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國外職業院校教學方法

國外職業院校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6 00:49:46

① 職業教育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常用的教學方法四步教學法、引導提示法、可視化教學、關鍵詞卡片法、觀點站位法。

1、四步教學法

四步教學法以對某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作為主要的教學目的,它由講解、示範、模仿、練習四個教學步驟組成。在四步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採用提示型的教學方式講授教學內容。

2、引導提示法

引導提示法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教學最終目標的能力本位教學法。其教學過程分為收集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檢驗、評價六個行為步驟。引導提示法實際上是一種由教師來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探究的教學法,多採用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樣式。

5、觀點站位法

教師把需要學生理解的概念、觀點、方法等設計為有三個不同答案的選擇題(例如是,否,不確定),讓學生做出選擇。

然後讓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別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這樣就形成了三個組。然後教師到有問題的二個組去,聽取他們選擇此觀點的理由。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訓練學生用口語論證自己觀點的能力;提高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② 職業教育有什麼好的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質量涉及「教育理念、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和學員管理」等諸多方面。教學方法是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與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和諧、統一。職業教育也不例外。

一、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現狀
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僅20多年的歷史。大多職業學校(院校)基本上從原有的中專、大專改名而成,仍沿用以往學歷教育體制,雖然一直在嘗試教育改革,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遠未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更難獲得用人單位、學生、學生家長的滿意。
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基本上與傳統教學方法相同,存在以下突出的弊病:
1.未「以學生為主體」,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
2.未「以能力為重點」,「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較為普遍,強調灌輸忽視交流,雖然灌輸了一些知識,但學生能力增長幅度小、增長速度慢。顯然不能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是生產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才是生產力」的步伐。
3.未「以內因為驅動」,強調外因忽視內因,強調制約忽視創新,既違背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基本規律,也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
顯然,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職業教育的對象特點
職業教育的教育對象培養的目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方向性,從教育對象的特點、職業的特點、專業的特點、學生參與程度等因素入手,從培養的目標出發,是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標准。選擇的教學方法必須首先考慮教育對象,職業學校教育對象的構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別是相當一部分學生自律性差,學習習慣不好,但思維靈活,參與性強。通過教育培養,使其一般都能具備比較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比較專業的職業工作能力和較強的操作能力,具有比較高的綜合素質,滿足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職業學校的教師需要有意識的經常的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項目實施的全部過程,需要採取一些恰當、適合職業教育對象特點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使職業教育學習的課堂更為生動、活躍,教學的效果更為顯著,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的教學目的,達到使學生願學、會學、愛學、學好的效果。

三、推薦有效的教學方法
筆者總結長期高端IT職業培訓教育實踐經驗,並借鑒其它教育同行的文獻,推薦如下可有效運用於「技術技能、綜合素質、職場實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既可供教育機構參考,也可作為學生在選擇學校時的參考。
1、3W1H教學法:教師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時,詳細講解清楚:Why,為什麼要講解該知識點;What,該知識點是什麼;Where,該知識點用在何處;How,該知識點如何用。當學生明白了這4點後,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將知識點運用於實踐中的興趣,並通過實踐中的運用,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理解、運用,形成良性學習——實踐——學習循環。
2、示範指導教學法:利用現場直觀的模擬示範講解或通過CAI課件,為學生進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使學生通過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的現場環境感受,首先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理解知識概念、操作的原理和要點,使學生初步掌握操作程序、操作要領和方法。
3、模擬角色模擬表演法:教師圍繞某一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立直觀、真實的現場狀況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模擬企業的操作現場,模擬企業實際運行過程,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式控制制以達到教學目的。該教學方法特別適用於難以安排實習任務的實踐過程,利用模擬設施進行教學與操作訓練,且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由模仿到逐步創新的路子。教師應「以學生為本」,擔任好導演或場外指導的角色,而不總是當裁判員。
4、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中所需要的講述內容安排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在教師的嚴密組織指導下,通過鼓勵學生大膽的模擬演練,在愉悅寬松的場景訓練中達到教學目標。在實景模擬的狀態下,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實際操作的工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
5、游戲活動法:在專業教學課堂中如果能恰當的結合教學目的,設定一些可以讓學生參與的游戲方案,如能運用得當,就能有效的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能夠主動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專業課教學課堂變的更加豐富、生動、有趣、活潑。可是,教師在編制設計游戲的內容時,一定要針對教學的目標具體要求,更要適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可以在訓練學生的快速反應目標、聽說對話訓練目標、團結協調目標等教學目標方面著手設計游戲方案。
6、競賽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訓練目的,針對教學目的具體內容要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分別組合,進行情景訓練,充分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進行現場點評評比,對優秀者予以表揚和鼓勵。
7、正誤評判法:這是對專業技能操作課程所採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後,從技能規范標準的要求入手,讓學生做自己的評判員,可以是分組進行的,也可以用集體評判或個人評判的方式,結合統一的評判競賽標准組織實施。通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參與,掌握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對照技能規范標准,發現各自的缺點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同時也達到了使學生「學會」與「會學」的雙重目標。
8、探究法:課堂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場所,而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發現和討論,允許學生有闡述自己見解的空間。這樣,既激活教師的思想,又激活學生的思想,逐漸把學生培養成能夠獨立思考,學會主動獲取、主動發展,適應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
9、行為導向法:典型的教學方法是項目教學導向法,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實施某個項目,教師向學生講明項目的目的和要求,由學生自由分組、自由合作,小組成員共同團結協作完成,它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書本知識內容教育,擺脫書本、課堂的制約,教師將知識內容慣穿於項目之中,師生關系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協調、激勵、促進、輔導、全面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掌握程度,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都是處於積極主動參與的狀態,學生必須設法完成項目活動安排的內容,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灌輸,可以做到讓學生清晰每個環節的知識點,使他們開口說的清、動手做的對,又給了學生有充足的表現、探索、實踐活動的機會。
10、現場教學法:在生產現場直接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在工作現場的實習,學、練、做的有機結合,縮短了理論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環境間的生產應用距離,使教學更具有突出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1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引出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通過對典型案例有針對性的透徹分析、發散性的審理和討論,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結論,並引伸到其它相關問題的處理上,使教學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從而達到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12、主題情景演練法:教師在課堂上根據主題要求設定一個明確的情景任務,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就這一主題情景任務各自獨立或分組進行方案設計,制定工作計劃或解決方案,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它不但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和趣味性,也是一種具有創意性的教學方法。

③ 國外的職業教育是怎麼的一種流程

國外職業教育實訓模式的借鑒研究 - 碩士論文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950216507591.html

各國和地區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升級和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職業教育層次不斷上升,發展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這些國家和地區通過新設或院校升格,設立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大力發展高等技術教育,授予相應的技術教育學位,形成與普通高等教育並行發展的格局。目前,我國還只有中職、高職兩種層次的職業教育,最高層次還是專科,在「向上」邁進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國外先進經驗可借鑒。


日本

沿學歷體系多重路徑向上
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是產業驅動和社會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為了適應經濟復甦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日本產業界向當時的中央教育審議會提出設立高等職業學校的建議。
1962年,日本正式創辦高等職業學校,以培養中級技術人員為主要目標。高等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實施5年一貫制教育,最初設置的學科專業僅限於「工業」領域,以區別於門類多樣的短期大學。課程設置分文化課和專業教育課(工學、技術類),以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術為主,這是高職與四年制大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專業科目隨著年級增長逐漸增多,到了高年級甚至達到與大學工學院系相當的水平。從課時量來看,其5年期間的總課時量,遠遠超過普通高中與短期大學的總和,甚至稍多於大學工科學院專業課的總課時。
到2010年,日本全國共有高等職業學校58所,其中國立學校51所,在校生總數達到59542人,畢業生10126人。日本高等職業學校辦學規模不大,高等職業學校四、五年級在校生人數為21774人,僅佔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的0.6%,但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以下辦學特色:
1.學制靈活,設立多種學習路徑
高等職業學校的入學要求是初中畢業生,普通高中畢業生可插班編入高職四年級,高職三年級學生可參加四年制普通大學或兩年制短期大學的入學考試,也可在畢業後經過考試轉學升入大學本科三年級,如長岡、豐橋技術科學大學或國立大學工科學院。
2.為學生打通升學通道,職業教育層次不斷提升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高職畢業生可獲得「准學士」學位,升入同年在各校開設的相當於本科層次的「專科」繼續學習,專科畢業後可獲得與四年制大學相同的「學士」學位,擁有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教育資格。
1991年以後,升入高職專科以及四年制國立大學(三年級插班)的畢業生呈現穩步增長趨勢。據2011年《文部科學統計要覽》統計,2008年畢業生人數為10160人,有4306人升入高一級學校,占畢業生總數的42.38%。2010年國立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學率達到44.5%。
3.畢業生質量好就業率高
據2008年12月日本發布的《關於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咨詢報告》對不同規模企業關於高職畢業生工作表現的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超過70%的企業對高職學校畢業生表示「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反映了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的評價較高。與四年制普通大學畢業生相比,高職生在一線工作能力、專業知識掌握與運用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第三方評價機構對高職培養目標、學生服務體系和畢業生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高職畢業生對高職總體教育的滿意度高達90%。

英、法、澳

沿職業資格體系向上
開發現代資格框架是目前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成為許多國家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和推進終身學習的一個有效途徑。
這些國家都建立有比較或相當完備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所以能夠沿著職業證書體系向上延伸。英國2008年頒布的以學分制和資格單元化的「資格與學分框架」(QCF)是一個職業資格框架,設有9個資格等級,包含8個資格等級和1個入門水平,主要涵蓋職業性資格證書,而普通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學歷證書則放置在單獨的「高等教育資格框架」 (FHEQ)之中,「資格與學分框架」最高等級是八級資格,相當於博士學位教育層次,從而構建了一個從最低級到最高級的完整的職業證書體系,這使得職業教育層次能夠沿著職業證書體系向上延伸。
法國目前正在實施的5級「國家資格框架」也是一個職業性資格框架,覆蓋各級各類職業性或專業定向資格,最高等級是一級,相當於博士學位層次,對應於「歐洲資格框架」的最高等級第八級,2010年法國資格框架已完成與「歐洲資格框架」的對接。
澳大利亞的資格框架於1995年開始實施,是世界上較早開發資格框架的國家之一。早期的資格框架存在著部門框架分割、資格等級規定不明確、水平描述特徵不明顯等問題。2008年5月,澳大利亞成立了資格框架委員會,對資格框架進行改革和完善,將部門資格分割、溝通功能不明顯的分框架整合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體現層級性和彈性路徑的統一的總體框架,以順應現代資格框架世界發展趨勢。
澳大利亞資格框架里設置了15種資格類型,每一種資格類型都有資格類型描述,它是以知識、技能以及知識和技能運用三個維度表述的系列學習結果來建構的,描述了一個畢業生在一個資格類型結束點取得的學習結果。15種資格類型包括5種學歷證書和10種職業資格證書,形成了從一級證書到畢業生文憑的完整的、覆蓋多個學段的職業資格證書體系。
從層次上看,畢業生證書、職業性研究生證書、畢業生文憑和職業性研究生文憑四種證書介於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之間,就是說專科層次以上的職業技術教育證書向上延伸不是納入學歷證書體系,而是在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之內向上延伸。

印度

沿兩種體系並行向上
2009年,印度出台國家技能開發政策,提出到2022年培養5億技能型人才的戰略目標。2012年9月3日,印度發布《國家職業教育資格框架文件》,正式建立「國家職業教育資格框架」。
該框架是一個按照一系列知識和技能等級組織資格的描述性框架。這些等級以學習結果來定義,不管它們是通過正規、非正規還是非正式教育與培訓獲得的,都可以得到承認。資格由特定學習領域的職業標准組成。
正是這種全國整合的教育和能力本位技能框架在職業教育系統內部以及普通和職業教育之間提供了多重路徑,使一個學習等級與另一個高一等級聯系起來,使學習者能夠從教育、技能系統的任何起點進入到高一級學習。
「國家職業教育資格框架」的關鍵要素包括:(1)制定國家原則,提供可導致國際等值的職業教育;(2)建立職業教育、普通教育與就業市場間的多重入口和出口;(3)增加在職業教育系統內部的升學機會;(4)促進學生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轉換;(5)建立與產業的夥伴關系。
印度職業教育資格框架設立了12個資格等級,10個證書等級及兩個先前學習認可等級,資格等級將作為參照點,與職業資格證書等級、工人技術標准/專業技術職務等級以及學歷教育的證書、文憑和學位建立起對應關系。
印度職業教育層次的提升是沿著兩個證書體系向上延伸的。一個是沿著職業證書體系向上延伸。職業教育資格框架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構建了職業教育證書體系,它由兩個等級的先前學習認可證書、兩個等級的國家工作準備證書和8個等級的國家能力證書構成,形成與學歷證書體系平行和等值的證書體系,五級及以上國家能力證書則分別對應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在理論上它們可以與這些學位等值,這大大拓展了職業教育層次向上延伸的空間。另一個是沿著學歷證書體系向上延伸,印度擬在學歷證書體系內設立職業教育學士學位和職業教育研究生學位。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上升通道,要有堅實根基

方 言
「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這是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於我國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戰略性發聲。
中國職業教育曾經有過輝煌歲月,培養了各行各業的各類各級專門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曾經是紮根在中國各行業產業企業的主力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他們中間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仍然是經濟社會活動中的優秀人物。
而中國職業教育也經歷了或者說正在經歷著發展中的陣痛—學校名望、辦學實力、社會定位、師資生源,都與30年前有著巨大的落差。而中職、高職學校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也都面臨著各自的隱憂—沒有上升的通道,所謂「斷頭教育」把人牢牢地限定在市場的中下游。中國職業教育人希望職業教育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與中國經濟社會相匹配的同步前進。
因此,一句「打通上升通道」,激發的是中國職業教育界濃濃的熱情。
這已經是中國經濟社會多年發展後對於與其要求還有差距的社會人才儲備的必然要求,更是在全球化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的迫切的戰略性呼喚。
要上升,必須根基堅實。
我們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根基是什麼?數量上,是現在均衡布局於全國各地的中職學校、高職院校,是佔了普通高校一半數量的地方院校。而質量上,是這些中職高職院校中的國家級示範校和優勢專業,是地方院校中與當地經濟社會和企業行業緊密合作的有行業背景和能力的大學,是我們從國家到各省市的職業教育研究智囊。
堅實根基,給真正有根基的院校共同擔負中國職業教育現代體系建設的重任,這是他們責無旁貸的使命。精選質量上乘的資源,作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先行者、布點者、實驗者、探索者,則是我們審慎而現實的方向。

④ 1932年國民政府《職業學校法》

職業學校法

職業學校,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教授青年職業智能,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基層技術人員為宗旨。

職業學校以分類設立為原則,並按其類別稱某職業學校,必要時得並設二類;二類並設時,商業類及家事類、海事及水產類、醫事及護理類、藝術及戲劇類得視為一類。
前項每類各設若干科,科之設立、變更或停辦,由學校報請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但申請設立尚未訂定課程標准或綱要之新科,應先層轉教育部核准後設立。
職業學校依前項規定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得設實用技能學程,其課程得分年段修習。

職業學校之設立標准,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學生入學資格,須具有國民中學畢業或同等學力者,其同等學力之標准,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應以多元方式辦理招生;其多元入學招生方式、實施區域、范圍、方法、招生對象、辦理時間、組織分工、名額比例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修業年限以三年為原則。性質特殊之類科,有增減修業年限之必要者,得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報請教育部核定之。
職業學校應考查學生學業成績,學生學業成績優異者,得縮短其修業年限半年至一年;未在修業期限修滿應修學分者,得延長其修業年限二年。學生成績考查項目、方式、基準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重大災害地區學生、政府派赴國外工作人員子女、參加國際性學科或術科競賽成績優良學生、運動成績優良學生、退伍軍人、僑生、蒙藏學生及外國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就讀,不受前條招生名額、方式之限制;其名額、方式、資格、辦理時程、錄取標准及其他有關考生權利義務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得設夜間部,以招收在職人員為主;其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由直轄市設立。但應地方實際需要,得由縣 (市) 設立,或由私人依私立學校法設立。
教育部審察實際情形,得設立國立職業學校。

職業學校之設立、變更或停辦,由直轄市設立者,應由直轄市政府核准,報請教育部備查;由縣 (市) 設立者,應由縣 (市) 政府核准,報請教育部備查;私人設立者,依私立學校法之規定辦理。

職業學校之教學科目,以實用為主,並應加強通識、實習及實驗;其課程標准、設備標准及實習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為建立職業學校基礎,國民中學之職業科目及技藝訓練,應參照前項規定辦理。
職業學校教科用書,由教育部或其委任之機關審定;其申請審定者之資格、申請程序、費額、審查范圍、審查程序、審定執照之發給與廢止、印製規格、成書修訂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前項教科用書,必要時,得由教育部編定之。

職業學校為應特殊需要及改進教育素質,報經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得辦理各項教育實驗;其各項實驗范圍、申請方式與程序、審議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應配合社會需要,辦理推廣教育及建教合作;其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置校長一人,專任,綜理校務,除擔任本校教課外,不得兼任校外專職。
職業學校校長,公立者,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遴選聘任之;私立者,由董事會遴選聘任。
前項遴選,應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董事會組織遴選委員會辦理;遴選委員之組成、遴選標准、方式、程序、聘任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依師資培育法規定所設之附屬職業學校,其校長由各該大學校長,就該校教師中遴聘合格人員擔任之,並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
公立職業學校校長應采任期制,在同一學校連任以一次為限,第一任任期未屆滿,或連任任期未達二分之一者,不得參加他校校長之遴選;公立職業學校校長任期及考評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現職公立職業學校校長具有教師資格願回任教師者,免受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逕行回任學校教師或得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轉介至其他公立學校任教。
前項現職校長,未具教師資格無法回任,或具有教師資格不願回任教師者,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依下列方式辦理:
一 符合退休條件自願退休者,准其退休。
二 不符合退休條件或不自願退休者,依其意願及資格條件,優先輔導轉任他職。

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對所屬公立職業學校校長、教師辦理年度成績考核;其考核等級或結果、獎懲類別、考核委員會之組織與任務、考核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應設各單位,掌理教務、學生事務、實習、總務、圖書、資訊、人事、會計等事務,並為辦理推廣教育、建教合作、研究發展、招生事務、技術交流、籌募經費等事項,得設相關單位,並得分組辦事;各單位之職掌,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之。
職業學校得置秘書一人,圖書館置主任一人,各科置科主任一人,均由專任教師兼任。依前項規定所設一級單位,各置主任一人。

職業學校每班置導師一人,由校長就專任教師中聘兼之,辦理學生輔導事項。

職業學校設校務會議,議決校務重大事項,每學期至少開會一次,由校長召開並主持之。校務會議由校長、各單位主管、各科主任、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組成之。
職業學校設教務、學生事務、總務、實習等會議及其他各種委員會;其組成及任務,由各校定之。

職業學校設輔導工作委員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由校長兼任之;其委員,由校長就各單位主任及有關專任教師聘兼之,並得聘請具有專業知能之輔導人員及義務輔導人員擔任之。
輔導工作委員會置專任輔導教師,由校長遴選具有專業知能之教師充任之;校長應就輔導教師中聘兼一人為主任輔導教師。
職業學校應就學生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性發展;其輔導工作、項目、程序、實施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職業學校教師,由校長聘任之,應為專任。
職業學校得置技術及專業教師,遴聘富有實際經驗之人員,以擔任專業或技術科目之教學;其分級、資格、聘任、解聘、停聘、不續聘、申訴、待遇、福利、進修、退休、撫恤、資遣、年資晉薪及其他權益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職員由校長任用之,報請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查。

職業學校軍訓主任教官、軍訓教官及護理教員之遴選、介派、遷調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公立職業學校校長及教職員之任用標准,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學生畢業應修學分數不得少於一百五十學分。學生依規定修畢應修課程及學分,成績及格,由各校發給畢業證書;修畢實用技能學程分段課程,成績及格,由學校發給分段修業證明書。
職業學校學生保留入學資格、轉學、轉科、休 (退) 學、學分抵免、暑期修課、服兵役與出國有關學籍處理、雙重學籍及其他與學籍有關事項之規定,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公立職業學校得不收學費,並設獎學金。
職業學校向學生收取費用之項目、用途、數額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政府為協助學生就讀職業學校,得辦理學生就學貸款;其貸款條件、額度、項目、權利義務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職業學校應辦理學生平安保險;其范圍、金額、繳費方式、期程、給付標准、權利與義務、辦理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職業學校規程,由教育部定之。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⑤ 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校企協作教學法、模擬教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

⑥ 高職教育發展前景如何

一、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高職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大力發展」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高職教育的共識。政策大環境的不斷變好,當前社會對高級技術人才需求的不斷「膨脹」,高職教育扎實的理論功底以及「工學結合」的教學特色,使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職業教育,選擇做一名高級藍領。因而,近些年職業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不斷上升,教學水平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與此同時,高職教育的發展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進步存在很強的不適應性和不協調性。在很多人眼中,高等職業教育依舊缺乏應有的吸引力,人們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高等職業教育,認為其只是在高考失利或本身成績不佳的情況下的一個「備胎」,選擇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往往是「被動式」的,而非「主動式」的。這種無奈的選擇和尷尬無疑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雜疾纏身」的不良狀態。
1.辦學目標的盲目性與辦學理念的模糊性並存
縱觀近年來高職教育的發展,辦學上存在浮躁心理,專業設置、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這種功利性、盲目性的辦學模式無疑是一種「照貓畫虎」的行為,顯然沒有把高職教育落實到實際之中,同時也沒有突出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特色。可以說,辦學理念的模糊性和辦學目標的盲目性嚴重阻礙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另外,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無疑會降低高職學校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而形成一種越來越差、越來越走下坡路的惡性循環。
2.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當今社會中人們對單純讀書學知識具有更高的認可度,而對於高職教育則存在「歧視」。「技術工」「打雜的」這種不良標簽都透露著社會對高職教育的不認可,社會氛圍影響著高職教育的招生、發展等各個方面。招生人數雖然有所增加,但學生的素質和水平相對來說都較低,因為大多數在高中學習成績十分優秀的學生都選擇了正規的大學教育,繼續將讀書作為自己以後的出路。高職學校的「不正規性」是很多學生心中的共識,因此很少會有學生直接選擇高職教育,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說,中國也是很奇怪,人人都要找職業,但職業兩個字出現在校門上就感到不光彩。這與國外高職教育紅火、繁榮的場面是大相徑庭的,這也是需要我們的政府、學校深刻反思的問題。
3.師資力量薄弱,「雙師型」教師缺乏
高職教育的性質決定著高職教育的師資一方面要具備書本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具備很強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而現實中往往很難找到這種「雙才」皆備的教師,不是學校招錄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教師只會書本知識缺乏實踐知識,就是企業人才只會實踐知識缺乏理論知識。很多高職學校會選擇外聘教師或者去企業聘請優秀的技術工人來學校做兼職,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外聘教師和技術工人的工作時間、工作性質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校師資水平的提升,甚至會影響整個學校的形象和聲譽。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
1.高職教育的定位不清
高等職業教育已是職業教育的最高階段,其設置的本意是培養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從而解決當前社會高技術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的現狀。可以說,高職教育在設置之初就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專一性。它不是為了單純應付整個社會「全面化」的人才需求,它的目標集中在工廠,集中在一線。而當前的高職教育過於強調高職教育的「高職性」,過於追求高學歷、高知識,從而忽略了技術和實踐的重要性,這種高職教育從層次和范圍上都是不太妥當的。另外高級技工、技師的培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高級技工、技師的培養需要積累大量實際工作經驗為依託,幾年的學校教育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擁有相關證書,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證書也只會變成一紙空文,職教學生變成「夾生飯」,高職教育證書自然也會相應貶值。
2.對高職教育的引導存在誤區
當前社會中大部分人認為高職教育就是為了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但我們發現自己又不懂何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可以說,從人才宏觀統計的角度,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對於從實踐上對人才的具體培養卻沒有太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其實,應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無客觀劃分標准。在建設創新型社會的大背景下,應用和研究顯然是交織、相互影響的。與此同時,對於個人而言,社會發展形勢日新月異,職業轉換可以說已是大勢所趨。學生根據社會實際情況適時轉變就業崗位在當今社會是十分普遍的,專業與職業的不匹配在當今社會上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此,高職教育這種妄想在學生入學的那一刻,就決定學生一生的想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3.專業性高職教育人才嚴重缺乏
高職教育一方面需要書本教育,另一方面又需要實踐性的工廠技術教育,為此,高職教育的教師也往往是工廠的優秀技術工人。那麼問題出現了,本行業的優秀人才企業肯定也願意提供優厚的待遇挽留,與此同時,在企業里的人才也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取得更好的成績。而高職教育能帶給他們的並不多,另外,從客觀方面進入教育領域工作的學歷、證書等門檻也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這些人才進入高職院校。許多高職學校評比人才的標准過於功利性,對學歷的過高要求,對職稱的盲目崇拜,這些隱性的行業標准對真正能夠從事高職教育的人才顯然是苛求,對比之後,工廠當中的優秀人才大多會選擇繼續留在工廠,從而造就了高職教育人才缺乏的尷尬境地。
三、高職教育發展方向 總的來說,「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教學質量是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
1.轉變思想,准確定位高職教育
簡言之,高職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文化知識的高級技術人才。「技術性」「一線性」與「高等性」「職業性」的錯綜復雜決定著高職教育的復雜性。要實現培養目標的准確定位,高職院校必須克服浮躁、攀比心理,不能過多考慮「高等性」而忽視「職業性」。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技術性」與「一線性」。
一個高職學生生存的根本在於知識與技術的結合,「一線性」其實就是指實踐知識。「技術性」又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通過課本知識學來的「書本技術」,為此如何通過合理的方式達到理論與知識的高度結合和統一就變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轉變「高職教育」只是高考「備胎」的錯誤觀念,充分了解高職教育的重要性和復雜性。不能對高職教育存在過於懈怠的態度,應該以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高職教育,對待每一位高職學生,須知,在高級技術人才嚴重缺乏的今天,高職學生必將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和支柱。
2.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機制
從政府方面說,政府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繫到高職教育能否健康發展。當今中國的發展正是到了一個極度需要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階段,在這個重視人才、創新、技術的時代,高職教育不應被埋沒在角落,而應該充分發揮其為社會、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高職教育經費的投入。另一方面,政府應調整普通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經費的分配結構,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一個合理、公平的政策環境和經費保證。從自身方面來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高職教育能否「騰飛」,關鍵點還是在學校自身。學校缺乏資金,就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多方、多角度籌措資金,形成多渠道辦學投入機制。可以通過企業、社會等多方面去努力。努力籌措資金,努力建設優秀的實訓中心和體驗中心。通過校企合作,服務人才培養,實現產學研結合,從而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
3.以建立高素質的「雙師」隊伍為標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隊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教學活動的成敗。因此,建設一支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俱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發展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特殊性,教師和工程師這兩個看似不同的職業在一個高職教師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發揮。如何讓高職教師及時獲取企業先進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這便需要通過產學結合、校企合作來實現。要實施教師「走出去」戰略,深入企業行業,到實踐中尋求真知,通過掛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與此同時,還要規范教師職稱評定標准,從制度上保證「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4.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工學結合,加強院企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學校應堅持服務社會,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的合作,加強「校企合作、校社聯攜」,搭建起校企互利、互惠、共贏的新局面。高職學校要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學習發達國家高職教育的優秀經驗和做法,同時與國外優秀的高職學校和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採用訂單培養的方式,通過開設「訂單班」、編寫訂單教材,實現與企業更加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從而達到高職畢業生走出校門有工作,工廠滿意、學校滿意三方共贏的美好局面。
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術型人才,提高受教育者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內容,定期安排高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熟悉企業,掌握崗位職能,增加社會經驗。另外,要積極引進優秀的教學方法,比如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和德國「項目教學法」及「行業導向教學法」等,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來一次深刻的「變革」,真正做到人才培養「訂單式」,校企合作「公開式」,教學模式「國際化」的辦學目標。筆者作為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校企合作,校社聯攜」的開放式教育機制是其發展高職教育的寶貴經驗和突出特色,同時充分利用德國、西班牙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先進設備,大幅提升了學院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是當前豐富我國教育模式、定向培養人才的一種重要途徑。從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我們應該打破制度的天花板,擴展發展空間」。高職教育的發展也有賴於從制度上「破冰」。在兩會上,高職教育再次被提到,一系列關於高職教育發展的設想也不斷被提出和討論。筆者作為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從近年來中德職業學院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中,也看到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所取得的突破和進步,特別是中德職業技術學院的「雙元制」辦學模式,「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在校企合作、國際合作、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為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積累了成功的經驗,2014年以來,對於開辦應用技術大學的論證和探索又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之路。
雖然高職教育發展的道路依然坎坷,但我們應該看到高職教育發展的廣大前景,看到它對於企業、社會、國家的重要意義。我們理應選擇堅持,選擇做大、做強中國的高職教育,真正增強高職教育發展的內在力量,讓高職教育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

⑦ 外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嗎

教育之爭,從理論轉向行動
應試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以應付考試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為目的違背教育科學規律的一種中國傳統教育模式。
服從權威,服從標准答案而抹殺個人獨立思考能力 ,扼殺人的質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創造精神。是一種愚民教育。海量作業和各種輔導班,抹殺個人興趣,壓榨人的天賦潛能,最終尚失科學或者人文興趣,只剩下被娛樂。是一種娛民教育。以工業化生產模式製作人,嚴重否定了個體差異,違背因材施教原則。
基礎知識應該有個度,而且需要包含動手實驗和社會實踐部分。不是缺什麼就開什麼課。為什麼社會有那麼多指責90後道德問題,因為沒有實踐教育嘛。沒有組織遊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沒有植樹環保教育,沒有武術行義教育,沒有參觀庭審的法律教育, 書本上的行為只停留在歷史的時空或者電視機的那一頭。與其讓小學生去背什麼勤勞勇敢,規章制度,不如讓他們觀察家長是否垃圾分類,工作生活情況,是否醉駕。。。這樣也可以引導社會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以考試成績為唯一評價標准,還能學些什麼。中國大部分的學生,從第一堂課起,就關心的是考什麼,而不是學什麼,做什麼,可以怎麼用。
中國的高考場前流行一句話:這次考完的東西我一輩子都不用了,但是就是這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可能就決定我的一輩子。
聽到這樣的話,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不應該反思嗎?難道就要讓他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重演,在中國的一代代上重演?
學以致用!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當和能當科學家的,不是所有的學科在現在的難度和題海狀態下都適合每一個人。人本身就是不同的,我們的教育應該把本就不同的人引向不同的領域,讓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成為成功的人。而不是用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的題目難度對人進行重新區分,然後用考試的方式來進行層層的社會分工。尤其在這樣一個神化「高考」的宣傳背景下,這已經不是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人。
這樣的方式,產出的人可以勉強滿足中國以前的經濟發展需要,但是,現在已經不滿足了。一方面,中國缺乏中高級技術工人,和各方面的研究人才。一方面,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或者找不到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對於國家經濟和教育相互制約關系我在另一篇文章會進行闡述)。中高級技工是國家經濟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的人才儲備和供應,中國經濟也正處在這樣一個將要轉型而且不得不轉的時期。科研方面我沒進入那個層次我真的也不好說太過了。就舉一個對比數字:錢老1929年上的大學,1934年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與他同期的也在50年代陸陸續續回國。換句話說,他們那批人從29年上大學到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35年。而中國77年恢復高考,78年恢復留學生派遣,從1977年到2012年,也是35年了,中國大飛機發動機技術還是沒能突破。面對這兩大現實性的問題,我們應該正視教育問題了,而不是再用那些用了幾十年的理由來迴避困難。
國家在戰略調整上,顯然也認識到了問題,並且放在了重要的戰略位置。所以,國家提出卓越工程師計劃;所以,溫總理說「中國應該有50%的人進入職業教育」;所以,中國從2010年制訂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後,各省市、各大學開始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嘗試。就目前的效果,以我了解的情況,無論是北京,上海,山東,還是安徽,江蘇,四川等省,基本上還是換湯不換葯。或者說這些措施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案。

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首先要解決對教育改革認識上的三大誤區。
第一,我們進行的教育改革不是要反對和取消高考。有很多人聽到教育改革,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認為就是回到文革時代,認為就沒有改變命運的途徑了,認為就完蛋了。所謂的「高考改變命運」已經被神化,被當做教條了。改變命運的本質是什麼?說白了就是改變就業,尤其對於普通群眾來說,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份相對輕松的工作,靠腦力勞動來相對輕松的養活一家。這也是國家經濟發展到了今天,低收入群體逐漸轉向中產階級的過程。但是,今天的80後有多少真正覺得自己改變命運了,達到了理想的生活狀態,過著身心愉悅的生活,對工作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感激?現在恰恰出現了一種普遍性的子承父業的局面。對精英階層來說,這是必然的,但是對普通民眾來說,這恐怕違背了初衷。
既然是改變就業,那就不應該只有考試這一種途徑。在一些普通工作領域,就業與職業直接掛鉤,職業與職業教育就應該直接對口。但是現在很多中國的中等職業學校幾乎成了中國教育教出來的問題少年的收容所。而社會對高考的崇拜也加劇了職業教育的嚴重滯後甚至倒退。我想很多現在在普通的中層幹部或者稍低一些的工作崗位上工作的人以前都是大中專培養出來的,而現在的職校反而在這個層次上不是主力了,這就是教育的倒退。對於低收入群體,改變命運其實最現實的就是進入中產階級,這也是國家階級結構走向穩定的重要步驟。而現在的學校普遍宣傳的好好考試,陞官發財的思想於個人來說是不現實的,於教育來說是不科學的。所以給職業教育換血,發展職業教育應是改革中的重要環節,這需要國企帶頭,民企跟進,建立或改善一批真正以實踐,實習教學為核心的職業技術學校。德國這樣以製造業聞名的國家,在高中階段有38%的人進入職校,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也應該至少有45%進入良好的職校。
第二,對西方的學習了解不應該是全民英語教育。我們的專家教授們總說,我們比西方落後,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我們要讀西方原典,我們要留學深造,這些我都不反對。我只說兩點,一,一個學科的樹形發展永遠是建立在質疑和創新的基礎上,當我們必須得讀原典而不敢對翻譯的教科書挑錯的時候,那麼且不說西方人都還沒找到一種絕對完美的理論體系,學得再多學得亦不過是一種對權威的維護和繼承,在尚失了質疑能力的時候也失去了創新精神。我曾經有一個觀點,外國學生的研究只用把時間花在他的專業上,而中國學生需要同時在專業和英語上,別人是專業天賦+努力研究。我們必須是專業天賦+語言天賦+雙倍時間。盡管這有些不公平,甚至有些愚蠢。但不可否認,中國有這樣的精英做得到,985工程院校的學霸們就是這樣的典範。但精英畢竟是少數。所以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中國重點院校裡面最後走到這一步的恐怕不到10萬,且不說他們即使全部留在國內也還遠遠不夠創新發展。中國每年1700多萬進入小學的孩子,最終要把英語作為一生的職業技能或者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的人也不會超過5%。德國和芬蘭的孩子在15歲至18歲的時候基本就能確定自己的職業取向,並樹立起高尚的職業理想。而中國這個時候的大多數孩子卻要去學自己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來決定自己的一輩子,這不是走彎路了么。即便是錢學森,錢鍾書這些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科學和精神財富的大師也不是從幼兒園開始,連漢語都說不清的時候就開始學英語的吧。
這時候很多人說,學英語對大多數人更多的是了解西方。那我們這里就需要對了解做一個程度劃分了,他們的歷史哲學,風土人情,文化價值,宗教信仰,就包括他們的教育。我們的記錄片,還有翻譯的他們的紀錄片呈現出來的,這些都屬於了解,如果你覺得不夠,你還要去讀翻譯他們的作品,這是比較深入的了解。如果還不夠,你要去讀原著,那就不再是了解,或者至少對普通大眾來說不是了解,這是研究。通過原典甚至西方的報紙,你可以得出自己的一套結論出來,這是研究成果。如果得不出,那白研究了,最後除了50步笑100步的去嘲笑那些沒讀過原著的人,其實什麼貢獻也沒做出。為什麼30年前,中美教育考察團互訪之後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現在卻是相反的結果。這是因為雙方都只看到了學生知識的得到,而忽略了知識的浪費。就是現在的國際權威教育評比機構,都忽略了這一點,他們站在西方的教育觀上,只需要考察學生知識的得到,卻忘了中國教育除了知識的得到,還有知識的浪費。就高中所學,中國學生的確是世界第一,但是到了真正的實用和深入研究上,中國學生的知識浪費也是世界第一。沒有太多知識浪費的就是剛才說的那極少數的學霸精英了。當一代人都普遍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不應該再指著某個人了,必須反思整個教育體系,英語對大眾來說就是知識浪費首當其沖的學科。
而且,有一點我們必須警惕,當我們對一門外語的重視已經超過對母語的重視時,我們就走上了文化被征服的道路。語言,始終是承載一個國家文化的物質載體。只有立足在中華文化的精髓上,找到靈魂的歸屬地,才可以有大的胸懷面對世界文化,大聲說出:「拿來!」才可能真正培養出學貫中西的大師。
第三,我們的改革核心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變,需要新的教材和老師。老師不是說要更換,而是要對不足的領域增加,對已有的進行再培訓。任何職業都應該是終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尤其如此。不能只依靠教師用書和教輔資料。每一個教師都應當是教材的編寫人,他們是知識傳授的直接行為人。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引導學生的自主理解,他們的教學方式,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一種意識和知識的傳輸過程。老師不需要想辦法的去維護自己的權威和教科書的權威,應該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獨特的興趣領域和天賦所在,最終讓每個人真正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即便提出無數老師也解答不了的問題,那也可以引導他們去自己思考。對知識掌握的考察不是要用分數進行統一標準的區分,而是讓每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和方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然後在15-18歲我稱之為定向教育的階段,對學生進行細致的劃分,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區別教授,應該從職業逆推教材內容,通過減少知識浪費的手段增加實際知識獲得。最終讓每個人樹立起職業目標和職業理想,同時擁有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歸屬感。這樣,教育才算成功。
很多擔憂中國教育的專家教授,也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內容,並且也從不同程度制定了新的教材,和教學手段。但是這里還是三個問題,一個是剛才說到的職業教育與高中教育地位不對等。第二是這些專家教授由於長期的學術研究而很難放棄權威的術語,放低姿態的與中小學生平等探討問題,或者說與中小學老師探討。讓他們這么做也是強人所難,畢竟大家都忙,認知高度也不一樣。所以我才呼籲,與我一樣關注教育的半吊子書生來進行實踐,來嘗試編寫教材,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我。第三,這些專家出身於985,211這類高校,包括他們的學生,都往往站在他們的精英需要來進行改革,我剛才已經說過,對於那些學霸精英來說,他們知識的浪費程度低,所以他們很多都還覺得自己高中的東西非常有用。這樣一種「推己及人」的方式顯然是要出問題的。因為人與人本身就是不同的,讓別人都按照你的方式來,最終選出來的是本就跟你一類的人,而跟你不一樣的人卻成為了這條道路的陪葬品。知識分為兩類,一種是某種領域內的,這種知識接受程度不同選拔的是不同程度的專業人才,一種是如道德禮儀,社會常識,科學常識,人文常識這樣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並且用來對待生活的。我們這些半吊子書生在第一類上肯定還不行,那麼就應該在第二類上探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從國家角度而言,教育首先是培養合格的高素質公民,然後是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人才。從個人角度出發,教育首先是培養一個人格,心理,身體健康的人,然後是擁有謀生技能的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我把教育改革的方向歸納為「四新」——新型學校,新型教師,新的教學內容,新的教學方式。前兩點是教育體制改革,屬於客觀決定條件。對於這個,我相信國家是有決心的,中國是可以做得到的。要給這個新的體制補充內涵就是後兩點,教學內容改革。也就是新教材的編寫和與之結合的新式教學方法。
我們所有立志教育改革的人現在就把重點放在四新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為四新做出貢獻。新的學校這個外在物質條件可能大部分人都還沒有能力,那我們就先把內涵豐富起來,從少數精英推廣到普通大眾。新的教材編寫,這是巨大工程,也是我們自我提升修養的過程。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的改革研究,歷史的教學方法和國外的教育理念,但永遠只做參考,不去照搬,任何問題都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解決。再好的教授所教的再好的內容,都不是我們的,只有我們需要的,我們能用的,能給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有實際幫助的才是最好的。2013年,我們的工作就從這里開始。
我希望最終所有的學校、老師、家長都能對孩子們說一句話:
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是立志教育改革的人,請加入我們進284898026參與教材編寫。或者直接把你整理的文章以郵件的形式發給我們。[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是一個學業或者專業領域的精英,祝賀你。希望你能提出專業性的教材指導
如果你普通大眾的一員,只要你希望你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也請你給我們支持與鼓勵。
萬望所有看完這篇文章,覺得它還有點道理的人都轉載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

⑧ 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建議1000字

一、 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意義
縱觀近代以來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史,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這就是:職業技術教育是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關鍵環節,是教育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接的重要樞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一種長遠、積極的就業支持政策,有利於拓寬就業渠道和增加就業崗位,可以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實現勞動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和調整,促進勞動者再就業,化解社會矛盾,意義十分重大。
二、 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
20多年來,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又有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溝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04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達到237萬人,占整個高校招生總量的53%,高職高專招生總量已經超過了本科。在這種形勢下,截止到2005年,全國具備頒發學歷資格的普通高職院校達到1078所。但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卻不容樂觀,自1999年以後高等教育招生人數的急劇增加,拉動了以升學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1998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數為359.6萬人, 2004年增長到821.5萬人,增幅達128.4%;而同期承擔技藝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由519.5萬人增加到548.1萬人,增幅僅有5.5%,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總數的比例由占高中階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擔心的是,在全國農村高

中階段教育中,接受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人數比例相差極大。並且,有資料顯示,我國現有技術工人7000萬人,其中高級技工只佔3.5%,即使是全國最大工業基地上海,高級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佔40%的水平相比相差很遠。並且現有的技工大多年齡偏大,一部分青年工人的技術水平又達不到規定的標准。而在上億的農民工里,技術熟練的工人所佔的比例很低,有受過專門技術培訓的僅佔12.5%。
三、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的來看,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技工人才是當務之急。但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短,起點低,再加上各級政府及教育工作者對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從而造成我國職業教育仍存在很多問題。
(一)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精英教育」的影響,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職業教育是低水平、低層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學生迫不得已的選擇。在農村,農民對職業教育也沒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他們還沒有真正形成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識,因此,不願把子女送入職業學校就讀,他們希望子女能夠考上大學,出人頭地,擺脫貧困。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上出現了「普高熱」現象,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而職業學校卻出現招生困難的態勢,特別是農村職業學校的生源更為短缺,即使招了一些學生,其生源的素質也是相對較差的,這直接影響到職業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
(二)職業教育投入少,辦學條件差
目前,我國職業學校的經費短缺現象嚴重,國家財政預算內事業費只能基本保住人員經費,甚至有些學校連保工資都困難,更難以發展職業教育。由於辦學經費緊張,造成許多學校連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所需的最基礎的設施和設備都沒有。同時,由於經費緊張,不但教師沒有機會出去進修,而且連學生必要的實習也無法實現,而這一情況在農村職業學校中更加突出。在教育工作上,有些領導對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不能做到統籌兼顧、共同發展,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對農村職業教育不但不安全配套經費,而且連專項經費也很難保證。再由於部分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偏低,很難把先進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學中,造成了職業學校開設的課程不能適應學生升學考試和就業的需要,這不但影響了職業技術人才

的培養和職業學校自身辦學的吸引力,而且也挫傷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入讀信心。
(三)就業形勢嚴峻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呈現大眾化的趨勢,大學畢業生數量迅速增長,同時,產業結構調整和國企改革,使企業向社會釋放了大量的多餘勞動力。據統計, 20世紀90年代後期失業人口已達1200萬,過剩的失業、待崗人群擠佔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空間。現今畢業生就業難已經呈現出兩個向下的趨勢,一個是就業率降低,一個是起薪點降低。畢業生就業難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資源錯配」,即經濟資源在一些人為因素的作用下,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片面流向重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知識型服務業則處於低迷狀態。特別是2001年之後,在低利率、低匯率政策扶持下,重型產業加速發展,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中,近3/4來自重製造業。這種產業結構失衡反映在勞動力需求結構上,就是「白領」崗位需求相對不足,而對藍領型崗位卻有著旺盛的需求。因此,才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工資不如農民工等新的「腦體倒掛」現象。
(四)職業教育改革缺乏力度
目前,雖然職業學校都在不斷調整自己的辦學方向和專業設置,及時適應市場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但仍有相當多的學校辦學模式相對單一,專業結構不合理,缺少本校的辦學特色和活力。有的學校領導的職業教育觀念陳舊,不思變革,有的學校專業課程和教材內容不能較好地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相對落後,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再者,職業學校內部缺乏溝通,專業設置重復,資源不能共享,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相背離,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差,沒有學到科技致富的真本領,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⑨ 中國近幾年的職業教育發展如何

中國近幾年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良好,職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辦學模式不斷創新,職業學校在校人數不斷增加。招生規模和畢業生就業率再上新台階,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美好的未來,職業教育已經步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歷史階段。

4,中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2021年作為深化發展「十三五」的一年,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確定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構建起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轉型,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變化,職業發展教育行業前途光明。

⑩ 在行動導向教學體系中,職業教育的目的包括 哪幾個方面

行動導向教學法;職業教育;新認識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企業的用人要求在不段地提高。現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是,除了要具備專業能力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工作中的交流能力、檢查評估能力,以及工作中的創新精神等,這樣就給職業教育培訓提出新的課題。職業教育要培養出適應新時期要求的接班人,就要在教育教學模式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培養出具有發展潛力、能促進這些職業能力發展的社會人。在這個持續過程中,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許多方面已變得力不從心,這樣,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應運而生。它的推廣和應用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教育界教學改革的主流和發展趨勢。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去尋求所需要的知識,通過知識的積累和技術能力的增強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只有在整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中,我們的教師才能率先示範「學會學習」,學會嘗試。行動導向教學是職業教育提高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現實推廣
教育的歷程告訴人們,教育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的,教育的內容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同時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也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因此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也必然具有時代特點。研究探索適應新時代的新技術要求,就要去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要努力克服困難,積極探索,敢於邁出第一步,鍛煉自己去嘗試,在嘗試中去摸索改進,使之最後成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教育教學本應該是快樂的,這樣的快樂不僅僅屬於學生,更應該屬於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教育不僅是一項工作、一種謀生手段,還是一門藝術,是人世間一門宏偉的"塑造人的藝術"。隨著現代社會各個職業崗位工作要求的相同點越來越多,掌握共同能力點成為職業教育和企業人力開發的重心,人力開發的重點轉向了對人的全面能力的培養。在這些基本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的"關鍵能力"。過去是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但如今已成為歷史。社會的進步、先進的生產方式要求的是全面發展的、靈活而富有創造精神的高素質的員工。在現實的職業教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育方法。
二、職業院校職業院校需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
受社會認識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有待提高,高職院校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雖然近年來頂崗實習從組織上為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但是絕大多數實習企業缺乏必要的培訓師資和相應的技術條件,高職學校又難以跟進開展教學活動,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實習成為簡單的就業,沒有人指導學生反思工作經驗,逐步形成職業行為能力。由於這幾年經濟形勢良好,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高達90%—95%以上,但是,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只能造成就業低水平。如以對口而穩定的就業率來衡量職業教育質量水平,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就暴露了很多有待改進之處。雖然國家不斷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人,包括職業學校的學生補貼,同時加強限制未成年人就業,但職業院校招生仍然存在困難,可見學生及其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不高。不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與沒有經過任何系統化培訓的人員同等就業,職業教育的優勢顯示不出來。為實現對口而穩定的就業,一方面需要採取多種手段激勵和吸引企業〔最好是本地的企業)參加職業教育培訓;另一方面職業學校需要"典型行動為導向"來組織教與學,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職業行動能力包括很多學生必須必備的綜合能力,這些綜合能力可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使學生得以鍛煉。所以說,職業院校需要進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改革。
三、實踐中提升教師"學與教"的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具體的教學方式有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行動導向各種方法模式的教學實施中,根據教學內容通常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實施教學活動。以項目教學法為例,它涉及的學習內容遠遠超出了教師的專業領域,這就要求各科專業教師之間的有力合作,大家共同努力來實現由教學的學科化向教學的綜合化轉變,這種工作方式的改革有助於教師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同時項目教學的學習內容來源於典型的工作任務,這就要求教師了解企業的生產實際,熟悉工作過程。長期以來,職業學校的教師缺乏對實踐工作的了解,不能跟蹤生產工藝的變革,這已經成為制約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瓶頸。行動導向教學法把教師推到了」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面前,促使教師從學校走向生產實際,通過各種方式跟蹤技術和工藝的發展水平,這有利於雙師型教師專業素質的形成與提高。項目教學為教師綜合運用知識,擴展自己的專業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近年來,職教師資的知識陳舊、狹窄已成為影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因素,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掩蓋了這種陳舊、狹窄。項目教學使教師面對的是綜合的教學任務,實質上是對教師知識的豐富性、價值性的一次檢驗,教師在這樣的檢驗中將反思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不斷地學習、充實、更新乃至重構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的各種教學技術對學生發展有很大的價值,並行之有效。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學生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共同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嘗試,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手腦共用,同學之間團隊合作,有助於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另外,行動導向教學法把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咨詢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成為夥伴。
四、實踐中增強教師對教學改革的認識
在20世紀陶行知就看出行動學習的重要,那麼今天我們來研究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與創新,可見是職業教育教學勢在必行之事了。我們的職業教師要想按照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目標來培養學生,就必須准確地確定學習任務,設計教學方案,那麼我們就必須來探討教學方法的改革。以下三個基本
教學原則是我們職業教育教學應當思考的:
(1)教育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期望和認知規律,才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個人知識和技能的發展過程。
(2)職業教育教學必須與職業、社會甚至家庭的實踐行動息息相關,不但教給學生復雜的社會實踐中的行為模式,而且教給他們如何對自己的行為標准和行為結果的價值進行反思。
(3)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和確立自己職業活動的系統。由此便可以看出學習過程對工作系統化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教學原則。
人才的培養及其能力的提升,在國家建設、綜合國力競爭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作為職業教育教學培訓機構和學校要培養造就合格職業人才,就必須引進全新的人力開發和職業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現代化企業需要的員工不僅僅是能勞動的員工,而且是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並且能適應企業轉制要求下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員工。只有達到這一點,我國的經濟建設才能健康持續發展,企業才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廣大職業人才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這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根基。

閱讀全文

與國外職業院校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半月板前角損傷方法 瀏覽:286
高速公路快速減速方法 瀏覽:801
銅牌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398
簡單的鉛筆懸浮方法 瀏覽:889
如何控制體脂的方法 瀏覽:396
皮毛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41
手機主板漏電修補方法 瀏覽:394
輕微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504
減肥平台期解決方法 瀏覽:544
茶的質量要求與鑒別方法論文 瀏覽:485
遙控電路板連接方法 瀏覽:595
輸送皮帶頭尾連接方法 瀏覽:182
食用油假真方法 瀏覽:114
快速減脂肪方法 瀏覽:854
植物碳中和的計算方法 瀏覽:237
溢彩年華衣櫃的安裝方法 瀏覽:472
喉嚨燒心怎麼解決最快方法 瀏覽:738
甜椒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01
打結的使用方法 瀏覽:596
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黑色痣生長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