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秋天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關於秋天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農作物或果樹,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
2、能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交談。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作物。
活動准備:
1、幼兒多次了解過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獲許多的水果、蔬菜,並知道其中的一些名稱。
2、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
3、每位幼兒帶1-2個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一角布置「豐收的季節」展覽。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
2、你們喜歡秋天嗎?最喜歡秋天的什麼?(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對秋天的認識)。
二、引導發現
1、觀看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拓展話題。
「農民伯伯在干什麼?」(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結:農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一年,我們要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2、秋天還有許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你最喜歡吃什麼?為什麼?
(引導幼兒在別人談話過程中,積極參與談話和補充談話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幼兒知道秋天是各種植物收獲的季節。)
三、交流討論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交談,學會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的名稱、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師巡迴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圍繞話題輕聲談話,不影響別人。)
活動目標:
1、認真聆聽雨的聲音,比較不同雨聲的特點,用『XXXXX的』的表達方式描述不同季節雨的特點。
2、主動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秋天到來」的各種變化,描繪秋天的故事。
3、傾聽散文的配樂朗誦,跟隨音樂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4、跟讀散文,理解並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學習有感情的朗讀散文,激發閱讀散文作品的興趣,體驗散文學習的快樂,培養閱讀的積極性。
5、嘗試並運用散文中的句子表述和表達金秋的美麗,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分組為散文創編動作,學會合作,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記錄到的秋天的美。
活動重點: 理解並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動難點: 為散文創編動作。
活動准備:
1、不同大小、不同季節的雨聲錄音。
2、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秋天圖景。
3、秋天的葉子、果實等的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並抓住幼兒愛玩的天性,以闖關游戲的方式完成此次活動。
動物王國最近要招募一批英勇能乾的小動物來保衛他們的森林,報名的小動物要經歷聽、說、仿、編、演等五關層層選拔,最後挑選最勇敢、最能吃苦、最愛動腦筋的小動物來保護他們共同的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參加啊?
1、第一關:聽雨辨不同(感受雨聲)聽放音樂,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聲,再不同季節的雨聲,引導小朋友去感受雨聲的變化與不同之處,使用「XXXXX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點。
小結:教師要幫助小朋友豐富和補充語言以及糾正不正確用詞,啟發他們去感受音樂中雨聲的細微變化,為他們打開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2、第二關:說說『我與秋天』的故事說
①請小朋友舉手發言,說一說『我』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秋天。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用「XXXXXX的」的表達方式敘述。
②秋天和其他的季節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知道的或是發現的?
天氣、穿的衣服厚薄、樹葉的顏色、開的花兒、成熟的果實、糧食等等,春夏秋冬各舉一到二個例子。
③秋天的樹木和花草有什麼變化?
④秋天成熟的果實和豐收的糧食都有哪些?舉例說明。
⑤秋天的小動物在干什麼?
小結:本階段既是對已有經驗的再感知,又是為學習散文作鋪墊,教師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話將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觸散文的語言。
3、第三關:學我說話(走近散文)仿
①放配樂散文,跟隨音樂一同走進秋天,感受來自散文的美。
師:散文聽完了,小朋友感覺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裡?我們共同來學習一下。
②結合畫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賞下雨前後的畫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導幼兒把雨比作一把鑰匙。可對幼兒進行反問,進而幫助他們理解雨的清涼和溫柔。
師: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門?
師:秋天的雨下過後,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變化,就好象一把鑰匙輕輕地把門打開,讓我們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2)下雨後的畫面:在畫面中感受色彩的美。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重點指導幼兒說出各種植物、花卉的`色彩變化。
師:秋天到了,各種植物都有了變化。銀杏樹的葉子變黃了,水稻成熟變得金黃,各種顏色的菊花都開了,有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所以美麗的秋天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3)呈現果實畫面,引導幼兒從氣味上說出秋天的雨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
師:小朋友從圖上看到了什麼?這些水果有什麼味道?把准備好的水果籃拿到幼兒面前,讓他們聞一聞,並用「XXXXX的」說出自己聞到的味道。
師,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裡來的?
師:秋天來了,水果成熟了,都發出很多好聞的香味。而且在秋天遠遠都能聞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4)喇叭畫面: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的過冬方法。
師:畫面上的是什麼?是誰的喇叭?怎麼聽聽他要告訴小朋友什麼?教師朗讀喇叭的話。
師: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落葉樹的樹葉紛紛飄下來,工人叔叔也開始為小樹過冬作好准備,冬眠的小動物忙著造房子、儲藏食物、挖洞,大家都在准備過冬了。顯示小動物過冬的畫面。
(5)水果和糧食成熟的畫面,引導幼兒感受秋天的豐收景象。
教師小結,秋天的雨給大地、小朋友帶來的是豐收、快樂的歌。
③有目的的再次欣賞一遍,並學習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講述。
師:這次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把你最喜歡的、寫秋天最美的句子記在心裡,等會兒告訴大家。
4、第四關:視頻觀賞(進一步傾聽、感知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情境美。)
①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再次利用圖片幫助幼兒說出散文中的句子。
②認真看視頻
③邊聽邊做跟著音樂自由創編動作
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散文內容進行動作創編,教師適時介入並給予指導和幫助。
本部分創編動作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屬於最近發展區,但要對接觸較少的散文進行動作創編就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活動中可採取合作創編與自由創編兩種方式。以合作創編為主,鼓勵獨自創編。一方面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為幼兒在獨立創編時積累一定的創編經驗。創編動作的過程中,是一個發揮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次機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創造性。
④分組表演與展示創編成果,引導小朋友互相學習
階段小結:教師對本階段小朋友的表現要更進一步的進行指導和肯定,在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學習階段,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與試誤,自身內部的評價系統會給以反饋,小朋友相互之間的評價也會給以反饋,在幼兒的評價系統還未發展完善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太客觀,最容易受挫,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地觀察,適時介入孩子們的活動中,引導和激勵他們克服困難,並通過總結幫助小朋友更加客觀的評價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5、第五關:表現散文演
①本階段是一個融合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兒童運用普通話有感情的跟讀散文,體驗散文的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內容美,情境美,從而喜歡散文,喜歡閱讀活動,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②播放音樂視頻,有感情的朗誦散文並結合本組小朋友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在愉快的情境中慢慢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1、聯想詩歌的內容自由畫畫,設置展示欄,讓小朋友相互交流與學習。
2、家園合作,家長在平時要注重幫助孩子收集與豐富該季節的知識。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所描繪的多彩迷人豐收的秋天,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運用個人的經驗想像畫面,仿編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誦和舞蹈等方式來表現與贊美秋天。
活動准備:
《秋天的雨》flash課件、磁帶、打擊樂器、有關《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課題:
(1)一年有幾個季節?
(2)夏天的天氣怎麼樣?秋天呢?
(3)你喜歡秋天嗎?為什麼?
二、欣賞和理解散文的畫面與內容。
1、播放課件完整欣賞秋天的雨是什麼?秋天的雨有什麼?
2、分段欣賞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鑰匙嗎?為什麼散文中說它是一把鑰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還可以把什麼顏色給誰?(兩個小朋友討論)然後玩開火車老師說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請小朋友仿編散文"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你還聞到過什麼好聞的氣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冬天快要來了,你知道小動物、植物還有我們人是怎麼准備過冬的嗎?(先自由發表意見,再請教你們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接下來分組分批仿編散文。
3、再次完整欣賞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小結並觀看《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總結與延伸秋天的顏色五彩繽紛,秋天可以收獲那麼多好吃的、好聞的、有用的東西,你們喜歡秋天嗎?剛才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散文,下面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歌聲、舞姿來誇誇秋天,表現秋天的收獲。
游戲:《小汽車》
全體幼兒一起玩開車游戲,和教師邊唱邊做動作。
教學一:桔子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進一步加深對秋天水果—桔子的認知。
2、培養幼兒對寫生畫法的興趣。
教學形式:
通過實物觀察,使幼兒生動、細致地發現桔子的特徵(外部特徵),如形狀顏色等。在幼兒觀察、交流、總結的基礎上,請幼兒寫生桔子,教師不出示範例,鼓勵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桔子的真實顏色用各種顏色的畫筆表現出來。
教學二:樹葉變黃了
教學目標:
1、激發、鼓勵幼兒在大自然中探索、發現的興趣。
2、引導幼兒了解秋天樹葉會變成黃色,並會飄落。
教學形式:
我們選擇戶外的形式就是為了讓幼兒與這些樹、樹葉有更直接、更親密的接觸,只有這樣才能更真觀、更生動地認知樹和樹葉。
教學三:我是一片小樹葉
教學目標:
1、感受音樂中樹葉飄落的情景。
2、練習count游戲。
教學形式:
以音樂貫穿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游戲教學中學習相關知識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從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滿喜悅豐收的季節。
2、理解並掌握詞彙「五彩繽紛」、「溫柔」,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
活動准備: 課件,蠟筆,白紙。錄音機、鋼琴曲《秋日私語》、下雨的音樂、水果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雨聲的音樂),帶領幼兒進入秋天的意境。
1、師談話:小朋友,昨天夜裡下了一場什麼?聽上去感覺怎樣?(輕輕的,柔柔的)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她會落到哪裡呢?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想(繼續聽音樂)
2、提問:誰第一個來說說,小雨滴落到了哪裡?(指名幼兒說)
3、師:小朋友跟著小雨滴看到了這么多美的景色,有一個朋友說秋天的雨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你們想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嗎?
二、完整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雨》。
1、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
2、提問:你們欣賞了這首散文詩覺得怎樣?(很優美,很好聽。)那散文詩里說了些什麼呢?(幼兒說)
3、這首散文詩除了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還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再來欣賞一遍,不過,這一次要請小朋友一邊欣賞一邊把你最喜歡的覺得聽的句子記在心裡,待會兒告訴給其他小朋友。
4、再次欣賞,演示課件。
5、師:你聽到了哪些好聽的句子?(先個別幼兒說)還有好多好聽的句子,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講一講。
三、結合五個畫面,分段欣賞。
1、播放第一個畫面:
(1)那為什麼說秋天是一把鑰匙?
(2)那為什麼說它是帶著清潔和溫柔打開了秋天的門呢?(因為秋雨下過後,花兒都開了;我們的幼兒園變得干凈了,秋雨下的時候輕輕的柔柔的,像媽媽撫摸我一樣溫柔……)解釋「溫柔」。
(3)師:秋天的雨帶著清潔和溫柔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秋天的雨還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你聽
2、欣賞第二、第三畫面:在動態畫面中感受色彩、語言的美。
(1)師: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為什麼說它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因為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變得金黃;落到楓樹上,楓葉穿上了紅衣裳,銀杏穿上了黃衣裳,……)
(2)師:噢,原來「五彩繽紛」就是有很多顏色,五顏六色……好美麗,好漂亮呀!聞一下(做聞的動作)好香好香噢!「X,你聞到了嗎?」秋天的雨還有好多好聞的氣味呢……不信!你們聞聞看!聞到什麼啦?(我聞到了烤山芋的香味,我聞到了糖炒栗子的香味,我聞到了梨子的香味……)
(3)老師也聞到啦!播放畫面。真的很香很香,老師的腳也要被那香味勾住了,秋天的雨真的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還帶來了什麼呢?
3、欣賞第四個畫面:
(1)師:他還帶來了什麼?(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小喇叭在告訴大家……播放畫面。
(2)你們聽了以後有什麼問題嗎?(幼兒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
4、欣賞第五畫面:
師:為什麼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快樂的歌呢?
5、秋天的雨,滴答滴答的唱著歌……假如你是秋天的小雨滴,你會帶給大家一首怎樣的歌呢?你會怎樣做呢?(幼兒說一說)那好,我們用小蠟筆把它畫下來,畫好後把你的圖畫分享給其他小朋友聽!
四、幼兒作畫,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五、水果品嘗會。
2. 小麥豐收啦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麥豐收啦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精心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為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為本次活動作了精心的准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麵粉。
2、認識用於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准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並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慣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麼辦法將麥子從麥秸里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於製作。
(2)將收獲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麵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麵粉的過程)
(3)將麵粉部分投入「巧面館」用於游戲、製作面製品。
(4)大部分麵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製品:面條、餃子等食用、品嘗。
活動目標:
1.了解麥子的生活過程,認識小麥食品。
2.簡單了解幾種麥稈工藝品。
3.感知農民勞動的辛苦,知道愛惜糧食。
活動准備:
1.《小麥的生長過程》課件,麥稈工藝品。
2.成熟的一麥一捆,麥粒許多
3.麥粉制食品多種,面板,發酵好的面團。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導入:
1.師:寶貝們,你們猜過謎語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猜謎語,好嗎?
秋天撒下粒粒種,冬天苗兒雪裡藏,
春天返青節節長,夏天成熟翻金浪。
2.師引導幼兒猜出謎語.
二:出示實物,介紹小麥:
1.師: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特徵和組成部分:根、莖、葉的形狀。
①小麥的外形是什麼樣的?(長長的,細細的)
②小麥的根是什麼樣的?(須根)
③小麥的莖是什麼形狀的?(莖也叫麥秸,它一節一節的,空心的,摸起來很光滑)
④小麥的葉是什麼形狀的?(細長的)
⑤莖的頂端長的什麼?(長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
2.讓幼兒了解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
①利用課件講解:
(這是小麥種子,秋天的時候,農民伯伯把小麥種種在地里。小麥種發芽長出幼苗,冬天來了,雪下得很大,小麥藏在雪裡睡了整整一個冬天。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小麥長得綠油油的,慢慢長大拔節,再慢慢地抽穗。到了夏天,小麥慢慢地變黃了,成熟了,農民伯伯開始收割。)
播種→麥苗→拔節→抽穗→成熟→收割
②幼兒動手操作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課件,鞏固小麥的生長過程。
1 2 3 4 5
播 麥 拔 抽 成
種 苗 節 穗 熟
③農民伯伯種下種子以後還要做的動作:
澆水→施肥→鋤草→打農葯→收割
④觀察圖片;
(1)告訴幼兒從前的時候科技不發達,農民是用鐮刀割小麥,然後攤在馬路上,把麥粒從麥秸上脫下來。
(2)放收割機割麥的畫面,告訴幼兒現在科技發達了,人民用收割機割麥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各種麥製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師:農民伯伯收下的小麥都去哪裡了?(淘洗,曬干,去小麥加工廠把麥粒磨成麵粉,然後製作各種食品)
1.出示各種麥粉製品,引導幼兒了解這些都是麥粉做的。(饅頭、方便麵、包子、煎餅、各種點心)
2.大家一起嘗嘗各種小麥食品。
3.出示圖片及麥稈工藝品單了解幾種麥子麥稈工藝品。
4.幼兒動手操作製作各種小麵食:如小面頭,小花捲,小包子等,並把各種製作好的'各種麵食作品收集起來,等下課後送至伙房蒸熟,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
四:在《憫農》的古詩中,告訴幼兒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萌發讓幼兒愛惜糧食的感情,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剩飯,不掉飯粒,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畫面,了解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2、初步了解農民勞動的辛苦,培養幼兒尊重農民的情感,並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
2、說明收割順序的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引出話題。
師:現在是秋天到了。秋天裡的果園大豐收了,你們都知道有哪些果樹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兒自由交流。分享平時的經驗)
教師小結:秋天,蘋果,句子,橙子和稻穀都成熟了,所以我在這樣美的季節里,我們能夠吃到很多新鮮的水果!
二 、讓幼兒觀察圖片,了解農民伯伯在秋天裡的工作。
師:那這些水果都是誰收的呢?你們見過農民收水果嗎?那我們在看看吧!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認真看,看完之後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圖片的內容)
師:圖上都有誰?他們在什麼時候做些什麼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圖片上的事情嗎?
(讓幼兒逐一講述圖片)
教師小結:原來呀!農民伯伯在天氣很熱的時候,他們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們收果子是要經過很多過程的,這樣果子才能夠保存的很完整。有了農民伯伯,我們才會有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師出示農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圖片,你們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圖片,說了之後,請你們來看看哪一張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給這些圖片來排隊吧!
三、教師介紹農民伯伯的工作,培養幼兒尊重農民伯伯的情感。
師:我們剛剛看了農民伯伯收割稻穀和水果工作時的照片,那你們還知道農民伯伯還要做什麼工作呢?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了解農民伯伯的工作)
教師小結:農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幹活了,他們要播種,要給莊家施肥、除蟲、除草,等到莊家成熟的時候,還要給他們一點點收割下來,然後一袋袋包紮好,就變成禮物我們超市裡的大米了!農民伯伯還要在家裡養豬養鴨養雞,他們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來做。
(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農民伯伯的想法,培養幼兒尊重農民伯伯的情感)
師: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為我們做那麼多事情,如果沒有農民伯伯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們就吃不到那麼多的東西了,可能連吃飯都吃不飽呢!但是很多卻是看不起農民伯伯,那你們覺得他們做的多嗎?那我們要怎麼樣做?你們對他們有什麼想法?你想說什麼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應該尊重農民伯伯的工作。愛惜糧食,每天吃飯都要吃干凈,不能剩飯,做一個能乾的好寶寶。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活動讓有親身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農民伯伯的辛苦,糧食的來之不易。雖然活動總的來說是一節體育活動,但是它的教育意義更多的在於通過幼兒體驗,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
活動目標:
1、了解遠足活動的意義,體驗遠足帶來的快樂。
2、在遠足途中照顧好自己,克服困難,堅持走完全程,並能知道保護好同伴,做個堅強、勇敢的孩子。
3、通過遠足活動鍛煉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陶冶情操。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准備:
1、教師事先選好遠足路線,活動前幼兒自己制定遠足計劃書。
2、通知家長為幼兒穿上適量的衣服、防止幼兒過暖或過冷,腳上穿上合腳的運動鞋,防止走路引起腳疼、掉鞋等跟不上隊伍。
3、請家長為幼兒准備好一小瓶水和少許零食,裝在小書包里,與活動當天早上帶來幼兒園。
4、自製紅旗一面(上寫我們去遠足的字)。
活動過程:
一、遠足前的談話。
1、什麼是遠足?
2、前幾天我們大班小朋友一起制定了"遠足"計劃書,我們一起把遠足的時間和目的地做了安排,那麼遠足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注意路上的車輛,與同伴拉好手等)
3、如果遠足過程中遇到困難怎麼辦?過馬路怎麼辦?吃剩的東西、垃圾怎麼辦?
4、遠足的路徒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二、去遠足的路上
(一)整隊,對幼兒進行安全常規教育。(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事先對學生進行行走安全、觀察安全、活動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保護環境的教育,路途中老師隨機為幼兒講解交通安全知識。)
(二)我們一起去遠足
1、在路上鼓勵幼兒不怕辛苦不怕累,膽大心細的走熟悉的大馬路和不熟悉的小路,跟隨隊伍共同前進。
2、引導幼兒觀察一路上的景色,並緊跟隊伍,遵守交通規則,鼓勵孩子們堅持走完全程。
3、到達公園(1)走過九曲橋---鼓勵幼兒大膽的走過九曲橋。
(2)穿過小山洞後爬過小土坡--和同伴結伴一起已最快的速度爬過小山坡。
(3)爬小山--能和小夥伴相互幫助勇敢地爬上小山,到達山頂後在涼亭稍作休息。
(4)來到草地上,組織幼兒玩一些喜歡的游戲,使幼兒感受到克服困難後的快樂,提醒幼兒熱了要及時脫外衣。
4、快樂分享(1)幼兒將自己所帶來的物品與好朋友一起分享(2)一邊分享,一邊欣賞公園美麗景色。
三、整隊回園
1、回來的路上鼓勵幼兒能堅持走路,自己保管背包和脫下的衣服。
2、回園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在遠足的路上你有沒有遇到困難,是怎麼解決的?你幫助別人了嗎?(對有始有終管理自己背包;不怕困難、不怕累走完全程;幫助別人等的幼兒給予表揚。)
教學反思:
這一天,陽光普照,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中心幼兒園大班小朋友准時出發遠足敬老院,一路上,孩子們兩兩拉手,排著整齊的隊伍向著目的地前進。他們象一群出籠的小鳥,非常的興奮,不時指點著路旁的東西。活動結束後,給我的印象很深,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在幼兒的安全上。在活動前,我先踩點,查看路況,計算路程,了解這些情況後,在年級組內先討論,怎麼走?然後大家出發,參觀路上必須走過一個十字路口。我們手牽手、拉著前面小朋友的衣服,想老鼠銜這尾巴,一個跟著一個,不掉隊、不爭搶,保證了孩子的安全。每位老師也在積累經驗,知道以後過馬路的方法。從這里也反映老師牢記安全,心系孩子。讓孩子的活動,家長放心。
其次,參觀田野。孩子門到了田野,新奇的世界呈現在面前,如何把有限的時間盡可能的利用。在參觀中,充分電動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去發現、探索、解決,他們居然想到:讓老師抱著能看到柿子、摘柿子;讓老師去拔水稻,每人一粒稻子,剝開來看個究竟,怎麼後來就變成米呢?還在議論毛豆、黃豆,知道毛豆成熟變黃,就是黃豆。當看到山芋時,我引導他們挖山芋。蔡文傑、繆濤小朋友在蔣老師的指導下挖起了山芋。你看:小手還真能幹,揪掉了山芋藤,就用雙手刨起了地。在刨地中,我發現他們一邊刨一邊拉,終於挖了出來,在活動中,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孩子成為探索的源泉。
最後,我們在敬老院進行了慰問演出。孩子們一個個進行了表演,有唱歌、詩朗誦、舞蹈、韻律活動、打擊樂等,還為爺爺、奶奶自製了禮物,高興得爺爺、奶奶合不攏嘴,我們還去那些起不了床的爺爺、奶奶身邊慰問,送禮物歸他們,讓他們也感受重陽節的溫暖。
通過這次活動,充分體現了社會即學校的陶行知思想,讓孩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掌握知識,獲得經驗,把幼兒作為活動中的主體,在活動中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