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0電大秋季開放英語(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作業答案
作業1 1-4章一、名詞解釋 1.觀察法:觀察法又叫自然觀察法,它是在自然條件下,對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方法。P16 2.實驗法:實驗法是一種控制影響實驗結果的無關因素,系統的探討某些實驗條件、觀測與實驗條件相關現象的變化,從而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P18 3.認知風格:認知風格又稱為認知方式,指個體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P18 4.意義記憶:是在對事物的意義和邏輯關系理解的基礎上,對學習材料的記憶,它是一種更有效的記憶方式。P34
5、學習:學習是個體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是個體適應環境的手段,通過學習個體行為或能力發生相對持久的變化。P59
6、社會性:社會性是生物個體通過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學習掌握基本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遵從社會規范,成為社會人的過程。P39
7、意義學習: P72
8、陳述性知識: P84
9、原理學習: P95
10、遷移: P100
二、簡答
1、簡述行動研究的特點 P19
2.簡述小學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P37-38 答: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及相應行為的反應,它們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情感是個體適應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方式,它們會隨著個體的成長而不斷發展。小學階段,兒童情緒和情感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情緒的調節控制能力增強,沖動性減弱。(2)情緒、情感的內容不斷豐富,社會性成分不斷增加。(3)高級情感進一步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生活的拓展,小學生的社會性需要越來越豐富,這促進了高級情感的發展。兒童的高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簡述小學期間同伴團體對兒童的影響 P43 答:同伴交往是兒童形成和發展個性特點,形成社會行為、價值觀和態度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點主要表現為:與同伴交往的時間更多,交往的形式更為復雜;在同伴交往中傳遞信息的技能增強,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動機和目的,能更好地對他人進行反饋。其同伴間的交流更加有效;他們更善於利用各種信息來決定自己對他人採取的行動;更善於協調與他其他兒童的交往活動;開始形成同伴團體。
4、小學生學習的類型有哪些?P63
5、簡述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P86
6、知識遷移與應用的關系如何?P102(1)區別:知識遷移指一種情境中獲得的知識對另一種情境中知識的獲得或形成產生的影響,包括正負遷移和順向逆向遷移。 知識應用是依據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它與知識理解、知識鞏固共同構成掌握知識的全過程,是知識掌握、原理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階段,是檢驗知識理解和鞏固情況的重要途徑,也是加深理解和鞏固,使知識系統化的重要方法。(2)聯系:存在密切聯系。一方面知識的應用可以促進遷移的發生及加強效果,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應用是知識遷移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知識應用過程中都存在知識遷移,知識遷移是保證知識應用成功的重要途徑。 但知識應用並不等於知識遷移的全部,知識的應用主要是一種順向的正遷移過程。
三、論述:
1、根據小學兒童的個體差異,簡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P45
答:了解與鑒別個體差異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學兒童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為: (1)認知差異。包括: A.一般認知能力差異。對於早聰早慧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拓展自己、完善個性。對於晚熟的學生,教師要給以扶持和鼓勵,防止一個未來的巨匠埋沒在不適當教育氛圍中。組成智力的認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從而構成了智力結構上的差異。學生智力結構上的差異隨時會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如果教師善於發現學生這些差異,就能夠找到適應個別差異的教育教學方法。 B.專門領域的知識差異。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基礎不同,對教學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可以彌補學生因缺乏預備性知識給學習成績帶來的負面影響。
C.認知風格差異。具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認知特點和不同的學習特點要求不同的教學方式與之相適應。比如,教師有必要在幫助沖動型學生在發揮優勢的同時,提高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精確性。 (2)人格差異。A.氣質差異。教師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對於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氣質類型之間沒有好壞之分。氣質不能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無論哪一種氣質類型的學生都有可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成為學校中的優秀學生。但是,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達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們適應學校生活環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針對學生的氣質差異,教師一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按照自己方式發展進步。二是採用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適宜的教育教學方式。B.性格差異。兒童的性格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後天的生活環境、教育和訓練對兒童性格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小學時期,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切實承擔起塑造兒童良好性格的任務。
(3)性別差異。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當以科學的、清醒的、審慎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性別差異,對確實存在差異的學習領域,教師要精心研究幫助男女學生共同提高的教學設計;對於社會偏見,可通過教學與學習的事實,打消社會偏見帶來的消極影響,鼓勵學生努力進取。
2、試述小學生學習的特點? P62 學生學習的特點: ①學生的學習主要掌握間接經驗。 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③學生的學習是未來的生活作準備。 小學生的學習具有學生學習基本特點外還表現出年齡階段特點。 ①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從直接向長遠發展。 ②小學生形成初步的學習態度。 ③學習的思維活動水平從直觀向抽象發展。
3、試論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的教學原則。 P105--106 答:為了將"為遷移而教"的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應該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制定明確、具體、現實的教學目標。 (2) 教學內容的編排應該循序漸進 (3) 把握每一階段學習的遷移價值 (4) 啟發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 (5) 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6) 培養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4: 聯系實際論述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概念,應如何進行概念教學?P94--95 答:1、以准確的語言明確揭示概念的本質 2、突出本質特徵,控制非本質特徵 3、恰當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變式和比較 5、在實踐中運用概念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作業2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創造性:是人的一種心理素質,是創造型人才的關鍵特徵。是根據一定目的,運 用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過程.
2、智力技能:是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智力活動方式,包括感知、記憶、想像和思維等認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維因素占據著最主要的地位。
3、頭腦風暴法:是奧斯本提出的培養創造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師先提出問題,後鼓勵學生尋找盡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慮該答案是否正確,教師也不作評論,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來為止。
4、高原現象:是指在總的進步過程中,會出現練習時而進步、時而退步的波動起伏現象,有時甚至出現進步一時性停頓的現象。
5、原型啟發:P129
6、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人的個體現象,它是個體將社會道德內化為道德意識並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
7、他律:又稱權威階段(6---8歲),兒童的品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准支配和制約。
8、習俗水平:(9---15歲)這一水平的主要特點是兒童為了得到贊賞、表揚或維護而服從多項准則,也可以說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和希望而服從多項准則。
9、精加工策略 P195
10、元認知策略 P191
二、簡答題:
1、 簡述問題解決的過程?P111
2、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個人因素。P119
3、簡述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關系。P137
4、簡述動作技能形成的標志。P139--141
5、道德行為的訓練包括哪些方面?P174
6、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P176
7、簡述柯爾伯格的品德發展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P162
8、為了保證有效地復述,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192
三、論述題:
1、談談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性P129—130
2、試論述如何培養智力技能。P150
3、試論學習策略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P206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作業三答案 一、 名詞解釋
1.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引導和維持人們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力量或內部機制。
2.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但願意做,且力求達到更高標準的內在心理過程。簡言之,就是要求獲得優秀成績的慾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現性目標: P251
4.個別化教學: P259
5.課堂評價: P263
6.課堂氣氛: P281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際關往中,當一個人感知對方的某種情緒時,他自己也能體驗相應的情緒。即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去體察其心情。
8.課堂中的學生問題行為:課堂中學生的問題行為,主要是指學生不能遵守公認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標准,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具體來說,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環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直接妨礙教學或學習過程的行為,以及某些適應不良的行為。總之,問題行為包括品行和人格兩個方面。
9.趨-避式沖突:P314—315
10.教學設計: P243
二、簡答題
1、簡述成就目標理論的主要內容 P220
2、簡述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情緒 P233
3、簡述愉快教育的教學策略 P238
4、簡述加涅的學習目標分類體系 P247
5、簡述陳述性知識的教學設計要求。 P253
6、簡述現代課堂學習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P278
7、簡述創造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P285-287
8、簡述課堂紀律的功能。P290
三、論述題:
1、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動機。P226—228
2、論述維持課堂紀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3、聯系實際論述如何保持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P316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作業四答案 一、選擇題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B)
7、(BD) 8、(C) 9、(D) 10、(ABCD)
二、名詞解釋 1、行動研究法 P19 2、自律 P161 3、合作學習 P260 4、成長記錄袋 P268 5、教師的工作倦怠 P324
三、判斷題 1、× 2、√ 3、× 4、√
5、√ 6、×
四、簡答
1、簡述小學期間同伴交往的點。P43
2、簡述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P138
3、簡述如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P229
4、如何維護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 P32
六、論述:
1、試評述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學習觀
p78—80
2、聯系實際,分析小學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P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