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無線點菜系統
「系統」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囊括了各種相關的東西,所以包括硬體、軟體甚至人員在內,也算是正常的,談不上什麼惡心。但「系統」並不是這些東西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有機的結合。要實現的是「1 + 1 > 2」的效果。無線點菜系統就是一個軟體和硬體的有機組合(一般不包括人員在內),為的是提高餐飲企業的運營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客戶體驗。跟打手機訂餐並不能等同,沒有那麼簡單。除了正常的點菜、廚房送單等程序外,還包括餐飲企業的內部管理、財務、統計報表等各種功能,所以稱之為「系統」並不為過。也算是個「小發明」吧,只是一種技術應用而已,與「科學」二字並不沾邊。什麼是做「真正的科學家」呢?蘋果並不是砸在每個人的頭上都能引出萬有引力定律來。做不了「真正的科學家」又有何妨?做好技術應用,改善我們的生活也不錯。愛迪生也不是科學家,但他的發明同樣造福全人類。
言歸正傳,要了解什麼是「無線點菜系統」,可以看參考資料中的網路詞條「無線點菜系統」,說得比較明白。
㈡ 掃碼點餐該如何規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認為,目前的「掃碼點餐」系統在應用過程中一方面存在信息安全問題,一方面存在大量強制或誘導安裝、強制推廣問題,給顧客的信息安全及軟體應用帶來了不好的體驗。
另外,一部分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數字鴻溝」在「掃碼點餐」這一應用場景中同樣會給這部分人群帶來困擾,如何解決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應用需求也是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
他認為,前者可能要靠信息安全立法及提升商家與顧客的信息安全意識來解決,後者還需要加強人工輔助或者提升相關軟體的智能化水平解決。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教授認為,「掃碼點餐」存在的風險主要是用戶信息泄漏及數字殺熟,除了行業自律解決該問題外,技術也是一個可供考慮的手段。
(2)點餐系統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擴展閱讀:
對於掃碼點餐帶來的體驗,顧客有另一番感受
澎湃新聞隨機采訪了20餘位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顧客對掃碼點餐的看法,他們都在就餐時用過掃碼點餐服務。多數人對掃碼點餐的便利性表示認可,但認為點餐時出現的網路卡頓、點餐流程復雜等情況讓人感到「焦慮」。
對於點餐時出現的強制或自動關注公眾號、要求注冊或自動成為會員、填寫手機號與姓名等附加條件,多數受訪者認為侵犯了隱私空間,擔憂存在信息泄露風險,顧客不該以讓渡個人信息換取便利。
消費者李文告訴澎湃新聞,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吃飯,可以根據點餐系統協同點餐、加菜,比較便利。但商家會讓掃碼關注公眾號中的「服務號」,推送消息時會佔用她的注意力。她坦言,就餐後,會取消關注公眾號或在注冊填寫會員時填寫虛假手機號、名字和生日,「這是對自我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