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
一、教研工作的三個層次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一般包含三個階段,即教材探悉的起步階段——教學過程研究的發展階段——心理研究和課題實驗研究的成熟階段。這個成長過程體現了認知的層次性和漸進性。由此,我們可以把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分為三個層次:(一)學習、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教師成長的起步階段 首先,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和學科指導意見。每位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必須經常對課程標准和學科指導意見認真研讀,反復思考,熟練掌握課程標準的教學目的及對各知識點的要求。總的說來,教師鑽研課程標准要做到以下四個明確:1.明確本科目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論和技能是什麼,教學體系的結構,主要的思路和邏輯主線是什麼。 2.明確教材的各部分在整個學科體系中處於什麼地位,它們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3.明確哪些是教材中的基本現象、基本理論、基本技能。 4.明確每個部分的具體的教學目的、要求是什麼,並據此確定內容的教學檔次。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檔次。 其次,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 1.把教材讀厚——微觀備課 把教材讀厚,就是要求教師要在課程標准和指導意見的指導下,對教材精讀細研,作深入細致地分析。把教材讀厚,就是要求教師在鑽營教材時多思考,多發問,對一些重點知識反復思考,將心得體會、疑問或評論和有關的參考資料放在一起,就會感到把書讀厚了。把教材讀厚,目的是把教材的內涵充分挖掘出來。越細、越深越好。這種由薄到厚的過程,是不斷思考的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對教材不斷理解加工的過程。 2.把教材讀薄——宏觀備課 把教材讀厚可以把細節搞清楚,但是,也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教師還必須在精讀細研的基礎上,藉助提要筆記、心得筆記,不斷地對教材進行概括歸納,把握教材的要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只有這樣對教材吃透吃深,我們的教學才有明確的方向性。我們才能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才可以制訂出可行的教學計劃,有利於學生學習。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以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這並不是學的知識少了,而是把知識消化了。(二)熟悉、研究教學過程——教師成長的發展階段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進教學方法。可以說,課堂教學的研究深入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各個教學細節,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的研究內容有很多,包括教法研究、學法研究和教學手段研究。教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的處理方法、教學思路設計、課堂結構安排、教學語言設計、提問設計、板書設計、難點突破的方法等等。學法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介紹學習經驗,揭示學習的規律,預習、復習和考試的方法等等。教學手段的研究的重點是研究如何利用教學的輔助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的輔助手段包括掛圖、投影、幻燈、錄像、電視等等。特別是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方面有好多問題值得研究探討。(三)研究教育教學——教師成長的成熟階段 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第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體會深刻,每個教師都有好多經驗需要總結,還有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所以說,中小學教師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但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存在信息閉塞,資料不足,時間少而散等不利因素。因此,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應側重以下三個方面: 1.以應用研究為主。中小學教師的各方面的條件決定了他們的教研課題應以應用性為主,教師要不斷從備課中、從教學中、從學習研究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研究這些問題,從中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與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干什麼,研究什麼,相互促進。 2.以微觀研究為主。所謂微觀研究,就是要求教師研究的課題題目要小,把問題講深講透。例如,我們可以就一節課的導語設計、課堂小結的方法、詞彙的學習等進行研究。由於課題比較小,便於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組織資料,也容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3.以引入研究為主。引入研究就是要從自己的工作需要出發,引入和借鑒他人的研究成果,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改造,創造性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大多數教師的工作情況。
㈡ 教研方式有幾種
常見的教研方式:集體備課、觀摩教學、案例分析、專題研討、教學反思。
1、集體備課:這種方式主要是以學科組為單位,對某一特定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和研究。通過集體智慧的匯聚,共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集體備課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也能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2、觀摩教學:觀摩教學是一種實地觀察教師教學的教研方式。通過觀摩其他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學習到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
3、學習態度:教師的言教方式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教師能夠以積極、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那麼學生就會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4、師生關系:教師的言教方式也會影響到師生關系。如果教師能夠以尊重、理解的語言來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就會更加信任教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5、教育質量:教師的言教方式是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教師能夠以科學、嚴謹的語言和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那麼教育質量就會得到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會更加顯著。
㈢ 教學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任務分別是什麼
教學研究d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實踐中提出某種設想,然後通過實踐去驗證(這叫行動研究法,實驗法因為難以有效控制自變數和因變數,近年來一般不提倡了)。
教學研究的任務主要就是提出設想,檢驗設想,總結經驗,為教學工作提供相關經驗。

(3)教師教學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理論關系:
1、教學專題研究是用科學方法探索教育規律的實踐活動,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必須以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索教學規律.任何脫離教育理論的研究都是沒有普遍意義的。
2、一般來說,中學教師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是有所了解的,但只憑這些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與理論,掌握教育統計和評價方法,更應掌握與教學研究專題相關的教學理論.如果沒有掌握教育理論,就談不上教學專題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學經驗總結。若能以正確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
3、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交叉科學的出現,給教學專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學科進行綜合研究教學專題.因此,教師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學的一般理論知識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廣泛地學習與教學專題研究相關的各門知識,特別要注意學習新學科,比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為了更好地從事教學專題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還應提高外語水平和微機操作能力。否則,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來也很不方便,更難進行國際交流。
㈣ 課堂研究方法有哪些方法
課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一、觀察法
通過觀察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學生行為和教師行為等,收集數據和信息。這種方法可以直接獲取實際課堂情況,為後續研究提供基礎資料。
二、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主觀感受和評價。這種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學生對課堂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見。
三、實驗法
通過控制某些變數,對比不同教學方法或材料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這種方法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驗證某種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或探討不同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實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因果關系,為改進課堂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四、文獻研究法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了解課堂教學領域的研究現狀、歷史發展和理論框架等。這種方法可以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觀點,為當前研究提供理論支撐和參考依據。文獻研究法有助於了解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為後續研究提供指導。
五、個案研究法
針對某一特定的課堂或學生個體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揭示其特殊性和規律性。這種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特定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情況,為個性化教學和輔導提供依據。個案研究法有助於發現具體問題和解決策略,為教育實踐提供指導。以上方法在研究課堂時可以靈活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多種方法,以獲取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總之每種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優點和適用范圍,研究者可以根據研究目的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研究。
㈤ 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法、觀察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通過查閱、收集、整理與分析有關教育領域的文獻資料,以了解研究問題或現象的歷史、現狀和趨勢,從而得出研究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明確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問題、了解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文獻研究法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和參考依據。
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通過直接觀察研究對象,記錄相關現象和行為的一種方法。在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觀察法常常被用於收集關於學生行為、教師教學行為以及學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通過觀察,研究者可以獲取一手資料,進而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通過問卷、訪談、測驗等手段,對研究對象進行大規模的數據收集和分析,以揭示某一教育現象或問題的現狀、特點和規律。調查研究法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更廣泛群體的態度、行為和需求,為後續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持和參考。
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通過操縱和控制變數來探究教育現象或問題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可以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來驗證研究假設。這種方法在探索教育領域的因果關系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在實踐中進行研究的方法,強調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改進中。在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行動研究法通常被用於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設計等方面。通過實際行動和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質量。同時,行動研究法也有助於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校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