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做"三中心"教學法
舊三中心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新三中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
1.主體地位的區別:舊三中心是把教師處於主體地位,而新三中心端正了是由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
2.知識傳授的區別:舊三中心強調課堂上知識的單向傳授,方式是灌輸式的;而新三中心強調知識是基於學生自身已有的經驗主動構建的。
3.教學方法的區別:舊三中心的教學方式是學生被動進行學習;而新三中心的教學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1)3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啟動、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人們對教學過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也是心理活動過程、社會化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認識過程、心理過程、社會化過程的復合整體。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覺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並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2. 教學方法的分類方式有哪些
1、教法:
(1)以語言為主的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2)以實踐為主的方法,如實驗法、練習法、實習作業法等。
(3)以直觀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參觀法等。
2、學法:
(1)讀書方法的指導。
(2)思維方法的指導。
(3)遷移方法的指導。
(2)3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胡仔宴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褲銀四類方法:戚野「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3. 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1、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3、直觀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生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8、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4. 三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1、基於資源的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線索。在課前根據課程計劃,給出相關的問題。拿到問題後,基於網路資源或線下各類資源,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學習模式能夠鍛煉學生尋找與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
3、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以任務為主線,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作為指導者引導學生積極應用知識、整合資源,主動探索、協同合作解決問題,從而完成任務。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的應用:
舉個例子
新授課內容: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課前:
發案例:2003年上市公司宏智科技的股權之爭
其他輔助資料: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的相關背景及評述材料,以及此案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款
教學:
1、了解學生的分析情況,小組匯報,老師點評。
2、帶領學生深度剖析案件,研究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之間的內在聯系。
課後:
撰寫關於案件思考的小論文,並上傳教學平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教學法
5.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5)3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6. 教資科三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
說人話:主要依靠老師的語言表達陳述事實/解釋概念原理。也就是靠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適用所有的教學內容。
講授法的優勢:
1、宜於傳授基礎知識。學生需要學習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為後繼的學習做鋪墊,而學習這些前人的經驗,雖不排除某種創造性,但仍以接受掌握為主,在此基礎上批判更新。
2、適於班級教學。班級授課制還是當今我國教育教學中採用的主導教學方式,班級容量超大還是普遍現象。
3、講授法確保學生獲得清晰、穩定和系統的知識體系為目標,有助於學生在短時間內循序漸進地掌握大量知識和形成熟練技能。
二、討論法
所謂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定的問題和內容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對話或辯論等。
討論法的優勢:
1、討論有助於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有助於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
2、討論有助於思想的轉變。在討論中,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和論據進行「權衡」、思考、反思,或反駁他人的意見,或修正自己的觀點,或理智地堅持己見、尊重事實。
3、討論有助於學生發展分析、綜合以及合作的能力。
三、任務驅動法
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確定任務是核心,怎樣驅動是關鍵,信息素養是目的。
任務:上課的時候作為老師要將本節課所講的知識融入到一個一個任務中,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知識和技能。老師要想辦法將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緊密結合,所以確定任務是核心。
驅動:有的同學認為是老師驅動學生學習,有的人認為是任務,其實是學生的主動性驅動學生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自發地解決問題,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了起來。這種方式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效率,最後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7. 教師常用的三種教學方法
做一名好的教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能教出國家未來的棟梁,還能讓自己桃李滿天下,尤其是對於小學教師來說,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接下來,我為您介紹了三種,歡迎閱讀!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式。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描繪學習的對象、介紹學習材料、敘述事物產生變化的過程。講解是教師對概念、原理、規律、公式等進行解釋說明和論證。講述講解各有側重,但在教學中常結合使用。講演則是系統全面地描述事實,深入分析和論證事實並歸納、概括科學的結論。
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2、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3、講授應具有啟發性。在講授中善於提問並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使他們的認識活動積極開展,自覺地領悟知識。
4、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二)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話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
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識。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教師要對談話的中心和提問的內容做好充足的准備。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准備好談話的問題、順序,如何從一個問題引出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
第二,提出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能引起思維興奮、即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問題的難易要因人而異,符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程度和經驗。
第三,要善於啟發誘導。當問題提出後,要善於啟發學生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對直觀教具觀察獲得的感性認識進行分析、思考,研究問題或矛盾的`所在。因勢利導,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去獲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歸納、小結。這樣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科學化,並注意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幫助他們准確地掌握知識。
(三)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其優點在於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
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討論的問題要有吸引力。選好問題是討論的前提,問題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們的興趣、有討論、鑽研的價值。
第二,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圍繞中心議題發言。
第三,做好討論小結。討論結束前,教師要簡要概括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糾正錯誤、片面或模糊的認識。對疑難和爭論的問題,教師要盡力闡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許學生保留意見。
教師教學方法
1、顛覆法——重整知識結構
京翰1對1教學總監孟老師對這一教學法進行了形象描述:有些學生所學的知識點能蓋兩層小樓,但由於知識不成體系,有段無篇,拿能蓋兩層小樓的磚蓋了五個雞窩,無論如何小修小補,始終都是五個雞窩,而無法達到兩層樓的高度,因此要想突破,必須推倒了重蓋。顛覆式教學法在京翰1對1被發揮到了極致。
2、填充法——填補知識漏洞
假如學生知識結構完善,做題思路與方向把握很准,但細節上總是出問題,比如考試中選擇、填空題丟分太多,拿到試卷後自己都後悔不已;還有平日100% 做對的題,一到考試准出錯……家長恨孩子太馬虎,學生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京翰的老師運用填充式教學法規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夯實每一知識點,有效保證簡單題不丟分、難度題少丟分,在考試中發揮真水平,甚至超常發揮…… 京翰1對1教學有章可循,考試有法可依,學生成績想不提高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