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製作好微課
只有製作好的教學微課,學生們才會對這個微課感興趣,進而知識的吸收也會更加的多,對於
知識的學習也會更加的精深,優秀的微課對於要講的內容一直都是一針見血,不會說太多的廢
話,點明重點使學生能很快吸收,這樣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大大增加,但不僅僅內容要好,課件
中的插件也要好,Focusky就能做到這一點,這個軟體製作的微課可使學生們見識到理解外的
課件,用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⑵ 如何製作優秀微課
好的微課不僅內容要短小精悍,而且在呈現形式上要生動有趣,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製作優秀的微課視頻,這里建議用Focusky來做,操作簡單,短時間就能上手。
⑶ 如何設計與製作微課
如何設計與製作微課
一、腳本的開發
一尋找素材
從自己的經歷中,尋找有價值的素材。所謂"價值"包括下面的特點:1、教師自己感覺難忘的、有效果的;2、符合教育規律,操作有創新。
二梳理價值點
1、主線梳理:文章信息多、容量大,所以要抽出主線,將一切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刪除或精減。如果是故事,只選擇一個;如果是策略,選擇一個主題的。
2、內容刪減:文章中的繁雜的信息過多,需要刪減:主要有下面兩點:(1)基本刪除:如關於"理論"的敘述、背景的過多的描述、情感化的語言、成績與榮譽;(2)內容刪減:不論什麼,都要選擇有創意、易操作的素材,刪掉大家都在知道的或都已使用過的。
最終的刪減的字數在300-500之間。許多文章只能選擇出10%左右的內容。
三提升價值點
基於基本素材,進行再開發,素材的不同,梳理角度不同:
故事類:(1)追問過程:故事中間是不是還有什麼波折?(2)追問方法:是不是還有什麼重要的方法,我是不是沒有意識到?(3)追問提升:這些方法是不是可以梳理出更具普遍意義的做法?能不能拓展到其他人或事的上面?
策略類:(1)策略追問:究竟怎麼做?還有沒有其他辦法?(2)風險追問,如果這樣會遇到什麼問題?能不能再有新做法?
四形成腳本
課程化開發。基於上述的追問,形成了有價值的故事,做成腳本。
二、PPT製作
微課程基於PPT技術,但是與目前的PPT不一樣
一模板與背景
1、基本板:純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
2、特殊時:紅色、黃色等可用、但不做主體色。
二圖畫與布局:
微課程可分為下面三種布局,風格盡可能統一。
(1)畫圖板:畫為主
繪本板:畫中加字,畫中套字,適合於經典故事
小人書版:字畫分離,上圖下字或上字下圖,圖畫80%,字佔20%;適合於電影、經典故事。同一頁一般不出現兩幅圖。
(2)文字版:字為主
字畫板:以字為主,有圖做點綴。(圖:不用動畫)
純文字板:
(3)混合板: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三字型大小:
基本字型大小:40±6:用於正文基本敘述。
突出字型大小:需要重點強調的字或句,可大也可小。如果同頁出現大小不同的字,反差控制在±20以內,比如小的40,最大不得超出60,防止反差過大
四字體:醒目,字體粗,看得清
鼓勵:黑體、方正超粗黑簡體、方正綜藝體等。
少用:宋體、隸書、行書等
五字數與速度
教師課程其他
每頁最多字數35字如字數超:分批動畫呈現或明暗呈現
播放速度(每秒字)5-6字
特殊頁面
播放速度
思考頁面3-5秒:如"你知道嗎""思考5秒"
過渡頁面1-2秒:如"開始""接著看""怎麼樣?"
六音樂
選擇輕音樂
⑷ 如何製作「優秀微課」
原發布者:精品中小學資料
如何製作微課視頻1.准備(1)教師要熟悉教材和學情。對某一課時的教學,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的整體規劃,重、難點,課標要求,還要根據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充分研究學情,明確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困惑點和障礙點在哪裡。(2)基於教材和學情,充分挖掘課時教學中的難點,准確把握教學難點,找到教學的難點,也就明確了微課程的設計思·。(3)有好的教學策略或創意。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創意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就是微課程的內容。可以Χ繞微課程的內容進行材料的准備,文字的組織----等等。也就是說錄制前要先對實驗的操作進行詳實的語言組織。比如要錄制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的實驗,要提前組織好下一步的操作語言,是成功錄制的前提。2.錄制。有了微課程的設計內容,接下來的就是藉助手機、照相機、手持DV、錄像機等進行錄制。錄制時,可以一邊操作,一邊配音,一邊錄制;也可以只操作,後配音。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鏡頭要有推拉,這樣效果明顯。3.編輯錄制好的視頻,可以剪輯、整合、修飾、包裝等等,形成完整的微課程。二、製作微課程時的注意事項:1.微課程簡單化。不是增加工作量,而是簡化教學設計。在錄制過程中,如果講錯了,不用重錄,可以改,可以剪輯,可以補錄,一遍就行。也可以用已有的視頻資料,再加工,時間最好控制在5分鍾內。2.背景合適恰當。在編輯時插入背景要注意不影響學生的注意力,背景音樂的插入要恰當,
⑸ 小學微課製作方法
第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微課主要是為學生的「學」而設計製作的。可是學生是一個復雜的對象和巨大的群體,不同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學習問題和學習需求,而微課具有製作簡單、類型多樣、數量豐富、使用方便等特性,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間的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設計製作微課之前,必須要找准自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困難和需求、認識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方式,再來有針對性的設計製作微課來解決問題和促進學生學習。
第二步:選取恰當的微課教學主題與內容
微課選題要跳出當前過於碎片化和零散化的局限,教師們要「跳出微課來做微課」,要以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的理念設計微課:要設計製作一個較大的完整的教學內容或教學主題,並對較大的教學內容進行微課化的細化切分,製作成若干個具有層次性、邏輯性、連續性的微課集。讓學生既能體驗到單個微課的碎片化、可視化的愉快學習體驗;又能建構和形成自己特色的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
微課內容規劃可以藉助思維導圖或目錄樹軟體,對教學主題進行層層分解,劃分多個相對獨立、又簡短具體且相互關聯的知識點或技能點,再製作相應內容的微課。選定微課內容時,要明白各具體的知識點處於較大教學主題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更能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學習微課不僅能夠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第三步:確定微課教學的策略與方法
教學策略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具體的情景化的體現。微課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快速有效地達到微課的教學目的,對微課教什麼(課程、內容等)和如何教(組織、方法、媒體的使用等)進行的針對性、個性化、創新性的設計方法。
微課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為了符合微課學習的「短小精悍」原則,微課教學策略與方法也應當:從簡、實用、有效、具體、可操作。從一線教師的實際出發,小編認為微課教學設計的四大實用策略是:教學內容情景化教學策略、教學重點問題化教學策略、教學活動任務化教學策略及教學媒體選擇多元化教學策略。
第四步:錄制微課教學視頻
微視頻是微課資源構成的核心資源,也是微課製作中的關鍵環節。視頻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微課學習效果。
微課教學視頻的獲得必須與微課教學過程同步進行,如教師可以在辦公室、功能室、演播室、家裡的書房等相對安靜的環境中,由教師一個人或少數學生參加微課教學與視頻同步錄制。
第五步:開展微課教學應用
應用是微課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微課開發的最終價值體現。由於微課內容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因此必須及時組織開展微課教學實踐與應用研究,讓微課真正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同時通過應用中的反饋意見可以促進微課開發質量和良性發展。
微課教學應用的途徑主要有四:
一是輔助課堂教學,如課堂輔助、情景創設、小結復習、技能培養、情感教育、班會微課等。
二是學生課前預習。微課生動形象,只講一個知識點,學生不懂時就可以隨時查找與觀看,很適合預習和自習
三是支持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中,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微課是學生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微課可以為教師提供真實的、情境性的課堂教學和超媒體環境,為教師研究課堂教學、課後反思以及電子備課等教學環節提供了便捷。老師可以通過速課網微課平台對不同區域、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微課作品進行觀摩、記錄、反思和研討,開展網上教研,分享教學經驗,進行自我知識的建構。並把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進一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自己的成長發展,同時,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互相學習。
⑹ 如何製作開發優秀微課
現如今,最大的熱點當屬微課程了。不論教育行政部門,還是有關高校,均將目光投到了微課程方面。近日,筆者在山東、深圳、浙江等地培訓期間,與當地教師深入探討了微課程。微課程應該記錄什麼呢?第一點是記錄教師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第二點記錄的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一問:什麼是微課程?
什麼叫微課程?網路上對微課程這一概念有很多個定義。但是總體來看,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處理,數字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替代老師上課,同學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反復來看。微課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聲化,如果只是有聲化就根本不需要人來讀,因為電腦可以直接讀出來。因為人具有情感、態度、價值觀,隱性知識是計算機語音翻譯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課程就是把老師的講解、對課程的理解記錄下來。
微課程應該記錄什麼呢?第一點是記錄教師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第二點記錄的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他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我認為,微課程應該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李玉平老師的微課程,第二大類是佛山的微課程,第三大類是可汗的微課程。為什麼這樣分類呢?
按照三者內容來分,李玉平的微課程是課程教學的「三小」研究(關注小現象、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種PPT數字故事用於教學活動,所有的教學情景就是教學的反思、總結,其理念就是教師專業發展,這種發展確實是很受老師歡迎,在全國很多的省市,都在學習這種方式。
佛山微課程最近舉行了一個比賽,獲獎的一等獎作品,其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課程的實錄,然後課程實錄截取三五分鍾的一個片段,現在隨著可汗學院觀念的普及,佛山微課程也出現一部分像可汗這樣的學校,但是它的主體還是以課程實錄為主的。
國外的腦科學研究發現,學生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高,10分鍾以後降下來了,如果老師不改變方法和內容,那麼大家注意力一直會很低,然後到了下課的時候就興奮,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二問:什麼不是微課程?
1.輔助教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
有很多老師把自己的微課程做成了一個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這個叫CAI課件,它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性的助手,幫助老師把講課的內容呈現在屏幕上。為什麼很多老師把微課程做成了過去講課的課件呢?學校培訓老師做課件,時間長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課件,他們沒想到微課程和課件是兩碼事情,微課程是學生自助學習看的,課件是幫助老師講課的,它是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要意識到微課程的學習是一次教育觀念根本性、顛覆性的變化,很多老師還需要有觀念更新的過程。
2.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
這個原因也跟過去一樣,過去搞了太多的視頻錄像,所以大家養成思維定式,一說做一個課堂錄像,就剪一段,這個不是微課程。還有就是國家精品課程,我們把它稱為優秀課程現場的數字化搬家,搬到網上,它不是微課程。因為微課程不等於課堂過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課程不等於完整課程的局部課程,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三問:微課程設計與編教材有何區別?
1.微課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對比下,紙質教材和微課程的區別,紙質教材是一個嚴謹的知識體系,它客觀介紹學科知識,故事感不強,那時候我在出版社講微課堂的時候,出版社的編輯告訴我:「編教材的時候,要記得三審,而且要嚴格編審制度,你編輯的課程里帶有情感的話全部刪掉,不能夠留的。」
2.微課程需要靈活的教學策略
紙質教材是通過國家統一課標,使用學術性語言來描述課間知識的,而微課程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教學策略,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另外,紙質教材是全體學生用同一個版本,同樣的教學,而微課程可以針對班上的學生,可以採用更加靈活的、個性化的施教方法。因為有些老師,他知道學生喜歡什麼,他知道學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樣講別人才容易明白。
3.微課程可以互動,是集體的智慧
紙質教材是單一的紙質載體。而微課程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用移動技術,可以有聲音動畫和視頻,形成互動,這一點是紙質教材永遠做不到的。因為它受到載體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現在的紙質教材來源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編輯,是少數群體的智慧。但是微課程不一樣,全中國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發揮自己的魅力。
四問:怎麼設計微課程?
微課程和紙質教材之間,不是排斥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各有各的用處。它們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的教材。我們來分析一下設計微課程程序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選題。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果剛開始做微課程的時候,我建議從易錯點開始。因為它立竿見影來得快,可以提高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一用就行。
其次是設計。設計是什麼?就是報告內容結構。但是我特別要強調創意,回顧了三五分鍾講一個點,創意視頻,如果照本宣科念,學生不喜歡。
再其次是製作。製作主要是在技術上學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們組織的教學裡面,首先是用手機和平板的攝像,老師在備課稿紙上寫,然後錄下來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微課程的發展趨勢
1.內容為王,輔以好的形式
微課程下一步怎麼發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就是微課程的內容的發展和形式的發展,要注意內容是核心,內容是主體。千萬不要去追求那種漂亮的或者說是有創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但是,妥當的形式可以提高內容的表達的效果。再下一個是創意和簡易。微課程最好是簡明的,越簡單越好。這個基礎上有新的創意則會使課程顯得更妙。創意和簡明是一對,內容和形式是一對,要把這幾對矛盾處理好。
2.系列化發展
無論是出版社、公司還是學校,那麼你會這樣考慮:微課程將會向著系列化,與教材配套方面發展。
現在很多老師剛開始學習微課程的時候,只是一個零散的、單獨的,或者說只是為參加他們的評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微課程」就應該是系統化的、配套的。
3.增強浮動性
打個比方來說,可以在微課程中加入學生自成參數,讓學生可以按照設計,去調控微課程的發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互動式練習。
4.增加微課程的知識管理系統
打個比方來說,讓學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筆記和共享。添加一個學習分析系統,老師可以通過它了解學生狀況。
5.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
整個微課程的發展,應該是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關鍵是創意。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課程」,又可以是教師自己做,兩者皆有利亦有弊端。由於教師自身的閱歷、時間的限制,並不能大規模地完成「微課程」。
⑺ 如何製作一堂微課
1、微課設計與製作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路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那麼,如何設計一節好的微課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了解微課的定義及作用 要想設計一節好的微課,我認為,首先要了解微課的定義和作用: 1、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鍾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題、或教學經驗的一種微視頻。 2、微課的作用:啟惑、解惑而非授業,用於(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網路在線教育,不能代替課堂新知識的教學。
⑻ 如何運用微課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
微課應用於教學中的思考
大家知道在傳統授課時一節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節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鍾,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學生,而且5-8分鍾,50M左右大小的簡短視頻,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路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較好的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
那麼究竟如何讓微課在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一、在製作微課時應注意的事項
首先教師在所選題材上下大功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入手,通過典型例題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迅速掌握本知識點。
其次在製作視頻時要注意動靜結合,圖文並茂,字體搭配,字型大小搭配,顏色搭配,錯落有致,使用的文字盡量少等,要使整個視頻簡潔清新流暢。
再次講解時候心中要有學生,語言要用普通話,盡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書面語,使講解通俗易懂,聲音響亮,節奏感強。
最後就是對時間的把握,引入和結題要簡潔明了。整個視頻要控制在5-10分鍾以內。
二、微課在教與學中的使用及意義
1、在新授課上微課的作用
1)課前復習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製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准備。
2)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製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後先讓學生看此視頻。
3)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後一起看此視頻。
4)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並製作好微課,用於鞏固本節知識。
5)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於結束本課前放。
說明:以上環節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微課。
2、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現在網路通訊的發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製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其優點有一下幾點:
1)微課短小精悍,一個議題,一個重點,都是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非常適合學生自學。
2)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願望即可實現。
3)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快慢課一調節,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的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
4)由於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於發問的學生能夠從容的反復觀看,較好的解決了後進生的轉化問題。
3、微課在促進教師業務成長和教學研究中的作用
1)製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製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
2)微課便於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
3)微課便於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
4)微課製作簡單,形式新穎,通過微課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並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以上是自己在使用微課輔助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