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匆匆》教學設計範文
《匆匆》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材分析
二、設計理念
三、素質教育目標
四、學法引導
五、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六、教學步驟
Ⅱ 朱自清《匆匆》優質課教學設計
導語:《匆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6課。《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以下是我帶來的教學設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讀說寫結合,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靈,認識時光的短暫和一去不復返,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難點: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准備:
1、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准備:搜集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讀說寫結合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引出「匆匆」
同學們,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寫出了好多珍惜時間、贊美時間的美文,來抒發自己對時間的感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關於時間的散文《匆匆》。
看老師寫課題,請同學們注意「匆」字最後一筆的點不要丟了。
(板書課題:2.匆匆)
二、初讀美文,感知「匆匆」
1、(生齊讀課題。)讀到這兩個字,你的腦海里又會很自然地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呢?
2、剛才同學們想到的是人們急急忙忙,行色匆匆,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麼,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讓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匆匆而過的時間躍然紙上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課本第4頁,自由輕聲地讀課文。
3、讀過課文,你心中產生怎樣的疑問呢?
(咱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4、你的問題和作者的問題不謀而合。(板:一去不復返?)
5、這個問題在文中出現幾次?都在什麼位置?
6、作者是以問句開篇,又以問句結尾,這在寫作方法上是前後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中心。
三、精讀美文,品悟「匆匆」
1、作者沒有直接寫日子一去不復返,而是寫這一句(課件)「燕子……再開的時候」
自由讀一讀。你能看出什麼特點?除了排比句,在內容上有什麼發現?
2、除了課文中的事物,你還能舉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無論是燕子、揚柳、還是桃花,他們去了,都能再回來,這是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
3、請看屏幕,我把這一句話這樣排列,你發現了什麼?(像一首小詩)
4、誰能像朗誦一首小詩一樣美美的讀,(讀出作者對時間的珍惜之情)
5、讀的真美,請同學們接著往下讀(課件)看看你又會有什麼樣的體會?
(作者是為了說「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6、那麼,作者寫時間一去不復返與燕子、楊柳、桃花有什麼關系呢?(對比)。正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三者都能失而復得,而我們的時間卻不能,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無奈、惋惜)(板)把這種鮮明的對比讀出來吧!
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會對過去的時間發生感慨。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大約多大年齡?(20)
8、你是怎麼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走了。)你很會思考!作者1898年出生,1922年寫作此文,當時作者24歲不到,就已經對時間發出了如此感慨。
9、(課件)請大家看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把什麼比做什麼?(把「我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針尖上一滴水」,把「時間的流逝」比作「大海」。)通過這個比喻,你體會到了什麼?(作者的日子和時間的流比較起來微不足道。按常理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八千多日」?四個就是90多歲,比較少見了,生活中有幾個人能活到90多歲呢?),但是,作者說:一個「八千多日子」也只是「針尖上的一滴水」,四個「八千多日子」也只有——(四滴水)。而且是針尖上的四滴水。和浩瀚的大海相比,太少了,同學們,請你思考,你的人生里大約有幾滴水,現在用了多少了?(半滴),你感到了什麼?(生命太短暫了)。
10、當作者突然間想到了自已的24個青春年華已一去不復返,他的心情怎麼樣?一想到這些,他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11、其實,讓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的還不僅僅因為這些,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三——五自然段,找出還有什麼讓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的呢?做上標記(生讀第四自然段)。
交流我們的疑問理解。(痕跡,游絲,兩個赤裸裸)生解答。
12朱自清面對匆匆而過的日子,他一問自已?
(課件)(在逃去——做些什麼呢?)
朱自清面對匆匆而過的日子,二問自已?(課件)(在八千——剩些什麼呢?)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過去的日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他三問自已?(課件)(我——這呢?)
是呀!到底有沒有留下成就呢?他四問自已
(課件)(我何曾留著像游絲一樣的痕跡呢?)
難道像蛛絲一樣的成就都沒有留下就得離開這世界嗎?他五問自已?
(課件)(我赤——回去罷?)
憤憤不平呀!他六問自已?
(課件)(但不平的——遭啊?)(課件)
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作者不想赤裸裸的離開這個世界,不想自已走這一遭。)
(作者不甘願虛度此生。)(作者想干出一番事業來)。
誰能告訴大家,朱自清此生虛度了嗎?(一生交流,一生補充)。
這正是朱自清先生感悟人生苦短,時間匆匆,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辛勤勞作的結果呀!
13、時間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的流逝更是難以描寫,可作者是運用什麼樣的語言把他流逝的八千多個日子描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呢?請你來讀第三自然段。大家可以交流交流,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好在哪裡?
14、作者不是直接說:我們要愛惜時間呀!而是把時間當人來寫,它能「跨」,能「飛」,能「閃」,能「溜」呀!簡直是個淘氣的小精靈,這樣當然更生動、形象了。(生讀文)
15、是啊,你再怎麼遮挽也是沒有用的,時間就是這樣,怎麼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陰。(生讀文)
16、「斜斜」「默默」「匆匆」「茫茫然」「輕輕悄悄」「玲玲俐俐」,讀起來是那樣輕巧婉轉,那麼無奈惋惜,我們再合作讀------(師讀到「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生接讀「於是------」)
四、課內拓展,深化「匆匆」
1、那麼,告訴我,你們那四千多個日子又是怎麼溜走的呢?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寫一寫自己對時間的認識?做一個小朱自清,好嗎?(課件)。
2、誰能夠大膽地讀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欣賞一下?寫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讀,再聲情並茂地讀一遍,好嗎?多麼形象的比喻,真有幾分朱自清的味道?
3、作者的八千多個日子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溜走了,你們的四千多個日子,張老師的一萬四千多個日子,也這樣無聲無息地逝去了。一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頭涔涔而淚潸潸)呢。因為我們也不想(白白地走這一遭啊)。而去這一去不復返的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溜走;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抓緊時間,利用時間學習,長大為祖國多做貢獻,讓自已活得更有價值)。
五、課外延伸,升華「匆匆」
1、同學們,我們也可以像魯迅一樣事事走在時間的前面,也可以像林清玄一樣與時間賽跑。這樣,當你回首往事時就不會因虛度光陰而感到羞愧,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課件)
2、美文推薦《春》、《荷塘月色》、《背影》、《給亡婦》。(課件)
朱自清《匆匆》優質課教學設計
Ⅲ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法與學法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Ⅳ 課文匆匆教學設計(精選6篇)
課文《匆匆》教學設計精選6篇概要:
設計一: 教材分析:文章為朱自清的散文,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設計理念:尊重學生閱讀體驗,引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美和情感。 設計特色:情感朗讀、合作學習,深入文本,注重語言積累和運用。 教學目標:體會時光匆匆,提高朗讀能力,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在讀中體會語言美,感受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設計二: 教學目標:認識時間一去不返的特點,自主學習生字,整體把握全文。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藉助資料豐富理解。 教學准備:樂曲、學生照片、學習資料、讀寫練習。 教學過程:整體感知、自主讀書、積累、交流、反饋、作業。
設計三: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受,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受,喚起學生生活體驗。 教學難點: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復習導入、品讀句子、精讀課文、品讀自然段、品悟文法、總結全文。
設計四: 教學目標:學會生字新詞,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情感。 教學准備:朱自清生平介紹,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學過程:未詳細展開,但涵蓋生字學習、句子理解、朗讀背誦。
設計五: 教學目標: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掌握關鍵語句的解讀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討論和合作,分析時間流逝的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將文章情感轉化為個人對時間的珍惜意識。 教學過程:導入、分析文章結構、解讀關鍵語句、討論與分享、總結與反思。
設計六: 教學目標:通過朗讀與討論,體會文章的抒情風格,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教學重點:朗讀技巧的提升,對文章情感的把握。 教學難點:將文章中的修辭手法轉化為自己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朗讀准備、分段朗讀、修辭分析、小組討論、寫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