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進行語法教學
很多人認為我們從未特意學習過語法,卻一樣把中文說得自如、流暢,所以學英語也不用專門學習語法。殊不知,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接觸和使用的機會很多,可以自然形成語感和習得語言,不必專門學習語法。而英語就不一樣,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如果不了解該語言的內部規則,終究會影響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說,掌握系統的語法知識,才能提高英語的學習效率。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才能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讓其掌握一定量的枯燥的語法知識呢?一、情理無痕交匯,生動呈現語法 這里的「情」是指語言學習的情景,「理」則指語法規則。就語法教學而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教學中直接談論語法規則,語法教學目的直接明顯,稱為顯形語法教學;另一種在教學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通過對語言的交際性運用歸納出語法規則,稱為隱性語法教學。顯然,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採用隱性語法教學更為合適。在小學階段,學生剛接觸英語,語言積累和儲備不夠豐富,不能以講解的形式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因此創設情境,在情境中不斷重復呈現相關語言,給學生大量的相同結構的語言輸入,是幫助學生感知語法結構,形成語法意識的最佳途徑。 情景可根據語法內容的不同而精心設置。(一) 以舊帶新,做好鋪墊 語法教學中,教師不要直奔主題,急於求成。應注意激活學生的元認知,將學生原有的知識激活,從學生已具備的語法能力人手,找到最近的切入點,把新授的語法項目巧妙地融入語言活動中,並進行從舊知到新授,從簡單到復雜的層層鋪墊,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法。如:在教學第三人稱單數的一般疑問句: Does she/he like…?及其回答時,教師首先可以從復習Do you like…?入手。教師通過對話,復習並掌握這一句型。當學生們對這一知識點已能熟練運用時,教師就順勢轉換人稱詢問,T: Boys and girls, does Jiang Yingying like…?教師再引導學生回答「Yes, she does.」或「No, she doesn』t.」這樣由學生熟悉的第一人稱、第二人稱轉換到第三人稱,將新舊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有機結合起來,活化了語法教學橡早。(二)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語法知識則是抽象的、枯燥的,這不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必須化抽象為具體,把某一知識點具體為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的素材。在游戲活動中呈現語法知識。例如:在教學副詞fast, ,slow的比較級時,我告訴大家「Today let』s have some running races.」同學們一聽,在英語課上進行跑步比賽,興趣來了,個個都躍躍欲試。比賽結束後,我適時引出今天比較級的新授內容:備如備Cheng Xiang runs faster than Zhou Ruyi. Zhou Ruyi runs slower than Cheng Xiang.簡簡單單的一個比賽,用時不多,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語法知識在一種隱性的狀態下傳遞給了學生。這樣一定比讓學生單純地背語法規則要強得多。(三)藉助現代媒體,化難為易有些不易呈現的情景在現代媒體的幫助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通過場景的快速切換,有效地調動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化難為易。在教學6A第三單元,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一般過去時,如何化解這一難點。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張圖片,學生觀察後, T: Where』s the lamp? S: It』s on the desk. T: Where』re the earphones? S: They』re on the sofa.點擊滑鼠,台燈消失。T: Where』s the lamp now? Is it on the desk? Ss: No. T: But it was there just now. 點擊滑鼠,耳仿毀機消失。T: Where are the earphones now?Are they on the sofa? Ss:No. T: But they』were there a moment ago. 這樣,藉助媒體,通過觀察、對話,有效地幫助學生初步感知了be動詞一般過去時的用法。二、預設語法形式,操練實踐語言在教師剛開始介紹了某一種語法規則或現象後,有必要進行一些簡單的、重復率較高的練習,讓學生將學到的新知識經過一個替換的過程添加到自己的知識庫中。因此運用預制語塊建立框架,基本句型結構反復使用、反復操練,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地步。如:教學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sister』s時,教師設置了尋找失主的語言環境,在這個情景中,學生不斷地操練句型。已具有初步概括能力的小學生很容易從這個語
Ⅱ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點講解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點講解方法
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解釋語法點的方法可從形式、意義、功能三方面去考慮。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點講解方法,歡迎閱讀。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點講解方法
形式:結構本身、相關結構(如一個結構的肯定式、否式、疑問式)、必要成遲掘分(如「被"字句的
補語)、語法成分的排列順序(如碼數核時量補語)和虛詞的位置等。
意義:語法點的語義特點。
功能:語法點的功能和使用環境。
列出公式:如板書時量補語的三種形式:
我學漢語學了一年。
我學了一年(的)漢語。
漢語我學了一年。
1以舊釋新:如學習「把」、「被」:
我關了門------我把門關了------ 門被我關了。
例:一個句子里同時出現幾個表示時間的狀語,其順序的排列是外國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對此,可先呈現出其語序選擇的規律:時間詞——介詞短語——副詞。
例如:他最近常常感冒。
我從現在起永遠不吸煙了。
他昨天從早上七點一直睡到下午四點。
2內部對比:
如:存在句「P有N」和「N在P」的語義重點不同。「房間里有衣服」在於描寫,「衣服在房間里」說明N的位置。
例:她一連哭了三天。×她連連哭了三天。
3漢外對比:
漢語和英語的基本語序:S—V—O
日語和韓語的'基本語序:S—O—V
例:不同點對比,如存現句:
處所+有+NP There + Be + NP + place
湖上有一條船 There is a boat in the lake
又如,在空間(地址)和時間(年、月、日)的表達上,漢語也是從大到小,而英語則是從小到大。
4說明功能: 如「太---了」:太貴了!太好了!
5推理法:
利用人們的知識、經驗,以及對事物的判斷推理能力,講練語法點。
如學習假設條件復句「如果沒有A,就沒有B」:如果用「父母和孩畢備子的關系、雞和蛋的關系」這種人們共知的認識來講解,那麼就不需要多講解語法,學生通過簡單的推理就能明白,並學會使用。
Ⅲ 語法教學的教學方法
語法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含義及適應情境
完整步驟化教學策略指教師在進行語言形式的教學過程中,應策劃一系列完整、有步驟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步驟掌握語言知識,最終達到運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目的。
應用該教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過一個從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呈現指學生以何種方式接觸將要學習的語言現象,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表明其構成及意義。
應先讓學生接觸語言現象或為學生提供運用這種語言現象的情境,使學生自己經過疑問、猜測、探索的過程,在教師的幫助下 總結 歸納。練習指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活動,使學生練習所學的語言結構,確保學生能准 確地掌握語言知識。
運用指在學生理解並掌握語言形式及其意義之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可運用語言知識的機會。該教學策略適用於各階段知識的講解和訓練,主要針對語法教學。
二.教學中對語法的一些認識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激活元認知。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語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學生的元認知(meta-knowledge), 通 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的原有知識活躍出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成新認知結構 的活力。
話題必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教師循循引導,積極鼓勵,多加表揚,拉近師生距離,形成一種濃濃 的 學習英語 的氛圍。
Ⅳ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大全
導語: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我分享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歡迎參考!
1、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教師:××昨天來了沒有?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開門看看、找人一問、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
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xx」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再要求學生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⑵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7、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Ⅳ 如何教初中英語語法
一 、呈現法
即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引出要學習的語法項目,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或語景去感知新的學習材料。創設情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通過對話創設情景
例如教一般過去時
T:1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last night,Did you watch the
game last night,S1?
S1:No.
T:What about you,S2?
S2:Yes.
T:How did you like it?
S2:Not bad,I think.
T:ButI didn』tquite enjoyit.(板書)
2.動作演示法
例如教現在進行時
T: (Holding a book in his hand)Listen and watch:
What am I doing?I am reading the book.(重復一遍,板書畫線句子)
T:W 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S1 7 Is』t hot in the classroom.
SI:I』dlike to.(S1 opens it.)
T:Is SI opening thedoor? No,the window.(板書畫線句子)
3.利用簡筆畫
例如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身高不同的人,分別取名Tom,Jack,Mark,並准備紅、黃、綠三枝長短不一的鉛筆)
T:Tom is tall,Jack is taller than Tom.Mark is taller than Jack,He is the tallest.
(重復一遍,然後板書:用彩色粉筆把比較級和最高級畫線,引起學生注意。)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以外,還可以利用投影儀、幻燈、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
二、教授法
採用歸納法教語法一般採取三個步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或概括。
例如教學名詞復數
經過初步的練習後,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同時邊採用在數詞和名詞詞尾「一S」下面畫線的方法,提醒學生注意有關的規則,引導他們得出以下的結論:
(1)one表示單數,two以上的數表示復數。
(2)英語可數名詞有單數和復數兩種形式,名詞的復數形式一般是在它的單數形式後面加-S。
(3)數詞與名詞連用時要保持數的一致。
(4)根據情況,還要使學生認識名詞的復數詞尾-S在清輔音後讀[s],在濁輔音後讀[z]。
三 、演繹法
演繹法是先讓學生接觸和理解語法規則,然後再舉例以驗證語法規則,例如:學習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時,先講概念「人稱代詞在句中做主語時用主格,做動詞或介詞的賓語
時用賓格」 ,並用表格列出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的形式。
然後舉例:
Please give that pencil-box to me.
I saw her in our classroom yesterday.
說明畫線的人稱代詞是什麼格,為什麼這樣用。
四、歸納法和演繹法相結合
在語法教學中,歸納法和演繹法通常結合使用,可以先歸納後演繹,也可以先演繹後歸納,兩者交替使用,這樣教效果會更好。
五、練習法
1.機械操練,如模仿、替換、重復等
T:W hat time did yon get up yesterday?
S:I got up……
T:W 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S:I had……
T:What did you do after breakfast?
S:I……
2.有意義操練,如遭句 改寫句子。翻譯句子等
(1)如造句:Heis doinghis homeworknow.
(2)改寫句子:Hehas lunch at schoo1.(用yesterday改寫句子)
He had lunch at school yesterday..
(3)翻譯句子:
昨天這個時候他正在做作業。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this time yesterday.
3.交際性操練,如練習過去時態時,教師可能會提一系列的問題,然後由形式回答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這里筆者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膚淺地談了幾點,願與同行們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