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帕累托分析法
帕累托分析法一般指ABC分類法
ABC分類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全稱應為ABC分類庫存控製法。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類管理法、物資重點管理法。
帕累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是制定決策的統計方法,用於從眾多任務中選擇有限數量的任務以取得顯著的整體效果。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則,關於做20%的事可以產生整個工作80%的效果的法則。
其原型是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所創的庫存理論。帕累托運用大量的統計資料分析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概括出一種關鍵的少數和將要的多數的理論,並根據統計數字畫成排列圖,後人把它稱為「帕累托曲線圖」。
這種排列圖把累積百分數在0~80%之間那些稱為A類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積百分數在80%~90%之間的因素被稱為B類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積百分數在90%~100%之間的因素為C類因素,在這一區域內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
(1)按任務分類的分析方法有擴展閱讀:
帕累托分析法實施具體步驟
收集數據
按分析對象和分析內容,收集有關數據。例如,打算分析產品成本,則應收集產品成本因素、產品成本構成等方面的數據;打算分析針對某一系統搞價值工程,則應收集系統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數據。打算分析鐵路安全,則應搜集影響鐵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鐵路相關人員的素質情況等方面的數據。
處理數據
對收集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按要求計算和匯總。
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欄目構成如下:第一欄物品名稱;第二欄品目數累計,即每一種物品皆為一個品目數,品目數累計實際就是序號;第三欄品目 數累計百分數,即累計品目數對總品目數的百分比;第四欄物品單價;第五欄平均庫存;第六欄是第四欄單價乘以第五欄平均庫存。
為各種物品平均資金佔用額;第 七欄為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第九欄為分類結果。製表按下述步驟進行:將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資金佔用額,以大排隊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欄。
以此欄為准,將相當物品名稱填入第一欄、物品單價填入第四欄、平均庫存填入第五欄、在第二欄中按1、2、3、4...... 編號,則為品目累計。此後,計算品目數累計百分數、填入第三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填入第七欄;計算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填人第八欄。
確定分類
按ABC分析表,觀察第三欄累計品目百分數和第八欄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5一10%而平均資金 佔用額累計百分數為70一75%的前幾個物品。
確定為A類;將累計品目百分數為20一25%,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也為20一25%的物品,確 定為B類;C類累計品目百分數為60一70%,而平均資金佔用額累計百分數僅為5—10%。
繪ABC分析圖
以累計品目百分數為橫坐標,以累計資金佔用額百分數為縱坐標,按ABC分析表第三欄和第八欄所提供的數據,在坐標圖上取點,並聯結各點曲線,則繪成ABC曲線。
按ABC分析曲線對應的數據,按ABC分析表確定A、B、C三個類別的方法,在圖上標明A、B、C三類,則製成ABC分析圖。在管理時,如果認為ABC分析圖直觀性仍不強,也可繪成如圖所示的直方圖。
2. 工作分析與績效評估中的任務分析方法有那些
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有所不同。
企業一般採用
一、簡單排序法
(一)簡單排序法的含義簡單排序法也稱序列法或序列評定法,即對一批考核對象按照一定標准排出「1234……」的順序。
(二)簡單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擬定考核的項目。第二步,就每項內容對被考核人進行評定,並排出序列。第三步,把每個人各自考核項目的序數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總分數與名次。
二、強制分配法
強制分配法的含義強制分配法,是按預先規定的比例將被評價者分配到各個績效類別上的方法。這種方法根據統計學正態分布原理進行,其特點是兩邊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處於中間者居多。
三、要素評定法
(一)要素評定法的含義要素評定法也稱功能測評法或測評量表法,是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結合起來的方法。該方法的優點與缺點。
(二)要素評定法的操作
(1)確定考核項目。
(2)將指標按優劣程度劃分等級。
(3)對考核人員進行培訓。
(4)進行考核打分。
(5)對所取得的資料分析、調整和匯總。
四、工作記錄法
工作記錄法一般用於對生產工人操作性工作的考核。該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五、目標管理法
(一)對於目標管理的認識
1.目標管理的含義目標管理法(MBO)是一種綜合性的績效管理方法。目標管理法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提出。目標管理是一種領導者與下屬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彼得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恰恰相反,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具體工作。當組織最高層確定了組織目標後,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合理的分解,轉變為各部門以及每位員工的分目標,管理則根據分目標完成情況對下級進行考核、評價、獎懲。
2.目標管理的優點目標管理法的優點較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目標的量化標准目標管理要符合「SMART」的原則,其具體含義。
(三)目標管理法的實施步驟1.確定工作職責范圍2.確定具體的目標值3.審閱確定目標4.實施目標5.小結,6.考核及後續措施
六、360度考核法
(一)360度考核法的含義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進行的比較全面的績效考核方法,也稱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評價法。
(二)360度考核法的實施方法首先,聽取意見,填寫調查表。然後,對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評價。在分析討論考核結果的基礎上雙方討論,定出下年度的績效目標。
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方法
以績效改進為中心
績效管理是一個循環,自績效計劃開始,經過績效輔導、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到考核結果的應用,形成了一個閉環;經總結提高後,進入下一輪績效循環;在這一過程中,組織績效呈螺旋上升的趨勢;而績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進被考核者達成目標,並實現績效的持續改進。
程序公平
所謂程序公平,即績效管理的體系科學公平,程序規范公正,結果透明公開。
首先,事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其考核指標的量化程度低、標准化程度低,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決程序公平問題,則考核的公信力將大受影響;
其次,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摸索,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剛開始全面推行,案例、經驗、資料庫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從程序的規范入手,因為程序的規范難度相對較小;
第三,通過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導全員觀念的轉變,由傳統的為發獎金而開展的年終考評轉變為為實現目標而進行的績效管理。
實現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其次需要通過培訓令大家理解、認同績效管理的意義與目的,第三要設計科學、規范、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軟體等方法,將績效管理程序固化、標准化,使之能夠可持續執行,避免「一陣風、運動式」的績效考核。
標准公平
所謂標准公平,對於績效管理的要求則更高,它要求績效管理的目標能夠轉化為一套具有領先性、體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標和標准並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單元(組織、部室、崗位),同時,通過配套的數據收集與管理體系,對每個被考核單元給出客觀、公平的評價。
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終極目標是要做到標准公平。所謂標准公平,體現在四個關鍵點:
首先,一個績效管理良好的組織,其績效考核的整體指向必然是組織的戰略或經營目標,因此,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單位的戰略或年度目標,因為這才是績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應該說,這方面事業單位的基礎還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計劃和工作報告,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條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分解上述目標,形成針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科室的考核指標,我們稱為「戰略解碼」,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每個季度、每個月都需要跟蹤指標的完成情況、並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層分類的崗位考核指標庫,以及針對科室負責人的績效考核培訓體系。只有分層分類,才能體現不同崗位的工作責任和工作特點;而科室負責人是績效考核的中間層,只有這一層級的管理人員熟練、技巧、規范地使用績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夠把單位給予自己的考核壓力有效地傳遞到基層,並根據表現給予每一位員工科學、客觀的考核結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數據的收集和評估程序。需要財務和相關業務科室提供的數據,要明確責任人、數據提交時間、數據報送口徑;需要考核小組、述職會或360度評價的,要建立盡可能詳盡的評價標准或「目標錨」;需要外部評價的,要做好外部評價機構的選擇、管理和審核工作。
3. 化學分析都有哪些方法
4. 工作分析的方法可分成哪些類型
工作分析的方法分類,依照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形式。依照功用劃分,有基本方法與非基本方法;按照分析內容的確定程度劃分,有結構性分析方法與非結構性分析方法;依據對象劃分,有任務分析、人員分析與方法分析;依照基本方式劃分,有觀察法、寫實法及調查法等。
(4)按任務分類的分析方法有擴展閱讀:
工作分析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基礎性工作,是在對企業一切問題進行深刻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所產生的結果可以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組織設計、招聘錄用、績效管理、人力資源規劃、員工培訓、薪酬設計等多個領域應用,就工作分析的作用而言,工作分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進行:
首先,基於對企業的使命進行分解,即企業的業務流程、職能分解所涉及的各項工作的種類和屬性進行的分析。
其次,在組織結構與部門職能確定後,根據「魚骨圖」的模型分解部門職責形成不同的工作崗位,然後針對具體崗位的任職資格、工作范圍、工作條件、許可權以及任職者所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所進行的分析。
第三,也是工作分析的最後一個層次,就是針對某項具體的操作過程、步驟所進行的分析,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分解具體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之形成一種定勢、一種規范或章程。
5. 分析方法的主要分類
一、按任務分類
定性分析:鑒定物質化學組成(化合物、元素、離子、基團)
定量分析:測定各組分相對含量或純度
結構分析:確定物質化學結構(價態、晶態、平面與立體結構)
二、按對象分類
無機分析,有機分析
三、按測定原理分類
(一)化學分析:以化學反應為為基礎的分析方法,稱為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分類: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用稱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從與組分反應的試劑R的濃度和體積求得組分C的含量
反應式:mC+nR→CmRn X V W
特點:儀器簡單,結果准確,靈敏度較低,分析速度較慢,適於常量組分分析
(二)儀器分析:以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分類:電化學分析 (電導分析、電位分析、庫倫分析等)、光學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譜分析等)、色譜分析(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質譜分析、放射化學分析、流動注射分析、熱分析
特點:靈敏,快速,准確,易於自動化,儀器復雜昂貴,適於微量、痕量組分分析
四、按被測組分含量分類
常量組分分析:>1%;
微量組分分析:0.01%——1%;
痕量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樣量分類
常量分析 >0.1g >10ml
半微量 0.1——0.01g 10——1ml
微量 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質分類
例行分析(常規分析)、仲裁分析
6. 分析法有哪幾種類型
分析法有三種類型,按任務分類如下:
1、定性分析:鑒定物質化學組成(化合物、元素、離子、基團)。
2、定量分析:測定各組分相對含量或純度。
3、結構分析:確定物質化學結構(價態、晶態、平面與立體結構)。
主要釋義:
1、從求解的問題出發,正確地選擇出兩個所需要的條件,依次推導,一直到問題得到解決的解題方法叫做分析法。
2、用分析法解題時如果解題所需要的兩個條件,(或其中一個條件)是未知的時候,就要分別求解找出這兩個(或一個)的條件,一直到問題都是已知的時候為止。
3、分析法指從要證的結論出發,逐步尋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直到歸結為判定一個顯然成立的條件(已知量、定義、公理、定理、性質、法則等)為止,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的論證方法。也稱為因果分析、逆推證法或執果索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