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什麼是常規養分分析方法

什麼是常規養分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5-09-01 18:35:05

① 土壤養分含量是怎樣測定的

土壤化驗應由專門的實驗室完成,測定項目依研究目的的不同而異。對大多數果園而言,測土的目的是指導果園施肥,常見的測定項目包括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等即可。若果園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症狀,建議測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若懷疑土壤存在其他障礙,可以測定土壤鹽分、pH、質地等指標。

北方果園土壤營養診斷時不同測定項目常用的測定方法見

測土化驗時通常的測定項目與方法

與土壤有效養分含量相比,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受施肥的影響相對較小,測定其含量可以反映土壤的基本肥力性狀。由於其含量變化相對較小,因此,可每隔3~4年測定1次。而土壤有效氮、磷、鉀含量與施肥特別是化肥的施用有密切聯系,建議每1~2年測定1次。

國內外的研究發現,採用上述方法測定土壤有效磷、鉀和微量元素含量時,測定結果一般與果樹生長間的關系密切,可以反映土壤中這些營養元素的供應狀況;而土壤有效氮(鹼解氮)的測定結果與果樹生長間的關系往往較差。因此,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以2摩爾/升KCl提取的無機氮(包括銨態氮和硝態氮)作為果園土壤氮素營養診斷指標。

對不同養分,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工作效率低,不適應大量樣品分析需要。因此,國外一些學者提出了土壤聯合提取劑的概念,即採用一種提取劑提取幾種營養元素。聯合提取劑與可以一次同時測定多種元素的等離子發射光譜(ICP)等現代儀器結合,大大地提高了分析工作效率。

最早的聯合浸提劑為1941年美國學者Morgan提出的醋酸鈉浸提法

國外使用的一些土壤養分聯合提取劑

1955年Mehlich提出0.05摩爾/升HCl+0.0125摩爾/升H2SO4提取土壤有效養分,即「雙酸提取劑」,後人稱該法為Mehlich-Ⅰ法。被用於酸性土壤有效磷、鉀、鋅、鐵、銅和錳的提取。1977年Mehlich推出了Mehlich-Ⅱ號聯合提取劑,其組分為0.2摩爾/升NH4Cl+0.2摩爾/升HOAc+0.015摩爾/升NH4F+0.012摩爾/升HCl(pH2.5),可以同時提取土壤磷、鉀、鈣、鎂、鋅、鐵、銅和錳含量。1983年Mehlich推出了Mehlich-Ⅲ號聯合提取劑,其組分為0.2摩爾/升HOAc+0.05摩爾/升NH4NO3+0.015摩爾/升NH4F+0.013摩爾/升HNO3+0.001摩爾/升EDTA。可以同時提取土壤磷、鉀、鈣、鎂、鋅、鐵、銅、錳和鈉9種元素,適用於酸性、中性土壤;除鈣外,也適用於石灰性土壤和鹼性土壤。因此,Mehlich-Ⅲ號聯合提取劑是國內外應用較多的聯合提取劑。

除Mehlich-Ⅲ號聯合提取劑外,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Soltanpour和Schwab(1977)研製出NH4HCO3-DTPA浸提液用於鹼性土壤的測試,能同時從土壤中浸提磷、鉀、鋅、鐵、銅和錳,可用於同時測定該浸提液中所含的6種養分。加拿大Hunter(1984)提出的聯合提取劑為:(0.25摩爾/升NaHCO3+0.01摩爾/升EDTA+0.01摩爾/升NH4F,這一聯合提取劑可以同時提取土壤有效磷、鉀、銅、鐵、錳、鋅的含量。

由於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很強,因此,對分析結果的時效性有較高的要求。先進快速的分析儀器等離子發射光譜、流動分析儀等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分析效率,國外一些學者提出,土壤樣品風干時,可採用熱風吹乾代替常規的陰干法;稱樣時用體積法,即用勺子取一定體積的樣品代替常規的重量法;比色時用刻度試管,代替容量瓶;對一些提取方法,可以適當縮短振盪時間。

應指出的是,對傳統經典測定方法的改進或操作步驟的調整,應以嚴格的相關研究為基礎,即改進的方法或步驟應與傳統經典方法或作物的反映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否則,測定方法再簡便或快速,也缺乏實際意義。

測土的目的是對土壤養分供應狀況進行相對比較,因此,對一個地區測土施肥而言,土壤有效養分的測定方法應該統一,測定步驟應該規范。否則,測定結果會缺乏可比性。

② 果樹營養診斷的方法及應用范圍有哪些

答:目前果樹營養診斷的方法及應用范圍:
(1)果樹缺素外部症狀鑒定
在果樹營養診斷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最原始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果樹外部症狀的鑒定,其做法是通過生產上缺素症狀觀察或田間試驗、培養實驗中果樹某種營養元素盈虧狀況。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較粗放,精確度不高,鑒定者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只能應用於出現典型症狀的情況下。當樹體缺乏某些營養元素而不表現典型(潛在缺乏)症狀時,容易誤診。因此,這種方法只作參考。
(2)田間試驗法
田間試驗是診斷果樹需肥的基本方法,也是校驗其他診斷方法的基礎,特別是長期的定位試驗,更能表示果樹對肥料的實際反應。果樹田間測土配方施肥試驗,可以通過土壤施肥,也可通過根外追肥。田間試驗不足之處是費力、費時、費事;而且在一個地區試驗點過少時,代表性差,其試驗結果的推廣應用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3)培養試驗法
培養試驗又稱盆栽試驗,按其培養介質可分為水培、砂培和土培試驗。由於試驗條件能通過人為嚴格調控,故可得到相當准確的數據,常用於探索未知或印證野外調查及田間試驗結果。此方法對探索各種營養元素的功能、元素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一些關於果樹施肥原理的研究特別有用,也適於進行各種診斷方法的研究。培養試驗要求條件嚴格,方法繁雜,費用大,其研究結果只能作為理論探討,不能在果樹生產上直接推廣應用。
(4)生物化學診斷法
當樹體某些營養失調時,將影響某些生化過程的速度和方向,影響某些生化產物的積累與消耗。而某些酶活性增加或減少,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種內在變化較之外部症狀能更早地表現出來。因此,這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診斷方法。但樹體內在的生化過程是受許多內在和外界環境因子所影響,因此需進行更復雜更深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更准確地分辨出哪些情況的生化變化是由於營養失調所造成的。
(5)原子示蹤法
這種方法適於研究樹體中幾種主要營養元素的吸收、運轉和分配規律,有助於探索樹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過程,對研究樹體營養與果樹生長發育的關系,研究肥料形態、組分、性質和它們的利用率以及肥料在土壤中的轉化和進入樹體的過程等都十分便利。但它只是一種提高果樹營養理論的有效手段,而不能直接指導具體果園的施肥實踐。
(6)微生物測定法
許多國家應用微生物學的方法測定果園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的盈虧狀況。這種方法只適宜作為輔助測定方法。
(7)植物顯微化學鑒定法
把果樹某些組織製成切片加以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某種生化產物的存在與否或其數量多少,或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因缺鈣、鎂、鐵等營養元素而引起的葉子或果實超微結構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顯微化學鑒定法,它可以作為營養診斷的輔助方法。
(8)樹體中有效養分的常規分析法
①壓汁法:此法為樹體組織汁液速測法。把果樹新鮮枝、葉、果實的汁液擠壓於白磁碟或濾紙上,加入一定濃度的化學試劑,使其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某種顏色,然後用點滴分析標准液或標准試紙進行比較,找出鮮組織中某種有效營養元素的含量。
②浸提法:將果樹特定部位的樣品磨細或搗碎,用浸提液提取出可給態養分,用比色法或點滴法進行測定。
上述兩種方法,在果樹營養診斷研究上應用較為廣泛,由於是從樹體上直接測得有效養分含量,故可靠性大。同時,分析樣品系由田間試驗直接採取,分析測定結果可與果樹的產量、品質、抗性等相對照,從而找出診斷結果與樹體生長結果間的相關性。但是這兩種方法也有局限性,因為有些元素的可給態含量經常發生較大的變化,同時這種速測法屬半定量分析,精確性較差,並且在測定時需用新鮮樣品,時間性要求較嚴格,因此,不能同時進行大批量樣品測定。
(9)葉分析法
多數果樹營養學者認為,葉分析是當前較成熟的簡單易行的果樹營養診斷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診斷的結果來指導施肥,能獲得較理想的經濟效益。這種方法是用儀器分析法做葉子的全量分析,它包括了樹體汁液中的可溶組分和全量成分。其特點是:
①葉子是果樹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場所。
②施用不同種類的肥料時,能在葉子營養元素組成上及時反映出來。
③在一個特定的時期,這種變化具有一定規律性。
④葉子測定結果與果樹的生長發育以及外部形態有明顯的相關性。
⑤葉子取樣只是樹體的很小部分,不致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因此,可在生產上直接應用。
(10)果園土壤診斷法
用無機化學分析方法來診斷果樹營養的研究過程中,用浸提液提取出土壤中各種可給態養分,進行定量分析,簡言之,就是土壤養分測試,以此來估計土壤的肥力,確認土壤養分含量的高低,能間接地表示果樹營養的盈虧情況。但是通過多年的探索以後,果樹學家都認識到單以土壤分析來指導果樹施肥,常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對果樹來說,只診斷土壤的營養很不全面,因為土壤分析只能表示養分的供應狀況,不能反應樹體的營養需求狀況,因此要正確地指導果樹施肥,必須首先進行樹體營養診斷,並以此作為主要依據。
Lundegordh比較600多個田間試驗的葉分析和土壤診斷的結果,認為葉診斷比土壤診斷能更好地反映植物的營養狀況。仝月澳、周厚基等研究我國蘋果水心病多發區,果園均為石灰性土壤(淡栗鈣土、栗鈣土、褐土、砂姜黑土等),土壤的游離碳酸鈣含量為3%~13%。盡管土壤含有豐富的鈣,但果實還是由於缺鈣而發生水心病。果實噴鈣可以減少水心病。這說明,樹體營養狀況未必與土壤營養是一致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土壤診斷是不可取的。果園土壤營養診斷對新定植果園和苗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制定果園管理和施肥的依據,對成齡果園而言,一是它能表示出各種營養元素的供應狀況,因而有助於印證樹體營養診斷的結果;二是果樹的外部症狀觀察和葉分析的結果,只能顯示果樹現實的營養狀況,不能預報當調整了現實營養失調以後,可能再發生的限制因子是什麼,而土壤診斷則可提供一些提示和線索;三是它能幫助我們找到樹體缺素的誘因。因此,樹體和土壤營養診斷可相互補充,兩者綜合起來一起應用時才有最大的實用價值。
近30多年來,由於使用各種自動化精密分析儀器,因此分析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人們可以對取樣技術、樣品處理技術、測試技術以及確定營養診斷指標等,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並通過大量測試數據的數理統計,肯定了可靠性及明確了各種影響因子,這樣葉分析已成為指導測土配方施肥的營養診斷方法。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常規養分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白薯干食用方法 瀏覽:416
寫字課有哪些教學方法 瀏覽:234
萬能斷路器使用方法 瀏覽:729
滑門衣櫃安裝方法 瀏覽:329
探究指導方法有哪些 瀏覽:756
點痤瘡的中葯治療方法 瀏覽:782
黃芪多糖使用方法 瀏覽:767
氣壓撐桿安裝方法 瀏覽:243
正確測胎動方法 瀏覽:583
立時得膠水使用方法 瀏覽:188
岩石原石鑒別方法 瀏覽:168
鍛煉喉嚨痛的方法 瀏覽:207
什麼是常規養分分析方法 瀏覽:199
硅膠表帶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486
餐飲托盤的使用方法 瀏覽:286
最簡單的銅錢雕刻方法 瀏覽:981
豬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瀏覽:257
胃潰瘍大小測量方法 瀏覽:778
分析結果的精密度的最佳表示方法 瀏覽:347
網上學的鍛煉方法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