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研究步驟如下:
1、研究背景,在什麼情況、什麼原因、為啥要研究此課題。
2、研究目標,所研究的目標必須描述清楚精確,把握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3、研究內容,課題的核心部分,把研究的內容具體化,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
4、研究現狀。
5、研究方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
6、研究假設。對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結果所做的猜策,即對課題的涉及的兩個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設想。
7、研究步驟。基本上包括准備階段、實施階段、論證和結題驗收三個階段。
8、研究成果。
❷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程序,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開題、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課題總結等。一、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內容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課題,一般是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一項研究課題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須考慮研究背景,縮小研究范圍,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題眼」。開始研究前必須進一步研究,做到准確把握研究主題,分解研究問題,把總體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做好研究整體計劃。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二) 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1、理清研究思路一個課題特別是比較綜合的課題,涉及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著多重關系、多重矛盾和多層次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中必定有一對基本的關系、矛盾或問題,准確找出基本關系的意義就在於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變得清晰且可操作。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問卷法等等。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種選法:有一種為主、多法綜合運用;多法並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補;單一方法也有,但較少。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一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如,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追蹤研究,選擇縱向研究法;對同一時間內不同對象的研究,選擇橫向研究法等。二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進行常規研究時,選擇自然觀察法、測試式實驗法、調查談話法,等;採用現代技術手段研究,選擇不同的技術設備的測試及調控等。(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什麼叫研究假設?研究假設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研究假設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必須積極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一是積極開展理性思維。假設就是尚未得到實踐證明姑且認定的預想,它是人們思維過程中推理與判斷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暫定的理論。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歷來是科學研究探索的正確途徑。根據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從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斷,包括各種可能性理論認識或初步結論,在進行研究之前推測出來。二是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1)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2)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的理由;(3)假設應是可檢驗的;(4)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三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是從觀察發現到理論發現的中間環節,是由個別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發現的主式。基本步驟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數量的事實、資料基礎上,提煉出科學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各相關現象的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發展成比較系統的形態、具有嚴謹而穩定的結構;⑷充分運用各種有關的科學知識,靈活展開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類比和想像等各種思維活動,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四是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有: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五是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課題研究的設計,基本要求包括研究總目標和分目標、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員分工等,不同類型的課題也有不同的設計,突出研究類型,反映課題特點。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應用性研究課題是運用基礎課題研究取得的基礎理論知識,探尋有具體實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識、新的教育途徑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是對教育原理的嘗試性應用,是聯結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的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應用研究又有宏觀、中觀、微觀等不同層面。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包括應用性研究的內容、范圍、操作等,有應用研究事實性目標和理論性目標。課題設計包括研究目標、研究途徑(思路、方法)和研究組織等,按照不同內容有不同的設計。]
❸ 研究過程怎麼寫 有什麼方法
1、查閱書籍資料,尋找課題的理論依據和同類研究的現狀,努力收集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材料。
2、召開課題研究會議,討論、論證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初步制定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任務。
3、圍繞課題展開調查活動,請研究對象談談自己的經驗和困惑。
4、組織課題研究校本專題研討活動。
5、撰寫開題報告,研討實驗方案,組內成員撰寫開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