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己亥雜詩其220首詩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是什麼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思想感情
《己亥雜詩》表達了作者離開京城的憂愁,同時也表達了詩人雖然辭官,但是仍然想要為國家出力,想要效忠於國家的愛國情懷。用的是誇張手法
⑵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落紅」即落花。借代修辭手法的運用,以顏色代指本體。這里是詩人自況。「更」即「更好」「新」的意思。表層意思是說,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我們知人論世,這里顯然是有寓意的。龔自珍因被迫辭官回鄉,故自比為落花,不但形象,而且也很恰當。後一「花」字,突出的是一個「新」字,也就是比喻新人,或者詩人的理想。詩人的離別之情在此就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落紅來日的護花,就表明了詩人雖然脫離官場,還要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此,我們不能不感受到詩人雖年老辭官,而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我們不能為詩人那高尚的人格的和高遠的理想,以及為國為民的壯志情懷而感動,而敬佩。
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用什麼修辭手法
《己亥雜詩》
浩盪離愁白日斜(xié),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1792-1841)創作的一組詩集。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後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龔自珍所作詩文,提倡「更法」「改圖」,批評清王朝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採用暗喻的手法。也隱喻了詩人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從而形象、貼切地展示了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聲,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⑷ 《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擬人,便現在「生氣」上。
⑸ 己亥雜詩三四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擬人手法
把上天比作人
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像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著優秀傑出人物的涌現,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呼喚著變革,呼喚未來。
⑹ 己亥雜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比喻的修辭手法
《己亥雜詩》是詩人晚年寫的一首組詩,這首詩選自其中第五首.
最後兩句: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落紅」喻指詩人自己,「花」喻指國家、人民.詩人雖辭官回家,但仍心系國家人民,即使是辭官離京,也要像落紅一樣,化作春泥,護花(報效國家,報效人民).
⑺ 己亥雜詩中詩歌前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什麼比喻成什麼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首嗎?假如是,「萬馬齊暗」比喻舊時代的人不作為。
⑻ 己亥雜詩的前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己亥雜詩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句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是缺乏生氣,萬馬齊喑,令人悲哀的,原文如下: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己亥雜詩》中的第125首。這首詩以祈禱天神的口吻,呼喚著風雷般的變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表達了作者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8)己亥雜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龔自珍的時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正是這樣的時代,產生了這位近代史上啟蒙思想家。他意識到封建的閉關鎖國政策行不通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義衰朽沒落的本質。
他以其才華,起而議政「醫國」,宣傳變革,終因「動觸時忌」,他於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辭官南歸,在途中寫下《己亥雜詩》。這首詩是他在路過鎮江時,應道士之請而寫的祭神詩。
⑼ 己亥雜詩用了哪些手法
比喻的修辭手法
《己亥雜詩》是詩人晚年寫的一首組詩,這首詩選自其中第五首.
最後兩句: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落紅」喻指詩人自己,「花」喻指國家、人民.詩人雖辭官回家,但仍心系國家人民,即使是辭官離京,也要像落紅一樣,化作春泥,護花(報效國家,報效人民).
⑽ 《己亥雜詩》中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是什麼
已亥雜詩是清朝的龔自珍寫的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回拘一格降人答才表達了希望打破清王朝束縛思想、扼殺人才造成的死氣沉沉的局面,希望統治者能夠解放人才,變革社會,振興國家的願望。
只有通過變革,革除弊政,才能夠讓人才得到重用,社會能夠進步,國家富強,不被外來侵略,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10)己亥雜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代,正是這樣的時代,產生了這位近代史上啟蒙思想家。他意識到封建的閉關鎖國政策行不通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義衰朽沒落的本質。他以其才華,起而議政「醫國」,宣傳變革,終因「動觸時忌」,他於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辭官南歸,在途中寫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雜詩》。
《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
《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徵隱喻,想像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