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鑼的正確敲打方法
小型鑼在演奏時用左手提鑼身, 右手拿槌擊鑼;大型鑼則須懸掛於鑼架上演奏。
樂器特色:屬於金屬體鳴樂器,無固定音高。其音響低沉、洪亮而強烈,餘音悠長持久。通常,鑼聲用於 表現一種緊張的氣氛和不祥的預兆,具有十分 獨特的藝術效果。
鑼是一種屬於金屬類的打擊樂器。鑼是用銅冶煉而成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鑼身呈一個圓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鑼身的邊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擊鑼身正面的中央部分,產生振動而發音。
(1)打擊樂演奏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敲鑼的技巧:
擊鼓時,要幅度大動作大。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鼓棰要超過頭頂,十六分音符,鼓棰應與胸部相平,這樣不僅曲牌聽起來威風,動作看起來,更為威風。
擊打時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鼓棰的技巧:敲威風鑼鼓時,常常會遇到前八分休止符或換氣符號,在這短暫的停留中,鼓棰中挽一些花,以增強威風鑼鼓的美感。
『貳』 打擊樂的學習方法
打擊樂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同時也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之一。打擊樂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集體意識及多方面的協調能力。但是,組織打擊樂活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的幼兒教育提倡研究幼兒、研究學科、研究教育策略,具體到打擊樂應該研究些什麼呢?我認為,打擊樂的重點應該突出節奏的特點、樂器的特點以及樂器與音樂之間的聯系。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樂曲。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基本表現手段是旋律和節奏。而打擊樂是根據樂曲來打擊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奏以使樂曲更動聽。同時也能使幼兒通過樂器敲擊來表達和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出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於幼兒掌握節奏特點。待幼兒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再選擇一些節奏較復雜的樂曲。小班、中班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大班幼兒在此基礎上可選擇4/4拍的樂曲。如《郊遊》這首樂曲很適合小班或中班幼兒作為打擊樂的樂曲。這是一首2/4的樂曲,節奏特點非常明顯,前八小節與後八小節旋律完全相同,中間八小節有所變化。在配器時可以根據樂曲中間八小節是高潮的特點,多選用一些樂器,同時節奏可與前後有所不同。前、後兩段可以節奏相同,這樣既便於幼兒掌握,同時也會使敲擊出的效果悅耳、動聽。另外,許多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樂曲,節奏型都比較明顯,易於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
另外還可以結合孩子們所喜愛的樂曲。教師可注意觀察和發現孩子們平時愛唱的歌曲,從中選擇適合打擊配樂的樂曲。因為關注幼兒的興趣,更能引發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打擊樂的積極性。
其次,要認真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
教師在組織打擊樂活動之前要熟悉樂曲並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比如,選取的音樂作品有什麼風格特點,是進行曲、抒情曲還是圓舞曲;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幾拍子的,因為拍子不同節奏特點會有所不同,2/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3/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弱,4/4拍的節奏特點是強、弱、次強、弱;在此基礎之上確定音樂作品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如有位老師在組織大班幼兒進行打擊樂《拔根蘆柴花》時,是這樣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的:《拔根蘆柴花》是一首江蘇民歌,樂曲分為三個樂段,第一段與第三段多以八分音符為主,而第二段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整首樂曲明朗,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教學重點是熟練掌握2/4拍節奏特點,並能夠按強弱規律使用打擊樂器合拍地演奏。教學難點是學會看指揮,注意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不突出自己,達到能協調地演奏。
由於教師的准備工作充分,重點、難點找得准確,所以在組織幼兒進行打擊樂的活動中就能夠使幼兒獲得有效的學習和發展。
第三,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合理配器。
不同的樂器有不同的特點,因此適合不同的音樂作品,幼兒教師要了解其特點。
打擊樂器通常分為三種:金屬樂器、木製樂器、散響樂器。金屬樂器,如撞鍾、三角鐵等,屬於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木製樂器,如雙響筒、蛙鳴板、木魚、響板、打棍、單響筒等,屬於中音樂器,聲音清脆;散響樂器,如鈴鼓、串鈴、手鈴、響鈴等,特點是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奏長音。
打擊樂器沒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於它是聽覺藝術,其配器原則凳物以好聽為前提,由教師根據音樂本身的性質來確定如何配器。一般來說,節奏歡快的適合使用串鈴敲擊,抒情的樂曲則適合使用撞鍾和三角鐵。撞鍾適合敲擊強拍,三角鐵適合敲擊弱拍,因為撞鍾的延音比較長且聲做粗譽音高亢,三角鐵的延音較短且聲音較低,這樣可以相互呼應,聽覺效果會比較好。節奏明顯的如十六分音符等適合用雙響筒,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則適合用響板。另外要注意的是,所用樂器的多少要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及樂曲的需求來確定,而不是越多越好。同時,也不是所有樂器同時敲擊一種節奏,要能根據音樂的性質充分發揮出各種樂器的特色才會使打擊樂好聽。
第四,巧妙引導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
由於打擊樂的特殊性,持樂器的方法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打擊樂的效果,可是在實際工作中這個問題卻容易被教純段師所忽略。樂器不同,所持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持樂器的方法不對,敲擊出的聲音會很不好聽甚至有可能是噪音。因此,教師要特別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持樂器。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不是敲擊的聲音越大越好聽。所以,要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持樂器方法、正確的敲擊方法來表現。
在這里特別強調以下幾種樂器的敲擊方法。
雙響筒應該是純五度的關系即1~5由低到高,所以在進行打擊樂之前教師最好事先敲擊一下,在低音處作上標記,這樣幼兒能夠統一先敲低音再敲高音,不然有高有低,敲擊出來會很混亂,沒有樂感。
沙錘是需要抖動手腕的,把雙手放在胸部靠下或是在身體兩側,這樣抖動出來的聲音集中。不能使勁甩,越使勁甩聲音反而會越小。
三角鐵左手提在繩上,不能用手抓握,這樣敲擊出的聲音才會有顫音。
鈴鼓要用左手拿鼓,右手的手指敲擊鼓面,而不是用整個巴掌敲打,這樣出來的聲音柔和、清脆而且好聽。
在組織打擊樂中,樂器位置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來講金屬樂器在一起,木製樂器在一起,散響樂器在一起。由於同一種樂器在一起敲擊的節奏相同,這樣聲音也會集中,便於指揮。打擊樂的隊形是金屬樂器在左邊,木製樂器在右邊,散響樂器在中間,鑼、大鼓、鑔在後邊。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打擊樂要循序漸進,首先讓幼兒熟悉樂曲,了解樂曲的特點以及節奏型;然後先用手練習拍節奏,再練慣用樂器敲擊節奏;接著教師用鋼琴伴奏讓幼兒敲擊節奏(這樣便於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最後聽音樂進行打擊樂伴奏。
還要強調一點就是,要讓幼兒學會看指揮。打擊樂是需要幼兒之間相互合作的,由於每個幼兒持有的樂器不同,不是所有的樂器同時敲擊一種節奏,也不一定都要同時敲擊,為了達到協調、好聽,幼兒要學會看指揮,這也是打擊樂獨有的特點。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所限,他們往往注重自我表達而忽略集體的合作,特別是在打擊樂活動中孩子們會為了突出自己而使勁地敲,所以學會看指揮就顯得很重要。
由於打擊樂是一項綜合的科目,幼兒要根據音樂來敲打手中的樂器。要想讓這么多幼兒根據音樂敲擊出協調、悅耳、動聽的樂曲,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根據樂曲的特點,了解什麼時候用哪種樂器敲擊才更合適。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感受、嘗試、積累,慢慢達到最佳效果。
打擊樂活動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是需要積累的過程,同時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才能完成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心中裝有大目標,不斷調整小目標,做到循序漸進。前一個活動如何為後一個活動做鋪墊,後一個活動如何在前一個活動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值得教師們認真思考,並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打擊樂活動真正成為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也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打擊樂的特色,最終使孩子們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打擊樂的實際活動中,由於有些教師缺乏經驗,不斷讓幼兒敲擊樂器,每次沒有新的要求和方法,使得打擊樂活動很混亂。如果教師把重點放在圍繞樂曲特點使打擊樂器與樂曲之間建立相應的聯系,這樣敲擊出的效果會更加有樂感,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打擊樂器的特色,使打擊出的樂曲好聽。
最後,要牢牢把握節奏樂的關鍵經驗。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節奏樂的關鍵經驗、核心目標:
喜歡參加節奏樂活動,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知道常見的打擊樂器(如串鈴、響板、撞鍾、三角鐵、鈴鼓、沙錘、木魚、雙響筒、鑼、鼓、自製打擊樂器等)的名稱、演奏方法,發現其音色的不同;
演奏的聲音和諧、好聽,有初步的協調配合的能力,能集中注意看指揮,反應敏捷,願意嘗試當指揮;
嘗試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節奏的特點進行配器,創編節奏型,參與制定演奏方案:
培養正確使用樂器、愛護樂器的良好習慣。
音樂領域的教育目標是需要通過這些關鍵經驗落實的。了解這些關鍵經驗並能通過具體的教育活動使幼兒掌握這些關鍵經驗,對促進幼兒的有效學習和發展是很重要的。
『叄』 幼兒園小班打擊樂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打擊樂教案(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活動目標
1、在打擊樂活動中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
2、結合動作總譜學慣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注意看指揮,用不同的樂器合作進行演奏。
3、知道正確的演奏樂器。
二、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
(1)動作圖譜一張;樂器:雙響板、碰鈴、鈴鼓若干、樂器聲音卡四張。
(2)幼兒分三組,座位為馬蹄形,樂器先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2、經驗准備:幼兒已有打擊樂的經驗
禪圓三、活動過程
賀游塌1、教師播放音樂,進入活動,初步感知音樂。
2、結合圖譜,幼兒學習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結構。
(1)教師:剛剛我們聽到的是什麼音樂?聽到這首音樂,你心裡感覺怎麼樣?張老師聽到這首音樂也感覺很快樂,我還把我的快樂畫下來了,你們想看嗎?
(2)教師聽音樂結合圖譜,完整做身體動作。
教師:用圖畫的方式來表現音樂,這叫圖譜。你在圖譜中發現了什麼?這些圖畫表示什麼意思?可以怎麼做動作?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3)幼兒集體看圖譜做身體動作,教師哼唱。
(4)幼兒集體隨音樂看圖譜做身體動作一遍。
(5)幼兒分三組隨音樂做身體動作。第一組跺腳,第二組拍手,第三組搖手、拍手。(重點指導第三組幼兒學習最後兩樂句的搖手、拍手。)
3、出示樂器,學習樂器演奏,進一步感知表現音樂。
(1)出示樂器:響板、碰鈴、鈴鼓。知道其名稱和演奏方法。
教師: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小樂器也想出來玩了。看看,這是誰?它可以怎麼演奏?
(2)出示樂器卡,貼到圖譜相應的地方。
(3)教師哼唱,帶領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一遍,重點指導鈴鼓組的幼兒學習搖奏和拍奏的方法,並弄清楚什麼地方搖奏,什麼地方拍奏。
(4)教師哼唱,幼兒分組徒手演奏第二遍,重點指導樂曲最後一句三種樂器的齊奏部分。
(5)發放樂器,幼兒聽音樂演奏樂器第一遍,提醒幼兒注意樂器的使用規則。
(6)幼兒聽音樂看指揮演奏樂器第二遍,提醒幼兒注意看教師指揮。
4、幼兒有序地收拾樂器,結束活動。
四、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幼兒換組,交換樂器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
3—4歲的幼兒已經具備感受音樂的能力,他們能夠根據音樂的性質說出對音樂的感覺,但節奏磨臘能力還較差,要做到一拍一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難度。《歡樂舞》是一首節奏清晰、歡快的四分之二拍的曲子,通過小鴨、小兔、小熊的動作表現出來,音樂形象能使天生熱愛小動物的孩子感興趣,為此,我們設計這一教學活動,意在通過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表現音樂,發展幼兒的節奏感。故本活動分兩次進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性質,學習看圖形譜演奏。
2、學習正確使用樂器,會看指揮進行分奏、合奏。
3、體驗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1、電腦課件,小鴨、小兔、小熊跟著音樂分別按順序有節奏地一拍一拍跳舞。
2、電腦課件:節奏譜:小鴨、小兔、小熊分別按音樂節奏一拍一拍地出現。
3、打擊樂器小鈴、圓舞板、鈴鼓各8隻。幼兒已經認識過小鈴、圓舞板和鈴鼓,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4、錄音機及錄音磁帶。
5、場地布置(便於幼兒分清教師的指揮。)
活動過程
(活動一)
(一)開始部分:聽小鳥叫的音樂,錄有小鳥的話:「小朋友,森林要開聯歡會,請你們一起來參加。」幼兒聽音樂有節奏地進教室。
(二)欣賞音樂作品《歡樂舞》
1、感受音樂
電腦課件(大屏幕顯示森林背景:小鴨、小兔、小熊跟著音樂分句走來了,順序分別為小鴨、小兔、小熊、三隻動物一起跳舞)
(1)師:看,誰來了?它們在干什麼?
(2)教師介紹曲子的名字,並再聽看一遍小動物跳舞的音樂。
(3)師:小動物跟著什麼樣的音樂在跳舞?(引導幼兒說出音樂的性質)
2、掌握音樂節拍,重點掌握XXX的節奏型。
(1)師:小鴨、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樣嗎?哪個地方不一樣?你來學學看。引導幼兒說出XXX的節奏型,並用拍手的動作練習幾遍。
(2)大屏幕顯示節奏圖譜,讓幼兒學會看圖譜打節奏,重點強調XXX的節奏型。
①師:老師把小動物跳舞的情景,畫了一張圖。(大屏幕出示圖形譜)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句最後一小節和前面一小節有什麼不一樣。兩個小動物怎麼打節奏?三個小動物怎麼打節奏?
②教師哼音樂幼兒看圖譜,學習一拍一下地為樂曲拍手兩遍。
③幼兒聽音樂看圖譜拍手兩遍。
④除了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打節奏。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不同的節奏動作。(如拍腿、叉腰、跺腳等)完整練習兩遍。
(3)再次觀看大屏幕,小動物表演一遍,幼兒可以跟著一起做動作,感受節奏型。
(4)請幾名幼兒聽音樂分別扮小鴨、小兔、小熊表演動作一遍。
(評析:本次活動,我們讓幼兒在聽聽做做、跳跳中,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讓幼兒大膽的創新、積極地思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表現、表達音樂。)
(活動二)
(一)(大屏幕顯示三隻小動物垂頭喪氣的樣子)師:「咦你們怎麼啦?」小動物:「這個聯歡會只有我們三個太不熱鬧了,請小朋友幫我們用樂器伴奏,好嗎?」
(二)為小動物選樂器。
教師出示鈴鼓、小鈴、圓舞板,請幼兒討論:如果用這三種樂器給小鴨、小兔、小熊伴奏的話,那麼它們分別用哪種樂器呢?
(三)幼兒為小動物伴奏。
1、幼兒看圖譜分別空手用圓舞板、小鈴、鈴鼓演奏一遍。
2、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為小鴨、小兔、小熊進行分奏、合奏。(先徒手一遍,再那樂器演奏兩遍。)
3、教師指揮演奏。
(1)請幼兒看教師的手朝哪一組就請哪一組小朋友演奏。幼兒練習看著指揮拍手。
(2)教師放慢速度哼音樂並指揮幼兒用樂器演奏兩遍。
(3)幼兒聽音樂看著指揮演奏兩遍。
(4)幼兒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兩遍。
(5)幼兒看大屏幕為小動物跳舞演奏。
(四)結束部分。小動物對幼兒說:「剛才我們表演了節目,現在請你們也表演幾個節目。」幼兒自由主動地表演節目,結束。
(評析:本次教學活動,我們讓幼兒自由討論分別為小鴨、小兔、小熊選擇樂器,讓幼兒充分發揮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學慣用手鈴一拍一下地演奏與暫停演奏樂曲《小心大灰狼》。
2、嘗試看指揮手勢進行演奏。
3、體驗集體演奏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手鈴(幼兒人手一隻)
2、小兔頭飾一個
3、音樂CD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慣用手鈴一拍一下地演奏樂曲《小心大灰狼》。
活動難點:能夠在音樂暫停時控制自己的動作,暫停演奏。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1、跟隨音樂進教室。
師:小兔寶寶們,今天的天氣真好,跟著兔媽媽一起去散步吧?
2、幼兒完整傾聽音樂,教師跟隨音樂拍節奏。
師:森林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兔媽媽特別想請你們跟我一起上台表演,你們願意嗎?那就請你仔細看看我都做了什麼動作?」
3、引導幼兒說一說,做一做看到的動作。
提問:我剛剛都做了什麼動作呢?(拍手)我們一起來拍一拍吧。
二、基本部分:情境表演,解決重難點。
1、教師念兒歌,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音樂節奏和暫停部分。
(1)提問:兔寶寶們在開心的拍著手去散步,突然遇到了大灰狼,應該怎麼辦?誰有好辦法?(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的好辦法)
總結:你們的辦法都很好,兔媽媽是這樣做的:當遇到大灰狼時,原地不動,不發出聲音。我們一起試試兔媽媽的方法吧。
教師念兒歌,孩子們跟著一起拍節奏並重點練習暫停部分。
(2)聽音樂,在兒歌的提示下,幼兒徒手練習。
當遇到大灰狼時,應該怎麼做?(原地不動,不發出聲音)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一次吧。(原地練習動作)
兔寶寶們表演的都很好,現在就請所有的兔寶寶站起來表演吧!(移動練習)
2、再次聽音樂,幼兒徒手練習。
師:兔寶寶們,再給你們一次機會,千萬不要被大灰狼發現啦!
3、教師出示手鈴,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重點練習隨音樂暫停演奏。
(1)幼兒自由探索手鈴樂器。
師:兔媽媽覺得你們表演的非常精彩,決定送給你們一個禮物,看!這是什麼?(手鈴)
(2)幼兒練習在「小心大灰狼」時能控制手鈴不發出聲音。
提問:我們帶著手鈴,如果碰見大灰狼應該怎麼做?
(3)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用手鈴練習。
活動領域: 社會、語言、藝術
活動年齡班: 中班
執教人:
活動設計思路:
聯系春天的生活經驗,郊遊是一首節奏清晰,旋律優美的四二拍曲子適合打擊樂演奏,歌曲風格歡快和抒情對比明顯,利有挑戰簡單配器的演奏,提高幼兒的打擊水平。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藝術表現的喜好。
2、通過引導幼兒欣賞表現音樂,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感受樂曲中歡快和抒情的效果。
3、在熟悉歌曲節奏的基礎上討論配器方案並嘗試樂器演奏,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跳動的春》打擊樂演奏片斷,打擊樂器:雙響筒、響板、鑼、鑔、鈴鼓、三角鐵、碰鈴,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欣賞《跳動的春》打擊樂演奏片斷,完整幼兒對打擊樂的整體認識。並在欣賞中說出所聽樂器,發展幼兒傾聽能力。
二、活動過程:
1、認識樂器及其演奏方法。利用游戲——聲音,引出樂器並調動幼兒原有經驗,演奏打擊樂器。(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參與)
2、熟悉歌曲《郊遊》,感受歌曲前段的歡快和後段的優美的情緒。
3、讓幼兒嘗試配器演奏,自由進行。
4、學習節奏譜,練習打節奏。先引導幼兒用身體的部位打節奏,熟練歌曲的節奏,增強幼兒的節奏感。
5、討論配器方案。讓幼兒積極發言,嘗試演奏。
6、師幼共同演奏,完整表現《郊遊》。
三、活動結束: 歌舞大聯歡。
部分幼兒表演,唱歌與舞蹈,部分幼兒用樂器打節奏。體驗打擊樂在音樂活動中的魅力。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節奏和強弱,熟悉曲中rap部分中的陪我、親我、誇我、抱我的節奏型×××。
2、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學習看圖譜演奏打擊樂器來表現歌曲中rap部分中陪我、親我、誇我、抱我的節奏型。
3、樂於參與活動,體驗合作的快樂。
4、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愛我,你就親親我。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充滿人性、具有時代感的歌曲,不僅能充分說出了當今孩子們的心裡話,而已能充分激起幼兒的興趣。通過打擊樂來演奏這首歌,能有效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還能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以及節奏感。
【活動准備】
1、幼兒會唱歌曲《愛我,你就親親我》
2、形象圖譜(設計配有陪陪我、親親我、誇誇我、抱抱我等動作及各種匹配的打擊樂器)一張。
3、陪、親、誇、抱等動作的頭飾若干。
4、《愛我,你就親親我》音樂及動畫視頻。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
提示語:
1、小朋友們,你們愛我嗎?你想用什麼什麼動作來表示你是愛我的?(師幼談話互動)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老師也很愛很愛你們。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特別的禮物,是你們喜歡的一首歌的動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好么?(邊放動畫邊唱歌)
(二)基本部分。
1、提問,歌曲中的小朋友是跟爸爸媽媽說了什麼?(愛我,你就┅┅)
2、教師出示4張動作圖片。
師:小朋友說說這些圖片告訴我們什麼?(爸爸媽媽愛我就要陪陪我,親親我,誇誇我和抱抱我)
師:小朋友們和旁邊的小夥伴配合表演一下好不好?
3、分段播放音樂,幼兒用拍手的'方法表現歌曲中出現動作的地方。
用拍手的方法表現歌曲第一段。
用拍手的方法表現歌曲第二段。
用拍手的方法表現歌曲第三段。
4、完整播放音樂,幼兒用拍手的方法表現歌曲中出現動作的地方。
5、分組拍手演奏。
今天我還給小朋友們准備了好看的頭飾,現在老師要把它們都發給小朋友們吧。那小朋友能根據你帶的頭飾來為這首歌曲rap部分打節奏嗎?(詢問四組幼兒歌曲唱什麼的時候要拍手)
6、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師:這首歌很好聽,小朋友們也都喜歡唱,那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現這首歌呢?(老師跟幼兒討論伴奏樂器)
(1)用什麼樂器演奏"陪陪我"?(小鼓)
(2)用什麼樂器演奏"親親我"?(木魚)
(3)用什麼樂器演奏"誇誇我"?(碰玲)
(4)用什麼樂器演奏"抱抱我"?(三角鐵)
7、出示形象圖譜(樂器與動作已經匹配好的),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帶的頭飾分組演奏。
(1)分組用樂器演奏第一段rap部分。
(2)分組用樂器演奏第二段rap部分。
(3)分組用樂器演奏第三段rap部分。
(4)分組用樂器演奏整首歌曲rap部分。
(5)完整打擊樂演奏2遍。
(三)結束部分。
欣賞歌曲《愛我,你就親親我》的動畫,再次感受歌曲的節奏強弱。
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創編《愛我,你就親親我》的舞蹈。
設計意圖:
在打擊樂活動中,幼兒手、腳、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系統聯系,活動中對音樂靈感的尋求,對演奏狀況的把握,對作品的處理,分析也都要進行豐富、活躍的形象思維,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想像力得到提高。如小雨沙沙的聲音像沙錘沙沙的聲音等,幼兒會喜歡,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打擊樂活動。
活動目標:
知識:幼兒認識三角鐵、沙錘、響板等打擊樂器,知道其敲擊方法,感受其發出的聲音。
能力:幼兒能根據音樂變換不同打擊節奏,感受打擊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喜愛表現音樂。
情感:激發幼兒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認識三角鐵、沙錘、響板等打擊樂器,知道其敲擊方法,感受其發出的聲音。
難點:幼兒能根據音樂變換不同打擊節奏,感受打擊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喜愛表現音樂。
活動准備:
物質:三角鐵、沙錘、響板等若干;《小雨沙沙》音樂、《小雨沙沙》圖譜。
經驗:幼兒以學會《小雨沙沙》歌曲並會初步打節奏
教學方法:
觀察法、練習法、示範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認識樂器)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樂器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誰?
1。教師演奏樂器,並介紹樂器演奏方法。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來演奏這些樂器,你們聽聽它們發出了什麼聲音?(教師演奏三角鐵、沙錘、響板)
①這是三角鐵,左手拿三角鐵,右手拿鐵棒,用棒子敲擊三角鐵外側,聽到三角鐵的聲音是(叮叮)(清脆的)
②沙錘,手握手柄,上下有節奏搖動(沙沙)(碎)
③響板,把響板放在一隻手的手心,另一隻手有節奏的拍打(噠噠)(脆)
二、回顧歌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雨沙沙》,小樂器想和我們一起演奏,下面我們打節奏唱一遍給小樂器聽(幼兒打拍子唱)
三、看圖譜樂器打節奏
小朋友們,拿起你們手中的小樂器,看著圖譜,跟著老師的歌唱,我們一起用手中的小樂器打節奏,有三角鐵標記的,就是拿三角鐵的小朋友演奏,其他小朋友不演奏,有沙錘標記的,就是拿沙錘的小朋友演奏,我們來試一下。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小朋友明白了嗎?
1。下面我們把全曲演奏一遍
2。剛才小朋友演奏的都很棒,下面小朋友看著老師的指揮再來演奏一遍
3。有哪組小朋友想當小小音樂家,把這首歌曲演奏給大家聽?
(這組小朋友演奏的棒不棒?我們來鼓勵鼓勵他們)
四、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小朋友們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樂器,我們再來一遍好嗎?
五、延伸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都可以成為音樂家,老師希望在這次活動之後小朋友能在生活中發現和這些樂器相似的聲音,演奏更好聽的樂曲。
【活動目標】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創編新歌詞,並合著音樂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能較准確地演快唱連續的附點節奏,內心節奏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是誰?(出示小綿羊圖片)。"
【活動准備】
1、幼兒經驗准備: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熟悉主要旋律。
2、節奏練習:讓幼兒練習(氣氣、嘭嘭)為《幸福拍手歌》的主要節奏型做准備。
3、物質准備:四張動作圖畫,在唱歌中模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以圖片小羊引起幼兒的觀賞興趣,引出幸福的話題。
老師:"今天老師請了一位好朋友,在好朋友出來之前,我們先來一個熱身練習,跟著老師一起做。"
打氣氣氣,放炮嘭嘭
讓幼兒練習(氣氣、嘭嘭)為《幸福拍手歌》的主要節奏型做准備。
老師:"做完熱身練習,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朋友是誰?"教師出示小羊的圖片
小羊:"小朋友們好。"
幼兒:"小羊好。"
老師:"小羊,你幸福么?"
小綿羊:"我幸福。"
老師:"那你的幸福是什麼?"
小綿羊:"我的幸福就是天天聞到綠草的清香。"
老師:"小朋友,你們的幸福是什麼?"(幼兒自由說)
老師:"我請舉手的小朋友回答。"(被點名的小朋友回答,2個。老師要仔細聽,適當重復小朋友的話或者添加一些話)
老師:"A的幸福是……說的真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幸福(老師舉手示意),B你來說(把小朋友回答)。"
老師:"你的幸福是……說的真好,你們認為A與B的幸福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聽完後請告訴我這首歌里是怎樣表達幸福的?要認真聽哦。"
放幸福拍手歌
(二)聽賞活動
1、教師放完音樂開始提問
老師:"音樂結束了,誰能告訴我這首歌里是怎樣表達幸福的?"(小朋友舉手回答)
老師:"我請C來說。"
幼兒:"……"
如果幼兒只回答了一個答案,教師繼續提問
老師:"回答真確,請坐。誰還聽到了不同的答案。"(小朋友舉手回答)
如果幼兒把答案都說出了。
老師:"你們說他說的對不對(幼兒回答),他把答案都說出來了,真棒,請坐。"
老師:"你們想不想學這首歌。"
幼兒:"想。"
老師:"那先聽我唱一遍。"(看PPT唱)
老師:"小朋友起立,跟著老師一起來學這首歌,在唱的時候再加上一些動作好不好?"(放音樂)
老師:"學的真不錯,請坐,大家都學會這首歌了么?"
幼兒:"學會了。"
(三)創編游戲
老師:"那麼接下來,我要增加難度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創編歌曲。"
首先老師提問
老師:"老師想要問小朋友,如果感到幸福除了拍手和跺腳,你們還會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朋友想到的這些動作和事情都很棒,那我請小朋友將這些動作用我們新學的歌唱出來好不好。"
(小朋友舉手想表演)請一個小朋友唱。
老師:"老師也想到了一些動作,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不好。"(放新動作的PPT)
老師:"讓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變成新歌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小朋友起立,我們一起來唱新歌,邊唱邊做。"
一起跟音樂唱
老師:"小朋友學的真棒,請坐,今天啊,小朋友既學會了一首新歌,又學會了自己創編歌曲,給自己鼓鼓掌。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小朋友起立,讓我們一起排隊唱著走出去。"(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