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分析森林植被具有涵養水源效益的原因
森林植被在涵養水源方面的作用(也就是原因):
1、調節坡面徑流,削減河川汛期徑流量。一般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滲透速度時,即使土壤未達飽和狀態,也會因降雨來不及滲透而產生超滲坡面徑流。森林土壤則因具有良好的結構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滲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會產生超滲坡面徑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況下形成坡面徑流,其流速也比無林地大大降低。森林對坡面徑流的良好調節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徑流量和洪峰起伏量減小,從而減免洪水災害。
2、調節地下徑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徑流量。在森林覆被率較高的流域,森林植被可以把大量降水滲透到土壤層或岩層中並形成地下徑流。在缺乏森林植被的情況下,坡面徑流只要幾十分鍾至幾小時即可進入河川,而地下徑流則需要幾天、幾十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緩緩進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徑流量在年內分配比較均勻。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系數。
3、保持水土功能。森林土壤因具有良好的結構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滲透快、蓄水量大,一方面對坡面徑流具有分散、阻滯和過濾等作用;另一方面其龐大的根系層對土壤有網結、固持作用。降水發生時,由於林冠層、枯枝落葉層和土壤層的物理和生物作用,對降水有不同程度的截留、吸持、滲入、蒸發等作用。減小了地表徑流量,增加了土壤攔蓄量,提高了土壤持水能力,減弱了土壤流失。
4、改善和凈化水質。通過林冠層、枝葉層、落葉層、土壤層對水流的淋洗、沖刷等物理效應和植物的生理效應,對水中的各種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過濾、轉化和滯留作用,使經過森林植被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水流都得到了凈化,改善了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