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捏泥巴教學方法

捏泥巴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27 20:26:20

⑴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玩泥巴幼兒園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慣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2、體驗陶土作畫的樂趣,並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重點】

嘗試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膽作畫。

【活動難點】

印畫時,畫紙要壓均勻。

【活動准備】

陶土 刻刀 顏料 毛筆 圖畫紙 墊板 滾子 錄像機 電視機 錄音機 。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課題。

提問:歌曲里邊的小孩是怎樣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兒通過錄像觀看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幼兒邊看錄像,邊聽教師講解刻畫,印畫的方法。

1)用手壓和用滾子推的方法將陶土推平。

2)運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畫。

3)塗色時不要把顏色塗在刻線里。

4)印畫時,要一點一點地挨著壓紙,用力均勻。

3、幼兒互相討論作品內容。 (小朋友互相說一說自己想刻什麼?)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指導幼兒把陶土推平,運用刻刀大膽作畫,刻線要寬,深,塗色均勻,色彩豐富,不把顏色塗在刻線里;印畫時,要一點一點的壓紙。用力均勻,突破重點難點。

三結束部分

1、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2、師生講評作品。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摸、捏、聞、聽、做,豐富對泥巴的感知,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通過聽說交流,豐富對泥土的聯想,建立對泥土的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

3、通過玩泥巴,刺激泥塑慾望,鍛煉動手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了解,並初步認識體驗泥巴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2、教學難點: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動、形象、有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准備:

師:泥巴、教學課件一個、泥塑工具五套(教師一套,學生每組一套)、水桶

生:圍裙、毛巾

七、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感知泥性

老師在你們的抽屜里放了一樣挺好玩的東西,找一找。每人拿一塊放在桌上,看看誰先和泥巴成了好朋友。

2、體驗泥性,探究方法

(1)摸摸揉揉泥巴,用你的感覺去體驗,把你的感覺告訴同學。

(感覺:冰冰的,涼涼的,涼爽,很舒服,很柔軟。)

(水多了很沾手,水少了太硬)??

班級交流對泥巴的手感,再互相說說自己的感覺。

(2)用鼻子聞一聞,體會、想像泥巴散發的氣味。(器官體驗,逐漸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參與體驗)

用鼻子聞時,一定要用心去體驗。

聞聞泥巴,把聞到的氣味告訴小朋友。

班級交流:你聞到了什麼味?(泥土味、臭味、草根味、青草味、泥土的香味,還有稻香、菜香、果香味??)

(3)親親泥巴,用小耳朵聽一聽,體會、想像泥巴在說什麼?親親泥巴,可以縮短學生與泥巴的距離,讓學生喜愛泥巴。(思維與想像體驗,培養學生對泥巴的情感,逐步認知泥土與人類的關系) 小組、班級交流:用小耳朵聽聽泥巴在說什麼?

a教師引導:從泥巴與水、泥巴與陶器、泥巴與植物、泥巴與環境的關系去討論、思考和體驗。 b小組討論:你聽見泥巴在說什麼。

c班級交流:我聽見泥巴說??

親近泥巴,探究使泥巴聽話的方法。

玩玩泥巴,可以使用泥塑工具。你用哪些方法讓泥巴聽話,泥巴願意做我們的好朋友,你多親近親近它,讓它聽話,看誰的辦法多,先試一試再與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班級交流,展示讓泥巴聽話的方法:搓、揉、壓、團、沾、捏、切等方法。

3、自主選擇內容,體驗泥塑方法

(1)老師這里有一個事先做好的小泥人,你們想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教師示範怎樣做泥人。除了做泥人以外,還可以做小動物,器皿都可以做。課件展示一些泥巴做出來的作品。

(2)小組討論准備做什麼作品,動手嘗試。可以獨立完成,可以小組合作。

4、展示作品,觀摩評價

告訴大家你們組的作品什麼地方最豐富,最有創意,最精彩。你認為別人作品中有什麼地方最有創意?你能給今天的泥塑課作一個小結嗎?

與同學互相觀摩討論,找出有新意的`地方。

評出興趣獎,情感投入獎,合作學習獎,學習習慣獎,作品製作獎

(造型獎、精美獎、創意獎??)

5、課後延伸

「泥彩繪」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

今天同學們用了這么短的時間,用一雙靈巧的小手,製作出了自己喜歡的作品。時間雖短,但收獲卻不小,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活動作為一個起點,以後可以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同學們結成興趣小組,在業余時間創造主題作品來提高技能、總結一些經驗,如果有同學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成就還可以通過學習、深造來繼承泥塑這一民間藝術,在這一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將它發揚光大,一代代傳下去。

教學反思:

泥巴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並不陌生,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我們從小和父母在田間與泥土打交道,挖泥土、捏泥巴、玩過家家,對泥土的可塑性及其用途有一些實際生活的知識。我記得我小時候就經常和門口的幾個小孩一起用水和泥巴,玩過家家,可以說泥巴至少和我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本課採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觸、嗅等體感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泥巴的體驗與感悟中去,形成了學生體驗、情感投入的專注態度,促進了思維的發展。通過操作、製作而學習,貼近生活,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剛開始,我事先在學生的抽屜里放了一塊泥巴,讓學生找,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摸、聞、親、聽來探究泥巴的特性,特別是聽

這個環節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泥巴的特性以後,我再來讓學生利用泥巴做一件喜歡的物件,題材不限。當然,我事先肯定先示範,然後讓學生欣賞一些其他的小朋友製作的泥巴作品,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動手製作 ,最後評價作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通過激發興趣,感知泥性,體驗泥性,探究方法,欣賞作品,自由討論。動手嘗試展示作品,觀摩評價,體驗泥塑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願望,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教學本身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過程,產生優質教育的前提應該是讓教材去合理、優化地適合學生,而這中間的紐帶就是教師。新課程改革主要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應該創造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創造個性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以及和同伴交流的平台。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空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教師在研究教學的同時,也應該不斷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造性的組織課堂教學。

《聽話的泥巴》這節課的內容安排稍覺過多,學生的激情由於時間關系沒有被充分滿足,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很好的參與進來,教師應該鼓勵創造、大膽誇張,讓學生享受創造的樂趣,快樂的投入角色。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3

設計意圖:

泥,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玩具。泥到處可見,在我們幼兒園圍牆外的社區里就有一塊很好的泥土地。每次我們去散步,總有些小朋友蹲在地上玩泥。撿根樹枝在泥地上畫畫,用腳重重地在泥地上踩上幾下……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孩子來說,很少能接觸泥。為了能讓城市裡的孩子也來玩一玩泥,我特意安排了大班科學活動《玩泥巴》這個活動。《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因此,我通過此活動,讓孩子們從中體驗創造和接觸大自然的樂趣。

目標:

1.辨認顆粒、粉末等泥土狀態,樂意在玩中了解泥土的特點。

2.會用自製的粘土,塑一件器皿,感受嘗試的快樂。

3、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准備:

幼兒自備挖泥工具;教師備篩泥盒、水、干泥土等。

過程:

一、感知泥土

1.教師組織幼兒來到社區的空泥地,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2.小朋友請你們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看泥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氣味?

二、說說用途

1.你覺得泥是什麼樣的?它們都一樣嗎?

2.師生討論:泥有什麼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泥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等,還可以蓋房子,像小螞蟻、蚯蚓這些小動物都生活在泥土裡,使幼兒了解泥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三、玩玩泥土

1.給幼兒一個相對寬松的室外操作空間,鼓勵幼兒自由結伴(2—3人),除自帶泥土外,允許幼兒到環境中自取泥土開始玩泥。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往干泥巴里加水,觀察泥巴的變化,引導幼兒比較水量的不同讓泥土產生的不同變化。

3.鼓勵幼兒邊和泥,邊互相交流和泥感受。

如:泥土太濕,就會因太軟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會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交流玩泥經驗,梳理泥土特點。

四、簡單塑形

1.幼兒分散玩泥,學習整理泥土、糊泥、敲打成土胚。

2.讓幼兒再玩「塑形」,教師據情況可提供備好的干泥,給泥糊得過爛者調整濕度而用。

3.要求幼兒用自製的粘土塑一個簡單的器皿,裝入紙盒放在陰暗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提出: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前三個環節充分感知、了解了泥土,並讓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加入不等量的水後泥土將有什麼不同的特性表現,從而進一步了解水、土之間的直接關系,最後在簡單塑形中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中因為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能顧及所有的孩子。幼兒拋過來的「球」,有時也沒有很好地給予回應。在泥塑創作中,細節部分的創作不夠到位,教師應充分啟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膠泥的特性。

2、通過游戲掌握摔泥、團泥、捏泥、壓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活動准備:

紅色膠泥若干,一處供幼兒玩耍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1、教師隨意取泥放於手中,通過看、揉、捏,說出自己的感覺。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麼感覺?捏一捏,有什麼變化?

2、幼兒自由玩泥,鼓勵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間游戲:摔泥巴

1、教師邊念兒歌邊摔泥巴,引起幼兒的興趣:"東窪里,西窪里,都來看我放啪哩!"教師將涅好的泥巴甩下,發出"啪!"的響聲。

2、師生共同游戲,啟發幼兒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狀,用力快出手。

(教師巡迴指導,活動中注意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滲透。)

3、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才能讓泥巴發出響聲?發出響聲的泥巴,會在頂部出現一個大洞。打響的幼兒要再次說兒歌:"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其他幼兒要從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塊,捏扁把洞補上。如果泥巴未發出響聲,對方幼兒要從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兒兩人一組玩游戲,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

(1)在未摔之前,檢查泥巴窩窩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兒應盡量將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補住泥巴窩窩的破口。(補泥的幼兒,將泥壓扁、壓薄,能補起破口即可。)

三.游戲結束:整理場地。

小網路:人們對五光十色的裝飾材料的硬性充塞和過度表現財富的浮躁心態已逐步擯棄,轉而崇尚自然、朴實的風格,著重裝飾的文化內涵,希望進一步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關愛。 「泥巴」塗料與眾不同、返璞歸真的個性特點,受到了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幼兒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團圓、搓條、壓扁等方法。

2、通過幼兒探索與嘗試,改變泥塊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形象,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

生泥、竹簽、泥塑盤等、火柴棒若干、葉子等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共唱《餅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3、提醒幼兒在玩時應注意什麼?

二、動手操作

(幼兒自由選擇泥塊玩泥。)

1、鼓勵幼兒嘗試泥的玩法,引導他們團圓、搓條、壓扁。

2、引導幼兒捏出自己喜歡的造型。(根據老師提供的模型試著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樂

1、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捏的是什麼?怎樣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的經驗。

2、幼兒相互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組織幼兒欣賞。

教學反思

從事幼教工作後,我在工作中不斷發現,親近自然的確是孩子的一種本性。孩子對於沙子、泥土之類的東西更是情有獨衷,作為幼教工作者,真的應該像《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從而使孩子更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做一個生活的熱愛者。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應該注重激勵、呼喚、鼓舞幼兒去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

本節活動,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農村自然材料——泥巴,通過孩子動手操作,自我展示,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動手操作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創作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盡情的玩,盡情的做,體會成功的樂趣。

設計背景

在一次戶外游戲時,我發現孩子們對泥非常感興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我選擇了這次玩泥巴活動。

小網路:泥巴是與生俱來的大自然的產物,也是人類最原始、樸素、自然、溫馨的建築材料。泥,也叫泥巴,即土和水的混合物。稀泥。亦指干結的泥塊。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滿身泥巴,帽檐滴水,皮帶上別著扳起機頭的駁殼槍。」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啪,右邊牆上的一塊泥巴掉了下來。」【瓷器原料】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6

一、設計思路

我班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他們能按音樂的節拍和內容做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模仿動作。很喜歡音樂和舞蹈,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為了進一步培養他們對音樂,舞蹈的興趣,我選擇了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形象生動的《玩泥巴》這首音樂作品,採用現代化教育手段,試圖能夠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緒體驗。

二:活動目標:

1.在舞蹈中培養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培養幼兒根據音樂的性質和內容創編動作的能力。

2.在活動中體驗愉悅的情緒,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重點與難點

幼兒把握動作的多樣性和活潑俏皮的特點

四:活動准備:

1.電視機,攝像機

2.錄音機,磁帶,鼓

五:活動過程:

(一)雙圈集體舞。

(二)跟著鼓聲有節奏的走,調節小朋友之間的距離,鼓聲停止,幼兒席地而坐。

(三)欣賞歌曲

1.欣賞第一遍。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名字?你聽了有什麼樣的感覺?

2.欣賞第二遍。提問:歌曲里唱了什麼?請幼兒根據歌詞說出歌曲內容。

3.討論小結:歌曲里唱的那個小朋友為什麼不想彈琴畫畫?你們有什麼心裡話會對誰講?

(四)師生共同創編舞蹈。

1.教師示範創編歌曲前面部分。

2.跟著音樂,師生完整表演前半部分。

3.根據歌曲內容引導幼兒創編玩泥巴的舞蹈動作。

4.觀看錄像互相觀看模仿。

5.逐句依次請2—4名幼兒展示自己的創編動作,然後幼兒一起學動作。

6.隨教師將提煉的動作完整連貫的跳一次。

(五)幼兒表演舞蹈

1.全體幼兒隨音樂表演。

2.看錄象,比比誰的動作最美。

(六)邀請舞

鼓勵幼兒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一起跳舞。

玩泥巴幼兒園教案7

一、課題: 寶貴的泥上(適用於4-5歲兒童)

二、活動目標:

了解泥土的種類及作用;知道人和動物都需要泥上;對幼兒進行初步的生態和環境教育。

三、活動准備:

1、在本園天台及種植園地。

2、在天檯布置一堆摻有許多塑料袋、一次性使用飯盒等雜物的泥上。

四、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種植園散步,並提出觀察要求: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散步,你們要仔細看看,泥上上有什麼?

2、來到種植園,讓幼兒自由觀察後,教師提問:泥上上有什麼?

3、了解泥上的種類及作用:

①再看看我們幼兒園周圍的泥上跟種植園的泥上有什麼不同?

②原來泥土有很多種,有肥料的土叫有機上,混有沙子的土叫沙土,路上、操場的上叫硬土。你們知道這幾種土有什麼用嗎?

4、泥土有這么重要的作用,你們想一想,如果沒有泥上,植物、動物、人類會怎麼樣?

5、教師與幼兒一起挖掘泥土:現在請你們挖松一小堆土,看看泥土裡有什麼?再找找,泥土裡有洞嗎?如果沒有土,它們會怎麼樣?

6、教師與幼兒一起上天台觀察有垃圾的泥土: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堆土,它與我們剛才看的那些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上面什麼也沒有長出來?種植園與天台比,你喜歡哪個地方?為什麼?

7、了解泥土被污染的後果,進行初步的環境教育:

①為什麼這堆土會變成這樣?

②如果你扔垃圾,他也扔垃圾,滿地都是垃圾,蓋住了泥土,會變成怎樣?

⑵ 捏泥巴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捏泥巴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捏泥巴教案1

活動目標:

1、輔導材料和你表現動物或人物。

2、初步嘗試自己的泥塑動物及人物上色。

3、喜歡泥塑活動。

活動准備:

1、玩具小動物,動物圖片、泥、泥工板、輔助材料(雪花片,牙簽、小珠子等)油畫筆,顏料。

2、幼兒已有使用油畫筆的經驗。

3、參觀動物觀,對一些常見的小動物的外形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和幼兒一起回憶參觀動物園的經驗。提問:

1、你喜歡哪個小動物?、

2、它是什麼樣子的?

3、身上的花紋是什麼顏色的?

二:請一幼兒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玩一玩。提問

1、仔細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重點請幼兒觀察頭、身體及其他特徵明顯的部位)

2、看看它身上有哪些顏色?

三、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一說畫畫中的泥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四、請幼兒嘗試製作的西歐啊動物及人物。

1、提問:如果你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可以怎麼解決?(可以看看玩具,圖片也可以請老師幫忙)。

2、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

3、幼兒完全製作好了再上色。

4提醒幼兒上色時,注意保持小動物形象特徵的清新。

4、鼓勵幼兒捏一個以上的泥塑作品。

五、幼兒相互交流作品,提問:這是誰?在干什麼?它們說了什麼?

六、活動評價

1、能用泥捏一個動物或人物。

2、幼兒能用顏色給自己的泥塑小動物或人物。

課後活動

a) 作業展評: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作思路。

b) 課後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麼材料製作雕塑作品呢。

捏泥巴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幼兒園里的孩子都是農村的孩子,他們喜歡玩泥巴,自然對泥巴也感興趣,因此設計了這節美術課,利用幼兒認識的動物的原有知識,發展幼兒的動手的能力,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

活動目標

1、感受泥的特點。

2、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欣賞意識。

3、學會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和別人的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孩子能根據自己認識的動物,捏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樣子。

2、難點:孩子們學會欣賞自己的作品,還會與同伴分享。

活動准備

1、准備材料:幾種常見動物卡片、泥巴、水。

2、在操場上劃分每個幼兒的活動位置,並讓幼兒自己拿出准備好的泥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為了激起學生的興趣,把准備的材料拿出來,然後說明這節課要做什麼。

二、孩子自由談論自己喜歡的動物

1、通過提問,讓孩子們說出自幾喜歡的動物。

2、試著說說孩子要怎樣捏造動物。

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捏動物

老師宣布活動的開始,並恰當引導孩子們捏的動物。

四、探討。

讓孩子們相互討論自己捏的動物怎麼,學會和他人一起交流捏出來的小動物,然後選代表在班上交流。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都能很認真,很開心的捏造自己喜歡的動物,都很樂意自己去動手。

2、由於這些孩子都在農村裡生長,有些動物他們都沒見過,只是在電視上看多,所以捏出來的和現實的有很大差距。

3、在學會與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悅時,孩子們臉上都露初了笑容,大多數孩子都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也拿別人的作品和自己對比。

捏泥巴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操作掌握基本的泥塑、泥條盤築等方法製作陶藝作品。提高學生的形體塑造能力。

2、通過泥塑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製作出一件自己滿意的陶藝作品。體會玩陶的樂趣,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活動中讓學生放飛其創造欲,提高動手能力和審美意識,讓同學們在動手中找到童趣。

難點:學習、運用泥塑、泥條盤築的方法製作出完美的形象,在完美的基礎上體現其設計思想,真正在製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教學准備:

1、教師收集學生泥塑作品。

2、布置學生到附近公共場所觀察和了解一些雕塑設計。

3、准備雕塑泥、泥塑工具、墊板,刻畫工具等。

教學設計:

一、課前組織:

學生按順序進入教室,強調一下活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二、興趣導入:

1、創設情景:咱們看看這些小朋友在玩什麼呢?

(課件:人們製作泥塑的場面)

2、交流感想 :

(1)、同桌說說,看了他們的製作的情景有什麼感受嗎?誰跟大家談談你的想法?

(2)、適時給予評價,並有目的地進行引導——玩泥巴真有趣

3、確定主題:(課件:電子板書《捏泥巴》)

三、欣賞感受:

1、老師匯報資料:

老師通過網路搜集並整理了一些信息,請大家看一下。

(課件:泥塑圖片)

2、泥塑基本技法:

(1)、感受泥性,探究泥的特性。

(可塑性、結合性、收縮性、燒結性和耐高溫性。)

(2)、教師介紹塑造的五個基本方法:

如何運用基本的泥塑技法

(課件:板書揉、搓、壓、粘、捏、刻)

(3)、演示幾種泥塑基本技法

(課件:盤泥條步驟圖)

四、合作探究動手實踐:

1、想一想,玩一玩: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還可以搓泥條盤築。

2、明確題材范圍,以組為單位分工合作。

可以自己選主題,進行創意製作。

3、學生在製作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做的進度進行巡迴指導。

4、在《泥娃娃》音樂的伴奏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造型表現。

五、作品展評

(1)學生互賞作品,邊看邊說出自己看了作品後的想法和感受。

(2)泥塑大賽 最佳設計獎 最佳超速獎

(3)拍攝作品

六、活動總結、拓展延伸

捏泥巴教案4

教學目標:

初步感受泥塑的基本方法,了解體驗用泥進行活動的.樂趣。塑造出生動的器物形象,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美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發現美、探究美、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究捏泥的方法,並製作一件或多件器物。

教學難點:

創造出形態各異的器物形象。

教學准備:

學具:鉛筆、橡皮、油畫棒、彩筆。

教具:示範用具。

教學過程:

(1)欣賞、談話交流、看實物

你都看到了什麼?它們的用途是什麼?

教師解釋「器物」或容器一詞。

教師將收集到的圖片(有歷史文化背景最好)製成簡單明了的課件給學生觀看。

出示課題《捏泥巴》。

以小組形式展示各種器物。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實物。

學生說一說感受,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到容器的特點。

通過教師的引導,感受容器的悠久歷史文化背景,引發學習的興趣。

(2)實踐交流

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捏制一個器物?

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改變泥的形狀而不失美感呢?

方法指導:構思感受。第一步你們小組打算如何實踐?第二步你們將怎樣進行分工?

提示:不同的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同學以小組形式總結方法。

你們是如何解決製作中出現的問題的?如何完善作品的質量?

你能讓手中的泥變個形狀嗎?

你用的是什麼方法?請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

捏出一個造型生動的「泥罐罐」。

欣賞作品(課件)。你說說怎樣才能捏出一個生動的「泥罐罐」呢?

回答問題,說說自己想用什麼辦法把泥變形。

學生動手捏泥。

回答問題。(以小組的形式總結方法)

學生補充意見。

學生看書或者看資料尋找答案。

(3)學生製作

你想捏一件什麼樣的小器物?

教師個別指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泥罐罐?請把你們的作品放在展台上,讓大家都來參觀欣賞好嗎?

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以及創作感想。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出揮巨力以及自我評價、自我展示的能力。

(4)引伸提高

容器在生活中的應用(課件)。

捏泥巴教案5

教學目標:

1、培養想像、造型、創造和合作能力。

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簡單的陶藝製作方法,體驗你的特性

2、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學准備:

教師:陶泥、簡單工具、課 件

學生:水彩筆,油畫棒,陶泥。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三、新授:

1、導入:

欣賞原始時代的陶藝作品。

(1)這些器物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麼?

(2)你知道他們使用什麼做的嗎?

(3)哪個造型讓你覺得非常有趣?

(4)古代的先人們用什麼方法製造的?

2、新授:

教師講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

3、探究:

利用自己帶來的工具,看看你有什麼創新的使用方法

4、欣賞書上作品

你喜歡哪一個? 他給你什麼啟迪? 如果讓你做,你打算做個什麼?小組討論

嘗試用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體。

學生實踐,發言 調動學習積極性。

四、學生作業。

小結

a)作業展評: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作思路。

b)課後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麼材料製作雕塑作品呢?

捏泥巴教案6

教學目標

1.培養想像、造型、發明和合作能力。

2.在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美術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習簡單的陶藝製作方法,體驗你的特性

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小工具的使用。

教具課件

教師:陶泥、簡單工具

同學:水彩筆,油畫棒,陶泥。

教學過程

教法、學法設計

預期效果

一、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二、導入:

三、新授:

1、導入:

欣賞原始時代的陶藝作品。

1這些器物的造型讓你想到了什麼?

2 你知道他們使用什麼做的嗎?

3 哪個造型讓你覺得非常有趣?

4 古代的先人們用什麼方法製造的?

2、新授:

教師講授示捏你泥方法。

揉、捏、搓、按、擀 ……

3、探究:

利用自身帶來的工具,看看你有什麼創新的使用方法。

4、欣賞書上作品

你喜歡哪一個?

他給你什麼啟迪?

假如讓你做,你打算做個什麼?

導入

參與游戲

討論

小組討論

嘗試用這些方捏成高矮胖瘦不同的形體.

同學實踐,發言調動學習積極性

培養獨立考慮能力

激發情趣

引導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熱情

動手嘗試,在游戲中發明

教學過程

教法、學法設計

預期效果

四、同學作業。

二、小結

a) 作業展評:展示自身的作品,給同學講講你的創作思路。

b) 課後延伸:除了泥巴,你還能用什麼資料製作雕塑作品呢。

談話互相評價

造型非常有趣

提高同學的創作熱情

促進同學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作業安排

1.引導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熱情動手嘗試,在游戲中發明

2.捏一件自身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設計

九 捏泥巴

揉、捏、搓、按、擀

捏泥巴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許多幼兒下課了總喜歡到沙池旁抓泥巴玩揉捏、捶打,玩的非常開心。因此設計了這次游戲活動,其目的在於使幼兒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並鼓勵幼兒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技能,大膽、自由地創作,充分體驗與人交往合作的樂趣,以及獲取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泥土的特性,體驗自由創造的快樂。

2、 能運用捶打、揉捏等多種基本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3、 學習彩繪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想像了,運用揉捏、捶打等多種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熟悉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有一定揉捏捶打的技能。

2、 物質材料准備:a、材料部:黏土、錘子、水桶等;b、製作部:樹葉、樹枝、碗、桌、椅凳,顏料等。C、產品展銷部:玩具櫃、價格標簽。

3、活動環境准備:創設塑泥巴為主題活動的游戲環境。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主題

1、 老師出示用泥巴捏成的各種圖形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想玩的興趣。

2、介紹材料供幼兒選擇。

二、快樂活動

1、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游戲的部門,扮演游戲的角色。

2、「工作人員」在自選的游戲部門展開工作。

3、「部門經理」負責管理本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協調與其他部門的供需關系。

4、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視察工作,幫助「工作人員」改進服務態度,提高工作質量。

三、評價活動

1、教師以「董事長」的身份,到各部門視察工作,進行評價。

2、 幼兒根據自己的體驗,評選出「最佳員工」。

3、 「董事長」頒發獎金。

4、 小結:游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

a、將原有的產品展銷部,更改為產品營銷部。

b、通過購銷活動,增進同伴間的創作與交流,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5、師生共同收拾游戲材料,結束游戲。

四、活動延伸:

增加旅遊部門,通過接待觀光者購物活動,學習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教學反思

《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究活動,感受嘗試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玩泥巴是幼兒特別喜歡的活動。泥土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玩泥巴使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設計了這次游戲活動。課前幫助幼兒分好角色,材料部充分准備好材料,製作部幼兒忙的不亦說乎,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學習解決問題。而我始終扮演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結合自主探究法,觀察法、討論法等引導幼兒學習,克服傳統的說教形式,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活動二是在引導幼兒開展品展銷會,扮演角色推銷產品,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購銷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會使用錢幣的簡單方法。

不足:多數幼兒在操作時只是滿足好奇心,不能做到細致的觀察因而造成操作困難,要使幼兒養成細致的觀察和比較的能力需要今後多培養。

如果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注重各部門人員的分工合作,發揮每個人的力量,讓每個小孩都參與其中,都能得到鍛煉。讓課堂效果更為突出。

閱讀全文

與捏泥巴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塑料下水道安裝方法 瀏覽:537
南京周邊哪裡有河溝釣鯽魚方法 瀏覽:616
番瓜的食用方法 瀏覽:933
群落組成研究方法 瀏覽:710
電信有線寬頻連接方法圖解 瀏覽:716
貓兒眼草的食用方法 瀏覽:407
長沙公眾滿意度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615
塗層刀用什麼方法測量最好 瀏覽:266
速度滑冰的訓練方法是哪些 瀏覽:787
食用菌雜交子鑒定方法 瀏覽:49
兔網使用方法 瀏覽:834
電腦縫紉機led燈閃爍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896
硼鋅糊使用方法 瀏覽:222
家用爐頭安裝方法 瀏覽:148
線槽與線管連接方法 瀏覽:518
野馬電動車電池解決方法 瀏覽:832
手機磁碟空間不足的解決方法 瀏覽:651
一周半馬一月全馬訓練方法 瀏覽:109
白雲山山泉水質檢測方法 瀏覽:38
如何增高孩子的土方法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