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學習詩歌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學習詩歌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04-17 23:36:11

A. 小學古詩詞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小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朗誦訓練,帶領學生去觸摸古詩文的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多讀精背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學習語文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我們在古詩文的教學中,就應該重視誦讀訓練,讓學生從實踐中觸摸古詩文的美。
例如:
⑴採用通讀與精讀相結合,既側重在讀准字音、理解詞語、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掌握句讀、語氣、停頓,又側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⑵採用美讀與品讀相結合,既讀出節奏、讀出情感,又能進一步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
⑶進行適當的誦讀比賽,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習古詩文的信心。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可以讓文學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脈脈地滋潤學生的心田。
二、努力搭建一個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做課堂中的好演員,進而提高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新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應是學習的主人,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充當觀眾,而不是演員的話,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長期下去,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會越來越少。因此,作為課堂的導演,我們就要努力搭建一個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做課堂中的好演員,進而把他們的主要精力都吸引到課堂中來。
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樂學語文,願上語文課,不怕古詩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生動活潑的古詩文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此外,還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情景再現等語文活動,使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從實踐中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學生在實踐中才智得到發揮,就會有快樂的情感體驗,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積累文化底蘊,進而培養健全的人格,鑄造美好的人生。

B. 如何教學古詩詞

(一)強化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的語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樂美。古詩和轍押韻,字數、句數整齊、均衡。誦讀起來琅琅上口,自然而然產生樂感,讓人感受到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古詩的語言美還指語言的精確美、凝練美,一字一詞包含著極豐富的內容。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把山間煙雲冉冉上升、裊裊流動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古詩的語言美呢?我在古詩教學中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宋代方岳說:「書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只有讓學生反復吟誦,仔細品味,而不以背誦為滿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美。

(二)啟發想像,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意境,是創作者的審美體驗、情感與經過提煉、加工後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在古詩學習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易中有難。尋隱者來的過程,一字未提;與童子會晤時的寒暄和問話,也一概從略;童子答問也當不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麼,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並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麼回答?」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並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初步領悟到了詩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體會古詩的情感美
「情」是古詩的根源。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教學中,可採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詩中,詩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曉》一詩,句句寫景,字字含情,詩句看似寫景,實為抒情,情景交融,達到無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體會詩人是如何描寫「啼鳥」、「風雨」、「落花」等景物,再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體會詩中「不覺」、「知多少」等字詞的情感色彩,從而把握詩人愛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詠柳》一詩,要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樂曲——《春天》,這首曲子以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發了少年兒童的熱愛祖國、熱愛春天的感情。學生一聽樂曲,便置身於優美的春景之中,猶如身臨其境。這時再學古詩,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筆下美麗多姿的新柳產生共鳴。學完全詩後,再一邊聽樂曲一邊想像,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春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他們禁不住發出一股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深深體會到了詩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為學生學好古詩創設了一個藝術的氛圍。

C. 淺談古詩詞教學的幾種方法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古詩時代久遠,意義深刻,難以理解,不便於小學生學習,筆者就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學生掌握「讀、知、明、悟」四個基本環節,談一點個人淺顯的認識。
一、讀古詩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時,教學生學會找「韻腳」,使學生知道古詩中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韻腳。如:在《靜夜思》這首詩中,「光、霜、鄉」的韻母都是「ang」,這首詩的韻腳就是「ang」。學生找到了韻腳,朗讀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很容易記住古詩並背誦下來。
二、知詩人
學習古詩,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詩人的性格特點,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唐詩、宋詞、漢文章。」小學生所學的古詩主要以唐詩為主。在小學生古詩詞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詩。在記詩人的朝代時,我們只需要特別記住不是唐代的詩人即可。如宋代詩人蘇軾、王安石、葉紹翁、楊萬里、陸游等幾位。三國曹植、元代王冕、明代於謙、清代鄭燮和龔自珍就行了。詞人需特別記住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採取「記少不記多」的方法記住詩人的朝代,其他默認為唐代詩人、宋代詞人。
三、明詩意
明詩意就是理解詩意。理解詩意的方法多,以下簡介幾種:
1.抓關鍵字理解詩意
如杜甫的《絕句》一詩中,只要抓住「鳴、上、含、泊」四個關鍵字來思考:①黃鸝鳥在什麼地方鳴叫?②白鷺鳥飛上什麼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從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猶如嵌在窗子上。詩人從窗外望去看到怎樣的景色。④什麼地方停泊著什麼?回答了這幾個問題,也就理解了詩句。

D. 古詩詞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方法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
(二)以演入境
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E.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作背景。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

三、明確意象的象徵意義。古典詩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徵意義,比如松、梅象徵高尚的節操;牡丹象徵富貴;柳象徵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徵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於發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六、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F.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最近正在教學詩歌,感覺零散含蓄,很難備課,很難備透,與同事交流,發現大家都有這種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地對一首詩全面分析講解,但卻把本來完整、優美的詩歌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這樣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參,做唯一不變的解讀,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同時,學生並沒有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反而對乾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無味,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詩歌教學嚴重脫離詩歌本身,不進行美的賞析,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只會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想學的局面。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基本教學策略是誦讀與鑒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淀語料、加深印象,最後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鑒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詩歌與韻律、節奏密不可分,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里要強調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並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有了誦讀的基礎,為我們進一步鑒賞詩歌帶來了便利。詩歌教學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鑒賞詩歌,並通過鑒賞來提高審美能力。對於學生鑒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詩歌鑒賞前,教師可大致向學生講解一下詩歌的有關知識,像古詩的格律,新詩的流派等方面,為詩歌鑒賞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不可做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分析有餘而鑒賞不足。 詩歌鑒賞的最大訣竅在於先要找到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讓學生很快了解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所講的找切入點是指通過「詩眼」切入,從語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種主要方法。 1.抓住詩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詩眼就是詩歌的大門,通過這扇門我們便可以了解到詩歌的內在意蘊。劉熙載在《藝概

G.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與學法

大量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是學習古詩詞最經典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前人對這一點總結的很精闢!

著名學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說:「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發蒙時,老師不作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在抑揚頓挫之中,就自然領悟了經文中某些無法(或無須)言說的神韻,然後再一遍一遍地背誦,把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觀念,像釘子一樣楔入學童幾乎空白的腦子里,實際上就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了讀書人的心靈深處,然後再稍作解釋,要言不煩地點撥,就自然『懂』了。即使暫時不懂,已經牢記在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一定的閱歷,是會不解自通的。

H. 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和步驟

您好。
首先、培養學生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其次、可以嘗試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
再次、培養良好的誦讀古詩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古詩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可以從導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導入的運用。了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I. 高中詩歌教學方法有哪些

高中語文詩歌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塊,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詩歌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本文歸納了以下幾種詩歌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其他教師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J. 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 重視誦讀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技巧和策略。誦讀是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生通過誦讀能夠有效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而有感情的誦讀又能夠增強感染力,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感知能力。古詩詞的語言一般感染力較強,而且有著極強的審美價值,在誦讀的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音律美。因此,在誦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加強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當前,廣大教師意識到了誦讀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豐富的形式,這些形式主要包括教師范讀、通過多媒體觀看名家范讀、鼓勵學生齊讀、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等。在讀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誦讀的目的是在讀中理解詩詞的含義,不能走形式主義。同時要加強對詩詞朗讀技巧的指導,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出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風格詩詞的意境之美。
其次,在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在進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誦讀,是為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詞的語言、形式和情境之美,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能力。而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詩詞之美在於不同意象的組合之美,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發揮和想像的空間。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和想像的習慣,有助於挖掘詩詞深層的情感和內涵,從而提高詩詞學習的效果。
2. 學會欣賞
新課標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規定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詞的技巧,同時能夠藉助文本中的相關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本。學習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因此,當學生學會誦讀後還應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採用讀讀背背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認為學習古詩詞只要會背誦、默寫即可。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對古詩詞的欣賞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學應緊緊圍繞中考進行,使得古詩詞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獲得相應的語言積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誦讀為基礎,在指導學生讀讀背背的過程中了解詩詞大意,並突破傳統觀念對詩詞教學的要求,圍繞某一條主線和幾個能夠產生聯想的意象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分析不同風格的詩詞,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新課改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誦讀技巧和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採用抑揚頓挫的朗讀,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能力,同時,在誦讀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運用,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思想,使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功效。

閱讀全文

與學習詩歌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er教學方法 瀏覽:855
狗狗取水最佳方法 瀏覽:350
簡單的編織小金魚的方法 瀏覽:377
產品報廢說明方法有哪些 瀏覽:888
呋喃西林溶液使用方法 瀏覽:88
有哪些對工程信號進行濾波的方法 瀏覽:782
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 瀏覽:42
尿黃治療方法 瀏覽:283
睡前快速瘦腿方法 瀏覽:615
蟬花蟲草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3
晚期面癱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41
生態科學研究方法 瀏覽:234
種植石斛的方法視頻 瀏覽:370
解決孩子背課文難的10種方法 瀏覽:269
車里起霧的正確方法 瀏覽:279
夢中情人使用方法 瀏覽:538
蛋雞養殖場老鼠的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7
電子經緯儀測量方法 瀏覽:164
治療駝背的方法圖 瀏覽:71
火龍果種植創意小盆栽管理方法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