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翻譯研究方法論

翻譯研究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5-07-23 07:43:36

① 翻譯方法論作者簡介

黃忠廉,這位學者出生於1965年,擁有博士學位,是教授以及博士導師。他擔任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主任職務,同時還被選入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並榮獲黑龍江省'龍江學者'特聘教授的榮譽。他的學術生涯豐碩,已發表了15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19部著作和譯作,其中包括《變譯理論》、《翻譯變體研究》、《科學翻譯學》、《小句中樞全譯說》、《翻譯本質論》以及備受矚目的《翻譯方法論》等。他的譯著作品中,《譯文觀止》和《俄漢翻譯開發基礎》也是其中的代表作。

黃忠廉在科研項目方面同樣成績斐然,他主持了國家級項目3項,部級項目5項,其中還包括2項重大項目。省級項目他亦有4項在手,顯示出他在翻譯研究領域的深厚底蘊和重要貢獻。他的研究成果多次獲獎,體現了他在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

② 翻譯有哪些理論

1、釋意理論: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譯過程的假設,認為翻譯對象應該是源語信息的意義而不是語言外殼。

2、認知負荷模型理論: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於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為基礎。

3、思維適應控制模式理論:任何熟練行為都要求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

4、信達雅:「信」「達」「雅」它是由我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通俗的講,譯文要符合漢語言的特點,注重一句話的完整性,即內容、結構、文采,也就是內容的准確性,語法結構的順暢,語言載體的文采文學性。

機器翻譯面臨的問題

機器翻譯的質量要達到「信、達、雅」的程度依然艱難;機譯質量是機譯系統成敗的關鍵。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曾在論文《機器翻譯五十年》中指出:

要提高機譯的質量,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本身問題而不是程序設計問題;單靠若干程序來做機譯系統,肯定是無法提高機譯質量的;

另外,在人類尚未明了人腦是如何進行語言的模糊識別和邏輯判斷的情況下,機譯要想達到「信、達、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這些都是制約機譯質量提高的瓶頸。

③ 翻譯學研究方法論內容簡介

《翻譯學研究方法論》內容簡介如下

閱讀全文

與翻譯研究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碳水化合物檢測方法 瀏覽:549
大數據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473
紅米手機開機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
整數減分數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68
14x37x5的簡便方法 瀏覽:339
定製衣櫃門套安裝方法 瀏覽:461
做衣服用電機方法視頻 瀏覽:494
比例是運用了什麼思想方法 瀏覽:430
樓梯彎頭度數計算方法 瀏覽:991
安全提籃使用方法 瀏覽:579
如何做作業的新方法 瀏覽:695
帝王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41
基礎梁設計處理的計算方法 瀏覽:328
打啤酒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289
藍牙連接有線路由器的方法 瀏覽:983
學英語的方法和技巧答案 瀏覽:859
辦案區防撞軟包安裝方法 瀏覽:623
防雷接地裝置計算方法 瀏覽:646
臨床化學檢測多用什麼方法 瀏覽:290
催乳按摩方法圖片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