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乒乓球的訓練,有哪些技巧
如果你能多轉圈把球送出,你就能多轉圈接住球。要處理服務的返回,請從服務開始。如果你能拉出多圈球,你就能阻止對手的多圈球。乒乓球步法,左腳管左右移動,右腳管前後移動。如果你不能左右移動,從你的左腳找出原因。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來回移動,從右腳找出原因。在乒乓球的步法中,最難的是來回移動,尤其是削球。
正手攻擊是否正確,正手攻擊面對鏡子。如果你看到你的前臂在揮桿後(當揮桿到達前額時)完全擋住了鏡子,這意味著你的揮桿是正確的。如果鏡子中的前臂位於前臂的左側,則表示前擺幅度小(可能導致肘部抬起、手腕轉動等);如果鏡子中的前臂位於大臂的右側,這意味著你不能在適當的位置揮桿(這可能不足以轉動你的腰部,與前面相遇,等等)。演奏時左手不固定。具體來說,左手和右手同時對稱移動。
⑵ 怎樣才能掌握好乒乓球直拍反手正面拉技術要領
拉球的動作要領是反面板形前傾,擊球點在球的下降期,接觸球的中上部,身體重心稍偏右腳,用力的時候用腰和手腕發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時手臂不要摔,用腰控制手臂。
1、多球的訓練方法。由教練員直接發上旋球到運動員的反手位,讓運動員在反手位定點練習,反復訓練,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擊球部位,使腰和手腕的發力協調。在訓練時一定要有拉斜、直線的訓練。
2、中台正、反手一邊拉比板的訓練,可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訓練兩面拉球的協調性和重心的快速轉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不定點的訓練。
3、撲正手後回反手時反面的拉球訓練。可先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掌握撲正手回反手時步法移動時重心的調節以及拉球時腰和手用力的協調。
4、單球訓練。就是在訓練中進行推側撲的訓練計劃,回反手時用反面拉。反面拉後可結合側身拉,再撲正手回反手用反面拉,這樣反復進行。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⑶ 怎麼才能真正打好乒乓球。有那些基本功訓練方法。我是握直拍的。平時怎麼練習
要努力堅持練習,一天給練習的五個小時左右
⑷ 乒乓球正手基本功訓練要領
先找個基本功好的球友一起練,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正手加轉弧圈球:(以右手為例)左腳在前,右腳稍後,兩膝微屈,重心約在右腳上。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傾,當來球從檯面彈起時,右腳蹬地,腰部向左上方轉動,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擊球瞬間,整個身體的動量傳遞到手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來球的下降初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2.正手前沖弧圈球:站位基本上與加轉弧圈球相同。手臂的引拍要比如轉弧圈球高一些,球拍與地面大約形成80度夾角。當球從檯面彈起時,腿、腰、上臂、前臂依次進行動量傳遞,擊球瞬間手腕向內向前略為轉動,加速度達到最大,在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摩擦球的中上部。擊球後,重心移至左腳。 3.直板正膠正手弧圈球(俗稱小上旋):與反膠弧圈動作要領基本上相似,但因正膠粒凸起,膠皮的摩擦系數小於反膠,缺少粘性,觸球面積沒有反膠大,如果摩擦過薄,就容易"打滑",所以在擊球時要加強手腕轉動,擴大球拍接觸球的面積,這是正膠弧圈與反膠弧圈的最大區別。此外,正膠弧圈動作較小,以前臂發力為主,球的弧線較低。 4.正手側旋:擊球准備姿勢和整個身體的用力方法與加轉弧圈球相似,但在擊球時,摩擦球的偏右面,拍形稍前傾,手臂自右外側向左前上方(近似於弧形)發力。在拉側旋球時,如果擊球的右中部或右中上部,拉出的球是側上旋;如果擊球的中下部,主要以向內向前發力為主,往往會拉出側下旋弧圈球。在實踐中,一些優秀運動員常有運用。 5.不轉弧圈球(亦稱假弧圈):初學者可在掌握了加轉弧圈球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上,把拍形稍後顧,觸球的中下部,手臂緊張些向前上方推拉球就可拉出不轉弧圈球。 6.橫拍反手弧圈球: 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擊球前,將球拍引至腹部下方。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上揮動,結合手腕向上轉動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過程中,兩腿向上蹬伸。 7.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於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體的阻礙,手臂力量的發揮受到限制,所以難以拉出象橫拍一樣高質量的弧圈球。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中國直拍運動員創新意識的加強,為了彌補直拍反手位技術的不足,目前已有許多運動員借鑒橫拍反手拉弧圈球的特點,開始運用直拍反手的反面拉弧圈球這一新技術。此項技術對於初學者掌握起來可能難度較大,此處僅作為一種中國乒壇的技術創新信息介紹給初學者,並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初學者對這一新技術進行嘗試,使之得以普及。其動作方法是: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後站立,兩膝微屈,重心較低。擊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內收,拍形前傾。當球從檯面彈起時,以肘關節為軸,前臂迅速向前上揮動,擊球瞬間手腕向右前上方轉動,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後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擊球後,重心放在兩腳中間。
⑸ 乒乓球直板選手如何進行推擋練習
推擋練習一般就練習定點就足夠了。
先練習推不轉,之後練習蓋壓推上旋球。這樣一般就足夠了
⑹ 怎麼練習乒乓球的直板反手打法
一、「三不」原則。
二、直板橫打的「核心技術」。
三、「握拍和板型」的分析。
四、直板橫打「發力」的秘密。
五、全橫打的「關鍵技術」。
六、不可缺少的「應變技術」。
一、「三不」原則。
一不改拍型;
二不變握拍法;
三不要推擋。
關於不改拍型,引用「球棍」版主的發言:
1、直板的改造不能影響傳統的直板小球靈活性
2、改造板必須要保證適應現行的主流先進技術
3、改造是配合現行和將來的先進技術,而不是發明一種底板就要搞出一套技術!
本人深深贊同!改拍型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與其在拍型上費盡心血,且前途渺茫,倒不如把精力用在技術動作的鑽研上。
關於不變握拍法的意思是:正手攻是怎樣握拍,橫打亦然。保證在握拍上不影響正手攻球。當然,你的正手攻握拍法要保證是正確的。
關於不要推擋的好處,論壇里「前人之述備矣」。不再羅唆。
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原則,確定了發展的方向,才會有更大的收獲。這是我練橫打的體會,供參考。
二、直板橫打的「核心技術」————反手弧圈球!
用橫打應對反手位來球,根據來球的不同,運用的橫打技術是多種多樣的,「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但是,我覺得橫打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亦即「殺手鐧」,處理反手來球要圍繞著如何使出這一「殺手鐧」進行。在使出「殺手鐧」取得優勢的情況下,轉為正手進攻。
即使反手採用全橫打,由於反手「核心技術」的不同,打法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我也在電視上看了幾場反手全橫打的運動員的比賽,感覺很接近中國式的橫板,也就是沒有高質量的反手弧圈球,反手還是快撥、快帶的多,力量不足,威脅不大,有些不盡人意。
許紹發老先生說直板橫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無法知道直板橫打以後會怎樣發展,但反手一定要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這一點是肯定的。
我認為,沒有高質量的「反手弧圈球」,直板橫打就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
「反手弧圈球」應該取代「推擋」,成為直拍進攻型打法反手位的核心技術。
對直板橫打「反手弧圈球」的一些認識:
1,技術動作要能發大力。
握拍很重要,什麼樣的握拍法,就有什麼樣的擊球動作,擊球動作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握拍的差異。食指輕按拍肩,拍後三指呈放射狀,是不可能發出很大力量的;要想發出大力,這種握法是不可取的。
敢於側身;
必須有轉腰;
引拍要在身體左側,襠部引拍不可取。
2,以質量取勝。不要以怪、以對方暫時不適應取勝。不要追求側旋,要讓球更多的向前(向上)旋轉。
三、「握拍和板型」的分析。
1,關於直板握法。
我注意觀察了業余球友的直拍握法,並不是想像中的「大同小異」,只能說是「有同有異」。拇指和食指的握法,區別不大,算是「有同」。但是,拍後三指。。。。卻是各不相同。有三指並攏靠上,近似握拳的;有三指並攏伸直的;還有三指皆接觸拍面的;也有兩指接觸拍面的;還有三指呈「放射狀」支撐的,更有甚者,三指伸直平貼在拍後的。
個人看法:直板握法應該「掌心虛起」,拍後三指彎曲並攏,通過中指在後邊給球板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可以想一想握毛筆對手掌心的要求。拍後的力量主要是通過中指第一指節來傳遞。無名指和小指接觸球拍協助發力,只能是在打球中的無意識行為,不贊成拍後有兩指或者三指主動接觸球拍的握拍方式。
這基本上就是乒乓教材上的標準直板握法。那麼,咱們就從這個握拍法開始說起。。。。
2,直拍握法的特徵。
先來看看橫板的握法:橫板的拍面和手掌面是一致的,即使在使用中有手指的調節,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圍內,這就是橫握球板的特點。
再來觀察直握球板:在自然狀態下,拍面和手掌面是有一定夾角的。在推擋的時候,拍面和手掌面接近垂直。正手攻球的時候,拍面和手掌面的夾角縮小,接近四十五度左右。
有些直板握法,過於放鬆食指,且把拍背後三指放開,使拍面向手掌面接近,不管用於正手攻(拉)球還是用於橫打,我持疑問態度。
由於握拍法的不同,也就是拍面和手掌面的夾角不同,同樣的正手攻球,發力感覺,動作細節也就有了差異了。
3,直板橫打的握法——移植正手攻球的握拍法。
用正手攻球的動作握好拍,注意固定手腕,移動到反手位,外旋前臂,使球拍背面前傾——再前傾——逐漸與地面接近平行——直到自然的將球拍放平。這就是直板在反手位橫打的基本拍型,握拍要點就是:
球拍要持平,拍頭自然向左,不要向下掉;
拍面要放平,接近與地面平行;
要找到這種感覺:你不是要用球拍的背面向前擊球,而是要用球拍的邊緣向前擊球。
這才是屬於橫打的握拍感覺!
四、直板橫打「發力」的秘密——發力方向
前臂的發力方向:右手握拳,拳眼(食指與拇指圈曲的部位)向上,置與身前;向右前上方揮動前臂,拳背(手背)擊出,似用拳背在擊打右前上方的某個物體;這就是在橫打中,前臂應有的發力方向和發力感覺。
手腕的發力方向:向手心方向曲腕,使手背與前臂有三十度左右的夾角;再向手背方向展腕,至拇指與前臂在一條線上即可(再展即為翹腕,不可取)。
橫打中,手腕基本上是手心——手背方向的曲展動作,沒有拇指——小指方向的動作。
直板橫打練習的第一步,不是去練借力的平擋球,而應是去體會發力的摩擦球!(這主要是針對我們這些習慣了推擋的球友們來說的)理由如下:
會推擋的球友,初次練習橫打,會感覺使不上力,極易拍頭向下吊拍,用推擋的板型和感覺擊球。這對盡快形成正確的橫打發力感覺,非常不利。
為了少走彎路,盡快形成屬於橫打的發力感覺,我認為最好是從摩擦球開始練習,而後在摩擦的基礎上尋找擊打的感覺。這樣練出來的動作,發力順暢,感覺穩定。
直板橫打入門練習
目的:通過練習,掌握正確的持拍方法,形成正確的前臂手腕動作,培養橫打基本的擊球感覺。
方式:採用多球,單人練習。
動作:右手持拍呈橫打基本拍型,身體正對球台,左手拿球抬高然後松開,球落到檯面彈起至最高點時,前臂帶動微曲的手腕向前揮動,觸球瞬間手腕向前摩擦,使球越網對面台上。
要點:
1,球拍要持平,摩擦球的上部向前。
2,手腕沿手心手背的方向摩擦球。
3,逐漸降低球彈起的高度,調整發力方向,從由後向前摩擦逐漸變為由下向上摩擦,或由左下到右上摩擦。
通過練習,基本掌握了摩擦帶球的發力感覺之後,就可以進入對練階段。與推擋對練、與一般上旋球對練、貼帶弧圈球,這是橫打技術的基本功,需要較長的時間去練習掌握。要能壓住推擋,對一般上旋球能借力發力快速回擊,能很穩定的貼住弧圈,最好能夠發力反帶。當然,還可以練習拉下旋,弧圈球。在這個階段練習弧圈球,在動作上要突出能發大力,側身轉腰,把橫拉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
五、全橫打的關鍵技術
在基本掌握了以「快帶」為基礎的摩擦發力方式後,再配合直板反手正面的搓球,是否就能實現反手位的全橫打呢?從業余球友的角度看,難度相當大。實際嘗試中,更是困難重重,還是離不開推擋。這也是大多數球友保留推擋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從「快帶」的擊球動作和技術要求上作一個簡要的分析:
1,快帶屬於摩擦發力,對身體的重心的要求比較高。有穩定的重心,動作才有「根」,擊球才有質量。
2,快帶對擊球位置要求比較高。快帶屬於前臂擺動發力擊球,肘部是支撐點,因此肘部不能緊靠身體,而要和身體有一個合適的距離,便於發揮前臂向前擺動的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合適的擊球位置就顯得格外重要。
以上這些要求,要比推擋復雜得多。同時在擊球過程中往往形成右腳靠前的「左側身」狀態。這就與正手技術、特別是擊球時間較早的快攻技術,難以融在一起。因此,要想實現全橫打,必須要有取代推擋的「近台橫打技術」。這就是——
前臂曲展發力的擊打技術。
站位:與推擋完全一致,左腳靠前。稍有不同的是,兩腳間距比推擋大一些,重心比推擋略低一些。
持拍動作:握拍法不變;上臂同推擋一樣,靠近身體,也就是肘部接近身體,前臂自然前伸;前臂逆時針方向略轉,拍頭隨之伸向左前方,球拍背面前傾向右前方。
擊球要領:手腕微曲,略向後引拍,使拍頭向左,同時保持拍面向右前方前傾;在來球上升期,送肘(前臂略伸),展腕,球拍向右前方「探擊」打出;迅速還原。在擊球中,手臂前送,手腕伸展(但不能翹腕),拍頭要伸出,爭取在手前把球擊出。要找到「探擊」的這種感覺。
使用時機:
1,在處理反手位來球時,採用快速的回擊比發力的攻擊更為有效的時候;
2、在來球速度較快,拔不出手進攻的時候;
3,一板橫拉被對方防到反手位,步法沒有調整好的時候;
我們不妨把這個技術稱作橫打的「推擋」。它與直板推檔有很多相似處:
1,站位近,動作小,出手快;既能快速出擊,又能回擊快速的來球。
2,在前後距離上,有多個擊球點可供擊球。對前後移動的步法要求不高,使用方便。
3,肘部靠近身體,轉換到正手非常容易。
這些技術特點,使橫打推擋能夠有效地與(原左推右攻練就的)正手技術結合起來。同時,也使橫打推擋成為——銜接橫打與正手的關鍵技術。
在掌握了以快帶技術為基礎的摩擦發力方式後,很自然的會去練習拉球、弧圈球,增強直板反手位的攻擊力;對弧圈球的貼球、反帶技術,也加強了直板反手位的防守能力。
進一步掌握以橫打推擋技術為基礎的擊打發力技術後,橫打的使用范圍向近台靠攏,與直板的技術特點更為接近,為橫打與正手的結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在橫打的摩擦發力技術與正手技術之間起到了關鍵的銜接作用。
加上直板反手的搓球,在技術結構上,實現反手位的全橫打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了。但總感覺還缺了點什麼。。。。
實踐證明,確實是缺了點東西。究竟是什麼呢?請看下一章《直板橫打的應變技術》
六、不可缺少的應變技術
業余球友要想放棄推擋,實現反手全橫打,首先也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問題是:接發球!
到反手位常見的發球有以下幾種:
出台的上旋發球:急球、右側上旋、「左側上旋」
出台的下旋發球:右側下旋、「急下旋」、「左側下旋」
不出台上旋發球:右側上旋、「不轉球」、「左側上旋」
不出台下旋發球:右側下旋、「下旋球」、「左側下旋」
實踐中,在不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下
1,較易接好的發球有:急球;右側上旋球(出台與不出台);右側下旋球(出台)。
使用橫打的推擋和快帶(拉球)即可解決,接球動作就是基本動作,重點在於基本功要扎實。
2,有些難度的發球:急下旋;不轉球(台內);
用橫打推擋接急下旋,要注意帶點向上的摩擦。台內的不轉球不易借力,也要帶點摩擦。接這些發球,與基本動作相比,手法上略有變化。
3,有相當難度的發球:左側上旋球(出台與不出台);左側下旋球(出台)
接左側旋發球,與基本動作相比,不僅手法上有變化,並且拍型也有變化(為了克服左側旋的影響)。
4,難度最大的發球:下旋球(台內),左右側下旋(台內)。
要接好這些發球,必須變換拍型,與基本動作差別更大,要使用特定的技術。
從接發球這個環節來看,固定的握拍方式、前傾的板型、單一的發力方法,是難以做到接好發球的。板型的方向(左右方向)、板型的角度(前傾後仰角度)、發力的方式(摩擦擊打)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同樣,在回合中,在步法不到位,擊球位置不太合適的時候,也需要調整擊球動作和拍型,採用更為簡潔的方式,合理的回擊來球。
這些在特定情況下使用的技術,就構成了直板橫打的「應變技術」。
學習使用橫打的應變技術,在握拍上不必拘泥於前面所述的握拍方法,以合理的回擊來球為原則,當變則變。如果練橫打之初就改變握拍法,就如同正手沒學攻球,直接去練習正手快點、挑打這些需要調整拍型的技術,後果可想而知。
通過握拍相對固定的摩擦帶球、推擋的練習,掌握了橫打的發力方法,形成比較穩定的發力感覺之後,這時再來解放手指,調整拍型,靈活運用應變技術,是切實可行的。
最後,祝你打球愉快!
⑺ 乒乓球基礎訓練方法
乒乓球入門球性訓練的方法
一、自拋自接球。練習者手持乒乓球,模仿中、高拋發球的動作垂直向上拋起,待球下落時接住,要求拋接過程球始終在手心上。
二、抓地面反彈球。練習者原地站立或兩腳開立,將手持的乒乓球垂直擊落地面,當球彈起時立即伸手把球抓住,反復多次。
三、連續抓放檯面反彈球。練習者手拿球在球台上方,鬆手讓球自由落下,當球從球台彈起時,立即用手指向下抓球,一張一合,連續抓放多次。
四、拍面托球。練習者將球置於拍面,使球控制在拍面上。要求練習者控制球時,拍面由靜到動控制,然後行進間走動或跑步控制。
五、持拍顛球。練習者一手持球一手持拍,將球連續顛起,高度為20厘米左右,待熟練後可提高難度,如正、反面輪流依次顛球或繞著球台走動和慢跑中顛球。
六、持拍顛旋轉球。練習者一手持球一手持拍,當持球手把球拋起時,執拍手用拍面摩擦顛球一至二次,然後把球接住,體會對球轉旋的感覺和手部對球的控制能力。
七、持拍連續擊打地面反彈球。練習者一手持球一手持拍,用拍面將球垂直擊打地面,當球彈起到一定高度時,繼續用同樣的方式連續擊打地面的反彈球。熟練後可用正、反面交替進行,體會手對球的感覺和控制能力。
八、打牆球。練習者手持球拍距牆2米左右,用球拍將球向牆上擊打,當球落地反彈後再擊球碰牆,如此反復練習多次,待熟練後距離可增至3至5米,從中體會手腕對球的控制能力。
九、連續對牆擊球練習。練習者持拍距牆1米左右,用球拍連球將球擊打牆上,不要使球落地。待熟練後練習者與牆的距離可增至2至5米,增加難度,體會球感。
十、兩人對打地面反彈球。兩人站立相距2.5至3米,持拍對打地面反彈球。待熟練後可增加力度和旋轉,也可以空中連續對擊,不要使球落地,反復練習,體會球感。
十一、球拍托球繞桿慢跑+托球踩地面的格子(一隻腳一次只踩一個格)
十二、原地托球時變換體位(可原地打坐再起立)
十三、原地托球互換球
十四、托球慢走,也可邊走邊跨越障礙
⑻ 乒乓球訓練方法有哪些
俗話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對乒乓球運動同樣適用,沒有基本功作支撐,再強的技術都發揮不出應有的威力。為此,在這里為大家總結了乒乓球運動的三大基本功及訓練方法。
眼功
眼功即是通常所說的盯球的功夫,想要向高手進階,首先就要練好盯球。盯球功夫不過關連基本的上拋發球都做不好,更不用說預判來球了。如何練好盯球呢?主要有三個辦法:①動態捕捉。動態捕捉即是觀察運動中的乒乓球,熟悉乒乓球的運動軌跡及速度,以便精準把握球的落點及擊球時機。最簡單的辦法是對牆擊球,觀察反彈球的運動。②觀察旋轉球的反彈。把球桌豎起來,發旋轉球到球桌上,觀察球反彈後的運動情況,熟練以後可以通過球的跳躍來判斷來球的旋轉。③觀察旋轉球的軌跡。發球旋轉球至球桌的另一端,觀察球的速度及軌跡,熟練後可以此來判斷來球的旋轉。
腳功
能准確判斷來球以後接下來就是要移動到擊球點了,不要小看移動的這個過程,只有腳步到位,才有足夠的准備時間,否則擊球質量就無從談起。乒乓球步法有多種,但不外乎三個步驟:啟動、移動及還原,這三步是基礎中的基礎。啟動前眼睛要平視前方,屈膝提踵,重心放在兩腳之間,上半身保持放鬆,這樣可以獲得更快的啟動速度;移動最重要的還是身體的協調性,跳步、跨步、交叉步等步法一定要多練,熟能生巧;還原是持續作戰的關鍵,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練習步法的時候最好有教練在身邊,提醒自己做好還原,形成一種習慣。
手功
把握擊球質量的最為核心環節還是手功,只有手法到位,旋轉、落點、球速才有保障。不單是要精準控制好手指、手腕、手臂的移動,發力大小及力量的感知也同樣重要。想要做好這些可以進行兩方面的練習:①培養球感。想要准確的把握擊球力量、擊球角度與擊球速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牆擊球,擊球的時候要感受力量、角度的變化,以做到精準控制,形成球感。②多技巧擊球練習。找一位陪練在球桌上給自己喂球,接球後嘗試用不同手法、不同技術擊球,注意控制球的落點及弧線,感受擊球時手上的力量,形成肌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