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外國人研究中國古瓷的方法

外國人研究中國古瓷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8 02:36:01

A. 外國人對中國瓷器是怎麼理解的呢

中國的瓷器以歷史悠久、造型優美、質地精良、裝飾俏麗新穎而享譽海內外。瓷器與中國的聯系是那樣的緊密,以至英文CHINA一詞,就有「中國」和「瓷器」的雙重意義。

在我們進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詞的雙重涵義之前,先來簡略敘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國的發展。

多年以前,在剛剛學英語的時候,老師就在課堂上說過China和china的意思。China,如果首個字母是大寫的那就是是中國的意思,若首個字母是小寫的時候,那就是景德鎮陶瓷的意思。

什麼中國和瓷器都譯為CHlNA?從全球各大博物館、收藏機構、著名藏家、古玩經紀人等等無不將中國古陶瓷作為收藏的首選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也由此使得中國古陶瓷近年來在各大拍賣行屢創新高:1.5億港元的乾隆琺琅彩杏林春燕圖小碗;2.2億元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大罐;過2億的宋汝窯洗;1.5億的明成青花黃蜀葵碗;2.8億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過5億的乾隆琺琅彩轉心瓶等等。自七十年代蘇富比、佳士德開始拍賣中國歷代官窯以來,它的價格一直以強勁的勢頭往上飆升,其增長的速度每年以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價格扶搖直上。在中國,陶瓷的產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經歷了由陶到瓷,再陶、瓷齊驅的發展歷程。這種採用手工繪畫、手工製作的高溫瓷,是在逐漸以自身獨特的文化含量和藝術魅力改變並影響世界時被喻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史料中有這樣的記載:「新賓士陶,始於漢世。」

不過當時自己對瓷器的了解也就僅此而已了,等到後來又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慢慢的對景德鎮陶瓷越來越感興趣,對陶瓷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才發現景德鎮瓷陶瓷並不是徒有虛名,它能指代中國那是有它的原因的。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人們都知道中國有四大發明分別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葯。這幾樣發明都是在歷史上好多歷史性的轉折點或是突破點,極大地推動了人們生活方式上的轉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在我看來陶瓷也足以與這些發明並列了。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

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區的浙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從顯微照相可見,青瓷殘片釉下已無殘留石英。這種釉無論在外貌上,或是顯微結構上,都已擺脫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標准了。

陶瓷它起源的很早,發展的也很好,從漢朝至今不論多少次的改朝換代,陶瓷的生產它基本上就一直沒間斷過。所以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如今的中國都是很多家庭里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它極大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並且還傳入了西方,深刻地改變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西方人的審美情趣,加快了人類文明的變革進程。小編手中一件粉彩瓷器當時找了無數家拍賣公司,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全國的拍賣公司幾乎都找遍了,就是沒有找到一家正規的,費用倒是花了不少,前前後後花了將近三十萬,最後經過朋友介紹聯繫上一個人才把手中的藏品成交Zx一零陸玖陸陸玖玖,希望能夠幫得上各位藏友。

B. 在外國人眼裡,瓷器就是中國的標志,你知道中國的四大官窯是哪些

1、汝窯:是北宋後期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後不足20年。窯址在河南汝州,因而得名。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胎體較厚,釉層較厚,有玉石般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採用支釘支燒法,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
2、官窯:南宋官窯則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造型肅穆典雅,釉色似玉,釉面開大紋片,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瑰寶;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且呈黑色,釉為淡青色,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不同於汝窯及龍泉窯瓷器,它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北宋官窯存世很少,十分珍稀。
3、哥窯: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學界對其燒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認為並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許多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為了追求工藝一般都不允許有太多的釉面的開裂紋片,但哥窯卻將"開片"的美發揮到了極致,產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徵。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產生韻律美。因迄今仍未找到確切窯址,是五大名窯中最為神秘的窯口。
4、鈞窯:鈞窯主要燒造時期有說為宋、金、元,而有學者認為目前被定為宋代鈞官窯的陳設瓷為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燒造。均窯有鈞官窯和鈞民窯之分,鈞官窯窯址在河南禹縣(時稱鈞州)。
鈞窯以神秘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為特徵,色彩渾然天成,為歷代宮廷所珍藏。

C. 古時候中國的瓷器和制瓷技術,是怎樣外傳的

眾所周知,中國的偉大發明有絲綢、紙張、瓷器、煉丹術、指南針和火葯等,其中絲綢和紙張外傳比較早,瓷器的外傳則比較晚。瓷器可能是在隋唐時代,由於中外交通漸漸發達,才開始外傳的。

歐洲牛人研究中國瓷器圖

中國制瓷的方法,還傳播到阿拉伯、伊拉克、土耳其和敘利亞等國家。義大利威尼斯,1470年從阿拉伯學到制瓷方法。這是中國瓷技傳入歐洲的開始。以後歐洲各國制瓷,大都是先後從威尼斯學去的。英國制瓷比較遲晚,是從歐洲大陸傳去的,還是直接從中國傳去的,還有一定的疑問,但不管從那裡傳到英國,其根源必然是我國。

歐洲各國仿造中國瓷器之初,由於燒成溫度不夠高,成品都是軟瓷。它們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研究,才逐漸掌握製造硬瓷的方法。而且,他們最初生產的瓷器,常常脫離不了模仿。例如1708年,德國人柏特格所造的硬瓷,還是模仿中國古名窯的產品。1760年,丹麥還燒造中國風的青花瓷器。在同一年代,英國博屋設「新廣州瓷廠」,連設備都是從廣州訂制的,而生產的瓷器,無論形制或圖畫都是中國風格。可見祖國勞動人民的創造,對於世界人民的影響,是何等巨大。

D. 歷史上,歐洲的王室們是怎樣為中國瓷器而痴狂的

中國瓷器何時抵達的歐洲呢?這一直是個問題。

多數歐洲人要到16世紀末才知道中國瓷器。他們非常驚訝瓷器竟會比水晶還要美麗。中國瓷器那種不滲透性、潔白光滑、非常實用的美,以及相對於水晶器和銀器的低廉價格,使它甫一現身歐洲,就贏得當地人民深深的喜愛,並被譽為「白色的金子」。

E. 中國瓷器的中外交流

進入漢代,著名的「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中國逐漸被譽為「絲國」;進入中世紀後,伴隨著中國瓷器的外銷,中國又開始以「瓷國」享譽於世。從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輸出的陶瓷品種有唐三彩、邢窯(包括定窯)白瓷、越窯青瓷、長沙窯彩繪瓷和橄欖釉青瓷(即廣東近海一帶的窯口生產的碗和作為儲藏容器的罐)。輸出的地區與國別有:東北亞的朝鮮與日本;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南亞的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亞的伊朗、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東非的肯亞和坦尚尼亞。此時海上交通路線主要有兩條,一是從揚州或明州(今寧波)經朝鮮或直達日本的航線;二是從廣州出發、到東南亞各國,或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經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灣的航線。當時有些船隻繼續沿阿拉伯半島西航可達非洲。前述亞非各國中世紀遺跡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經過這兩條航線而運輸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紅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窯瓷,贛州窯瓷,福建、兩廣一些窯所產青瓷,建窯黑瓷,浙江金華鐵店窯仿鈞釉瓷,磁州窯瓷,定窯瓷,耀州窯瓷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鮮新安海底沉船經11次發掘,出土陶瓷器2萬余萬件,除極個別的為朝鮮瓷和日本瓷外,均屬中國所產,其中絕大多數已判明所屬窯口。宋元外銷瓷輸往的國家較前大為增加,有東北亞、東南亞的全部國家,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國家,非洲東海岸各國及內陸的辛巴威等國。宋、元、明初時期的航線,主要有航行到東北亞、東南亞諸國的航線及通往波斯灣等地的印度洋航線。這時期中國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印度洋航線上。一是可從波斯灣沿海岸向西行進而到達紅海的吉達港,然後上岸陸行至麥加;也可以在蘇丹邊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馱行至尼羅河,再順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開羅);還可以從紅海口越曼德海峽到東非諸國。二是開辟了從馬爾地夫馬累港直達非洲東海岸的橫渡印度洋的航線。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黃金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廣 東石灣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較精緻的外銷瓷多是國外定燒產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屬西方色彩,還有些在紋飾中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志,稱為紋章瓷。這時期的外銷瓷數量很大,17世紀每年輸出約20萬件,18世紀最多時每年約達百萬件。輸出的國家有東亞的朝鮮半島和日本、東南亞及歐美諸國。運輸路線一條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港口西行達非洲,繼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達西歐諸國;另一條是從福建漳州、廈門諸港至菲律賓馬尼拉,然後越太平洋東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上岸後陸行,經墨西哥城達大西洋岸港口韋臘克魯斯港,再上船東行達西歐諸國。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中國首先發明和使用的用高嶺土等燒制而成的傳統工藝、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已經製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藝發展的基礎上,於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創造出了原始瓷器。經過長期的改進,在公元 2世紀的漢代末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後,瓷器由中國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國」的稱號。
青瓷、白瓷中國最早出現的瓷器是青瓷,因器表均施有一層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青瓷已具備了胎質灰白、火候達1100℃以上、胎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等瓷的基本特徵,但它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以及燒窯技術上還比較原始,故稱它為原始青瓷。西周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手工業內部進一步分工,原始青瓷的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城邑規模擴大,瓷器的燒制更加集中和專業化。此時燒制的瓷器,在胎質燒結性能和器表施釉技術等方面已不同於原始青瓷。在造型上有精緻的加工,多仿青銅器,如提梁三足鼎......整套編鍾等。
秦漢兩代,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瓷器生產也出現了新的局面。在長期制陶燒瓷的實踐中,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有明顯的改進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藝體系。到東漢晚期,終於燒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國瓷器的出現,是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三國時期的青瓷仍保留著前代的許多特點,它的胎質堅硬細膩,呈淡灰色,釉汁純凈,以淡青色為主,施釉均勻。器物上的裝飾常見的有弦紋、水波紋、鋪首、方格網紋和耳面印葉脈紋等,並在谷倉上堆塑各種人物、飛禽、走獸等,極為生動。
西晉的制瓷技術益加精巧,既實用又美觀,青瓷的用途也擴大到人們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衛生用具等各個方面。東晉人口南移,南方出現城市繁榮,社會上對瓷器的需要量進一步增加。這時南方青瓷造型趨向簡朴,裝飾減少,有些器物只作簡單的褐色斑點。南朝時期,青瓷上出現蓮花瓣裝飾。北方一度陷於戰亂,但在北魏遷都洛陽以後,制瓷業又發展起來。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與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較大,以尊、瓶、罐、缽之類居多。胎體厚重,胎色灰白,釉較厚,玻璃質強,流動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質流珠現象。器物多以蓮花瓣紋、忍冬紋作裝飾,裝飾方法有堆貼、模印、刻劃多種。北方青瓷的蓮花紋飾與佛教的盛行關系密切。
白瓷的燒制,始於6世紀的北齊,當時尚屬初創。隋統一全國,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發展。瓷器生產除了繼承北朝的青瓷外,還成功地完成了白瓷的燒制。這樣,中國瓷器便由青瓷發展到了白瓷的階段,為以後彩瓷的出現創造了物質和技術條件。唐代建立了更加繁榮昌盛的大帝國。瓷器的生產不僅滿足國內各大都市市場上的需要,還遠銷到國外。當時的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分別代表了南北兩大瓷窯系統。邢窯白瓷質地堅硬,製作精緻,胎釉潔白如雪。在它的影響下,北方又出現了另一個著名的白瓷窯──定窯。此外,河南鞏縣、密縣、登封、郟縣、滎陽、安陽,以及山西渾源、平定,陝西耀州,安徽蕭縣等,都興起了燒白瓷的瓷窯。唐代南方的越窯青瓷,以新的面貌出現。許多瓷窯受其影響而燒制青瓷,形成了越窯青瓷系統。唐代陸羽(733~804)的《茶經》里寫道:「邢磁類銀,越磁類玉」,「邢磁類雪,越磁類冰」,這是陸羽對邢、越二窯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唐代瓷器生產成就的一個簡略的概括。河南的禹縣、郟縣、魯山等地區的瓷窯,還燒制出一種黑瓷地上帶乳白色、中間呈現出藍色針狀的斑塊裝飾的花瓷,這一新興品種為後來的鈞窯窯變釉的燒制打下了基礎。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商品經濟相應地發展起來。各方面對瓷器的需要量增加,製作技術又有較大發展:①宮廷皇室需用的高級瓷器,由官辦瓷窯燒制。官辦瓷窯嚴格按照宮廷設計的式樣進行生產,造型多仿古,以青瓷為主,注重釉色美。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經濟上不惜工本,燒制的瓷器嚴禁民間使用。②廣大城鄉民眾所需要的日用瓷器,由南北各地民間瓷窯進行生產。由於它是商品生產,銷路好的瓷器各窯爭相燒制,一窯創新,各窯模仿,結果就形成了各種窯系。北方主要有定窯系、耀州窯系、磁州窯系和鈞窯系;南方有龍泉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這些瓷窯不受宮廷規格的束縛,定窯的印花,耀州窯的刻花,鈞窯的銅紅窯變釉色,磁州窯的白地黑花,龍泉窯的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景德鎮窯青白瓷的色質如玉等,各具特色。③對外貿易用瓷,瓷窯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燒制有仿龍泉窯的青瓷和仿景德鎮窯的青白瓷兩大類,它們分別屬於龍泉窯系與青白瓷系。各類瓷窯在經營性質上是不同的,官窯與民窯具有嚴格的界限。官窯生產出類拔萃的精品,民間不得使用,而宮廷需求有限,時燒時廢,得不到發展。民窯則相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向前發展。民間瓷窯的大量興起,是宋代瓷器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青花、釉里紅和各種彩瓷元代瓷器雖然繼承了宋代南北各個主要瓷窯的生產,但北方瓷窯沒有多大的創新之作,在數量與質量上均不如宋代。南方的龍泉窯與景德鎮窯則超過宋代,得到了較大發展。景德鎮設立了浮梁瓷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瓷器的進步。它的青花與釉里紅瓷器的燒成,是中國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青花是用鈷料在胎上繪畫,然後上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因它的藍色彩繪是在釉下,故又稱「釉下藍」。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淡雅、永不退色、題材豐富與實用美觀等優點,一出現,便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釉里紅瓷器的作法與青花相同,只是呈色原料為氧化銅,因其不易燒成而未能與青花瓷器一樣得到發展。元代青花瓷器的燒造,給景德鎮帶來了繁榮。
明代在景德鎮設置專為生產御器的官窯(見彩圖[明代景德鎮瓷器御制廠(選自《景德鎮陶錄》)])。又對民窯採取「官搭民燒」即「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等手段,來為宮廷燒制瓷器,民窯得到普遍發展,景德鎮成為全國瓷器的燒造中心。明代永樂、宣德時的青花瓷器,色調濃艷,具有元代青花的許多特徵。明成化時,在釉下青花的瓷器上,再加上紅、綠、黃、紫等彩,這就是著名的成化「鬥彩」。明嘉靖、萬曆時,又興起了「五彩」。清代也在景德鎮設御瓷廠,但燒瓷主要都在民窯。清康熙時繼承與發展了五彩,並創燒了「琺琅彩」。清雍正時期又燒制出「粉彩」。清乾隆時的突出成就是轉心瓶的燒制,以及成功地仿燒漆、木、銅器物和各種果品等。清代瓷器,集歷代燒瓷之大成並創造性地加以發展,達到了中國瓷器燒造的歷史高峰。

F. 大英博物館是怎麼介紹中國的瓷器的

中國瓷器精美絕倫,尤其是清朝皇宮中流失的瓷器基本都屬於國寶級別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年代是比較動盪的年頭,很多精美的陶瓷都流失到了國外。應該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有些是戰亂時代掠奪去的,也有英國人購買捐獻的。這些美輪美奐的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鎮陶瓷。這些瓷器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人類的智慧與藝術的濃縮。有信息顯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06年披露,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還不算各國私人藏有的10倍於這個數字的中國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而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達2.3萬件。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文物囊括了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樂大典》等超級國寶,可謂門類齊全,時間則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這小段摘自網路)。這些瓷器是女兒在館里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33號中國展廳展廳拍的。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據說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有介紹說我國各歷史時期,各大名窯,各大名瓷這里都有。每件展品的說明很小,放大了也仍看不清,所以沒能祥細介紹。謝謝

G. 中國古代的瓷器有什麼高科技,為何歐洲人寧願花百倍價格來買

說起中國的陶瓷製品,那在歐洲可謂是名噪一時啊,西方國家雖然對我們有所敵視,但是對於追求我們的陶瓷製品的角度可是從未停歇。別說外國人了,就連咱們自己國家的人看到那些精美的瓷器都不禁要高呼驚嘆,確實,我國自古以外就一直發展著陶瓷的製品。因為陶瓷易碎易損,遠比絲綢之路更加艱難。精美的陶瓷加上源源不斷地輸送,很快就撩到了國外一群粉絲,對此愛不釋手。

當代的中國向世界傳輸了高科技,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一直做軟弱的綿陽,一直無私地奉獻自己,也得有保護自己的武器,成為新一代的大國!

H. 外國人對中國的理解,對中國瓷器又是怎麼理解

絕對不是全部。
請參考以下資料:
把一箱箱真金白銀拱手送進中國瓷器商的口袋,歐洲人不甘心。於是,許多國王和貴族開始興辦實驗室,摸索瓷器的配方。就連馬可·波羅也試圖利用一切機會,窺探中國瓷器生產的秘密,但他的了解很淺薄。
真正系統而全面地將中國制瓷技術傳入歐洲的,是法國傳教士昂科雷克萊,中文名「殷弘緒」。他出生在法國里昂的貴族家庭,應康熙皇帝的邀請,作為第一批法國耶穌會赴華傳教士之一,被路易十四派到中國,殷弘緒得到了去江西傳教的機會。
為行事方便,殷弘緒極力結交中國官員。當時,外國人是不允許在景德鎮過夜的,所以只好獃在船上,或者住在能為他們擔保品德的友人家裡。由於殷弘緒是康熙皇帝請來的,又與官員關系不錯,所以能夠長期住在景德鎮。殷弘緒在傳教的同時,還利用西醫為當地百姓治病,這使他有機會進出各個窯廠,慢慢地,他探聽出了一些關於景德鎮陶瓷製作的秘訣。
1712年9月1日,殷弘緒給中國和印度傳教會會計奧日神父寫了一封信,生動、具體地談到了瓷器生產過程中胎土、釉料、燒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細節。時值中國瓷器在歐洲風靡之際,該信一經發表,立刻震動了整個歐洲。
歐洲瓷器製造商和匠師們彷彿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紛紛託人來信詢問更詳細的技術細節。殷弘緒原本已經在1720年被調升到北京,此時他已年近六旬,卻仍不顧嚴寒,在1721年年底,專程去景德鎮進行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察,並在次年1月25日又寫了一封信,重點回答了一些具體問題。
前後兩封信,使中國瓷器製作在歐洲再無秘密可言,法、荷、意、英等國的瓷器生產藉此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中華遺產》2013年第1期 項坤鵬)

I. 中國近代瓷器工藝與歐洲近代瓷器工藝的比較

中國瓷器對歐洲瓷器的影響

文章來源:中華博物
【字體: 小 大 簡 繁】【加入收藏】【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明清時期,我國瓷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江西景德鎮窯異軍突起,在元代的基礎上,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及一批技藝高超的制瓷匠師,一躍而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對景德鎮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瓷器品種極大的豐富,制瓷工藝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工藝水平達到了歷史高峰。瓷器不僅供國內各階層人士使用,而且遠渡重洋,銷往亞洲、非洲、歐洲等不少國家和地區。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外銷數量較多。
一、我國瓷器銷往歐洲各國
據國外有關檔案資料的統計: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到康熙三十四年間(1602—1695年),販運到歐洲的中國瓷器達二千萬件,主要包括明清時期的青花、五彩及廣彩瓷器;另一項統計,從明萬曆三十二年到清順治十三年(1604—1656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三百萬件,平均每年約6萬件。雍正十二年(1734年)一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40萬件。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也分別從中國購買瓷器;雍正十二年(1734年)運銷瓷器68000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運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運銷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
從考古調查來看,打撈16至17世紀的歐洲與遠東之間海域沉船的工作已頗見成果。目前已打撈的沉船有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Geldermals號,該船沉於1752年(乾隆十七年),船上貨物青花瓷器佔90%。葡萄牙商船The san Jago和The Santa Catharina號,船上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器,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沉船Witte Leeuw號,大多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沉船Banda號,也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1602、1603年(萬曆三十、三十一年)葡船上打撈的亦為萬曆時期的青花瓷器。西班牙沉船Sao Concalo和Concepcion號分別沉沒於1630、1640年,船上有明末青花外銷瓷。
從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國明、清時期瓷器可見當時外銷瓷數量之多。
從以上資料來看,銷往歐洲的瓷器有青花、五彩、廣彩品種,以青花瓷器為多,常見明萬曆時期的青花瓷,歐洲人稱「克拉克瓷」。有明末清初的種類青花瓶、觚、罐、軍持、盒子、執壺、奶杯、湯盆、剔須盤等。有些器物的造型與紋飾是傳統的中國風格,有些器形如奶杯、剔須盤、湯盆等是歐洲人喜愛的造型。紋飾局部出現的鬱金香花紋、西洋人物紋章則顯然是為歐洲訂燒的。
二、歐洲對中國瓷器的喜愛
中國瓷器傳入歐洲以後,立即受到各國王室、貴族及各階層人士的喜愛。當時出現一種尋找黃金船瓷器的潮流,其表現如下:
1.購買及收藏中國瓷器,作為財富的象徵。
盡管中國瓷器在當時價格很昂貴,但仍被王室、貴族搶購一空。在他們的宮殿、邸宅、陳列室中展示中國瓷器,以顯示其身份的高雅,同時也作為王室的財產,加以炫耀。據有關記載:西班牙皇宮當時收藏有中國瓷器三千餘件;葡萄牙王後的財產清單中,中國瓷器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一位文化藝術愛好與收藏者。1670年建立凡爾賽宮,後在宮內修建托里阿諾宮,該宮內以陳列著路易十四珍藏的中國青花瓷器而著名。該宮在建築上又借鑒了「南京瓷塔」的手法,覆蓋以彩釉陶磚、又稱「托里阿諾瓷器宮」。不僅王室、貴族、其它各階層人士也熱衷收藏中國瓷器。荷蘭一位銀器藝術家的富孀吉梅倫波洛夫人在年以收藏中國瓷器精品而聞名荷蘭。直至今日,我們在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館家那裡還可以看到相當數量的中國外銷瓷器。
2.把中國瓷器作為貴重禮物
如葡萄牙王後、公主的手鐲都是中國瓷器,葡萄牙國王贈送給義大利國王的禮物是四個中國描金瓷「對蝦」。王後委託人在中國訂燒自己肖像的餐具,贈送給有功的士兵。
3.為避免珍貴的瓷器受損,在瓷器上安裝金屬飾物。
在歐洲傳世的中國瓷器上,我們看到很多瓷器的口、足、流、柄等部位都鑲嵌著金屬飾物或附加蓋等裝飾。這是因為怕瓷器受損而採用的措施。飾物為歐洲所流行並喜愛的款識,既保護了瓷器,又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看上去使瓷器更顯得富麗堂皇。
4.在歐洲,特別是荷蘭的繪畫中中國青花瓷器經常出現。
我們從歐洲,特別是荷蘭17世紀前後的風俗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中國青花瓷器,特別是明末清初的被歐洲稱作「克拉克」的青花瓷器。從畫中所見,有果盤、水壺、杯瓶等,有的作為實用,如盤中放水果;有的作為陳設,如擺在桌、案上供觀賞。
三、歐洲瓷器的生產狀況及中國瓷對歐洲的影響
歐洲15至17世紀,仍處於生產陶器和軟質瓷的階段。例如英國17世紀生產紅陶,並模仿中國瓷器;西班牙於1760年建立中國皇家瓷器工廠;荷蘭於16世紀生產陶器,並模仿中國青花瓷器;法國17世紀發展陶器生產,18世紀(1768年)生產第一件模仿德國的硬質瓷器;德國於16世紀生產軟質瓷,低溫,摻合玻璃的混合粘土,類似半透明狀。奧地利是18世紀歐洲第二個生產硬質瓷的國家;義大利16世紀生產軟質瓷並模仿中國瓷器,1719年開始生產硬質瓷。瑞典、丹麥於18世紀分別建立瓷器工廠及皇家瓷器工廠。總之18世紀,各國紛紛建立皇家瓷器工廠,加強對中國瓷器的探索與研究。於是在德國,首先燒制出模仿中國瓷器的硬質瓷,繼而奧地利等國先後燒出硬質瓷,結束了歐洲軟質瓷的歷史。
1.中國瓷器對荷蘭的影響
在歐洲,荷蘭以生產琺琅和玻璃而著名。1584(萬曆12年)荷蘭陶器匠師們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從我國購買白釉及青花原料,仿製中國青花瓷器終於獲得成功。鄰近海牙的德爾費特窯在17世紀專門模仿中國青花瓷器,燒制白釉藍彩陶器,生產歐洲人喜愛的中國圖案陶器,銷往歐洲各國。歐洲稱這種白釉藍彩陶器為德爾費特,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功績在於把中國青花與歐洲陶器、琺琅工藝有機地結合,創造了獨特的風格,給歐洲愛好藝術的人們以新的藝術欣賞與享受。
2.中國瓷器對法國的影響
法國的陶器生產於14世紀開始,到17世紀,法國中部納維爾的陶器生產受荷蘭、英國等商船運來的大量中國瓷器的影響,開始模仿中國瓷器。17世紀在巴黎附近的凡爾賽宮殿的聖科德建立陶器工廠,並奉國王路易十四之命生產大小花盆及仿中國青花瓷器,以供凡爾賽宮使用。18世紀,建立維西尼工廠,1753年工廠遷至塞佛雷斯,繼承把玻璃質粉末混在陶土中,燒出軟質瓷。 1768年在德國匠師的協助下,生產了第一件模仿德國的硬質瓷器。1759年路易十四購買了一家陶器工廠,創建皇家陶器工廠,該廠以生產五彩繽紛的顏色釉而著名。
3.中國瓷器對英國的影響
16世紀,英國倫敦蘭姆伯思生產低溫錫釉陶器,同樣受中國青花瓷器的影響。18世紀倫敦著名的「弓」瓷器工廠從美國進口瓷土,製造堅硬的瓷器,生產雕塑及仿青花碗、瓶等。紋飾有描繪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柳樹、菊花的,風靡一時。由於中國瓷器在英國的流行,人們對瓷器的需要倍增,除「弓」瓷廠外,切爾西瓷器工廠於1730年建立,用美國進口原料,生產雕塑、玩具、花瓶、餐具等。
1751年由15名匠師組成「伍爾西斯特爾」瓷器工廠,生產裝飾中國風景圖案的茶具等瓷器。
4.中國瓷器對德國的影響
德國受中國瓷器的影響,於1709年伯特格最先在歐洲燒成瓷器。此後著名的邁森瓷廠開業,其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歐洲市場。中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是邁森工廠模仿的依據。首先模仿中國的青花瓷器,於1725年試製成功釉下藍彩,而後有描金、彩瓷。該廠有一批熟悉中國繪畫藝術的畫家,技巧很高,17世紀以來歐洲掀起一股狂熱的流行中國藝術和圖案的風氣,邁森工廠同樣受到影響。
5.中國瓷器對奧地利的影響
奧地利是於18世紀初,繼德國之後第二個生產真正硬質瓷的國家,在維也納成立皇家瓷器工廠。所燒瓷器與邁森工廠瓷器一樣,裝飾具有東方花紋圖案特徵。
6.中國瓷器對義大利的影響
義大利於15世紀開始生產陶器,16世紀在梅第西公爵的幫助下,在佛羅倫斯波波利公園創建瓷器工廠,生產模仿中國圖案的軟質瓷器,稱「梅第西瓷器」。17世紀,威尼斯已有陶器工廠,生產綠灰釉陶器。18世紀瓷器工廠開始生產硬質瓷器,式樣和圖案模仿維也納和邁森瓷器,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由國王查理三世出巨資贊助的科波第蒙特工廠及多西亞密亦模仿中國瓷器。

瓷器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但是現在歐洲瓷器卻成為了世界頂級產品的主流,其中還有不少是和LV、CHANEL齊名的奢侈品牌……
雅緻瓷偶
雅緻瓷器是西班牙的第三大奢侈品牌,1953年由雅緻三兄弟創建。雅緻作品以細部的刻畫見長,其中又以對「蕾絲」、「陽傘」和「花卉」的逼真工藝而全球聞名。雅緻瓷偶都流露出沉靜優雅的氣質,還稍帶一些憂傷。
西班牙岡薩雷斯·馬蒂瓦倫西亞國家陶瓷博物館、俄羅斯聖彼得堡傳統博物館、西班牙巴塞羅那高地博物館等都將其作為收藏品,而其最出名的FANS莫過於肌肉猛男史泰龍和拉丁美女詹尼佛·洛佩茲了。雅緻最便宜的產品也在五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萬元。

骨瓷原稱骨灰瓷,人們對「灰」字感到不「雅」,改稱骨瓷。所謂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質地輕盈,呈乳白色,將瓷器置放在燈光下,可隱隱透光。1794年由英國人發明。骨瓷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動物的骨粉(灰),骨粉用牛、羊、豬骨等,以牛骨為佳。一般說來,原料中含有25%骨粉的瓷器則可稱為骨瓷,但世界上公認的質地最好的骨瓷一般含51%的優質牛骨粉。這一成分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與透光度,且強度高於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質含量越大,在製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所以成品就越貴。據說英國的皇室、唐寧街十號用的是本國產骨瓷。美國中上層人士飲茶,多用骨瓷杯。
骨瓷成品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日用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有適度的透光性和保溫性、色澤呈天然骨粉獨有的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為40%以上器具其顏色則更呈乳白色屬高檔骨瓷(finebonechina)。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四隻骨瓷杯子墊在一輛勞斯萊斯車輪下,這四隻晶瑩的杯子竟能勝任支撐房車的重量!
骨瓷的製作工藝

骨瓷主要成分為高價值天然骨粉。製作方式為在瓷土中加入30%以上的食草動物骨粉(成份為磷酸三鈣),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骨粉的加入,使瓷土中的雜質被消除,製品更加潔白瑩潤,極少瑕疵,骨瓷餐具在視覺上有一種特殊的清潔感;骨粉的含量越高,黏土的成分就相對降低,在成形上需要更高的技術,增加了燒制難度,所以更加珍貴。骨瓷成品質地輕巧、細密堅硬(是日用瓷器的兩倍)、不易磨損及破裂、有適度的透光性、保溫性、色澤成天然骨粉獨有自然奶白色。其中骨粉成分為40%以上器具其顏色則更成乳白色屬高檔骨瓷(fine bone china),如日本鳴海骨瓷的骨粉高達47%其顏色是界於乳白色和奶黃色之間的顏色。骨瓷的製造廠商主要為歐洲與日本兩大系統;我國只有唐山、淄博等地的少數廠家生產出口。日本的造型及圖案較保守,強調典雅;歐洲一些著名瓷廠強調設計性,圖案的取材也較廣泛,從個人創作到民俗及神話都有。
骨瓷的購買與保養

相比我們平常用的碗碟,名牌的骨瓷產品價格高得多,一隻瓷碗約260餘元,一個與碗相配的小墊盤大約要300餘元,如果按照一套完整的六人餐具通常包括:一個9寸平盤,用來冷拼;四個7寸平盤盛放冷盤;四個7寸湯盤盛放熱菜;一個大湯盆、兩個魚盤、六個飯碗等等,一套配齊大約需要5000元以上。當然,購買時可拆散來買,挑選所需的碗碟杯盤,不必拘泥成套購買。而白色或帶有淡雅花紋的成套餐具是家庭的最愛。
精挑細選
重量輕、透光性強、色澤柔和為上品。選擇時在燈光下色澤泛黃,敲打時有清脆聲音。
保養呵護
一定用手清洗,不可用洗碗機。若真不願意用手洗,則要選擇有「瓷器及水晶類」洗滌功能的洗碗機。
勿放入微波爐加熱,否則腐蝕金邊。
洗劑PH值必須在11-11.5之間。
用清水洗凈時,水溫不超過80℃。
勿將熱杯直接浸入冷水中,以免溫度迅速改變損傷瓷質。
如有刮花,可以用牙膏略打磨。
如果有茶漬,可以用檸檬汁或食醋清洗。
許多人都知道「china」這個英文單詞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中國,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瓷器。可惜今日的頂尖瓷器,完全是西方品牌的天下。探究起原因,一個在英國的朋友曾經開玩笑說,因為西方人對食物的加工不像中國人這樣考究,所以只好致力於開發精美的餐具,以補償口味上的單調。哪裡像我們中國人,盤中之餐已經夠藝術的了,哪裡還顧得上餐碗花樣上的講究。這玩笑之言好像確有幾分道理。
不過細究起飲食文化的不同,西式餐點慣用不同的盤子裝食物,而且每用完一種食物即替換盤子,所以西式餐盤無論數量、尺寸,都較中式的繁復。再加上西方人一向注重生活情趣,對於家居生活環境中的傢具、日常用品,除了實用,亦講究它們的造型、圖案。
公元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工業革命以前,瓷器一直是中國的專利。但工業革命發生後,近代歐洲在中國陶瓷的刺激下,依靠先進的科學很快掌握了制瓷技術。他們不僅仿製中國的青花瓷、彩瓷、德化瓷、而且研發了許多高品質瓷種,包括今日被一致公認為最好的瓷器品種之一的骨瓷。
世界上瓷器生產國,以英、法、美、日、德、意等為知名,若以材質來分英國、美國及日本的瓷器以骨瓷著稱。
所謂骨瓷,就是骨粉加上石英混合而成的瓷土,質地輕盈,呈乳白色,將瓷器置放在燈光下,可隱隱透光。骨瓷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動物的骨粉(灰),現在用的是牛骨粉,這一成份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與透光度,且強度高於一般瓷器,所以可以做到比一般瓷器薄。骨質含量越大,在製作過程中就越易燒裂,所以成品就越貴。
骨磁以英國的最有名,世界十大名磁(骨磁)全在英國。許多廠牌的歷史,已有好幾百年,而這些瓷盤的彩繪圖案及色調,較趨於傳統風貌,在瓷器界中,它們已是富有藝術價值的收藏品。
法國是浪漫的國度,這樣的人文風情反映在瓷盤彩繪上,表現出豐富多變的色彩及圖案。德國瓷器雖不若英、法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但其現代感、個性化的造型,鮮明大膽的用色,同樣為人稱道。
日本在近廿年才有骨磁的發展,也出了不少的名品,中低價的骨磁大都是日本制的。從設計而言,日本的造型及圖案較保守,強調典雅。
歐洲一些著名瓷廠圖案的取材比較廣泛,從個人創作到民俗及神話都有。
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地以純瓷為特色,色澤純白,價格較骨瓷高。
瓷盤的級數不同,價格各異。通常它的定價取決於瓷土的質地、製造技術及彩繪設計。級數高的瓷盤,雖然價格令人為之怯步,但細細欣賞它的質感彩繪,即可明了高價位瓷器的確物有所值。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瓷器廠家有英國的威奇-伍德、道爾頓,德國的羅森塔爾,日本的鳴海等。據說英國的皇室、唐寧街十號用的就是本國產的瓷器。美國中上層人士飲茶,多用骨瓷杯。

http://www.ezeem.com/forum/read.asp?id=1640&no=12639404

閱讀全文

與外國人研究中國古瓷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皮果醬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32
電餅鐺涼皮的製作方法與步驟圖 瀏覽:873
肌理構成繪圖方法圖片 瀏覽:907
華碩路由器rtAC5300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60
什麼方法治療蝴蝶斑 瀏覽:145
食品級片鹼的鑒別方法 瀏覽:155
圓度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518
肉毒素治療狐臭操作方法 瀏覽:673
古文預習方法視頻 瀏覽:679
釣點守大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244
女氣血不足的鍛煉方法 瀏覽:929
3d掃描儀的使用方法 瀏覽:62
zippo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384
蛋白質濃縮有哪些方法 瀏覽:64
餓了么賬戶余額不能使用解決方法 瀏覽:54
怎麼讓手臂變粗壯的方法 瀏覽:821
簡單平面半自動噴漆機製作方法 瀏覽:498
3天快速提高流量的方法 瀏覽:277
破壞細胞器最簡單方法 瀏覽:528
萬年青的養殖方法圖片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