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數學學情分析的方法與工具

數學學情分析的方法與工具

發布時間:2022-04-17 11:36:57

1. 什麼是學情分析

1、什麼是「學情分析」?「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生的起點能力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起點、能力起點與態度起點),一般特點分析(指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學習數學的共同特點),學生學習風格(也叫認知傾向)分析。學情分析的常用方法:1.觀察法2.談話法3.問卷法4.實驗法5.材料分析法6.訪問調查法

2、「學情分析」的重要性。「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們的學生,「以學定教」,從而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預見性,使教學設計及其實施建立在客觀的、符合學生實際的扎實基礎上。

3、教學中學情分析要以下幾方面容易出現問題:不重視學生的認知及能力起點--1、機械地教教材。2、過高或過低地估計學生,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不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按教師的主觀意志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共同特點--只關注幾個數學「尖子」。

2. 學情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學情分析包括:學習方面的特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成績等方面。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四起點能力分析,學生的個人學習風格以及學生的基本特點。

3. 學情分析新工具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5

4. 什麼是數學學生學情分析

五年級(1)學生數學學情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1)本學期共有30人。其中包括三名隨班就讀的學生。學生多來自外來務工子弟,有個別是外學區學生,從大的方面來說,四年級(1)同學整體水平比較平均,學習氣氛濃厚,大部分同學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積極性高,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學習比較浮躁,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突出。不少同學在學習上好勝心強,樂於學習,勇於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思維活躍,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有較有成效的學習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學厭倦學習,畏懼困難,或是學習方法不當,或是學習習慣較差,作業不能及時上交,書寫不規范,積年累月,致使學習基礎薄弱。

二、學習情況分析

1、部分學生的上進心不強,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負擔,有一種想要放棄但父母與老師盯著又不敢放手的狀態。只要老師與父母一松,他們就不想學。因此,整個班級很難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

2、作業質量不高。作業是訓練學習知識與技能的有力武器,作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習的成績。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期望很高,卻又缺乏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措施,從而造成對教師的壓力增大。 3、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學生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對概念的理解不深;計算能力有待提高;粗心大意,審題失誤,答題技巧不高;部分學生答題時間分配不得法。等

1/5頁
等,造成部分同學的學習成績存在問題。

三、對策及辦法

1、改進學習方法,要重視基礎性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及時鞏固和多次重復訓練重點知識;

2、發揮好生的榜樣作用和轉化差生,即抓好典型,防止兩極分化。 3、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提高答題技巧。

5、做好與家長的聯系工作,爭取家長的全力支持與配合,保證學生在家的學習時間與學習質量

5. 如何做好一年級數學的教學:對一年級學生數學學情分析及對策

一年級學生數學學情分析及對策: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並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但每個班都有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我行我素。 對於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於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准備。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准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准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於十以內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於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准確,例如對於「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後數,你是第幾個,從後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於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建議和措施 1.一年級學生的計算學習要和意義理解與思維訓練相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計算策略的優化和算 理的滲透,同時在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滲透思維的訓練。 2.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對學習對象的直接感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對學生解 決問題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很多學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因此,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該加強 學生的實際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把握數的意義和運算的意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擴大 學生的信息貯備,提供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探究數學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機會在實際情景中感知、操作、認識數學 知識,理解數學,學習數學。 3.空間觀念的培養要把握好度,在具體和抽象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緊密和學生的動手操作相聯系,可以 通過觀察、接觸(摸、折、剪、拼等)等各種手段來讓學生認識幾何形體,建立空間觀念。同時,要將生活材料數學 化,在具體、半抽象、抽象之間建立一座橋梁,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4.在教學中要逐步滲透重要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已經作為數學知識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 中要逐步隨著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滲透。例如一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函數思想、符號化思 想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落實。

6.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

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7. 說課稿中的數學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

學情分析:重在學情。一是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前的知識結構的分析:主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掌握情況等客觀方面進行分析;二是學生對本課內容學習方面的分析(是你授課的依據)主要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學習習慣等主觀方面進行分析;三是對執教學生的分析(是你教法的依據)主要對學生的男、女人數、學習成績、班級特點等面對方面進行分析; 最後進行總體性分析總結。

8. 開展學情分析的技術手段

  1. 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分析

    學生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
    通過分析了解他們當時的生理心理與學習該內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產生的知識誤區,充分預見可能存在的問題,對課堂上有針對地加以分析,使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功效性。
    具體地說,對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看他們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羞澀保守;

    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抵觸老師;對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2.對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經驗分析

    即學生學習該內容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聯系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確定新課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工作。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或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
    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3.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

    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即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現代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處於城鄉結合部學校,學生來源較廣,一部分來自城區、一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來自外來務工人員等,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
    還由於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較大的個體差異。

9. 學情分析方法和工具有哪些

學情分析工具有翌學、考考、問卷星等。學情分析方法如下:

1、自然觀察法,認真對學生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2、書面材料法,書面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現有資料,一類是診斷性資料。現有資料包括:學生填寫的各種檔案資料,如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品等,成績單、操行評語等。

3、談話法,談話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的活動來進行了解學生情況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點,方便掌握第一手資料。

4、調查研究法,調查法是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調查時要記下某些重要的內容,調查後要對了解到的內容做適當地整理,為學生做分析提供寶貴材料。

5、測驗法,測驗法適合於收集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情況等學習信息。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收集相關信息,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提供依據。

10. 中學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1、初中 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初中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全面分析學生學習的基礎、需求、方法和習慣等,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實踐、改革、創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有效。 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1.基於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教學有方向性的指導作用,它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屬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基礎的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科學的教學應通過分析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來確定教學目標。例如,筆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這一章節時,先進行這樣的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對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生活中數的應用理解不深。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生產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一教學目標不但重視問題解決的結果,而且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及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體驗等。
2.基於學情分析,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時,他才能具有達成目標的主動性,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在學習《橢圓》一節時,首先我讓一位學生按照課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備好的材料自主畫橢圓,其餘學生觀察橢圓的形成過程,通過學生的觀察和實踐,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曲線與方程》部分內容,這就為得出橢圓的定義和標准方程做了鋪墊。就學情而言,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橢圓的定義、幾何圖形、標准方程及簡單性質,了解橢圓在刻畫現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直觀性強,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眼球,一下子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為本課數學的高效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基於學情分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需要」和「學習准備」都是學情分析的重點內容,在上每一節新課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特殊群體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譬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2)《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一節中所涉及的定理、性質較多,且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教學時筆者鼓勵較為積極的學生上台講解,教師退居傾聽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就促使上台講解的同學必須先理清思路,組織語言;台下聽講的同學對這一新穎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參與的熱情高漲。這一變化不僅激發了講課學生的積極性,也給聽課的學生注入了一支強心劑,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對於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和鍛煉語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2、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設計問題
「好奇」是興趣的基礎,如果把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設計成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聯系的問題,然後呈現給學生,這樣他們會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不僅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記憶。
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學習整式加減這部分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這樣一道題:x-y=2,求3y-3x+2(x-y)的值。對於這樣的題,學生會覺得很難,沒有思路。通過老師的講解後,再次遇到還是不會。我們通常是說明y-x與x-y是互為相反數的,學生不感興趣就記不住。如果我們把x-y看成是一家人,他們家的門牌號是2,那麼y-x這家人的門牌號正好相反,說明這兩家人是有聯系的,他們是親屬關系,互為相反數。這樣講學生會認為很有意思,並記憶深刻。
設計實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教師設計的內容再精彩,學生不聽、不學,也沒有興趣,也會事倍功半。上課前設計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小故事或是小實驗,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關注數學的習慣,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和期待,在每節課上課前就已經期待老師會有什麼樣的驚喜,這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喜歡上數學。
所以,我嘗試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我曾在學習等式性質這節課時,首先拿出了天枰,然後拿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棒棒糖放在天枰上,使天枰平衡,學生馬上就能說出兩邊相等。我又拿出了兩塊完全一樣的巧克力,同時放在天枰上,天枰依然平衡。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探究出等式的性質,並且哪一組最先探究出結果,哪一組就能獲得這些獎勵。這樣做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數學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至關重要的。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可用「猜」的辦法。課前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任意三角形,並量出每一個內角的度數。上課時,隨意叫學生說出三角形中的兩個內角的度數以後,教師猜第三個內角的度數。教師每次都能猜對,學生驚奇之餘,急切地想探尋其中的奧秘,於是就會積極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去。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乘法豎式計算」時,教師對學生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乘法豎式與以前學的加法豎式寫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來的加號變為乘號。」教師繼續問:「現在誰能幫助老師把這個豎式寫出來?」這樣一個新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就解決了,教師沒有過多地講解,學生卻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
從生活中的例子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復雜的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原本就比較抽象,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易懂,就得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利用數學知識來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講「概率」這一節時,這個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在教學中筆者做了如下改進:模仿一個商場的活動設置了個轉盤,讓學生體驗中獎的可能性,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最後,筆者還准備了一份「豐厚」的獎品,讓學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設計一個游戲方案,使自己盡可能地獲得這份獎品,這時,學生興趣正濃,一定會想:怎麼設置方案自己機會才大呢?游戲與數學概念無形中連在了一起,此時此刻,思維的火花不點自燃。
用精彩的問題設置吸引學生,誘發求知慾

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需要做的是引導和規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因此,筆者決定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

4、數學思維培養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學的重要前提

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發現,教師上課,就題講題,就事論事,分不清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發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從全局著眼,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並用聯系的觀點系統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標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教學參考資料,了解全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研究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還要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其次,要熟練地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確定出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並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師的認識結構,只有到了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學中才能駕輕就熟,寓繁於簡。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學的關鍵
教材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而不是唯一資源。實驗教材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創造性使用的廣闊空間。如,有的教學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有一定的彈性,便於大家靈活使用。但實驗教材處於實驗階段,可能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所以,我們在教學教程中,要依據《標准》的精神,結合本地本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

下面提供幾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議:1、可以根據情況重新調整知識的順序。2、可以結合本地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提出能達到同樣教學目的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3、可以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體現知識的整體效應,突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數學思想方法。4、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當補充或刪減有關教學內容,但是也應注意,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要隨意降低或撥高教學要求。

閱讀全文

與數學學情分析的方法與工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路土方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58
ver教學方法 瀏覽:855
狗狗取水最佳方法 瀏覽:350
簡單的編織小金魚的方法 瀏覽:377
產品報廢說明方法有哪些 瀏覽:888
呋喃西林溶液使用方法 瀏覽:88
有哪些對工程信號進行濾波的方法 瀏覽:782
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 瀏覽:42
尿黃治療方法 瀏覽:283
睡前快速瘦腿方法 瀏覽:615
蟬花蟲草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93
晚期面癱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41
生態科學研究方法 瀏覽:234
種植石斛的方法視頻 瀏覽:370
解決孩子背課文難的10種方法 瀏覽:269
車里起霧的正確方法 瀏覽:281
夢中情人使用方法 瀏覽:540
蛋雞養殖場老鼠的最佳處理方法 瀏覽:9
電子經緯儀測量方法 瀏覽:164
治療駝背的方法圖 瀏覽: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