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他們雖然人數很少,卻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猶太人 教育 孩子方面做得好,一起來看看猶太人怎麼教育孩子的吧!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成功秘訣
第一,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和熱愛,那是孩子的天性,說明這個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著天賦。父母當然可以適當地對孩子進行引導,但是也應當仔細查看上帝給孩子們的恩賜。猶太人在這一點上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
例如,著名畫家畢加索小時候,在課堂上不僅不好好上課,還故意給老師畫畫,最後被懲罰叫家長到學校溝通。父親看他喜歡畫畫,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把他送到專業的繪畫學校進行深造。在那裡,畢加索的專注到遠遠超過普通的學生,後來更是成為舉世著名的畫家。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缺少天賦,而是缺少發現天賦的眼睛;我們並不是缺少天才般的孩子,而是缺少讓孩子發揮才能的父母。希望我們每個人,從今天起,都做發現並培養孩子才乾的父母。
第二,鼓勵孩子提問和獨立思考
如何開啟孩子的智慧?主要來自於提問。猶太人的孩子,在4歲時就要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為。那時候,父母會告訴孩子,世上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的答案,不要總是拘泥於一個想法。因為,還有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還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
獨立思考是非常美好的品質,也是塑造一切優秀品質的基礎。在猶太人看來,獨立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在猶太人的 家庭教育 中,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是占據首位的。
第三,注重時間觀念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猶太人非常強調時間觀念,不會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關的小事上。曾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猶太人,他每天都會計算,今天是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第多少多少天。
猶太人特別惜時。比如,當孩子問現在是幾點鍾時,大人總是以幾點幾分幾秒來精確地回答,而不說「幾點多了」等模糊概念。正因為如此,猶太人從小就有極強的時間觀念。
公歷的一天開始於午夜,這是世界多數民族的計時習慣。而猶太人的一天,則是從太陽落山時開始的。當孩子問為什麼時,大人會回答說:「將黑夜作為開始的人,他們的最後才是光明。」以此讓孩子懂得要先吃苦,後享受。
第四,教導孩子十一奉獻
十一奉獻是上帝給猶太人的重要教導之一,也是今天__應當持守的。猶太人從小教導孩子守好十一奉獻,不論什麼情況,絕不能動用屬於上帝的那一部分。
例如,被稱為「石油大王」的洛克菲洛,他在晚年 總結 自己一生時就說,之所以自己能取得那樣偉大的成就,得益於自己的母親從小教導自己,一定要做好十一奉獻,哪怕一次收入只有幾塊錢,也要從中拿出幾毛錢來做十一奉獻。
而且,十一奉獻不是隨便去做,而是拿出最新的錢,非常恭敬地奉獻給上帝,因為奉獻給上帝的應該是最好的,是我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據說,洛克菲洛晚年的時候,管理他的十一奉獻的人,都需要組建成一個團隊才能運營下去,可見上帝給了他多麼豐富的財產。
第五,堅持背誦經典
猶太人對經典的看重,超乎世上任何一個民族。在猶太人家裡,寶貝稍微懂事,媽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寶貝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被稱為「吻甜書」儀式,告訴寶貝書本是甜的,讓寶貝在最初接觸書時,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從而一生都喜歡書。
猶太人還有一部經典,名叫《塔木德》。《塔木德》是每個猶太人必讀的經典,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本。《塔木德》又被稱猶太智慧羊皮卷,或猶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庫,是揭開猶太人超凡智慧之謎的一把金鑰匙。
在猶太家庭里,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優良傳統:孩子從小就要讀《聖經》與《塔木德》這兩本書,父母引導並鼓勵孩子和家人一起進行討論。可以說,《聖經》和《塔木德》是猶太民族子女教育的代表書籍,也是猶太民族生活的全部。
猶太人教育孩子時會注意的地方
1、輕視孩子的早餐。
據統計,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在課堂上最佳時間維持較長,而吃素食早餐或者不吃早餐的孩子,思維活動明顯不如前者。長期不吃或吃不好早餐的孩子,對大腦的能量供應有著極為嚴重的影響,從而導致孩子的思維遲鈍和智力下降。
2、選食不當。
在 兒童 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他們的飲食,如果選食不當,會對大腦造成危害。如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吃煎餅、油條等含較多添加劑的食品,這樣就會造成 記憶力 下降,嚴重者導致痴呆;經常吃油溫在200度以上的煎炸食品,以及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的食品和過量攝入味精,會影響智力發育;習慣吃過鹹食物(兒童每天不宜超過4克鹽)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中而使智力下降。
3、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青少年智力活動多,大腦經常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必須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來保證。而目前有些中小學生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攝入足夠的營養,長此以往,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而出現營養不足,進而影響智力的發展。
4、讓孩子傻吃傻喝。
有很多孩子非常喜歡吃,小嘴一天到晚都不會停。殊不知,貪食也會對大腦產生一定的傷害。俗語說:「孩子傻吃會吃傻」。因為進食越多,胃腸需要的血液供應量就越多,大腦血液供應量就相對減少;而且在代謝過程中,過量的高脂肪會消耗大量能量與大腦「爭飯吃」;大量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會誘導胰島素增高,使血糖急劇下降,對於以糖為惟一能源的大腦猶如釜底抽薪,會使智力不斷下降。
5、輕視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也有心理障礙,這一點不容忽視。大部分孩子的心理障礙表現為對學習不可遏制的反感或者是焦慮情緒。而這種情緒的產生,通常是外力重壓的結果。長期下去,孩子智力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家長一定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
6、讓孩子的頭發過長。
人的頭發所需的營養全部來自腦部,而人體供給腦部的營養是有限的。因此,如果頭發過長,就會消耗很多的營養,這樣腦部便會出現營養危機,大腦的正常活動將會受到影響,自然會波及智力的發展。
7、讓孩子被動吸煙。
兒童的大腦和肝臟還沒有足夠的解毒能力,因此對香煙的煙霧特別敏感。香煙中的尼古丁如果在兒童的體內長期留存的話,就會使他們感到惡心的感覺和食物聯系起來,造成兒童厭食。這就是香煙的煙霧會使兒童厭食的原因。所以,家人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吸煙。
8、讓孩子長期便秘。
大便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過長,會產生有毒物質,當這些有毒物質超過肝臟解毒的承受能力時,多餘部分將通過血液循環擴散,進入大腦毒害中樞神經,干擾大腦皮層的正常活動,導致記憶力下降和反應遲鈍。
9、不注重孩子的腦運動。
人體各器官的總指揮是大腦,只有腦運動,才能調節全身臟器的功能。腦子越不用就越容易老化,腦子開始工作的時間越早,延續的時間越長,腦細胞老化的速度越慢。因此,要引導孩子多動腦、善動腦、勤用腦,這樣他們的腦子才會越來越靈活,智力才會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人才會越來越聰明。
10、不可在孩子面前說別人的壞話。
猶太人認為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教育。
現在家庭教育中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對立關系。
這里有一個教育原則問題,就是,家長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說學校教師的壞話。這和爸爸不應該向孩子說媽媽的壞話、媽媽不應當向孩子說爸爸的壞話道理一樣。猶太人認為成人在教育上的不一致、不統一,會造成孩子評判事物標準的混亂,進而造成像說謊騙人、對別人敵意、不友善之類的壞毛病。
如果家長確實發現教師有些地方做得不對的話,應該怎樣做呢?猶太人的做法是這樣的:首先,應該把孩子叫到跟前,問明情況,必要時可以問問別的孩子或家長,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說法有誤,或者孩子是不是在說謊。其次,如果認定教師的作法確實不妥當,也應該從善意的、諒解的角度看問題。因為人不可能是絕對完美的,都會有缺點,教師也不例外。應該相信,在大部分事情上,大部分教師是好的,做得對的,缺點和過失只是個別的。這樣想,你自己首先就會變得心平氣和,就不可能情不自禁地當著孩子說老師壞話。第三,對教師的不妥和過失,可以和孩子進行一番議論,凡事都有個是非,明辨是非,是人道德成熟的重要標志。如果從小就抓住時機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那麼對他們的成長會有極大的好處。比如,可以先問問孩子:「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怎麼想的?」如果孩子能獨立、自主地進行判斷,並且判斷得很准,應該鼓勵和表揚孩子,但同時,應該教育孩子,用寬容、諒解的態度對待別人、包括老師的過失,例如可以這樣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爸爸、媽媽也不例外,對待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給予寬容,而不應該深究」。這樣,既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和道德判斷能力的增強,又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諒解、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
與人為善,也是猶太人做人的一條重要原則。唯有待人隨和、善於理解他人、誠摯而富於良心的人,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 故事
可靠的唯有自己
這是發生在一個普通猶太人家庭里,父親和兒子的故事:
兒子叫約翰,在他4歲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廳玩捉迷藏。他們玩得正高興,父親抱起小約翰,把他放在沙發椅上面,然後伸出雙手做出接的姿勢,叫他往下跳。小約翰毫不猶豫地往下跳,在即將抓住父親的瞬間,父親縮回了雙手,約翰摔到了地板上,他號啕大哭起來。小約翰向坐在沙發上的媽媽求助,媽媽若無其事地坐著,並不去扶他,只是微笑著說:「呵,好壞的爸爸!」父親站在一邊,以嘲弄的眼光望著上當受騙的小約翰。
這便是猶太家庭教子的 方法 之一,這樣做的目的是灌輸給孩子一個理念:社會是復雜的,不要輕信他人,唯一可依賴的就是自己。
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燒著了,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錢財,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會告訴他:「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財,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孩子本身最重要
一個猶太家庭的父親,存錢存了很久,終於買了一輛自己嚮往已久的新車。新車開到家後,他珍愛有加,每天都要洗車打蠟。他5歲的兒子見父親這么愛車,也常常樂此不疲地幫爸爸一起洗車。
有一天,這位父親開車回到家後,累得一動也不想動。於是他決定破一次例,改天再洗車,盡管自己的愛車因淋了雨,而顯得臟亂不堪。
這時,5歲的兒子見父親這么累,就自告奮勇地要幫爸爸洗車,見他這么小的年紀,就知道體諒自己,心裡甚感欣慰,便放手讓兒子去洗。
兒子要動手洗車了,卻找不到洗車用的毛巾。於是他走進廚房,立刻便想到母親平時煮菜洗鍋時,都是用鋼刷使勁刷才刷干凈的,所以既然沒有毛巾,就用鋼刷吧!他拿起鋼刷用力地洗起車來,一遍又一遍,像刷鍋一樣地刷車。
等他洗完之後,聽見「哇」的一聲,他失聲大哭起來,車子怎麼都花了?這下可闖大禍了,他急忙跑去找父親,邊哭邊說:「爸爸,對不起,爸爸,你來看!」父親疑惑地跟著兒子走到車旁,他也「哇」的一聲,「我的車,我的車!」
這位父親怒氣沖沖地走進房間,氣急敗壞地跪在地上禱告:「上帝呀,請你告訴我,我該怎麼做?那是我新買的車,一個月不到,就變成這樣,我該怎麼處罰我的孩子?」
他才禱告完,耳邊忽然出現一個聲音「世人都是看錶面,而我卻是看內心!」突然間,他徹悟了。
他走出房門,兒子正害怕地流著淚,動也不敢動。
父親走上前去,把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親切地說:「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對你的愛,遠遠勝過對那部車子。」
凡事要透過表面去看本質,當家人或朋友無意間做錯了某件事時,我們要理智對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學會用愛心去包容愛心,家會讓你感覺自己的周圍,時時洋溢溫暖的陽光。
這種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這個故事對於眾多家長來說有很強的的啟迪和警示作用:「你到底愛的是孩子,還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如果是後者,那說明你不會愛!」亦或是「你到底是愛自己的孩子,還是愛那個你心目中的孩子?如果是後者,那說明你不會愛!」,往往,在和孩子互動過程中,我們關注自己的感受,關注孩子是否改錯,關注孩子是否優秀,而我們忽略了關注孩子本身,這些都是打著愛的旗號傷害著孩子,但我們往往認為這就是愛。請牢記,孩子本身最重要!
猜你喜歡:
1. 猶太人教育孩子的智慧
2. 猶太人的教育孩子理念
3. 猶太人教育孩子方法
4. 以色列人怎樣教育孩子
5. 猶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② 猶教育是什麼意思
猶教育是指以猶太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的一種教育模式。以下是關於猶教育的詳細解釋:
文化基礎:猶教育以猶太民族的傳統文化為根基,這種文化深受猶太教的影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傳統。
教育內容:它注重道德、宗教、人文、歷史、文學等多方面的教育,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育目標:猶教育是一種注重啟發人類智慧的教育,鼓勵學生勇敢表現自我,並努力成為領袖人物。它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並以此為教育的重點。
社區與家庭聯系:猶教育還強調社區、家庭以及學校的緊密聯系,認為這三者共同構成了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思考與探索:猶教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跨學科性:猶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模式,它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視野和更全面的知識體系。
社會作用:猶太人在猶太教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強調知識的批判性思維和人道主義價值,這種教育模式也被不少學校逐漸引入到教學中,以期培養更有思想、有格局的未來領袖,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③ 猶太人如何教育12歲以上的小孩
伴隨猶太人一生的兩本書《聖經》《塔木德》,猶太人教育孩子都是按著這兩本書來教育引導孩子的......註:猶太教的信徒所看的《聖經》只有舊約;基督教的信徒看的《聖經》是舊約加新約!為什麼說猶太人看的《聖經》只有舊約沒新約,是因為猶太教的信徒不相信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給人類預備的彌賽亞,所以猶太教的信徒...只信舊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