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師范讀是用了什麼教學方法

教師范讀是用了什麼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5-08-20 14:19:49

❶ 通過什麼辦法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教師范讀可以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情感共鳴: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情感共鳴則是朗讀教學的首要目標。通過教師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再鼓勵學生朗讀,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是情感教學的主要方式。在現行的蘇教版小學教材中,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在課文中體會情感的教育、熏陶是教材的重要教學目標。

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將情感教學方法和朗讀教育掌握好、運用好、發揮好。注重挖掘情感細節,鼓勵學生表達和學生示範朗讀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能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❷ 淺論教師范讀在語文誦讀教學中的運用

淺論教師范讀在語文誦讀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范讀朗讀技巧主體

論文摘要: 誦讀教學是 語文 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式,而范讀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然而,教師的范讀決非僅僅是朗讀技巧的展示,而是對課文的理解和再闡述。因此,不同的課文就適用不同的范讀主體和范讀方式,范讀使用方式的不同體現了教學方法的不同。
教師范讀是指教師示範性的朗讀。好的范讀,是一把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讓學生享受語言熏陶和藝術感染的同時,更能使師生間產生良性互動,讓學生體會到他們自己難以品味和感悟的內容,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出色的范讀,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 語文 水平和能力素養。
一、教師范讀在 語文 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語言文字只是作者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而蘊藏在語言文字中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可意會卻不能言傳,必須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才能表達。雖然初中生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可是他們的朗讀能力仍然需要老師的精心引領。教師范讀,正是教師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體驗以最質朴、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以激發與感染。
2.提高學生模仿力,提升把握情感的能力。學生讀不出老師要求的情感表現力,其實並非是學生不能體會出課文的情感,而是不知如何用朗讀去表達,這個時候就很需要教師精彩的范讀。如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老師范讀,再讓學生模仿練讀,讓學生逐步感受到一位逐漸蒼老,不願與兒子分別又不得不分別的父親形象,豐富了學生對情感的把握,文中的情感自然就從學生口中 汩 汩 而出。
3.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老師的范讀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學生朗讀技巧的訓練和指導。在准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就必須用范讀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教師語言、表情的引導下,掌握課文的重點句、段,提高整體的理解力,尤其要有意識的讓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速度。
二、范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序幕——閱讀前的范讀。學生在初學課文時會感覺比較困難,此時教師的范讀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字詞的讀音,讀通句子,增強語感,又能通過范讀也展示了自身對文本的領悟,向學生暗示了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師對他們的閱讀期待。因此,閱讀前的范讀,教師要以情感渲染為范讀主調,以激發學生學生興趣為范讀目的,為學好全文做好鋪墊。
2.發展與高潮——閱讀中的范讀。授課過程中的范讀,要重在指導。由於學生個體間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尚有差別,齊聲朗讀無法體現個體的感受,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對重點段落或特殊句子的范讀,可以起到推、助的作用,有助於學生掌握句子的朗讀技巧和朗讀規律,同時也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在范讀中教師要注意停頓、重音、速度和語氣這些朗讀技巧的指導和傳授。①適當的停頓。停頓指語言進行中詞語或語句之間聲音的間隙,它不僅是人們在朗讀時換氣的需要,還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教師在范讀的時候就應注意這些停頓,在恰當的地方停頓,從而指導學生體會句中的情感。②合適的重音。重音,指在句子中某些詞語讀得比較重一些。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對需要突出某種感情的詞語要讀的重一些。如《最後一課》中講到韓麥爾先生柔和又嚴肅地說「……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感慨到「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時,教師在范讀應注意將「最後」讀成重音,加以適當強調,從而更好的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對這「最後一課」的無比珍惜,讓學生在老師的范讀中感受他們心靈、情感的悸動。③一定的速度。速度指朗讀節奏的快慢緩急。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時速度的控制,來表達激動、興奮、沉重、悲痛或平靜、莊重的情感。如教授《海燕》一課時,當讀到暴風雨逼近時,海燕勇敢的與風浪搏擊,教師在范讀時就應注意節奏的控制,適當的加快朗讀速度,以表現海燕與暴風雨搏鬥時的勇敢精神,和它們必勝的信心。④適當的語氣,語氣指表達各種不同思想感情的口氣,即語調的升降抑揚。教師在范讀時需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在朗讀時把這種語氣和感情朗讀出來,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更深切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3.回味——閱讀後的范讀。學生學完全文後,教師再次聲情並茂的范讀,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鞏固和整理,深化文章的思想感情,給學生以審美的熏陶。這時既可以是全文性范讀,也可以片斷性范讀,其目的在引導學生整理全文,欣賞課文精彩之處。
三、范讀在課堂教學中的方法選擇
1.全文統一式范讀。有些文章,特別是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可以採取全文范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如《天凈沙·秋思》和《沁園春·雪》之類的詞,全文的范讀有利於完整的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本中所體現的思想情感。
2.重點啟迪式范讀。范讀並不一定要整篇文章通讀。當學生對文本難以理解或者難以深入體會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引導學生無疑處求疑,探索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3.審美熏陶式范讀。培養健康審美情趣是 語文 教學承擔的美育任務。中學 語文 教材中,有許多情趣高尚、語言優美的美文,老師在范讀時,可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入手,運用有聲的語言,將作品中不同的表情、語氣、語調表達出來,充分發揮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總之,范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鑰匙,是教師展視素質的舞台,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和紐帶、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角色」的最佳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范讀作為展現課文場景最為直接的催化劑,為學生庄嚴地開啟了藝術殿堂的大門。動情的朗讀,能激發學生心靈的共鳴,使其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在此基礎上,再隨教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實現與文本零距離的對話,最終尋覓到美的殿堂。
參考文獻:
[1]高玲. 語文 教學范讀現狀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0,(1).
[2]江映瑜.閱讀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泛讀[J].現代 語文 ,2009,(5).
[3]季春燕.千姿百態話泛讀[J]. 語文 學刊,2009,(13).

;

❸ 讀課文有幾種讀法

課堂教學朗讀類型與方法:

(一)范讀法:

這是示範性的朗讀,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讀給兒童聽,然後由兒童仿讀。一種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范讀。范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段或一句。

主要是給學生示範,所以必須做到正確、清楚,流利而帶有感情。齊讀法:是全班或全組兒童,同時齊聲朗讀。因為只求齊一聲調,因此往往容易變成唱讀。同時,因為齊讀不容易發現兒童讀音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要盡量少用。

(二)伴讀法:

是教師或優等生伴著兒童讀,兒童可隱隱約約聽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進。

(三)輪讀法:

每個兒童輪流讀,這種讀法有比賽的性質。低年級的課文短,可以一個小朋友讀完全文後,再請另一個讀。

(四)接讀法:

是一篇課文分由幾個兒童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兒童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個兒童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隨時喚起兒童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五)領導讀:

是由教師或朗讀得特別好的學生,帶領朗讀的方式。教師或優等生先讀一句,或先讀一小段,兒童跟著讀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繼續進行,直到全文讀完為止。

(六)交互讀:

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甲組再讀第三句,乙組再讀第四句,依次輪流,周而復始。

(七)分組讀:

分組、分行或分排讀,並互相矯正錯誤。自由讀:全班同學每人同時自由地低聲朗讀。由於不必與別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邊讀邊思考。

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自控式學習習慣是指在自控式學習活動中,由於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內在需要的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督而能自動學習的行為傾向。

它雖然屬於非智力因素,並不直接參與智慧活動,但在智慧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屬於意志活動范疇。語文學習尤其要有這種習慣,如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范、獨立完成作業、制訂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閱讀全文

與教師范讀是用了什麼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蛋糕粉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10
商業貸款按揭計算方法 瀏覽:55
口腔潰瘍治療最快方法 瀏覽:935
蛋糕的裝飾方法視頻 瀏覽:619
自來水頭的安裝方法 瀏覽:200
ps視頻下載方法 瀏覽:624
有沒有什麼不花錢洗牙方法 瀏覽:105
日照市隧道安全性檢測方法 瀏覽:129
有白點病好的治療方法嗎 瀏覽:391
醫療質量分析常見方法 瀏覽:95
電腦網線連接的方法 瀏覽:945
如何讓自己的注意力快速集中方法 瀏覽:717
蘋果下載不共享位置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80
用什麼方法防止孩子玩手機 瀏覽:966
教師范讀是用了什麼教學方法 瀏覽:494
什麼方法治療白斑比較好 瀏覽:964
青花素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6
薔薇花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461
論日狗的正確方法 瀏覽:447
建築單位社保退休金計算方法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