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快速治療貧血
一、葯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葯,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葯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二、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三、脾切除
脾臟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四、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癒。
五、飲食治療
進餐時喝1杯檸檬汁、柳橙汁或其他富含維生素C的飲料,因為維生素C有利於鐵質吸收。
多食用肝臟、家禽、貝類、洋蔥、大蒜、豆類、堅果、種子、綠色蔬菜與西洋芹、荷蘭芹、香蔥葉、香菜等。
有些貧血確實需要「補」,主要指缺鐵性貧血和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更常見,為了避免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紅細胞生成障礙,飲食不宜過於偏忌。推薦適當多吃大棗、山葯、米仁等健脾助運的食物。
適當多選擇含鐵量高的食物,動物性包括動物血、動物肝臟、瘦肉類、蛋、烏賊、海蜇、蝦米等;植物性包括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紅腐乳、芹菜、薺菜、紅棗、葵花子、核桃仁等;水果如杏、桃、李、葡萄乾、櫻桃等。
⑵ 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哪些方法比較有效
治療貧血缺鐵的原則是根除病因,補鐵蓄積,缺鐵性貧血可由嬰幼兒、青少年和孕婦營養不良引起。目前,飲食應加以改善,補鐵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有效方法。口服鐵劑是首選。常用鐵的口服制劑包括蔗糖亞鐵、右旋糖酐鐵、富馬酸亞鐵、多糖鐵絡合物和葡萄糖酸亞鐵。它們可以在飯後或飯後服用,以減少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致遠血康合劑,主要成份:血紅素鐵、天然貝塔胡蘿卜素、葉酸、大豆色拉油、蜂蠟、磷脂、天然維生素E、熱水吞咽,每日一次,兩粒一圓膠囊,1粒血康軟膠囊+1粒貝塔膠囊,紅蘿卜伴收,氣血合一,益氣補血,從根本上補血,改善貧血。貧血的人少吃生冷的東西,西瓜也涼,夏天少吃,而巴爾桑梨不適合貧血和心臟病的人吃。現在,你可以這樣做一個月,避免口寒你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在這期間,不要喝茶,你可以喝玫瑰茶來養顏益氣,而不是喝綠豆湯。
⑶ 貧血的治療方法
貧血的治療主要根據貧血的原因不同,治療也要因病而異。首先要祛除貧血的病因,其次給予支持治療,也就是指輸血,如果慢性貧血小於60g/L,急性的失血小於容量30%,就達到輸血的指征。如果貧血的原因是造血原料的不足,還要補充造血原料,比如補鐵、補維生素B12、補充葉酸,進行貧血的治療。如果是因為造血生長因子的缺乏,要補充EPO,主要是腎性貧血,因為血紅素的生長因子合成障礙導致貧血。還有慢性貧血和腫瘤性貧血,EPO治療也是有效的,同時給予雄激素,也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免疫抑制劑主要適用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的貧血、純紅再障性貧血。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主要是用在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嚴重的遺傳性貧血的病人當中。如果對於肝硬化、脾亢造成的貧血,紅細胞破壞增多,行脾切除手術。
⑷ 治療貧血的方法有哪些
維生素B12以及用動物肝臟治療惡性貧血的方法的發現要歸功於美國醫生威廉·帕里·墨菲。1892年,墨菲出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斯托頓城。1922年,墨菲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曾對各種貧血病理做了探討,發現維生素B12、葉酸都是紅血球成熟時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2要在葉酸的協助下才能防止癌變。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葉酸.缺乏,有些人兩種維生素均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幫助骨髓產生細胞,沒有維生素B12,機體生成細胞速度會慢下來,最後形成惡性貧血。
1920年,美國醫學家喬治·惠普爾提出食用動物肝臟是治療貧血的有效方法。他指出,造成貧血的原因之一是有機體中存在毒劑,破壞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紅細胞生成不足,形成單位體積中紅細胞數目的大量減少。而動物肝臟則有解毒作用,肝臟中存在某種物質,能刺激骨髓加速製造和形成紅細胞。1926年,墨菲年結識了米諾特教授,兩人志同道合。他們根據惠普爾的理論,共同提出以牛肝為主要食物治療惡性貧血,同時用牛肝治療低血色素性貧血患者。在45例病人中,食用牛肝後,有四分之三(41例)效果顯著,有的患病時間達10年之久,食用牛肝後仍能存活。然而墨菲他們並沒有到此止步。因為每個病人,每天需牛肝三百至六百克,甚至更多,這個辦法不便於推廣應用。他說:「作為一個醫生,如何使更多的惡性貧血患者得到治療,如何使他們早日恢復健康,是我所關注的問題。另外,為達到目的,還必須考慮治療簡單化和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隨後,他和米諾特又在布萊漢醫院研究了三年多,分析了肝的有效成分,摸索提取和分離的方法,最後成功地獲得了肝提取物針劑製品。經臨床應用證明:每100克鮮肝提取出3毫升肝制劑,此製品的療效為口服鮮肝療效的50倍。換句話說,從100克鮮肝中提取的3毫升針劑,經肌肉注射後,療效相當於原來口服鮮肝5000克。現在只要每2至4周注射一次,每次3毫升,注射後6至8小時內,粒細胞數目就可增加三倍。此外,骨髓處紅細胞形成的活性也在增加,血液中的異常細胞在消失,惡性貧血患者恐慌等症狀在逐漸消失屍臨床實踐證明,這葯還適用於伴有粒細胞減少的各種疾病,如肺炎、急性傳染病、粒細胞缺乏症,及一些手術後血相異常的病症。為此,1930年,墨菲與米諾特一起獲得愛丁堡大學喀麥隆獎;1934年除榮獲美國醫學協會頒發的布朗勛章外,還分享了這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⑸ 貧血怎麼治療
貧血」是指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正常成人血紅蛋白量男性為12—16克/100毫升,女性為11—15克/100毫升;紅細胞數男性為400一550萬/立方毫米,女性為350—500萬/立方毫米。凡低於以上指標的即是貧血。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急等症狀。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稱「缺鐵性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稱「溶血性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稱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稱為「惡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稱「再生障礙性貧血」。
貧血症狀有輕有重,取決於疾病性質、失血量為人體代償能力。
護理要點
◆
給病人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
◆
缺鐵性貧血可多吃動物的內臟,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
◆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後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葯物。
◆
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⑹ 貧血的治療,有哪些好的方法的嗎
一、病因治療:
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採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葯物使情況復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葯物治療:
切忌濫用補血葯,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葯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
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
脾臟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癒。
⑺ 快速治療貧血的方法
貧血沒有快速的治療方法:
1)大棗,花生,阿膠以及一系列補血食品都可以吃!輔助以適量運動應該很快就好了!
2)吃些桂圓多吃大紅棗和動物肝臟。
⑻ 怎麼才能有效的改善貧血
貧血具體分類 1.「缺鐵性貧血」,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症狀。比如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 2.「出血性貧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4.「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後於含血紅蛋白的胞漿。身體多種組織細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響,但以造血組織最嚴重,特別是紅系細胞。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也都有形態上的改變和成熟細胞數量的減少。巨幼細胞包括原巨幼細胞、早巨幼細胞、中巨幼細胞和巨幼細胞各不同發育階段的幼稚紅細胞。這些巨幼細胞均比相應的正常幼紅細胞大,漿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經Wright染色後,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處比較透亮,有時在核的周邊有彼此分開的染色質小塊,形成所謂「鍾面」的狀態;核仁較大,藍色。當細胞逐漸成熟,染色質保持其顆粒狀結構,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縮塊狀物。有時巨幼細胞貧血較輕,巨幼細胞的形態往往不很典型,稱為類巨幼細胞。絕大多數巨幼細胞貧血是由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謝葯物引起的巨幼細胞增生、紅白血病和紅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的巨幼細胞增多、遺傳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巨幼細胞的形態都是相同的。經過適當的治療,這些巨幼細胞都能很快變成正常的幼稚紅細胞。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後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 5.「惡性貧血」,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6.「再生障礙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幹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我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 ~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 「虛損」及「血證」的范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症,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後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葯物。 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1)飲食調攝: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於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製品、豆類、大米、蘋果、綠葉蔬菜等。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於巨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於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於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2)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推薦幾樣家常的補血食物: 黑豆: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發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發菜:發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發菜內所含的鐵質較高,用發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胡蘿卜:胡蘿卜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卜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胡蘿卜,我個人的做法是把胡蘿卜榨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麵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鹵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菠菜: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質胡蘿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愛吃胡蘿卜,那就多吃點菠菜吧。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卜干:蘿卜干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貧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會使貧血症狀加重。因為食物中的鐵,是以3價膠狀氫氧化鐵形式進入消化道的。經胃液的作用,高價鐵轉變為低價鐵,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飲後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鐵,從而阻礙了鐵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葯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
⑼ 貧血怎麼治療
1. 葯物治療為主 對於經常貧血的人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進行葯物治療,但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來進行,一般醫生根據發病的原因可以將貧血分為三種情況,分別是營養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和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這三種分別有不同的葯物治療方案,我們應該在醫生進行檢查完之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2. 食物治療作輔助 貧血患者的飲食結構非常重要,出現貧血的症狀也有可能是和平時的飲食有關,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飲食,要多吃一些含鐵或者葉酸的食物,因為他們體內比較缺乏,所以要多加註意多多吃一些相關的食物才能緩解他們的症狀。 3. 日常護理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貧血患者可能會出現出血的現象,比如說鼻子出血,牙齦出血等,所以這個時候要做好預防措施,要准備好各種相關的葯物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應該注意患者所處環境的干凈清潔,因為這樣可能會造成感染,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並且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患者應該進行卧床休息,這樣對患者的病情緩解能有所幫助。
⑽ 怎樣治療貧血最有效
血紅蛋白的正常范圍:男性 130~175g/L(13.0-17.5g/dl); 女性 115~150g/L(11.5-15.0g/dl);新生兒 170~200g/L(17.0-20.0g/dl)。
紅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紅素結合而成的。珠蛋白的生物合成與一般蛋白質相同。血紅素是鐵卟啉化合物,是血紅蛋白的輔基,也是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等的輔基。參與血紅蛋白合成的血紅素主要在骨髓的幼期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中合成。
貧血根據血紅蛋白下降的程度可以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四種。
一、輕度貧血(血紅蛋白90 g/L~120 g/L)
二、中度貧血(血紅蛋白60 g/L~90 g/L)
三、重度貧血(血紅蛋白30 g/L~60 g/L)
四、極重度貧血(血紅蛋白低於30 g/L)
貧血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定時足量的補充血紅蛋白肽、骨膠原蛋白、軟骨膠原蛋白等營養元素;
2、飲食營養合理、有規律,不挑食;
3、避免勞累及重體力活動,保持適宜、穩定的體重和充足的睡眠;
4、尿量少或透析次數少、血鉀高的病人,必須嚴格控制含鉀高的食物,如梨、香蕉等;
5、有嚴重高血壓、水腫或血鈉較高者,應控制鈉的攝入,每天進食鹽4-5 g或更少;
6、少尿、高血壓、浮腫的患者,應嚴格限制飲水,每天飲水量不宜超過排出的尿量。
無論是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還是失血性貧血,都是缺少血紅蛋白,因此,貧血患者對於血紅蛋白有明確的營養需求。建議補充足量的血紅蛋白,幫助血紅細胞快速再生,迅速恢復正常的血紅細胞水平,提高血流量和血氧量。現在有一種血紅蛋白肽,能迅速改善貧血症狀,可以試試。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