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 教案
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
教學目的:
1.掌握抓住事物的各自特徵逐一說明的寫法;
2.領會從事物的內在聯繫上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3.能准確運用語言,概括出課文所介紹的幾種古建築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點。
4.能抓住文章的關鍵語句和重點詞語,理解說明文語言准確的特點。
5.學習本文運用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多種事物的共性與特性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要在培養學生的速讀與略讀的能力中,使學生能較准確掌握文章的說明要點:各種建築功用、制式上的特徵,能抓住各段關鍵句。
2.學會運用比較閱讀方法來掌握作者所說明的七種建築——廳、堂、樓、閣、亭、榭、軒的各自特徵,並能運用准確的語言進行歸納。
3.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注意讀與寫的結合。
教學方法:
1.用圖片、錄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恰當的導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主動去探討。
3.運用速讀、略讀、自讀、歸納等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4.在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引申到寫作教學的指導與練習。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本單元第二篇說明文----《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大家預習過了嗎?很好,那麼我來請問一位同學,這篇課文介紹的哪幾種我國的古代建築?
生:廳、堂、樓、閣、亭、榭、軒。好,同學們對這些建築了解嗎?不很了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課文介紹的這幾種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但對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同學們來說,這些建築形式是陌生的。僅僅通過文字介紹讓大家了解、區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建築造型恐怕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閱讀課文時要認真。
二、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這幾種建築物的特點。
廳——典雅端莊, 堂——嚴整瑰麗, 樓——體型不一,
閣——造型各異, 亭——形式多樣, 榭——傍水而立, 軒——輕盈疏朗。
三、同時落實生字詞:
zhuàng幢 典雅端莊 考究 標榜 茶樓酒肆 hang1夯土台 黃鶴樓 jì薊縣 yí頤和園 小qì憩 xiè榭 jiè藉 zhuó濯足 chuán椽 秉公執法 zhuō拙政園 藏經閣cáng líng菱jiǎo角
四、作者簡介:
郭黛桓,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古建築專家。「雷鋒塔」改建總設計師。
五、內容簡析:
開頭: 概括說明我國古代建築歷史悠久,藝術傳統獨特,列出了幾種要介紹的古建築名稱。
主體:具體介紹我國古代七種建築的特徵。
1、 廳: 先從性質、功用、體量、裝修、造型、前後布置等方面說明一般廳的特點,再介紹三種更有特色的廳。在說明特徵時,作者不僅抓住廳的外部特徵,而且注重揭示廳的功能。
2、 堂: 先抓住功能上的特點說明堂的種類,然後從位置、體型、風格、屋頂、分隔室內的陳設等方面來說明它的特徵。
3、 樓: 先說樓的一般特點和用途,再介紹那些不是「重樓」的樓,說明它們的功能和下半部分構造的特點,然後通過具體的實例說明樓的體型特徵。
4、 閣: 先說閣的一般用途和型式特點,再介紹園林和宗教建築群中的閣,揭示了園林中的閣的功用,說明了宗教建築群中的閣的功用以及型式特徵。
5、 亭: 先說亭在園林中的特殊地位,再介紹它的用途,然後說明它的體型特點,並揭示了亭的平面形式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6、 榭: 先說榭的用途,再說它的突出特點,然後從形狀、結構、立面、屋頂等方面加以說明。
7、 軒:先通過與亭的比較說明軒的特點,再介紹它的布局和風格。最後補說作為天花板裝修名稱的軒,目的是要人們不要混淆」軒「的兩種概念。
結尾:說明有些建築名實不符的情況,一種是把名稱搞混,一種是隨意題名,並提醒人們不要被這兩種情況搞混了各種建築的確切含義。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內容,導入新課:
二、默讀課文,注意本文學習重點:
1、抓住事物各自的特徵逐一說明。
課文介紹的七種建築,有些是彼此相近的,例如廳與堂,樓與閣,亭與軒,作者抓住它們各自的特徵加以說明,而且將形式相近的建築在篇章上也放在相近的位置加以介紹。如:
亭與軒的比較:都是觀賞性小建築
亭:
(1)外形:點景建築,體型力求完美。平面有三角、四面、六邊、八邊、扇面、圓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
(2)功用:既是供遊人在內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築,又是供遊人自外觀賞的點景建築。
軒:
(1)外形:可露在水邊或隱於半山,建築布局較為自由,風格也多輕盈疏朗。
(2)功用:也起點景作用,但在軒中往往陳放簡單傢具,供遊人飲茶、下棋、鑒賞書畫使用
2、從事物的內在聯繫上來說明事物的特徵。
課文介紹的每一種建築,先說功用上的特點,再說建築上的特徵。因為功用決定建築形式。由於抓住二者的內在聯系來說明各種建築的特徵,因此不僅使人知其然,而且讓人知其所以然。如:
先說明廳是「用來會客、宴請賓客、觀賞花木」的,這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廳的體量最大,門窗等裝修最考究,造型典雅端莊,前後多置花木、疊石了。先說明堂「是長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為舉行家庭重要慶典的場所」,也就容易明白為什麼堂珠體型嚴整瑰麗,室內有分隔空間的陳設了。
3、語言准確簡練
副詞運用得當而有分寸。如:「廳的體量往往是最大的。門、窗等裝修也是最考究的。」句中「往往」說明是時常存在,經常發生,增強了肯定效果,又留有餘地。兩個「最」是表明在整個建築群中相對比較而言。「亭既是供遊人在內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築,又是供遊人自外觀賞的點景建築。」句中的「既是」「又是」點明了多種作用。「這就是江南園林或住宅中所特有的花籃廳」,句中的「特有」一詞就說明只在這里有,別處沒有的特點。
動詞運用得當。如「宴請賓客」「觀賞花木」「以標榜其風雅和有德」「有的是夯土台」「收藏貴重文獻」「在內停留」「自外觀賞」「飽覽兩園春色」「登上這個亭子」「體型推敲得更為細致」「憑欄而坐」「延伸到水上」「鑒賞書畫使用」「隨意題名」選句中畫線的動詞運用均與其賓語搭配得當,不但寫出了動作的行為,更准確寫出了其內涵的神韻。
描寫性詞語的運用,生動形象,體現了不同建築的不同特點。如「典雅端莊」「體型嚴整」「整修瑰麗」「體型繁簡不一」「貴重文獻」「挺拔莊重」「膾炙人口」「兩園春色」「力求完美」「輕盈疏朗」。
總結各建築功用及制式特徵
三、按上面示例,完成課後習題四、五
四、總結:
好,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基本上能概括出課文所介紹的幾種建築的功用和制式上的特點。大家掌握得不錯。
這個單元的兩篇說明文學完了,比較一下,同樣是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說明,但寫法不同:
《南州六月荔枝丹》著重從外部特點、內部構造、果肉味道、栽培歷史、文化內涵等方面說明荔枝的特徵。
《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築》抓住建築形式取決於功用這種內在聯系,說明這幾種建築的特徵。
可見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復習時要細加體會。
五、作業:
1、課後練習:1—5題
2、掌握生字詞。
4、 自我評價練習
建築
功用特徵
制式特徵
廳
會客、宴請賓客、觀賞花木
體量往往是最大的,門窗等裝修也是最考究的;造型典雅端莊,前後多置花木、疊石
堂
長者居住的地方,家庭重要慶典的場所
多為與居住建築群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一般作兩坡懸山,硬山屋頂,偶有用歇山頂的
樓
有作為商業建築的茶樓酒肆,或作為卧室、書房和觀賞風景之用
體型繁簡不一,有簡單的型式,有體型非常復雜的
閣
收藏貴重文獻
長方形平面,兩坡硬山頂,二層樓,正面滿開門窗,其餘三面都是石牆
亭
供遊人在內停留小憩,供遊人紫外觀賞
常把它們的平面設計成三角、四面、六邊、八邊、扇面、圓形、梅花等不同的形式
榭
供人憑欄而坐以觀景
建在水邊,往往從岸上延伸到水上;多是長方形或近於方形的單層建築,結構輕巧,裡面開敞,常用歇山屋頂
軒
觀賞性的小建築,起點景作用,但往往陳放簡單傢具,供人們飲茶、下棋、鑒賞書畫用
可以露在水邊,也可以隱於半山,建築布局較為自由,風格也多輕盈疏朗
課後作業:
1.完成本課的歸納筆記
http://www.5156e.com/page/08-03-13/32150.html(鏈接有課件下載,可用,測試過)
http://www.dzxc.com/jiaoan/2008/0326/article_13378.htm
2. 如何欣賞建築藝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需結合學生從各門學科中學到的知識、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建築藝術的各種資料及教師准備的建築的圖片、幻燈片及音像資料等來進行學習,使學生通過欣賞中國古代建築初步了解建築藝術、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建築的結構特點。
2、通過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欣賞使學生對建築藝術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學難點:
1、使學生了解各類建築的構造特點。
2、通過欣賞中國古代建築,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審美能力,增強熱愛祖國的建築藝術,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情感!
三、教法與學法
(一)1.情境教學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通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2.引導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於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學生欣賞建築藝術時,我注意引導他們感受藝術的形式美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環境的關系。
3.賞析教學法:賞析、品味祖國優秀的建築藝術,從而加深對建築藝術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建築藝術的鑒賞能力。
(二)、學法: 1.探究法2.自學嘗試3.合作學習
四、教學准備: 建築藝術欣賞,收集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各類建築的圖片、幻燈片或音像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新授?
1、 什麼是建築藝術?
建築藝術欣賞是占據龐大空間的立體造型藝術,是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產物,是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
2、建築藝術賞析:
(1)北京故宮建築群(明、清)
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舊城的中心。始建於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竣工。設計者蒯樣,人稱蒯魯班。明清兩代曾對故宮不斷修建和擴建。現存大部分建築為清代所建,但總體布局仍保持著原來的面貌:故宮佔地72萬余平方米,縱深961米,橫寬753米。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屋宇有9000餘間.
故宮四周有高達10餘米的宮牆,宮牆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組成一座森嚴的城堡。 宮殿建築是皇權的象徵。明清故宮的設計思想也是如此.它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均體現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徵帝王的權威。這一點要比實際使用功能更為重要;為了顯示嚴肅齊整的氣氛,主要建築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次要建築則分布在中轄線的兩側。整個宮城共分外朝、內廷兩個部分,即前朝後寢: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是宮城的重心。皇帝在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舉行朝會、大典(如皇帝登基、壽慶、春節、出兵征討等活動)的大和殿(又稱金鑾殿)為主要建築。太和殿前面有
太和門,兩側又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內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在明代是帝後居住的地方)。這組宮殿的兩側有東六宮、西六宮、寧壽宮、慈寧宮等,最後是一座御花園。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和奉神的地方。其中寧壽宮建築群是供清高宗乾隆皇帝年老退位當大上皇專用的宮殿:紫禁城的正門是南端的午門。午門至天安門之間的御路兩側有朝房:朝房之蚌.東為大廟.西為社稷壇。宮城j北門為神武門,門北景山則為附屬於宮殿的另一組建築群:宮城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太和殿是故宮建築群的中樞:在它的前面有寬闊的廣場,它是聳立在8.13米高分3層的漢白玉台基上高35.05米的故宮建築群中的最高建築,重檐廡殿的屋頂以黃色琉璃瓦鋪蓋,屋頂的庭獸和斗拱出挑數目最多,御路和欄桿上的雕刻與彩畫、藻井圖案使用龍、風等題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月台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也只有這里才可陳設。太和殿前面要經過重重的門樓和形狀不一的庭院,由大清門(即前門)經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才能到達宮城中台基最高大、建築最宏偉壯觀的太和殿。一切有節奏的空間組合和體量的差異.以及局部的藝術渲染都烘托出這座主殿至高無上的權威感。在重重的門樓中,天安門最為莊重華麗,門前的御街橫向展開,構成寬闊的廣場,五座石橋橫跨全水河上.通過空間的變化和陳列在門前的華表、石獅、石橋,有力地襯托出這座皇城門樓的雄偉莊重:故宮外朝與內廷的建築氣氛迥然不同。外朝雄偉庄嚴,豪華壯麗;內廷則庭院錯雜,自成體系,富於情趣:總之,故宮建築群體理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殊風格和傑出成就。它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量優秀的建築群之一。教材圖片所示是位於故宮中軸線上,從前往後看,依次是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
(2)蘇州拙政園
它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的蘇州拙政園,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園址原為大宏寺.明代御史王獻臣在正德年間(1506--1521年)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私人園林,取名拙政園。現存抽政園已經過各代的修整和擴建,分為東、西、中三個部分,總面積為62畝,其中水面佔3/5。中部佔地18.5畝,其中水面佔1/3,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中部正中為水池.山石、樹木,建築比較疏朗自然,其中遠香堂是一座四面廳,四周景色呈現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臨水築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兩座小島,山上樹木蔥翠,有雪香雲蔚亭和待霜亭。沿池植垂柳,長廊北面有見山樓,樓兩層,三面環水,西側假山一迭,登樓可至道盤山架閣,南軒與香洲隔水相望。此外還有小飛虹、小滄浪、聽松風處、得真亭等,重廊復廓,小巧精緻。遠香堂東枇杷園,人洞門為一院落,內為玲瓏館。從洞門南望嘉實亭.北望雪香雲蔚亭,都有獨到之處。拙政團水池面積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徑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 園內布局利用自然,採用分割空間、對比借景的手法,借鑒傳統的繪畫藝術,因地造景.景隨步移,成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園林代表作。
(3) 雲南大勐龍曼飛龍塔
雲南大勐龍曼飛龍塔位於雲南省景洪縣大勐龍的曼飛龍村後山上。塔群由大小九塔組成。潔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筍破土而出,因有筍塔之稱。塔為磚石結構,建於傣歷五六五年(公元1'203年),系小乘佛教建築。塔群建築在圓形基座上,基座高3.9米 市 局呈花瓣狀。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2.29米;八個小塔分列八角,通高8.3米.座下設佛龕,龕內供佛像。每座塔的塔身均作覆缽式半圓體,建在三層蓮花須彌上,塔剎由蓮花座托上的相輪、寶瓶組成,金光閃閃。塔尖上有叮當作響的小銅鈐。在正南向龕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躁印跡,傳為釋迦牟尼的足跡,因而興建此塔。塔上的各種雕塑、浮肪,彩繪, 造型優美,秀麗和諧。
(4)侗鄉風雨橋
侗鄉風雨橋是建在侗鄉村前寨後的公用橋,又叫花橋。橋長一般50—100米.大青石砌成的橋墩上,鋪雙層杉木為梁,橋上建不同屋頂的樓閣數座,連接成一座長廊式走道橋身。
整個橋身的檐、柱都有雕飾。有的風雨橋內部還彩繪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壁畫.美如畫廊。一般風雨橋在長廊兩旁設有長凳,供行人避雨或休息。風雨橋是侗族人民獨具民族岡採的建築藝術。
(5)深圳發展中心大廈
深圳發展中心大廈建成於1990年。由施雅錫、錫森集團,香港迪奧設計頤網公司、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公司設計。大廈位於深圳友誼路、人民南路口,總高185米.總建築面積為75100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已建成的高層建築之一。大廈是中國和世界各國進行技術交流的場所,又是一個完整的商業中心,包括豪華酒店、辦公樓、展覽廳和會議中心、商場、餐廳、娛樂場等。在大廈的天台設有直升飛機停機坪;地面有6層停車場,室內中庭設有4部觀景電梯。大廈主樓外形曲面採用一面整體、四邊結構磚玻璃新技術,其獨特的外形和銀白色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耀下產生出一種明快的感染力。
(6)福建長樂縣海螺塔
海螺塔位於福建省長樂縣下沙海濱渡假村,建築面積150平方米,高四米,由觀景塔、觀景廳及眺望平台組成。海螺塔通過象徵性聯想的方式,與周圍大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取海螺、海蚌的自然形態加工變形組合,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建築形象.又與大海產生了密切的聯系,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建築結構利用了鋼筋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建築充分表現了自然的主題,又有與大海相配的力度。海螺塔是由南京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南京巾建築設汁院齊康、張宏設計的,
建成於1989年:
(7)巴黎歌劇院 加涅
由建築師加涅(1825—1898)設計,於1861~1874年所建的巴黎歌劇院屬折衷主義的建築。其建築的語言混雜,古典主義的、哥特式的、巴洛克的等等手法糅雜一建築物上。但巴黎歌劇院又是富麗堂皇的。它的正立面為長方形,三段式構圖,第一層開7個拱門,中層以並列雙柱組成高窗.也為7組,並有突出的檐與第三層明顯劃分。第三層略退後,它的左右兩端樹立兩組雕塑.形體突出。一、二層兩側各以一門的單位向前凸出,第二層兩側檐上.花改成弧形緩拱,整個立面浮雕裝飾繁多,但仍秩序井然。歌劇院內廳觀眾席布列呈馬蹄形,座席寬適,周邊有4層的包廂,進深大,觀眾廳外有休息廳廊,舞台設備完善,舞台寬32米,深28.5米,上空高33米。出人口除正門外,左右門設車道,而且還特意為當年拿破崙三世辟專用通道(此處現改為歌劇院圖書檔案館)。劇院外,門廊等位置安放著許多以
音樂、舞蹈、戲劇等為題材創作的精美雕塑,其中有浪漫主義雕塑家卡波爾的著名雕塑作品 《舞蹈》。它立於歌劇院前.以輕歌狂舞的青春裸女展示出勃勃生機,為歌劇院增加了歡快的韻律。巴黎歌劇院到處洋溢著富麗、高雅的氣氛。其建築形制及表現手法對歐洲各國折衷主義建築有很大影 響
(三)、回顧總結:
今天我們的旅行即將結束,那麼同學們在欣賞了這些建築以後有什麼收獲呢?
(四)、我的作業:
選擇你喜歡的建築,用今天你學到的知識探討一下它的建築特點,並介紹給身邊的親朋 教學反思:
3. 什麼叫建築形態構成
建築形態是一種人工創造的物質形態。建築形態構成是在基本建築形態構成理論基礎上探求建築形態構成的特點和規律。為便於分析,把建築形態同功能、技術、經濟等因素分離開來,作為純造型現象,抽象、分解為基本形態要素(點、線、面、體——空),探討和研究其視覺特性和規律。建築形態構成的要素主要分為點、線、面、體四大要素。點有一定形狀和大小,如體與面上的點狀物、頂點、線之交點、體棱之交點、制高點、區域之中心點等。點的不同組合排列方式產生不同的表情。點在構圖中有積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導向性等作用。線分實存線和虛存線。實存線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寬度,但以長度為主要特徵;虛存線指由視覺——心理意識的線,如兩點之間的虛線及其所暗示的垂直於此虛線的中軸線,點列所組成的線及結構軸線等。線在構圖中有表明面與體的輪廓,使形象清晰,對面進行分割,改變其比例、限制、劃分有通透感的空間等作用。面分實存面和虛存面。實存面的特徵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狀,有規則幾何圖形和任意圖形;虛存面是由視覺——心理意識到的面,如點的雙向運動及線的重復所產生的面感。面在構圖中有限定體的界限,以遮擋、滲透、穿插關系分割空間,以自身的比例劃分產生良好的美學效果,以自身表面的色彩、質感處理產生視覺上的不同重量感等作用。面的空間限定感最強,是主要的空間限定因素。體也有實體和虛體之分。實體有長、寬、高三個量度。性質上分為線狀體、面狀體、塊狀體;形狀上分為有規則的幾何體和不規則的自由體,各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虛實感等。虛體(空間)自身不可見,由實體圍合而成,具有形狀、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產生封閉、半封閉、開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間感受。
4. 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建築形態具有哪些特徵
「形」通常指物體外在的形狀,「態」則是物體蘊涵的「神態」。因此,形態就是物體「外形」與「神態」的結合。在我國古代便有「內心之動,形狀於外」,「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等論述,指出了形與神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形離不開神的補充,神離不開形的闡釋;無形而神則失,無神而形則晦,形與神之間不可分割。只有將形與神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對事物完整而科學的認知。可見,形態要獲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還需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精神勢態」形態作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式的基礎。形態學重點是通過外形把握其表現,即通過特點對觀者所產生的心理效益去研究形態的「態勢」或「生命態」表現,以設計上對形態注入感人的魅力為切入點。
5. 分析一個建築的造型特點及環境特點
這是我本科公共建築作業的一部分,你參考一下吧
南京市新街口百貨公司
一. 建築概況
南京市新街口百貨公司(簡稱南京新百)位於繁華的新街口商業步行街,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營業面積4.1萬平方米。南京新百創建於1952年8月,是一家老字型大小大型百貨零售企業,全國十大百貨商店之一。本建築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設計,主體部分為框架結構,柱網尺寸為8×8m,地上六層,地下二層。
二. 建築與環境關系評價
作為我國較早建立的大型百貨商店之一,南京新百在選址上占據著城市重要地段:新百位於新街口廣場東南側,北靠中山東路,南至正洪街,西連中山南路,東鄰破布營步行街。新街口廣場西北側坐落著雍容典雅的金陵飯店,中山東路北側的民國時期原交通銀行舊址與之隔街相望,整塊廣場文化風情獨具。不過有些可惜的是,棟棟拔地而起的高層和正在修建的地鐵二號線,犧牲了大量的法國梧桐,使新街口的綠蔭消失殆盡。好在還採取了一定的補救措施:在步行街廣場上種了許多『可移動的樹木』,小樹和土被裝在一個個木柵欄筐里。這樣以來,廣場上搞活動時可以推到一邊,沒有活動時就擺在中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
三. 底層平面分析
新百商場四面臨街,有六個主要出入口,另外,在西北角和西南角分別有地下出入口與新街口地下商業區和中央商場溝通。這些出入口的位置的分布、數量和尺寸主要考慮到人數的多少、流向的導向等實際情況。由於新街口地區有著更為突出的人流、車流和貨流問題,因此,這些流線的合理組織就顯得尤為重要。
自動扶梯設置位置合理,採用交叉跑形式,同側扶梯隔層運行方向一致。因此,對顧客來說,不必在各層穿越櫃台,可以方便得到達所需樓層,節省大量的體力,但站在商業建築的角度看,這種扶梯卻是不適用的。
四。 建築外觀評價
新百商場西北立面:以圓形
作為基本形體,反復出現,
形成平面個性及外形特徵。
入口處退線20米,形成西
北主入口廣場,成為繁忙的
城市交通與建築物之間的過
渡與緩沖,也是節假日舉辦
歡慶活動的主要場地
新百商場西立面:外觀簡潔,韻律感強。1、2層大片玻璃幕牆,上層開高條窗,創造出商業建築的近人氣氛,穩定中仍帶有輕松、歡快。美中不足是此立面外側臨街廣場的鋪地過於敷衍,質量不高,且有多塊已脫落,有損新百的商業氣質
五。 小結
六. 小結
新百不愧是一家老字型大小大型百貨零售企業,具備全國十大百貨商店之一的商業氣質。通過對它的調查,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個人認為新百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西側臨街店面環境有待改善。包括綠化和文中提到的鋪地地磚質量不高的問題。另外,西側的中山南路是一條交通繁忙的道路,沿街可利用大片的玻璃窗作為櫥窗。可能是考慮到西曬太陽的原因,新百隻在西側設了四個櫥窗,但如果防曬措施再做好些,還可以增加。
2.店內扶梯的運行方向問題。既然設計為交叉跑形式,做好採用同側扶梯每層運行方向一致。這樣以來,顧客可以盡可能多地在商場內走動、穿行。
3.主立麵店名的設計。查閱資料得知,以前新百用的是武中奇先生題寫的「南京新街口百貨商店」九個金色大字,彰顯了老字型大小店面獨具的商業文化。而今雖然白底紅字,異常奪目,但畢竟感覺少了些東西。新百換店名,可能是考慮到新百比較現代的建築風格會更適合鮮艷、明快、喜慶的色彩吧。
6. 分析一個具體建築 一般從那幾個方面分析
建築的三要素是、堅固、實用、美觀。
由此衍生出三大專業;結構、建築設計、建築景觀 。
所以要從這三方面來談,具體有以下:
1、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總平面、場地設計)。
2、建築單體設計(各層平面功能分布、建築立面風格設計等)。
3、建築的交通系統(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
4、建築景觀分析(包括室內裝飾設計、建築外圍的景觀設計)。
5、建築的結構體系(承重體系、磚混結構、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等等)。
建築設計之前的場地現狀分析:
1.場地分析。
在作品集項目的前期調研中,第一步要做的往往就是場地分析,這也是整個項目前期調研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一般來說,場地分析的整個過程,就是對項目地點物理、社會特徵的評估,以此發現當下環境中的現有問題,從而在未來的設計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有效增強建築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聯系,尋找到一個最恰當也最適宜的解決方案(要點3)。
換句話說場地調研就是 建築設計的邏輯構建的初步過程,對場地的具體分析,能幫助建築師確定建築物的位置、方向、 形式以及 不同空間的差異性和重要性。
而這些元素也會影響著建築結構的選擇可持續性、建築材料以及最終採用的建築流線等,只有在這些元素的綜合考量之下才能最終發展出一個「因地制宜」的最佳設計。
2.囊括信息。
在發現了場地問題之後,很多人常帶不知道如何解決, 甚至完全不清楚應談是體研哪些間題股來說,場地分析的數據可以分為兩大類:硬性物理數據、人體感官類數據。
所謂硬性數據,主要包括場地邊界,場地區域,公用設施位置,輪廓,尺寸,場地特徵,氣候,法律信息等(要點4), 這也是在早期現場調查中需要重點查看的第一步數據信息。
而人體感官類數據即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某種程度上,這會影響著建築的材料選擇、空間處理、功能排布等等。通過以上數據的歸納總結,才能在項目設計中器找更系統的方式進行設計。
3.篩選、提煉與深化。
通過對場地的具體分析、數據的初步整理,大家對於項目場地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了解,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根據已經選定的項目主題與觀點,對場地數據進行篩選與提煉。
比如,有的學生作品是設計一個旅遊採摘園,那麼在場地分析的數據中,應該重點注意的信息有人流、入口,距離交通具的距離,如何到達場地,周圍人群年齡階段,周圍作物生長情況,花期,鄉寸的歷史文化背景等。
想要接著設計理念繼續發展,就會產生許多的分支。
如果主題是為了帶動城鄉發展,吸引城市人口,那麼就需要針對調查城市和鄉村的不同點目標群體的喜好和出行時間等展開具體調查。
如果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自然放鬆的環境就需要考慮每個重 點地區給人的不同感受,風的流向,流速,植被的選擇,噪音和溫度。
4、常見的調研基本信息。
對於建築設計來說,每一個項目場地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看某種獨特的建築形式與環境關系等待看大家去發現,但在這其中,也並沒有一些共性可尋以下,是康石石為大家列舉的一些常見的調研基本信息,大家可根據具體的場地分析靈活運用。
(a)鄰里關系。
鄰里關系的概念最早源於西方國家的建築行業,表現在建築設計中。主要考察的周圍建築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般在進行場地分析時,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附近是否有可能產生車輛或者行人交通的強聚集?現有車輛運動模式是什麼?主要和次要道路公交線路和站點。
當下的街道照明情況:
這些因素在某種程度上都會影響人流進入場地的方向,在進行分析時,可以對不同交通工具進入場地的點以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進入或路過場地的時間,方式等展開獨立分析,從而為以後的功能主次、空間分布提供定的參考價值(要點6) 。
同時,大家還需要對附近的現有和擬議建築用途進行一定了解,需要注意的是,新建建築會根據荷載不同,對緊鄰的建築下層土壤進行壓縮,從而會對周圍建築的地基產生破壞。
具體距離的限定需同時考慮兩棟樓的相對高度,太陽光照這一年中的陽光和陰影模式,以及地形和土壤結構注太陽光照在南北半球是相反的)。
( b)自然特徵。
自然特徵主要包括山谷、山脊、 科坡等的地形,植被、 綠化、灌木和樹木、開放空間等。不同的地形,建築結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要點7) 。
比如,鈄坡會影響整個建築在場地里的外觀,但也可能為建築設計提供新的契機,比如設計成個流動或和環境相互交映的建築。
在建築設計中,植被應該盡量保留,同時可以融入到設計之中,可以利用植被的自然空間來設計建築的外部活動空間,植被和地面的相對高度也會影響到建築物的高度。
另外,如果要把植被引入建築內部空間,需要考慮地下是否有停車場等限制因素,不同高度的植被需要的土壤厚度也不樣。
同時,很多人在設計中會常常忽略現場的土壤類型,不同土壤的承載力不同,相同荷載的建築對於需要的地基類型和深度也會產生影響(要點8)。
7. 建築形態構成的定義
形態構成作為一門設計類專業的基礎課,旨在加強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該課程一般分為3部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空間構成。從傳統形態構成課程多年的教學內容來看,無論建築設計、工業設計、機械設計,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等,形態構成課程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幾乎都是通過抽象的點、線、面、體來逐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訓練的步驟也是從二維平面向三維空間思維模式過渡。這種形態構成教學模式從20世紀引入我國建築教育開始到現在,曾經對我國設計類教學中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因為專業特色或專業側重點不同,課程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
以建築學專業為例。以前,建築學專業的形態構成是與本系視覺傳達專業同堂上課,師資相同,講授的課件內容和方法也都是傳統沿襲下來的。但漸漸發現,傳統的形態構成課程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僅適應視覺傳達專業的教學。因為該專業過多的是注重平面設計或二維空間的抽象設計。建築學專業的學生,感覺形態構成課程純粹的點、線、面學習很抽象,形態構成課的內容與建築設計沒有直接的關聯。特別是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有點脫離實際。學生漸漸對形態構成課程失去了興趣和學習動力。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形態構成課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構成課的過程中覺察它與今後建築設計課的緊密聯系,又如何突出構成教學的建築學專業特色,成為我們探索建築學專業形態構成課程改革的初衷。
2006年,經過醞釀,決定對形態構成教學內容進行大膽探索性的改革嘗試。一反往日單純抽象的點、線、面、體訓練,而是將它們的訓練結合在建築平面、立面、形體的生成過程之中,即把點、線、面、體的訓練與建築平、立面以及形體的設計直接聯系在一起。訓練的要素不再是抽象的點、線、面、體,而是將建築平面中的各個組成部分或建築立面中的門、窗、細部構件連同構件的色彩、材質作為點、線、面、體的組成素材,成為建築平面、立面的生成要素,按照構成的美學原則,進行一個平面或一段立面的構成訓練,讓學生在平、立面的構成過程中體驗或掌握點、線、面、體的構成原理。例如在點、線、面的訓練中,選取一段建築立面(20 cm×20 cm,比例1∶50),讓同學在這段限定的立面上,運用點、線、面要素做立面設計,立面設計要符合構成的美學原則。圖1是學生的點、線、面作業,為了做到訓練由簡單逐步過渡到復雜,不僅忽略了建築內部實際的建築功能,而且也摒棄了色彩和材質在立面上的考慮和表達,只限定用黑白灰三色表現,目的是讓學生能全心關注形狀之間的構成法則。這個作業極大地引起了同學們的好奇心,他們在把玩建築立面設計的同時,也體會和掌握了點、線、面的作用和美學的基本原則,學會了如何利用點、線、面來組織平面和立面,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8. 談談如何教好建築識圖與構造課
(河南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省建築工程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7) 摘要:本文論述了建築識圖與構造這門課程的專業特點,強調了上好這門課程的一些必備的教學條件以及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怎樣去教授好這樣一門對空間立體感要求很強的專業課程,如何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這門課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專業基礎;方法;教具;多媒體;習題;實踐 中圖分類號:TU204-42 文獻標識碼:A Talk about How to Teach the Course of the Reading of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Structure EffectivelySong Qiao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en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Zhengzhou 45000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it also emphasizes some essenti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ethods to teach the course effectively. So it is worthwhil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teach such a professional course that requires a strong stereoscopic feel; and how to rece students' study difficulty as well as to establish their confidence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make them study the course easily and happily. Key words:professional foundation; methods;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exercises; practice 前言 建築識圖與構造是設備工程系各專業開設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它主要培養學生繪圖、識圖、空間想像力和應用能力,為以後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本人長期擔任建築識圖與構造課的教學工作,下面就如何進行建築識圖與構造課程的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良好的專業基礎是上好課的必要前提 作為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也充分地體會到,教師想要教好一門課,僅僅靠工作熱情、責任心以及負責的工作態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很深的專業功底。因為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對所授課程以及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鏈接要有全面的把握。教師備課過程中要習慣多參閱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多查閱相關資料;要自己事先多做制圖練習,多識讀工程圖紙;要充分地備課,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和批改作業時才能做到游刃有餘。同時作為年輕的專業課教師還應時常到工程一線,了解新的構造做法,在教學時就能隨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課充分是上好課的保障 精心備課、切實做好上課前的充分准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備課時,首先要鑽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內容;把握教學大綱中所要求達到的學習目標,認真研究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要十分清晰明了,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從以往的教學過程來看,課前備課越認真,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好,課堂效率也越高,同時,備課不僅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特點備課。一個班內學生學習和接受能力高低不同,備課時要注意全面性,包括內容上的全面和對不同層次學生照顧上的全面。作為年輕教師備課除了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之外,還要堅持寫課後記,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學會評價自己的教學效果。 在建築識圖與構造課的備課過程中,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結合國家規范和標准圖集,吃透教材,注意知識前後之間的聯系。具體到每備一節課,先將整體內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驟和問題,然後一個一個地檢查回答每個問題,直到最後沒發現遺漏,得到圓滿的結果。如《三面正投影》這一節分解為:1.什麼是投影?為什麼要學習投影?投影在工程中的應用?講解投影的分類;2.投影為什麼這樣分類?為看圖和畫圖方便,表達不同復雜程度和不同形狀的建築形體;3.畫投影前要做什麼?掌握各投影視圖方法及標注;4.如何畫投影視圖?投影視圖規律及各視圖特徵表示方法。5.結合工程圖例,分析投影的應用。這樣做就可以將分散的內容連貫起來,內容完整清楚、條理性強,同時配合適當的多媒體演示和教具的使用,能大大提高教學的完整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身邊的「模型」 和多媒體教學技術,上好識圖與構造課 建築識圖與構造課的識圖部分對學生空間想像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這門課所面對的學生往往又是一年級的新生,怎樣才能使同學們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建立起空間立體感呢?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把那些結構復雜的物體讓學生准確想出其立體形狀呢?僅僅依靠一塊黑板很難得到理想效果,也是不可能講清楚的。只有充分選擇與課程內容有關的模型,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況下獲得初步印象,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有了初步的印象,再經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啟發,為後面重點講授打下基礎。比如在講解投影的概念、規律前,可以用粉筆盒和手電筒配合來演示影子的形成,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身邊的水杯或者書本在太陽光下形成影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重點講授建築工程中的投影,它既來源於影子也不同於影子。教具的使用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興趣,達到降低教學難度的目的,有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講授的內容。 同時,在建築識圖與構造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也可把許多文字教材表達不清楚的內容,通過錄像或幻燈片傳達給學生。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可以用來直接完成教學任務,還能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它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整個教學,更突出表現教學對象的本質特徵,把細致入微之處和關鍵轉變點充分突現出來。另外,對於那些重點、難點可重復播放,加長停留時間、增強教學效果,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比如投影規律、三面正投影的建立、投影作圖、剖面圖和房屋構造詳圖等都可自製幻燈片用於教學中。 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程的意義和目的,在學期一開始就可以准備一套完整的施工圖作為輔助教學的參考資料,在每一步的教學過程中,都可以引用施工圖中的例子,拉近課堂教學與工程實際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合理的安排習題,是學好識圖的有效方法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讓學生通過練習來鞏固知識,也應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本人在進行建築識圖部分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做課堂練習時,注意力最為集中,學習的興趣最高,因此上課時候選擇難度適中,有典型代表意義的題目作例題來講解,能引起全班學生的練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探索同類問題的解題規律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五、實習實踐是學好建築構造的重要補充 在建築構造部分的教學過程中,除了結合工程圖例、多媒體演示等手段來反映建築構件的組成和形狀外,還要配合適當的實習實踐活動,帶學生在校園內觀察已經建好的房屋的構造形式,與教材中內容進行比對,增加認識,在適當的條件下,還可以提供給學生已有建築的施工圖,在工程現場進行構造講解,這樣對學生理解並學好識圖與構造課有很大的幫助。 在課程的最後,安排學生做一次大的作業,即制圖實習。主要內容就是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抄繪一套完整的建築施工圖。而所用的施工圖就是在學期之初給學生引入的施工圖,學生通過動手對自己熟悉的施工圖的抄繪,將進一步加深對整個課程的理解,使學生受益匪淺。 通過實踐教學的展開,學生不僅對書本上知識有了具體的認識,還能加深印象,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宋喬(1980-),女,河南省鶴壁市人,主要從事建築結構及建築識圖與構造方向的教學及其研究工作。
9. 如何利用功能分析進行建築平面的組合設計
如果感覺不知道的太多
就針對具體問題找答案吧
不要求急功近利~
我覺得能照顧到一下就行了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關系及其位置對建築相應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關系有三種:
1 、基地面臨交*路口。要求建築具有一定標志性,並有一定面積的綠化和休息空間。
2 、基地面臨主要道路。立面處理最為重要,可入口,停車,但在城市主幹道上不宜開入口和停車場,因為會降低車輛行駛速度。
3 、基地面臨次要道路。立面處理可稍簡化,適合入口停車並宜退讓紅線較大距離,以使對行人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
4 、基地面對著道路。建築適宜有一定的層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築上開口。
5 、道路需要疏浚。當道路轉折角度過大,視線不便時,需考慮使一部分基地作為舒緩道路的過渡部分,有適當面積的鋪地及不遮擋視線的綠化,以滿足人行交通。
建築與周邊舊有建築的關系。
1 、建築同周圍建築圍合成庭院。
2 、建築遮擋舊有建築。
3、 透過建築能看到舊有建築。
4 、建築同舊有建築在高度上或形式處理上的統一或對比。
停車場的設置。
停車場一般應位於城市次要道路邊上或L型道路的交*埠。
快速建築設計的設計過程:內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
內部功能分析
1、功能組成;動靜,公私分類;面積方塊圖;空間的特殊需要;門廳,樓梯間,衛生間的大小,數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積過大的房間。
2 、根據建築密度和基地面積估算出一層面積和層數,並在總平面圖上確定建築的主次入口,停車位置和基本流線,並按比例畫出建築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線圖。
4、層高和結構形式,柱網布局。
外部環境分析
1、城規要求:建築密度50%,容積率,高度控制,綠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間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築布局可適當靈活扭曲,復雜地形建築布局宜完整簡潔。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築處理宜為鋸齒型或弧型,城市邊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實際功能。
坡地地貌依據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採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處理方式;建築與等高線一般有平行和垂直兩種關系;根據落差的大小可選擇跌落半層,一層;落差應結合停車場等功能進行有效利用。
臨水地貌應注意兩點原則:建築平面舒展,立面輕盈;建築可適當延伸至水面並與水面產生關系。
3、基地周邊環境景觀,視線,雜訊分析。
4、基地周邊原有建築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頂形式 。
5、基地內部原有綠化,遺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氣候和風土傳統。
建築造型分析
1、辦公樓與旅館立面處理外窗較為規律化,可通過窗的設計和突出局部構架使構圖活躍。
2、博物館,展覽館類建築主要依*天窗採光,故外立面較實,可通過對天窗造型;運用片牆,構架;牆體內陷做洞口處理;具厚重感的體塊咬合;牆面突出片牆或凹進做側窗;牆面做影壁;建築與水結合等手法進行活躍化。
博物館,展覽館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側窗,局部有高角窗處理,由於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經常有局部與大片玻璃幕牆對比的運用。
3 、綜合體建築的處理沒有固定原則,依據氣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運用牆體,虛構架,廊道,窗等建築元素進行活躍。
常見問題:
1 、平面中易忘指北針,剖切符號,主次入口,室內外不同地平的標高,房間名稱,樓梯指針,
消防樓梯,室外台階,通高線,上層懸挑的投影虛線,在2層以上平面中若能看見屋頂,要將屋頂打格同室內空間區分開來。有要求時需進行無障礙設計和電梯設計以及停車位設計,室外地磚一般到1500X1500左右。
2 、剖面中易忘畫女兒牆,室內外高差,標高,梁線,不宜畫陰影和材質表現,可畫人表達尺度。
3、總平面中易忘指北針,主入口標識和標層數,宜打陰影,並應與平面圖方向一致。(避免理解混亂)
4 、立面處理形式感應較強,多用虛實對比,突出的片牆和框架,隔柵,遮光板,百葉窗以及各式的窗(橫豎條窗,大小點窗,方窗圓窗,側窗,天窗,高窗,玻璃幕)雨蓬等突出。光影關系應強烈,適當輔以綠化,時間充裕時應將建築外輪廓線加粗,並畫出材質(木,磚,石,塗料,鋁板,玻璃,混凝土等)
5 、2000M2以下的建築樓梯間一般不多於4個(特殊需要除外),衛生間不多於3個,樓梯間和衛生間合並設置時位於入口或建築端部,位於入口時宜與人流進入方向一致,盡量不使樓梯中間平台正對大廳和入口。(視覺效果差)分開設置時常位於主體功能之間,形體上可做凹進處理。
6 、建築形體布局常用的有一字型,L字型,T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王字型。設計時按功能靈活使用,比如工字型的一邊可扭轉或改變形狀。
7 、流線宜簡潔通暢,景觀豐富。
8 、透視圖畸變不宜過大造成變形。透視圖背景是天故比軸側圖方便繪制。
9 、樓梯間一般3M X 6M左右,衛生間(男女合計)6M X 6M左右,蹲位900X1100,應至少配有公共盥洗室。
10 、單間面積較大時,需考慮獨置或置頂以及疏散。
建築設計手法筆記
建築設計手法
手法的涵義:建築形象的構圖、建築形象的氣質、以及通過什麼方法達到形態的和諧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貫穿於立意構思到細部處理。
建築設計手法的基本內容:立意性手法:通過什麼素材和手法,表現什麼意境和思想。解決心理需求、情態和審美的內涵。如空間的緩沖處理、空間的延伸作用、形態的人情味。布局性手法:將意具體化,把形式轉化為形象。如將建築語言化、符號化,產生眾所周知的共識性符號,然後納入自己的作品中,門窗、檐部、欄桿、踏步等。〔把朦朧、抽象的想法落實到具體的建築形象,首先要善於思考,即形象思維,或稱視覺思維,心目中的建築形象,既包括歷史和現實的,也包括自己萌發出來的形象。〕單體處理手法:布局完成後要研究具體形象的細節安排,如門窗要考慮比例、高低、大小、前後、明暗、色調,材質。細部處理手法:細部即細小處、局部,室內裝飾視距近、對象具體,細部很重要,尤其材質、色澤、轉折、過渡、收頭更為重要。
建築造型設計手法實例:古希臘波賽頓神廟(正三角形的穩定)。日本京都人臉住宅(明喻)。美國紐約利華大廈(垂直與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層下端內縮收頭、高層頂端的收頭)。美國科羅拉多州空軍士官學院教堂(尖三角隱喻飛機,群體的秩序感、韻律感)。蘇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台、廊亭、外廊、內廳組成,整體比例確當、既分又合、虛實-全虛、半虛、實-處理有序、高低錯落)。
幾何分析
把建築抽象為最簡單的基本形體,研究其形式關系,這就是幾何分析法。是一種從大處著眼的方法。
黃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邊比2/1,以短邊長截鈄邊,鈄邊剩下長度截長直角邊,交點兩側比為黃金比。此比構成的矩形最和諧。
古典主義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為1/3/2。
幾何分析實例:北京故宮太和殿(等邊三角形的下半部疊兩個圓形)。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九宮母題,漸次減少方柱體)。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位於國會前廣場三角地,貝聿銘大膽把它安排成兩個平面為三角形的建築,用塊體的切割、挖補、移位的手法設計立面。
建築形象的輪廓線:上海外灘建築群、巴黎埃菲爾鐵塔、阿爾及爾英雄紀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拋物線、圓尖頂外隱含圓尖線。
建築的軸線
中軸線或視覺重心線。把握軸線是很有用的設計手法。
對稱軸線:特徵是莊重、雄偉、空間方向明確,有規則。性質1:左右物對於對稱軸線的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越強。性質2:限定物的自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反而減弱。
非對稱軸線:一般與建築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軸線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牆體、坡道。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3、線型連續的點列。4、牆面漏窗。5、形的軸向暗示。
軸線的轉折手法:軸線的交叉、轉折、過渡較難。處理方法為1、作暗示性的飾物,起指路標作用。2、加強主要軸線的強度。比如說作起首處理。
軸線的起訖及收頭:上海魯迅公園魯迅墓建築,墓碑形似終端,但實際軸線未終了,應在墓碑後處理過渡物,如用松林,正如天王殿,正面是彌勒,後面是韋馱,就避免了造成軸線終結。
建築的虛實處理
虛和實即物質實體和空間,牆、屋頂、地面實,廊、庭院、門窗虛。虛又可以引伸到實牆的凹面,因為凹面增加了陰影和空間,而實又可以引伸到凸面。
建築立面的虛實法則 左右的虛實法則是對稱性的,左虛右實和左實右虛等價。分幾種節奏關系:大虛大實、小虛小實,以實為主和以虛為主都可以。隨機的、似對稱非對稱的較難把握。上下關系的虛實是不等價的。一般說,上下的虛實可以用三段式來處理。羅馬斗獸場,三層虛的連續拱圈上是一層實牆,顯得有一定視覺重量,立面形象完整,券間牆都作倚柱,其凹凸和陰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虛的成分。某體育館頂有一個寬大的尾蓋,把原來外面的空間放在里外之間,增加了層次。
空間和實體的關系 1、空間為虛,實體為實,虛因實而生,實之目的是虛。2、構成空間的實體,因其大小、位置、形狀、質地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構成空間的視覺能量。3、空間之應用,必須用實體來限定和表達。實例:上海教育會堂中庭空間,用水池切入,實樓梯聯繫上下,玻璃引入街景。中國園林一般一面緊,一面松。上海商城入口,既封閉,又通透。杭州西湖小瀛洲水中有島,島中有水,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建築群的虛實分析 北京的傳統民居是組織了外實內虛的空間。現代居住區將密集的住宅做成開放式,然後與公園相鄰,空間結構是公園(公共空間)-中庭(半公共空間)-小路(半私密空間)-住宅(私密空間)。蘇州網師園東部為多進式布局的居住性建築,中軸線規劃,密集,中部為園林主體,水池形成大空間,為了增加層次,將水池東南角和西北角做成港灣形式,以小橋分割,西部以一牆之隔引向建築,牆下一廊,引入的院子以池水和建築收頭。杭州玉泉以兩個觀魚池為中心,組織起兩個院落,以景區之空始到建築之實,又到魚池之空結束。西泠印社把山頂空間圍起來,但圍而不閉,宜於遠眺,疏密有致。
建築的層次
層次與造型 [距離的遠近不同產生景物的層次,沒有層次,景物一覽無余,也就沒有情趣了。歐陽修蝶戀花寫道,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增加層次的手法有,設圍欄物、改變地面材料、改變地面或空間的高度、使用傢具圍護、使用玻璃隔斷。大凡層次處理,一定要注意格式塔法則,即凡事都應當注意自身的形狀,不但注意實的、使用部位,還要注意空的、不使用的部位。單視場:一眼望去能見到數個層次的。桂林榕湖飯店四號樓入口內庭院,門斗到門廳,門廳通過大片玻璃看到內院,內院又有水池、綠地、廊、樓梯,進入內院又須轉彎抹角。廣州白雲賓館入口小院與門廳有大片玻璃相連,視線通透,院子中小橋、水池、廊、山石林木盡收眼底,一座小平橋把水池分成兩個,大的方正,小的曲折,更覺生動[兩個空間形態,如果是視覺層次的,有兩種做法,要麼完全一樣,要麼完全不一樣]。上海某別墅客廳,在客廳可見餐廳和門廳,形成三聯空間,使客廳與門廳間有過渡,廁所在客、餐之間的廊邊,既有暗示,又隱蔽,客廳餐廳間用高低步、對柱分隔。崑山中國銀行底層空間,中庭和營業廳用柱子分隔,中庭與門廳用不同層高處理,中庭與後部,用柱又用不同層高區別。多視場:多視點感受時的建築形象,從入口到出口沿線都能感受到,有如展覽館內的人不斷改變視角。此時人對空間的層次感受,以記憶的形象為主,輔以邏輯思維完成。多視場層次,不可能讓每一空間都有強烈個性,只須使人記住流線,即層次的結構,也就突出了要記住的主要空間。多視場的層次,設計在關系。一組空間,有大路、小路,有亭子、草地,大路讓人快行,小路讓人慢步,亭子用於休息,草地可以隨意,空間形態與功能是一致的。蘇州留園的入口非常巧妙。上海魯迅陳列館,進廳後向右參觀,一路三折到休息廳,上樓亦如是。大型江南私家園林蘇州拙政園,空間構圖必須注意多視野層次。拙政園原東部是明王心一歸田園居,西為張氏補園。從原來中部腰門入院較為合理。長弄堂從東北街到頭是腰門,開門見山,以山障景,造成非視野層次,繞過假山,豁然開朗,是個十分豐富的單視野層次,可見到遠香堂、南軒、荷風四面亭、池水、小山、見山樓、香洲等;可供選擇的路有三條;園中還有園,東南角的枇杷園、西部之園都自成一體。還有更小的層次小庭院,如海棠春塢、玉蘭堂,層層深入,其趣無窮,這就是空間層次手法。小滄浪是單視野層次觀景佳處,通過小飛虹(廊橋)可見荷風四面亭,屬典型空間層次手法。
建築層次的運用 用多層次來解決私密功能要求,如住宅、辦公中的經理室(經過秘書室到經理室)。還可以解決有聚有分的功能要求,如展覽館建築,不封閉空間,只起隔擋作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空心圓形建築,玻璃頂,人乘電梯上,沿螺旋形展覽空間走下來;洛杉磯海特旅館中庭是美國建築師波特曼的共享空間理論的典型表述,在一個大空間里,劃分出限定不太強烈的小空間,產生空間層次效果,體現當代社會的交往精神。空間層次還可以用來解決深度感要求。住宅的空間性質和關系比較單一,空間不大,處理時不能大手大腳,應該精打細算。起居和餐廳在一起時,要適當作一些暗示以交代分隔,有大空間需要時則可以合二為一。[有的空間對內是外部空間,對外是內部空間,這被稱為重置空間。][有的空間分隔用的手法很特殊,比如把一個西方古典式的門廊倒置、斜放,非同一般,不但有了層次,還令人激動,這被稱為手法主義。]廣場是沒有頂蓋的建築,也有層次問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起始於一個長方形廣場,然後是一個正梯形,再加一個橢圓形,然後是教堂。效果是氣勢非凡,有利於遠看的教堂視覺形象。美國聖地亞哥霍頓廣場,三大塊,用廊式符號化了的分隔來處理,上下內外都有交織,有分有合,十分有機。現代廣場空間層次手法有多種形式,廊、綠化、雕塑,還向高度方向發展,使用下沉廣場、天橋、樓廊等,使空間更多樣。
收頭方法
一個形體的邊界,或起始,或終止,或轉折,進行處理使之有一個完美的交代,這就是收頭。基本法則為:形象終止要有交代。不理想的形象要設法隱蔽。不同的材料平面交接要用凸凹縫。不同的材料立體交接,陰角可直接交接,陽角處理要用線腳、凹槽、壓條把陽角轉變為陰角。近年來,建築形象上多用空架子表述形式,作為收頭,有的不合邏輯,顯得虛假。有的建築形象由地面鑽出來,好像沒有作完,就是沒有在地面上作收頭。兩個立方體相貫,需要有咬合部,不能面面相貼。坡屋頂的相貫也要咬合,這樣才符合邏輯。窗和洞口在面上通過對位關系,確定收頭之處,如果邊界與邊界的位置含混不清,其形態就不會好看。幾種材料的交接最好不要作平接,要有凹凸處理,不能凹凸處理作凹線也行。
建築的尺度
建築形式以多大尺度為合適,建築的內部形象尺度如何統一,是相當重要的問題。建築的尺度以人的尺度為基準。人的基本尺度是:站高1700、頭頂距目120、重心高1000、垂手指尖至地700、兩手距1700、舉手高2100、肩寬500、坐小腿高440、坐肘高660、坐頂高1320。人的空間要求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度,6平方米以下適合1人書房,6-12平方米適合4人以下交談,12平方米以上可供5人以上活動。人與人的空間關系的參照:相好者的空間距在兩臂內(1.5米),不識者在四臂外,排斥者在六臂外。日本的席為空間單位,一席2平方米,兩個人的情感空間是四席半,9平方米最理想。建築尺度反映在建築體量、內部空間尺度和建築空間場-建築物、空間、人之間的統一關系。宗教建築之所以祟高,是以大的空間壓倒心靈,要有升騰感,高度要超過人的20 倍。上海南京東路建築的高大是因為路狹的原因。對建築的尺度判斷來源於人的經驗:認知部件門、窗、台級、檐部、欄桿、陽台等大小基本固定的局部形象上。有一些巨大體量的建築,不能用窗來作尺度參照,就要完全取消熟知的建築構件和心理模式,得以用車、人來參照,千萬不能似是而非,令人難以捉摸。同一建築形象中,尺度要統一,德國萊比錫的聯軍紀念碑(戰勝拿破崙)拱門巨大,門下的台階不是台階,高達一層樓,使建築尺度混亂,人們不覺其偉大,只覺其巨大。建築與環境的尺度應當統一,特別是風景名勝區,杭州西湖周圍的高層建築,體量與西湖不協調,顯得西湖小了。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的場空間,對人的影響可以用等值線表示,內側一面的房角、門、窗、飾物的影響要大一些。內部空間一般較外部空間小,視場收,視距近,還要親切可人,處理手法有:室內空間太高,可把牆角降低作圓角;空間太低,可以把牆角向內移,作圓角。適宜的高度與面積的關系是:H=lg(S+1),如果是走廊,S=16.18*寬。卧室、書房、閱覽室等需要靜的地方,高度宜低,一般為2.5米,就寢、寫字還可更低。跳層大廳一般不宜太狹,寬至少不小於高度。
空間的組織
空間的眼即建築的關鍵空間。公共建築中一般為路線相交的門廳,園林建築中一般是院子,住宅中是起居室,飯店裡的餐廳,賓館里的中庭。空間的組成由圍(可以有缺口,更生動)、覆蓋(有關懷、保護作用)、凸起(如台、壇)、凹入(有隱藏、安全感)、設立(如碑,空間邊界不確立)、地面材料不同等七種構成方式。空間的類別有並置(性質相同排比)、重置(大套小,前套後)、主從(一主數從)、賓主(兩個空間性質不同,地位相近,最好有一個過渡空間)、順序(有順序關系)、綜合性(多種關系)六種空間。空間的組合手法一是每個單體空間形式的選取,二是這些空間怎樣組織。實例:麻省理工學院宿舍(並置,蛇形彎曲,單元並列);客廳里沙發圍出的一圈(重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賓主,秘書處和會議廳間用門廳過渡)。空間既要分隔,又要流通,分平面和立體兩方面。平面實例:美術館;金魚廊;杭州玉泉;上海豫園。立體:兩層合一不宜太狹小,寬不小於高,上下層的高寬比最好一樣,不宜太扁,如太深感覺較差,上下之間流通部分最好作曲線形狀,有動勢,並用吊燈或其它有形之物(樓梯欄桿、觀光電梯)溝通上下。空間的方向性即導向性:長方形長為主向;正方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有靜止感;圓形有運動感又有旋轉的感覺;直角三角形有四個方向作公共空間較好;非直角三角形有六個運動方向有來去匆匆的感覺。實例:體育館作成圓形,適合觀看比賽,圓形有向心的興奮性,但開會不宜;帳蓬結構空間自由多變,宜於展覽會、運動場、健身房、候機樓及文娛游樂場。
建築形態的意象構思
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建築形象不含其他意義,建築形象只要符合自身的藝術法則的要求-變化和統一、均衡和穩定、比例和尺度、節奏和韻律,以及層次、虛實、方向性。二是認為建築形象要反映文化,表達某種意義,表現船帆、飛翔。形的基本心態:立方體靜穆、理性、方直;長方體理性、劃一、有方向性;柱體確定性、嚴肅性、紀念性、祟高性;錐體和棱錐穩定性、永恆性;圓柱體如果高大,運動感強烈,嚴肅性減弱。建築形體是由以上這些母體構成的。而建築設計的文化有一些是由象徵符號如蝙蝠、魚,隱喻如黑瓦白牆中黑喻水以避火,文字如匾額、楹聯等表現的。西方古典手法:古希臘古羅馬用柱式(陶立克平直,喻男性美;愛奧尼奧帶卷渦,喻女性美;科林斯帶藻葉,來自科林斯一位少女的墓碑,少女的奶媽把祭籃放在長有茛菪草的碑頂,到了春天茛菪草伸出籃子,沿著它成長起來,成了渦卷形的曲線)、柱廊、山花、水平檐部、連拱。中世紀用尖拱,拱中向上升騰,用尖塔,用作成拉丁十字的平面象徵耶穌受難。文藝復興時期形上多用圓和正方,強調水平構圖。文藝復興以後的古典主義強調嚴格的比例關系。中國古典手法:長期穩定不變,宮殿高大,開間11間,飾物多;宗教建築中的塔又是樓閣,又高聳入雲,既世俗又至高無上。民居都是分進布局,顯示內向。園林布局自由,強調人的個性,樹姿順其自然,池水則求靜。現代建築手法:形象從原來的建築抽象出來。表現出為人的情態。賴特說我喜歡抓一個想法,戲弄之,直至最後成為一個有詩意的環境。
建築方案設計的運作
有人喜歡從內容出發,有人喜歡從形式出發。前者缺少創造性,不是建築創作,立體不會好,但是基礎。後者常用,對基地和設計手法對象都要熟。還有一種是構成式的,以一個體系為出發點,作各種變換,形成方案,難度較高。第四種是意象性的,把某意念投射到某種形象上,讓人聯想,一經點破,越看越象,如聶耳紀念碑-琴台-耳字,這需要建築師的自我修養。一般要經過主體分析、環境構思、個性創造幾個環節。
10. 《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教學目標】
德育點: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和傑出成就,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獻身科學的志向和嚴謹務實的精神。
知識點: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了解中國橋梁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
能力點: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對象特徵,整體感知文意,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平實、准確、周密的特點;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在寫作目的及使用語言方面的差異。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方法】
1.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之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2.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教具准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這是說明文的靈魂,只有特點抓住了,明確了,才能把事物說明白;而說明方法則是為說明事物的特點而選擇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是舉典型實例,它在課文中占的比重大,說明作用顯著,也有助於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本質特點,因此,應把對實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實例與事物本質特徵的關系講明白。
學習說明文語言可以採取引導學生分析和比較語言來完成,也可以與略講其他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學習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結合進行。
注意不要講成有關橋梁知識的課。
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風趣地解釋「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由茅以升創作的《中國石拱橋》,了解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二、檢查預習,解題。
1.注音:弧形 拱橋 陡坡 和諧 飲澗 勻稱 橋墩 酈道元
2.解釋詞義和字義:惟妙惟肖 和諧 勻稱 古樸 巧妙絕倫
以上兩項可利用多媒體出示小或利用投影顯示。
3.討論課題。
(1)分析「中國石拱橋」的短語結構。
名詞性偏正短語。
中心詞――「橋」
幾個定語――「中國」(的) 、「石」材(的)、「拱」形(的)
連綴起來,是「中國的石材的拱形橋」。
(2)「拱」字釋義。
拱形是一種什麼形狀?請用「拱」字組幾個詞。
――「拱」,本義是兩手相合,上舉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組詞:拱抱,拱衛,拱門,橋拱,斗拱等,取義引申 「環繞」、「弧形」。「拱橋」,也是這樣。
4.解題: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寫的介紹橋的科技說明文。
請問:橋有哪幾類?
――首先應明確分類標准。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鋼材的;按形狀分,有平形的、拱形的。這篇課文用三個定語對"橋"做了明確的限制。那麼,這種"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點?作者又是怎樣把這個特點介紹給大家的,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搞清的兩個重要問題。
三、點撥閱讀
(一)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為了把事物說清楚,說明文特別講究說明的順序,這一點,我們在初一學《大自然的語言》等課文時已有了一些了解。現在同學們快速閱讀,用三分鍾時間找出各段講的是什麼事物,讀時要用筆在課本上標注。
教師歸納。板書:
石拱橋:(1-2) 中國石拱橋:古代狀況(3-9) 中國石拱橋:當代發展(10)
1.石拱橋的特點。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1、2段,其他同學找出說明石拱橋特點的詞語。
教師歸納。板書:
出現――較早
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作者怎樣說明這些特點的?(可組織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點明,視時間而定)
――神話把虹比作橋,詩人把橋比作虹。橋虹互比,既說明了橋的形狀,也說明了橋的優美。打比方是為了說明,有贊美之意,但語言簡潔,適度得體。
「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說明了石拱橋出現較早,更說明它結構堅固。
第1段說明石拱橋形式優美,第2段說明石拱橋結構堅固,體現了從外到內的寫作順序。「不但……而且……」遞進關系,准確體現並強調了這一點。
2.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3段開始說明中國石拱橋。同學們劃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看看,上兩段提到的石拱橋的一般特點,中國石拱橋是不是也有,中國石拱橋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教師歸納。板書:
悠久的歷史――歷史悠久
幾乎到處都有――多而廣
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多樣傑出
從時間來看,中國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居領先地位。根據:(一)「悠久」更強調了時間早;(二)「旅人橋」「可能是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從形式、結構上看怎麼樣呢?這一段中對中國石拱橋用「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們的石拱橋是「驚人」的橋中之傑。除此之處,我們中國的石拱橋還有數量多、分布廣,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獨到之處。可見,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為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趙州橋和盧溝橋就是這驚人傑作的代表。作者通過對這兩座橋的介紹更好的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中國石拱橋的傑作之――趙州橋。
文章在4、5兩段對趙州橋做了介紹。在閱讀中標注有關語句,看看趙州橋的特點是什麼,看看哪些是石拱橋共有的,哪些是趙州橋獨具的傑出之處?
教師歸納。板書: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傑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為驚人的傑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表明它驚人的雄偉。接著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傑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說。
①一個「長達三十七點四米」,當時世界之最的大拱,怎麼保證交通便利?
――趙州橋的設計者打破常規,將橋洞做成弓形,橋面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可以說的確巧妙。
②這樣一座大橋,又是獨拱橋,用石材多,對兩岸橋基壓力會很大,怎麼辦?
――汛期河水暴漲,會對橋身猛烈沖擊,怎麼辦?設計者創造性設計,拱上加拱,不但一舉兩得,而且收到了美觀的奇效,不愧巧妙絕倫。
③橋如此長,如此寬,怎樣保證它的堅固?怎樣便於施工?
――設計者匠心獨運,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橋洞,真是製造奇特。
④除了結構奇巧之外,趙州橋的形式也勻稱美觀,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諧,藝術價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還有:作者前引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構造奇特,後引張鷟的話說明橋的形式美觀,最後點明趙州橋是以李春為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先總後分再總,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
四、課堂小結
趙州橋獨具的特點有力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是位於洨河上的獨拱石橋,接下來,文章又舉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橋盧溝橋,這就印證了中國石拱橋數量多、分布廣,形式多樣的特點。
五、布置作業
1.思考: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什麼關系?
2.完成練習一、二(其中盧溝橋的一部分作為預習,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課文上標注。)
3.預習、思考三、四、五。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1. 說說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之間的關系。
2. 說說盧溝橋的特點。
二、導讀新課
1、中國石拱橋的又一傑作――盧溝橋。
盧溝橋是中國石拱橋又一個驚人的傑作,已經請同學們做了預習,現在我們討論一下,盧溝橋與趙州橋有哪些異同。
――地點,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寬的大河。
――時間,比趙州橋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稱得上歷史悠久。
――橋比趙州橋長得多,略窄。橋面更平坦。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它是靠石砌橋墩聯成整體抵禦洪水的。
――它也很美觀,尤其是柱頭上千態萬狀的石獅子別具特色。
――盧溝橋在中外都享有盛譽,並且是抗日戰爭的紀念地。
歸納、板書:
上節課我們總結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除了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出現較早,結構堅固,形式優美的特點之外,還只有歷史悠久,數量多、分布廣、多樣傑出的更突出的特點。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典型實例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些特點。其中,文章介紹得最充分的是它們的傑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為這方面最能說明中國石拱橋在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說明事物時如何選擇實例,如何運用實例,這篇課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2、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讀第9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標注、歸納,原因有幾個,是什麼?
――原因有三:首先,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趙州橋、盧溝橋正是傑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築用的各種石料。三條中第一條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民的勤勞智慧,才可能利用豐富的石料,才可能發揚優良的傳統。
3、中國石拱橋現代的發展。
齊讀第10段。思考: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呢?
――長虹大橋,世界最長的獨拱石橋,拱長一百一十二點五米,是趙州橋的三倍。雙曲拱橋,世界上僅有,全國造了總長20餘萬米,最長一孔一百五十米。這種鋼筋混凝土拱橋繼承發展了石拱橋的傳統。
這種新發展,新成就,是因為一條新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
4、說明文語言的平實、准確、嚴密。
討論課後練習,教師歸納。
這篇說明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把中國石拱橋介紹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運用了說明文語言分不開的。有四個方面值得同學們體會學習。
(1)語言平實簡潔,描寫有度。
這篇課文與《辭海》條目屬同一文體,只是進一步說明了盧溝橋這種結構的原因。這篇課文也有描寫,但是很適度。例如第1段把橋比作虹,是為了說明橋的弧形形狀,贊美之清暗蓄其中。
說明盧溝橋的石獅,做了描寫,體現了感情,但並沒有縱情寫下去,而是適度收止。說到盧溝橋是抗戰聖地只有三句話:一句說明紀念意義,一句說明戰爭發生時間、性質,一句說明反侵略戰爭的頜導者和它的結果,言簡意賅。
(2)運用說明方法,目的明確。
文章為了准確、生動的說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種說明方法。同學們要注意體會,無運用哪種說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紹有關知識,說明事物特點。
引用古籍――「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知其所以為』。」
列舉數字――「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
使用比喻――「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卧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卧波』。」
加以描述――「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進行解說――「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十一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正是這些平實准確嚴密的說明語言,達到了說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詞語,講究分寸。
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數據,又如對某些時間、程度的限制;有些詞語則表示著一種估計。無論哪一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准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
例如,說到「旅人橋」,在「石拱橋」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計)「有記載」(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計、限定後對時間做了肯定的限定)三個定語,說明得一清二楚。又如,對趙州橋的說明用了這樣兩個定語:「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個定語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個定語限定之下才是准確的。「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到處都有」體現「數量多、分布廣」,但只有在「幾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實際,才准確。盧溝橋「每個石拱長度不一」,是核實了十一個石拱長度之後的結論。曾有學生就此事向茅以升詢問,茅以升回信一一列舉了十一個石拱的長度,的確無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話,卻體現著說明文語言的准確嚴謹。說明文語言這方面的要求,在這篇課文中特別體現在定語、狀語和補語的運用上,同學們可注意體會。
4.注意詞句順序,周密合理。
先寫形式,是橋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感性認識。結構堅固,是對橋的進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認識。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並列的。「不但……而且……」,體現著一個合理的順序,不能刪掉,它聯結的內容次序也不能顛倒。
肩上小拱是趙州橋首創的主要特點,最能說明趙州橋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見於其他拱橋,比起肩上小拱相對是次要的。
先總說趙州橋外形和設計施工的特點,再分四點具體說明,先總後分,給人清晰印象。又如,說明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項說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順序合理,標示清晰。
三、課堂小結
在同學們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1.本文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和新中國建立後的發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2.本文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特點,並分析了原因,介紹了發展狀況。
3.本文在說明語言的運用上非常出色:簡潔、平實、准確、周密。語言風格與記敘文不同。
四、布置作業
1.請理清關於趙州橋、盧溝橋的文字的說明順序。
2.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3.揣摩語言。
①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里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加粗的詞「石拱橋」「橋」「拱橋」能否替換?為什麼?)
――不能互換。因為課文是介紹「中國石拱橋」的,所以第一句緊扣題目,使用「石拱橋」的概念。遠古時候,人們只能以神話的形式認識世界,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這里只能用「橋」,才能跟「神話」相照應。至於「把拱橋比作虹」則緊扣「拱橋」橋洞呈弧形的特點。
②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比較」一詞,去掉行嗎?)
――「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③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不但」「而且」能否刪去?「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能否調整順序?)
――「不但」「而且」不能刪去,如果刪去後,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變成了並列關系。先說外觀,再說功能,符合人們的認識邏輯。並且對於橋來說,其實用價值遠遠重於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調整順序。
④《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加粗的詞能否去掉?)
――「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⑤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去掉行嗎?)
――「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范圍廣,但並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⑥(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最長的石橋。
――「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⑦A.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B.盧溝橋寬約8米(兩句對比,你發現了什麼?)
――兩句對比,可以發現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一座50多米長的趙州橋,能精確到0.01米,這是多麼准確的說明。「約」表示盧溝橋的橋寬不是剛好8米,這表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寫作態度。
學生朗讀句子,思考、體會,同桌之間交流。教師點化:說明文的語言有準確、嚴密的特點,綜觀以上例句,可以發現本文:使用數字准確;沒辦法用准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對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准確。因此,我們學習說明文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確」二字。
學生找語言准確、嚴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活動與探究
1、牛刀小試
(1)我們生活在江南水鄉,橋梁無處不在。你走過的一些橋,也許只是「步石」橋、獨木橋,也可能是高大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橋,可能已經有些年頭,也可能新修建不久。不管怎樣,它們都各有作用,在構造及建築材料上各有特色,請仔細觀察它們,並了解、搜集有關它們的修建情況等資料,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紹性文字,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一座熟悉的橋梁。
提示:要求寫成說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關橋的故事、對橋的感情的抒發上多費筆墨,語言應簡明、准確。
(2)面對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司機、行人都感到無所適從,試就家鄉城市裡某座立交橋寫一篇「司機指南」式的短文,400字左右。
(3)請以「我家鄉的××橋」為題,寫兩篇不同體裁的文章:一篇寫成記敘文,一篇寫成說明文。
2、繼往開來
(1)設想未來的橋是什麼樣子的,畫出來,先分組交流,然後每組推選一位代表面向全班匯報。
提示:對未來橋的設想是建立在對目前的橋存在哪些不足與缺陷的認識基礎上的,所以可以先討論現在的各種類型、各種用途的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再暢想未來的橋是什麼樣子。
(2)課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橋的資料,然後從不同角度(如結構、功能、建築材料等)對它們進行分類,並選擇一些有特色的橋給它們建立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