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放射性元素追蹤方法叫什麼

放射性元素追蹤方法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06 05:37:57

什麼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簡單的說,就是用放射性元素標記分子,然後觀測這個分子在代謝和生命活動中的變化。因為只有標記了放射性,這些分子才能被觀測到。

㈡ 同位素示蹤法與同位素標記法有什麼區別,是同一個意思么

(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蹤實驗的創建者是Hevesy。Hevesy於1923年首先

㈢ 同位素示蹤法與同位素標記法有什麼區別,是同一個意思么

沒有區別,是一個意思。

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可用於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律。藉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機反應歷程的方法。即同位素用於追蹤物質運行和變化過程時,叫做示蹤元素。

用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其化學性質不變。科學家通過追蹤示蹤元素標記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這種科學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標記法也叫同位素示蹤法。

示蹤實驗的創建者是Hevesy。Hevesy於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鉛鹽在豆科植物內的分布和轉移。繼後Jolit和Curie於1934年發現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後生產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應堆等),為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的更快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和有力的保障。

(3)放射性元素追蹤方法叫什麼擴展閱讀:

同位素示蹤法基本原理:

同位素示蹤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性核素)及它們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存在的相應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質。

放射性一種帶有特殊標記的物質,當它加入到被研究對象中後,人們可根據其運動和變化來洞悉原來不易或不能辨認的被研究對象的運動和變化規律 。

示蹤的應用,隱含著兩個假定:

一是放射性核素和它的穩定同位素化學性質相同;

二是研究對象的化學特性不受放射性衰變的影響。

第一個假定僅當同位素的質量效應很重要時才是不正確的。第二個假定,只要示蹤物的濃度很小就是正確的。

㈣ 同位素標記法和同位素示蹤的區別是什麼

高中生物實驗中涉及的同位素標記主要有3H、18O、14C、42K、131I、35S、32P、15N等,那麼這些元素是否都具有放射性呢?其實不然!所謂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數(即質子數相同,因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但質量數不同,亦即中子數不同的一組核素。如果某同位素能夠自發地從原子核內部放出粒子或射線,同時釋放出能量,稱為放射性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穩定,會不間斷地、自發地放射出α射線或β射線或γ射線等,直至變成另一種穩定同位素。也就是說同位素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穩定同位素,穩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結構穩定,不會發生衰變的同位素,如15N,18O等。穩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
在生物實驗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某一特定物質,然後用自顯影技術、晶體閃爍計數器或液體閃爍計數器等射線測量、分析、記錄儀器進行追蹤的方法,稱為放射性標記法,它是同位素標記法的一種。測量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射線種類。
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穩定同位素(如15N,18O)標記,不能用自顯影等技術來顯現、追蹤同位素去向,只能用測量分子質量或離心技術來區別同位素,通過質譜儀,氣相層析儀,核磁共振等質量分析儀器來測定。它雖然也是同位素標記法,但不能稱為放射性標記法,魯賓(S.Ruben)和卡門(M.Kamen)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研究光合作用中釋放的氧的來源的實驗以及梅塞爾森(Meselson)用15N標記親代DNA驗證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都是屬於這一類型。

㈤ 什麼是同位素示蹤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同位素示蹤法
同位素示蹤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蹤實驗的創建者 是Hevesy。Hevesy於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鉛鹽在豆科植物內的分布和轉移。繼後Jolit和Curie於1934年發現了 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後生產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應堆等),為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的更快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和有力的保障。
一、同位素示蹤法基本原理和特點
同位素示蹤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性核素)及它們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存在的相應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是相同的, 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質。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為一種標記,製成含有同位素的標記化合物(如標記食物,葯物和代謝物質等)代替相應的非標記化合物。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徵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在體內或體外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穩定性同位素雖然不釋放射線,但可以利 用它與普通相應同位素的質量之差,通過質譜儀,氣相層析儀,核磁共振等質量分析儀器來測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穩定性同位素都可作為示蹤劑(tracer), 但是,穩定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其靈敏度較低,可獲得的種類少,價格較昂貴,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不僅靈敏度,測量方法簡便易 行,能准確地定量,准確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對象的生理條件等特點: 1.靈敏度高 放射性示蹤法可測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從1015個非放射性原子中檢出一個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確的化學分析法很難測定到10-12克水平。 2.方法簡便 放射性測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質的干擾,可以省略許多復雜的物質分離步驟,體內示蹤時,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釋放出穿透力強的r射線,在 體外測量而獲得結果,這就大大簡化了實驗過程,做到非破壞性分析,隨著液體閃爍計數的發展,14C和3H等發射軟β射線的放射性同位素在醫學及生物學實驗 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3.定位定量准確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能准確定量地測定代謝物質的轉移和轉變,與某些形態學技術相結合(如病理組織切片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可以確定放射性示蹤劑在組織器官中的定量分布,並且對組織器官的定位準確度可達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4.符合生理條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實驗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化學量是極微量的,它對體內原有的相應物質的重量改變是微不足道的,體內生理過程仍保持正 常的平衡狀態,獲得的分析結果符合生理條件,更能反映客觀存在的事物本質。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的優點如上所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從事放射性同位素工 作的人員要受一定的專門訓練,要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和條件,在目前個別元素(如氧、氮等)還沒有合適的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在作示蹤實驗時,還必須注意 到示蹤劑的同位素效應和放射效應問題。所謂同位素效應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是穩定性同位素)與相應的普通元素之間存在著化學性質上的微小差異所引起的個別 性質上的明顯區別,對於輕元素而言,同位素效應比較嚴重。因為同位素之間的質量判別是倍增的,如3H質量是1H的三倍,2H是1H的兩倍,當用氚水 (3H2O)作示蹤劑時,它在普通H2O中的含量不能過大,否則會使水的物理常數、對細胞膜的滲透及細胞質粘性等都會發生改變。但在一般的示蹤實驗中,由 同位素效應引起的誤差,常在實驗誤差內,可忽略不計。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的射線利於追蹤測量,但射線對生物體的作用達到一定劑量時,會改變機體的生理狀態, 這就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效應,因此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量應小於安全劑量,嚴格控制在生物機體所能允許的范圍之內,以免實驗對象受輻射損傷,而得錯誤的結果。

㈥ 什麼是同位素示蹤法

同位素示蹤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參到其他物質中去,讓它們一起運動、遷移,再用放射性探測儀器進行追蹤,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過什麼路徑,運動到哪裡了,是怎樣分布的。同位素示蹤法是生物學實驗中經常應用的一項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用於示蹤技術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於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在高中生物學教材中有多處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㈦ 什麽叫放射性元素標記法

簡單的說就是用放射性元素標記某種物質,以便於跟蹤測量

如何定位放射性元素的位置

即使最好的放射性探測儀也無法遠程定位,干擾太大,而且你的要求太高,定位某一粒C14,這一粒C14衰變肯定會淹沒在整個區域的背景輻射當中,即使定位某些用於特定目的的放射性元素,也要要求輻射值要大於該元素在該地區的背景值 ,這就是為什麼一定要人工添加示蹤元素

㈨ 利用放射性碳元素如何測定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應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14C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科學中的微觀運動。
一、14C測年法

自然界中的14C是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氮通過核反應產生的。碳-14不僅存在於大氣中,隨著生物體的吸收代謝,經過食物鏈進入活的動物或人體等一切生物體中。由於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變,致使碳-14在自然界中(包括一切生物體內)的含量與穩定同位素碳-12的含量的相對比值基本保持不變。

當生物體死亡後,新陳代謝停止,由於碳-14的不斷衰變減少,因此體內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對比值相應不斷減少。通過對生物體出土化石中碳-14和碳-12含量的測定,就可以准確算出生物體死亡(即生存)的年代。例如某一生物體出土化石,經測定含碳量為M克(或碳-12的質量),按自然界碳的各種同位素含量的相對比值可計算出,生物體活著時,體內碳-14的質量應為 m克。但實際測得體內碳-14的質量內只有m克的八分之一,根據半衰期可知生物死亡已有了3個5730年了,即已死亡了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年了。美國放射化學家W.F.利比因發明了放射性測年代的方法,為考古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而榮獲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由於碳-14含量極低,而且半衰期很長,所以用碳-14隻能准確測出5~6萬年以內的出土文物,對於年代更久遠的出土文物,如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利用碳-14測年法是無法測定出來的。

二、碳-14標記化合物的應用

碳-14標記化合物是指用放射性14C取代化合物中它的穩定同位素碳-12,並以碳-14作為標記的放射性標記化合物。它與未標記的相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學與生物學性質,不同的只是它們帶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測技術來追蹤。

自 20世紀 40年代,就開始了碳-14標記化合物的研製、生產和應用。由於碳是構成有機物三大重要元素之一,碳-14半衰期長,β期線能量較低,空氣中最大射程 22cm,屬於低毒核素,所以碳-14標記化合物產品應用范圍廣。至80年代,國際上以商品形式出售的碳-14標記化合物,包括了氨基酸、多肽、蛋白質、糖類、核酸類、類脂類、類固醇類及醫學研究用的神經葯物、受體、維生素和其他葯物等,品種已達近千種,約占所有放射性標記化合物的一半。

以碳-14為主的標記化合物在醫學上還廣泛用於體內、體外的診斷和病理研究。用於體外診斷的競爭放射性分析是本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微量分析技術。應用這種技術只要取很少量的體液(血液或尿液)在化驗室分析後,即可進行疾病診斷。由於競爭放射性分析體外診斷的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准確性和精密性好,許多疾病就可能在早期發現,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了條件。

碳-14標記化合物作為靈敏的示蹤劑,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其實就是利用C-14的半衰期嘛。

閱讀全文

與放射性元素追蹤方法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魅藍攔截的信息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02
雕刻牛字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
武漢戀愛挽回方法操作步驟 瀏覽:430
戒掉手機的四個方法 瀏覽:574
快速有效治療尖銳濕方法 瀏覽:225
最簡單的方法畫hellokitty 瀏覽:844
反滲透膜解決方法 瀏覽:485
扯麵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文彥博樹洞取球方法好在哪裡 瀏覽: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97
黑檀手串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818
延遲滿足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161
種植業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894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瀏覽:124
孩子學習方法不對該如何 瀏覽:838
艾萊依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9
在家怎麼製作果凍方法 瀏覽:50
關於氮和硫的化學計算方法 瀏覽:627
手環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17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