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旅遊研究方法和論文

旅遊研究方法和論文

發布時間:2023-03-30 19:39:51

『壹』 旅遊論文提綱

旅遊論文提綱模板

導語:旅遊管理畢業論文在寫作之前最好列一個提綱,能讓文章的邏輯性更強,讓人有讀下去的慾望。下面我整理了旅遊論文提綱模板,歡迎參考借鑒!

題目: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策略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散好意義

1.2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2.1 體育旅遊的概念

1.2.2 國外體育旅遊發展情況

1.2.3 國內體育旅遊發展情況

1.2.4 上海市體育旅遊的相關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概況及發展體育旅遊的SWOT分析

2.1 體育旅遊資源

2.1.1 體育旅遊資源的含義

2.1.2 體育旅遊資源的特徵

2.1.3 上海市獨特的體育旅遊資源

2.2 上海市發展體育旅遊的SWOT分析

2.2.1 上海市發展體育旅遊業的優勢(Strengths)

2.2.2 上海市發展體育旅遊業的劣勢(Weaknesses)

2.2.3 上海市發展體育旅遊業的機遇(Opportunities)

2.2.4 上海市發展體育旅遊業的威脅(Threats)

3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現狀

3.1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3.1.1 自然體育旅遊資源

3.1.2 人文體育旅遊資源

3.2 上海市體育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3.2.1 政府重視,但體育旅遊活力有待激發

3.2.2 體育賽事旅遊發展良好,參與游發展滯後

3.2.3 相關職能部門互動不足,體育與旅遊結合不充分

4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存在的問題余掘和

4.1 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1 體育旅遊推廣意識不高,市場開發不充分

4.1.2 旅遊資源沒有很好地與賽事資源結合

4.1.3 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壞

4.2 政府管理存在的問題

4.2.1 體育旅遊相關法規亟待建立

4.2.2 旅遊管理體制不健全,相關職能部門權責劃分不明確

4.2.3 旅遊行政管理體制市場化程度不夠,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5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策略

5.1 上海市體育旅遊資源開發策略

5.1.1 開發原則

5.1.2 開發策略

5.2 強化政府管理的具體措施

豎盯5.2.1 理論基礎

5.2.2 上海市政府在體育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的職能定位

5.2.3 強化政府管理的具體措施

6 結論

;

『貳』 旅遊專業畢業論文提綱

旅遊專業畢業論文提綱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

旅遊畢業論文提綱篇一:

一、 論文題目:

《影響旅行社服務質量與遊客滿意感的因素探析》

二 、論文背景:

中國的旅遊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旅遊消費市場異常的火爆,而在這一消費市場中,旅行社是刺激旅遊者消費的主力軍。旅行社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旅遊者的旅遊質量,也影響到我國整個旅遊業的形象,作為行業窗口的旅行社,其服務水平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遊客的滿意感是旅行社服務質量高低的直接體現,因此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

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向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銷售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茄仿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可見,旅行社的服務質量及遊客的滿意感已經成為旅行社尋求發展最重視的問題。

三、 論文的寫作思路:

(一)、旅行社服務質量和遊客滿意感的概述

1、旅行社服務質量的概念

2、遊客滿意感的概念

3、旅行社服務質量與遊客滿意感的關系

(二)、從遊客的需求出發,分析當前我國旅行社在服務質量上存在的問題

(三)、影響旅行社服務質量與遊客滿意感的主要因素

通過遊客跟隨旅行社組團出遊的服務質量評價進行調查,(廣之旅2005及2007年度遊客評價意見表),總結出旅行社服務質量與遊客滿意感的影響因素,並對其進行研究分析。

1、 旅行社銷售人員的服務態度及專業素質(態度、提供信息的准確性、工作效率等)

2、 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產品質量(從食、住、行、游、購、娛六方面分別作出分析)

3、 旅行社的誠信度(承諾的質量與現實是否相符、是否按約定事項實行服務等)

4、 導遊人員的服務質量及專業素質(導游的服務態度、講解技巧、處理事情的能力等)

5、 售後服務(與顧客的聯蘆肢系、投訴處理等)

(四)、總結並對提高旅行社的服務質量及遊客滿意感提出建議措施

四、 論文的論證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理論聯系實際法。

五、 論文結合的內容:

旅行社的售後服務狀況、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產品質量、導遊人員的服務質量及專業素質、遊客的旅遊滿意度調陪納世查等。

六、參考資料:本論文的參考資料主要來源有廣州市圖書館、相關網站資料。

旅遊畢業論文提綱篇二:

題目:《主題酒店品牌聯想與顧客行為意向的關系研究》

第一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理論意義

1.2.2、現實意義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研究法

1.3.2、半結構訪談法

1.3.3、問卷調查法

1.3.4、統計分析法

1.4、研究框架

第二章、文獻綜述

2.1、主題酒店

2.2、品牌聯想

2.3、顧客滿意

2.4、品牌態度

2.4.1、品牌態度的概念

2.4.2、品牌態度的模型及其構成維度

2.4.3、顧客滿意與品牌態度

2.4.4、品牌聯想與品牌態度之間的關系研究

2.5、行為意向

2.5.1、行為意向的概念

2.5.2、行為意向的構成維度

2.5.3、酒店企業顧客行為意向的`研究現狀

2.5.4、品牌聯想與行為意向之間的關系研究

第三章、研究設計

3.1、訪談研究

3.1.1、訪談對象

3.1.2、訪談內容與方式

3.1.3、訪談結果與討論

3.1.4、研究對象界定

3.2、研究模型與假設

3.2.1、研究模型

3.2.2、研究假設

3.3、變數釋義

3.3.1、品牌聯想

3.3.2、顧客滿意

3.3.3、品牌態度

3.3.4、行為意向

3.5、問卷前測

第四章、數據分析

4.1、樣本來源

4.2、描述性統計分析

4.3、信度分析

4.4、因子分析

4.5、模型修正

4.6、方差分析

4.7、相關分析

4.8、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第五章、研究結論與管理建議

5.1、假設檢驗

5.2、研究結論與討論

5.3、管理建議

第六章、研究回顧及展望

6.1、研究創新

6.2、研究局限

6.3、研究展望

本文結論

本文對主題酒店品牌聯想與顧客行為意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了研究結論。同時,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在後續的研究中進行改進。

第一,對於主題酒店這一研究對象,本文主要基於文獻綜述和訪談研究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對於該概念是否具有科學性,有待於進行實踐的檢驗和行業的認同。

第二,本研究的問卷發放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於線上發放方式而言,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受訪者年齡分布不均句,樣本偏年輕化;通過微博等渠道發放的問卷,在受訪者填寫的過程中難以進行雙向溝通,可能產生對問卷的誤解;無法對受訪者進行監督,這可能導致部分問卷的質量難以保證。此外,有效問卷的數量也有待增加。

第三,盡管筆者盡量參考更多的理論文獻,並有意通過訪談顧客、學者以及管理者等多樣化的人群使維度的構建方法更加科學,結論更加合理。但受到筆者研究經驗的限制,受到訪談對象數量、范圍等方面的限制,新維度的構建仍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難以全面和准確地涵蓋主題酒店品牌聯想的內涵,測量模型的效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第四,本文依據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問卷問項設計。在研究過程中,雖然其信度和效度通過數據分析得到了支持,並達到了後續研究的基本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問項的提問角度不夠准確,提問范圍不夠明晰,表述方法有待進一步規范等問題,且問項的重測信度等仍有待進行進一步的提高,以使問卷設計更加科學規范。

;

『叄』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2)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第五周:復習「資料庫設計」理論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確定使用技術細節

第七周:完成後台資料庫的設計,完成部分論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設計,完成部分論文

第九周:進行程序測試,繼續編寫畢業設計論文

第十周:繼續進行程序測試,繼續編寫畢業設計論文

第十一周:整理資料、文檔、圖表等,修改畢業設計論文

第十二周: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列印,按要求裝訂

第十三周:軟體驗收和准備畢業設計答辯

第十四周:畢業設計答辯及成績評定

7、閱讀的主要文獻、資料:

[1]鍾靈,旅遊電子商務亞洲還要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2]蔡加珍,劉偉華,關於網路時代旅遊業發展,旅遊科學,2000-03:14~17

[3]鍾海生,中國旅遊業信息化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旅遊報,2002-04-19

[4]張俊霞,網路化時代旅遊業的變革與重組,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1:42~44

[5]鍾靈,旅遊電子商務亞洲還要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6]張俊,廣東能成為旅遊業的「信息省」嗎?中國旅遊報,2002-04-21

[7]鍾靈,旅遊電子商務亞洲還要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8]鍾靈,旅遊電子商務亞洲還要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經營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遊」,中國旅遊報,2000-03-10

[11]蔣國慶,焦芳,成長中的電子商務及其應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2]周樹青,電子商務情景案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

[13]曾強,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4]旅遊網路的反思,中國旅遊報,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電子商務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現狀與路向,旅遊管理,2000-05:17~21

[18]張樹民,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旅遊學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楊福強,李駿陽,企業網路營銷決策分析,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06:27~29

[21]旅遊網路,何去何從?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網站的性能及其發展態勢,地球信息科學,2001-04:63~66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篇2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此巧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本論文相關的國外研究動態

隨著世界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消費市場發生了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根本性轉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旅遊市信絕場逐漸細分化。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研究人員開始深入到各細分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行為研究中。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遊市場的研究中。營銷人員將家庭購買決策視為產品開發、定價策略以及媒體選擇的基礎。

近40年來,家庭決策一直作為國外消費者行為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而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結構、家庭觀念、家庭成員間社會經濟地位的轉變,使家庭旅遊的決策過程呈現出不同特點,有關研究推陳出新[2]。國外森坦鍵學者研究發現,家庭旅遊決策中的角色分配和決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幾種因素的影響: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沖突與互動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為代表的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孩子是家庭出遊的催化劑,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滿意度,孩子不願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備選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發現,孩子影響夫妻間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於妻子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多由丈夫主導決策,在沒孩子的家庭多為夫妻共同決策。但是當孩子參與到家庭旅遊活動中的時候,更多的則是母親主導決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經發現,在涉及孩子的娛樂服務活動中,母親主導信息收集和最終決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齡對其參與家庭旅遊決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決策的影響逐漸變大。Swinyard 和 Sim有關孩子對家庭決策過程影響的研究中,將孩子分為兩組:12歲以下以及12-19歲。研究發現,在信息收集階段,年齡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響作用存在重大區別。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將孩子的劃分為三組:4-5歲、6-10歲以及11-14歲,結果也發現隨著年齡段的提升,對決策的影響變大。但是在亞洲國家出現一些不同的情況,處於13-18歲年齡段的孩子要面臨高中或大學的升學考試,他們對決策過程的影響最小。

旅遊需求是高收入彈性的,家庭收入能夠影響家庭旅遊決策,這首先體現在對夫妻間角色差別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發現,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導決策的制定。後期Nichols 和Snepenger進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導決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為共同決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則多由丈夫主導決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沒有工作的女性參與家庭度假決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個家庭中,妻子的職業就是照顧孩子,由丈夫主導經濟,那麼在面對一些昂貴的決策時,丈夫起主導作用。Antoine Zalatan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學歷與妻子參與決策的程度呈正相關,教育能幫助女性獲取有效參與決策的某些潛質。另外妻子工作時間越長,在金錢方面就更具自主權,有更多參與決策的機會。根據資源理論,妻子在家庭旅遊決策中的作用將逐漸提高,同時夫妻共同決策的現象將更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將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遊決策制定的研究中,認為處於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家庭成員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後延續,共同決策現象呈下降趨勢。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認為隨著婚期的增長、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續,丈夫主導決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雙方或家庭成員之間熟知彼此的喜好,作決定的時候常為對方考慮,這種熟悉效益促使決策人作出雙方都滿意的選擇,在決策制定過程中合作大於沖突,同時每個人扮演的角色愈加專業化而且傾向於參與劃分更細的決策。

3、本論文的國內相關動態

國內研究目前主要還是針對整體市場中旅遊者人口統計特徵的簡單描述。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了對旅遊者動機以及體驗質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均顯不足。特別是對細分市場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對國外理論的論證和闡述,運用實際案例進行說明的比較少,研究方法比較粗糙,關注的往往只是問題的表象。國內學者一方面順應國際旅遊市場發展的趨勢,對旅遊市場作不斷細分化的研究,特別是包括家庭旅遊市場在內的一些當前蓬勃發展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應選取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選取實際案例,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數學模型分析、處理數據。比較而言,國外旅遊研究領域雖長期重視家庭旅遊決策研究,但其理論成果的本土化應用仍值得質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消費者行為內涵與表現的獨特性。

曾艷麗以長沙市為例對影響城市居民旅遊行為的家庭結構進行了研究。筆者以家庭結構為主線,把家庭分為單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與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時對各自的職業、人均家庭收入進行了劃分。研究指出旅遊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在各類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結構的出遊次數、旅遊花費以及旅遊意向花費相差較大。不同家庭結構相對一致的方面有:出遊動機與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觀、清凈鄉村、古城古鎮等。獲得信息的渠道以網路、電視、報紙為主,另外就是親友介紹,出遊時段以周末和寒暑假為主。出遊的交通工具選擇比例占據前三位的是火車、自駕車和飛機,自駕車旅遊受到不同家庭結構的喜愛。

賈靜(2003)從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對家庭的不同階段的旅遊消費行為進行了研究,旅遊消費行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響,尤其孩子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同時,筆者也針對幾類新型家庭並進行了簡單分析。蘇國良、吳必虎以及黨寧(2007)首次對中小城市家庭規模和遊憩行為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通過對處於不同家庭階段的家庭的收入、閑暇時間以及休閑娛樂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規模和遊憩需求的遊憩現狀、遊憩潛力顯著相關的結論[4]。

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旅遊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消費現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國民收入的增加,旅遊消費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典型的社會消費現象,根據目前的消費者決策理論和研究視角,雖在個體或家庭旅遊消費決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其所面對的主要是西方消費者; 國內相關實證研究還主要以西方"個體#消費決策的研究思路演進,特有的中國家庭旅遊決策實證研究和思考還相對少見! 國內研究目前主要還是針對整體市場中旅遊者人口統計特徵的簡單描述。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了對旅遊者動機以及體驗質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均顯不足,特別是對細分市場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對國外理論的論證和闡述,運用實際案例進行說明的比較少,研究方法比較粗糙,關注的往往只是問 題的表象。今後國內學者一方面應該順應國際旅遊市場發展的趨勢,對旅遊市場作不斷細分化的研究,特別是包括家庭旅遊市場在內的一些當前蓬勃發展的細分市場,另一方面應選取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選取實際案例,收集第一手資料,運用數學模型分析,處理數據。隨著日益發展的家庭旅遊對旅遊市場以及旅遊業,景區和賓館以及一線從業人員造成的影響是目前一項相對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遊決策模式對旅遊等相關的內容所造成的影響,像這樣全面的了解有助於優化家庭旅遊。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論文採用文獻資料法、分析總結法並聯系實際系統闡述了家庭旅遊決策,家庭成員及其影響研究的模式研究,在這樣的家庭旅遊決策模式下對旅遊產品設計與營銷的影響。

文章框架:

緒論

1、問題的提出

2、本論文相關的國外研究動態

3、本論文相關的國內研究動態

4、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二、家庭旅遊決策者

三、家庭旅遊決策過程

四、家庭旅遊決策方向

五、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產品設計的影響

1.家庭旅遊決策對景區產品設計的影響

2.家庭旅遊決策對旅行社產品設計的影響

3.家庭旅遊決策對賓館飯店業產品設計的影響

六、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企業營銷的影響

1、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景區營銷的影響

2、家庭旅遊決策對賓館飯店業營銷的影響

3、家庭旅遊決策對旅行社營銷的影響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研究步驟:

1. 研究家庭決策的成員,以及國內外的差別。

2. 研究不同家庭旅遊決策者收集旅遊信息的過程

3. 研究綜合情況下,家庭旅遊決策者關於旅遊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娛購的最終決定。

4. 研究家庭旅遊決策模式下的家庭旅遊分別對旅遊業,旅遊景區,旅遊一線從業人員,旅遊市場劃分以及賓館業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學校圖書館、互聯網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實地調查法:在紹興開元名都大酒店實習了半年,對酒店的企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總結法:對從各個途徑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研究的進度安排:

1、 20XX.11 確定課題和指導老師

2、 20XX.2.-20XX.3.20 查閱相關資料並撰寫開題報告,修改開題報告

3、 20XX.3.25 論文開題,在指導老師指導下開始撰寫初稿

4、 20XX.4. 論文中期檢查,對論文初稿進行修改和完善

5、 20XX.5 定稿、制訂成冊

6、 20XX.5 論文答辯資格審查

7、 20XX.5-20XX.6 論文答辯

參考文獻: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M.A. Willis,L.A.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陸恆芹,蘇勤,姚治國, 國外有關旅遊者家庭旅遊決策問題的'研究[J],旅遊科學,2006,12.

[4]王慧媛 ,國內外家庭旅遊文獻綜述[J],學院學報,2009,06.

[5] 王書霞,沈洋 ,浙江兒童在家庭旅遊決策中的影響及分析[J], 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2010,08.

[6]邱扶東,汪靜,旅遊決策過程調查研究[J],旅遊科學,2005,04

[7]楊琳,旅遊決策過程中的口傳研究[M],浙江碩士畢業論文,2002,12

[8]李湘雲,旅遊目的地選擇偏好及營銷策略分析--以成都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2,10

[9]嚴艷,周文,張佑印, 基於市場的西安城市家庭旅遊決策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08

[10] 朱生東,楊媛媛, 家庭旅遊的產品設計與市場開發[J],黃山學院學報,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國家庭出遊決策現狀及旅遊市場營銷建議研究-(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關於旅遊線路設計的思考,[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2000,06

[13]蓋玉妍,旅遊企業內部營銷理論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5,(4):85-87.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篇3

論文名稱: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與營造

一、論文選題的動因(背景或意義):

中國的度假旅遊發展到現在,自1992年成立了12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來,各地方紛紛效仿,大小不一、等級不同,不論去哪裡旅遊,到處可見「旅遊度假區」字樣,發展之迅速,范圍之廣都超出人們的想像之外,但是如此積極的躍進,整體的效益並沒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進行。雖然對於旅遊度假區已經有屢見不鮮的感覺,但是中國度假旅遊的發展並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遊成為現在很熱門的一項研究主題。

而從中國度假旅遊發展的現狀以及前輩們對於休閑旅遊與度假旅遊的區分概念來看,中國的度假旅遊區大部分都不能將休閑旅遊、觀光旅遊明顯的區別開來,在我看來,很多的旅遊度假區徒有其名,卻並無實質或者說明顯的與其他區分的內容。因此,對於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時能夠相對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論文的主要目的。

二、論文擬闡明的主要問題:

度假旅遊成為今天很熱門的一個話題,但是對於它的研究,還沒有比較成熟的研究體系,本文主要從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出發,通過研究,找到現在的度假旅遊環境所應該具備的元素與中國度假旅遊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外國旅遊度假環境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國特點的度假旅遊環境體系。同時,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分析營造度假旅遊環境所需注意的事項,使整個營造過程中通過最少的損耗獲得最大的效益。

三、論文提綱

1 文獻綜述

2 度假旅遊與環境關系

2.1 度假旅遊對環境的促進作用

2.2 環境對度假旅遊的反作用

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

3.1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類型

3.2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特點分析

3.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現狀與問題

3.4 與國外度假旅遊環境的比較分析

4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的營造

4.1 發展度假旅遊的條件分析

4.2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營造原則

4.3 我國度假旅遊環境營造的問題思考

4.4 度假旅遊環境特色的保持

5 結論

四、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給出論文撰寫到每一部分的時間進度計劃表(要與學院要求的最後交論文時間相吻合)。

序 號 論文各階段內容 時間節點

1 完成論文前半章(度假旅遊環境分析) 20xx.12.15

2 完成論文後半章(度假旅遊環境營造)及初稿整理 20xx.12.27

3 完成論文修改稿及完善 20xx.01.14

4 完成論文三稿 20xx.03.11

5 完成畢業論文定稿 20xx.04.15

五、主要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

1、蔡家成.度假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建設.中國旅遊報.2008.04.02

2、Chuck Y.Gee.向萍.度假飯店的開發與管理(第二版).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3、龔立仁.旅遊度假區 路在何方.中國旅遊報.2010.03.23

4、黃向,蘇丹.旅遊英語.21世紀旅遊專業系列規劃教材.暨南大學出版.2009

5、黃郁成.新概念旅遊開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6、姜紅敏.度假旅遊相關概念界定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09第12期

7、劉家明.游度假區發展演化規律的初步探討.地理科學進展.2003.22(2)

8、駱文韜.走向21世紀的中國度假旅遊.中國旅遊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與運營.大連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運姣,王琪.關於度假旅遊的研究評述.現代經濟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紅艷、李琦.論分時度假在中國本土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鳳.中國休閑度假旅遊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8

13、楊銘鐸,陳心宇.休閑、養生、度假旅遊概念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楊群,盛紅.深圳發展東部濱海旅遊度假區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楊霞.龍佑溫泉度假區溫泉旅遊開發.消費導刊,2009(2)

15、鄭冬子主編.旅遊地理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08

16、鄭建雄.休閑旅遊產業概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遊度假區的發展趨勢與規劃特點.國外城市規劃.2003年01期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 篇4

論文題目:

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1. 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存在的問題

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旅遊景區旅遊便沒有了目的地,旅遊經濟的興起,吸引了人們對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國旅遊業起步相對稍晚,但在旅遊景區治理模式上也有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鑒國外的基礎上,我國的學者已經著眼於中國情,對於政府、企業、集體在旅遊景區治理中的地位,他們已經能做出認真的定位。我國每年都會有大批的專業人才走出校門,參與到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問題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一書並發表了大量文章,他對旅遊景區治理模式這一問題研究的較為全面,並擁有其獨特的見解。在《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一書中,他詳細論述了旅遊景區的治理結構,現在主要幾種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優點和不足,旅遊景區治理模式背後的利益糾葛等關鍵問題。但他也在書中表明,旅遊景區治理模式這一命題具有長期研究的意義,它不應該被輕易定性,對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遠。國外的旅遊業起步早,尤其是歐洲的旅遊業發展的最好,無論在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遺產環境的保護都做得非常好。國外對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較全面也比較先進,創新之處也很多,但可持續和人始終都是研究的重點內容。

2.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選取這個題目對於旅遊景區的科學治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讓旅遊景區治理成為了人們研究的焦點,我國旅遊業起步相對稍晚,加之政府幹預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使得我國的旅遊業處於了一種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的尷尬狀況。因此在旅遊景區治理模式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給旅遊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生態環進的保護帶來不良影響,旅遊業的混亂與其休閑娛樂放鬆身心的主旨背離愈遠。通過對國內外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夠發現現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對應的策略,從而對旅遊景區的治理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二、研究內容與目標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根據國內目前的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和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研究成果,總結在旅遊景區治理這一問題上的先進研究成果,並結合實際調查的結果辨清利弊。旅遊景區的治理模式對旅遊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分析已有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優缺點,理清在旅遊景區管理中的利害關系,尋找到更加科學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國在旅遊景區治理上的混亂狀況。本文的研究目標是通過對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發現其問題並且通過查閱資料和研究論證,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第一階段,選題和搜集整理資料。查閱相關書籍、期刊和學士論文,並對參考資料進行整理分類。

第二階段,閱讀參考資料,撰寫提綱和開題報告,並進行修改。

第三階段,撰寫論文初稿,參考指導老師意見修改論文。

第四階段,論文定稿,進行答辯。

1. 文獻閱讀

2. 綜合分析

3. 對比總結

四、參考文獻

[1] 彭德成. 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國新.唐代劍.旅遊資源開發及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麗君.旅遊景區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樹民.基於交易成本節約視角的旅遊景區治理模式選擇研究[J].旅遊科學,2006,(4):34-35.

[5]陳芳.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選擇[D].廈門:廈門大學,2006:1-8.

;

『肆』 關於旅遊 論文 急需 四千字 追加200

《如何從新的角度來探討民俗的發展》

一、如何認識民俗旅遊

(一)民俗旅遊的范疇

民俗旅遊是當今的熱點,其作為一種無形文化資源,代表的價值呈現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遊能將自然文化、社會生活、觀覽體驗、傳統現代等結合起來,反映著民俗區域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以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項和民俗活動為旅遊資源、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鮮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獨特性、在心理上滿足遊客追求「新異樂知」的需求慾望的一種旅遊形式。針對民俗旅遊的范疇問題,學術界有著不同的見解,其中就有關於上層文化中的宮廷文化(諸如宗教歷史遺跡、佛教寺廟景觀等)是否被納含於民俗旅遊資源(大數來源於民間下層文化)之中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隨著時代的遷移,上層的宗教儀典等已經成為當地的民俗文化傳統,所謂的「神聖」已經加了民俗的基調與內容,把上述歸為民俗旅遊的范疇有其可行性與合理性:符合時代的變遷性質,保留歷史原有的上層文化;豐富旅遊文化的內涵,順應民俗旅遊發展趨勢;共同參與並了解,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遊民俗」的分類

「旅遊民俗」是個廣泛的概念,其分類的標准與角度不同,分類的結果也會有所出入。總的來講,分類應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分別定位。

1.從宏觀的角度來區分,旅遊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質、產品層次等可作出不同的類型劃分。周霄認為以民俗性質為標准,旅遊民俗可分為「物質型」、「社會型」、「口承語言型」和「信仰型」四種類型;以產品層次為標准,旅遊民俗還可分為「靜態陳列型」、「動態表演型」和「互動參與型」三種類型。此外,謝科還根據民俗旅遊資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現形式,可將旅遊民俗分為三種形式:物質民俗旅遊資源(包括生產民俗、消費民俗和流通民俗)、社會民俗旅遊資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間組織民俗、禮儀民俗、歲時節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遊資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語言民俗、民間藝術民俗、民間游戲娛樂民俗)。巴兆祥在論及民俗旅遊時根據旅遊者的行為動機把民俗旅遊分為消遣觀光型、參與型、考察型和娛樂性。

2.從微觀角度來區分,旅遊民俗的分類可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不拘泥於一種格式。如大理旅遊民俗主要包括服飾、手工藝品、歌舞、節日、宗教信仰這幾類;又如喀納斯斯湖景區圖瓦旅遊民俗有物質民俗文化、意識民俗文化和社會民俗文化3大類、11亞類和41小類。根據調查,圖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農耕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社會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壽慶民俗、喪葬民俗、傳統節日、現代節日、鄉里民俗、競技民俗、工藝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價值體系研究)

本人通過萬方資料庫、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國期刊網等搜索到了近萬篇關於民俗旅遊的論文,再加之導師指定的論文,發現關於對民俗旅遊的研究至今在這樣的一個范圍中反復討論,同時加深加寬。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大多數集中在民俗旅遊概念、特點和分類研究;民俗旅遊規劃、開發及開發模式的研究;民俗旅遊的有關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區域旅遊發展研究;民俗旅遊與市場、經濟相關的研究;民俗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民俗旅遊的中外對比研究等等。探討諸如此類問題的論文比比皆是,但是從民俗旅遊本身的價值角度出發的文章並不多見,縱觀民俗旅遊的研究內容,其實質上主要探討了民俗旅遊的價值體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的價值內容:

(一)文化價值觀

1.文化的不和諧現狀:旅遊業往往被稱之為「無煙」產業,然而在其發展過工程中對其賴以生存的旅遊資源環境所造成的傷害, 從某種程度上看, 絲毫不亞於工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由於過於關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導致民俗文化精神內核的喪失,出現大量的偽民俗,破壞了旅遊地民俗文化的和諧性,促使旅遊地民俗文化出現與外來文化快速趨同的趨勢,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漸消失。民俗旅遊是在豐厚的民間文化土壤上發展起來的旅遊形式,本應有利於民間文化的傳承,但在不少地方,旅遊開發卻使民間文化受到了傷害,導致民族風情徒具形式,手工藝品藝術價值降低,文化的多樣性漸趨喪失。孫天勝認為其主要原因是開發者和旅遊者的功利主義,為此我們應強調民俗旅遊對文化保護的責任,在發揮其經濟功能的同時不忘其對文化傳承應有的意義。田茂軍從「沒有科學地處理民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和「沒弄明白民俗文化保護與開發的主體問題」兩個角度對民俗旅遊文化進行了反思。周霄(2002)還引進了「文化殖民」這個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還有學者認為中國當代文化巨變的明顯特點是物質生活習俗與社會生活習俗、信仰生活習俗的兩極化發展,即一方面在物質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時空和國情的消費與享受,甚至不加選擇地套用外來文化模式,或錯誤地引進西方文化的敗筆來填補鄙棄傳統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習俗、人生禮儀及信仰行為與觀念上不加區別地全面恢復古舊的宗法性禮俗,無論外來的風俗還是本土的習慣,都處在沖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現時風俗打上了「時尚」的印記,研究時尚這種能夠趨同性行為模式的形成、時尚的不斷更替等則成為民俗學者們的主要任務。

2.文化的協調發展:民俗旅遊發展中存在的看似經濟性問題的文化沖突,實則是深層次文化沖突的外現。所以旅遊開發的實踐中,不僅應該對一個地區的旅遊開發進行技術經濟論證,而且應該尋找文化沖突中的均衡,培養文化調協的概念。陶犁認為,其協調內容應含有民俗旅遊者文化求異與文化認同間、民俗旅遊的本質與民俗旅遊產品形式間、民俗旅遊中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自決性與互動性間、民俗旅遊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態間、民俗旅遊的開放性與限制性間、民俗旅遊中文化與生態經濟間的調協。吳忠軍在論述廣西民俗文化的時候也涉及了「整體文化開發設想與局部文化建設並重」的協調思想。卡哈爾-吾甫爾針對新疆民俗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提出了增強區域協作、聯合促銷並盡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黃金旅遊走廊的思路。

其實文化協調性的現行核心問題是民俗旅遊本真性與商品性的協調問題。其實民俗旅遊的本真性與商品化並非絕對對立,如民俗旅遊開發以旅遊業為驅動力,商品化則無法避免,我們應該尋求本真性與商品化的內在張力以獲得旅遊開發的可持續。同時不協調的關鍵實質上不在於民俗旅遊商品化本身,而在於對商品化的膚淺理解和低級運用。民俗旅遊中的「本真性」側重於旅遊者所經歷的「真實」,通過市場運作來為旅遊者提供一個體驗民俗文化的機會。因此,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它具有經濟的「外殼」和文化的「內涵」。因此,民俗旅遊的開發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則。置文化內涵於不顧的隨心所欲、粗製濫造,實際上違反了商品化原則,是不可持續的發展,也不可能獲得長遠的經濟效益。同時,在旅遊開發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遊的經濟效益把再過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嘗就是壞事,相反商品化還可以有效的傳播和推廣民俗文化,旅遊也將成為民俗文化傳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著旅遊本真性與商品性的均衡發展才會真正實現大范圍的文化協調。

(二)經濟價值觀

作為文化旅遊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俗旅遊,在經濟效益方面已經顯有成效:

1.顯性效應:民俗旅遊以其獨特的魅力在吸引旅遊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2.隱性效應: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民俗旅遊是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民俗旅遊也擴大了當地的知名度,在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的同時,還可以吸引眾多的投資者為當地經濟建設宣傳服務。

殷群從民俗旅遊的供給與需求方面出發,指出民俗旅遊需求的邊際效用遞減,因此開發中要防止民俗旅遊的泛化,同時要注意民俗旅遊的供給具有民族性和民間性,此外,作者也對民俗旅遊進行了消費效用分析。陳建設等指出民俗旅遊能給民俗地區帶來經濟收入實為一種幫助扶貧、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資源文化的經濟激勵,同時提出以擴大市場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經濟補償機制、多種激勵方式相結合的建議對原有的經濟激勵進行了改進。在實證性研究論文當中,張旭亮等對圖瓦民俗旅遊進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論為基礎,探討了圖瓦民俗旅遊開發所產生的外部性不經濟性,並針對這些外部不經濟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圖瓦民俗旅遊開發外部不經濟性的建議。

(三)社會價值觀

民俗旅遊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特色旅遊,其獨特性與生動性使其充滿了商機,當然作為社會整體中的一個側面寫照,我們也不可忽略其社會價值。彭誼認為通過民俗旅遊,可以為弘揚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機和條件,促進了生態環境、文物古跡的保護和城鄉的美化,同時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此外,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提出,「社會控制」問題也炙手可熱,民俗旅遊拉動了旅遊地經濟的增長。當經濟落後地區的經濟資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發展時,外部的政治機構和經濟集團以「投資者」或「扶貧者」的姿態介入並成為旅遊戰略的制定者和經營運作的操控者。眾所周知,投資者關心的往往是其資金收回與效益問題,這種思路極易導致民俗旅遊開發中的短視行為,為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以當地自然文化生態的破壞為代價。因此,在關於當地民俗旅遊開發與保護的原則性問題上,地方政府需重新爭取主動而堅定立場,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計。

三、民俗旅遊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遊是一門新興的旅遊主題,它的熱潮引起了眾多學術研究的緊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並總結。具體而言,民俗旅遊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般分析法、跨學科分析法、整體—局部分析法和跨區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從民俗旅遊的資源開發和市場開發兩個角度, 提出了調查法、比較法、綜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場預測法。胡海勝使這五個方面具體化:調查法——對民俗旅遊資源、市場和開發過程的調查;比較法——相似和相異比較;綜合法——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旅遊資源的評價(分等定級法、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法)和對民俗旅遊景點的綜合開發(景點內綜合開發、民俗風情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的結合、點線面相結合);形象定位法:領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場預測法:定性(類比預測法、集合意見預測法)、定量(時間序列預測法、回歸分析預測法、試銷法)。

(二)跨學科分析法

對民俗旅遊的研究與對相關學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類相關學科包括社會學、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人口學、生態學等等。只有通過類比或對比才能在學科研究間找出共性與特性,關於民俗旅遊的論文中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的並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創新開拓,如周霄從人類學的角度出發,系統闡述了旅遊民俗的概念體系與類型,以及民俗旅遊的本質與特徵,並從文化變遷、組織重構、角色認同和社會控制等方面對民俗旅遊的社會文化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又如劉曉春從哲學的意識形態方面分析,認為民俗旅遊是全球化背景下權力政治、資本與地方性文化之間共謀的結果,是一種後現代文化現象,服務於民族——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訴求。此外,民俗學與心理學的結合也可為創新之舉,王德剛等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來考察旅遊者對民俗旅遊商品的需求特徵,包括追求時代性、追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追求消費多元性與需求多樣化、追求消費個性化和追求攜帶的方便性等。

(三)整體—局部分析法

這種方法實質上也可稱作整面—焦點分析法。

1.運用整體(整面)分析法的文章佔了論文總數中相當一部分,其從宏觀把握問題,審視我國民俗旅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並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同時展望今後的發展動向,等等。

2.局部(焦點)分析法則從微觀的角度來具體分析某一個地區的民俗旅遊發展情況,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東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區,研究的層次由省及村。論文研究內容以具體地域狀況為基點來探討,分析了民俗旅遊發展的歷史成因、開發模式及意義、現狀及內容、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等,以小范圍的詮釋擴展到大范圍的展望。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廣泛,如在文獻總數(根據資料庫精選出的112篇文獻資料)中,分析新疆、廣西、雲南、內蒙古、山西、遼寧、天津、湖南、四川、重慶、江西、甘肅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懷柔區官地村、湘南地區、張家界、甘南地區等小區縣的論文數較多,而針對東南沿海諸如上海、南京等地關於民俗旅遊開發方面的文章較少;此外,民俗旅遊深入研究與少數民族緊緊相連,大量的文獻圍繞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俗開發而展開,如西南三省少數民族的旅遊民俗開發等。

(四)跨區域分析法

也稱之為區域比較法,此分為兩種情況:1.國內不同區域間的比較分析法;2.跨國界比較分析法。針對1種情況,海峽兩岸曾在02年於北京對關於兩岸觀光休閑農村與鄉村民俗旅遊召開了研討會;「06中國旅遊發展論壇-北京對話」也以跨省市的手法來比較分析鄉村民俗旅遊的發展異同。針對兩種情況,周春光等從介紹日本「里山」現象入手,通過對目前京郊地區民俗旅遊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民俗旅遊可持續發展建議,並積極主張營造有中國特色的鄉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遊發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創新構想)

包括「經典羅列法」和「歷史階析法」。

1.「經典羅列法」指在羅列出民俗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典型案例來分析民俗旅遊的發展模式與發展前景等,陳景輝等在論及我國民俗旅遊開發的成功模式中就羅列出民俗旅遊發展過程中典型的三種模式:瀘沽湖地區的納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遊開發;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禮歡迎柯林頓;深圳華僑城大打民俗旅遊品牌,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對內蒙古民俗旅遊的開發意見。

2.「歷史階析法」指利用民俗旅遊發展中不同歷史階段的典型性特徵來縱觀民俗旅遊的發展進程與改進措施。這兩個創新構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體運用情況不多,即使出現也以綜述的形式,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從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遊的創新思路

(一)處理民俗旅遊與相關主題旅遊的關系

隨著「旅遊可持續化發展」口號的提出,以「生態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民俗旅遊」為主題的旅遊形式紛紛興起。民俗旅遊作為近年來旅遊新的增長點,各地方踴躍的打起「民俗」的旗號、以當地的民俗特色吸引遊客來發展當地的旅遊經濟。其實民俗旅遊與其他幾種旅遊形式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與相關性,具體體現在:

1.民俗旅遊中的「民俗」特質貫穿於生態旅遊、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的內容之中,呈現出地域上與內容上的相互包攬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態、紅色、鄉村唱戲」的特徵;

2.均為新興的旅遊形式,其形成機制與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個主題互為兼容,互為補充;

3.旅遊發生地大部分集中在邊遠山區和偏僻鄉村,上述幾種形式的旅遊均順應形勢,有效地宣傳了當地特色文化、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維護了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遊與鄉村民俗旅遊、農業民俗旅遊的並肩發展

民俗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如何更好地豐富民俗旅遊的內容、展現豐富旅遊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問題。「和諧」理論的提出要求我們在旅遊的生態可持續方面也做出貢獻,農村民俗旅遊與農業旅遊是民俗旅遊可持續化的發展重點,它們是伴隨著中國古代農村或農業經濟生活而產生的文化現象,也是我們如今發展民俗旅遊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會的進步與旅遊發展的多樣化要求民俗旅遊不局限於一個小范圍內。迄今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遊論文還在沿用早期英國人類學派的觀點,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過分關注市場尚不成熟的民族或鄉村區域,紛紛開發出一系列無「度」的民俗旅遊項目,而同時國內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遊市場上至今還佔有很大的比重,這為都市民俗旅遊的開發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的研究餘地還很大。比如,邱扶東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徵基礎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遊開發模式,並從都市文化與旅遊氛圍、旅遊產品、旅遊商品等方面評價了都市民眾旅遊開發的作用。總之,要把民俗旅遊做大做好,就要結合都市與農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間民俗旅遊的和諧發展,達到互為補充、互為增色的效果,使遊客選擇餘地更大,從根本上完成民俗旅遊的多樣化建設。

(三)解決民俗旅遊的傳統性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與「三農問題」

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涉及的內容很廣,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構成。

1.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可用來指導民俗旅遊的產供銷活動,從而解決供需矛盾;

2.社會、文化的可持續要求民俗旅遊開發中加強對傳統民俗文化價值的宣傳, 要提高當地居民的素質, 激發起對所在社區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愛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對遊客要加強尊重接待地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宣傳教育等等;

3.環境的可持續主要在於加強環境保護和開展各種形式的針對民俗旅遊開發者、管理者、旅遊者以及當地人們的生態環境教育,提高其環境保護意識。

如今民俗旅遊展開地中相當一部分集中在農村,「三農問題」也就成了「可持續發展問題」中的核心問題。李萬佰以北京昌平市為例,提出了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和政府扶持為措施的「三農問題」解決方案。李琳桂等認為「農家樂」民俗旅遊在「三農」問題上可以有效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問題;解決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加快農業市場化、農村城市化的進程。

(四)發揮民俗旅遊的「特色化」營銷

「特色化」主要包括營銷客體(民俗產品)的特色化和營銷介體(營銷手段)的特色化。

1.營銷客體(民俗產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據當地的民俗特色,設計出符合遊客需要的旅遊民俗產品。如昌平以「酒」為題材發掘其民俗旅遊之「酒文化」;滿族人民依據其民族特色開發傳統食品,使「薩其瑪」等品牌產品名揚天下;遼寧對民俗旅遊中的紀念品開發頗有獨到之見;此外,「民族高校開發民俗旅遊」的構想成了旅遊界的熱門,等等。

2.營銷介體(營銷手段)特色化:即為營銷的方式,其實關鍵在於怎樣去廣告宣傳自身的特色產品。肖建春對四川重慶一帶的民俗旅遊作了廣告分析,提出廣告必須充分利用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尋求整體規模效應、並在本土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國際化,等等。總之,民俗旅遊廣告宣傳的原則性在於以內容真實、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為基點,利用媒介通過藝術的手段將產品推向市場、面向國際化。

(五)提倡民俗旅遊教育擴大化問題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遊人才(尤為管理和經營人才)的不足成為社區民俗旅遊發展的制約因素。合理保護和開發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內涵。所以旅遊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旅遊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原則,利用高校、大專、中專、職校、旅遊培訓中心構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地,通過崗位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可引進一些急需的高級管理或經營人才以滿足民俗旅遊業發展對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區的教育頗為特色,張潔提出民族小學除了對外界開放,讓遊客了解當地民俗外,在教學中還應根據民族地區具體情況,在某些教育內容中體現民族特色。

2.培養「社區參與」理念:其主要強調當地居民參與旅遊發展決策獲得經濟社會等方面利益的同時,加強旅遊地社區居民參與有關旅遊知識的教育培訓來提高其旅遊意識和環保觀念,達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動接受環保而與環境形成的主客體被動關系轉化為受教育後居民主動自覺的環保觀念而與環境形成的主客體對等關系的目標,從而使旅遊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覺去維護環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一組循環性良性效應。

(六)創新民俗旅遊的現代化建設

民俗旅遊的古樸性與承傳性並不排斥民俗旅遊中的現代化建設。科技的進步,交通的發展使原來封閉但具有豐富民俗特色的區域開始面向外部世界;經濟的融通與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遊的發展趨向於現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損耗當地生態環境並實現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過度的商品化與經濟化只會導致民俗文化的消亡於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這是一種我們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要盡量避免的惡性循環。與此同時,在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引進現代化的網路技術,創造當地人們的數字化生活,為民俗旅遊市場的進一步開辟、實現市場和效益的規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總結與展望

目前,我國民俗旅遊研究的整體水平不高,深度不夠但發展勢頭較好,其處於起步探索時期,問題較多,需要我們進一步鑽研。面對目前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缺乏理論體系,達不到體系研究;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滯後於實踐;案例分析太簡化,分析問題不深入;不關注熱點問題,缺乏熱點問題間的思維鏈接;缺乏問題主觀性因素和客觀性因素的結合,把「人」本身問題放於次要地位;思路單一化,創新性少等等。當然,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在我們審視這些問題的同時也要思索我們的改進與提高步驟,那才是關鍵問題,近年來我們的研究也在逐步地進步,從不同的維度探討了民俗旅遊的熱點,並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拓寬思路,培養一種前衛的思維模式。我們拭目以待研究的進一步發展,這將成為旅遊經濟新一輪的亮點,同時也是一種挑戰。

『伍』 關於旅遊論文怎麼

中國旅遊消費研究進展及其主攻方向
一、旅遊消費的早期研究工作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旅遊消費的專門研究較為少見,主要的工作是附帶在相關專題或系統研究中進行的。從國外100 余年的旅遊研究史來看,尚未找到專門系統研究旅遊消費的著作。從近期研究動態來看,也未將注意力擺在旅遊消費的系統研究上來。從國內的旅遊科學研究情況來看,旅遊消費的系統研究已經起步,但從嚴格意義上來看,相關學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遊消費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從兩條線索中追溯:一是從消費經濟學的角度,二是從旅遊科學研究中附帶或從其他相鄰科學角度所從事的專題研究。

1.從消費經濟研究中產生的旅遊消費研究成果

從消費經濟角度探討旅遊消費問題,在我國是尹世傑教授最先敏銳地感覺其意義,並率先倡導的。還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傑教授就指導研究生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同時他也認為董輔@①較早就具有旅遊消費經濟思想,主要是旅遊資源價值問題和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問題的研究。實質上,在80年代就有從基本理論研究入手進行探討的,如龔曉寬、宋維真的研究,但是總的說來未形成體系,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主要從消費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遊消費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費經濟》雜志社首先發起的消費文化的討論中,就出現了許多觀點,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遊消費的研究,如尹世傑教授認為消費文化包括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人們精心創造的實物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產品,以及富有創造性的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費行為;周淑蓮等則認為與旅遊密切相關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等是消費文化在消費品上的表現,風俗、風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費方式上的表現。這些認識,與國內國外旅遊文化研究的范疇有十分類似之處,當然,也是各有側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費文化對旅遊文化的較細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對生態旅遊消費的研究;近年來興起的閑暇消費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遊消費問題,如曹茉莉的工作;從旅遊消費的分析入手進行部分預測的研究工作也有開端,如池進的工作。

2.從旅遊科學進行的旅遊消費研究的成果

從旅遊科學的角度研究旅遊消費現象,已有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旅遊消費供給與旅遊消費需求的研究。旅遊消費供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遊地的規劃和區域旅遊開發兩個方面,可以說近20年來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是最豐富多彩的,僅90年代以來從地理學角度進行的研究,相關論文就多達千餘篇,論著和教材達30餘部。據統計分析,1980 ~1993年旅遊地理論文的63.6%為旅遊資源與區域開發內容。 旅遊供給的研究有過以國內國外兩種對象的研究,面向國外旅遊市場的研究,如謝彥君的工作;面向國內的研究又有兩類,一類是傳統的和旅遊資源非常優越的旅遊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主要的;另一類是旅遊資源不是很優越的旅遊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一個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領域,如許春曉的系列研究。從旅遊科學角度研究旅遊消費需求的專題論文較為缺乏,謝彥君作過國際旅遊市場對中國旅遊消費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遊經濟學中的旅遊消費研究以及旅遊市場研究等領域,就是為了揭示這一類問題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亞菲在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將旅遊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特徵研究推向地域空間,將旅遊地與旅遊市場的空間組織模式及動態平衡關系揭示了出來,並以大城市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遊供需關系。

②旅遊消費力與旅遊消費關系的研究。關於旅遊消費力的研究,國內一般用人均GNP水平與旅遊消費關系來探討, 並已成為一個經典範式。許春曉提出「四力詮釋」(資源吸力、城市擠力、收入動力、時間助力)觀點,細分了形成機制;旅遊消費力的實證研究,往往與其它研究夾在一起進行,常見於其它標題下的論文之中。對於旅遊消費關系的研究,近年來成為熱點,一方面,繼續對旅遊消費的正面影響給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陸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對旅遊消費的負面影響,旅遊開發對旅遊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沖擊的研究,這一課題近年來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華等的工作。

③關於旅遊消費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遊消費的行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陳傳康教授指導的碩士生研究課題,之後又有許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吳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導的陸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遊消費組織形式的研究,目前對團隊和散客兩種形式都有較多的研究。現代旅遊業最初的旅遊消費都是力圖通過團隊形式去組織的,進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團隊組織上,有一批成果,如閻綱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遊消費觀念明顯的變化,散客市場迅速擴大,研究工作隨之出現,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開始了自助式旅遊的研究。

④旅遊消費水平和旅遊消費效果的研究。旅遊消費水平高低的研究,確實是一個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領域,目前的工作還停留在旅遊消費的人均花費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這些工作也較為分散,可見於旅遊開發的現狀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劉德謙的工作;當然,對旅遊消費群的擴大速度及其旅遊消費總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對旅遊業發展的預測性研究工作中見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蘇敬之和石建國的研究。關於旅遊產品的精細化以適應提高了的旅遊消費水平的研究,有兩方面工作比較突出:一方面從旅遊地的形象定位角度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如陳傳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另一方面,對旅遊產品加工和包裝的研究,如馬永立和王曉雲的工作。關於旅遊消費中審美情趣高尚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研究,近年來雖有人涉足,如陳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見,是一個應加強的研究方向。關於旅遊消費效果優化的研究,集中於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戰略研究,如謝彥君、沈兵等的工作;對於旅遊地開發後各種關系的調查及其協調途徑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遊消費結構的研究。旅遊消費結構研究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旅遊消費結構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有旅遊消費的類型劃分和層次認定,如陳傳康的工作;旅遊消費結構的形成機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還有旅遊消費結構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衛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遊消費結構的實證研究和發展趨勢研究,專門研究較為少見,多夾於旅遊市場分析和區域旅遊開發的有關文章中,如陳傳康的許多區域旅遊開發研究就涉及這類工作。

二、旅遊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鑒於旅遊業迅速發展和旅遊消費研究的現狀,1997年6月, 在尹世傑教授的倡導下,由《消費經濟》編輯部和湖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湖南師范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首次旅遊消費學術研討會,會議收到了30餘篇論文(主要論文由《消費經濟》陸續發表),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及湖南省社會科學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遊局也派了代表,會議匯集了旅遊管理職能部門的主管領導、旅遊實業家和經濟、哲學、旅遊、地理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大會的主要論文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反映著旅遊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1.旅遊消費基本理論問題的討論

以尹世傑教授《略論旅遊消費》的發言為主線,就旅遊消費的作用、當前我國旅遊消費的主要問題、如何提高旅遊消費質量等進行了具體的討論,同時引發了旅遊消費概念、對象、內容的討論,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對旅遊消費的初步定義,並劃分了旅遊消費的幾種類型,其餘專家也各持己見,因沒有這方面的專題論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對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遊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的說法;翟輔東教授《旅遊消費問題淺議》的發言,對旅遊消費形成條件、特點、存在問題及引導途徑進行了論述,研究生黃芳《淺析旅遊消費有關特點》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些理論問題的討論特別熱烈,在以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旅遊消費作用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人的發展有很大作用,贊同其具有經濟性、閑暇性、異地性、文化性;旅遊消費問題有基礎設施、環境污染、軟環境落後、產品類型少等;旅遊消費質量的提高途徑要針對問題採取措施,特別強調了服務質量和旅遊消費者素質提高兩方面的作用。

2.關於旅遊消費趨勢的討論

以許春曉《香港回歸與湖南旅遊消費趨勢》的發言為引子,對香港回歸後湖南旅遊消費趨勢,湖南旅遊發展的新機遇及其旅遊消費趨勢下的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旅遊消費趨勢問題,引起了觀光旅遊的命運、旅遊消費熱點演替問題的深層次探討;討論後基本同意旅遊消費趨勢為旅遊消費供給和旅遊消費需求開始轉型並漸漸趨向平衡,旅遊消費力增強且旅遊消費關系進一步改善,旅遊消費模式將現代化並且旅遊消費內涵化將明顯,旅遊消費水平提高而且旅遊消費效果將優化,旅遊消費結構將變化,具體是觀光旅遊形式、自然風光旅遊產品消費份額將下降,商務、度假、生態等旅遊形式和文化旅遊消費份額將上升,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觀光旅遊還將佔大份額,自然風光旅遊產品還是主體。梁琦通過對中國國際貿易中旅遊業份額的增長趨勢的分析,談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趨勢。

3.關於旅遊消費和文化消費問題的討論

以趙學增教授《旅遊與文化消費》的發言為主線,認為旅遊是文化消費的基礎形式之一,旅遊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並就旅遊的文化內涵和特徵作了深刻論述,認為其有復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復歸、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徵;鄭炎博士等也就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4.關於旅遊消費與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

以曾坤生《生態旅遊消費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言為代表,既強調旅遊本身的發展,也強調旅遊資源的保護,認為生態旅遊的發展為中西部發展提供了機遇,區域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陸』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

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越來越多的旅遊城市提出將旅遊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僅供參考!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篇一

對做好旅遊管理的探討

摘要: 如何做好旅遊管理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旅遊人文資源開發以及應對旅遊危機管理兩方面闡述了旅遊管理的思想。

1旅遊管理要加強在人文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建議

1.1 促進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統一自然資源不管多麼美麗,沒有人的參與就失去意義,沒有人文的氛圍就失去了顏色。以杭州西湖為例,是我國獨有兼具美麗的湖光山色和悠久歷史文化韻味的景區,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豐富。既有家喻戶曉的白蛇娘子傳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佳句。這些資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西湖旅遊區的各個景點,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這一旅遊資源。遊客在遊山玩水之間,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歷史和典故,同樣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藝術團體在西湖景區表演西湖文化的傳統民俗節目,巧妙的將文化資源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使得遊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實現西湖景區的人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護西湖資源,對西湖的生態、水質、衛生狀況加強保護和監督。

1.2 努力發掘人文歷史旅遊資源我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眾多的文化資源,像龍舟賽、元宵燈會、清明踏青、五月花會、八月觀潮、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十月廟會等民俗活動,開發利用條件極其優越。要充分利用這些民俗文化,重點打民俗旅遊,這樣不僅可以為當地的旅遊產業帶來巨大的收入,也會對當地的城市發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質,完善旅遊設施文化旅遊具有文化傳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強宣傳作用,旅遊就像一張名片,在帶給遊客旅遊資源享受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形象進行了宣傳。從事旅遊資源服務的人員素質對旅遊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在旅遊景點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設施對旅遊地形象也有重要影響。好的人文素質、禮貌切近的服務態度會對旅遊者帶來很大正面的影響,會提高遊客對旅遊滿意度,進而對整個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遊設施的完善程度也會對遊客帶來不同的感覺,遊客在旅遊時一般比較放鬆,一些人性化的設施會讓他們感覺很親切,一些帶有遊客可認知的語言無疑會增加親近感。

1.4 優化資源配置,改進旅遊經營策略和其他產業一樣,人文旅遊產業的開發、經營等需要進行細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業開發的是有形產品,而人文旅遊產業開發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產品,產品的質量通過旅遊群體的滿意程度體現。開發怎樣的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規劃使得資源配置優化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旅遊產品經營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過對人文旅遊產業的科學研究實現。目前,我國很多旅遊景點在人文旅遊開發方面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①通過加強在人文旅遊產業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更加成功,則可以大大減小旅遊資源開發方面的風險;②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值得關注,不同的旅遊資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遊者,使得運行成本降低,產業收益增加,這些方面也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③人文旅遊產業的經營策略非常值得研究,並非景點門票價格定得越高,旅遊產業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遊景點採用聯合消費還是單項消費更好也需要根據消費者的旅遊消費心理和旅遊景點的具體情況確定。

2加強旅遊危機管理的措施

旅遊業是一個相對脆弱的行業,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決定了她的觸角極大地延伸到其他各個行業領域,使得外界瞬息的變故都牽動著整個旅遊行業敏感的神經。旅遊危機已成為世界許多地區的旅遊業上空的陰雲,良好的危機管理成為旅遊業——這個應優先考慮快樂和關照產業的急迫需要。

2.1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一種競爭意識、超前意識、鞭策意識,也是一種凝聚劑。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在感覺危機、認識危機的前提下,經常地、系統地講形勢、講問題,使員工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和與企業共同承擔危機與風險的主人翁責任感。居民與旅遊者要強化安全意識,強調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確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種增收途徑。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應是政府危機管理的核心和重點,作為旅遊地區政府應首先樹立危機意識,加強旅遊危機戰略性研究,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和爆發或將其及早制止於萌芽狀態。

2.2 建立預警機制,實施預防管理在建立旅遊災害預警機制方面已經達成普遍共識。所謂"旅遊預警制度",主要是有關部門在國內外發生疫情、戰爭、社會問題、自然災害等影響旅遊的事件,予以發布並警示,從而有利於旅行社和遊人預見問題,並主動採取積極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應付旅遊危機的應急機制旅遊危機爆發後,最緊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應機制,盡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災害、事故發生後,在第一時間實施有效搶救,減少人員傷亡;在疫情發生時,防止疫情擴散;在治安事件發生後,盡快偵破案件,懲治違法分子,保護受害人,處理善後事宜。因為自然災害導致旅遊地暫時不能接待旅遊者,及時告知旅遊者,減少旅遊者的期待成本和預期心理,有利當地旅遊市場的恢復。

2.4 旅遊危機過後盡快採取措施復甦旅遊業首先,旅遊危機過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促銷活動。其次,要利用媒體重樹區域旅遊形象。旅遊危機之後,要盡快挖掘正面報道的價值,予以針對性的促銷。第三,做好事件旅遊營銷,加大市場對旅遊地的關注。

總之,當組織或個人面對危機時,應當把社會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時反應、控制、補救、總結,並有意識地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因勢利導,借題發揮,將損失減小到最少。旅遊行業是很脆弱,但不經磨練、不經危機,這個行業永遠都是脆弱的。作為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努力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本部門以及整個行業危機管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如東.政府在旅遊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創新[D].同濟大學,2006,(08).

[2]牛江.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的利益相關者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07,(03).

[3]王詠.遺產旅遊地管理體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05).

[4]張志娟.中國傳統文化與旅遊管理[D].廈門大學,2001.

[5]烏傑.淺談旅遊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策略[J].科技資訊,2008,(01).

[6]陳景翊,姜春紅.中國旅遊業危機管理對策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篇二

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亞市是我國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代表城市,總體發展水平在我國處於領先地位。本文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主要驅動因子,對我國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三亞市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擁有土地面積1919.6平方千米。三亞市是中國熱帶濱海旅遊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在境內長達209千米,每岸線上,密布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公園、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遊區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不僅具備現代國際旅遊五大要素——陽光、海水、沙灘、綠色植被、潔凈空氣,而且還擁有河流、港口、溫泉、岩洞、田園、熱帶動植物、民族風情等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作為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相互滲透融合產生的新興產業,旅遊房地產目前在中國越來越得到重視,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而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發展不僅走在全國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遊房地產發展與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島市、蘇瓊瓊(2006)以杭州市、程敘(2008)以重慶市、謝志林(2008)以南寧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東省海濱城市為例對旅遊房地產項目開發及市場發展狀況等進行了研究。而有關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方面,劉艷紅(2004)認為經濟增長(內因)和經濟全球化(外因)共同促進了旅遊房地產發展。胡浩(2005)認為休閑時間增加、政府大力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居住職能變化、商業服務業發展等條件促進了旅遊房地產項目開發。從文獻綜述看,並沒有學者對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發展狀況做過研究,也沒有專門對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進行研究,方法也局限於簡單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統計學當中的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因子,建立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子逐步回歸方程,並分析各驅動因子間的關系及其作用,為該市旅遊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同時也尋求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共性。

1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現狀特徵

自從1996年三亞市在亞龍灣成功舉行中國度假休閑游開幕式,凱萊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後來幾十個大型旅遊項目相繼投建,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現階段三亞市的房地產銷售主要為旅遊房地產,其發展呈現以下特徵:

(1)產品特徵:旅遊房地產產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別墅和產權式酒店為主,作為島外客戶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佔比例較高。

(2)產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觀的區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資源。目前正在開發海景沿線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

(3)置業人群:有調查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購房者來自於島外,這一群體佔到了三亞市總體樓盤客戶的90%以上.並且大多為二次甚至多次置業者,集中來源於“兩區都”,即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東北高寒地區和首都北京。

2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的量化分析

2.1指標選取和數據標准化

本文通過對《三亞年鑒》中社會經濟、城市發展、旅遊業以及房地產業等方面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選取了第三產業主導性X1、對外貿易商品進出口總值X2、全社會貸款余額X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4、旅遊總收入X5、接待過夜旅遊者人數X6、社會旅客周轉量X7、實有客房數X8、文教衛科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X10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Y等11個指標變數進行分析,其中指標Y代表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由於不同的自變數Xi,它們的取值范圍和單位都不相同,為了在無量綱影響下進行計算,利用SPSS.18統計軟體對三亞市2000—2006年X1~X10和Y進行標准化處理,結果見上頁表1。

2.2基於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過SPSS.18統計軟體對標准化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得到相關系數矩陣,見表2。可見變數之間的相關系數大都在0.5以上,所選取的10個變數之間相關性較高,可以提取綜合指標。而從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這些變數的信息丟失較少,都能被因子解釋,因此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從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中可知第一個因子的特徵根為6.918,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69.181%;第二個因子的特徵根為1.198,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11.981%;第三個因子的特徵根為1024,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10.244%。前三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1.406%,能夠包含大部分變數的信息,故選取三個主要因子,見表3。

表3顯示的是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變數的信息,包含對外貿易、金融、物價、旅遊業等方面,因此可命名為“城市經濟和旅遊發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變數的信息,可命名為“城市公共事業發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變了的信息,可命名為“城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因子。根據因子得分的系數矩陣,可以寫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數:

F1=-0.088X1+0.135X2+0.160X3+0.167X4+0.158X5+0.133X6+0.158X7+0.123X8-0.044X9+0.033X10

F2=-0.028X1+0.029X2-0.089X3-0.061X4-0.144X5+0.041X6+0.002X7+0.128X8+0.682X9-0.565X10

F3=0.909X1+0.058X2-0.076X3-0.130X4-0.025X5+0.063X6-0.107X7+0.069X8-0.206X9-0.216X10

2.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對多個指標變數的降維處理,並不能解釋各因子的影響作用,因此還需要對各因子和因變數Y之間的關系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根據表4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A+0.991F1+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數項為A,值為4.109E-18,偏回歸系數B1為70.991,B3為0.130,經T檢驗,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於0.001,按給定的顯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顯著意義。

從表達式可以看出:F1對因變數Y的影響遠遠大於F3,就是說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主要是受F1(城市經濟和旅遊發展水平)直接驅動影響。而F3涵蓋了城市除農業、工業和建築業以外的其他產業的發展水平信息,對旅遊房地產的發展起到支持作用,驅動力明顯不如F1大。具體到城市科教文衛、交通等公共事業的發展水平因子F2,由於主要服務於三亞本地居民而對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不明顯,被剔除在驅動力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之外,這也與三亞旅遊房地產的主要消費群體來自市外的情況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對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的量化分析,還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為增加財政收益,對旅遊房地產業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促進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第二,居住理念與消費文化的轉變也促進了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第三,大量閑余資本的炒房投機行為已經成為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

3結論

依託於獨特旅遊環境和較大的國際知名度,)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其所體現出來的特徵具有城市旅遊房地產的典型意義。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三亞市旅遊業發展水平以及城市綜合經濟水平,旅遊業和綜合經濟水平越高,對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旅遊房地產的發展業起到一定的輔助驅動作用。

——城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除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與民間資本的投資推動之外,最根本的驅動因素是城市旅遊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遊素質,發展城市旅遊經濟,發揮旅遊產業關聯帶動作用是城市旅遊房地產良好發展的先決條件。

『柒』 關於旅遊心理學研究的論文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遊業在不斷的發展,由此而引起了旅遊心理學的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旅遊心理學的論文,供慧陵大家參考。

旅遊心理學的論文篇一:《朝聖旅遊的心理學原理》

關鍵詞:宗教旅遊;朝聖;旅遊起源;通過儀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遊人類學研究中,有的學者認為旅遊起源於宗教朝聖;有的學者認為旅遊是一種“人生儀式”;還有的學者認為旅遊是一種“神聖旅程”;有的學者則提出了“旅遊是一種現代朝聖”的觀點等。可以肯定的說,宗教旅遊是人類最早的旅遊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類精神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而宗教旅遊更給旅遊者的旅遊目的帶上一種神聖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過就朝聖與旅遊之間的關系探究,找到它們之間一些共通的內在意涵並了解朝聖的心理學原理。

關於旅遊的起源,目前國內外旅遊學界尚存異議,但有一點已成共識,那就是,旅遊行為的產生是人們擁有足夠閑暇時間、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遊動機的結果。根據艾斯特定義,旅遊是人們出於移民和就職以外的其他原因離開自己的常住地前往異國他鄉的旅行和逗留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2]。

而朝聖,顧名思義,就是指宗教信徒去聖地朝拜,是一種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為了在某地求得某種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義務,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類學家埃里克·科恩曾說過:“宗教朝聖是祖先活動的一部分,也是當代旅遊的起源。”[3]

一. 朝聖與旅遊,人類別樣的生活方式

朝聖是人類自古的一種生活方式,而旅遊是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聖與旅遊有著某些共通的特徵。出於對神靈的虔誠與敬畏,朝聖者往往都忌諱自己平日隨意的言行冒犯神靈的神聖與尊嚴,從而招致來世的因緣果報,由此,總是表現出許多眾所周知的與日常生活相異的神秘特徵。類似的,納爾遜·格雷本在《旅遊人類學》一文中指出“倒換生活體驗的需要”是一種“全人類普遍存在的需要”[4],從旅遊心理學角度來看,旅遊便正是一種尋求不斷擴展,不斷更新的,能給人以新鮮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時的思想和行為也與平時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甚至相對性,由此,一貫省吃儉用的遊客往往也出手闊綽,平時嚴謹勤勉的旅遊者也難免懶散放縱等等。

二. 朝聖與旅遊,人生歷程的“通過儀式”

在人類學家看來,朝聖和旅遊與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晉升、死亡巧困等事件一樣,都可以看作是前寬戚生命歷程中的通過儀式,是人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的儀式性事件,都有著一個三段式的儀式程序結構:1.分離:離家出行;2.過渡:朝聖與旅遊過程;3.交融:回歸生活。

朝聖與旅遊作為人生歷程中的“通過儀式”,是主體從“世俗”步入“神聖”的里程碑。朝聖與旅遊作為人生歷程中的“通過儀式”,是主體從“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國階梯。朝聖與旅遊作為人生歷程中的“通過儀式”,是主體從“原我”邁向“新我”的加油驛站[5]。宗教儀式將世界一分為二:“神聖”世界與“世俗”世界。對朝聖者而言,朝聖者經過精心准備,一旦離開故地,也就擺脫了以往“世俗”世界裡的身份與牽掛,他們通過這個儀式,與熟悉的日常生活分離,離家到遠方尋找聖跡,在此期間經歷考驗,然後以新的面貌返回故鄉。在旅遊的過程中,旅遊者離開自己慣常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也就相應地脫離了其在世俗社會里原有的社會關系以及行為規范,進入一個全新的、與朝聖者類似的“神聖”時空。此時,旅遊者之間無所謂高低、貴賤、貧富,平等單純地交往,共同感受朝聖者般“神聖”的旅遊情感體驗。心理學角度,他們擁有共通的願望和經歷。

對於朝聖者而言,信徒希望通過自己的虔誠與艱辛,得到神靈的寬恕與庇佑,完成自我升華,這是聖徒們永生不變的宗教情懷。信徒朝聖意在追求“我者”與“他者”之間的一種“象徵性真實”。對於旅遊而言,“我者”即旅遊者,“他者”即東道主。在旅遊的過程中,人們沉浸在東道主的“異文化”中,品當地美食、住當地民居、著當地服裝、說當地方言、唱當地民歌、與當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諸多憂慮與煩惱,在東道主的“他者”世界中,盡情享受異地風光與異域風情,與此同時,也感受真實的自我以及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真實關系,這也許正是旅遊的“神聖”魅力。

通過朝聖的儀式性過程,朝聖者從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過渡到朝聖過程中的非凡“聖我”以及朝聖回歸之後的再造“新我”。而旅遊更為大眾化,尋常化,旅遊者拋棄原我,在旅遊中體驗心靈的愉悅,經過一番充電和改造之後回來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會。

三. 朝聖與旅遊,人類精神文化的家園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後工業現代社會,帶給人們剛性的感覺,可以說,旅遊就是現代人為滿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聖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價值的一種心靈休閑活動。激烈的市場競爭,復雜的人際關系,現代人渴望知識、友誼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與幸福感,希望藉助旅遊來尋求不同的經歷和體驗,從而不斷豐富、改變、創造自己的精神素質,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和精神價值。現代旅遊者的這種多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導致了旅遊動機和旅遊本質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遊與朝聖一樣,有著精神文化的動機與本質。

現代遊客被旅遊目的地“聖地中心”的獨特文化所吸引,遊客就像歷代朝聖旅行中的“香客”,旅遊也就同朝聖一樣,虔誠的為了尋求一種解脫,求補償,尋求新鮮感、親切感、自豪感的滿足,抵達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個個“聖地天堂”。旅遊與朝聖一樣,體現著精神文化的信仰與信念追求。眾多的事實表明,在旅遊過程中,現代遊客在追求旅遊娛樂意義的同時,更多地是追求旅遊的精神文化內涵,旅遊是一種新形式的現代精神文化“朝聖”。

從外在形態看,朝聖與旅遊都是人類有異於日常生活的另類“生活方式”;從象徵結構看,朝聖與旅遊都是人生歷程中的“通過儀式”;從內涵意象看,朝聖與旅遊都是人類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園”。在旅遊心理學看來,所謂“朝聖”是指為了獲得精神價值,或精神康復,或純粹表現為一種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動,而實現這種活動的過程就具有人生“通過儀式”的完整程序與意義。旅遊是一種相對世俗的神聖旅程,也具有人生“通過儀式”的完整程序與意義,也是為了達到帶有某種精神文化意義上的目標和符號追求,進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與精神上的升華。“朝聖”是一種宗教意義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遊是一種現代的精神文化“朝聖”。

綜上所述,在漫長的人類發展歷程中,宗教旅遊,進而可以說朝聖旅遊,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並蘊藏著人類永恆的追求。現代旅遊與朝聖一樣,有著精神的補償與升華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學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義,詮釋了現代人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資料來源:《旅遊心理學導論》第四章旅遊者的表層心理—消費心理呂勤著重慶大學出版社.

[2]資料來源:《旅遊學概論》第47頁第二章旅遊的概念,性質和特點李天元著南開大學出版社.

[3]資料來源:張曉萍.“旅遊是一種現代朝聖”芻議[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4):91.

[4]資料來源:劉麗軍,鄧俊.原創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臘神話中的體現[J].求索,2007,(8):89.

[5]資料來源:《旅遊人類學》彭兆榮著民族出版社.

旅遊心理學的論文篇二:《從景區旅遊者心理需求談旅遊投訴》

【摘 要】旅遊景區作為旅遊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其發展過程中,開始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與遊客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旅遊投訴問題日益增多。針對此種情況, 文章 嘗試從旅遊者在景區游覽時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遊者投訴的原因和問題,提出景區在處理投訴時應改變以往 “怕投訴”的心理,正確看待遊客投訴。

【關鍵詞】旅遊者;景區;旅遊投訴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作為旅遊業核心要素的旅遊景區,在其為旅遊者提供接待服務的過程中,開始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與遊客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 熱點 旅遊景區,旅遊投訴問題日益增多。針對此種情況,本文嘗試從旅遊者在景區游覽時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遊者投訴的原因和內容,提出景區在處理投訴時應改變以往 “怕投訴”的心理,正確看待遊客投訴。

一、景區旅遊者心理需求分析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者在景區游覽參觀中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但 總結 起來,常見的無非以下三種。

(一)求安全心理

旅遊者外出旅遊,大都有求新、求異心理,故其選擇游覽參觀的景區對他們來說肯定大都是從未去過的、陌生的旅遊景區。旅遊者進入景區游覽,因人生地疏,極易產生茫然、惶恐和不安全感, 言行舉止 處處體現出戒備、拘謹的心理。總而言之,遊客在景區游覽的整過程中始終有一種不安全心理,害怕發生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和財產安全。這種求安全的心理在旅遊者剛進入景區的短時間內表現的尤為明顯。

(二)求尊重心理

旅遊者外出旅遊,求尊重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心理。旅遊者在景區的整個游覽過程中,大多抱有“我花錢,你就必須為我提供優質服務”的想法,所以旅遊者在旅遊的過程中一旦對景區為其提供的服務不滿意時,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怠慢,沒得到應有的尊重,就可能引起投訴。期望通過投訴,得到補償或重新獲得應有的尊重。

(三)求全心理

旅遊者在景區旅遊的時候,對自己的角色十分清晰,大都有“花錢買享受,不是買罪受”的心理,所以他們旅遊的過程中,總是期望享受到平時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務,再加上出行之前受景區 廣告 宣傳的影響,認為所游覽的旅遊景區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從而對景區的一切產生過高的期望,出現求全心理。在這種心理影響下,就會對景區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受騙、不平心理,有時候會使他們通過投訴來發泄心理的怨氣和不滿,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景區旅遊者投訴的原因分析

旅遊者在景區游覽的時候,可能引發其投訴的原因有很多,有景區接待服務方面的,也有旅遊者自身方面的,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景區廣告與事實不符

一些旅遊景區為組織招徠旅遊者,在進行廣告宣傳的時候,標榜誇大景區事實,向遊客傳遞不真實信息,欺騙旅遊者。如:一些景區對外發布門票優惠的信息,但不標明門票包含的項目及優惠條件,誤導旅遊者,等旅遊者到景區的時候,才發現有諸多的優惠條件;景區產品質價不符等

(二)景區工作人員素質低下,處事 方法 簡單

由於旅遊景區對從業人員要求門檻比較低,景區從事一線服務工作的人員大多為中專及以下學歷,整體受 教育 程度較低,素質不高,且無優質服務的意識。在為旅遊者提供接待服務的過程中,服務不規范,處事方法簡單粗暴,如,不能正確理解旅遊者需求,向旅遊者索要服務小費等。

(三)旅遊者的期望值越來越高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遊者外出旅遊的頻率日益加快,旅遊 經驗 也越來越豐富。大多旅遊者見多識廣,對旅遊景區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但是一些旅遊景區,尤其是一些熱點景區,在旅遊旺季的時候,產品和服務供不應求,導致質量降低,使得旅遊者的滿意度下降,產生投訴。

(四)旅遊者消費不理性

旅遊者在出遊之前消費心理不成熟,不夠理性,一味追求旅遊產品的超低價,致使各旅遊景區為爭搶客源,採取不正當的削價競爭,從而導致旅遊者到達景區游覽參觀時,所消費的產品和服務無法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最終導致旅遊投訴的產生。

三、旅遊者投訴的主要內容分析

(一)景區服務人員工作不認真,服務態度差

景區服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不負責任,不尊重旅遊者,服務態度太差,服務技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不注意個人修養,溝通能力差。

2. 接待態度不熱情、不主動,不回答遊客的問詢,或回答時不耐煩、不耐煩、敷衍了事或出言不遜,挖苦、辱罵遊客。

3. 動作粗魯,拿物品給遊客時,用“扔”或“丟”的方式。

4. 不注重清潔衛生。景區的有些服務人員衛生習慣不好,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工作服骯臟不堪,衣冠不整,尤其夏天時候,不扣紐扣;景區環境清潔工作敷衍了事,衛生間臟亂不堪等。

(二)景區產品質價不符、收費不明

旅遊景區的服務人員沒有為旅遊者提供質價相符的旅遊產品或服務,廣告宣傳與實際產品相差甚遠;景區的一些項目收費價格虛高或收費項目不明,不按承諾給予優惠等。

(三)景區的配套設施設備不到位,旅遊環境混亂

一些旅遊景區存在嚴重的配套設施設備不到位的情況,如衛生間、垃圾桶設置距離間隔太遠;景區標示牌不完善,引導標志不明顯等;住宿設施檔次太低,設備陳舊等。

景區內部或周邊衛生環境較差,垃圾遍地;景區內或周邊“黑導”“野導”瘋狂拉客宰客等,旅遊安全隱患較多。

四、正確看待旅遊投訴

(一)旅遊投訴的類型及其影響

旅遊投訴一般分為顯性投訴和隱性投訴兩類。顯性投訴是指旅遊者通過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有關部門反映的投訴,這類投訴是目前旅遊景區最常見的投訴,可以通過具體的 措施 或手段去進行處理,最終消除遊客的不滿。

隱性投訴是指旅遊者對旅遊景區或服務有不滿時,沒有向任何相關部門提出投訴,而是以“用腳投票”的方式來表現不滿,具體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響他人不再光顧該景區。對景區來說,隱性投訴的危害是要遠遠大於顯性投訴的。因為旅遊者的不滿景區不知道,也就無從處理。這些旅遊者會通過自己的“口碑”宣傳,傳播景區的負面形象,導致景區形象受損,同時流失大量客源。目前,絕大多數旅遊景區沒有處理隱性投訴的意識。

(二)正確看待旅遊投訴

對大多數旅遊景區來說,旅遊投訴往往是其最害怕發生的事情。處理投訴也因此變成了景區工作人員最不願面對的一項工作,尤其是對熱點旅遊景區來說,更是如此。實際上,任何旅遊景區都希望向旅遊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但是在工作中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或誤解而引起旅遊者的投訴。投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看待投訴,不能及時處理投訴。

旅遊投訴可以使景區管理者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疏忽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正,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從而提高景區的服務質量;旅遊投訴是景區建立旅遊者對其忠誠的契機,旅遊景區可以通過對旅遊者投訴的圓滿解決,提高遊客的滿意度,從而提高其對景區的忠誠度。

參考文獻

[1] 彭淑清.景區服務與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

[2] 李良.旅遊心理學[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3] 郭琰,王會戰.旅遊景區服務與管理[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旅 游心 理 學的論 文”

閱讀全文

與旅遊研究方法和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方法可以瘦10斤 瀏覽:913
卡孕栓的使用方法 瀏覽:517
腦幻聽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203
5年級數學小數點簡便方法 瀏覽:41
有關科學研究方法 瀏覽:439
訓練打狗最好的方法 瀏覽:512
快速睡覺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64
如何去角質比較簡單的方法 瀏覽:800
半歲孩子漏斗胸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424
156x11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205
解肥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71
仙人劍扦插方法視頻 瀏覽:680
嬰兒床的使用方法 瀏覽:938
冰水敷頭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92
干瑪卡泡酒的正確方法 瀏覽:547
外幣現金換人民幣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74
華為手機小按鍵設置方法 瀏覽:314
大專生學電腦的方法 瀏覽:129
北京哪裡治療附件炎最好方法 瀏覽:205
快速變s腰的方法視頻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