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將低倍鏡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的方法是什麼
因為高倍鏡下移動的刻度非常小 ,很難正確找到目標,比如放大100倍 視野范圍內低倍鏡下移動1CM高倍鏡就得移動100CM,所以先利用低倍鏡找到物象的中央。
Ⅱ (魯教版初一生物)顯微鏡如何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與物像笏的方向相反,如物像在視野左上角,移至中央應該是向右下方移,而玻片標本仍應向左上方移, 這樣物像就到視野中央了。
Ⅲ 要將物象移到視野中央要進行什麼操作
物像在哪個方向就往哪個方向移動,因為顯微鏡是運用凸透鏡(相當於放大鏡的原理,凸透鏡成像是上下左右完全顛倒的),學物理後你會知道,其實普通的光學顯微鏡是根據凸透鏡的成像原理,要經過凸透鏡的兩次成像.第一次先經過物鏡(凸透鏡1)成像,這時候的物體應該在物鏡(凸透鏡1)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根據物理學的原理,成的應該是放大的倒立的實像.而後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為「物體」,經過目鏡的第二次成像.由於我們觀察的時候是在目鏡的另外一側,根據光學原理,第二次成的像應該是一個虛像,這樣像和物才在同一側.因此第一次成的像應該在目鏡(凸透鏡2)的一倍焦距以內,這樣經過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個放大的正立的虛像.如果相對實物說的話,應該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
Ⅳ 高倍鏡的使用步驟:「一移二轉三調」具體操作是什麼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一移二轉三調」
1、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 視野范圍越小 視野越暗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 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 視野范圍越大 視野越亮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 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麼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2)2=5
Ⅳ 顯微鏡 如何使右側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向右移動啊.
顯微鏡下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
顯微鏡移動物體採用「同向移動」原則,即物象在哪個方向,想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就移動到那個方向。
Ⅵ 如何盡快使物象移到視野中央
把玻片向現在視野中物象所在的方向移動即可。因為玻片的移動方向和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Ⅶ 顯微鏡視野中的物像偏向一邊,應怎樣移動玻片使物像處於中央
因為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倒像、反向180度,所以在鏡下如果標本在左上角,那麼實際上經過倒像,反向180度還原後,應該在右下角,所以這時,只要往左上角移動就行了,簡單的記憶方法是,你看見標本往哪邊偏,你就把玻片往哪邊移動
Ⅷ 調整顯微鏡使物象位於職業正中央 方法是
舉個例子吧,假如你看到的物象在視野的左邊,想要使物象移動到視野的正中央,就也要把載玻片向左移動。
顯微鏡視野中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即上下左右都是顛倒的。
Ⅸ 視野中的物象位於右下方,怎樣移動玻片標本使物象處於視野的中央
因為顯微鏡中呈的是倒像,所以如果在顯微鏡下看到物象位於右下方,那麼其實玻片是在左上方~
所以只要將玻片往右下方移,物象就處於中央了~
(另外,在考試中你如果實在不懂的話,可以把卷子翻過來看,那個玻片的位置會變成右下方,這樣也可以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