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斯坦福監獄實驗從研究方法

斯坦福監獄實驗從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22 14:42:16

❶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監獄實驗」

1971年,一場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席捲世界各國,無論是學術界亦或民間,「斯坦福監獄實驗」即刻傳奇般的火遍全球。具體實驗環節上,是斯坦福大學Philip.Zimbardo招募選定了24名心理健康且無疾病的大學生來參加為期兩周的監獄實驗。實驗過程里,9名學生做囚犯,9名學生為看守,剩下6名學生替補,教授自己做典獄長。

Medium上的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但文章的寫成緣由卻令人大跌眼鏡:Ben的表兄弟Alex參與持槍搶劫而遭到逮捕,他為此寫了本書追問表兄這么做的理由,並采訪了「斯坦福監獄試驗」的發起人津巴多教授。但在采訪過程里,他意識到一些令人生疑的地方,於是順藤摸瓜,再次采訪了當年的實驗人員,這才將「虛假實驗」真面目揭露出來。

❷ 斯坦福監獄實驗應該如何完善

如下所示
上面這個視頻描述的是心理學史上非常著名同時也是非常具有爭議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建議點進去看一看(如果嫌長可以換別的簡單些的視頻,但這個視頻比較真實),它講的是如下一個故事:在1971年的夏天,斯坦福的心理學教授,後來的APA(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們,為了研究人在場景變數中的行為,與美國海軍合作,在大學地下室設計了一個監獄實驗,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都是假期想要尋找工作的大學生,看到津巴多在報紙上發布的這個既有趣又高收入(每日15美金,持續兩個禮拜),都心甘情願來當小白鼠。他們被隨機分成兩部分,其中12個人被劃分作囚犯,而由於製造監獄中的殘酷等級環境的需求(尤其是70年代的美國),另外十二個人當上了神,也就是獄警。實驗開始前,津巴多為了給實驗保持一定的道德限度,給獄警們下了命令,要求他們不能進行過度的羞辱和物理體罰,但可以做維持監獄秩序和法律的事情。而為了盡可能讓整個實驗保持真實,首發9名(還有3名替補)囚犯在某個下午們在鄰居的注視下,一個個被開著真警車鳴著警笛的真警察抓走,帶到了津巴多設計的監獄。津巴多隨機命令獄警把他們扒光,清洗消毒,穿上囚服,戴上腳鐐,三人一間關進只有三張床的小囚室。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囚犯都被「剝奪」了名字,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代號。同時,獄警們都被要求帶上墨鏡,不露出眼睛,以向囚犯們顯示威權和征服感。

❸ 斯坦福監獄試驗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學,一群大學生進行了一場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試驗。他們分成兩伙人,一夥人扮演監獄獄警,另外一些人則扮演囚犯,在24小時內開始模擬監獄里的日常生活。

結果證明,扮演獄警的人在模擬監獄的情境,開始變得有暴力傾向,扮演囚犯的人則預謀造反。試驗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結果許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❹ 「斯坦福監獄實驗」設計得好嗎意義在哪

我認為他設計的不好,這樣測試人性是不對的,因為在特定的條件下我們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人往往都有兩面性,我們的內心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我們平時沒有展示的那些陰暗的想法,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機會把他們釋放出來。

魔鬼已經被釋放出來了。它獰笑注視著這群曾經「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好人,它讓一些「看守們」沉醉於規訓與懲罰的快感;讓部分盡管心理感覺不對、但迫於角色與承諾所賦予的服從義務而不得不配合其他看守,從來沒有提出過異議和反對,只是私下向囚犯提供幫助;它讓仇恨在「囚犯」心中播種,以致試驗結束之後,當「看守」們和「囚犯們」同坐一起討論時,敵對的情緒讓討論變成了凶惡的對質,當他們在試驗過程中接受試驗人員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時,他們呈現均是懷疑的情緒,在他們看來,這群最初友好善良的試驗人員就是鐵籠的製造者;它讓本應客觀的心理學家失去了判斷。

正如莫羅說過:
我們只能做到自我救贖,別忘想去拯救他人心中的魔鬼

❺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什麼意思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的。實驗把徵募來的通過了專門測試的受試者——24名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作獄警,一組扮作犯人。它有力地論證了處境的作用(Zimbardo, 1971)。不僅如此,而且這個實驗還為一本小說、兩部電影、無數電視節目,甚至一個樂隊提供了靈感,就連法律都為此做出了修改。

❻ 如何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斯坦福監獄實驗

為了研究人及環境因素對個體的影響程度,心理學家津巴多(1972)設計了一個模擬監獄的實驗,實驗地點設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參加者是男性志願者。他們中的一半隨機指派為「看守」,另一半指派為「犯人」,實驗者發給他們制服和哨子,並訓練他們推行一套「監獄」的規則。剩下的另一半扮演「犯人」角色,他們穿上品質低劣的囚衣,並被關在牢房內。所有的參加者包括實驗者,僅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完全進入了實驗。看守們開始變得十分粗魯,充滿敵意,他們還想出多種對付犯人的酷刑和體罰方法。犯人們跨了下來,要麼變得無動於衷,要麼開始了積極的反抗。
由試驗可以看出,一個簡單的假設角色可以很快進入個人的社會現實中,他們從中獲得自我認同,無法從他們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實身份。

❼ 心理學上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說明了什麼

實驗詳情該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Zimbardo等人在1969年展開的。
目的:調查人的虐待心理傾向是先天還是後天
參與者:24個大學男學生(無入監經歷,不吸毒,身體以及心理健康)作為酬勞一天15美元。
地點:調查人員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
過程:參與者由警察逮捕,並押至試驗地點。以抽簽的形式將參與者分成兩批,12個人為囚犯,12個人為獄警。囚犯將先脫掉衣服灑上除虱葯粉,穿上類似於女人的連衣裙一樣的白色袍,不能穿底褲,頭戴絲襪,為每個人編號來代替名字,並且在右腳腳踝出有鉸鏈。獄警則穿制服,有警棒,帶不反光的墨鏡(Cool Hand Luke)來防止目光接觸。由於沒有鍾表也沒有窗戶,所以囚犯們並不知道時間。獄警可隨自己喜好進行懲罰。
結論:後天原因,由於監獄的特殊環境使得獄警的行為更加暴力,到後期有些嚴重的甚至以懲罰犯人為樂。由於社會的多方干擾,該實驗不得不被迫提前結束。事實上只進行了6天。作為囚犯的參與者稱之為可怕的夢魘。也對他們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傷害。這個實驗也導致了關於監獄虐待一條新法律的誕生。以上皆為事實,或許會與電影情節有一些出入。

❽ 「斯坦福監獄實驗」設計得好嗎

嚴格說津巴多的這個實驗,最成功的地方,並不是嚴格的實驗設計。

也就是說,套現在的實驗室研究准則來說,諸如變數控制之類,現在看起來都有不少的問題。就算是和米爾格拉姆的那個同樣著名的服從實驗相比,都要遜色許多。至少米爾格拉姆的研究中,可以通過改變一系列的設置,來驗證諸如心理距離權威性等不少變數對服從行為的影響,同時也相對比較好重復和驗證。而監獄實驗嚴格說只是一個有簡單操作的觀察法研究,所以最後對結果的表達,津巴多也是通過寫書來描繪和展現的。

這個監獄研究,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成功的講了一個極其聳人聽聞的故事,它能夠引起轟動性的影響,應該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社會與文化基礎。

一是年代,這個實驗是在70年代初進行並發表的,當時的情況是像福柯之類的學者開始對現代性的很多東西進行反思和解構,對權力,規訓之類的討論和監獄實驗的結果其實是相一致的,民眾們也對強勢的政府和規則表達了相當的反對和不滿,同時對二戰軸心國罪行的反思也在進行,在這種背景下津巴多的這個研究無疑會受到極大的關注和討論。

二是西方的個人主義傳統,人們習慣於對於個體的行為直接進行特質歸因,即做壞事的就是壞人。當然現在經過社會心理學的幾十年發展,他們逐漸認識到並非如此。(但其實對東方文化背景的受眾來說,這個實驗的震撼性並沒有那麼大,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樣的話我們已經說了很多年了)所以這樣一個精英學子一周內變身邪惡獄卒的故事無疑具有極大的戲劇性。其實就算是放在今天,一樣是故事講得獵奇與出人意表的研究容易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贊賞,所以可以想見這樣的一個實驗在當年會掀起多大的風浪了。

其他諸如倫理上的問題,很多答案都說的很好了,其中有一點,就是關於津巴多在實驗中的出席與表現。這一點其實我感覺也是老爺子一生都很難放下的,他後來所遭受的不少非議,以及他自己後來所提出的英雄主義之類的理念,其實也都是這個研究長久的迴音吧。

閱讀全文

與斯坦福監獄實驗從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殼包漿方法 瀏覽:430
羽毛球空手訓練方法 瀏覽:385
在雲南種菜有哪些方法 瀏覽: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554
十種頸椎病治療方法 瀏覽:454
單人訓練模式開啟方法 瀏覽:121
種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瀏覽:736
化糞池兩端連接方法 瀏覽:607
注冊不了滴滴有什麼方法嗎 瀏覽:864
簡單麻花的編織方法 瀏覽:165
倒立團身訓練方法 瀏覽:725
特崗中教育學教學方法選用依據 瀏覽:556
治療抑鬱最好的方法 瀏覽:949
尋找八脈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73
地膜覆蓋率計算方法 瀏覽:275
國內外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瀏覽:376
電腦快速補齊溫濕度方法 瀏覽:178
血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192
食用酒精勾兌白灑方法 瀏覽:505
檢測nacl的方法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