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功底訓練方法和技巧

功底訓練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5-08-02 03:08:32

① 中國舞的基本功、技巧練習

舞蹈基本功包括壓腿、壓肩、推腳背組合、踢後退、劈腿跳、大踢腿、劈腿、小跳組合等。具體的練習方法如下:

  1. 壓腿: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的沒有縫隙。特別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 的時候學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並向後伸展。

  2. 壓肩: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3. 推腳背組合: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
    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3-4拍 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 雙腳背練習亦同。

  4. 踢後退:雙手扶把桿小八字部站好,膝蓋都要綳直,頭抬起來平視前方。在踢後退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腳背和膝蓋都要綳直

  5. 劈腿跳: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6. 大踢腿:不論是前腿還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腳背和膝蓋的綳直.兩只手臂也不能忽視.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7. 劈腿: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學生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 的豎叉.重復動作。

  8. 小跳組合: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②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

推手是太極的基礎,那麼要如何訓練太極推手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第一,推手的基礎是練拳,而練拳的基礎是站樁。只有扎扎實實地把三體式站好,把拳練好,才談得上推手。這是必須強調的基本原則。實踐證明,拳練不好,即使推手的經驗再多,也只能在短時間內奏效,基礎不牢的弊病遲早要顯露出來,真正能在推手上有所造詣的,都是在練拳上下功夫的。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二人相搏最後解決問題的是實力,是你的基本功。推手充其量只是解決了「術」的問題,即招數,屬於技術,方法層面的問題。而技術和方法只是「毛」,它是要依附在「皮」上的,必須有自己的「根」,要具有載體。「根」是什麼?就是從練拳中長出來的功夫。最終決定勝負的是內力的修為,內力雄厚者不怕你招數巧妙,所謂「無招勝有招」。只推手的人,手上的感覺再好,再能懂勁,碰到功力高於自己的人,也難以巧勝拙。

第二,推手訓練要循序漸進,要按部就班地從單手、雙手、定步、活步、大捋、散手這樣一步步練上來。各家拳路雖異,但以上幾個階段推手的動作卻大體相同,只是個別地方有小差異。作為基礎,單手的練習非常重要,它是入門的第一步,從沒有搭手的經驗到建立起搭手的經驗。如果這一步走對了,建立起了正確的感覺系統,你將來找其他推手形式的感覺就不會走偏差。如果單手的感覺沒找好,存在著錯誤記憶,將來要糾正是很困難的。單手訓練的重要性還在於,雙方只有一隻手接觸,可以全神貫注地體會而不分心,有利於促進意念的集中。而意念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後推雙手時由於接觸點多,容易分心,往往效果還不如單手。所以,我們主張要多推單手,把基礎打牢。另外,在推單手時要把姿勢放得低一點,步子大一點,前後運動的范圍要盡可能的大,進要進至極限,退也要退至極限,把腰腿上的筋抻開。筋長而力大,筋長而愈柔。

現在,多數太極拳流派所採用的推手訓練程序都是從單手開始的,然後雙手、定步、活步、大捋、散手,這樣的漸進過程,與太極十三式所給出的進階層次是相同的。十三式,實際是十三個字——擁捋擠按采捌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個字很重要,是習練太極拳的總綱。但前人對其作的解釋多為勉強,不論是「八卦五行」說,還是「八門五步說」,都有牽強湊數之感(囿於篇幅,此處不作探討)。實際上,這十三個字是把太極拳修煉過程分為了五個階段:一擁捋擠按,二采捌肘靠,三進退,四顧盼和五定。

第一階段:

棚捋擠按是大開大合,大動作。敵人在一臂距離以外,動作幅度大,這是練太極拳最初級的實踐,是基本功的訓練。只有在此階段,把身形、步法做扎實,把動作做大做足,做圓滿,順就是順,逆就是逆,該放的能放出去,放至極限,該收的能收回來,收至極限,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開,什麼是合,開合收放吞吐與它們之間的轉換是如何運勁兒的。這是一個長功夫、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入門的階段,卻又是不可跨越的階段,只有在長期的打輪鍛煉中才可以把虛浮僵硬之氣化去,身體越來越柔,越來越輕靈,動作越來越自然,從招熟而漸入懂勁,生鐵已成鋼也。

第二階段:

采捌肘靠則是小開小合,小動作。是比較前一階段的勁力訓練則更偏重於手法技巧的訓練。經過了前一階段練習之後,功夫見長了,就敢於把對手放進來,在半臂之內乃至貼身的距離上化敵進招。此時的動作幅度變小了,由外線作戰變為內線作戰,把敵人放進來打。如果說擁捋擠按階段的勁路是明的話,那麼此時的勁路就是暗的了。由於動作小,隱蔽性強,旋轉性強,勁力容易集中,周身容易控制。且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順中有逆,逆中有順,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方寸之間把敵之勁力化解,化即是打,能化才能打。敵為我所制,全靠化得掉。要想化得掉,就須自身能至柔。越柔,則越敢將敵放進,無論對方勢多沉力多猛,我全敢放在身上,輕松化掉;越柔,我發力時動作越小越脆快,猶如抽軟鞭,又像金雞抖翎或鯉魚打挺,都是在極放鬆、極柔軟的情況下發出的爆發力,勁力之大,頻率之快,是超乎想像的。至此,懂勁之功已成。

第三階段:

進退則是等到功夫再長,周身的動作更小了,可以手臂不動,或基本不動,僅靠腳步的移動即可化解對方的進攻,諸如大捋。身形進退,閃展騰挪,猶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全是一氣之流行,或沾或走,如影隨形,敵若進攻,打不到實處,勁力總在似空非空中化去。敵若退卻,又總被我之勢所壓迫,甩也甩不脫,進退兩難,左右支絀,只有徒嘆奈何耳。

第四階段:

顧盼。再進一步,腳步也可以不動,僅靠眼睛的顧盼和身體的微調就可以知機得勢。至此,目力之毒使敵之任何微小企圖全收於眼底,我之睛光照住敵之雙目,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彼之意念在眸子必有反映,彼心念甫動,我已全然知曉——「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彼不動,我不動,彼若動,我先動」,所謂「意在人先」是也。前輩功夫深厚者甚至有以目光攝人神魄使之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者。這一層次的「不動」,是在前面的「動」基礎之上的`。沒有前面的功底,你想不動也不行;有了前面的基礎,你就沒了怯敵之心,就敢於不動。從前面的大動到如今的不動,是一個逐步內斂的過程,由外而內,由大而小,由形而意。精神內斂,而後氣可以鼓盪,正所謂由動人靜,靜極而動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第五階段:

定。到了最後,眼睛也可以不看,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是也,猝然臨之,無故加之,都在無意之中化解。「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真意」為何?實際就是本能。貓在從高處摔下時會全身完全放鬆並且把頭和前腿扭到面向地面的方向,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沖擊力的損傷,這就是本能,不用貓在空中去想。人也有許多本能,有了前面的四層功夫,練到了精純不用想的本能,後天之功已成,同時也就是由後天返先天的起點。通過「定」,也就是氣功中的「入定」,與先天之氣相接。先天之氣是什麼?就是人的潛能,潛能之大之強往往達到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所謂特異功能也就是人的潛能之一。練到了「致虛極,守靜篤」的地步,靜極而動,陰極而陽,先天潛能隨處而發,太極拳應該是到了最高境界。說「應該」,是因為我們自身目前還達不到這種境界,將來能否達到,也要看我們的努力和緣分。老子雲:「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若吾無身,則何患之有?」又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太極拳之要領,無非「虛實柔曲」四字,練到至虛至柔,此身雖有而若無,則何患之有?武林前輩有能先知先覺者,亦有能不知不覺中發神功者,足見先天之氣非謬也。

以上所說的五個階段,既是練習太極拳,也同樣是練習推手的進階層次,是「循序漸進」之序,分階段逐步去練,庶可大成。 第三,推手訓練中的雙方要敢於用手,敢於進招,不要怕輸怕丟面子而消極防禦。在自己人,如師兄弟之間,更要提倡互相喂招,也就是故意做個破綻讓對方用手,在真發力真打的時候體會拳法。作為喂招的一方是要付出代價、作出犧牲的,但這一步又是絕對必要的。有一種說法,「不挨打就學不會打人」。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挨了打,只能保證你下次再挨的時候學得乖一點,增強防禦能力,但並不能從挨打天然地轉化為會打人,這另一半仍需訓練才能得到。而如果練習的對方不給你一個合適的機會去體驗一下規范的動作到底是什麼樣的,發力成功的滋味怎樣,你要想找到真正的感覺是要繞不少彎子的。所以,前輩在拳經中一再教導說,除了要有明師指點外,還要有合適的同伴輔助練習。


;

③ 話劇演員都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表演技巧的

話劇表演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演員通過具體的台詞、形態表達途徑傳達出文本或者導演的思想,所以僅僅依靠內心情感的訓練是不夠的,台詞功底、形體表達等表現力的訓練才是提升演員表演能力的直接途徑。語言、發聲是戲劇演員從事舞台表演專業活動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語言、發聲不同於生活中的語言、發聲,其訓練要求清晰響亮具有傳送力,使觀眾聽清台詞;還需要音質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善於吸引觀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要學會語氣、語調處理,掌握台詞的節奏和語言發聲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員的發聲器官須通過鍛煉達到經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勝任繁重的演出活動。訓練的內容大致有發聲姿態、呼吸方法、母音發聲、音素過渡、咬字肌力、共鳴位置、擴展音域、聲區連結、音量力度、聲音造型等。除了直接使用說的方法練習以外還廣泛利用一些歌唱練聲的方法,按照音階音程拉長字音練習發聲。

閱讀全文

與功底訓練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白巔峰治療方法 瀏覽:172
壓歲錢怎麼給正確方法 瀏覽:462
66加78加434簡便方法 瀏覽:893
3位數乘3位數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04
社會研究方法中影響信度的因素 瀏覽:381
華為手機關閉進程的方法 瀏覽:67
25x324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183
怎麼做花生芽的製作方法 瀏覽:608
女朋友過敏有什麼方法 瀏覽:546
教學方法中呈現和展示 瀏覽:110
18魚缸換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366
民歌分析方法 瀏覽:906
盆景的鑒別方法 瀏覽:445
還有什麼滴染方法 瀏覽:937
小米6自帶瀏覽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16
平安醫生清理手機垃圾的方法 瀏覽:97
輕度腎積水的治療方法 瀏覽:285
訂單預測常用的方法 瀏覽:531
吃海魚拉肚子怎麼辦最快的方法小妙招 瀏覽:133
一般實驗方法有哪些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