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損傷早期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損傷早期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8 05:13:06

A. 如何正確處理運動損傷

扭傷

在運動中,由於場地不平以及跳起落地時身體失去平衡等原因,常發生關節等部位的扭傷,其中以踝關節過度內翻扭傷最為常見,表現為關節出現普遍腫脹,行走疼痛等。

處理方法:冷敷扭傷部位,用綳帶加壓包紮。24小時後,可根據傷情用外傷葯外敷、按摩並及早進行踝關節功能的恢復性鍛煉。
錯誤做法:受傷後活動或按摩受傷關節。

肌肉拉傷

由於學生准備活動不充分,或在劇烈的運動中由於外力作用,關節發生了超范圍的活動,造成了肌肉或韌帶的拉傷。表現為受傷局部紅、熱、腫,受傷部位有刺痛感。

處理方法:早期採用冰袋或冷水進行冷敷;中期(24小時後)可用鹽水熱敷、按摩、外貼活血膏等;晚期以功能鍛煉為主。
錯誤做法:受傷後按摩、熱敷或繼續活動。

B. 為什麼發生扭傷後早期處理的方法不用熱敷而用冷敷呢

人在生活中難免磕磕碰碰,輕者紅腫疼痛,重者還會傷筋動骨。對此,可採用簡單易行的冷敷和熱敷進行治療。
冷敷和熱敷都是理療,但效果完全不同。冷敷能促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減緩出血,減慢局部的新陳代謝,降低局部神經的反射應激性。所以,在磕碰受傷後的頭24個小時內需用冷敷,既可減輕疼痛,又得到了及時治療。熱敷能促進身體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狀況,加強局部的代謝過程,從而達到消腫止疼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所以,在跌打損傷24小時以後用熱敷有好處。
為什麼磕磕碰碰以後不能馬上用熱敷理療呢?因為磕碰受傷後的頭24小時內,人體組織剛受到損傷,局部的毛細血管正在出血,這時用熱敷,會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出血更多,加重病情,既達不到消腫止疼的目的,還會給外科大夫進一步治療帶來麻煩。如果在跌打損傷24小時以後用冷敷理療,其效果也不好。所以,冷敷和熱敷必須使用得當,才會收到好的效果。要記住:在磕磕碰碰受傷後的頭24個小時內用冷敷理療效果好,24小時以後用熱敷理療效果好。

C. 常見運動損傷有哪些處理辦法

你好!
下面提供幾種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以便應急之用。
1、擦傷(皮膚表面受到摩擦後的損傷)
處理:A、輕度擦傷:傷口乾凈者一般只要塗上紫葯水即可自愈。B、重度擦傷:首先需要止血,可採取冷敷法、抬高肢體法、綳帶加壓包紮法、手指直接指點壓止血法。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擊而出血)
處理:應使受傷者坐下,頭後仰,暫時用口呼吸,鼻孔用紗布塞住,並用冷毛巾敷在前額和鼻樑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傷
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展。24小時後,破裂血管流血停止,這時可用熱敷,促使扭傷處周圍的淤血消散。

D. 運動損傷應該如何處理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在運動會或日常鍛煉中,常常會有因意外而出現運動受傷的情況,這時我們首先會想到用物理方法來急救止痛。那麼冰敷與熱敷,究竟哪一個比較好呢?它們二者有什麼區別嗎?因為損傷後扭傷部位的組織可能有一些末梢小血管破裂出血,應該冰敷讓血管收縮促進止血。熱敷是讓血管擴張而加快出血形成血腫,豈不是雪上加霜。因此,運動損傷絕對不能熱敷。一般來說,運動損傷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冷敷或者熱敷主要針對的是閉合性損傷,所以,我們只講述閉合性損傷的處理方法。

熱敷可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抵抗力和修復能力,促使炎症消散和局限化,減輕局部腫痛。熱敷同冷敷操作相似,既可以用小毛巾浸熱水,擰成半干使用,也可用熱水袋灌裝熱水裹上毛巾敷於患處。扭傷後,立刻停止活動,把扭傷部位調整到正常的解剖松馳位固定不動。接下來用毛巾包裹冰塊外敷於扭傷部位,每3到5分鍾拿開10秒,以防局部凍傷,循環累計敷30分鍾左右,一般可以有效消腫止痛。如果持續疼痛,則繼續制動

E. 出現跌打損傷,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想要一帆風順的人生?恐怕只有電影中才能看到,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跌”!


想去健身房健身,結果教練不在,把自己弄扭傷了!


趕著去上班,沒想到路上遇到一塊小石頭,結果把自己絆倒,腳踝還扭傷了!


每次去運動,都因為沒有做好准備動作而導致受傷!


3. 休息!對,沒錯,傷筋動骨一百天,雖說普通的跌打損傷並沒有什麼大礙,但一般也需要休息個2~5天才能夠進行一些劇烈的活動。在休息的時候,適當活動一下筋骨,對於身體的康復更加有好處。

最後,若是跌打損傷長時間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病情,則應該及時就醫,因為這種情況往往較為嚴重,多是出現了骨折或者韌帶撕裂的問題,需引起重視。

F. 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辦法

一、 擦傷
錯誤處理方法:直接貼上創可貼。
正確處理:

沖洗: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若傷口裡面有砂石等雜物,應用消毒工具清理干凈。

消毒:小的傷口,可用75%的酒精棉球清潔消毒傷口周圍皮膚。消毒時要注意無菌操作,從傷口處向外周塗抹酒精處理傷口。

注意事項:若傷口較深,受傷嚴重的要到醫院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
二、 扭傷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按摩、熱敷。
正確處理:制動:首先要立即停止運動。
冷敷:24小時內用冰袋冷敷扭傷的部位。
包紮:用綳帶加壓包紮。
受傷24小時後,根據受傷的情況用外敷、按摩、熱敷的方法,並及早進行扭傷關節功能的恢復性鍛煉。
注意事項:受傷後24小時之內,不要作按摩或熱療。
三、 肌肉痙攣(抽筋)
錯誤處理方法:如手指抽筋後,用另一隻手拉伸抽筋手指,直至指筋鬆弛。
正確處理:
手指、手掌抽筋:將手握成拳頭,然後用力張開,又迅速握拳。反復做幾次,並用力向手背側擺動手掌。
手臂抽筋:將手握成拳頭並盡量屈肘,然後再用力伸開,反復進行。
小腿或腳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上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小腿的膝蓋上,幫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彎曲抽筋的大腿,與身體成直角,並彎屈膝關節,然後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並做震盪動作,隨即向前伸直,反復做此動作。
注意事項: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補充水分。
四、 肌肉拉傷

錯誤處理方法:立即用熱水浸泡拉傷的肌肉。
正確處理:
早期冷處理:立即停止運動, 24小時內用冰袋或冷水進行冷敷。

中期熱敷、按摩、貼葯膏等:24小時後,可用鹽水熱敷、按摩或貼上活血葯膏。

晚期鍛煉:肌肉拉傷的癒合時間通常較長,晚期多做些功能鍛煉有助於傷口的恢復。

五、 鼻出血
錯誤處理方法:仰頭讓血流入口腔(易誤吸入氣管)。
正確處理:讓受傷者坐下,用手指捏緊雙側鼻翼或將出血側鼻翼壓向鼻中隔約10~15分鍾(壓迫止血法),同時冷敷前額和後頸部,一般能止血。若還不能止血的馬上送醫院。

G. 軟組織急性損傷早,中,晚期處理原則及方法是什麼

急性期,48小時內冰敷,制動。48小時後可熱敷,適當按摩、活動

H. 在運動損傷的早期中期後期各應如何處理

運動後軟組織挫傷,治療方案如下,在受傷後48小時內,反復多次冰敷患處就行了。超過48小時,可以熱敷按摩,局部塗抹活血化瘀止痛葯物治療,或者配合烤電理療按摩,慢慢就恢復了。

I. 燒傷,燙傷第一時間處理方法

被火焰、化學品等乾熱所傷稱燒傷,被沸水、沸湯、蒸汽所傷稱燙傷。燒傷或燙傷後,大多數人可能會立即選擇在葯箱中找支萬花油或萬金油或普通燒傷膏塗抹傷處,部分人可能會病急亂投醫,給傷處塗抹醬油、醋、鹼、牙膏或紫葯水紅葯水之類的東西,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刺激創面,加深受傷程度,影響創面觀察。燒燙傷的早期急救其實很重要,燒燙傷後立即起水泡並明顯感覺疼痛,屬於淺度燒燙傷,馬上取冷水或冰水浸泡或沖洗傷處約半小時,感覺到不很疼了再把衣物慢慢脫掉,用干凈的布輕輕抹乾創面,塗抹正規的燒燙傷葯物,嚴重者轉送有條件的醫院。千萬別用「土辦法」:塗抹大醬、麵粉、香油、小蘇打等。
早期的冷水處理對創面的癒合有很大的好處,第一能減輕疼痛;第二可以減輕水腫、余熱造成的深部組織損傷;第三可減少創面的毒性物質。正常情況下,60度的熱水,3秒鍾就可以燙傷皮膚細胞,未經冷敷去除皮膚皮下的余熱,直接塗抹油性葯膏的結果就是,余熱在皮膚皮下造成更長時間的慢性燙傷,加深創面。打個比方,一碗上面漂了一層油膜的油湯,在冬天是不是很難冷卻下來?
正確的方法是:經過冷敷後,再塗抹療效好的燒燙傷葯膏。燒燙傷後,皮膚組織細胞水腫,創面滲液較多,塗抹富林蜜(淘寶有)後,癒合凝膠中的水膠體則被激活,隨後活化的富林蜜傷口癒合凝膠吸收創面多餘的滲出並維持創面的水分平衡(「水膠體」效應)。預防及減輕創面的水腫、滲液,從而有效地保護創面基底的「間生態組織」,最大程度的使頻臨凋亡的皮膚細胞恢復生機,減輕燙傷程度,減少疤痕增生。經過約48小時後,燒燙傷創面進入水腫回吸收期,水腫的皮膚細胞開始「縮水」,
富林蜜傷口癒合凝膠則將乾燥創面轉化為濕潤的創面(「水凝膠」效應),乾燥創面吸收富林蜜傷口癒合凝膠中的水分,並促進壞死組織和受損組織的分解,減少感染機會,促進創面消腫癒合,從而減少疤痕生長的機會。

J. 運動損傷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1.皮膚擦傷

這個最為常見,尤其是在夏天戶外運動時特別容易發生。—般由摔傷、碰撞而造成。擦傷最外層的表皮,一般不會流血很多,但疼痛較為明顯。

遇到這種情況先用滅菌用水或生理鹽水反復多次沖洗傷口,將傷口表面的泥塵、沙粒及污物盡量沖洗干凈,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用飲用純凈水代替。然後用雙氧水沖洗,防止破傷風梭菌等厭氧菌感染。

接著用碘伏反復消毒創面多次後,用甲紫溶液(紫葯水)、莫匹羅星軟膏(百多邦)或者汞溴紅溶液(紅葯水)塗擦傷口,防止創面感染。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不要用紗布等覆蓋在傷口上,保持敞開。因為滲出的少量血液和組織液會在紗布上干結並和傷口粘連,等到更換紗布或敷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換葯」)的時候會導致傷口二次損傷和出血。當然遇到這種情況也不必驚慌失措,只需用生理鹽水或純凈水將敷料浸泡十至十五分鍾,待敷料徹底軟化後就很容易揭開和跟換了。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軟組織損傷較嚴重或者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泥塵、沙粒及污物等情況,建議去醫院及時徹底清創,以免傷口發生感染。有些受傷部位很難自己處理,如眼部或口腔周圍等,也要及時就醫,以免消毒液流入眼睛或口腔導致化學燒傷。

2.皮下血腫

血腫是由於種種外力作用,導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離周圍組織,形成充滿血液的腔洞。皮下血腫在外傷後十分常見,但是很多人往往由於早期不正確的處理,導致血腫不消退最後需要手術切除。正確的處理應該在24小時內用冰塊、冰袋或冷飲等冷敷,也可用雲南白葯氣霧劑或冷凍噴霧劑等,達到收縮血管、減輕血腫的作用,在冷敷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皮膚防治凍傷。

24小時後可行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腫吸收。可用熱毛巾,雞蛋,溫水瓶等,同樣注意保護避免皮膚燙傷。對於一些較為嚴重的血腫,即使是冷敷24小時後也不能完全消腫,此時一定不能馬上熱敷,需要等到腫脹明顯消退後方可行熱敷,不然會導致腫脹加劇。經過一些時日後,皮下血腫仍不消退的需要去醫院就診行抽吸術或切開引流術。

3.扭傷或拉傷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很多人往往混為一談。扭傷(sprain)是由於關節過猛的扭轉、撕裂附著在關節外面的關節囊、韌帶及肌腱,稱之為扭傷。扭傷最常見於踝關節和腕關節,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拉傷(strain)是指肌肉過度收縮或牽拉所引起的損傷。往往發生在腰背部、小腿和肩部,表現為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有明顯觸痛和活動受限。造成扭傷或拉傷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三種:

①超負荷運動;

②運動前沒有充分的熱身;

③身體對抗激烈。

雖然兩者的概念不同,但是急救處理方法還是基本相同的。目前還是推薦經典的「RICE」現場急救措施。具體如下:

總結:

4.骨折或關節脫位:

對懷疑有骨折或關節脫位的嚴重外傷患者,需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治。在此過程中如何正確地臨時固定和搬運,避免二次損傷是十分關鍵的。骨折的典型表現是傷後出現局部變形、肢體出現異常活動、移動肢體時可聽到骨擦音。關節脫位的表現主要是關節部位明顯畸形和活動障礙、原有關節部位的「空虛感」以及由於關節囊、韌帶和肌肉的作用使肢體保持在異常的位置的「彈性固定」。

對高度懷疑骨折或關節脫位的患者在搬運前,應當先固定確實。通過固定可減輕傷員的痛苦,有利於防止疼痛性休克。通過固定還可以避免骨折斷端在搬運過程中繼續損傷軟組織、血管、神經或內臟。急救包內有夾板和綳帶,在夾板和肢體之間墊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軟物品,再用綳帶綁好。注意夾板的松解要適度,如果皮膚有破口的開放性骨折或關節脫位,先用干凈消毒紗布包紮傷口,在紗布外面再用夾板。

如果現場沒有急救包,可以就地取材。可用樹枝、木板、棍棒、硬紙板、毛巾、布條、手絹、領帶或自身肢體等進行固定。但是在固定過程中嚴禁把暴露在傷口外的骨折斷端送回傷口內以免造成傷口污染或刺傷血管和神經。在現場固定時也嚴禁盲目地進行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

對懷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絕對禁止雙人抱抬。應該至少三人平託病人,或用滾動法搬上擔架。在搬運過程中禁用軟擔架,要用硬擔架或置於木板上進行搬運。要注意對骨折部位的保護,頸椎骨折的患者搬運時應該有一人專門平托頭頸部,放擔架後頸部兩側要墊放實物,固定頭頸部,搬運過程中避免頭頸部自由搖擺。

閱讀全文

與損傷早期的處理方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皮果醬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2
電餅鐺涼皮的製作方法與步驟圖 瀏覽:873
肌理構成繪圖方法圖片 瀏覽:907
華碩路由器rtAC5300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60
什麼方法治療蝴蝶斑 瀏覽:145
食品級片鹼的鑒別方法 瀏覽:155
圓度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518
肉毒素治療狐臭操作方法 瀏覽:673
古文預習方法視頻 瀏覽:679
釣點守大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244
女氣血不足的鍛煉方法 瀏覽:929
3d掃描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62
zippo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384
蛋白質濃縮有哪些方法 瀏覽:64
餓了么賬戶余額不能使用解決方法 瀏覽:54
怎麼讓手臂變粗壯的方法 瀏覽:821
簡單平面半自動噴漆機製作方法 瀏覽:498
3天快速提高流量的方法 瀏覽:277
破壞細胞器最簡單方法 瀏覽:528
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