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的內容
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關注全面,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並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因此,評價學生的學也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評價觀,既要看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如何,又要看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造力是否得到了發展,是否培養了學科興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學科素養。
第一,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人們從事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標准或預期結果。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是進行學習活動的戰略前提,是提高學習積極性、自學性和學習效率的關鍵。學習目標是否確立,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方面體現出來。因此,對學生學習目標的評價標准為: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動機明確,學習興趣濃,注意力集中,聽課率高。
第二,學習過程。可以從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的學習自學性、積極性、協作性、創新性、自製性和紀律性等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體標准為: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體意識強,能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課堂答問面廣,發言率高;學生思維活躍,善於思考問題,敢於提出問題,質疑面廣,發問率高;學生對於不利於課堂教學的因素,能夠主動加以制止和控制;學生能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能遵守紀律,課堂教學嚴肅、生動、活潑。
第三,學習方法。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掌握和具備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既與教師的課堂教學有關,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好的學習方法包括:堅持課前預習、課後復習,及時鞏固練習;學會科學運籌時間;學會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資料;學會有效地利用學習工具等。
第四、學習效果。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技能發展水平、智力能力發展水平、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三個層面。從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所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基本能力(包括自學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辨別能力、操作能力、計算能力、歸納能力)、思想認識、特長發展等五個方面加以評價。學生能夠對本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思想、知識、能力、特長素質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體現和發展,是學習效果好的評價標准。
二、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的原則和方法
評價原則有方向性、科學性、全面性和教育性等原則。具體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評價內容與評價標准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有道德品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學科目標以各科課程標准為依據,評價標准應該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標術語加以表述。
第二、選擇並設計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工具、方法的選擇與使用要適合內容的性質與需要,評價學生內容的多樣化,對應的評價工具和方法也應注重多樣化,如行為觀察、情境測驗、學習日記或成長記錄等。
第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的資料,這是評價的關鍵,評價學生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和同伴觀察與評價、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成績與作品集、有關說明學生進步的證據等。收集資料的方法有:標准化考試,學生工作範例,對學生觀察、訪談等。
第四、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革要點,並制定改進計劃明確促進學生發展的改革要點,並制定改進計劃,這是素質教育評價的意義所在。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應根據信息收集後的分析報告,根據學生發展的成就、潛能和不足,明確學生發展的改革要點,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術語表達出來,制定改進計劃。在改進計劃中要注意將學生發展不足的領域向其發展優勢領域遷移,促進其潛能發展。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評價應有益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應有助於學生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於學習能力發展的意義、並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評價應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評價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東方風來滿眼春」,春天是令人生出無限遐想的季節,讓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攜起手來,不畏艱難,銳意進取,從搞好課程評價入手,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張開熱情的雙臂,去擁抱繁花似錦,萬紫千紅的素質教育的春天。
B. 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依據
選擇與運用數學方法需要遵循的基本依據具體有以下五點: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總結: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
C. 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1.選擇原則
(1)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學法以及教與學互動的方法。
(2)教學方法的應用目的是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和質量。
(3)教學方法受教學理論(思想)的支配,其有效性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
(4)「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2.選擇依據
(1)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依據教學內容,我們可以信息技術課程分為理論課、技能課、作品製作課和實驗課四類,依據不同的內容,選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2)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性格特徵、知識儲備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法。
(3)依據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從教師素養和個性特徵方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4)依據教學實施的硬體條件。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選擇還依賴硬體條件,信息技術學科以計算機為核心,硬體環境包括計算機設備和實施教學的計算機網路教學環境、外圍設備等,如開源硬體、3D列印機等,教師應充分利用已有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的硬體堆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不需要盲目跟風,也不需要刻意去冷落某種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來選擇教學方法,而不是搞形式。
D. 試述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你好!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如有疑問,請追問。
E. 結合實際,談談你認為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 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和學習程度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學生是初中生 對世界的認知水平不高 不具備完整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麼應該選擇形象具體的教學方法 比如演示法 實驗法 探究法 形象生動的讓學生理解概念
如果學生是高中生 已經有一定的邏輯水品和認知能力 那麼可以選擇講演法 概念類比法等符合學生思維習慣和認識水平的教學方法
以上 個人見解
F. 如何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讀了《上好課應知應會》一書中有關教學方法的問題表現及診斷,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像我這樣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教師而言,的確是受益匪淺,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優化是決定教師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總是具有時代性.這就要求中小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更新思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如何才能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呢?書中從一些教學案例出發,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法,主要從運用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恰當的教學方法的條件、明確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三個方面闡述了.其中就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教學方法不勝枚舉,而每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有獨特的性能、適用范圍和條件.選擇運用教學方法,要綜合地、全面地、具體地考慮整個教學系統中的所有要素.1.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一般認為教學的任務有三個:第一,傳授和學習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發展學生的腦力和體力;第三,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起作用的應是教學目標——學期的、單元的、課時的教學目標.2.依據學生特徵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特徵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指心理特徵,二是指知識基礎特徵.3,根據各門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依存關系中,教學內容起著基本的、決定性作用.學科內容決定了一般教學方法在各門學科的特殊形式.4.依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這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另外,還取決教師的個性特點.5.依據時間標准選擇教學方法 給定的教學時間也是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的標准,有些方法使用起來比其他方法要耗費時間,因而有時教師不得不採用妥協的方式放棄起初選定的一套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鍾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繫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要利用直觀教具或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這樣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G. 舉例說明如何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特點;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H. 簡述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
1、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2、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教學原則對教學規律的反映不同於教學原理。這種反映不是對教學客觀規律的直接反映,這種反映取決於人們對教學客觀規律主觀認識的深刻程度,從而對教學原則的研究表現出了一種「眾說紛紜」的現象:
第一,在同樣的教學規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學原則。
第二,由於對同一客觀的教學規律認識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學原則也不相同。
第三,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彼此之間不一定是單義的聯系。
I. 如何選用課堂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能否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學依據,綜合考慮教學的各有關因素,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並能合理地加以組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所以,每個教師都必須學會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教學的具體目的與任務,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的自身教學素質,以及各種教學方法的職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等。 1、不同的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實現和完成。如果是傳授新知識的教學任務,就得選擇語言傳遞信息的方法、直接感知的方法;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的任務,就得選擇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2、不同學科性質的教材,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某一學科中的具體內容的教學,又要求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就學科教材來講,語文、外語多採用講讀法;數學多採用練習法等。就每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講,它們有各自的特點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它們又總是和學生掌握內容所必需的智能活動的性質相聯系的。所以有些部分可以用講讀法,有些部分可以用討論法,有些部分可以用練習法。總之,必須根據教材的性質和具體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3、教師是教是為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所以,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使用某種方法在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班級的學習紀律及風氣等。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是消極地適應學生的現實水平,而是應當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那些能促進和發展學生學習獨立性的方法。 4、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選用,只有使應教師的素養條件,能為教師所理解和掌握,才能發揮作用。因此,教師的某些特長、某些弱點和運用某種方法的實際可能性,都應成為選擇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總之,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採取與自己條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但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努力學習克服缺點,不斷提高選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5、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定作用或功能,同時又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某種方法對於某種學科或某一課題是有效的,對另一課題或另一形式的教學可能是完全無用的。譬如,傳授新知識的談話法,是以學生的知識准備和心理准備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這個條件,用談話法去傳授新知識是困難的。講授法雖能保證學生在短時期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便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它不容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因此,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認真分析各種方法的職能、應用范圍和條件。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J. 簡述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三、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四、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10)論述如何選擇和利用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舉例:現場教學
作用:
(1)利於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深刻理解理論知識
現場教學作為現代教學組織的輔助形式,它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在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下,教師可以結合實際,講授理論知識,使抽象理論直觀化。
(2)使教學豐富多彩
現場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教學更為生動,豐富。
(3)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現場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掌握知識、技能,還感受了自然、社會,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空間。
(4)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現場可以讓學生做一做,增強其動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