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設計,都包括四個基本要素
進行分析,從中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四個基本要素.
認識?要求用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術語精確表述學習目標,這是教學系統設計的一項基本要求.
2.進行任務分析.確定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到教學目標之間所需獲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層次關系.
3.選用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的形式、媒體、活動等方面的選擇與設計.
4.開展教學評價.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並為修正教學系統設計提供實際依據.
上述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的其他環節都是在這四個基本
要素的構架上建立起來的.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對理論的一種簡潔的再現.不論哪一種教學設計模式,
都包含有下列四個基本要素.
(1)教學對象
教學系統的服務對象是學習者.為了作好教學工作,必須認真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情況,掌握他們的一般特徵和初始能力,這是做好教
學設計的基礎.
(2)教學目標
度和情感,用可觀察、可測定的行為術語精確表達出來.同時,也
要盡可能地表明學習者內部心理的變化.
(3)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教學模式、程序、方法、組織
形式和對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的總體考慮.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三部分,它的
目的是為了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從而作為修正設計的依據.
對象、目標、策略和評價四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
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貳』 教育的四個基本要素及其關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四個要素是教育結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教育不是四者的簡單相加,而是有機運行的整體,四個基本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
在四個基本要素中,主要的關系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
『叄』 教育活動的四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教育活動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而教學活動則有四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個不要混淆了。
『肆』 教學方法與手段有哪些
1、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教學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等。
2、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路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於各學科教學領域。
(4)教學方法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擴展閱讀:
1、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軟體技術水平直接制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學媒體軟體的製作技術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學軟體的製作確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因為它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理論與技術,而同時精通多方面學科、熟悉製作全過程技術的人員較少。所以,教學軟體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伍』 教學基本要素包括
通常劃分為教師、學生和教材(有時也叫課程教材、教學內容等)。亦有把教學技術手段作為要素的。
『陸』 構成數學教學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個成熟的教學模式應至少包括以下四個基本要素:
1.理論基礎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正如喬以斯、威爾所說的那樣,「每一個模式都有一個內在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它們的創造者向我們提供了一個說明我們為什麼期望它們實觀預期目標的原則「教學模式所賴以建立的教學理論或思想,是教學模式深層的內隱的靈魂和精髓,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方向和獨特性,它滲透在教學模式中的其它各因素中,並制約著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其它諸因素賴以建立的依據和基礎。
2.教學目標
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是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發生變化的一種預設,是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任務的指南,是構成教學模式的核心因紊,是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的教學任務而設計、創立的。教學目標是教師對教學活動在學生身上所能產生效果的工種預期估計,是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於能使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克服教學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它制約了教學程序、實施條件等因紊的作用,也是教學評價的尺度和標准。
3.操作程序
成熱的教學模式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操作程序,這是形成教學模式的本質特徵之一。操作程序詳細說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邏輯步驟,以及完成該步驟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明確指出教師應先做什麼,後教做什麼,學生分別干什麼。由於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展開順序,既要考慮到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還有基本教學方法交替運用頎序,因此,操作程序既是基本相對穩定的,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4.實施條件
任何一種教學稹式都不是萬能的,有的只能適合於某一類課型,有的適用於凡種不同的課型。效學概念課、命題課、習題課、復習等不同的課型所適用的教學模式是不盡相同的。還有的只適宜用於某一年蛉段的學生,小學低年級與高年級、初第三章數學教學模式的建構中、離中所選用的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種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教學策略上也必然存在較大的差別。
『柒』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有哪些
1、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參觀教學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等。
2、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路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電影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等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於各學科教學領域。
(7)教學方法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擴展閱讀:
1、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軟體技術水平直接制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學媒體軟體的製作技術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學軟體的製作確有相當的技術難度,因為它涉及到多門學科的理論與技術,而同時精通多方面學科、熟悉製作全過程技術的人員較少。所以,教學軟體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捌』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8)教學方法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玖』 教案中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怎樣寫
教學方法的構成
教學方法很多,這些教學方法是怎樣構成的,為什麼會形成千差萬別的教學方法呢?
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由教師、學生、知識及知識的載體這四個基本要素所組成,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在四個基本要素的有機結合。
方法是通過運用一定的手段來體現。教學活動所使用的基本手段是知識。盡管教學活動的目的不能把學生掌握知識做為唯一的目的,但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智力的發展,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的形成,都離不開知識的傳授活動,都是在傳授知識的活動過程中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所以知識在教學中既是教學的目的又是藉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知識是人類長期所積累的精神財富,精神的東西是不能脫離物質而單獨存在,而精神(思想、觀點、知識等)的傳遞也不能離開一定的物體載體。正像恩格斯所說:「『精神』從一開始就很倒霉,註定要受到物質的糾纏,而物質在這里表現為震動著的空氣、聲音,簡言之,即語言。」(《馬恩全集》第三卷,第34頁)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知識做為手段,就必須同時考慮使用什麼樣的物質載體才能在學生中產生作用。有時教師要運用口頭語言的講解,利用聲音作用於學生的聽覺。有時則利用文字元號表現在課本上,學生通過閱讀作用於學生的視覺。有時則利用掛圖、模型以及幻燈、錄音機、電影機、閉路電視、電視衛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做為知識的載體,來傳遞知識信息,並通過學生自身的主動活動來促進自身的成長。因此任何教學方法都不能離開這四個基本要素。而教學方法形成的實質,就是在特定教學目的指引下,教師、學生、知識、知識的載體,這四個要素特定的有機結合。比如;
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後,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
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所有這種種教學方法,都必須是有教師和學生相互結合的活動,都必須利用知識做為基本手段,而知識的傳遞,又是通過各種載體使學生接受。所以教學方法都是這四種要素的不同形式的有機結合,其組合的結構不同,就形成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正是在種種教學目的和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由於這四種要素的具體特點不同,又是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所以就會形成千差萬別的種種不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