功能基因組學及其重要研究技術(97)

一、功能基因組學的定義和內涵(97)

二、功能基因組的重要研究技術(98)

思考題(101)

參考文獻(102)

第四章細胞膜(103)

內容提要(103)

第一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與結構特徵(104)

一、生物膜的化學組成(104)

二、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型(110)

三、細胞膜的基本特性(112)

第二節物質的跨膜運輸(116)

一、小分子物質和離子的穿膜運輸(117)

二、大分子物質的膜泡運輸(124)

第三節膜表面受體與介導的主要信號轉導(129

)

一、離子通道受體(131)

二、G蛋白偶聯受體與其介導的信號轉導(134)

三、酶偶聯受體(142)

四、受體理論與臨床用葯(147)

第四節細胞膜異常與疾病(148)

一、細胞膜轉運系統異常(149)

二、細胞膜受體異常(149)

三、細胞膜與腫瘤(150)

四、細胞膜損傷(151)

第五節細胞膜在葯學領域中的研究和應用(152

)

一、葯物與細胞膜的相互作用(152)

二、細胞膜研究熱點內容(158)

三、細胞膜技術及其在葯學研究中的應用(158

)

思考題(164)

參考文獻(164)

第五章細胞內膜系統(166)

內容提要(166)

第一節研究細胞內膜系統的方法學(167)

一、放射自顯影術(168)

二、熒光蛋白技術(168)

三、亞細胞組分的生化分析(168)

四、無細胞系統(168)

五、遺傳菌株突變技術(169)

第二節內質網(169)

一、內質網的基本結構特徵(170)

二、內質網的化學組成(171)

三、內質網的類型(172)

四、內質網的功能(174)

五、內質網與疾病(183)

六、分子伴侶及其應用(185)

七、內質網研究展望(188)

第三節高爾基體(188)

一、高爾基體的基本特徵(190)

二、高爾基體的功能(194)

三、高爾基體的病理狀態(203)

四、高爾基體與葯學研究的相互促進(204)

第四節溶酶體(205)

一、溶酶體的基本結構特徵與分類(205)

二、溶酶體的功能(207)

三、溶酶體的形成(210)

四、溶酶體與疾病(212)

五、溶酶體的相關葯學應用(213)

第五節微粒體與葯物代謝(217)

一、微粒體與細胞色素P450酶系(218)

二、葯物代謝研究的基本概念與方法(221)

三、重要的CYP氧化代謝酶舉例(229)

思考題(234)

參考文獻(235)

第六章線粒體(237)

內容提要(237)

第一節線粒體的生物學特徵(237)

一、線粒體的形態與結構(238)

二、線粒體的化學組成與酶定位(240)

三、線粒體的增殖方式(242)

四、線粒體的半自主性(243)

第二節線粒體的主要功能(246)

一、真核細胞中的氧化作用(247)

二、氧化磷酸化是代謝能量轉換的主要環節(249)

第三節線粒體與醫葯學(256)

一、病理過程中的線粒體變化及線粒體病的診斷(256

)

二、葯物與毒物對線粒體的影響(257)

三、線粒體靶標葯物制劑技術(262)

四、線粒體與糖尿病(264)

五、線粒體與細胞凋亡(264)

思考題(265)

參考文獻(265)

第七章細胞核(267)

內容提要(267)

第一節細胞核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一、核被膜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68)

二、染色質的結構與染色體的構建(272)

三、核仁的超微結構與功能(284)

四、細胞核基質(核骨架)(288)

五、細胞核的功能(289)

第二節細胞核異常相關疾病及其治療(291)

一、遺傳性疾病(291)

二、惡性腫瘤(294)

思考題(294)

參考文獻(295)

第八章核糖體(296)

內容提要(296)

第一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與存在類型(297)

一、核糖體的形態結構(297)

二、核糖體的存在類型(297)

第二節核糖體的理化性質(298)

第三節核糖體的自組裝(299)

第四節核糖體的功能(300)

一、合成蛋白質的類型(301)

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302)

第五節異常情況下核糖體的變化(308)

第六節影響蛋白質合成的葯物(308)

一、血紅素對血紅蛋白合成的調節(309)

二、干擾素對蛋白質合成的調節(309)

三、抗生素對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影響(309)

思考題(310)

參考文獻(310)

第九章細胞骨架(311)

內容提要(311)

第一節細胞骨架概述(311)

一、細胞骨架的概念與主要功能(311)

二、細胞骨架的遺傳學研究方法(313)

第二節微絲(314)

一、微絲的分子結構(314)

二、微絲結合蛋白(316)

三、肌肉收縮系統(319)

四、微絲的功能(322)

五、研究微絲的遺傳學新方法(324)

第三節微管(324)

一、微管的分子結構(324)

二、微管結合蛋白(326)

三、微管組織中心(327)

四、微管的功能(329)

第四節中間纖維(332)

一、中間纖維的類型(332)

二、中間纖維的分子結構(334)

三、中間纖維結合蛋白(335)

四、中間纖維的功能(335)

五、三種細胞骨架的比較(336)

第五節細胞骨架蛋白與疾病及新葯開發(336)

一、細胞骨架蛋白異常表達與疾病的舉例(336

)

二、微管抑制劑作為抗腫瘤葯物的研究與開發(338)

三、功能基因組學為細胞骨架研究提供了新機遇

(347)

思考題(348)

參考文獻(348)

第十章細胞增殖(350)

內容提要(350)

第一節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351)

一、什麼是細胞周期(351)

二、細胞同步化(353)

第二節有絲分裂(354)

一、細胞分裂的類型(354)

二、有絲分裂的基本過程(354)

第三節減數分裂(363)

一、間期(365)

二、分裂期(365)

第四節細胞周期調控(369)

一、細胞周期調控的研究背景概述(369)

二、細胞周期的主要調控因子及其調控方式(374)

三、DNA復制的調控(381)

四、細胞周期關卡的調控(382)

五、生長因子的調控(384)

六、蛋白質合成對細胞增殖的影響(384)

第五節酵母細胞周期調控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實例(385

)

一、尋找周期性表達的基因(385)

二、M和G1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三、S期和G2期轉錄水平達到峰值的基因(386)

四、周期性表達基因的轉錄調控(386)

五、細胞周期調控的基因表達的保守性(387)

第六節基於細胞周期相關機制的新葯開發(389

)

一、細胞周期研究在抗腫瘤新葯開發中的應用(389)

二、細胞周期研究在抗病毒與抗真菌葯物開發中的應用(

395)

三、利用細胞周期標記分子研究葯物作用的機制與篩選新葯(395)

思考題(396)

參考文獻(397)

第十一章細胞分化(398)

內容提要(398)

第一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398)

一、細胞分化的概念與特點(399)

二、細胞分化的主要標志與研究方法(408)

三、胚胎發育過程中細胞分化的潛能變化(410

)

第二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與基因表達的調控(414)

一、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414)

二、細胞分化基因表達的調控(415)

第三節影響細胞分化的因素(419)

一、細胞內部組分對細胞分化的影響(421)

二、位置信息對分化的影響(422)

三、外部信號等對細胞分化的誘導和抑制(423

)

第四節細胞分化及其相關技術在腫瘤研究中的應用(426

)

一、細胞分化與腫瘤(426)

二、幹細胞研究的應用價值與腫瘤(433)

三、腫瘤與誘導分化(439)

四、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腫瘤誘導分化的葯物靶標(

442)

思考題(445)

參考文獻(445)

第十二章細胞凋亡與衰老(446)

內容提要(446)

第一節細胞凋亡的特徵與分子機制(447)

一、細胞凋亡的形態學與生物化學特徵(447)

二、細胞凋亡與壞死的區別(452)

三、細胞凋亡發生的四個階段(453)

四、影響細胞凋亡的因素(459)

五、細胞凋亡檢測技術(460)

第二節細胞凋亡在葯物開發中的應用遠景(463

)

一、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463)

二、細胞凋亡葯物的應用遠景(464)

第三節細胞衰老(470)

一、細胞衰老的機制(471)

二、抗衰老葯物(476)

思考題(480)

參考文獻(480)詳細介紹:
《葯學細胞生物學》為國內第一部將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有機結合,面向全國高等葯學院

校各專業本科生的生物學基礎教材。本書以細胞生物學理論、原理和技術為基礎,

研究其在新葯研發、葯學研究以及葯品生產等方面的應用。全書共12章,涵蓋葯學細胞生物

學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一些研究熱點,包括緒論、細胞概述、研究方法、細胞膜、細胞內膜

系統、線粒體、細胞核、核糖體、細胞骨架,細胞增殖、細胞分化、細胞衰老與凋亡,並在

各章中融入了相關的葯學知識與應用。相信本書的出版將對讀者有所啟迪,使其更加易於理

解細胞生物學與葯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術。

Ⅳ 微管的微管結合蛋白

MAP的主要功能是:①促進微管聚集成束;②增加微管穩定性或強度;③促進微管組裝。包括I 型和II型兩大類, I 型對熱敏感,如MAP1a、 MAP1b,主要存在於神經細胞 。II型熱穩定性高,包括 MAP2a、b、c,MAP4和tau蛋白。其中 MAP2隻存在於神經細胞,,MAP2a的含量減少影響樹突的生長。

Ⅳ 秋水仙素是將細胞分裂停留在哪一個周期就是在間期 前期 後期 中期 末期裡面挑

中期。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微管聚合,因此可有效的抑制細胞分裂期的形成,將細胞阻斷在細胞分裂中期。處於間期的細胞,受到葯物的影響相對較弱,處於分裂期細胞數量會逐漸積累,通過輕微震盪,將變圓的分裂期細胞搖脫,可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細胞,這就是分裂中期阻斷法,所以細胞停留在中期。

秋水仙素在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分裂停止於中期。



(5)微管結合蛋白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生物鹼是含負氧化態氮原子的存在於生物有機體的環狀化合物。自從1806年德國學者F.W.Serturner從鴉片中分出嗎啡鹼(morpihen)以後,迄今已從自然界分出約1000種生物鹼。

生物鹼大多具有生物活性,是許多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研究發現,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生物鹼,具有更多的葯用價值,已遠遠超過植物本身的價值。百合中的生物鹼一秋水仙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秋水仙鹼(colhciicen)最初是從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發現的重要生物鹼,是一種罩酚酮類生物鹼,能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抑制癌細胞的增長,臨床上用來治療癌症、痛風等病;秋水仙鹼還是細胞生物技術常用試劑。

Ⅵ 微管結合蛋白的MAPs分類

一類主要的MAPs家族叫作裝配MAPs(assembly MAPs), 作用是將微管在胞質溶膠中進行交聯。這些MAPs的結構中具有兩個結構域, 一個是鹼性的微管蛋白結合結構域, 另一個是酸性的外伸的結構域。
根據序列特點, 將MAPs分成兩個主要的類型:Ⅰ型和Ⅱ型(還有其他類型)。MAP1A和MAP1B含有幾個重復的氨基酸序列:Lys-Lys-Glu-X,作為同帶負電的微管蛋白結合的位點。這些位點可中和微管中微管蛋白間的電荷, 維持聚合體的穩定。
Ⅱ型MAP包括MAP2、MAP4、Tau。這些蛋白有幾個與微管蛋白結合的18氨基酸重復序列。

Ⅶ 實驗室用磷酸纖維素色譜純化微管蛋白時,緩沖劑用什麼比較合適呢

可以用PIPES 緩沖劑。

PIPES的pH緩沖范圍是6.1-7.5,不溶於水,溶於NaOH水溶液。根據已有的研究結果,PIPES可被應用於使用磷酸纖維素色譜純化微管蛋白,用於凝膠過濾法純化重組GTP結合蛋白ARF1和ARF2,作為緩沖液從大腸桿菌中結晶轉酮酶。另外,由於PIPES能形成自由基,因此不適合應用於氧化還原體系。在陽離子交換色譜法,應當使用低濃度的PIPES緩沖液,這是因為PIPES具有相對較大的離子強度,而且其pKa值具有濃度依賴性。

Ⅷ 設計實驗,證明蛋白質結合在細胞微管骨架

實驗組中加入抑制微觀形成的秋水仙素,對照組不加,觀察細胞壁有無

Ⅸ 微管結合蛋白的MAPs功能

①使微管相互交聯形成束狀結構,也可以使微管同其它細胞結構交聯。②通過與微管成核點的作用促進微管的聚合。③在細胞內沿微管轉運囊泡和顆粒,因為一些分子馬達能夠同微管結合轉運細胞的物質。④提高微管的穩定性∶由於MAPs同微管壁的結合,自然就改變了微管組裝和解聚的動力學。MAPs同微管的結合能夠控制微管的長度防止微管的解聚。由此可見, 微管結合蛋白擴展了微管蛋白的生化功能。

閱讀全文

與微管結合蛋白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土方法去除臉上的斑 瀏覽:122
簡單有效的除蠅方法 瀏覽:101
石榴治久瀉的最佳方法 瀏覽:416
紅米麥克風許可權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28
二胡校音器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215
安卓手機提網速方法 瀏覽:825
536減298的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819
如何讓孩子成長快速的方法 瀏覽:748
肌肉腿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 瀏覽:55
尤各期的治療方法 瀏覽:982
浪琴八針使用方法 瀏覽:856
健身房鍛煉身體的方法男士 瀏覽:783
諧波電動勢的削弱方法有哪些 瀏覽:599
居家技巧與方法 瀏覽:110
切換手機網路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7
cs5光碟安裝方法 瀏覽:924
伽瑪刀治療方法 瀏覽:558
海螺怎麼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410
血管堵塞如何疏通方法 瀏覽:743
陽暑解決方法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